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堂房亲属。
②辟(bi):征召。
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0.翻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寻登进士第( )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翻译:12.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阅读答案:10.(1)不久,随即。
(2)向来,一向。
11.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12.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大意正确即可)附:新唐书韩愈传翻译(转载,供参考)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
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很刻苦的学习儒家经典,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导。
大历贞元年间,文坛风气是比较崇尚古文,模仿杨雄和董仲舒的议论文,而独孤及和梁肃被称为模仿的最好,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尊敬。
韩愈和他们的拥趸们交往,刻苦钻研和模仿,打算靠这个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
在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给多位国家重要行政长官,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进士。
宰相董晋到大梁去工作,请韩愈作他的巡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韩愈字退之文言文翻译

韩愈字退之文言文翻译韩愈字退之文言文翻译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韩愈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
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9—12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注】①执政:宰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拙:笨拙,不擅长B作《进学解》以自喻喻:比喻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摭:拾取,摘取D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勒:雕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B①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②輮以为轮,其曲中规C①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②焚茅茨,穷山之高而止D①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11一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是①政多出门,宰相不专机务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③其辞多叙裴度事④与人交,荣悴不易⑤愈不避寒暑,称荐与公卿间⑥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刻苦好学。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名师讲题】《旧唐书 韩愈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据曹。
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
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
因使过华,愈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
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
再贬涧封溪尉。
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装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
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天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
”于是人情乃至国戚诸贵惊惋,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后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以不台参为御史中丞李绅所劾。
愈不伏,言准敕仍不台参。
绅、愈性皆褊僻,移刺往来,纷然不止,乃出绅为浙西观察使,愈亦罢尹,为兵部侍郎。
及绅面辞赴镇,泣涕陈叙,穆宗怜之,乃追制以绅为兵部侍郎,愈复为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中的“延”与《过秦论》“开关延敌”中的“延”意思相同。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引导语:《旧唐书·韩愈传》中记载的是大诗人韩愈的生平,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阅读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_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9—12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注】①执政:宰相。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阅读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名人传记系列之韩愈传

父母双亡:孤儿;遗孤。托孤。孤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 无子女的人)】,养于【地势低下,如:卑洼
(低洼)】从父兄【地势低下,如:卑洼 (低洼)】。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等】奖励。洎【等到】举进 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等到】,由是知名于时。寻【不久】 登【考中】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征召授予官职】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 为宾佐【幕宾佐吏】。愈发言真率【直爽坦率】,无所畏避,操行【品德】坚正, 拙【笨拙,指不擅长】于世务。调【调职】授四门博士,转【转任】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专注于,负责】机务【机要事务】。宫市【唐 德宗 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即为讽刺此事而作。】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 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酌情】移【转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认为】才高,累【多次】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 文而怜【同情】之,以其有史才,改【转任】比部【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 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过了一年】,转考 功郎中【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拜中 书舍人。俄【不久】有不悦愈者【定语后置句】,摭【指挑剔;指摘。】其旧事, 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很】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 还省【看望】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传播】于朝列,坐【因为】 是改太子右庶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跟随 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专心 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当时 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雕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此论喧于朝列 随称荐于公卿间 B.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愈自以才高
《旧唐书·韩愈传》试题与翻译

《旧唐书·韩愈传》试题与翻译阅读下⾯的⽂⾔⽂,完成5—9⼩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
⽗仲卿,⽆名位。
愈⽣三岁⽽孤,养于从⽗兄。
愈⾃以孤⼦,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投⽂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第。
宰相董晋出镇⼤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请其为宾佐。
愈发⾔真率,⽆所畏避,操⾏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以才⾼,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喻,执政览其⽂⽽怜之,以其有史才,改⽐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锷凡鄙,近者锷还省⽗,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右庶⼦。
元和⼗⼆年⼋⽉,宰⾂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军司马。
淮、蔡平,⼗⼆⽉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愬不平之。
愬妻出⼊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宪宗命翰林学⼠段⽂昌重撰⽂勒⽯。
愈性弘通,与⼈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孟郊、东郡⼈张籍友善。
⼆⼈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赋诗,如平昔焉。
⽽观诸权门豪⼠如仆⾪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仅⼗⼈(节选⾃《旧唐书·韩愈传》)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3分)A.愈⽣三岁⽽孤,养于从⽗兄跟随B.操⾏坚正,拙于世务专⼼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当时D.宪宗命翰林学⼠段⽂昌重撰⽂勒⽯雕刻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都不相同的⼀组是(3分)A.此论喧于朝列随称荐于公卿间B.以其有史才,改⽐部郎中、史馆修撰愈⾃以才⾼C.执政览其⽂⽽怜之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D.与⼈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孟郊、东郡⼈张籍友善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了省略内容,有误的⼀项是(3分)A.谏官论之(德宗)不听B.坐是改太⼦(为)右庶⼦C.李愬功(居)第⼀D.后(愈)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8.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A.韩愈从⼩失去母亲,跟随⽗亲和兄长,⾃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章得到别⼈的赏识,终成⼀代名⼠。
名人传记系列之韩愈传

愈自以【认为】才高,累【多次】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 文而怜【同情】之,以其有史才,改【转任】比部【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 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过了一年】,转考 功郎中【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拜中 书舍人。俄【不久】有不悦愈者【定语后置句】,摭【指挑剔;指摘。】其旧事, 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很】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 还省【看望】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传播】于朝列,坐【因为】 是改太子右庶子。
名人传记系列之韩愈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 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 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 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 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 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 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 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 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 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 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 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 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 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 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 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5.对下列句子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韩愈专题训练(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韩愈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擢进士第。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
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执政览之,奇其才。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
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腾沓系路。
愈闻恶之,乃上表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
自后汉时始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若不即加禁遏,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裴度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
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乃贬潮州刺史。
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
”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
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自是潮无鳄鱼患。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
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
既行,众皆危之。
元稹言:“韩愈可惜。
”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
愈至,廷凑严兵迓之。
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
”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
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
”愈曰:“若尔,则无事矣。
”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长庆四年卒谥曰文愈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长庆四年卒/谥曰文/愈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B.长庆四年卒/谥曰文/愈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C.长庆四年卒/谥曰文/愈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D.长庆四年卒/谥曰文/愈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取一与本名意思相关联的别名以表其德。
旧唐书·韩愈传 阅读附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附答案旧唐书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阅读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旧唐书·韩愈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韩愈传》原文及翻译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引导语:《旧唐书·韩愈传》中记载的是大诗人韩愈的生平,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阅读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全文翻译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全文翻译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
昌黎人父仲卿,自幼爱学,其家贫而慷慨,仲卿抽粮饷以学习,其进取心极大。
他以自身的德行来劝导他的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披荆斩棘,成功考取科举,成为有名的司马迁客。
父仲卿虽然穷,但乐于奉献社会,奉玉帛,奉天下,担当责任。
他到处施仁义,细心关照,深受敬仰。
仲卿曾在西域行走,耗费大量精力,最终他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国学水平深受尊重,为多位地方官员辅佐,更助其以明治维新开创出一番崭新的社会。
总之,父仲卿是一位勤奋学习,重视知识,无私奉献,为国家贡献良多的杰出人物,深受人们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
以来谏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
事、进谏、弹劾等。
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
“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
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D.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
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也”中的“邦”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
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
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
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
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
又因谗言被
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
C.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
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
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益。
D.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
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
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5分)
(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5分)
阅读答案:
10. D (原句标点:“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
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
(文中“邦”意为州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意为“国
家”)
12. B (从文中看,“量移- -郡”是指调到离京城稍近的地方)
13. (1) 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
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谕”“逆顺”“辞情切至”“畏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
(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笃”“文行”“延”“易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一)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
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崇尚先秦诸子的学问,
效法杨雄、董仲舒的著述,而以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奧,儒士们都推重他们。
韩愈跟随他们游学,精心钻研模仿,想振兴一代文风。
元和初年,韩愈被召入任国子博士,升任
都官员外郎。
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派宦官杜英奇押领三十名宫人,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
韩愈素来不信佛,上疏劝谏。
表疏奏上,宪宗很恼恨。
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死刑。
裴度、崔群上奏说:“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
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请求对他
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
”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皇上打算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到这事,看看宰相怎样回答。
而皇甫鎛憎恨韩愈耿直,害怕他被重新起用,所以抢先回答说:“韩愈毕竟太狂妄,还是酌情调迁近处的一个郡任职。
”于是授任袁州刺史。
袁州有这样一种风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在出借钱的人家服役,过期无力赎回就被没入出借钱的人家永远成为奴隶。
韩愈到任后,想办法赎出被没收为奴婢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
还废除这种习俗,不准许蓄养奴隶。
元和十五年,韩愈被召入朝授任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
适逢镇州杀掉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
朝廷命令韩愈前往镇州宣谕。
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
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后改任吏部侍郎。
又转任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韩愈在长庆四年十二月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旧唐书.韩愈传》)
(二)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
从此以后,潮州的
读书人,都专心文章和品行,扩展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
孔子的话是可证实的,“君子学习了儒道就能够爱护百姓,小人学习了儒道就能够容易使喚”啊。
潮州人奉事韩公,饮食必去祭祀,水灾旱灾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
祈祷。
可是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百姓认为出入艰难。
前任太守想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庙,没有结果。
元祜五年,朝散郎王涤来此地做官。
凡是教育读书人、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效法韩公。
百姓已经心悦诚服,他就发出命令说:“愿意新建韩文公新庙的,听便!”百姓欢喜地奔向庙地,在潮州城南七里选择了一块地方,一年就把庙建成了。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