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串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案标题: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2. 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阻器、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仪器;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Step 3: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仪器。
2.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提供一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路的设计等。
Step 5: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要点,并进行概念澄清。
2. 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2. 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电阻器、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2. 教学课件:包括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示意图和计算公式;3. 实际应用案例:如电路的设计、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等。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2. 问题解答: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相关的问题;3. 小组讨论或展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分享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应用。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案教案标题: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概念。
2. 掌握计算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方法。
3. 能够应用串联与并联的原理解决相关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1. 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2. 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物理意义。
2. 在复杂电路中应用串联与并联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电阻器、导线等实验器材。
b. 计算器和投影仪。
c. 相关教学资料和示意图。
2. 学生准备:a. 笔记本和笔。
b.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电阻的概念,复习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电路图,解释串联与并联电阻的连接方式。
三、计算方法(20分钟)1. 介绍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a. 串联电阻的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
b. 提供实例进行计算练习。
2. 介绍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a. 并联电阻的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b. 提供实例进行计算练习。
四、综合运用(20分钟)1. 提供复杂的电路图,要求学生根据串联与并联的原理计算电路中的总阻值。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如:如果要增大电路中的总阻值,应该采取串联还是并联的方式?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小结串联与并联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串联与并联电阻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什么影响?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电路中的总阻值。
2. 鼓励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电路,使得电流分配均匀?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讲解、计算方法演示和实例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电阻串联与并联的理解。
初中电阻串并联教案
初中电阻串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并联原理,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2. 电阻的并联3.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2. 提问:如果我们把两个电阻连接在一起,电流会怎样变化?二、探究电阻的串联(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猜想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变化情况。
2. 教师演示电阻串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自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串联的规律。
三、探究电阻的并联(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猜想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变化情况。
2. 教师演示电阻并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自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并联的规律。
四、串并联电路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选取部分解决方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电阻的串并联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2.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公式;3.能够解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
教学难点:解决电阻串联和并联问题。
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电阻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答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回忆之前所学过的内容:什么是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10分钟)1.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电阻的串联是指将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而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电阻的并联是指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每个电阻上的电流相等。
2.讲解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电阻的串联公式为:R总= R1+R2+R3+...+Rn电阻的并联公式为:R总=1/(1/R1+1/R2+1/R3+...+1/Rn)三、实例演示(15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电阻的串联:示范将两个电阻R1=4Ω和R2=6Ω串联连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总电阻。
解答:R总=R1+R2=4Ω+6Ω=10Ω2.通过实例演示电阻的并联:示范将两个电阻R1=4Ω和R2=6Ω并联连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并计算出总电阻。
解答:R总=1/(1/R1+1/R2)=1/(1/4Ω+1/6Ω)=1/(3/12Ω+2/12Ω)=1/(5/12Ω)=12Ω/5=2.4Ω四、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完成以下电路题目:(1)将三个电阻R1=2Ω、R2=3Ω和R3=5Ω串联连接,计算总电阻;(2)将三个电阻R1=4Ω、R2=5Ω和R3=6Ω并联连接,计算总电阻。
五、巩固(10分钟)1.进行小结:请学生复述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以及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公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搭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并精确测量电流和电压值。
七、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保证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巩固,拓展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运用串并联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参加科技活动等,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分组讨论,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
-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选择一至两个实例进行详细分析,说明其优缺点。
-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探讨串联和并联电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4.小组合作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关于串并联电路的创新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意性。
-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包括设计理念、电路图、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电阻串联和并联知识,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串联和并联电路实例,分析其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案 说课稿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恒定电流的特征分析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2)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规律.(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4)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过程与方法(1)运用欧姆定律的知识,对串、并联电路进行计算和分析.(2)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树立善于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本节重点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及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2.本节难点是电表的改装.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法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量程电流表、演示电流表(可拆卸演示用表)、演示电压表(可拆卸演示用表)、自制演示实验教具.教学设计(设计者:董萍萍)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问题】上述两种电路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回顾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说明:上述两种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分别为串联(如(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内容,使学生感觉熟悉并引发兴趣,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甲乙【归纳总结】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I0=I1=I2=I3甲如图乙,若不考虑导线电阻,则1、2、3点没有电势乙【归纳总结】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甲乙)并联电路:I=I1+I2,U=U1=U2,所以IU=I1U+,对于多个电阻的并联:1R=1R1+1R2甲)满偏电流I g乙【巩固练习】解:电压表V由表头丙【巩固练习】的电流I R=I-I g=0.599 A. 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分流电阻×10-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板书:一、电阻的串联【演示ppt7】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和假设:由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
【演示ppt8】设计实验:【演示ppt9】根据电路选择实验器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思考、提出相关猜想学生设计实验,画出电路图。
根据电路图选提高学生根据以往知识进行猜想的能力考查学生推导能力电源、开关、电流表、阻值相同的电阻3个、导线若干。
【演示ppt10】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A、B之间,闭合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闭合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演示ppt11】分析与论证:板书: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演示ppt1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两个5欧电阻串联在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进行实验:一个10欧的电阻接在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请同学们阅读107页加油站内容:分析和归纳:如果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与原来的相同,R就叫做这两个串联电阻R1、择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理解等效替代法。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新知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让学生掌握12R2的总电阻。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它的分电阻也存在这种“等效替代”关系。
【演示ppt13】公式推导电阻的串联特点:由欧姆定律得:U1=I1R1 U2=I2R2 U=IR由串联电路可知:U =U1+U2I=I1=I 2所以:IR=I1R1+I2R2板书:即:R=R1+R2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什么呢?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2-3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教案)
§2-3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 2 .理解并能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3 .理解电表的改装原理.4 •理解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原理.5 •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重点难点: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及其应用;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区别. 课前自主学案: 一、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各处电流相等I i = 12= ••• = I nI = I l + 丨 2+…+ I nI 1R 1 = I 2R 2= = I n R n 即电流分配和电阻成反比电压电压分配和电阻成正比U l U 2 U n . R l R 2R 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U 1= U 2= U 3=^= U n总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即R 总=R^ R 2+…+ R 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即1 1丄1丄丄1—= = += + ••• + —R 总 R 1 R 2R n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1.电流表G (表头):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 (表头)改装而成的.小量程电流表主要有三个参数:①电流表的电阻称为内阻, 用字母Rg 表示;②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做满偏电流;③电流表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 为:Ug = IgRg.2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当把电流表 G 改装成量程为起分压作用,因此叫分压电阻,与三个参数间的关系为:程为I 的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时,应当并联一个电阻,该电阻起分流作用 参数间的关系为: IgRg = (I — Ig )R. 三、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1.限流电路是通过调节变阻器的滑动片位置,达到控制待测元件的电流,从而改变其电压,R待测器件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一—U ~U . R +R 滑2 .分压电路通过调节变阻器滑动片位置,从而控制待测元件的电流,改变器件的电压,器件两端电 压的变化范围是 0〜U •四、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1 •待测电阻较小时,通常采用电流表外接方法.2 •待测电阻较大时,通常采用电流表内接方法. 核心要点突破: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 .电压: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3 .电阻(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丄=£ +占+…. 而1 = l l = l 2=- = I n ,R 总 R i R 2所以有 4 业=••• = R n = U = I.R l R 2Rn R 总Ig 叫Ug 叫做满偏电压,上述三个物理量的关系U 的电压表时,应当串联一个电阻,该电阻 U = lg (Rg + R );当把电流表 G 改装成量 ,因此叫做分流电阻,与三个Rb.电流表内接乩电流表外接R 总=巳+只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⑵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推导:在并联电路中 U i = I i R i , U 2= I 2R 2, U 3= I 3R 3 …U n = I n R n ,而 5= 6= — = U n , 所以有 I i R i = I 2R 2 = — = I n R n =I 总 R 总=U.4 •关于电阻的几个常用推论(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⑵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3) 几个相同的电阻 R 并联,其总电阻为 R 总=R/n.(4) 多个电阻并联时,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5. 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U 1= I 1R 1,U 2= I 2R 2 5 U 3= I 3R 3 …U n = I n R n .W 11 = I 2= I 3 二…人,所以 U 1 : U 2 : U 3:…:U n = R 1: R 2 : R 3:…:R n . 即时应用1三个阻值都为12 Q 的电阻,它们任意连接、组合,总电阻可能为(ACD)B . 24 QC . 18 QD . 36 Q内部电路4. 电流表、电压表在测量时对电路的影响⑴测电压时,电压表由于并联在电路中,使整个电路的电阻减小,电压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大,测量 时对电路的影响越小;⑵测电流时,电流表由于串联在电路中,使整个电路的电阻增大,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测量 时对电路的影响越小.特别提醒:(1)无论表头G 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特征量 Ug 、Ig 、Rg 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Ig 并不改变.⑵电表改装的问题实际上是串并联电路中电流、 可,切记通过表头的满偏电流Ig 是不变的.(3)电压表的测量值是新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Rg 与R 串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表的测量值是通过新改装后的电流表 Rg 与R 并的电流之和.即时应用2l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 和一个变阻器 R 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B) A .甲表是电流表, B .甲表是电流表, C .乙表是电压表, D .上述说法都不对三、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A . 4 Q二、电压表和电流表1 .表头:小量程的电流表,符号为 G.2.表头的三个参数:满偏电流 Ig 、满偏电压Ug 、内阻Rg ,根据欧姆定律,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Ug = IgRg. 3 •电表的改装小量程的电流表 G 改装成电压表 V 小量程的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AR 的作用扩大量程计算分压U = I g (R + R g ) R = U — R g = (n - 1)R g ;I g"4 U _U_(其中 n = U g h I g R g )分流电表的总内阻R v = R g + RI g R g =(I Tg )R R =^=汽I — I g n — 1(其中n =7)I gRRg电压的计算问题,只要把表头G 看成一个电阻 Rg 即R 增大时量程增大R 增大时量程减小 R 增大时量程减小甲特别提醒:(1)两种接法都可以调节负载中的电流, 也都可以调节负载两端的电压,只是调节的范围不 同. (2)在实物连接上,限流式接法一般变阻器上、下各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阻丝两端同时接入电路,金属杆上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即时应用3|如图所示的分压器电路, 动P 置于变阻器中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载时输出电压 U AB = U CD /2C .负载R 越大,U AB 越接近U CD /2 四、伏安法测电阻1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欧姆定律给了我们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分压式接法中变阻器上电 AB 为分压器的输出端.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 (ABC) B .当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 AB < U CD /2 D .负载R 越小,U AB 越接近U CD /2 AD It由 R = U/I 可知,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求出待测电阻. 2 .电流表接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1) 电流表外接法:如图所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表的示数偏大,由 U/I 可知,R 测< R 真,R 越小,电压表分流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合 测小电阻,正如上一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中电流表就采用了这种接法. (2) 电流表内接法:如图所示,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导致电压U 的测量值偏大. R 越大,电流表的分压越小,误差就会越小.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大电阻. 3 .选择内、外接的常用方法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 R x 、R A 、R v 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当 R x ? R A 时,采用 内接法,当R x ? R v 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 记忆为“大内小外”. (2) 公式计算法: 当R x >7R A R V 时,用内接法,当R X <A /R A R V 时,用外接法,当R x =/R A R V 时, 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 ⑶试触法:适用于 R x 、R v 、R A 的阻值关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如图所示, 把电压表的接线端分别接 b 、c 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 ,说明电压表 的分流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 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 即时应用4.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分别采用了内接法和外接法,测得的某电阻 (A ) C . R 1> R 2> R xR CT由R = U/I 得R 测> R 真, : ........... R x 的阻值分别为R 1和R 2,则所测阻值与真实值 R x 间的关系为 A . R 1> R x > R 2 B . R 1< R x < R 2R 2< R x课堂互动讲练:— 类型一、电阻的串并联 例题1如图所示的两个串联电阻 R 1 = 12 k Q,15 V 不变,那么(1)R 1、R 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⑵如果电压表 V 的内阻是12 k Q 当S 分别与C 、D 接触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思路点拨】 求解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R 2= 36 k Q, A 、B 两端的电压保持(1) 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成正比,求电阻上的电压或电压表的示数. (2) 对非理想电压表应视为电路中的电阻处理.15 45答案:(1)3.75 V , 11.25 V. (2)175 V , 45 V.【规律总结】 在串并联电路的有关计算中,首先要明确各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流、电压分配规律和欧姆定 律列式计算.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i = 8Q, R 2= 4 Q, R 3= 6 Q, R 4= 3 Q.(1)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⑵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 答案:(1)14 Q (2)3 A 类型二、电表的改装 例题2(2011年黄冈检测V 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 【思路点拨】同是因为串联的电阻不同.电流表是由一只电流计跟一只定值电阻并联而成,并联的电阻起分流的作用 值的电阻改装后的量程不同.【答案】 分压电阻R = 1880 Q ,分流电阻:R=0.12 Q.【规律总结】 改装后的电压表的表盘上显示的是表头和分压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改装后的电流表表盘上显示的是通过表头和分流电阻的总电流 变式训练2|将一个电阻为60 Q,满偏电流为500 uA 的电流表表头改成如图 所示的两个量程的电压表,量程分别为 3 V 和15 V ,试求R 1和R 2的阻值.答案:R 1 = 5940 Q. R 2= 24000 Q.类型三、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问题计算例题3|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 R 1的最大值是200 Q, R 2= R 3= 300 Q, A 、端电压 U AB = 8 V.(1) 当开关S 断开时,移动滑动片(2) 当S 闭合时,移动滑动片【思路点拨】 先认清电键并联关系结合滑片位置计算 【答案】 (1)4.8 V 〜8 V.【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三点:(1)通过试触法,由两电表示数的变化确定内、外接法.⑵由欧姆定律确定电阻的测量值. (3)由内、外接法进行误差分析.【规律总结】 电流表内接法适用于测量阻值较大的器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外接法适用于测量阻值较小的器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变式训练31如图所示的是伏安法测电阻的部分电路,U = 42 V 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3 A 1 A 2 A)已知电流表的内阻 R g = 120 Q,满偏电流l g = 3 mA ,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 6 3 A 的电流表,应并联多大的电阻?电压表是由一只电流计跟一只定值电阻串联而成,串联的电阻起分压作用.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不,并联不同阻-1—OC 3□P , R 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P ,R 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又是多少? S 断开、闭合时的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再根据串、R 2获得的电压范围.(2)3.43 V 〜8 V. 【规律总结】滑动变阻器分压连接比限流连接输出的电压范围大.类型四、伏安法测电阻 例题4如图所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电压表示数2.50 V , c 端与a 端相连时,电流表示数 正确的是(B) A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 543 Q 且大于543 Q C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 460Q 且大于460 QR x 的阻值,c 端与b 端相连时,电流表示数 4.60 mA ,2.30 V ,比较这两次结果5.00 mA ,电压表示数 B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 D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Q 且小于543 Q 460 Q 且小于460 Q那么 (AD)R 的值时, R 的值时,: R 的值时, R 的值时, S 应接 S 应接 S 应接 S 应接W 15V开关先后接通a和b时,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A .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测量B.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测量C .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测量D .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测量教学后记:。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特点以及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特点以及电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3. 电阻的串并联混合:介绍电阻串并联混合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电压规律。
4. 串并联电路中的功率计算: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功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和功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及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串并联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
2. 讲解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特点,讲解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3. 讲解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特点,讲解电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4. 讲解电阻的串并联混合:介绍电阻串并联混合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电压规律。
5. 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的功率计算: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功率计算方法。
6. 例题讲解: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串联:特点:电流相等,电压分配。
公式:U = IR,P = I^2R。
2. 电阻的并联:特点:电压相等,电流分配。
公式:I = UV/R,P = UV/R。
3. 电阻的串并联混合:特点:电流、电压分配。
公式:I = UV/R,P = I^2R。
电阻的并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电阻的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并联原理和公式。
2.掌握计算并联电阻的方法。
3.能够分析并解决与电阻并联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电阻的并联原理。
2.掌握计算并联电阻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电阻器、电路连接线、电流表、电压表、实验台、教师讲义、学生实验报告表格。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铺垫1.引入:教师简单介绍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概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电阻的并联。
2.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电源上有多个电阻,我们如何计算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步骤二:理论解释1.电阻的并联原理电阻的并联是指将多个电阻器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两条导线相连的方法。
当电阻并联时,其两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分别通过不同的电阻器,电流在电阻器中分流,而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流电流之和。
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可以通过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求得。
2.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假设并联电阻的电阻值分别为R1、R2、R3等,那么它们的并联电阻Rp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1/Rp = 1/R1 + 1/R2 + 1/R3 + ...步骤三:实验演示1.实验装置的连接将三个电阻器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导线相连,形成并联电路。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牢固。
2.实验操作及观察a.调节电压和电流表的量程,并将它们连接到电路中。
b.开启电源,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c.根据所得到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计算并联电阻的值。
步骤四:实践练习1.设计一组并联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计算并联电阻的值。
2.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步骤五:总结与归纳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电阻的并联原理和计算方法。
2.总结并联电阻的特点和计算公式,提醒学生记住相关公式。
步骤六:拓展与应用1.提供一些与电阻的并联相关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如果在家庭用电中,多个家电并联在一起,如何计算总电阻?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检查并联电阻的计算是否正确。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解释电阻串联的规律,即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解释电阻并联的规律,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教学难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及规律。
2. 采用实验法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3.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安全,准备好实验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引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阐述电阻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测量总电阻,验证规律。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验证规律。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2. 挑选几名同学进行解答,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九、课后作业:2.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教案
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教案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联电路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并联电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并联电路的基本知识。
2.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并联电路问题的实际应用。
2.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并联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程式。
2.理论部分1)并联电路的概念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并联在一起,通过公共节点连接。
电流在不同电子元件中独立地流动。
2)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电势差相同,电流大小不同。
电流大小则取决于电阻大小,这代表了电阻越大的设备将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而并联电路中,电阻最小的设备将消耗最多的能量。
因此,如果并联电路中有不同电阻的设备需要工作,我们需要详细地选择电阻大小。
3)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1/R并=1/R1+1/R2+……+1/Rn其中R并表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1、R2,……,Rn分别表示并联电路中各电阻的电阻值。
3.实验操作1)实验器材万用表、电池、电阻、接线板、导线等2)实验步骤(1)把电池、电阻、导线一切准备就绪。
(2)把电池、电阻、导线并联在一起。
(3)使用万用表测试电阻大小。
(4)把多个电阻或其他电子元件串联在一起以使电阻并联。
(5)重新进行测试,记录并联电阻的实际值。
(6)通过并联电路计算总电阻,与实际测量进行对比。
4.总结部分总结讲解先前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强调理解其中关键概念的重要性。
在总结部分,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并联电路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电路设计、能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串联和并联》教案1(一)教学目的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教具两只小灯泡,一个电铃,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导线若干条。
投影仪,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
(三)教学过程1.复习(1)什么叫串联?什么叫并联?(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各有哪些特点?(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形式。
(投影片)(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
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l)组成串联电路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
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
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
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3.小结(略)4.布置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电阻的并联教案
电阻的并联教案教案标题:电阻的并联教案目标:1. 了解电阻的并联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计算电阻的并联公式;3. 理解电阻的并联对电路总电阻的影响;4. 能够解决电阻的并联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阻、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阻的串联概念及其特点。
2. 提问:你认为电阻的串联是什么意思?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如何计算?步骤二:讲解(10分钟)1. 引入并联概念:并联是指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一个电路中,使它们的两端分别相连。
2. 讲解并联电阻的特点:并联电阻的两端电压相等,电流分流,总电流等于各分流电流之和。
3. 推导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当电阻R1、R2、R3并联时,它们的总电阻R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t = 1/R1 + 1/R2 + 1/R3。
步骤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搭建一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并联电阻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步骤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电阻并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总电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练习题,并相互核对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步骤五:概念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电阻的并联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并联电阻对电路总电阻的影响。
步骤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联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电子设备等。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分享其他与并联电阻相关的知识。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计算并联电阻、分析并联电路等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的调研,了解并联电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并联概念及其特点,掌握计算并联电阻的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电阻串并联教案(课)
电阻串并联教案(优质课)第一章:电阻的基础知识1.1 电阻的定义1.2 电阻的计量单位1.3 电阻的特性1.4 电阻的分类第二章:电阻串联2.1 电阻串联的概念2.2 电阻串联的计算方法2.3 电阻串联的应用实例2.4 电阻串联的优缺点第三章:电阻并联3.1 电阻并联的概念3.2 电阻并联的计算方法3.3 电阻并联的应用实例3.4 电阻并联的优缺点第四章:电阻串并联的应用4.1 电阻串并联的混合电路4.2 电阻串并联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4.3 电阻串并联的测量方法4.4 电阻串并联的故障处理第五章:电阻串并联的综合练习5.1 电阻串并联的计算练习5.2 电阻串并联的实际应用练习5.3 电阻串并联的测量与故障处理练习5.4 总结与评价第六章:电阻串并联的高级应用6.1 电阻限流电路6.2 电阻分压电路6.3 电阻滤波电路6.4 电阻调压电路第七章: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7.1 电路仿真软件简介7.2 电路仿真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方法7.3 电路仿真软件在电阻串并联中的应用实例7.4 电路仿真软件的优缺点第八章:实际电路案例分析8.1 家庭电路中的电阻串并联8.2 电子设备中的电阻串并联8.3 工业电路中的电阻串并联8.4 电阻串并联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第九章:电阻串并联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9.1 电阻串并联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9.2 电阻串并联在滤波电路中的应用9.3 电阻串并联在反馈电路中的应用9.4 电阻串并联在传感器电路中的应用第十章:电阻串并联的实验与实践10.1 电阻串并联的实验设备与材料10.2 电阻串并联的实验步骤与方法10.3 电阻串并联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10.4 电阻串并联实验的总结与评价第十一章:电阻串并联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1.1 电阻串并联在电力系统中的基本概念11.2 电阻串并联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11.3 电阻串并联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例11.4 电阻串并联在电力系统中的优缺点第十二章:电阻串并联在通信电路中的应用12.1 电阻串并联在通信电路中的基本概念12.2 电阻串并联在通信电路中的作用12.3 电阻串并联在通信电路中的应用实例12.4 电阻串并联在通信电路中的优缺点第十三章:电阻串并联的安全与防护13.1 电阻串并联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13.2 电阻串并联的安全操作规程13.3 电阻串并联中的个人防护装备13.4 电阻串并联的安全防护措施第十四章:电阻串并联的故障诊断与维护14.1 电阻串并联故障的常见类型14.2 电阻串并联故障的诊断方法14.3 电阻串并联故障的维护与修复14.4 电阻串并联故障的预防措施第十五章:电阻串并联的总结与展望15.1 电阻串并联的主要知识点回顾15.2 电阻串并联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前景15.3 电阻串并联的发展趋势15.4 电阻串并联的学习建议与参考资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电阻的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的定义、计量单位、特性和分类。
大学电路电阻串并联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2)学会计算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阻;(3)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分配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特点;(2)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2)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阻计算。
2. 教学难点:(1)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分配规律;(2)复杂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提出问题:在实际电路中,如何简化电路计算?2. 电阻串联(1)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即电流只有一条路径;(2)通过实验观察电阻串联的特点,如电流处处相等、电压分配规律;(3)讲解电阻串联的等效电阻计算公式:R总 = R1 + R2 + ... + Rn。
3. 电阻并联(1)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即电流有多条路径;(2)通过实验观察电阻并联的特点,如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配规律;(3)讲解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计算公式:1/R总 = 1/R1 + 1/R2 + ... + 1/Rn。
4. 串并联电路(1)讲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即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3)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分配规律。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拓展(1)让学生思考:如何简化复杂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规律教案
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规律2. 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规律3. 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综合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2.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2. 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中电阻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阻串联实验,验证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规律。
4. 讲解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5.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阻并联实验,验证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并进行归纳和提炼。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规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热量分配规律,了解电阻的热效应。
2. 介绍实际电路中电阻的应用,如电阻限流、电阻滤波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规律的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电阻、导线、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
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规律教案
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的规律:(1)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2)电阻串联时,电流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同的。
2. 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的规律:(1)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2)电阻并联时,电压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同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规律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配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阻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阻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
2. 教学课件:电阻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图示和计算方法。
3. 教学案例: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实际应用例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引出电阻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2. 实验演示:在实验室进行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实验结果探讨电阻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方法。
5.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电阻串联时,总电阻________分电阻之和。
(2)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________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2. 选择题:(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之间________(相同/不相同)。
电阻并联实验教案分享
电阻并联实验教案分享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学习电阻并联原理。
2.掌握如何测量不同电阻并联电路的电路参数。
3.通过实验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在电路中,当两个或多个电阻串联连接时,电流将无法从一个电阻器流到另一个电阻器,因为“瓶颈”效应会发生,电阻器的总阻力将等于每个电阻器阻力的总和。
但是,当电阻器并联连接时,电流可以从一个电阻器流到另一个电阻器,这会导致电阻的总和变小,从而电流增加。
三、实验设备:1.多用万用表。
2.电阻箱。
3.螺丝刀。
4.电路板。
5.电源。
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阻箱的盖子,将两个电阻器插在电阻箱的插座上。
2.使用万用表将电阻值设置为小于1MΩ。
3.在电路板上连接电源和万用表。
4.设置电源电压为5V。
5.将两个电阻器并联连接。
6.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7.观察并查看电阻变化对电路参数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通过电阻并联实验以及测量电阻的值、电流、电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并联电阻值之和等于单个电阻器的电阻值。
2.当电路中的阻力变小时,电流增加。
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值小于单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增加。
六、实验分析:电阻并联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实验活动。
学习实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路基本原理和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电阻的值以及观察电路参数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学理论,并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电阻并联实验教案分享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科学创新思维。
希望这份实验教案能够对学生学习电子学科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不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修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20Ω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只有10 Ω、5 Ω等多个电阻,那么,能不能用几个10 Ω和5 Ω的电阻组合起来代替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演示如图1的实验,让学生读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总电
压。
如果用一个电阻R 来代替R 1和R 2,使原来的电路变成图2
所示的样子,并且代替以后的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保持不变。
这个代替串联电阻而使电路的状态不变的电阻R 称之为串联电阻R 1和R 2的总电阻。
R 1和R 2叫R 的分电阻。
(引导学生与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那么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还是变小呢?总电阻和分电阻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引导: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把电阻分别接入同一电路中,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流的大小(电压一定时,电流越大,电阻越小),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 接在课本图14-13的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电阻R 串联起来,接在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 、B 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电阻R ,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2.理论推导
物理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实验方法之外,还可以用推理的方法来研究。
(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可知:U 1=IR 1 U 2=IR 2 U=IR
串联电路中有: U=U 1+U 2
所以 IR=IR 1+IR 2
所以 R=R 1+R 2
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提问: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 个电阻R 1、R 2、R 3、…、R n 串联时,总电阻R=R 1+R 2+R 3+…+R n
例1、阻值为10Ω的R 1与阻值为15Ω的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若电源电压为5V,则流过R 2的电流为多少?
解:因为R 1与R 2串联
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R 1+R 2=10Ω+15Ω=25Ω
通过R2的电流为:I 2= I 1= I=U/R=5V/25Ω=0.2A
练1、R 1与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350欧,已知电阻R 1 =170Ω,则电阻R 2多少欧?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是100mA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
(通过例1和练1训练学生运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提问:当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R = nR 0
(二)电阻的并联
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比任意一个分电阻大。
如果电阻并联,总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呢?
1.理论推导
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由欧姆定律可知:
I 1=U/R 1 I 2=U/R 2 并联电路中有:I=I 1+I 2
所以U/R=U/R 1+U/R 2
所以 1/R=1/R 1+1/R 2
结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分析:因为1/R>1/R 1 所以R<R 1 同理可以得到R<R 2
A
A
由此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我们能不能和串联电路一样,也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呢?
2.实验探究
(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的问题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呢?
猜想与假设
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减小。
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表明: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通过实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猜想是正确的)
思考:当有n个电阻R1、R2、R3、…、R n并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少?
学生自己进行推导,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1/R=1/R1+1/R2+1/R3+…+1/R n
思考:如果是由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
学生动手进行推导然后得到:R=R0/n
例2:用电器甲的电阻为20欧,用电器乙的电阻为80欧,将它们接在电压为16伏的电源上,求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以及通过甲、乙两个用电器的电流。
解:略。
练2、R1与R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欧,已知电阻R1 =4Ω,则电阻R2的阻值为多少欧?若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100mA?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自己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