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
古诗比较阅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比较阅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古诗比较阅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篇1—课后反思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如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反复朗读。
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诗却都是写西湖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那么题目和表面诗文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这样成诗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事先没有充分的考虑,便先肯定了她的这种质疑精神,告诉她等老师回去仔细研究后再给你做以解答。
下课后,我仔细查阅了教师用书,上边并没有详细交代。
是呀,小学五年级以前也学过了几首送别诗,比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无一不在诗文中对题目中的离别含义有所体现,而惟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在表面看来题目和诗文没什么关联,于是我便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其中有一个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
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
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
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
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贰 古诗 语 言 异 同 比 较
语言异同比较
古诗
语言异同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 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考生首先要选好比较点,如比较描写的情景,比较思 想感情,比较表达技巧,比较语言的风格,等等。其 次,考生要结合诗歌相关内容,把理由阐述清楚。
一、语言异同比较题类型
古诗 ③作答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二、思想感情比较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
思 想 2.答题规范
感 答: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
情
异
情。
同
②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比
较
古诗
四、诗歌比较鉴赏类命题解题技巧总结
1.整体感知诗歌(关注标题、背景、注释、意象、注释) 2.定位比较区间、方式以及比较点 ①区间:是全诗的比较还是局部的比较,研读诗作对应的品评区; ②方式: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还是辨析异同? ③比较点:景境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3.分清条理、组织答案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 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 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 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 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 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 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 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 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罢,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 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 二是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鉴赏型。比较鉴赏题之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一是能很好 地考查考生阅读面的宽度;二是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发展 考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语文八上专题复习七 古诗词比较阅读
7.可从【乙】诗中的“ 乱点碎红 ”“ 平铺新绿 ”等景物的描写中看出 早春的季节特点。 8.同样是写早春,诗人的情感态度却有很大的不同,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对以上 两首的思想情感做比较分析。 《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用移步换景法写了在西湖边见到早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至于他流连忘返,抒发了白居易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而《南湖早春》 描写了南湖雨后充满生气的初晴景色,但作者想到自己又老又病,还遭受不白之 冤被贬官,不禁情绪低落,衬托了诗人被贬谪后的消沉、郁闷之情。
【甲】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甲】诗中“萋萋”一词的意思是: 草木茂盛的样子 ;【乙】诗中“古 人”和“来者”都指的是: 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 。 4.【甲】【乙】两首诗都是登楼赋诗,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两首诗在写作手 法和抒发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甲】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登楼所见之景,抒发诗人漂泊 异地的伤感和思念家乡的情怀,做到了情景交融;【乙】诗则是直抒胸臆,畅快 淋漓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寥无奈的情怀。
作手法),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乙】诗紧扣标题中的
“闻
”字,抒写自己的感受。
6.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请结合【甲】诗颈联的具体内容说说是如何体现
其浪漫主义特色的。
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中月影如圆镜,反衬出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
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表现出诗人奇特、大胆的想象,艺术效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20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20篇一)分析两首诗中“愁”的含义和作用___的“愁”是怀人之愁,用来表达对好友___遭遇的感伤之情,同时也是全诗的“诗眼”,统摄全篇。
而___的“愁”是远谪之愁,用来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比较两首诗中关于流水的表达情感的不同___的“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借水能西流,表达人不应为年华老去而徒生悲哀之情,应该积极乐观。
而宣宗宫人《题红叶》中的“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则是借流水表达深宫中“尽日闲”的无聊哀怨之情。
三)比较两首诗中表达离别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不同___的“山回路转不见君,___留马行处”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而___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则是表达了离别后的相互鼓励和祝福之情。
答案:___的《游山西村》和《西村》都是描写山村景色和生活的诗歌,但前者更加注重描绘山水景色和人情风俗,而后者则更加注重描绘诗人对小村庄的怀念和回忆。
前者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出山水之间的变化和多样性,后者则运用了对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小村庄的深情厚谊。
2)这两首送别诗都以具体的场景和形象来表达诗人的离别之情。
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黄鹤楼和长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孤独;___的《送沈子福归江东》则通过渡口和江南江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祝福。
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___的“孤帆远影”和“长江天际流”,以及___的“相思似春色”。
总之,这两首诗都是优秀的送别佳作,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个人更喜欢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因为它更加直接、激情、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孤独。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___是唐代著名诗人,此诗描写了___送别好友___的情景。
古诗比较阅读
古诗比较阅读
古诗词对比阅读
比较鉴赏古诗词是很多同学难以下笔的题型。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
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
1比较意象、意境
【答题思路】
通过粗略翻译读懂诗歌后,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
1、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
(1)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2)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3)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2、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
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的“四品”。
古诗词比较阅读
古诗词比较阅读古诗词比较阅读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4、关于字词的比较题型一:意象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题型二:意境类①找意象;②点特点③析感情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思考】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2008深圳一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
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
(2)《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剑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类“泪”,请分别分析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春望》中,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3.《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59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二、语言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注]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古渡”“断山”等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全国 丙卷
么?请简要分析。(5分) 《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
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情感比较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命题特点
1. 随着新课标群文学习理念的落地,高考会越来越重视对群诗学习及群 诗比较的考查。
2. 比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或求 同,或辨异,或求同辨异。
浙江卷
《楼前》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过勤政楼》 (6分)
情感、写法 比较
2019
全国 Ⅲ卷
《插田歌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 (节选)》 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语言风格比较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16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
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 语言比较
古诗文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情感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马致远的《秋思》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怨妇的怀人:温庭筠依依惜别的深情: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悠闲、自在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20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试题20篇(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案: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该为年华老去而徒生悲哀之情,应该积极乐观。
中写流水,是借流水表达深宫中“尽日闲”的无聊哀怨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古诗文比较阅读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古诗文比较阅读一、意象相同,感情相近,进行比较。
这是比较阅读的初级形式。
例如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析: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
二、意象相同,感情不同,进行比较。
例如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甲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乙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根据诗意,简要说明。
分析:甲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想象奇美,描写生动,表现了诗人赞美和欣赏的态度;乙诗中“倚”“狂”等词,表现出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的情感。
三、景物相同,境界不同,进行比较。
例如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分析:畅诗的所感所见,虽然也写了壮阔的景象,抒发的只是一种个人情感。
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四、景物相同,感情不同,手法各异,进行比较。
例如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甲)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题华清宫宋·杜常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扬作雨声。
注:朝元阁:唐朝宫殿。
长扬:指长扬宫,汉代宫殿。
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感情各异,通过比较,试做简单分析。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古诗词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设题角度。
2.掌握鉴赏方法和解题思路。
一、考情分析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古诗词比较阅读在高考中也是常见题型。
近六年全国卷古诗鉴赏比较阅读情况分析:(《插田歌》(节选)主观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精卫词》选择题: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内宴奉诏作》主观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主观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简答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二、设题角度1、比较情感2、比较表达技巧3、比较内容(形象)4、比较语言【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1、整体把握,理解古诗大意。
四看:看题目、作者、小注、诗句。
思考:什么题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2、求同辨异,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感情、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一)比较思想情感【练习1】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①韦诗的“灯前”表达的是羁旅思乡之愁。
在旅途漂泊中做梦回到故乡,醒来后惆怅满怀。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比较阅读是指通过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来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诗词作品、不同的诗人风格或不同时期的作品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比较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意境和艺术特色,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品味水平。
1. 对比不同诗词作品通过对比同一主题或同一情感表达的不同诗词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进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文学修养。
可以选择苏轼的《水调歌头》和陆游的《钗头凤》进行对比,让学生领略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下的表达风格和感情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提高他们对诗词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选择李白和杜甫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李白豪放奔放的创作风格和杜甫沉郁深沉的诗意情怀,激发学生对诗词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比较阅读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1.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2. 提升情感修养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诗词作品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体验到不同诗歌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冲击,培养出豁达的胸怀、宽广的情怀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3. 拓展历史文化视野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变化,拓展他们的历史文化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感悟到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差异,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四、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比较阅读这一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1. 精心选择对比材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对比的诗词作品、诗人风格或时期背景。
对比材料的选择应该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便学生在对比中能够感受到明显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
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
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题目: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题指津】解答时,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曲表达的情感,可以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人物行为、环境意境、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显露感情的关键词句等方面综合分析推断。
例如理解《送人之松江》表达的情感必须结合所写环境及人物行为。
理解《别董大》表达的情感得抓住人物有怎样的行为。
【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1.这首诗词通过写……形象或景物;2.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结合比较双方分点答题。
【参考答案】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古诗词对比阅读的答题技巧
古诗词对比阅读的答题技巧
古诗词对比阅读的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寻找异同点:对比阅读的核心就是寻找两首诗词的异同点,这可以通过比较诗词的主题、情感、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实现。
2. 理解诗词背景: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风格等,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找出异同点。
3. 抓住诗词意象:意象是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阅读时需要特别关注两首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4. 品味语言特色: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富有韵味,对比阅读时要仔细品味两首诗词的语言特色,如炼字、修辞、节奏等。
5. 把握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对比阅读时要深入体会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异同。
6. 探究文化内涵: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比阅读时要探究两首诗词的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异同。
在具体答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两首诗词的具体内容,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让答案更加清晰明了。
2.14 古诗词对比阅读
秋词 (刘禹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
秋景
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
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秋词》表达豪迈乐观之情; 《天净沙》流露了游子
悲秋思乡的凄愁。
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手法上的差 异。 《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
考点04文言文阅读考查热点之古诗文比较阅读★[考点概述]古诗与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颖且有创意的题型,发展态势不错。
试题特点是将古诗词的赏析和文言文放在一起进行进行比较鉴赏,既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诗词鉴赏的能力;既考查既考查单项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考试的综合运用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技巧点拨]1.立足平时,夯实基础,积累技巧,这是比较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古汉语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和虚词用法的灵活性,联系语言环境正确解释词义,理解句义;要多角度联系,掌握归纳主旨的方法,学会分析修辞手法,辨析艺术手法的作用等。
2.通读材料,整体把握,看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前提。
在解题之前,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境遇和感情倾向,整体感知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看清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了解特征,掌握步骤,把握规律,这是准确的保障。
比较阅读常常要揭示一般规律或个性特征,解题时可以分三步走:先细读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再比较对照,筛选重要的信息;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提炼。
对于比较阅读,要特别注意找准材料的契合点,从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特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方法等角度切入,在分析辨别中求同存异。
★[解题策略]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典型题例]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专题01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
考点01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比较阅读★[考点概述]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设问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题误区]考生在答题时,常常出现对象错位、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张冠李戴等问题,需要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主要方法:读标题、解要素;看注释、推主旨;品语句、悟情感;细辨析、找异同。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古诗词比较阅读整理(A)【甲】观沧海【乙】望岳三国操唐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组】1、从体裁看,《观沧海》是一首,而《望岳》是一首。
2、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A.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气势磅礴,乙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处处写“望”,体现了蓬勃的朝气。
B.这两首诗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雄浑。
C.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在人生得意之时的豪迈之情和远大的理想。
D.这两首诗通过大胆想象,运用了夸等表现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第二组】1、以上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主人公和的情感。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A.两首诗都景中含情,蕴含了主人公远大的抱负、志向。
B.两首诗歌都登临山上,望景而抒发诗人自身情感。
C.两首诗歌的格律相同。
D.两首诗都是作者得胜归来写下的诗篇。
【第三组】1、“东临碣石”中的“临”的意思是2、“竦峙”的意思是3、对诗句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B.《观沧海》中诗人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动景。
C.《望岳》中“造化钟神秀”一句中“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观沧海》中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又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抱负。
【第四组】1、解释词语萧瑟:钟:2、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两首诗都由近而远,多角度进行描写。
C.两首诗都由实景产生想象。
D.两首诗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甲】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乙】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丙】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1、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首句,都写出了景色的特点,这些景色的特点分别是:甲句:郁郁苍苍的泰山无边无际。
乙句:丙句:2、下列对这三句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都点明了描写的地点。
B.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C.都与诗人的经历有关D.都直接抒发诗人情感。
(C)【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乙】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以上三句诗都是写景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感情。
请分别写出表达的感情。
(2分)甲句:表达诗人得胜归来后的壮志豪情。
乙句:。
丙句:。
2、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三句诗都是在描写萧瑟的秋景。
B.三句诗表达的情感都与诗人的经历相关。
C.三句诗的作者分别是操、颢、王维。
D.三句诗都运用了对偶修辞。
3、三首诗的作者与另外两位作者不是同时代的是时期的。
(2分)(D)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1、“潋滟”的意思是2、对于两首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B.《钱塘湖春行》中颔联中诗人抓住“争”、“啄”两个字,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因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西湖有了“西子湖”的别称。
D.《钱塘湖春行》中尾联“不足”二字最为直接地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E)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水仙子·咏江南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第一组】1、这两首诗都写景物,但季节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养浩写的是时的景物。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水仙子》“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描绘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
C.《钱塘湖春行》的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
【第二组】1、甲乙两文描写了水景,【甲】写出湖景特点,【乙】写出江景特点。
2、下列对【甲】【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都描绘江南的春日景物。
B.都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
C.都展现江南的艳丽奢华。
D.都含蓄抒发了喜爱之情。
(F)饮湖上初晴后雨题破山寺后禅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空蒙”的意思是;“万籁”的意思是。
2、下列对以上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律诗,前者是七言律诗,后者是五言律诗。
B.这两首诗都运用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C.这两首诗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
D.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G)黄鹤楼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人”意思是;从这首小令的意境看,“断肠人”是指。
2. 上两首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之情,两首曲也都把情融入景中;相较之下,《黄鹤楼》选景起到___________之效果。
(H)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第一组】1、请分别写出两首诗作者的:前者是,后者是。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者描绘了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后者抒写的是清晨古寺的幽美绝世之美。
B.前者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后者表现诗人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C.前诗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后诗颔联写寺院的幽景,颈联写诗人在寺院所见。
D.两诗都勾画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宁静的画面。
【第二组】1、两首诗中“空”字含义有别,前者的意思是,后者是。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都借助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静的环境。
B.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的情调。
D.都表达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第三组】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派)中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2、选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
()A.两首诗描绘了山间美丽的秋景,一早一晚,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受。
B.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C.甲诗“空山新雨后”与乙诗“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都表明了眼前美好的景色能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D.甲诗画面感极强,很好地体现了轼对于作者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第四组】1、甲诗中的“王”是指,甲诗题目中的“暝”的意思是。
2、下列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属于盛水田园诗的名篇。
B.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解释是一样的。
C.两首诗都表露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脱离尘世的思想。
D.两首诗描写的首联描绘了清新幽静之景。
(I)【甲】送友人【乙】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两首诗都在标题中点明了该诗的体裁。
“送”点明了甲诗是一首诗,“酬”以及“见赠”点明了乙诗是一首诗。
2、对两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都表现了友人之间深厚的交情和真挚的友情。
B.都通过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
C.都在诗歌中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D.都在第三联中运用了对仗工整优美的对偶句。
(J)【甲】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第一组】1、【甲】作品中,“孤蓬”在作品中指;【乙】作品中,“花雪”的意思是。
2、对两首作品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A.【甲】表达了作者与好友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
B.【乙】表达了作者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C.两首作品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两首作品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
3、对两首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甲】诗中,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
B.【甲】诗中尾联以“班马”喻友人,情真意切。
C.【乙】描写了一个感情丰富且多情的女子。
D.【乙】曲中,“拂”字流露出女子想见爱人的急切心理。
【第二组】1、这两首诗歌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情绪。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四块玉别情》中“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 《四块玉别情》中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C.《送友人》首联中“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D.《送友人》尾联不仅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还直接表达了诗人心的感受。
【第三组】1、以上两首词曲,主要容都围绕展开。
2、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词曲都含蓄地表达了离别之情。
B.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或意中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C.两首词曲都以环境来渲染气氛,衬托情感。
D.两首词曲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喻指友人或意中人。
(K)【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郎。
酒酣胸胆尚开。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