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如何提高交往能力)
资料_杂的_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案例--如何提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中学毕业,通过高考,青年人怀着一个憧憬的心,告别了父母兄弟姐妹,告别了朋友,来到了大学校园,成为一名大学生,此时,每一位大学新生都有着与他人广泛交往的强烈需要。
新同学渴望老同学的接纳、尊重和理解;希望得到的爱护和信任;每一个大学生在校园人际关系网上就象一个活跃的化学分子,在寻找自己的同类。
通过交往,结交朋友,心理上重新有所依靠。
这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成为校园生活的主题之一。
因为人际交往以及交往基础上建立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适应,而且影响心理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支持和理解,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孤独和寂寞,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
第一节人际关系的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根据社会交往的规律,总结出的关于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的理论,对于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下面主要介绍社会交换理论和人际关系PAC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主要是采用了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交往过程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它来解释人际吸引行为是如何有赖于相互满足、相互强化而持续的。
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霍曼斯•莱维特。
霍曼斯认为:人际交往实际上类似于商品交换。
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声望、爱慕、服务等精神商品的交换。
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给予他人的东西对自己说来是损失,从他人得到的东西对自己来说是受益。
人们的行为都是以受益最大而损失最小为方向的。
得到的益处、奖赏越多其相应的行为越会重新表现。
人际关系就是个体或集体彼此寻求满足的需要状态。
因此,人们能否相互吸引,人际关系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如两个人、两个团体相处,双方都感到收益(包括认同、赞赏、尊重、信任、物质等)大于或等于支出,关系则得以维持;若一方认为得不偿失,则吸引减小,关系逐渐淡化乃至中止。
霍曼斯还用这种社会交换规律解释人的援助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交认知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交认知理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社交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解释了人们是如何理解、解释和反应社会环境的。
社交认知指的是在社交过程中对他人的情感、态度、行为和意图等内容的把握、理解和处理。
社交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交过程中10%以上的心理活动是通过言语交流实现的,其余90%以上的心理活动则通过非语言信息交流实现。
因此,社交认知理论非常重要,因为它解释了人们如何通过非语言交流获取和传递信息,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以及如何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和处理。
社交认知理论是由社交心理学家沃伦提出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情境感知情境感知是指将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放入一个广泛的情景中去理解。
在情境感知过程中,人们会结合身体语言、声音、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来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在一个婚礼上,当新郎对新娘发表演说时,人们会结合新娘的微笑、幸福的表情和新郎的肢体语言等信息,来理解新郎说的话和他的情感。
2. 注意力分配注意力分配是指人们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特定的方面。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会通过关注对方的话语、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来获取对方的信息。
例如,一个小孩哭泣时,他的父母会关注他的面部表情、声音和姿势等信息,以便找到问题的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人们如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会对对方的言语、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甚至衣着等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得对对方的情感和意图等信息的理解。
例如,当一个人面带微笑、风度翩翩地与你交谈时,你会得出他是一个友好、热情、自信的人的结论。
4. 认知监控认知监控是指当人们的观察和解释错误时,如何通过反馈和自我监控去更正自己的错误。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经常受到自己的主观判断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解释和反应。
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图和情感,必须保持警觉、持续地反思、对自己的观察和解释进行评价和反馈。
《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心得模板(三篇)
《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心得模板学习心得模板《人际交往心理学》一、总结主要内容《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本关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通过该书的学习,我对人际交往的心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主要讲述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以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1.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书中首先介绍了人际交往的定义与特点,强调了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随后,通过分析人际交往的目的与效果,深入探讨了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规则。
2.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人际交往往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书中逐一剖析了自我概念、自尊心理、自我效能、人际认知、情绪管理等因素。
对于每个因素,书中详细分析了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机制,并提供了相应的调适方法和技巧。
3.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与技巧为了帮助读者真正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书中给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如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解决冲突与纠纷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我获益良多。
首先,我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读完该书后,我意识到人际交往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功度。
因此,我更加重视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我对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理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书中明确指出,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理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关键心理因素之一。
只有具备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和高度的自尊心理,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自尊心理。
再者,我了解到情绪管理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书中指出,情绪对人际交往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们需要学会自己的情绪,并能够正确应对他人的情绪,才能使人际交往更加顺利。
因此,我开始关注并研究情绪管理的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商。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
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一、人际交往心里秘诀要想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适当地给别人一个回报的机会,以不至于因内心的压力而疏远双方的关系。
而“过度投资”,只会让对方的心灵感到窒息。
适当的余地,彼此才能更自由畅快地呼吸。
二、人际交往心里技巧1、以诚待人。
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
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
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
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真诚是相互的,只有真心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心对待你。
2、主动原则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感觉,最好能在最短的时间记住别人的名字。
3、宽以待人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当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也是我们应该选择的。
4、善于赞美他人要以称赞来取代嫉妒之心,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你因为提出一项绝妙点子而获得他人嘉奖时,内心是什么滋味,将心比心,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只要是能提供净言或是言行足资借镜者,都不要忘了面露微笑地跟他们说声谢谢。
把这养成习惯后,不仅是你的事业前途,连你的人生观都将改写了。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1、人际交往的原则(1) 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
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沟通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互动或建立联系。
而每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却因为不同的因素而有所差异。
而这些因素可以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行理解和探究。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科学。
人际沟通便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研究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现象,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难题或冲突,例如如何让别人更加愉快地接受我们、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而社会心理学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体验是自尊心。
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尊重和自信。
当我们感觉被拒绝或不被理解时,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引发自卑或无助感。
而社会心理学认为,有时人们为了维护自尊心而不得不采取一些自我防御的方式。
例如,当我们与别人发生争执时,很容易自我辩护或降低对方的评价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然而,这种做法却容易造成更大的矛盾,影响双方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常见的现象是社会标准化。
社会标准化是指个体被社会预期满足某种行为、态度或观念的条件。
当我们在社交或交往场合中,为了融入群体或者接受他人的认同,在某些行为或言语上可能会遵守社交规范或常识,这被称为“社会标准化”。
例如,有时候我们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牺牲自己的个性和意见让别人觉得我们是“好人”。
这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是被社会标准化所影响。
社会心理学也涉及到人们面对需要和其他人交互的社会环境时所采取的自我角色扮演,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拥有的某种身份或角色,例如学生、员工、父母等。
这些角色不仅给予个体某种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有可能给予某种行为或情感禁锢的限制。
例如,在公司里,员工倾向于遵循规则并满足领导的要求,这是因为他们担任的角色是员工。
这也意味着,当员工需要向领导请假或者有不同意见时,往往就会犹豫或不知所措了。
如何通过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情商
如何通过学习心理学提升个人情商提升个人情商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重视的能力之一。
良好的情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
而学习心理学是提升个人情商的一种有效途径。
以下将介绍如何通过学习心理学来提升个人情商。
一、了解情绪和情绪管理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情绪的本质和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管理是个人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了解情绪的起源、表达方式以及情绪调节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挑战。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情绪管理课程等方式,获取有关情绪及情绪管理的知识。
二、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学习到自我认知的相关理论和技巧,例如自我评估、自我反省等。
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价值观、目标和优缺点,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相处。
三、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行为模式、沟通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技巧。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
这些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个人情商。
四、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同理心是指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而共情则是指与他人情感共鸣的能力。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况,进而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文献、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等方式,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连接和理解。
五、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学习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应对压力和挫折。
良好的情商使个人更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而学习心理学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掌握适当的应对技巧和学习应对挫折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事业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提高个人情商。
总之,学习心理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情商提升知识和技能。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2篇)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的巨大作用。
以下是我对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意识到了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这使我对人的行为产生了新的理解。
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他人的期待和社会规范的约束,我们常常会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去符合社会对我们的期待。
同时,我们的行为也会被他人的行为所影响,人们往往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这些社会化的过程对于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其次,学习社会心理学使我对群体行为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们在集体中往往会表现出与个体行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往往是由于集体中形成了一种群体意识和群体动力。
我了解到,群体中的决策往往是基于群体的共识而不是个体的意见,在一些情况下,个体甚至会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而去迎合群体。
这种群体效应的存在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态度和行为,并试图做出更加独立和理性的决策。
再次,学习社会心理学使我对社会认知产生了新的认识。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解释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我们往往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和处理,从而忽视了一些客观的事实。
同时,我们的判断也会受到社会标签和刻板印象的影响,这使我们往往会根据一些片面的特征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个群体。
这些认知偏差对于我们的判断和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在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认知偏差,并试图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来减少这些偏差。
最后,学习社会心理学也使我对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产生了新的认识。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对于社会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仅仅是基于个体的内在特征,也受到他人的评价和期待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六讲人际交往
整理ppt
2.排行与亲和 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比非长子长女有着更强
烈的亲和要求 3.亲和的个体差异性 高亲和需求的个体的一些特征
7
整理ppt
(三)排斥、拒绝、孤独
与亲和相对立
1.排斥和拒绝 负面的情绪反应
8
整理ppt
2.孤独
影响因素:
家庭 离异家庭、父母在外务工的 家庭子女容易有孤独感
32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认知论)
整理ppt
(五)互补性
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待互补时会导致强烈的吸引力。
“反向吸引”
如: 独立性强——依赖性强; 脾气急躁——脾气耐心。 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
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33
整理ppt
(六)接近性
邻近性的作用:
部分隐喻表现出跨语言、跨文化的一致性——可能代表了人类 心理的基本规律。 讨论:它们可能成为跨语言交流的有效基准吗?
24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整理ppt
2.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社会地位障碍
角色障碍
年龄障碍
代沟
25
整理ppt
3.心理因素的差异 认知 情绪 个性差异
26
整理ppt
第三节 人际吸引
民间的、非规范化的
11
整理ppt
2.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优缺点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12
整理ppt
四、人际交往的理论解释
(一)自我呈现论 戈夫曼 通过呈现自我,对他人施加影响,控制他人的行为。
13
整理ppt
(二)社会交换论
霍曼斯 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
(二)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社交生活中的体现。
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
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三)善用交际技巧第一,换位思考。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新生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
第二,善用赞扬和批评。
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
与赞扬相对的是批评。
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
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是合作和沟通。
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要从一开始就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在日常交往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而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其他同学而封闭自己。
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注重培养学生从点滴学起,集腋成裘。
再次要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交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交行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他人互动和影响的科学。
社交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社交行为对于人的成长、发展和幸福感都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社交行为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等方面探讨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交行为。
一、社交行为的定义社交行为指的是人与他人之间的各种互动和交往,包括语言互动、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礼仪和社交技能等。
社交行为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社交行为获取支持、信任、友谊和爱情等重要的生命资源。
二、社交行为的特征1. 多样性社交行为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个人交往、小组互动和群体互动等,无论是直接的面对面交往,还是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社交网络等渠道的线上交往,都可以作为社交行为的表现形式。
2. 动态性社交行为不是静止的、单向的行为,而是一个动态和变化的过程。
社交行为中的参与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反应和情绪也可能变化。
3. 意义性社交行为不仅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方式,而且也包含了人类社会、文化、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社交行为,人们可以获得有关对方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三、社交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交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兴趣爱好、经历和技能等。
个体的性格特点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行为,比如外向性的人更善于交际。
个体的兴趣爱好也会涉及到社交行为,比如爱好音乐的人可能会更容易结交一些音乐方面的朋友。
个体的经历和技能也会通过社交行为来影响他们的交往能力,比如在工作等方面的经验积累会让人们更懂得如何和他人相处。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家庭和组织等因素。
社会和文化是社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对社交行为有着不同的规范和标准,比如一些文化可能更注重礼数和面子,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自由和独立。
家庭也是社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的温馨和支持会让个体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和他人沟通。
社交心理学了解社交行为的心理学原理
社交心理学了解社交行为的心理学原理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交交往中的心理表现和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以及社交互动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社交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社交行为。
一、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交心理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
该理论认为,当人们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与其价值观、自我形象、社会期望等不一致时,会产生认知失调的心理不适。
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个体会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来恢复内在的一致性。
例如,一个人可能原本认为抽烟有害健康,但自己却抽烟,为了减轻认知失调,他可能会转变观念,相信抽烟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影响。
二、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研究了人们在解释和解读他人行为时所使用的心理机制。
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内部因素(如个人特质、能力等)和外部因素(如环境、情境等)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
例如,当我们看到别人成功时,我们可能倾向于归因于对方的能力和努力,而当我们自己失败时,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归因于外部因素,例如运气不佳。
归因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他人行为,并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
三、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寻求认同感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将自己与特定群体或社会范畴发生联系,从而提升自身的自尊和认同感。
社会认同可以基于多个因素,如种族、性别、职业等。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强烈认同自己所属的球队,因为这种认同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和社会身份感。
四、协作与竞争协作与竞争是社交行为中常见的两种模式。
协作是指个体之间为了共同目标而合作,共同努力;竞争则是个体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相互对抗。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不同情境下,协作和竞争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合作可促进群体凝聚力和信任,而竞争则可能激发个体的进取心和动力。
五、社会规范与归属感社会规范是指社会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
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与沟通
在持续的互动中,人们逐渐建立起 情感纽带,形成亲密、信任和承诺, 从而进一步巩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亲密关系
通常指家庭成员、挚友或恋人之间的 关系,具有高度的情感支持和亲密感。
友谊关系
基于共同兴趣和活动而建立的关系, 通常具有轻松、愉快和互助的特点。
同事关系
在工作场所中建立的合作关系,强调 相互尊重、协作和支持。
社交关系
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而建立的关系,如 参加社交活动或加入俱乐部,通常具 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真诚与信任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是关键, 通过诚实、透明和开放的沟通
来建立信任。
尊重与包容
尊重对方的观点、需求和感受 ,包容彼此的差异,有助于减 少冲突和误解。
有效沟通
明确、具体、及时的沟通有助 于解决误会和问题,增强彼此 的理解与支持。
沟通障碍与解决
语言障碍
信息传递障碍
由于语言差异或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沟通 障碍,可通过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 和翻译等方式解决。
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遗漏、误解或扭曲 导致的障碍,可通过重复、确认和澄清等 方式解决。
情感障碍
组织障碍
由于情绪、心理或态度问题导致的沟通障 碍,可通过倾听、理解和调整态度等方式 解决。
05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解决
冲突的产生与类型
01
沟通障碍
由于信息传递不准确、沟通双方理 解不一致,导致冲突产生。
资源争夺
有限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可能导致 利益冲突。
03
02
目标差异
个体或团体间的目标不一致,导致 行动方向和方式冲突。
角色冲突
个体或团体间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或 相互矛盾,引发冲突。
浅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及学习心得
浅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及学习心得第一篇:浅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及学习心得浅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及学习心得首先,能在这个小学期选到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我感到十分幸运,因为选的同学非常多,而我能在那么多同学中成功的选到这门课程是件幸运的事。
这次的学习是我第二次在大学里系统的学习有关心理学的课程。
大一的时候,我们专业开设了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程。
虽然心理学是一个很热门的学科,但当时的我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学习起来既困难又神秘的学科。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心理学的学习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它神秘的一面也慢慢随着老师的讲解被揭开。
所以,当我在选课的时候知道可以选有关心理学的课程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的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
坦率来说,我对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并不了解,但我相信这门课一定能给我带来乐趣与收获。
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
通过这学期对社会心理学的学习,使我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人际关系上,初步了解了可以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都是我在这门课上学习得到的东西。
在第一堂课上,老师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会心理学。
对社会心理学得定义有很多种,各种定义都有它局限的一面,也有它全面的一面。
我对社会心理学得认识也从这堂课开始了。
脑子里也对社会心理学有了粗浅的认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群体和个人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而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最受益的是人际交往这方面,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让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对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使我懂得了如何正确的理解别人,关心别人。
也使我懂得了如何通过对他人行为的分析而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从而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一个人如果想增进人际吸引,那么他应该适当的修饰自己,不仅要修饰自己的外表,使自己的外表符合自身的角色,也要注意修饰自己的举止和精神状态,做出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符合交往情景中需要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精选4篇)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精选4篇)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篇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它探索了人类行为、情感和社交互动的根源和影响。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加了多次社会心理学课程,并全身心地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自学。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关于社会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社会背景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力。
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不仅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家庭背景、教育等多重因素影响。
例如,我们所处的性别角色、种族和社会地位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通过理解这些背景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其次,社会心理学也让我理解了人类情感和动机的复杂性。
我们对他人的情感和评价常常受到自身情感状态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焦虑时,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负面评价。
此外,我们的动机和目标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包括对他人行为的解读和反应。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复杂的情感和动机。
再者,社会心理学也教会了我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人互动。
我们不仅受到自身情感和动机的影响,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了解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动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例如,当我们面对冲突或误解时,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和处理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最后,我意识到社会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它帮助我理解社交互动的本质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总的来说,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富有洞见和启发性的旅程。
它不仅增强了我的学术理解,也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
我更加明白,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交互动的复杂性都是一种重要的技能。
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促进更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
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社交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社交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交场景中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学科。
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是社交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的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改善和提高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的心理联系和互动。
它是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个人成长。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支持、合作和情感满足。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 自我概念和自尊: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评估会影响与他人的互动。
自信和健康的自尊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 社会认知和情绪智力:个体对他人行为和情绪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影响其人际关系的质量。
具备良好的社会认知和情绪智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3.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有效的表达和倾听,能够增进交流和理解。
4. 冲突管理能力:在人际关系中难免出现分歧和冲突。
个体适当的冲突管理能力有助于化解矛盾,维护关系稳定。
5. 社会支持:个体获得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可以增加幸福感和抵抗压力的能力。
三、社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社交行为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现。
它包括了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言语交流等多种形式。
社交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以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联系。
社交行为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
积极的社交行为包括友善、亲和、合作和支持等,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消极的社交行为则包括冷漠、冲突和攻击等,容易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提高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方法1. 培养积极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他人抱有正确的理解和尊重。
2.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倾听和表达能力,注重非言语交流,确保交流的准确和清晰。
社会心理学在职场中的应用案例
社会心理学在职场中的应用案例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职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职场人士可以通过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压力、增强沟通能力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社会心理学在职场中的应用案例。
一、社交交往中的社会心理学职场之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多变,直接关系到个人在职场内的职业发展。
社交能力是融入团队、和领导、同事相处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在职场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呢?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相处风格。
在职场交往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相处习惯,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
其次,注意语言和言行举止的礼貌和规范。
友好、礼貌、自信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好关系,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但能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最后,关注其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在与他人沟通时,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所思所想,并对其表达出理解和关心。
在关注别人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利于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情绪管理的社会心理学在职场中,工作压力、团队压力、运动压力等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动。
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工作的顺利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情绪管理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绪需要。
对于自己的情绪,要积极面对和处理,不要把情绪默默藏在心中,这会导致自我压抑和情绪紊乱。
同时,处理自己的情绪,也需要了解自己情绪的需要,寻求自我调节的机会。
其次,处理他人情绪的需求。
在与同事对话时,要倾听他人的情感并尊重他们的情绪体验。
通过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通过沟通互动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从而增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增强情绪应对的能力。
当遇到难以应对的情绪问题时,可以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借酒浇忧,在房间内安排并保持深呼吸的间隔,写情绪日记等方法,并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或身体健康康复方法,从而增强情绪的应对能力。
心理学人际交往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在职场、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参加了一门心理学人际交往实训课程。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等环节,我们对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提升了人际交往技巧。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学习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心理机制等理论,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人际沟通技巧:学习了倾听、表达、非言语沟通、反馈等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冲突解决策略:了解了冲突的产生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法,学习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4.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学习了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领导力的培养方法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5. 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并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阅读教材等方式,掌握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人际交往场景,练习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策略。
4. 小组讨论:针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5. 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如与同事、朋友、家人等交往。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提供了理论指导。
2. 沟通技巧:学会了倾听、表达、非言语沟通、反馈等技巧,提高了沟通效果。
3. 冲突解决能力:了解了冲突的解决方法,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4.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5. 实践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理解社 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互动理论
理解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互动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互动无处不在。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的交流,都涉及到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互动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涵盖了各种类型,如亲密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而互动则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包括言语交流、非言语行为、情感表达等方面。
社会交换理论是人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认为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是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
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会不自觉地评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成本)和所获得的回报(收益)。
如果收益大于成本,我们就更有可能维持和发展这段关系;反之,如果成本过高而收益不足,我们可能会选择结束或减少与对方的交往。
比如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如果一方总是付出关心、时间和精力,而另一方却很少给予回应和支持,付出多的一方可能会感到心理不平衡,觉得这段关系的成本太高,从而影响关系的稳定性。
同样,在工作场合,如果一个员工总是加班加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薪酬提升或职业发展机会,他可能会对工作产生不满,降低工作积极性。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符号互动理论。
它强调人们通过符号(语言、手势、表情等)来理解和解释彼此的行为,并在互动中不断构建和调整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在聚会上遇到一个新朋友,我们通过彼此的自我介绍和交流中的语言表达来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等信息。
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对方的反应和表情来调整自己的话题和表达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使用的语言和符号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和定义关系的重要手段。
归因理论在人际关系和互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会试图解释对方的行为原因。
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的性格、态度等内部因素)和外部归因(将行为归因于环境、情境等外部因素)。
比如,当同事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如果我们将其归因于他的粗心大意(内部归因),可能会对他产生负面评价;而如果我们认为是工作压力太大或任务难度过高导致的(外部归因),则可能会更宽容和理解。
社会心理学的收获
社会心理学的收获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收获以下几点:
1. 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认知过程,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包括他人的想法、情感和行为等。
2.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心理学强调个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有助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建立关系、解决冲突等。
3. 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认知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等。
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提高社会认知能力,让人更准确地理解和判断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4. 培养同理心和合作能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同理心和合作能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培养同理心和合作能力,让人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并与他人有效地合作。
5.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自我调节过程,包括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
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让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总之,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同理心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7 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如何提高交往能力学生姓名专业园林层次专升本批次学号学习中心2012 年 4 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得分总分教师签字选题正确15论点、论据40材料、数据20写作规范性15字数要求10目录1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 1.1人际关系与事业的成败 1 1.2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 2 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2 2.1人际交往个体因素分析 2 2.1.1自我认识影响因素 2 2.1.2情感影响因素 3 2.1.3社会知觉与归因影响因素 3 2.2社会环境因素 3 2.2.1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3 2.2.2家庭的影响因素分析 3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 4 3.1培养交往原则 4 3.1.1培养坦诚守信的人际交往原则 5 3.1.2培养宽容忍让原则 5 3.2掌握交往技巧 5 3.2.1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 5 3.2.2记住别人的姓名 5 3.2.3善于倾听 5 3.2.4学会说话 5 3.2.5给人鼓励和赞扬 6 参考文献 6如何提高交往能力[摘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日益成为“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各种方式的交往频率大大增加,这无疑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交往能力重要性影响因素分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总是要在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当中生存、发展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的拓展。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日益成为“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各种方式的交往频率大大增加,这无疑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如果说旧时代的政治家通过交际主要在于认识、了解并选择干部,做到知人善任,拥有治国用兵之才,从而促成大业,那么,在当代,政治家必须通过交际,和上至核心决策集团的要员,下至普通选民保持广泛而经常的联系。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一刻也不能脱离和父母、家人、同学、同事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的日常交际。
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个体交际网络中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为自己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和理想的环境,从亲人、朋友和他人那里得到真诚的理解、爱护、帮助和支持,这样势必会有助于你个人事业的成功。
1.1人际关系与事业的成败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合作,而合作始于人际交往。
当今时代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一方面竞争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当代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绝大部分的工作必须通过若干人的合作才能完成,且不说从事政治组织工作、经济管理工作、工程建设工作等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大兵团协同作战,即便进行一项科学研究,也需要合作。
据美国学者统计,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1901-1925)中,合作研究获奖的人为总数的41%;第二个25年中,这个比例为65%;第三个25年中,这个比例上升到79%。
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社会对人的交往能力要求更高。
1.2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人们总是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帮助、鼓励,减少心里的恐惧,宣泄自己的愤怒和不快情绪,产生亲密感和相互依恋之情,从而减少痛苦和忧愁,有益于身心健康。
正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青年还处理情绪不稳定阶段,独立意向强烈,许多事情又是第一次经历,出现青年期特有的不安、烦恼、寂寞与孤独。
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将带来稳定感和归宿感,即使在父母身边也难以代替同龄人的交往和友谊。
例如,有些学生在换所学校学生生活时,因环境变了,人生地不熟,学习不适应,前进目标不明确,情感上似乎失去了什么,陌生、失宠、失望情绪油然而生,产生思乡、思亲、怀旧的情绪,留恋血缘、地缘人际关系,出现莫名其妙的精神空虚。
这时新的同学之间关系的建立,对人的情感将起代偿作用,萌发新的目标和追求,使身心得到平衡。
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但仍有少数人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种种困惑。
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认识障碍:错误的交往观念;自我认识不足或不正确;自傲、自卑,虚荣追逐名利;存在社会认知偏差。
2、情绪障碍:烦恼、焦虑、抑郁、暴躁、冷漠、羞怯、失落、恐惧等不良情绪。
3、能力障碍:不会交往,缺乏人际交往策略、知识和技巧、社交礼仪知识等。
4、人格障碍:孤僻自我封闭,自卑、羞于见人,嫉妒,情绪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猜疑,狭隘等。
2.1人际交往个体因素分析2.1.1自我认识影响因素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识是基础,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情感和意志。
错误的认知将导致消极的情感、意志与不良行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和交往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将直接影响该互动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因此,客观、公正地认知交往对象,正确地对待交往对象,是人际关系的前提。
人际交往的认识影响因素指的是在交往中不能正确合理、有效及时地对交往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感知、理解、期待、推断等认知活动。
2.1.2情感影响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情绪与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或排斥主要取决于双方情感上的接近或疏远。
积极的情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若消极的情感在人们的交往中经常出现,就会导致人的交往障碍;而交往障碍的存在又进一步加深了负向情绪与情感。
如此便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人产生心理疾病。
容易导致交往障碍的负向情绪主要有:自卑、嫉妒、冷漠、愤怒、恐惧等。
2.1.3社会知觉与归因影响因素社会知觉的对象是人,社会心理的规律使人们在知觉时会有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这就是社会知觉的效应问题,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社会知觉和归因障碍。
2.2社会环境因素2.2.1文化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有5000年的传统文明,使得国人较为清醒地认识到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沿袭了几千的的传统习俗与文化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片面、被动与保守,这就使人际交系产生了诸多负面的效应。
如“言多必失”、“防人之心不可无”等信条,使人际交往时猜疑被动,缺少挚友。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人际关系也相应出现了各种变异,如功利性浓厚、人际情感的工具化、片面重效率的影响。
在日常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出现了所谓的“隐形情感”,隐藏自己真实感受,过于老成、世故。
2.2.2家庭的影响因素分析大中型城市的家庭与小城市、农村的家庭在环境北景、文化习惯、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大差距。
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所在城市都对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圈子产生影响。
大中型城市的经济条件良好、民主开放的家庭能够为一些人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去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拥有更宽广的人际交往圈,这类人的思维更活跃、更自信、更积极、更主动;反之,则会自卑、封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
现代家庭居住环境、方式压缩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频率,影响了交往能力的成长。
即使是以往屋檐相接、守望相助的农村乡邻关系,在实际联产承包的生产责任制和强化家庭自主经营的新情况下,也在日趋解构。
人们盖起了各自独立、相互拉开距离的独家小院,这使人际关系疏淡了许多。
在城市。
人们都固守自己的天地,同一楼道的上下左右都可能不知道姓名,人情淡薄,失去了频繁交往的原动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盼望8小时外尽量减少相互干扰而得到安静和休息,这使得各家各户的闲暇时间变得越来越珍贵。
再加上电视的普及,使业余文化生活文娱活动变得分散化、家庭化。
往日闲暇时间的喝茶、侃大山、游艺、体育、上影剧院等一些可以让人们在无形中习得交往意识、交往能力的时空场所和社会机会亦大大减少。
这种所有的人都隐约感到人情日淡、交往日少、关系日疏,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疏离和孤独,因而加剧了人际交往的不适。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训、提高,基本途径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社交知识、锻炼交往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
下面简单介绍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技术。
3.1培养交往原则3.1.1培养坦诚守信的人际交往原则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信用。
儒家用“信”作为“仁、义、礼、智、信”的重要美德之一。
孔子说“民无信则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可见人际交往中,信用的重要。
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言而无信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痒,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用越来越重要。
3.1.2培养宽容忍让原则孔子说“宽则得众”。
宽容忍让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由于其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社交环境等不同,形成了每个人独具特色的鲜明个性。
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所要求达到的具体利益会有所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如果完全让对方服从你的观念和要求,完全地和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产生对抗情绪,影响彼此间的友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即使是在纠正别人错误时,我们也要注意让人保住面子,宽容大度地处事。
3.2掌握交往技巧3.2.1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
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3.2.2记住别人的姓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听起来最亲切和最重要的声音。
每个人都很看重自己的名字,并且因为从别人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而备感亲切。
要注意的是,记名字一定要准确,否则叫错了名字是会引起别人反感的。
3.2.3善于倾听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13岁的荷兰移民小男孩,成了世界"第一等名人访问者',原来他买了一套"美国名人传说大全",他给这些名人写信,请他们谈谈自己成为名人有趣的事情,于是他收到了许多名人的信。
他深深懂得"一些大人物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谈者"。
3.2.4学会说话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分寸;不讲不该说的话;在讲话中注意幽默感则能增加人际吸引,克服尴尬场面;在谈话中,注意谈起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和最为珍视的东西,使之高兴,你也不难与之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