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二)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二)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二)(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0,分数:45.00)1.血病治气,适用于•A.血虚•B.血瘀•C.血脱•D.气血同病(分数:1.50)A.B.C.D. √2.“阴病治阳”适用的证候是•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分数:1.50)A.B.C.D. √3.活血化瘀以治崩漏,属于•A.实者泻之•B.通因通用•C.缓则治本•D.急则治标(分数:1.50)A.B. √C.D.4.“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所确定的用药原则是因为•A.标本同治•B.因时制宜•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分数:1.50)A.B.C. √D.5.“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的治疗原则,其理论依据是•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用热远热(分数:1.50)A. √B.C.D.6.下列何项不是逆治法则•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分数:1.50)A. √B.C.D.7.“通因通用”适用于的病证是•A.脾虚泄泻•B.食积泄泻•C.气虚泄泻•D.肾虚泄泻(分数:1.50)A.B. √C.D.8.治疗气血两虚的病证,其原则属于•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C.标本兼职•D.本而标之(分数:1.50)A.B. √C.D.9.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而言,按标本之划分,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病因为标,症状为标•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分数:1.50)A.B. √C.D.10.下列治法中,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A.发汗•B.滋阴•C.养血•D.益气(分数:1.50)A. √B.C.D.11.“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属于•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分数:1.50)A. √B.C.D.12.中医治疗疾病最基本的原则是•A.扶正祛邪•B.治病求本•C.调整阴阳•D.标本缓急(分数:1.50)A.B. √C.D.13.阳旺之体慎用温热之品,其理论依据是•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用热远热(分数:1.50)A.B.C. √D.14.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A.扶正•B.先补后攻•C.攻补兼施•D.先攻后补(分数:1.50)A.B. √C.D.15.根据养生的基本原则,五脏之中重在调护的脏腑是•A.肺脾•B.肺肾•C.肝肾•D.脾肾(分数:1.50)A.B.C.D. √16.气滞治疗宜•A.益气•B.补气•C.降逆•D.行气(分数:1.50)A.B.D. √17.下列各项,符合“用热远热”的是•A.阴虚慎用热药•B.阳盛慎用热药•C.夏季慎用热药•D.假热慎用热药(分数:1.50)A.B.C. √D.18.下列属于从治法则的是•A.虚者补之•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分数:1.50)A.B. √C.D.19.下列各项,属于反治的是•A.热因热用•B.虚者补之•C.用寒远寒•D.阳病治阴(分数:1.50)A. √B.C.D.20.“塞因塞用”,适用于治疗•A.真虚假实证•B.实证•C.虚实夹杂证•D.真实假虚证(分数:1.50)A. √B.C.21.下列各项.符合“用寒远寒”的是•A.阳虚慎用寒药•B.阴盛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寒因寒用(分数:1.50)A.B.C. √D.22.下列各项,属于“热因热用”用药原则的是•A.实热证用热药•B.虚热证用热药•C.假热证用热药•D.虚寒证用热药(分数:1.50)A.B.C. √D.23.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治疗,属于•A.用热远热•B.用寒远寒•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分数:1.50)A.B.C. √D.24.下列各项应“急则治其标”的是•A.气虚感冒•B.气血两虚•C.关格病证•D.阴虚内热(分数:1.50)A.B.C. √D.25.下列各项,属于反治的是•A.虚者补之•B.实者泻之•C.通凶通用•D.热者寒之(分数:1.50)A.B.C. √D.26.下列各项,属于正治的是•A.热因热用•B.以补开塞•C.用热远热•D.热者寒之(分数:1.50)A.B.C.D. √27.“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分数:1.50)A.B.C. √D.28.“热因热用”,适用于治疗•A.寒证•B.真热假实证•C.寒热错杂证•D.真寒假热证(分数:1.50)A.B.C.D. √29.“寒因寒用”,适用于治疗•A.寒热错杂证•B.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分数:1.50)A.B.C. √D.30.“通因通用”,适用于治疗•A.真虚假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实假虚证(分数:1.50)A.B.C.D. √二、B型题(总题数:7,分数:21.00)•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1).治疗阴虚阳亢证.采用的治则是(分数:1.50)A.B.C. √D.(2).治疗阳虚阴盛证,采用的治则是(分数:1.50)A.B.C.D. √•A.实热壅积的阳明腑实证•B.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1).“通因通用”的治则适用于(分数:1.50)A.B. √D.(2).“塞因塞用”的治则适用于(分数:1.50)A.B.C.D. √•A.单纯祛邪•B.单纯扶正•C.祛邪兼扶正•D.扶正兼祛邪(1).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分数:1.50)A.B. √C.D.(2).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分数:1.50)A.B.C. √D.•A.热者寒之•B.通因通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1).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分数:1.50)A.B. √C.D.(2).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分数:1.50)A.B.C. √D.•A.热病见热象•B.寒病见热象•C.阴虚见热象•D.热病见寒象(1).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分数:1.50)A.B. √C.(2).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分数:1.50)A.B.C. √D.•A.行气开郁•B.开窍通闭•C.降逆和胃•D.益气固脱(1).气闭者,治宜(分数:1.50)A.B. √C.D.(2).气脱者,治宜(分数:1.50)A.B.C.D. √•A.未病先防•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1).“用温远温”此属于(分数:1.50)A.B.C. √D.(2).“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属于(分数:1.50)A.B.C.D. √三、X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31.下列各项,适于“急则治其标”的是A.血崩√B.关格√C.中满√D.二便不通√32.“塞因塞用”适用的病证有A.阳明腑实证B.脾虚腹胀√C.阴虚便秘√D.腹胀食积33.下列各项,属于调整阴阳偏盛的原则是A.抑其阳盛√B.损其阴盛√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34.中医学的“治未病”包括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调整阴阳D.既病防变√35.下列各项,适于“缓则治其本”的是A.肝气郁结√B.肺虚咳嗽√C.肾不纳气√D.心阴不足√36.“通因通用”适用的病证有A.食积泄泻√B.气虚泄泻C.瘀血崩漏√D.肾虚泄泻37.阴阳互根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38.“塞因塞用”适用于A.血枯经闭√B.脾虚腹胀√C.热结便秘D.肾虚癃闭√39.“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气陷所致的腹泻B.湿热蕴结所致的痢疾√C.瘀血阻滞所致的崩漏√D.食积不化所致的腹泻√40.下列各项,属于血病治则的是A.血虚则补√B.出血则止√C.血瘀则行√D.血寒则温√41.从治法适用于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格阳证√42.下列属于“先治其标”的病证有A.大出血不止者√B.慢性病又伴外感者√C.抽搐√D.尿闭√43.下列各项,属于气病治则的是A.气虚则补√B.气滞则疏√C.气脱则固√D.气逆则降√44.未病先防,旨在A.提高抗病能力√B.防止病邪侵袭√C.维持阴阳平衡D.保护身心健康45.从治法适应的病证有A.脾虚腹胀√B.瘀血所致的崩漏√C.肾虚癃闭√D.阴虚盗汗46.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A.食滞泄泻B.肝病吐血√C.肝病鼓胀√D.血虚经闭47.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A.纯虚证√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48.下列属于调整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一未病先防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2.防止病邪的侵害。

要点二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细目二治则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

治疗方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

要点一正治反治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1)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2)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要点二治标治本1.缓则治本指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

如肺痨咳嗽。

2.急则治标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

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3.标本兼治指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

要点三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扶正,即扶助正气。

扶正多用补虚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

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实证。

2.扶正祛邪的应用(1)扶正—虚性病证。

(2)祛邪—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正虚邪盛,扶正易留邪,祛邪易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5)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临证指南医案》所谓“阳气之变动”指的是( )(2011年第13题)A.风气内动√B.气机逆乱C.火热内生D.暑热扰神此题考查风气内动的定义,属于识记型考题。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内风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2.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2004年第7题)A.阴虚不足,虚阳上越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D.阴寒雍盛,阳气浮越于外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此题考查阴阳的病机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A选项和C选项为阴虚阳亢表现;B选项外感引起而非阴虚引起;D选项为阴盛格阳。

故选E。

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 (2004年第6题)A.魂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E.心神失养此题考查肝气失调的病理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急躁易怒为肝火上炎,为肝之阳气升发太过的病理表现。

神不守舍是心神失养的病理表现,髓海空虚则肾精亏虚的病理表现;肝血不足多见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症状;心神失养多见失眠多梦甚则怔忡等表现。

4.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不确切( )(2002年第13题)A.嗳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E.面红目赤易怒此题考查气逆的病机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

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

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在肝,则肝气上逆,发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而易怒,甚则昏厥猝倒。

D选项属于肝阴虚的症状。

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指( )(2001年第11题)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积聚B.外感温热阳邪,伤及阴液C.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D.阳气虚损,阴液化生不足√E.阳热遏伏.拒阴于外此题考查阴阳病机的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八单元防治原则预防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其措施主要有:①顺应自然,②养性调神,③护肾保精,④形体锻炼,⑤调理饮食,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则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通过辨析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因此,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治标治本、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等,属于基本治则,从属于治病求本的指导思想。

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与证的具体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

其中治疗大法是针对一类相同病机的证而确立的,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法等八法,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是治法中的较高层次。

治疗方法则是在治疗大法限定范围之内,针对某一具体的证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镇肝息风、健脾利湿等,它可以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是在治法指导下对病证进行治疗的具体技术、方式与途径,包括药治、针灸、按摩、导引、熏洗等,是治法中的较低层次。

2.正治与反治(1)正治含义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

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9防治原则

9防治原则

1 指导思想:治病求本 2 治则:治标治本,正治反治,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3 治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具体治法: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等 治疗措施: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
治病求本: 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 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 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 的本质进行治疗。 病因病机是对疾病本质的抽象认识,故 求本,实际上就是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 候。 例如头痛病
3.体质 因先天禀赋与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个体体质存 在着差异。 一方面不同体质有着不同的病邪易感性,另一方 面,患病之后,由于机体的体质差异与反应性不同, 病证就有寒热虚实之别或“从化”的倾向。 体质不同治法各异: 偏阳盛或阴虚之体,当慎用温热之剂; 偏阴盛或阳虚之体,则当慎用寒凉之品; 体质壮实者,攻伐之药量可稍重; 体质偏弱者,。
(二)防止病邪侵害
1. 避其邪气
2. 药物预防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意在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传变或 危变。其一要求医者掌握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规 律,善于发现病变苗头,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有 效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疾病传变的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二节 治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针灸等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养生,古称“摄生”。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点
是整体调摄,它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扶正避邪;②形神共养; ③预防、治疗与养生相结合。
养生的意义: 一是预防疾病; 二是延缓衰老。 常见的养生方法: 1.顺应自然 2. 养性调神 3. 护肾保精 4. 体魄锻炼 5. 调摄饮食:注意饮食宜忌;药膳保健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难点:因人制宜的内容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中医学“三因制宜”与西医学个体化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如何理解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备注
编号:
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张玲梅年月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九章防治原则-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学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统编七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3.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
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二节治则
1、举例说明调整阴阳(20分钟)
(一)损其有余:泻其阳盛,损其阴盛。
(二)补其不足: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阴阳并补,回阳救阴。
2、阐述调理精气血津液(30分钟)
பைடு நூலகம்(一)调精(二)调气
(三)调血(四)调津液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3、三因制宜(30分钟)
(一)因时制宜(二)因地制宜(三)因人制宜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

8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8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叶天士治疗胃阴不足,在甘寒养胃药中,加入咸寒 滋肾阴之品,《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了“务必先安未受 邪之地”的既病防变的思想。
《难经·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 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 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 曰治已病也。”
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主张“治未病”,对于强壮 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延年 益寿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未病先防
治未病
避免邪气侵害 早期诊断治疗
既病防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做好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 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二)先安未受邪之地 疾病传变,有规律可循,“移皆有次”,只有掌握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 及时而适当地采取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阻止病邪的传 变,控制病情的发展,利于疾病的痊愈。
《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 脾,当先实脾。”
临床据此传变规律,常在治肝的同时,配合健运脾 胃之法,是既病防变原则的具体应用。
第二节 治则
治则,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法则。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 制定的,对于临床立法、选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治法,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干也。” 端午节,门挂菖蒲剑,路洒雄黄酒; 用苍术、白芷烟熏避秽; 用贯仲、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流脑和腮腺炎; 用茵陈、栀子预防肝炎等。 人工免疫,十六世纪发明的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答案: B
2. 某男, 10 岁。反复发作咳喘 3 年。现病情稳定,偶有咳嗽,舌淡红苔白,脉 滑。上述病证应采取
A.治本 B.治标 C.先治标后治本 D.先治本后治标 E.因人治宜
答案: A
3. 某女, 71 岁。 2 月前因恼怒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经救治神志清醒。现半 身不遂,痰涎较多,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上述病证应采取 A.扶正 B.祛邪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治本 E.治标
答案: C
B1 型题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早期诊治 D.治病求本 E.缓则治本 1. 正治属于
答案: D
2. 反治属于
答案: D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3. 寒“因寒用 ”属于
答案: B 4. 寒“者热之 ”属于
答案: 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早期诊治 D.治病求本 E.缓则治本 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属于
答案: A
9. 通“因通用 ”的治疗方法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答案: B
10. 热“因热用 ”的治疗方法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答案: B
11. 下列属于反治的是 A.寒则热之 B.热则寒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塞因塞用
B.涌吐 C.补气 D.祛痰 E.清热利湿
答案: C
24. 因体质、年龄不同而用药各异属于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扶正祛邪
答案: A
A2 型题 1. 某女, 28 岁。足月产后 4 个月,阴道一直出血,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有 血块,腹痛,血块流出后腹痛缓解。舌质暗淡,脉弦涩。上述病证应采取 A.寒因寒用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寒则热之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一、A11、正治指的是( )A.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扶助正气E.祛除邪气2、先安未受邪气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时制宜3、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调摄精神B.锻炼身体C.起居有节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4、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C.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5、符合“用寒远寒”的是( )A.阳虚之人慎用寒凉药物B.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物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物E.以上均非6、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扶正祛邪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未病先防7、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邪气盛,正气末衰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C.邪气盛,正气也虚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8、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9、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0、肺痨咳嗽,咳嗽不甚时应采取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1、以下哪项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的方法( )A.二便不通B.脾虚泄泻C.阳虚外寒D.阴虚内热E.气血两亏12、瘀血引起崩漏,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补气摄血D.清热凉血E.热者寒之1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通因通用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14、塞因塞用适用于( )A.食滞腹泻B.肠热便结C.瘀血闭经D.脾虚腹胀E.热结旁流15、寒因寒用适用于( )A.真寒假热证B.表热里寒证C.真热假寒证D.寒热错杂证E.表寒里热证16、属于从治的是( )A.治热以寒B.寒者热之C.阳病治阴D.用热远热E.以通治通17、热者寒之属于( )A.正治法B.反治法C.治标法D.从治法E.治本法18、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治本法19、属于反治的是( )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热治寒E.热者寒之20、反治法指的是( )A.顺从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B.逆着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的现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E.反常的治疗方法21、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B.热因热用C.用寒远寒D.以补开塞E.以寒治热二、B1、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扶正法则适用于( )A.C.D.E.<2>、祛邪法则适用于( )A.B.C.D.E.2、A.正治B.从治C.标本兼治D.反治E.治标<1>、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2>、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3、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B.C.D.E.<2>、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4、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1>、调摄精神属于( )A.B.C.D.E.<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

中医基础理论(8.4)--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8.4)--防治原则

第八章 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称( )A.反治B.从治C.正治D.治标E.反佐2、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属于( )A.寒因寒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3、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治疗属于( )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4、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称( )A.反佐B.逆治C.治标D.正治E.反治5、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症状属于( )A.实者泻之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6、当病情缓和,或病势迁延而无急重病状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7、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扶正C.祛邪D.治病求本E.因人治宜8、祛除邪气,排除病邪侵袭或消减病邪损害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治病求本C.祛邪D.扶正E.因人治宜9、下列属于扶正的方法是( )A.滋阴B.清热C.发汗D.泻下E.消导10、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是( )A.发汗B.清热C.祛痰D.健脾E.活血化瘀11、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之称( )A.扶正祛邪B.治病求本C.补其不足D.寒者热之E.损其有余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气虚证13、用滋阴剂治疗阴虚证,适当佐以补阳药的方法称( )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治病求本14、“用热远热”的治法属于(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E.因时治宜15、临床见大出血症状,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16、祛邪治则适用于( )A.实证B.热证C.虚实夹杂证D.虚证E.寒证17、补虚之法属于( )A.调整阴阳B.急则治标C.扶正D.祛邪E.缓则治本18、用补气法治疗多汗、漏汗,其机理是( )A.气能行津 B.气能摄津 C.津能载气 D.津能生气 E.气能生津19、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治则称(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时制宜D.治病求本E.因人治宜20、下列症状不适用于“急则治标”的是:A.发热 B.大出血 C.二便不通 D.暴泻 E.剧痛21、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的病证是:A.正虚为主 B.邪盛为主 C.正虚不盛,邪势方长D.虚实错杂 E.以上都不是22、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属于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23、“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适用于A.邪盛正衰证B.真实假虚证C.里实表虚证D.真虚假实证E.表虚里实证24、寒冬季节,当慎用寒凉之品,属于A.热因热用B.用热远热C.寒因寒用D.用寒远寒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反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1)损其有余
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①泻其阳盛:“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以泻其偏盛之阳热,此
即“热者寒之”之意。 ②损其阴盛:“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物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
此即“寒者热之”之意。
(2)补其不足
即“虚则补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虚证。 ①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当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
1.增强人体正气
(1)顺应自然 是使各种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应而协调有序,保持 健康,增强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养性调神 七情太过,不仅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 也可损伤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心的生理功能是喜宁静,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
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 的同时,也可补血。“津血同源”,病理上常有津血同病而见津血亏少或津 枯血燥,治当补血养津或养血润燥。

三因制宜
①因时制宜
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时”,一是指自然界 的时令气候特点;二是指年、月、日的时间变化规律。
(2)急则治标 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 其标。另外,在先病为本而后病为标的关系中,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 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
(3)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举例:肿瘤、哮喘

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 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中医基础理论预防与治则

中医基础理论预防与治则

概念: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治则。
采 用的方药 性 质与病 症 中假 象 的 性 质 相同 , 故又称 为“从治”。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适用范围: 疾病的 征象 与 其 本质不 完全相 符 的病证。 如热证见 寒象 、 寒 证见热 象等 。 这类情况 较少
(2) 反 治 的应用
( 2 )血病治则
治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 宜补肝不宜伐 肝。 宜降气不宜降火。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吐血》:“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 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 食,病日痼矣。 宜补肝不宜伐 肝。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 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 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 矣。 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火降 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虞矣。降火必 用寒凉之剂,反伤胃气,胃气伤则脾不能统血,血愈 不能归经矣。”
光” 扶阳以制阴
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 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
( 2 )补其不足 (偏虚)
阴阳并补 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 主次来治疗。
回阳救 阴
亡阳——益 气 回阳固 脱 亡阴——益 气
都是一身之 气的突然大 量脱失,故 治脱均要兼 峻剂补气如 人参
调整阴阳的分析与总结
1 、损其有余 适用于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实热:清热 - 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实寒:祛寒 - 寒者热之。 2 、补其不足 适用于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补阴(以抑阳):阳病治阴。 “ 壮水之主,以制阳 光。” 阳虚则寒—补阳(以抑阴):阴病治阳。 “ 益火之源,以消阴 翳。” 阴中求阳:适用于阳虚。补阳为主,兼以补阴。 阳中求阴:适用于阴虚。补阴为主,兼以补阳。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第一节预防预防,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主要是在未病时采用自身预防保健措施,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2.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既病防变属于A.治病求本B.治未病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地制宜『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防,即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第二节治则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

一、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一致的病证。

具体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从治)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具体方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指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脘腹胀满、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5(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正治是医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2.“泻其阳盛。

治热以寒”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

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虚佐以扶阳。

3.阴中求阳适用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 (1)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

(2)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

(3)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

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4)回阳救阴——适用于阴阳亡失者,其中亡阳者宜益气回阳固脱,亡阴者宜益气救阴固脱。

4.下列对“阴病治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王冰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阴虚C.“治阳”即治疗阳盛D.以上都不正确√阴病治阳: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

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防治原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防治原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防治原则一、A11、下列疾病中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的是A、二便不通B、脾虚泄泻C、阳虚外寒D、阴虚内热E、气血两亏2、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A、扶正祛邪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未病先防3、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4、塞因塞用适用于A、食滞腹泻B、肠热便结C、瘀血闭经D、脾虚腹胀E、热结旁流5、属于正治的是A、热因热用B、以通治通C、热者寒之D、用热远热E、以补开塞6、属于反治的是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热治寒E、热者寒之7、属于从治的是A、治热以寒B、寒者热之C、阳病治阴D、用热远热8、热者寒之属于A、正治、逆治B、反治、从治C、正治、从治D、反治、逆治E、标本同治9、塞因塞用属于A、治本B、逆治C、反治D、治标E、正治10、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其治则是A、塞因塞用B、攻补兼施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通因通用11、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的方法称为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D、阳病治阴E、以上均非12、属于既病防变的是A、调摄精神B、锻炼身体C、起居有节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二、B1、A.治未病B.扶助正气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地制宜<1>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A B C D E<2> 、治病时考虑年龄属于A B C D E2、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热者寒之<3> 、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A B C D E<4> 、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于A B C D E3、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5>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 B C D E<6> 、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 B C D E4、A.塞因塞用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7> 、适用于脾虚腹胀的治则治法是A B C D E<8> 、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的治则治法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急则治标,适于病情严重,在疾病过程中又出现某些急重症状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