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_8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引入:[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是[[师]下面我们回顾伽利略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想实验[多媒体动画]把小球从a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经过一段路程后将达到相同高处的b 点,如果降低右边曲面的倾角,把小球仍从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经过更长的路程将达到相同高处的C点。
如果使右边曲面水平,小球由于达不到原来的高度,不需要外力的推动而永远运动下去。
在研究上面这个理想实验中,同学们和伽利略一样认为,小球能达到相同的高度。
那么,小球是不是能达到相同的高度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看一看。
可以看出:小球几乎达到了相同的高度.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刚才的实验。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小球从A→B 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增大。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C的过程中,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动能减小。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8篇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正确推导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机械能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证和实验验证过程。
3、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4、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从事例中感受和猜想物体的机械能转化遵循什么规律。
2、在实验验证中如何处理纸带,数据如何处理。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分析推证法、探究与交流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视频回顾: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情景创设(视频):瀑布、跳高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情景,描述它们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和转化的?生:水从高处下落: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跳高:运动员向上跳高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减小的`动能转化为增加的重力势能。
向下则反之。
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你猜想减小的重力势能与增加的动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猜想:现在就通过探究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提问:要探究一个物理问题可以从几方面来探究?二、理论分析下面以最简单的例子从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两方面来研究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问题。
先从理论分析来研究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①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设重物的质量为m,当重锤离地面高度为h1时,重锤具有的机械能是:E1=EK1+EP1=结论:E1=EK1+EP1=②当重物继续下落至离地面高度为h2处时,重锤具有的机械能是:E2=EK2+EP2=结论:E2=EK2+EP2=③试着比较重锤从h1高处下落到h2高处时动能的增加量Ek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相等吗?(现在就从理论上去推导这两个位置的机械能是否相等)设问:如果相等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动能定理或运动学知识分析推导得出△Ek =△Ep既:结论:由于动能的增加量△Ek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相等,因此E1=E2上面是从分析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高中物理老师备课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老师备课教案范文教学内容:机械能的概念、计算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能够灵活运用机械能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械能的定义、计算及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板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课本、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今天我们要学习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你们知道机械能是什么吗?它包括哪两种形式?(等待学生回答)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机械能的内容。
二、讲解机械能的定义(10分钟)1. 介绍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指的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举例说明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三、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15分钟)1.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在不受非弹性力的作用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 通过实例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练习。
2. 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否总结出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有哪些?请大家做一下总结。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2.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是否到位?3. 下节课如何通过案例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一物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定量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机械能守恒。
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及误差来源。
体现重视过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教学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高考分析】本节课在近四年高考中未出过题,但是在高考实验题中属于重点。
用加以重视,特别是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复习一下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生: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生: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师: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是不是守恒?生: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是守恒的.(二)进行新课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 和B 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A A mgh mv +221, E B =B B mgh mv +221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 A =E B ,即A A mgh mv +221=B B mgh mv +221上式亦可写成B A A B mgh mgh mv mv -=-222121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
高一年级物理说课稿范例
高一年级物理说课稿范例【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
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
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
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能的定义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已经知道了重力、弹力及合外力做功对能量的影响,但是如果这三种能量都参与转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是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其次,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夯实基础。
因此,本节课就本章内容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会更容易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首先,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进而教师总结过渡,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和学生一、新课引入以综艺节目——《加油向未来》的一段视频来引入,撒贝宁坐在摆球中被拉到距离地面8m高的空中,张腾跃则坐在和摆球完全对称的位置上。
在摆球完成摆动的过程中,两人在8m的高空尝试击掌。
师:小撒坐在大摆球中能否与张腾跃在空中击掌成功,以及为什么,学完本节课,同学们自然可以知晓答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二、新课教学【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板书)演示实验1:如下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进行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师: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证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
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动能】(板书)演示实验2:如图,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
拉动弹簧振子,使之在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
师: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证明,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
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动能】(板书)师: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势能与动能的总和】(板书)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来定量讨论这个问题。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案
功和能-第1讲功例题。
如图所示,在匀减速向右运动的车厢内,一人用力向前推车厢,该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对车厢的推力不做功B.人对车厢的推力做负功C.车厢对人的作用力做正功D.车厢对人的作用力做负功课堂练习1.一阵风水平吹过,将熟透的苹果从2m高的枝头吹落。
若苹果重2N,风力恒为3N,下落的水平位移为1m。
(1)苹果下落过程中,重力和风力各做多少功?(2)重力和风力对苹果做的总功能不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若不能应该怎么求?所做总功为多少?总结出两个力的总功的求法。
2.(2017·江苏镇江模拟)如图所示,匈牙利大力士希恩考·若尔特曾用牙齿拉动50t的A320客机。
他把一条绳索的一端系在飞机下方的前轮处,另一端用牙齿紧紧咬住,在52s的时间内将客机拉动了约40m,假设大力士牙齿的拉力约为5×103N,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θ约为30°,则飞机在被拉动的过程中()A.重力做功为2.0×107JB.拉力做功约1.7×105JC.克服阻力做功约1.5×105JD.合外力做功约2.0×105J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一定相同B.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或者都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C.在同样的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D.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4.如图所示,木块B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A置于B上,并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A.A所受的合外力对A不做功B.B对A的弹力做正功C.B对A的摩擦力做正功D.A对B做正功功和能-第2讲功率3.在离地面5m高处以10m/s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质量1kg的物体。
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
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而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两部分之和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始终保持不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例子来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
比如,当一个摆锤从最高点释放下落时,它的动能逐渐增加,而势能逐渐减少,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或者当一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它的动能和势能也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仍然守恒。
除了这些简单的例子外,机械能守恒定律还可以应用在更复杂的系统中。
比如在机械工程中,当一个弹簧振子在振动时,它的动能和势能也会不断地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恒定。
这个定律在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系统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基础且普适的定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很多物理现象。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很多重要的结论,比如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因此,深入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的定律,
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通过对这个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物理现象,推导出更多的物理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原理
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5分钟)
- 明确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机械能守恒的原理,并请他们回顾一下什么是动能和势能。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实验演示(15分钟)
-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例如,让一枚小球从一定高度落下,观察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结果。
4. 讨论与练习(15分钟)
- 组织学生讨论机械能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给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5. 知识拓展(10分钟)
- 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机械能守恒原理解决问题。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与其他物理知识的联系。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 请学生填写一份反馈问卷,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
拓展对机械能守恒的理解和应用。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篇一: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要弄清实验目的,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利用重物的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要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能够进行实验误差的分析,从而使我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止停留在理论的推导上,而且还能够通过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要明确织带选取及测量瞬时速度简单而准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及实验误差分析的能力;(2)通过同学们的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3)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4)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及误差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知欲;(2)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成功的乐趣与成就感,激发对物理世界的求知欲;(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通过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原理及方法的选择及掌握教学难点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掌握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让物体自由下落,忽略阻力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有两种方案验证物体的机械能守恒:1.以物体下落的起始点o为基准,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时的速度大小v,若成立,则可验证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过程的初、末时刻的速度v1、v2,若成立,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四、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关系式2.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4.重复步骤2、3,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点依次标上1、2、3、,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h3、.五、数据处理1.利用公式2.要验证的是计算出点1、点2、点3的瞬时速度v1、v2、v3、.只需验证因此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m.3.验证:通过计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六、误差分析1.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于纸带测量产生的偶然误差和重物和纸带运动中空气阻力和打点计时器摩擦阻力引起的系统误差,使动能的增加量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2.测量时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偶然误差,安装打点计时器使两限位孔中线竖直,并且选择质量适当大些,体积尽量小些的重物来减小系统误差.3.打点计时器周期变化带来误差.七、注意事项是否相等或八、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实验原理与操作例: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操作:a.用天平称出重锤和夹子的质量.b.固定好打点计时器,将连着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住,且让手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c.松开纸带,接通电源,开始打点.并如此重复多次,以得到几条打点纸带.d.取下纸带,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记下起始点o,在距离o点较近处选择连续几个计数点(或计时点),并计算出各点的速度值.e.测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即得到重锤下落的高度.f.计算出看两者是否相等.在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有错误或不妥的步骤是________(填写代表字母);更正情况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答案】因本实验是通过比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是否等于动能的增加量δek来验证机械能守恒的,不需要知道动能的具体数值,因而不需要测出重物(含重锤和夹子)的质量,故步骤a是多余的.有错误或不妥的步骤是b、c、d、f.原因和更正办法分别是:b中“让手尽量靠近”应改为“让重锤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c中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d中应将“距离o点较近处”改为“距离o点较远处”,f中应改为增加量1因本实验中是通过比较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n和动能的大小来达到验证的目的,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重锤)来说,质量是一定的,就能达到目的.故只需比较ghn和探究实验二、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例: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m/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a、hb和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篇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_张长泉《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姓名:张长泉教研组:物理组教材:物理必修2(沪科版)时间:2022年5月16日地点: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列为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_4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2、明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注意事项。
3、知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
能力目标1、对于具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能够准确识别利用定律求解。
2、2、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程序和各种方法。
德育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有序的分析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美好理想。
二、重点: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难点:在具体的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式中h的有何含义?答:E P=mgh;物体到零势能面的距离,以上为正,以下为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什么?答:E P1+E K1=E P2+E P2E P减=E K增3、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答:只有重力做功。
(物体只受重力;受其它力,但其它力都不做功;除重力或弹簧弹力外,其它力做功代数和为0)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具体步骤是什么?(二)精讲例题:课件演示课本两道例题,并逐步显示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思维过程,以便于学生能正确总结出利用此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的例1和例2。
(2)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①两道例题中在解题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②例1中如果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该如何求解?③你认为两种解法解例1,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3)学生阅读结束后,解答上述思考题:学生答:课文上的两道例题的解题方法上的相同之处有:a、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例1中以下滑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例2中以小球作为研究对象。
b、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例1中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例2中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悬线的拉力。
c、判定各个力是否做功,并分析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例1中的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单元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①
功的起源(历史起源、能量的转化与做功紧密相连)
②
如何计算功?F、l同方向时,W=Fl;F、l相互垂直时,W=0;
③
当F、l有一定夹角时,利用分解,可以得出功的表达W=Flcosθ。其中l是作用点的位
移。
④
θ不同,功的正负不同,功有正负之分。
⑤
通过计算并发现各个力的功和合力的功的关系,得出功是标量。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8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及案例分析
《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
2.1.1 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例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所受力的方句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力所做的功。
例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2.1.2 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证,建立机械能守恒,形成能量守恒观念。
2. 体会演绎推理、微元法等学科方法。
包括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为基础,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能定理,再通
过微元法推广到一般运动过程;通过分析物体沿直线运动中重力做功,再到
用微元法分析物体沿曲线运动重力做功,得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通过动
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推理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实验验
想处理分析实际问题存在非常大的挑战。
2. 科学思维:
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分析解决问题,对运用极限思想、
微元方法等研究方法有基础。
本章以功的计算为基础,通过推导定义重力势能、动能,理解功是能量
转化的量度,以此为基础,通过研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推理得出机械
能守恒定律,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推理演绎等要求比较高。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1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7.8机械能守恒定律(1)
只有重力做功!
第 3 页 共 11 页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管包中料拒试路含调试绝验敷线试卷动方设槽技作案技、术,以术管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必修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材地位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根底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结实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材处理本节是这一章的核心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根本概念,在高中又进一步进展深化、系统学习,在本节之前又学习了动能定理,为本节理论探究奠定了根底。
教材中仅以定性实验探究就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认为这样处理在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深化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本质和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和训练思维、开展才能方面有欠缺,因此教学设计作了一些改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验探究,初步得出规律,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导,阐释机械能守恒的本质,再详细应用。
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才能、分析归纳才能和探究发现才能,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进步创造性思维才能。
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的开展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流程,力求到达最优化的组合。
本设计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展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稳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理论的作用。
〔三〕建议:3--4课时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3--4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学目的㈠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会分析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实例。
2、理解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4、会断定详细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消费中的有关问题。
高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主题:机械能
目标:
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种类;
2.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3. 掌握机械能计算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机械能的概念和种类
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表示为K = 1/2mv^2。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表示为U = mgh。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系统内只有重力做功,没有非保守力做功或能量损失。
三、机械能计算的方法
1. 机械能的计算公式:系统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即E = K + U。
2. 机械能守恒法则的应用: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速度、高度等问题。
教学活动:
1. 演示实验:利用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实验,观察和探讨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2. 计算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和应用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教学评估:
1. 小测验:出几道题测试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体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1. 对于本节课内容的难点和重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以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教学重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及理解2.机械能守恒的判定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1.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2.机械能守恒的判定依据本校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以及在高考大纲中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要求。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复习回顾:1.什么是重力势能,有哪些性质,正负的含义。
2.重力做功的特点及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弹力做功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4.什么是动能?如何量度动能的变化?新课引入:问题1:跳高运动员是以高度来计算成绩,为什么他们在跳之前要助跑呢?其他学生补充日常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一、追寻守恒量学生活动学生仔细看多媒体投影的问题合作讨论并认真回答学生分析合作讨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问题引入,直入主题- 2 -伽利略曾研究过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如图示,发现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还是缓些,小球的速度最后总会在斜面上某点变为0,这点距斜面低端的高度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基本相同,如果忽略阻力和摩擦力,两个高度应该完全相同,不会低些也不会高些。
思考:在小球运动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教师总结:小球每次好像“记得”自己的起始高度,到达另一边总要到达原来的高度,这说明小球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相互转化的,转化中某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小游戏,找一名同学上讲台,用一细线栓一小球,将小球拉倒该同学鼻尖位置,释放,观察学生的反映。
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阅读教材P89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解释小球返回时,如果该同学不躲闪,小球会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 -1.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分析下落的果实、过山车、斜抛的物体等自然现象中机械能之间是怎样转化的?跳水运动员从起跳至落水全过程中,各种能是如何转化的?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光滑横杆上一端,另一端与小球相连,让小球在水平的横杆上做往复运动。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共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123下一页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
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
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
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Conservation Law of Mechanical Energ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
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
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
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点等高的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
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实验结论: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
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
教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来定量讨论这个问题。
2.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
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处的机械能和处的机械能相等。
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
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独立推导。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推导的结果为:,
即。
可见: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3.例题与练习
例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摆长为,最大摆角为,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学生: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要点、步骤,体会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越性。
总结:
1.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
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必须明确初末状态机械能,要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练习一: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 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
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解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的作用,或者还受其它力作用,但其它力不做功,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依照此条件分析,abd三项均错。
答案:c。
练习二:长为l的均匀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使其长度的1/4垂在桌边,如图所示,松手后链条从静止开始沿桌边下滑,则链条滑至刚刚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大?
解析:链条下滑时,因桌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做功。
整根链条总的机械能守恒,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设整根链条质量为,则单位长度质量(质量线密度)为,设桌面重力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4.课下作业:完成25“问题与练习”中4.5题。
5.教学体会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本节知识点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
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