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
最新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
陆凤:论文问题如下。
请尽快与我联系面谈。
李老师1、摘要没有摘出要点。
2、引言1500-2000字(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要突出对大冶市以及保安镇的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小结需要修改。
3、理论概述2500字左右。
可考虑概述以上相关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包括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生态产业理论(生态农业理论、生态工业理论、生态旅游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4、有利条件可考虑以下方面:3000字左右大冶市制定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保安镇具有生态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保安镇具有城乡生态发展的经济实力政策支持条件5、问题可考虑以下方面:3000字生态化发展战略工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不达标生态农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镇域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平衡6、经验借鉴可不要,因为大冶市是湖北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标兵城市。
7、对策可对应问题来写。
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摘要:城镇化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现我国也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城镇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成效,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多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生态农业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在我们眼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潜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乡镇的生存发展乃至国家的环境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在城镇化的规划建设中,把城镇化发展和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两者的关系协调好,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本论文以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全文主要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城镇化过程中的背景和环境问题一个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介绍了其他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和对我们的启示,第四部分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和相应的对策。
实施“三大战略”大力提升区域经济
实施“三大战略”大力提升区域经济近年来,黄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主三化”的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坚持用区域发展理念谋划县域经济,立足市域全局统筹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市域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共建共享,使全市经济呈现出协调并进、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05亿元,增长2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95亿元,增长45.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43亿元,增长29.27%。
一、区域定位功能化在区域竞争中,黄石市既树立武汉城市圈内“经济传动力越来越强,同城化步伐越来越快”的机遇意识,又强化“不能功能化,就会边缘化”的危机意识,千方百计确立其在国家和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性功能地位。
一是着力在实施国家战略上发挥示范作用。
以黄石、大冶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转型等6个国家级试点和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在“中国特色”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和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奋力将黄石建设成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示范城市。
二是着力在产业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
围绕“打造2个千亿元产业、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标,打造全国重要的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前,已有2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2家企业全国产能和销量第一,3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名,4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位,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拥有中国名牌9个、驰名商标8件、出口名牌1个,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三是着力在区域发展中发挥辐射作用。
依托已开工的大广和杭瑞高速、即将开工的黄咸高速、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开发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与新兴铸管合作开发的沿江重化工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构筑辐射鄂东南、皖西、赣北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2014年05月21日一、发展基础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
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
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
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
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
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
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一一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
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
发展中转型、转型中跨越的生动实践——黄石、潜江、大冶、钟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现 了在发展 中转型 、 在转型 中跨越 。借鉴 四个试点城 市的转型经验 . 促进全 省其他地 区突破 资源瓶 颈, 及早预见谋 划, 在发展 中促 转变 , 在转 变 中谋发展 , 力实现 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 努 是湖北发展 的又一次“ 弯道 超越” 是 湖 ,
北经济社会跨越 式发展 的重要 内涵和根本要求 。 关键词 : 湖北; 跨越式发展 ; 源瓶颈 ; 资 转型 中图分类号 : 172 3 F 2f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7 (0 10 — 0 5 0 10 — 4 7 2 1) 7 0 6 — 4
随着 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 高。资源瓶颈约束越来越 突出。 如何突破 资源瓶颈 。 实现可持续 又好又快发展 , 推进湖北 是 “ 十二五 ” 跨越式发展的重大 现实 问题 。 带着这个 问题 , 近 , 最 我们对黄石 、 潜江 、 大冶、 钟祥等 四个 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发展情况进行 了调研 。 我们认 为: 黄石 、 潜江 、 大冶 、 钟祥 四市抢抓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 型城市转 型试点 的机遇 , 积 极推进经济 、 社会 、 生态全 方位转 型 , 实现 了在 发展 中转 型 、 在转型 中跨越。 这对 于推 动“ 十二五” 时期全省经济发展方式 突破 性转变 , 以及在资源约束突出的情 况下实现 经济社会 跨 越式发展 , 具有很强的启示 和借鉴 意义 。
( 大冶市) 含
地 区生 产 总值( 元) 亿 60 9
.
1
20 7 9. 1- 62
158 9. 1. 69
1 861 50 . 1. 48
增幅( ) %
工业 增 加 值
l. 57
33 5
.
黄石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2013
黄石黄黄黄新 石石石新城新新城城城
(行(((政行行行、政政政商、、黄、业商商石商、业业新业文、、、城化文文文)化化化)))
(行政、商业、文化)
黄黄石黄黄石银 石石银银谷银谷谷谷
(精(((工精精精业 工工工黄业/业高业石//高新/高银高新产新新谷产业产产业)业业)))
(精工业 / 高新产业)
黄黄黄黄石石石石沿沿沿沿江江江江绿绿绿绿廊廊廊廊
游艇
根据根根根第据据据3第第.第23至33.2..232至至.至43的 33.4..4对 4的的的于对对对产于于于业产产产収 业业业収展収収展策展展策略策策略、略略、生、、生态生生态环态态环汪境环环仁境和境境镇和和和 开収开开开适収収収宜适适适性宜宜宜分性性性析分分分、析析析城、、、市城城城収市市市展収収収空 展展展空间空空间策间间策略策策略的略略的塑的的塑造塑塑造,造造,本,,本方本本方方方 案提案案案出提提提由出出出西由由由至西西西东至至至的东东东空的的的间空空空収间间间展収収収框 展展展框架框框架,架架,内,,内含内内含“含含“黄““黄石黄黄石新石石新新新
黃石大冶湖生态新区
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Conceptual Master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of Key Area for Daye Lake Ecological New District, Huangshi
(简本) 2013年7月
目录
Contents
02 规划定位 04 项目目标 05 项目建议 06 规划简介 08 整体发展策略 18 整体规划构思 20 土地布局利用 22 规划功能布局 24 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引导 26 生态系统建设与环境保护 30 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31 综合交通规划
发言稿杨早容
全力破解二元矛盾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杨早容作为一名大冶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亲历者、实践者,作为一名从湖区到城区再到山区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大冶近年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所带来的变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我深有感受,结合平时工作实际,就如何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实施“一主三动”近年来,大冶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县市,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创新地提出了“产业带动、镇村联动、创新驱动”充分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工作思路,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并在2012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
二、推行“三个集中”乡镇要积极推行“三个集中”,一是推行工业企业向规划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经营集约;二是推行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几种,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三是推行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实现“工业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现代农村新模式。
三、开展“三个置换”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内拥有三大经济权益,乡镇要对这三大经济权益进行置换:一是将农民的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为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二是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成城镇社保或土地股份社股权;三是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用益权置换成新型社区住房。
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宅基地置换,不仅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而且将土地流转后实现的土地增量进行开发利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农民的股份收入,并使“三集中”过程中农民拆迁补偿资金得以平衡。
四、推进“三大合作”乡镇要加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三大合作”,鼓励和支持“三大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构筑农民与集体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分红水平,使农民有薪金、租金、股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富民强村。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2014年05月21日一、发展基础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
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
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
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
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
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
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
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Credit is the best character, there is no one, so people should look at their character first.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探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区域发展;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需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十二五”时期黄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黄石从大冶分离发展而来的;经过五十余年相对独立的发展;黄石已经成长为湖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大冶市借助矿冶经济近几年发展迅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而今黄石大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城区出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态势..这种趋势既是区域一体化必然;也是两地城市规划不断对接的结果..1、黄石大冶一体化符合全省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得到国家肯定2000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全省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襄樊、宜昌为顶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壮大黄石、襄樊、宜昌的城市规模;其中最有效的工作就是实施强强联合;拓展三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三大城市的城市功能;增强三大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2001年;国务院批准襄阳县、宜昌县并入两大城市;合并后两大城市的面积大大扩展;附:宜昌县;于2001年7月并入宜昌市城区;名夷陵区..“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夷陵区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坐落在区内..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同时对襄阳区、樊城区的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由于城市区域面积扩展;城市规模大大增加;宜昌已具备建成大都市的良好基础..2009年;宜昌GDP达到1245.6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在长江沿线19个地市级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宜昌由第五进位至第四;在中部77座地级城市中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5平方公里;市辖区户籍人口为124.79万人..宜昌已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同样;城市区域扩展后;襄樊市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1.01亿元;同比增长15.0%;财政收入近百亿元..中心城区2010年人口规模约为120万人;预计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170万人左右..在此背景下;湖北省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主两副”、“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其中一主是武汉市;两副是指宜昌、襄樊;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长江经济带..宜昌、襄樊正式成为湖北城市群未来的两个副中心;黄石市则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反观黄石市;由于地域所限;黄石城区城市规模长期在70万人左右;全市GDP总量含大冶市、阳新县刚刚600亿元..黄石要承担鄂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职能;就必须具备一个与其规模、地位和职能相匹配的城市结构;只有通过城市结构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城市问题..黄石的空间发展模式必将从现在的“外溢”式发展;调整为“跨越”式发展;将城市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山南地区..集中发展山南地区将彻底改变黄石市“外溢”式的发展模式;从空间结构上保证中心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通过山南地区的建设;直接拉动消费需求;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成长;充分发挥黄石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和潜力..国家建设事业纲要关于全国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指出:在城镇密集地区;要结合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探索都市区管理模式..从我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广州、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均突破行政界限的制约;及时调整行政区划;为城市发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黄石也应采取同类方法;将大冶市纳入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形成“黄石——大冶”城市地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管理;分头实施..“黄石——大冶”城市地区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组织的创新模式;对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地区内各组团分工与合作非常密切;形成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创造力和结构转换能力;使整个城市地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黄石——大冶”城市地区概念提出后;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赞成;国办函〔2003〕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至2020年2、黄石大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统一性黄石与大冶同属鄂东南多金属成矿区;矿藏丰富;特别是金属矿藏;有铜、铁、金、银等;非金属矿藏有石灰石、煤等..黄石和大冶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均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由于黄石和大冶在地域上相邻、产业结构上相似;应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上重新定位;壮大优势企业;淘汰弱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避免争抢资源、产业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以真正起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功效..3、城市布局正逐步融合;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共享黄石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已与鄂州市、大冶市地界相连;各组团用地开发容量正接近饱和;城区用地处于高强度开发状态;可建设用地容量约60平方公里;无法满足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黄石城区受“一面临江、三面环山、中心环湖”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城市用地布局零散;内部联系困难;市政基础设施线路过长;投资大且运行效率不高;城市用地拓展受江湖山地阻碍;城市骨架不易展开..城区对接;规划先行..2001年修编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区向南拓展发展山南地区;大冶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以向北发展为主;积极拓展城北工业园;至此;两市城区地域边界逐步连为一体;功能分布、交通路网完全对接;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完全共享;如大冶城北污水处理厂接纳部分铁山、下陆污水;黄金山污水厂接入部分大冶城北工业园污水;大冶市供水主要依靠黄石供水厂供应..电力、电信、天然气、垃圾处理、消防等早已形成共享机制..4、黄金山托管区、大冶城北工业园发展顺利;下陆区和大冶市城市规划完全对接2006年;为解决黄石城区空间狭小的问题;黄石市借鉴外地如武汉东湖开发区对江夏庙山地区实行托管的模式;利用黄石开发区的资金、技术、产业、人才、项目优势;对大冶市内的部分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优化配置和托管;设立黄金山工业新区;以加快全市的产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黄金山工业区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先期进入开发的起步区规划人口20万、占地23平方公里;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力争5年内形成黄石新的经济增长极..未来力争新区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通过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黄石..目前;工业区内黄石——大冶快速路等十几条主次干道、谈山隧道、污水处理厂、给水厂、220KV变电站、学校医院等设施已建成;美岛、劲酒等一批工业项目已经进驻;进驻的首家企业美岛女装基地已开机生产;道路修通后;从团城山中心到大冶城区仅需10分钟车程;位于罗桥的新火车站正式启用..为了更快地融入武汉城市圈;黄石市还拟建设阳新-大冶-武汉高速公路;打通继武黄高速之后的第二条快速通道..未来;黄石还计划以黄金山工业区为核心;打造范围更大黄荆山新区;新区城区面积扩展到60平方公里左右;与现有城区面积相当;人口规模约40余万人;使之成为黄石地区最具活力的商务、信息、科技中心和新型都市生活区..大冶市作为200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面临转型迫切要求;2000年后大冶市提出向北发展、与黄石城区对接的空间战略;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9.51平方公里的城西北工业园..大冶城北工业园定位为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工业示范性园区;重点发展轻工电子、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纺织食品等一类工业和高新产业;是促进大冶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城西北工业园于2006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目前起步区4.65平方公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群力机械等企业纷纷进入园区并投产;机械制造工业园、中小企业园、回归园标准化厂房即将开始项目组装;五十万锭高档精梳纱、正明铝业、众鑫铜业、富士康配套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建设;年前整个园区开工建设项目将达到14个..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大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此外;由于大冶城北工业园北部边界与黄石市下陆区城区相接;规划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完成了大冶城北工业园与下陆区城区对接的规划;预计未来几年;大冶城北工业园与下陆区城区将会完全连为一体..总体而言;黄石大冶一体化格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虽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但规划应高瞻远瞩、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两市城区全面对接和融合;为黄石市顺利实现“三大战略”、早日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副中心城市而努力..。
大冶:推进城乡一体化
大冶:推进城乡一体化
佚名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大冶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闻名于世的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
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元旦大冶正式撤县设市。
全市现有国、土面积1560平方公里,辖10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1个国有农场,总人口90万。
撤县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大冶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发展之路。
2003年,市委、市政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精神,
【总页数】1页(P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J], 李建礼
2.“五个统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南明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查 [J], 祝爱华;张筑铭;马思遥
3.当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军——对涉农城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实践 [J], 贾石松
4.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场新跨越——推进国有农场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措施探析 [J], 张凤印
5.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场新跨越——推进国有农场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和措施探析[J], 张凤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冶地区的发展现状
大冶地区的发展现状
大冶地区是湖北省黄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汉平原的中部地带。
近年来,大冶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冶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着力推动矿山经济转型升级。
大冶地区的金属矿产储量丰富,尤以煤炭、铁矿、铜矿等为主要矿种。
通过深化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冶地区的矿业企业逐渐实现了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技术创新型经济的转变,提高了矿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大冶地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城市道路的拓宽和改造、水电气供应的完善、公共设施的建设等工作得到了加强,城市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大冶地区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大冶地区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各级教育机构不断完善,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率。
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居民的医疗保障有了更好的保障。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总体而言,大冶地区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然而,也应该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因此,大冶地区仍然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加强创新能力,
推动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大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力度,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大冶地区的发展构筑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石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改 革 实施 细 则 ( 行 ) . 消 了 户 口“ 元化 ” 记 管 理 制 度 , 试 》取 二 登 全
市城 乡居 民 实 行 统 一 的户 口登 记管 理 制 度 。 09年 8月 , 市 又 20 我
2 提 高城 镇化 水 平 , 断 缩 小城 乡差 距 、 不
近年 来 , 市 城 镇 化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域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我 县 为
二、 加快推进黄石 市城 乡统筹发展 的对策
地 乡镇 企 业 的 有序 发 展 , 市 二 、 产 业 发 展 势 头 较 好 , 济效 我 三 经
步 的 城 乡统 筹 发展 几 点建 议 。
【 关键词 】 黄石 市; 乡统筹发展; 城 对策
2 1 年 1月 3 0o 1目 , 共 中央 、 务 院 发 出 了 关 于 加 大 统 筹 中 国 城 乡发 展 力度 、 一 步夯 实 农 业 农 村 发 展 基 础 的若 干 意 见 , 是 进 这 新 世纪 以来 连 续 发 出 的 第 7个 聚 焦 “ 三农 ” 中 央 一 号 文件 。城 的 乡统 筹是 这 七 个 一 号 文件 的 总纲 领 , 今年 的 一号 文 件 , 是体 现 更 城 乡统 筹 战略 最 突 出 的 文件 。湖 北 省 委 、省 政 府 今 年 也发 出 了 《 于加 大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力 度 促 进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关
一
3加 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 民收入稳 步增加 、 农
我 市 加 大 了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与 就 业 工 作 力度 ,在 扩 大 本 地 就业机会的同时。 积极 组 织 农民 外 出打 工 , 工经 济 已成 为 我 市 打 农 民 收 入 增长 的主 要 动 力 。随 着 我 市 招 商 引 资 力度 的加 大 和 本
黄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黄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充分发挥大临空、大临港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势,推动现代港口城市建设由现阶段的强化临港临空功能向强化综合枢纽功能转变,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大宗工业产品集散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全面接入国家高速网、高铁网、航运网、航空网,全方位打通黄石与武汉城市圈、长三角以及全国重点区域的交通通道,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一、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黄石与周边地区对接,打通内外部快速通道,加密过江通道,打造面向全球、通达省内外城市的立体大通道,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形成以武九、大广、沿江通道为“三纵”,以机场高速、沪渝、蕲嘉、杭瑞高速通道为“四横”,以麻阳、鄂咸通道为“两联”的“三纵四横两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实现半小时通达市域及武鄂黄黄,1小时通达武汉城市圈城市,3小时通达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4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节点城市。
二、打造高品质综合交通网络高速公路。
建成武阳、鄂咸高速公路,推进对接鄂州机场高速二期、黄石新港至光谷快速通道建设,实施大广高速新增互通和黄石西互通综合改造,规划建设沿江疏港高速、武黄高速四车道改八车道扩容改扩建工程,完善以黄石为中心的“扩容提质、内外相通”的鄂东城市高速交通圈体系,形成更加便捷高效的“三纵四横两联”高速公路网,强化黄石枢纽功能。
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50公里。
国省公路。
以“改造原干线、补充新干线、提升干线通达性”为重点,继续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强化国省干线高效衔接,提升干线路网品质。
重点推进武鄂黄快速通道、G106阳新沿镇至黄土坡、G351阳新界首至木港等公路建设。
改建G106铁山至大冶、S203阳新棋盘洲至富池、S315黄石河口至大冶大箕铺、S349大冶港湖至鄂州茅圻、S357阳新木港至龙港等公路,构建形成以环大冶湖为中心的“八纵八横四环”普通国省公路网布局。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发展质量的意见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发展质量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11.30•【字号】•【施行日期】2015.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发展质量的意见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鄂政发〔2015〕37号),加快振兴黄石制造,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推进黄石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的新跨越,特制定如下意见:一、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国质量大会、湖北省质量大会精神为指导,弘扬“质量黄石、引领转型”城市质量精神,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加快黄石产业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四个升级”,创新质量发展机制、质量考核机制和质量服务机制,增强城市质量竞争力,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质量强市“黄石模式”,为黄石“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优先、转型发展。
制定质量建设规划和政策,突出重点领域、主导行业、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产业竞争力,通过质量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质量引导、绿色发展。
将追求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立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积极引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坚持质量强市、创新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创新,促进黄石产业由资源驱动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坚持质量惠民、共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将更多优质资源转移到公共管理和服务上,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分享质量发展的红利,提升市民满意度,实现社会包容性发展。
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推进黄石市城镇化向前发展
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推进黄石市城镇化向前发展摘要:本文叙述了我市积极响应中央的要求,开展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调研,调研课题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为主线,并提出我市未来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定位、空间结构、构建有黄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引领我市城镇化科学发展。
关键词:黄石市发展规划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ity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carry out a new town construction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projects to implement 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and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the spirit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s the main line, and put forward our future urbaniz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overall strategy, target location, spatia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new tow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shi development path, mode and realization path, leading the city urbanization 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keywords: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huangshi city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这些年,随着城乡二元发展缺陷的日益呈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市的重视。
大冶地区的发展现状
大冶地区的发展现状大冶地区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此地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首先,大冶地区在矿产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冶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钨都、金都,拥有丰富的钨、金、锡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尤其是近年来,大冶地区积极引进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矿石的开采效率,推动了地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其次,大冶地区在旅游业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冶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大冶古城、大冶博物馆等。
这些历史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大冶地区还与周边地区形成了旅游联动,共同打造了一条风景名胜线路。
随着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推广的加强,大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再次,大冶地区注重发展现代制造业。
地区的经济结构正逐渐发生转变,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冶地区已经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积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大冶地区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地区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如减少大气和水体污染、加强土地整治等,大冶地区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这种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不仅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外来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大冶地区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还提高了城市形象和品质。
大冶市政府利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理念,积极推进城市绿化、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大冶地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总之,大冶地区的发展现状令人鼓舞。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业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建设的推进,使大冶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通知-黄政发[2011]10号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通知(黄政发〔2011〕10号)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十八日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第一章现实基础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的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黄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在未来10年的发展中,需要紧抓机遇、发挥优势,开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篇章。
第一节发展现状(一)黄石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2009年,黄石人均GDP达到24640元,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2.55%,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将是主要的发展任务。
(二)经济实力在全国获批的资源枯竭城市中位居前列。
2008年,黄石市的GDP总量在全国获批的17个地级市资源枯竭城市中仅次于枣庄、焦作、盘锦和抚顺,居第5位,地均GDP仅次于盘锦、铜陵和枣庄,居第4位,具有较好的转型发展基础。
(三)综合经济实力居于全省第一方阵。
2009年,黄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69.4亿元,总量居湖北省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第2位,外贸出口居全省第3位。
(四)在鄂东、赣北和皖南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当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大冶路径
财经”地理2019年12月16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第十九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百强县市排名中,大冶市八年八迸位升至第六十九位,继续位居全省县市首位。
距努力实现“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更进一步。
当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大冶路径逋讯员/程良友记者/柯文翔古时一洪炉,今世成“録”冶。
穿越干年的时空隧道, 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冶时时引发人们的瞩目: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走进新时代,大冶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五位一体” 新发展理念,步履铿锵地奋逬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
2019年11月,大冶市委召开六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 出《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 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黄石市委全会有关精 神,积极主动融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深化产业、动能和城市转型,加快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
大冶高质量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一强化产业支撑,持续着力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制造业"6+1”产业体系脊梁厚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力雄厚、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强劲、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壮大、材料产业加速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蹄急步稳、纺织服装产业色彩艳 丽,临空经济区相关产业蓄势待发……强化创新引领,优化创新生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 业研发机构“扫零”行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把大冶打造 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地。
强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优势。
高标尹家湖岸景观带准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依托顺丰机场,加快建设占地5000亩、“七通一平”的临空经济产业园起步区,打造新的 增长极。
强化城乡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将积极融入国家、省市级战略,以当好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鄂东转型发展领头羊为己任; 同时把大冶打造成为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对黄 石经济增长贡献率不低于40%;坚持城乡统筹,打造乡村 振兴'大冶样板'。
民营经济——大冶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民营经济——大冶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大冶,世界青铜文化之乡,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一百多年前,中国现代工业的标志之一--大冶铁矿和大冶钢厂在大冶开办。
一百多年后,大冶市县域经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在短短的几年内,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已跃居湖北县(市)前列。
为探其奥秘,记者于“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前夕专程采访了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政府市长傅继成。
“大冶县域经济有今天的发展态势和水平,得益于民营经济这台强大引擎!”傅市长一语破的。
企业改制抢抓先机近十多年来,大冶市坚持走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道路,凭借“观念、机制、环境、服务”的创新,不断书写开创性的篇章,迈进了“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四强之列。
——在国内率先提出“靓女先嫁”的国企改革思路。
以“劲酒改制”为契机,掀开了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序幕;随着外来民间资本的引进、本土民间资本的启动、“回归工程”的实施、矿业经济的转型,大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民营经济大市。
——在省内率先设立“市民营经济管理办公室”。
市委、市政府将此作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综合管理协调部门,该部门还负责协调县域经济工作;出台了《民营经济管理服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推行“三制”挂牌保护制度,从建立协调服务机构入手,优化发展环境,构建服务和创业平台。
全市上下全力、全方位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国企民营硕果累累近年来,大冶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培育骨干民营企业,县域经济以民营化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完成100亿元;全市完成税收10.04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完成8.9亿元;全市注册登记企业2570家,其中民营企业2035家。
民营经济已成为大冶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有6项主要指标达到了80%以上: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GDP 的86%以上;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89%;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93%以上;民间资本投资占全市社会投资的86%以上;财政收入的83%以上来自民营经济;出口创汇100%来自民营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大冶城市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探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统筹区域发展,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需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十二五”时期黄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
黄石从大冶分离发展而来的,经过五十余年相对独立的发展,黄石已经成长为湖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大冶市借助矿冶经济近几年发展迅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而今黄石大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城区出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态势。
这种趋势既是区域一体化必然,也是两地城市规划不断对接的结果。
1、黄石大冶一体化符合全省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得到国家肯定
2000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全省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襄樊、宜昌为顶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壮大黄石、襄樊、宜昌的城市规模,其中最有效的工作就是实施强强联合,拓展三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三大城市的城市功能,增强三大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001年,国务院批准襄阳县、宜昌县并入两大城市,合并后两大城市的面积大大扩展,
(附:宜昌县,于2001年7月并入宜昌市城区,名夷陵区。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故名夷陵。
夷陵区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坐落在区内。
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同时对襄阳区、樊城区的区划进行部分调整)。
由于城市区域面积扩展,城市规模大大增加,宜昌已具备建成大都市的良好基础。
2009年,宜昌GDP达到1245.6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超百亿元。
在长江沿线19个地市级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宜昌由第五进位至第四;在中部77座地级城市中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5平方公里,市辖区户籍人口为124.79万人。
宜昌已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同样,城市区域扩展后,襄樊市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1.01亿元,同比增长15.0%,财政收入近百亿元。
中心城区2010年人口规模约为120万人,预计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170万人左右。
在此背景下,湖北省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主两副”、“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其中一主是武汉市,两副是指宜昌、襄樊;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长江经济带。
宜昌、襄樊正式成为湖北城市群未来的两个副中心,黄石市则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反观黄石市,由于地域所限,黄石城区城市规模长期在70万人左右,全市GDP总量(含大冶市、阳新县)刚刚600亿元。
黄石要承担鄂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职能,就必须具备一个与其规模、地位和职能相匹配的城市结构,只有通过城市结构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城市问题。
黄石的空间发展模式必将从现在的“外溢”式发展,调整为“跨越”式发展,将城市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山南地区。
集中发展山南地区将彻底改变黄石市“外溢”式的发展模式,从空间结构上保证中心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通过山南地区的建设,直接拉动消费需求,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成长,充分发挥黄石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和潜力。
国家建设事业纲要关于全国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指出:在城镇密集地区,要结合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探索都市区管理模式。
从我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广州、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均突破行政界限的制约,及时调整行政区划,为城市发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黄石也应采取同类方法,将大冶市纳入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形成“黄石——大冶”城市地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管理,分头实施。
“黄石——大冶”城市地区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组织的创新模式,对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城市地区内各组团分工与合作非常密切,形成开放的、综合的、多
元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创造力和结构转换能力,使整个城市地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黄石——大冶”城市地区概念提出后,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赞成,国办函〔2003〕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至2020年)》
2、黄石大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统一性
黄石与大冶同属鄂东南多金属成矿区,矿藏丰富,特别是金属矿藏,有铜、铁、金、银等,非金属矿藏有石灰石、煤等。
黄石和大冶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均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由于黄石和大冶在地域上相邻、产业结构上相似,应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上重新定位,壮大优势企业,淘汰弱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避免争抢资源、产业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以真正起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功效。
3、城市布局正逐步融合,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共享
黄石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已与鄂州市、大冶市地界相连,各组团用地开发容量正接近饱和,城区用地处于高强度开发状态,可建设用地容量约60平方公里,无法满足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黄石城区受“一面临江、三面环山、中心环湖”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城市用地布局零散,内部联系困难,市政基础设施线路过长,投资大且运行效率不高,城市用地拓展受江湖山地阻碍,城市骨架不易展开。
城区对接,规划先行。
2001年修编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区向南拓展发展山南地区,大冶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以向北发展为主,积极拓展城北工业园,至此,两市城区地域边界逐步连为一体,功能分布、交通路网完全对接,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完全共享,如大冶城北污水处理厂接纳部分铁山、下陆污水,黄金山污水厂接入部分大冶城北工业园污水;大冶市供水主要依靠黄石供水厂供应。
电力、电信、天然气、垃圾处理、消防等早已形成共享机制。
4、黄金山托管区、大冶城北工业园发展顺利,下陆区和大冶市城市规划完全对接
2006年,为解决黄石城区空间狭小的问题,黄石市借鉴外地如武汉东湖开发区对江夏庙山地区实行托管的模式,利用黄石开发区的资金、技术、产业、人才、项目优势,对大冶市内的部分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优化配置和托管,设立黄金山工业新区,以加快全市的产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
黄金山工业区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先期进入开发的起步区规划人口20万、占地23平方公里,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
力争5年内形成黄石新的经济增长极。
未来力争新区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通过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黄石。
目前,工业区内黄石——大冶快速路等十几条主次干道、谈山隧道、污水处理厂、给水厂、220KV变电站、学校医院等设施已建成;美岛、劲酒等一批工业项目已经进驻,进驻的首家企业美岛女装基地已开机生产;道路修通后,从团城山中心到大冶城区仅需10分钟车程,位于罗桥的新火车站正式启用。
为了更快地融入武汉城市圈,黄石市还拟建设阳新-大冶-武汉高速公路,打通继武黄高速之后的第二条快速通道。
未来,黄石还计划以黄金山工业区为核心,打造范围更大黄荆山新区,新区城区面积扩展到60平方公里左右,与现有城区面积相当,人口规模约40余万人,使之成为黄石地区最具活力的商务、信息、科技中心和新型都市生活区。
大冶市作为200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面临转型迫切要求,2000年后大冶市提出向北发展、与黄石城区对接的空间战略,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9.51平方公里的城西北工业园。
大冶城北工业园定位为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工业示范性园区,重点发展轻工电子、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纺织食品等一类工业和高新产业,是促进大冶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
城西北工业园于2006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目前起步区4.65平方公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
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群力机械等企业纷纷进入园区并投产;机械制造工业园、中小企业园、回归园标准化厂房即将开始项目组装;五十万锭高档精梳纱、正明铝业、众鑫铜业、富士康配套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建设,年前整个园区开工建设项目将达到14个。
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大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此外,由于大冶城北工业园北部边界与黄石市下陆区城区相接,规划部门经过多次调研,
完成了大冶城北工业园与下陆区城区对接的规划,预计未来几年,大冶城北工业园与下陆区城区将会完全连为一体。
总体而言,黄石大冶一体化格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虽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但规划应高瞻远瞩、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两市城区全面对接和融合,为黄石市顺利实现“三大战略”、早日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副中心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