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变压器的绕制(单端)

合集下载

胆机用HiFi输出变压器制作

胆机用HiFi输出变压器制作

胆机上使用的 Hi-Fi 输出变压器是高保真音响设施中的重点元件,其自制时,有关技术要求、绕制数据、制作工艺以及硅钢片、漆包线等的质量均直接影响胆机的音质成效和音量。

所以,广大音响喜好者倍加重视胆机用 Hi-Fi 输出变压器的设计与制作工艺是理所自然的。

下边笔者依据胆机输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联合多年来的自制经验和领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其设计与制作工艺问题。

供参照。

一、输出变压器的绕制要求:原则上讲,这类变压器与一般音频输出变压器的绕制要求基真相像,不过在线圈的摆列方式上有所不一样。

为了增添初级线圈的电感量,保证频次响应向低频端伸展,并同时不减少它的漏感,以使高频特征获得改良,经音响界长辈们的不停努力探究和实践,以为采纳首次级交错分段的独到方式进行绕制,能够知足 Hi-Fi 的要求 ( 见图 1) 。

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以下:1.在频次范围为 20~15000Hz时,失真度应 <1dB;2.胆管的屏压 UP应为 316V,屏流 IP 为,反应系数 K 为 5%,输出功率 P2 为;3.变压器的初级阻抗 IPP 为 10kΩ,次级阻抗 Z2 为 0-4-8- 16Ω,变压器的效率η为 85%。

二、输出变压器的绕制数据:依照上述技术要求,能够运用公式求出变压器及其在绕制变压器时所需掌握的数据。

1、初级线圈的电感量 ( 失真系数 m=时) :2、铁芯截面积 :经查阅常用铁芯规格资料,应采纳CIEB22标准铁芯型号,其有效截面积SC=××≈2,磁路长度为;3、线圈匝数比 ( 当次级阻抗为 4/8/16 Ω时 ) :4、初级线圈总匝数:5、中心抽头 B+至 G2的匝数:6、次级线圈匝数 ( 视次级阻抗而定 ) :N2=N1/n1=3446/46≈75,N2=N1/n2=3446/≈106,N2=N1/n3=3446/23≈150;7、初级线圈均匀电流:I1=IP/2=2=0.04A ;8、次级线圈电流 ( 当 Z2 分别为 4/8/16 Ω时) :9.初级线圈导线直径:初级线圈导线直径 ( 视次级阻抗而定 ) :最后计算结果见附表。

关于输出变压器的绕制

关于输出变压器的绕制

关于输出变压器的绕制(单端)一般业余绕制输出变压器不必过多注重理论参数和公式计算,但有三项指标必须重视:1.输出变压器阻抗。

2.尽量大的电感量。

3尽量小的分布电容。

对于输出变压器阻抗,理论上讲即变压器阻抗必须和功放管内阻一致,这样才能达到该功放管的最大设计功率,但实际制作胆机时,往往为了最佳音质而舍弃最佳功率,因而一般都取变压器阻抗远大于胆管内阻。

以805管为例,本人一般设计变压器时都取其胆内阻的3-5倍,因为有如此大的余量,所以只要按原设计者提供的数据绕制,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尽量大的电感量和尽量小的分布电容,电感量大则低频好,分布电容小则高频好,但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为要电感量大则分布电容必然也大,要分布电容小则电感量也必然会小,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既要电感量大,以保持低频好,又要分布电容小以保持好的高频,这就是我们绕制输出变压器以保证音质的关键所在。

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呢?下面详细谈谈个人的制作体会,不对之处请大家讨论。

1.为保证有尽量大的电感量,一定要选择大规格的铁芯,只有大规格铁芯才是大电感量的重要保证,市售成品机往往低频下潜不深、缺乏弹性、没有冲击力,速度慢的重要因素都在其为节约成本选用铁芯太小所致,尤其是单端机,因为要流气缝,铁芯规格小了肯定是不行的,本人用于10-20W的小功率单端机的输出牛铁芯决不会小于舌宽35mm,叠厚不得小于65mm,即35×65以上。

而大功率单端机的输出牛一般都用舌宽41mm,叠厚75mm,也就是41×75以上,以保证该输出牛有足够的电感量,从而保证低频有很好的下潜,弹性和速度。

2.为保证有尽量小的分布电容:a.各绕组尽量分多层绕制,一般来讲初级绕组不得小于5-7层,次级绕组也必须分5-7层,夹在初级绕组当中,因为这样即有很好的藕合,且各绕组的分布电容呈串联结构,而电容是越串联越小的。

b.注意绕制工艺,手法也是减少分布电容的重要措施。

单端双管正激的驱动变压器绕法分析

单端双管正激的驱动变压器绕法分析

单端双管正激的驱动变压器绕法分析
很多工程师都认为常用的变压器绕法就那么两种,普通的叠层绕法与三明治绕法,没有什么可讨论的。

其实不然,从这两种变压器基本绕法衍生出来许多的绕法,对电路的影响各不一样。

这一帖里面我们专门来讨论驱动变压器驱动变压器的绕法,争取尽量的深入点,还请网友们多给点意见。

一般的书上对驱动变压器都是很少介绍,算法与绕制工艺都是简单一笔带过。

但是驱动变压器的设计是电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设计不好甚至会决定整个项目的成败。

驱动变压器的计算可以按照正激的方式,这里我们不作讨论,重点来说说绕制技术。

驱动变压器主要作用是隔离驱动,将波形传递给需要浮地驱动的几路MOSFET,如果绕制工艺设计不好,会导致波形严重失真,造成很大的干扰,影响效率与EMC。

下面我以单端单端双管正激的驱动变压器为例,来试着分析各种绕法的优缺点。

下面来看第一种绕法
这个是普通的次级夹初级绕法,大家看看有哪些优缺点?
从图中可以看到,普通的夹层绕法就是两次夹一原
优点:变压器的绕制工艺简单,绕组的用铜量少,成本低廉,可用于中小功率场合缺点:当用于传输的波形频率较高时,特别是大功率电源大功率电源的驱动时,容易产生失真,上升沿与下降沿时间变长,且有明显的振荡。

有网友提出了双线并绕,其实双线并绕也有几种绕法,先看第一种:次级包初级
绕法二:初级包次级
绕法三:三明治绕法的初级包次级。

业余绕制输出变压器参数和公式计算

业余绕制输出变压器参数和公式计算

一般业余绕制输出变压器不必过多注重理论参数和公式计算,但有三项指标必须重视:1.输出变压器阻抗。

2.尽量大的电感量。

3尽量小的分布电容。

对于输出变压器阻抗,理论上讲即变压器阻抗必须和功放管内阻一致,这样才能达到该功放管的最大设计功率,但实际制作胆机时,往往为了最佳音质而舍弃最佳功率,因而一般都取变压器阻抗远大于胆管内阻。

以805管为例,本人一般设计变压器时都取其胆内阻的3-5倍,因为有如此大的余量,所以只要按原设计者提供的数据绕制,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尽量大的电感量和尽量小的分布电容,电感量大则低频好,分布电容小则高频好,但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为要电感量大则分布电容必然也大,要分布电容小则电感量也必然会小,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既要电感量大,以保持低频好,又要分布电容小以保持好的高频,这就是我们绕制输出变压器以保证音质的关键所在。

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呢?下面详细谈谈个人的制作体会,不对之处请大家讨论。

1.为保证有尽量大的电感量,一定要选择大规格的铁芯,只有大规格铁芯才是大电感量的重要保证,市售成品机往往低频下潜不深、缺乏弹性、没有冲击力,速度慢的重要因素都在其为节约成本选用铁芯太小所致,尤其是单端机,因为要流气缝,铁芯规格小了肯定是不行的,本人用于10-20W的小功率单端机的输出牛铁芯决不会小于舌宽35mm,叠厚不得小于65mm,即35×65以上。

而大功率单端机的输出牛一般都用舌宽41mm,叠厚75mm,也就是41×75以上,以保证该输出牛有足够的电感量,从而保证低频有很好的下潜,弹性和速度。

2.为保证有尽量小的分布电容:a.各绕组尽量分多层绕制,一般来讲初级绕组不得小于5-7层,次级绕组也必须分5-7层,夹在初级绕组当中,因为这样即有很好的藕合,且各绕组的分布电容呈串联结构,而电容是越串联越小的。

b.注意绕制工艺,手法也是减少分布电容的重要措施。

第一,绕制时线圈一定要拉紧,越紧越好,这也是高级输出牛只能手工绕制,不能机器绕制的原因所在,但不一定要排列十分整齐,有少量乱层对分布电容相反有好处。

图文并茂解析变压器各种绕线工艺!(包含各种拓扑)

图文并茂解析变压器各种绕线工艺!(包含各种拓扑)

图⽂并茂解析变压器各种绕线⼯艺!(包含各种拓扑)⼀、传统变压器篇单路输出 Flyback 及常见的变压器绕组结构红⾊:初级绕组紫⾊:辅助绕组黄⾊:次级绕组特点:辅助绕组位夹在初级、次级中间缺点:1, 临近效应很强,绕组交流损耗⼤2, 初、次级间的漏感较⼤,吸收回路损耗较⼤,效率较低优点:1,⼯艺结构⼗分简单,易于制造2,初级外层接电位静⽌的V+端,易于实现⽆Y改进的 Flyback 变压器绕组结构(简易型)红⾊:初级绕组紫⾊:辅助绕组黄⾊:次级绕组特点:辅助绕组位于线包最⾥层,初级在中间、次级在最外边缺点:临近效应很强,绕组交流损耗⼤优点:1,⼯艺结构⼗分简单,易于制造2,初级外层接电位静⽌的V+端,易于实现⽆Y3,初次级间漏感较⼩,吸收回路损耗较⼩,效率较⾼改进的 Flyback 变压器绕组结构(三明治型)红⾊:初级绕组红⾊:初级绕组紫⾊:辅助绕组黄⾊:次级绕组特点:辅助绕组位于线包最⾥层,然后分别是初级的⼀半,次级全部,初级的另⼀半;缺点:1, 次级临近效应很强,绕组交流损耗⼤2,初级的⼀半绕组没有任何的静电位层供屏蔽⽤,⽆法实现⽆Y优点:1, ⼯艺结构复杂,不利于制造;2, 初次级间漏感较⼩,吸收回路损耗较⼩,效率较⾼3, 初级临近效应较⼩,绕组交流损耗⼩Flyback 多路输出L3 与L4 之间的漏感,引起交叉调整。

实⽤的多路输出型⾼压输出绕组叠在低压绕组之上,双线并绕降低交叉调整功率传输变压器(含正激、推挽、半桥、全桥)合理的绕组结构, 层厚⼩于2Δ红⾊:初级绕组紫⾊:辅助绕组黄⾊:次级绕组实际变压器的模型虚线内为理想变压器脉冲变压器信号传输失真由于原边及幅边漏感,电阻分量的存在,脉冲在经过变压器后,产⽣延迟、斜率变缓、振铃、顶降脉冲电流的分解脉冲电流的分解脉冲电流由基波电流及各⾼次谐波电流组成占空⽐越⼩,基波分量越⼩,⾼次谐波分量越⼤,因此线径的选择(穿透深度*2)不能只考虑基波电流的频率输出功率与频率的关系(EE25 单端变换器为例)理论上,对于指定的磁芯,在相同的磁密下,输出功率与频率呈正⽐,但实际上并⾮如此,原因有:1,频率升⾼,穿透深度下降,需要⽤较⼩的线径,窗⼝利⽤率下降,且绕组层厚与穿透深度的⽐值增⼤,交流电阻⼤增,有效输出功率下降;2,频率增加,绝缘材料的耐压下降,为保证同样的绝缘强度,需要加⼤绝缘层厚度,进⼀步降低窗⼝利⽤率;3,频率到达某⼀程度后,磁芯损耗⼤增,需要适当降底磁通密度(具体请参考磁损表)LLC 变压器LLC 电路结构LLC 集成磁件漏感由原边与副边之间的档墙宽度、磁芯的磁导率、以及中柱长度与窗⼝⾼度的⽐值决定红⾊:初级绕组黄⾊:次级绕组⼩漏感的 LLC 集成磁件个别应⽤中,需要⽤到较⼩的漏感,挡墙的宽度较⼩,安全间距可利⽤下⾯的结构来满⾜。

(整理)输出变压器的基本设计

(整理)输出变压器的基本设计

输出变压器的基本设计在这里介绍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输出变压器(OPT)的设计方法。

将此例进行稍许的变化,则可以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这里要列举的是HiFi规格的三明治绕线构造例。

若是真空管收音机用的小型输出变压器,次级只要绕一组即相当实用。

【1】关于基本规格基本规格例(表―1)∙用途真空管单端输出变压器(OPT)。

∙以初级阻抗3500欧来设计。

∙次级阻抗根据所使用喇叭单元的8欧阻抗来定。

通过改变绕线匝数,可对初级和次级的绕组阻抗进行变更。

一般情况下,在8欧以外再增加4欧和16欧的抽头,对于变压器的效率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为了不损失变压器的性能,建议次级仅设1个绕组。

∙以最大输出15W来设计。

∙初级直流重叠电流根据所使用的真空管而不同,这里按照80mA来设计。

∙初级绕组的磁束密度线圈的饱和磁束密度在18000高斯左右,带有余量,这样可以抑制在无信号时的设计值6000高斯以下。

基准低频下限为了确保低频段的特性,定为20Hz。

(表―1)下面是另一些单端OPT的设计规格。

【2】关于铁芯规格铁芯规格例(表―2)为了确保所定的输出并降低铁芯的磁束密度,使用如表―2所示的截面积为15.8cm2的大型铁芯。

(表―2)下面是另一些铁芯的设计规格。

【3】关于匝数的设计针对最大初级电压所需的初级匝数为N1(匝)=E1*108/((2π/√2)・A・Bo・f)在这里,E1=243V;A=15.8cm2;Bo=6000高斯;f=20Hz,计算得出2894 匝。

另一方面,从经验来说,次级绕组在线径1mmφ时每一层绕50匝,则3层刚好为150匝,由于初级与次级的匝数比为20.9,针对次级的150匝从匝数比可求得初级为3137匝。

在此,若将初级匝数定为N1(匝)=3137匝,则根据上述公式到推,磁束密度将是5536高斯,落在目标值的6000高斯以下。

通过上述设定,在单端机上,即使是在20Hz的超低频段也可确保15W以上输出。

[电子电路]如何用环形铁芯制作输出变压器单端甲类小胆机

[电子电路]如何用环形铁芯制作输出变压器单端甲类小胆机

如何用环形铁芯制作输出变压器单端甲类小胆机 (1)感谢到访我的主页:/hechaoscut(文档西游)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若图片过大,下载后拉小即可。

很多朋友实际做出来的胆机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由于电子管电路及其应用的知识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科书中才有,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传授电子管知识了。

所以稍年轻一些的发烧友对电子管知识了解得不是很透彻。

2、现在很多自己动手制作胆机的朋友很多都是按照一些参考电路来仿制,其对参考电路中的很多技术参数心中并不清楚,只是照葫芦画瓢,心中没底自然设计出的成品就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根据自己的一点点知识和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胆机设计、制作中的问题。

如有不妥望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主要探讨单端甲类小功率胆机中的一些问题,因为甲类单端胆机是音色最好的电路形式之一,也是发烧友们自制较多的电路形式之一。

1、甲类单端胆机这种形式一般采用单只功率管进行放大,受功放管自身最大耗散功率的限制,输出功率一般都不会很大,常见的电路中输出功率一般在1W-15W之间。

表1是一些常见功放管组成的甲类单端功放电路的输出功率和一些常用参数。

表1中的输出功率值与屏极工作电压和负载阻抗(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输出功率值的变化。

适宜使用的场合与所用音箱的灵敏度有关,灵敏度越高使用面积越大。

电子管型号灯丝电压灯丝电流最大屏极耗散功率管脚形式电源变压器功率输出功率适宜使用的场合KT88,6550 6.3V/1.6A 40W 8脚管座 150W 15W 30平米以上的房间EL34,6CA7 6.3V/1.5A 25W 8脚管座 120W 11W 15-30平米的房间6L6G,6P3P 6.3V/0.9A 19W 8脚管座 100W 8.5W 15-30平米的房间807,FU-7 6.3V/0.9A 25W 5脚管座 100W 10W 15-30平米的房间6P14,EL84 6.3V/0.76A 12W 小9脚管座 80W 5.4W 15平米以下的房间6P15 6.3V/0.76A 12W 小9脚管座 80W 5W 15平米以下的房间6V6,6P6P 6.3V/0.45A 12W 8脚管座 70W 3.8W 15平米以下的房间6P1 6.3V/0.5A 12W 小9脚管座 70W 5W 15平米以下的房间2、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各版本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只是计算所需的参数不同。

变压器的绕制

变压器的绕制

1.层式绕组:这种绕组由两层组成,通常用于单层圆筒式和双层圆筒式变压器。

层式绕组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但机械强度较差。

2.饼式绕组:这种绕组由一层或多层线匝组成,通常用于多层圆筒式变压器。

饼式绕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适用于大范围的应用。

3.连续式绕组:这种绕组由连续的线匝组成,通常用于连续式和半连续式变压
器。

连续式绕组可以减少铁心内涡流和磁滞损耗。

4.螺旋式绕组:这种绕组通常由单股或多股线匝组成,绕制时每层线匝沿不同
的半径方向螺旋排列。

螺旋式绕组一般用于分段圆筒式变压器。

5.多股线制作:在制作多股线时,首先准备漆包线,测量线径,然后制作单股
线。

将单股线并绕成所需匝数,并注意线匝的松紧程度和同名端问题。

绕制完成后,处理引脚,如镀锡和涂漆,以提高绝缘性能。

关于输出变压器的绕制

关于输出变压器的绕制

关于输出变压器的绕制(单端)一、输出牛电感量的计算:——一般设计变压器时都取其胆内阻的3-5倍——是频响的下限M= 是下限频率相对应于中频的滚降,一般取2~3db时,M约为二、初级匝数L1B= 取决于磁通量是变压器的磁路长,是变压器的铁芯截面积三、次级阻抗与匝数L2输出变压器的简易设计胆机输出牛的快速设计设计胆机的输出变压器的资料已经不少,本文结合自己近期要制作的4P1S牛输出耳放,对如何抓住要点进行快速设计作一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并期望抛砖引玉:输出变压器的设计要点:负载阻抗初级电感铁芯截面绕组参数绕制工艺具备了这五个要点,就可以刻画出一头输出牛的基本“脾气”了。

一、负载阻抗很多常用的电子管都可以从厂家的技术参数中查到推荐的典型应用阻抗值,但是往往DIYER 要做的电路不一定都是所谓的“典型应用”,用胆管做耳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所以从电子管的特性曲线上去寻求一个符合自己特定应用条件负载阻抗,才是正途。

图一是4P1S的特性曲线图,为了求得最佳的负载阻抗,我们选择了图上过ABC三点的负载线,负载线确定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利用最大屏耗允许线(图中往下弯的那条曲线)下的有效面积,这样才能发挥管子的最大潜力。

图中A点是栅偏压为0的点,在这里达到了屏流的上限(横坐标:Imax=73mA),同时也是屏压的下限(纵坐标:Umin=75V);B点是我们的静态工作点,无信号时管子的屏流I0=40mA,屏压为170V;C点是屏压的上限:265V同时也是屏流的下限:3mA.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对应于这条负载线的输出阻抗:Rp=(Umax-Umin)/(Imax-Imin)=(265-75)/(0.073-0.003)=2714取:2700(欧姆)二、初级电感Lp=Rp/6.28*f0*根号M2-1其中,f0是我们设计的下限频率,这里取20Hz;M2(2表示是M的平方,下同,在这里写公式真费劲!),M是该下限频率相对应于中频的滚降,通常取2-3(db);我们取3(实践证明:输出变压器的低端滚降并非越小越好,电感过大将会使得分布电容难以控制,从而成为高频响应的“瓶颈”)。

用C型铁芯制作单端推挽两用胆机输出变压器

用C型铁芯制作单端推挽两用胆机输出变压器

用C型铁芯绕制输出变压器,似乎触犯了胆机发烧的大忌。

综观胆机输出变压器的众多论述,笔者没有发现一篇说C型铁芯“好话”的文章。

有文章还特别指出,由于C型铁芯采用高导磁率的冷轧硅钢片,不适宜作输出变压器,应选用E型铁芯,并且还不宜采用有晶粒取向的、高导磁率的冷轧硅钢片。

笔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装电子管收音机,至今虽已数十载“烧龄”,也从未敢越“雷池”一步。

用C型铁芯制作胆机输出变压器,只是前几年才开始探索。

由于笔者装了几台单端和推挽的发烧胆机,每台调试满意后,就不便再作大改动。

可是每当收集到新的电子管或新线路之后,又想亲自制作体验一番,于是产生了制作一套单端、推挽“通吃”的输出变压器的念头。

经反复研究比较后,先后采用C型铁芯制作了大、小两套输出变压器,经近两年反复装机试听,不管是单端还是推挽,均感到非常满意,现介绍给胆机烧友以期共同探讨。

一、基本构思由于优良的推挽输出变压器需采用分层、分段绕制,在一个线包上分段,使原本并不宽(裕)的窗口更显窄了,每层绕制的匝数很少,窗口利用率非常低,因此漆包线的线径及线圈匝数受到极大的约束,凡绕过的烧友对这一点想必会深有体会。

而C型铁芯线包正好需对称分布在两柱上,窗口宽裕到几乎不受约束,且线圈的串、并联非常方便。

唯一的障碍是当作甲类单端输出时,为避免铁芯直流磁化,需要留0.2 ̄0.3mm气隙(由计算决定),如果从理论和实践上能证明此气隙对作推挽输出影响不大(如果两只推挽管不绝对平衡,同样会产生铁芯磁化现象,而此时有气隙反而更有利),则成功的把握是很大的。

二、模型设计由于输出变压器的计算公式的经验系数均是按E型铁芯给出的,为了少走弯路,笔者首先根据C型铁芯作电源变压器(50Hz)时的功率,换算成同功率的E型铁芯截面积,套用E型铁芯输出变压器的经验系数及公式,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

下面介绍以6P3P双管并联作单端甲类输出和推挽的计算。

1.单端输出铁芯计算最佳屏极阻抗:Rp=4500Ω/2=2250Ω;静态工作电流:Ipo=51mA×2=102mA;变压器最低截止频率:fJ取30Hz;中音频增益与fJ时的增益比值M,取M=3dB(注:fJ和M视发烧友手中铁芯大小和“发烧热度”而定,不在此讨论)。

用普通EI型铁芯电源变压器改制靓声单端胆输出变压器

用普通EI型铁芯电源变压器改制靓声单端胆输出变压器

用普通EI型铁芯电源变压器改制靓声单端胆输出变
压器
对于边远地区和普通工薪族烧友来讲,自己动手制作一台靓声胆机,过一把“胆瘾”。

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然而,由于笔者所处地域的限制或经济状况原因,这一美好的愿望较难实现,特别是关键器件——输出变压器,成为一大难点。

虽然许多报刊及网上介绍有许多成品出售,一来价钱很贵。

二来隔山买牛总叫人心存疑虑。

而一些文章介绍的用电源变压器改制胆机输出变压器的方法有些过于简单,改制成的变压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高音过亮,低音严重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从废品收购站以极便宜的价钱买到几对完全一样的EI型电源变压器,改制后得到满意的效果。

现在介绍给大家,方法如下:
 一、选材
 购买一对35~50W型号完全一样的EI型电源变压器,两只电度表内的电压线圈,这一问题很容易解决,目前在边远地区,黑白电视机被大量地当作废品处理,机内的电源变压器符合改制要求,最好挑选古老一些的黑白电视机,它里面的变压器绕制的质量很好,每绕一层线都夹一层绝缘纸。

而老式电度表大量地被新一代插卡式数字表所取代,找寻更容易。

相信你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在废品收购站淘得这两件东西。

 二、制作
 1.首先小心地将变压器和电压线圈的铁心取下。

这一过程千万不要弄坏线包或损坏变压器硅钢片。

当然电压线圈铁心是不要的,只利用其线圈。

检查变压器的硅钢片是否完好,如果生锈或绝缘漆脱落,则要把铁锈清除干净,再用绝缘漆补好,烘干待用。

将变压器线包上的次级绕组小心拆掉,保留初。

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

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

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电源供应器和无线电发射器等领域。

本文将从原理、结构和应用等方面介绍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的相关知识。

一、原理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是一种功率放大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输出。

晶体管作为一种电子元件,具有放大电流和电压的功能,可以将小信号放大成大信号,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

甲类输出表示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为导通,因此输出信号为正半周波形。

二、结构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

输入电路接收来自信号源的输入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通过晶体管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信号传递给输出电路。

输出电路通过变压器将信号从低阻抗转换为高阻抗,以适应负载的需求。

三、应用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电源供应器和无线电发射器等领域。

在音频放大器中,它可以将低功率的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驱动扬声器产生高质量的声音。

在电源供应器中,它可以将输入电源的电压进行调整和放大,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工作需求。

在无线电发射器中,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实现信号的传输。

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率:晶体管作为功率放大器,具有较高的效率,能够将电能有效地转换为输出功率。

2. 简单可靠: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的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

3. 高保真度: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能够提供高保真度的信号放大,保证音频信号的高质量输出。

然而,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低输出功率:由于甲类输出的工作原理,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在输出功率方面有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高功率需求。

2. 失真:甲类输出存在一定的失真,会对信号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晶体管单端甲类输出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变压器基本绕制方法

变压器基本绕制方法

变压器基本绕制方法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电器,用于将交流电能从一电压级别转变为另一电压级别。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或更多相互绝缘的线圈(绕组)组成,所以绕制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变压器的基本绕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绕制绕组:变压器的绕组通常由导线绕制而成。

绕制绕组需要选用适当的导线材料,如铜或铝,以确保电流顺畅流动,减少能量损耗。

绕制绕组的方法可以是手工绕制或机器辅助绕制。

2.区分主绕组和副绕组:变压器通常有一个主绕组和一个或多个副绕组。

主绕组接收输入电源,而副绕组输出变压器所需的电压。

主绕组通常拥有更大的线圈数目和导线直径,以承受更高的电流。

3.绕制高压绕组:高压绕组是主绕组的一部分,通常由绝缘导线绕制而成。

绕制高压绕组需要进行较精确的计算,以确保电压比例适当。

高压绕组通常拥有更多的线圈数目,使得在输入电压下产生相对较高的电场强度。

4.绕制低压绕组:低压绕组是副绕组的一部分,通常也由绝缘导线绕制而成。

绕制低压绕组的线圈数目较少,以使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降低到所需的级别。

5.绝缘处理:在绕制绕组后,需要对绕组进行绝缘处理。

这可以通过在绕组上涂覆绝缘漆或使用绝缘纸等绝缘材料来实现。

绝缘处理的目的是防止绕组之间以及绕组与变压器的其它部分之间发生电流短路。

6.线圈固定:完成绕制和绝缘处理后,绕组需要被固定在变压器的铁心上。

通常使用绝缘材料和胶水或金属夹子等固定绕组。

固定绕组的目的是保持线圈的组织,防止移位或损坏。

以上是变压器基本绕制方法的一般步骤,但实际的变压器绕制过程可能因不同的类型和规格而有所不同。

绕制方法的选择和技术要求取决于所需的变压器电压比例、功率容量、绝缘等级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对于更高功率或专业的变压器,可能需要更高级别的绕制技术和过程控制。

因此,变压器的绕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支持。

用推挽输出变压器制作300B单端输出机

用推挽输出变压器制作300B单端输出机

电子报/2006年/6月/11日/第022版发烧园地用推挽输出变压器制作300B单端输出机江苏钟文祥单端输出机胆味浓郁,音色靓,听感顺耳,倍受胆迷青睐。

而单端机功率放大器的品质与输出变压器的性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单端输出变压器要克服直流磁化,铁芯要留有气隙,因此,单端输出变压器体积大,成本高,配对困难。

由于单端输出变压器至少要工作于20Hz~30kHz甚至更宽的音频范围内,因此,一方面要求电感量大些,以获得良好的低频响应,必须增大铁芯截面积;另一方面,要求漏感和分布电容尽可能小,以便得到良好的高频响应,而电感、漏感和分布电容又是同步增加或减少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以获得良好的高低频响应,铁芯截面积并采用分层分段交叉夹绕等方法进行绕制,以减小分布电容,保证高频响应。

尽管如此,制作频响在15Hz~50kHz的单端输出变压器已属不易,而制作频响在10Hz~100kHz的推挽输出变压器,较同等功率单端输出变压器要容易得多,并且体积小,成本低,也容易配对。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端胆机的综合性能,增强对乐曲的表现力,使重放乐声更传神,音色更好,充分体现单端机优美的音色,又有较宽的频响,如采用推挽输出变压器作单端输出变压器制作胆机,则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就笔者试用推挽输出变压器制作的宽频响300B单端输出机,作一交流。

一、电路原理本机电路如图所示,用音频专用五极管6B8P推动直热三极管300B作单端输出,300B屏极连接推挽输出变压器一端,而推挽输出变压器另一端,连接由6P3P组成的直流励磁电路,当300B 屏流确定后,再调整6P3P屏流与300B屏流等值,由于两组线圈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直流磁场相互抵消,因此单端直流磁化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解决了单端输出变压器必须留有磁隙,使输出变压器电感量减小的问题,实现了用推挽输出变压器制作单端输出机的夙愿。

目前,高性能推挽输出变压器的频响已达到10Hz~100kHz(-1dB)的范围,将其运用于单端输出机,扩大了传统单端输出变压器的频响范围,其音质音色十分靓丽,令人神往,特别耐听。

图文详解变压器各种绕线工艺

图文详解变压器各种绕线工艺

一、传统变压器篇单路输出 Flyback 及常见的变压器绕组结构红色:初级绕组紫色:辅助绕组黄色:次级绕组特点:辅助绕组位夹在初级、次级中间缺点:1, 临近效应很强,绕组交流损耗大2, 初、次级间的漏感较大,吸收回路损耗较大,效率较低优点:1,工艺结构十分简单,易于制造2,初级外层接电位静止的V+端,易于实现无Y改进的 Flyback 变压器绕组结构(简易型)红色:初级绕组紫色:辅助绕组黄色:次级绕组特点:辅助绕组位于线包最里层,初级在中间、次级在最外边缺点:临近效应很强,绕组交流损耗大优点:1,工艺结构十分简单,易于制造2,初级外层接电位静止的V+端,易于实现无Y3,初次级间漏感较小,吸收回路损耗较小,效率较高改进的 Flyback 变压器绕组结构红色:初级绕组紫色:辅助绕组黄色:次级绕组特点:辅助绕组位于线包最里层,然后分别是初级的一半,次级全部,初级的另一半;缺点:1,次级临近效应很强,绕组交流损耗大2,初级的一半绕组没有任何的静电位层供屏蔽用,无法实现无Y优点:1, 工艺结构复杂,不利于制造;2, 初次级间漏感较小,吸收回路损耗较小,效率较高3, 初级临近效应较小,绕组交流损耗小Flyback 多路输出L3 与L4 之间的漏感,引起交叉调整。

实用的多路输出型高压输出绕组叠在低压绕组之上,双线并绕降低交叉调整功率传输变压器(含正激、推挽、半桥、全桥)合理的绕组结构, 层厚小于2Δ红色:初级绕组紫色:辅助绕组黄色:次级绕组实际变压器的模型虚线内为理想变压器脉冲变压器信号传输失真由于原边及幅边漏感,电阻分量的存在,脉冲在经过变压器后,产生延迟、斜率变缓、振铃、顶降脉冲电流的分解脉冲电流由基波电流及各高次谐波电流组成占空比越小,基波分量越小,高次谐波分量越大,因此线径的选择(穿透深度*2)不能只考虑基波电流的频率输出功率与频率的关系(EE25 单端变换器为例)理论上,对于指定的磁芯,在相同的磁密下,输出功率与频率呈正比,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原因有:1,频率升高,穿透深度下降,需要用较小的线径,窗口利用率下降,且绕组层厚与穿透深度的比值增大,交流电阻大增,有效输出功率下降;2,频率增加,绝缘材料的耐压下降,为保证同样的绝缘强度,需要加大绝缘层厚度,进一步降低窗口利用率;3,频率到达某一程度后,磁芯损耗大增,需要适当降底磁通密度(具体请参考磁损表)LLC 变压器LLC 电路结构LLC 集成磁件漏感由原边与副边之间的档墙宽度、磁芯的磁导率、以及中柱长度与窗口高度的比值决定红色:初级绕组黄色:次级绕组小漏感的 LLC 集成磁件个别应用中,需要用到较小的漏感,挡墙的宽度较小,安全间距可利用下面的结构来满足。

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绕制参数

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绕制参数

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绕制参数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是一种常用的音频输出变压器,适用于单端或推挽输出管路。

其绕制参数对于音频放大器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6P3P管子的特性。

6P3P是一种功率输出电子管,最大静态功率为30W,最大静态电压为300V,最大静态电流为120mA。

在使用6P3P管子时,需要考虑到其特性参数并根据其特性参数进行绕制。

接下来是具体的绕制参数:1.线径:在绕制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线径。

一般来说,线径越粗,则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和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铜损耗和成本。

因此,在选择线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一般来说,主要绕制线圈可以采用1.0mm-2.0mm左右的线径。

2.匝数:匝数是影响变压器阻抗和转换比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绕制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副匝数比例。

通常情况下,主副匝数比例为1:3-1:5左右。

3.磁芯:磁芯是变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质和形状对变压器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绕制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时,常用的磁芯材料有铁氧体、镍铁合金等。

一般来说,使用铁氧体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性能表现。

4.绕制方式:在绕制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绕制方式。

常用的绕制方式有单层绕制和双层绕制。

单层绕制可以获得较好的高频响应和相位线性度,但同时也会增加交叉耦合和漏感损耗;双层绕制可以减小交叉耦合和漏感损耗,但同时也会降低高频响应和相位线性度。

5.接线方式:在绕制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

常用的接线方式有并联式、串联式、反向串联式等。

不同的接线方式对于音频放大器的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之,在设计6P3P推挽输出变压器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项绕制参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权衡,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fd71推挽输出变压器的绕制数据

fd71推挽输出变压器的绕制数据

fd71推挽输出变压器的绕制数据
一部优秀的胆机其脱俗的音质表现,是与优质的输出变压器息息相关的。

发烧友苦苦寻觅的是高磁感应铁芯,当一副高磁感应铁芯摆在面前时,铁芯的舌宽、磁感应强度等参数是固定的,不可改变。

发烧友只有在绕组参数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上下足功夫,优化性能,这也是发烧友发挥自己智慧,彰显个性的唯一途径。

因此,输出变压器绕组的绕法多种多样,有分层分段绕法,正反交叉叠绕法,有蜂房式绕法,Z形绕法等,一旦绕组绕制成形,初级电感、漏感、分布电容等参数也随之确定。

有人认为单端输出变压器没必要做正反交叉叠绕的方式,这种措旋在推挽输出变压器的绕制中是不错的选择。

采用分层分段,线包一律正绕,Z形绕法,将初级分为五段,次级分为四段,四段次级夹绕于五段初级之中。

铁舌宽40mm,叠厚80mm,初级绕组3600匝,线径0.22mm,次级绕组173匝,线径0.51mm,四段次级头与头并接,尾
与尾并接。

初级分五段可以降低漏感,减少分布电容,改善高频响应,次级分四段,可以提高初次级之间耦合程度,音乐输出更加平衡、自然。

线匝绕制要整齐紧密,绝缘材料选用介电常数小,厚度小的耐热材料。

铁芯装配要整齐,剔除芯片表面的杂质,对接口要平整,调整变压器E片与I片的空气间隙,使初级电感量尽量最大,紧固螺丝。

电子管输出变压器的设计

电子管输出变压器的设计

电子管输出变压器的设计低频电感元件的简易设计(三)、电子管收音机输出变压器的设计(单端输出变压器)收音机一般是使用低阻抗的扬声器,它不能直接作为功率放大器屏路的负载,必须通过变压器来匹配,这种变压器位在输出端,所以叫做“输出变压器”。

输出变压器是根据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输出功率、所需的最佳负载,以及整机的频率特性等要求进行设计的.。

一、电路的分析为便于讨论,把图1的电路改画成图2的等效电路。

AB的左边是电子管屏路的交流电动势μU1和内阻Ri。

ABCD虚线方框内即是输出变压器部分。

L1为初级的电感,r1和r′2分别为初级和次级反射到初级的绕线电阻,Ls1和L′s2分别为初级和次级反射到初级的漏感,漏感是由于有些磁通没有完全交连到全部线圈所造成,其效果是减少了有效电感,故相当与负载串联。

CD的右边则是扬声器的阻抗反射到初级的负载,L′2为其电感成分,R′2为电阻成分。

理想的变压器应该是初级电感L1为无穷大,绕线电阻r1和r′2,以及漏感Ls1和L′s2为零,这样,变压器的特性与频率无关,也没有损耗。

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只有在中间的一段频率范围内,L1的阻抗较大,而Ls1、L′s2和L′2都较小,电路接近于纯电阻性,输出较为均匀。

电子管屏路的负载,也只有在中音频率范围内才是匹配的,此时负载电阻Ra=输出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是绕线电阻所产生,铁心的损失相比起来是很小的,可以忽略。

输出功率对输入功率之比,称为变压器的“效率”,从中音频率的等效电路可以求出,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所以效率η==η==。

放大器连带输出变压器在内的增益,一般也在中音频率时计算,此时K==K。

nη,其中K。

为电子管栅极至屏极的增益。

当频率逐渐降低时,Ls1、L′s2和L′2的作用愈来愈小,而L1的阻抗也逐渐减小,故输出也就逐渐降低,如图3,同时因匹配变坏,非线性失真也不断增加。

如果要低音频的特性好,就应增加铁心和初级圈数以加大L1,但随着也增加了材料和成本,只能根据情况采取折中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管音响输出变压器设计要点 一:电感量计算: 电感量=负载阻抗/7F 低;这里的 7 为系数,F 低=为最低音频,通常取最小 30HZ.不要期望 20HZ 以下.
2
二:初级绕组匝数:600*初级电感量开平方值; 三:绕组漆包线直径:按照电流密度计算,通常取值 2.5A;或电流值开平方后*0.7;而电流值 取之屏极工作电流值. 四:次级匝数计算:
先计算初级与次级之间的匝数比值:公式 初级阻抗*0.85 系数/次级阻抗)开平方得数即为
匝数比. 将初级绕制匝数/匝数比=次级匝数. 先计算出阻抗比.然后通过阻抗比,才能计算出初级与 次级的匝数比
关于输出变压器的绕制(单端)摘至中国音响论坛 一般业余绕制输出变压器不必过多注重理论参数和公式计算,但有三项指标必须重视:1. 输出变压器阻抗。2.尽量大的电感量。3 尽量小的分布电容。 对于输出变压器阻抗,理论上讲即变压器阻抗必须和功放管内阻一致,这样才能达到该功放 管的最大设计功率,但实际制作胆机时,往往为了最佳音质而舍弃最佳功率,因而一般都取 变压器阻抗远大于胆管内阻。以 805 管为例,本人一般设计变压器时都取其胆内阻的 3-5 倍,因为有如此大的余量,所以只要按原设计者提供的数据绕制,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尽量大的电感量和尽量小的分布电容,电感量大则低频好,分布电容小则高频好,但这本身 就是一对矛盾,因为要电感量大则分布电容必然也大,要分布电容小则电感量也必然会小, 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既要电感量大,以保持低频好,又要分布电容小以保持好的高频,这 就是我们绕制输出变压器以保证音质的关键所在。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呢?下面详细谈谈 个人的制作体会,不对之处请大家讨论。 1.为保证有尽量大的电感量,一定要选择大规格的铁芯,只有大规格铁芯才是大电感量的重 要保证,市售成品机往往低频下潜不深、缺乏弹性、没有冲击力,速度慢的重要因素都在其 为节约成本选用铁芯太小所致,尤其是单端机,因为要流气缝,铁芯规格小了肯定是不行的, 本人用于 10-20W 的小功率单端机的输出牛铁芯决不会小于舌宽 35mm,叠厚不得小于 65mm, 即 35×65 以上。而大功率单端机的输出牛一般都用舌宽 41mm,叠厚 75mm,也就是 41×75 以上,以保证该输出牛有足够的电感量,从而保证低频有很好的下潜,弹性和速度。
1
Sc=300Lp*I02=300*8*0.0016=3.84(CM2)取:5.32(CM2) 我们从标准的 1.9CM 舌宽的硅钢片中选取叠厚为 2.8CM 的标准值:1.9*2.8=5.32(CM2),这 样就有比较大的富裕度了。请注意:以上经验公式的系数 300 是按国产硅钢片的导磁率求得 的,如果用新日铁 Z11 这样的高导磁率片子又会如何呢?这没关系,只能说明我们留有的富 裕度更大,对于单端出牛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四、绕组参数 1)初级:Np=45*Lp*I0*1000/Sc=45*8*40/5.32=2706(匝)取:2700(匝) 2)次级(8 欧):Ns(8)=Np/根号(Rp*效率/8)=2700/根号(2700*0.75/8)=170(匝) 3)次级(300 欧):Ns(300)=Np/根号(Rp*效率/300)=2700/根号(2700*0.75/300)=1039 (匝) 其中效率在小型变压器中取:75%,为了后面的分三段绕制工艺,300 欧绕组匝数取:1035 (匝),每段 345 匝 初级线径:Dp=0.75 根号 I0=0.75*0.2=0.15(mm) 次级线径:Ds(8 欧)=Dp(8)/根号(Ns(8)/Np)=0.15/0.25=0.6(mm) 为了实现三段并联的绕法,改为用三根 0.31 漆包线并联,电流值保持一致。 次级线径:Ds(300 欧)=Dp(300)/根号(Ns(300)/Np)=0.24(mm) 考虑到耳机并不需要承载最大输出功率,取初级一样的 0.15(mm)就行了。 完成线径计算以后,还要验证所选的线材是否装得下该铁芯的窗口,这要从漆包线的规格表 查找“每厘米可绕圈数”,计算每层带绝缘的厚度,总层数,线包的鼓起系数等等,比较烦 琐,可以参考有关资料,不细说了。 单端输出变压器工作中有直流成分流过绕组,所以铁芯只能单向插入并留有气隙: 气隙宽度:Lg=Np*I0/1600=2700*0.04/1600=0.07 这是总的气隙宽度,实际气隙取 Lg/2=0.035,用等厚的绝缘纸垫在 E 和 I 的间隙上,将铁 芯压紧就可以了。 五、绕制工艺 为了得到优异的性能,输出变压器的工艺是十分讲究的,我们采用了“次级三夹初级二”的 结构,来达到增大耦合,减少漏感、减少分布电容的目的(见图二)。初级夹在次级之间, 可以减少它对铁芯的分布电容;同时次级的始端(线头)接地(0 欧姆),也是出于减少分 布电容的考虑。更多的夹层,虽然能进一步减少漏感,但是也会增大分布电容,所以应该适 可而止。 出牛的层间绝缘,以薄的电缆纸为佳,聚酯薄膜类的材料介电系数大,最好不用。 漆包线通常用国产 QA 就可以了,如果不计较成本,用进口的 4N 铜当然不错,不过要贵上十 几倍! 变压器绕好后,还要经过烘干去潮,浸绝缘漆烘干等工艺,才能保证性能稳定。 结束语: 以上的计算,采用了不少的经验公式,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快速进入角色的途径,变压器绕 制好了还要通过频响、功率等指标测试,然后上机试听,如果不满意还要反复修改,才能达 到靓声的目的。总之,输出变压器的绕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手艺,只有通过反复试验, 才能成为“驯牛”高手。
胆机输出牛的快速设计设计胆机的输出变压器的资料已经不少,本文结合自己近期要制作的 4P1S 牛输出耳放,对如何抓住要点进行快速设计作一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并期望抛砖引玉: 输出变压器的设计要点: 负载阻抗 初级电感 铁芯截面 绕组参数 绕制工艺 具备了这五个要点,就可以刻画出一头输出牛的基本“脾气”了。 一、负载阻抗 很多常用的电子管都可以从厂家的技术参数中查到推荐的典型应用阻抗值,但是往往 DIYER 要做的电路不一定都是所谓的“典型应用”,用胆管做耳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所以从电 子管的特性曲线上去寻求一个符合自己特定应用条件负载阻抗,才是正途。 图一是 4P1S 的特性曲线图,为了求得最佳的负载阻抗,我们选择了图上过 ABC 三点的负载 线,负载线确定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利用最大屏耗允许线(图中往下弯的那条曲线)下的有 效面积,这样才能发挥管子的最大潜力。 图中 A 点是栅偏压为 0 的点,在这里达到了屏流的上限(横坐标:Imax=73mA),同时也是 屏压的下限(纵坐标:Umin=75V);B 点是我们的静态工作点,无信号时管子的屏流 I0=40mA, 屏压为 170V;C 点是屏压的上限:265V 同时也是屏流的下限:3mA.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对应于这条负载线的输出阻抗: Rp=(Umax-Umin)/(Imax-Imin)=(265-75)/(0.073-0.003)=2714 取:2700(欧姆) 二、初级电感 Lp=Rp/6.28*f0*根号 M2-1 其中,f0 是我们设计的下限频率,这里取 20Hz;M2(2 表示是 M 的平方,下同,在这里写公式 真费劲!),M 是该下限频率相对应于中频的滚降,通常取 2-3(db);我们取 3(实践证明: 输出变压器的低端滚降并非越小越好,电感过大将会使得分布电容难以控制,从而成为高频 响应的“瓶颈”)。 Lp=2700/6.28*20*2.828=7.6(H)取:8(H) 三、铁芯截面
先计算初级与次级之间的阻抗比值:公式 初级阻抗*0.85 系数/次级阻抗)开平方得数即
为阻抗比. 将初级绕制匝数/阻抗比=次级匝数. 以上设计所得出的数据,还需要按照经验对其修正,然后才能实施绕制.因为计算所得数据往 往偏小. 五:举例说明:电子管 6P1 单端设计:初级电感量=5000/7*30=5000/210=24H 初级绕制匝数:600*(24)开平方,约=3000T
3
2.为保证有尽量小的分布电容:a.各绕组尽量分多层绕制,一般来讲初级绕组不得小于 5- 7 层,次级绕组也必须分 5-7 层,夹在初级绕组当中,因为这样即有很好的藕合,且各绕 组的分布电容呈串联结构,而电容是越串联越小的。b.注意绕制工艺,手法也是减少分布电 容的重要措施。第一,绕制时线圈一定要拉紧,越紧越好,这也是高级输出牛只能手工绕制, 不能机器绕制的原因所在,但不一定要排列十分整齐,有少量乱层对分布电容相反有好处。 第二,线间绝缘层越薄越好,如有绕制经验,有耐心,用绕一层刷一层快干漆更好,但刚开 始绕制本人推荐用普通封装纸箱的不干胶胶带,但必须用不透明的那种,透明的反而不好用。 每绕一层就用不干胶带封一层,初级与次级间封两层,因其薄膜很薄且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第三,次级绕组尽量均匀稀绕,尽量不要象初级那样排的过密,但一定要拉紧。 3.线材选用:因我们选用的铁芯较大,相应的窗口也就较大,对我们选用线材带来了好处, 一般初级可选用直径 0.31-0.45mm 的高强度漆包线,次级选用直径 1.2-1.45mm 的高强度 漆包线,视铁芯窗口大小而定。用这种规格线材既可以拉紧,又可减小变压器的直流电阻, 从而减小了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对改善音质非常有利。 4.关于铁芯质量选择:对于一个装机高手来讲,有了一副好铁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铁芯除 规格大小外,还有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必须选用 0.35 片厚的,片厚 0.50 的铁芯因有涡流产 生只能用作电源变压器,不能用于输出牛,如能找到 0.35 以下的光面冷轧铁芯则更好,但 其含硅量不一定要很高,中等就可 变压器空载电流最好的测试方法 变压器空载电流最好的测试方法就是 在初级串联一个大功率的电阻,先量好阻值,然后通电,等一会用万用表交流 V 最小挡量电阻 两端的电压,(MV)单位,然后除以电阻阻值(欧姆)单位,就是空载电流,比如:用 10 欧 10W 电阻 测的两端电压为 150MV,除以 10 欧阻值,得到电流为 15MA. 单端输出变压器的制作 来源:葛原繁貴氏大卫编译 文中介绍的是输出 15W 的大型输出变压器的设计方法,若是 2~3W 左右的小型输出变压器, 初级为7K,次级为4Ω 的话,则初级:0.25mmφ 2700~3200 匝,次级:0.4mmφ 75~ 100 匝左右的情况下,虽然多少阻抗有些不匹配,但在实用上是可以简单制作的。若想精确 地制作,请根据计算公式算出线材的粗细与匝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