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道路旅游客运发展规划
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道路运输业-公路旅客运输资质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城市管理局蜀山区、高新区、新站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服务定点单位第1包;2、皖运政许〔2020〕1000297号 - - 2020-06-12 合肥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2023-09-30 车辆变更:合肥至信阳(线路牌号:01512),拟由原39座客运车辆变更为一台39座大型高一级车辆,其他不变。
;3、合城管许〔2021〕045号 - - 2021-06-04 合肥市城市管理局 2099-12-31 合肥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服务招标;4、第2020404〔掘〕号 - - 2020-12-11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 2099-12-31 城市道路挖掘许可;5、瑶工时审〔2020〕40号 - - 2020-10-19 合肥市瑶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10-19 瑶工时审〔2020〕40号;6、皖运政许〔2020〕1000773号 - - 2020-08-26 合肥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2021-09-30 车辆变更:合肥至望江皖AB4285车辆(线路牌号:A9906),由原53座大型高一级客运车辆变更为48座大型高一级车辆;皖A42378车辆(线路牌号:A9114),由原49座大型高一级客运车辆变更为48座大型高一级车辆,其他不变。
滁州市旅游业开发变化十二五规划
~ 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滁州市旅游局南京必得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2011年11月项目名称: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委托方:滁州市旅游局项目承担方:南京必得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编号:320123000200804290455s旅游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证书编号:旅规甲09-2009前言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期间的整体发展思路和目标是: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中部领先,全国前十的旅游强省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旅游业的贡献度。
预计到2015年,安徽全省接待入境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年均增长23.5%;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24.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2%以上;旅游直接就业100万人,带动城乡间接就业500万人;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500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150家;旅行社1100家,星级饭店650家,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100家;旅游强县50个,最佳旅游乡镇300个,星级农家乐800个;力争培育10个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以上的旅游集团,其中有2-3个年营业收入达到30-50亿元。
同时将安徽全省旅游空间布局确定为“3411”:即三个旅游中心城市,四大旅游板块,十大旅游主题功能区,十大旅游精品。
同时,还提出了旅游项目建设“5233”行动计划:即“十二五”期间,全省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达到200个以上,投资总额达到3000亿以上;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
其中,合肥及淮南、滁州、六安、桐城组成的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将以“锦绣山湖、华彩皖都”为总体形象,以都市休闲、商务会展、红色旅游、山地旅游和温泉养生为主打产品,构建中部区域旅游中心和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如何充分利用滁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新安江旅游航道客运量研究
新安江旅游航道客运量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1T01:20:13.32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8月16期作者:方洋1,程旸 2[导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安江旅游航道建设意义,采用“辐射渗透率法”结合“引力模型”,计算渗透系数,通过黄山市旅游发展规划对水上旅游客运发展的规划用以定性分析判断渗透系数变化,结合新开航线,预测黄山市旅游接待人数及其中选择游船游览的渗透率来预测客运量规模。
方洋1,程旸 2(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安江旅游航道建设意义,采用“辐射渗透率法”结合“引力模型”,计算渗透系数,通过黄山市旅游发展规划对水上旅游客运发展的规划用以定性分析判断渗透系数变化,结合新开航线,预测黄山市旅游接待人数及其中选择游船游览的渗透率来预测客运量规模。
关键词:新安江旅游航道;辐射渗透率法;客运量一、新安江旅游航道简介新安江位于安徽省南部,流经黄山市,于街口处进入浙江境内,航道沿线人文、自然景观独特,是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托。
安徽境内屯溪至街口全长85 公里,1998年航道定级等级为Ⅴ级。
新安江航道将助推黄山市充分挖潜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黄山市旅游业态,突出了黄山旅游航运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在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生态经济带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黄山市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1、综合交通发展现状黄山市对外客运主要由公路承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大,同时高铁的开通,使得原先采用公路客运出行的人向私家车和高铁出行转移,2021年共完成1120万人次,自2015年以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他运输方式中,铁路268.66万人次,水运66.33万人次,民航43.5万人次,受疫情影响与2019年相比均下降明显。
黄山市历史客运量(单位:万人次)2、综合交通发展趋势黄山市常住人口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高和与杭州都市圈、长三角主要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旅游产业发展会进一步促进铁路、水运需求的增加,公路需求将由于居民生活模式改变保持平稳态势。
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最新全文
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最新全文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最新全文《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已经2016年3月31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以下是条例全文,欢迎阅读!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优先发展,规范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市场秩序,维护城市公共交通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规划、建设、运营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是指在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利用公共汽车和客运服务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价格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是为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方便公众、安全便捷、绿色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是发展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责任主体,应当在设施建设、用地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优先保障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发展,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城市公共汽车出行。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企业规模化经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城乡公共汽车客运一体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六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线网布局,优化重要交通节点设置和方便换乘,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与轨道交通、个体机动化交通以及步行、自行车出行的协调,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谋划“141战略”新格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向全球规划设计精英招标的消息引起关切。
现将我市谋划的“141战略”新格局再做详细介绍。
“九条新干线”的高水准设计要求以及具体实施,将使合肥在现有“二环九射”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因为合肥“141战略”布局需要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撑。
“141战略”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区”,范围为现在的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成区。
“四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肥东化工工业园,形成东部组团;西南组团则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镇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将整合长丰双墩镇、三十头乡、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实施“141战略”需要城市干道连接。
鉴于此,按照上述城市空间布局及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骨架道路网中的干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九条干道资料:1.金寨路连接主城区与西南组团及联系现省、市行政中心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芜湖路——上派收费站,全长14.8公里。
主要交叉口约16个。
2.美丹路、美菱大道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南一环路——飞龙路,全长6.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1个。
3.马鞍山路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长江中路——机场连接线,全长7.9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3个。
4.望江路西部组团——主城区——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科学城——二环东路,全长17.4公里,主要交叉口约22个。
5.长江西路连接主城区与科学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西路——南岗收费站,全长14.7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2个。
6.长江东路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东路——店埠大转盘,全长12.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4个。
7.荣事达大道连接主城区与北部组团的干道。
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芜湖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芜湖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6.10.12•【文号】交规划函〔2016〕721号•【施行日期】2016.10.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芜湖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交规划函〔2016〕721号芜湖市人民政府:《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恳请批准芜湖港总体规划(修订)的请示》(芜政〔2016〕61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芜湖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现就《规划》的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规划》包括芜湖市行政区划内的长江港口和合裕线、芜申运河、西河、青弋江、漳河、黄浒河、青山河、青弋江分洪道、永安河等主要支流港口。
二、芜湖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区域综合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托和安徽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芜湖市及皖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以集装箱、商品汽车滚装、煤炭、建材、非金属矿石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
三、同意《规划》提出的港口岸线利用规划,规划港口岸线87.904千米,其中已开发利用18.721千米。
(一)长江岸线。
共规划港口岸线59.304千米,其中已开发利用18.481千米。
左岸:荻港过江电缆下游600米至泥汊,自然岸线长460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
江坝至大兴洲,自然岸线长175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其中已开发利用49米。
同心村至规划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上游800米,自然岸线长192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
外香墩至三坝,自然岸线长10220米,除河口占用500米岸线外,其余972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
横埂至徐埂,自然岸线长250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
商合杭铁路芜湖公铁长江大桥上游940米至820米,自然岸线长12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
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6.07.28•【字号】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三十六条]•【施行日期】1996.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公路正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三十六条)《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已经1996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7月28日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1996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保障道路运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境内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不包括城市公用事业的公共汽车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搬运装卸、运输服务和车辆维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道路运输经营者)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辖区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其所属的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公安、工商、财政、税务、物价、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助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营业性道路运输的运力结构、投放和车辆维修点的布局等进行宏观调控。
保持运输供求的总量平衡,引导道路运输市场健康发展。
道路运输实行多家经营、统一管理、协调发展、平等竞争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公开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恪守职业道德,使用文明用语,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安全。
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紧急运输任务,应当按期完成。
第二章开业、变更和歇业第六条道路运输分为营业性道路运输和非营业性道路运输。
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6.10.08•【文号】交规划函〔2016〕722号•【施行日期】2016.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交规划函〔2016〕722号马鞍山市人民政府:《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马鞍山港总体规划(修订)的函》(马政函〔2016〕74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马鞍山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现就《规划》的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规划》包括马鞍山市行政区划内的长江港口和裕溪河、姑溪河、运粮河、黄池河、青山河、滁河、驷马山干渠、得胜河等主要支流港口。
二、马鞍山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区域综合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是马鞍山市对接长江经济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以铁矿石、钢铁、煤炭、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
三、同意《规划》提出的港口岸线利用规划,规划港口岸线57.145千米,其中已开发利用17.17千米。
(一)长江岸线。
共规划港口岸线30.435千米,其中已开发利用15.4千米。
左岸:中洋造船厂至鑫泰特种钢业有限公司码头,自然岸线长160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已开发利用。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下游750米至姥下河水厂一级保护区上界,自然岸线长25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
姥下河水厂一级保护区下界至得胜河口上游1800米,自然岸线长7500米,除太阳河口、新河口口门、规划九华山路过江隧道保护区占用1100米岸线外,其余640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其中已开发利用435米。
安格水务水厂取水口下游750米至1000米,自然岸线长250米,规划为港口岸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9.11•【字号】•【施行日期】2000.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0]32号)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旅游局编制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000年九月十一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两山一湖”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区。
“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在我省旅游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3以上,是我省旅游业的龙头。
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对促进全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一)“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
一是景点多,旅游资源分布密集。
全区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4个,地面文物古迹5000多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重点街区2个。
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平均为5公里。
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三大景点间的距离也只有20多公里。
二是品位高,知名度日益提高。
名山、名水、名城俱备,符合建成世界旅游胜地的条件。
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九华山、齐云山则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和道教四大圣地之一。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版
一、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全文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安庆市坐落在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巢湖市接壤,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
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公里,沿公路距上海、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公里。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宜城"。
现辖8县(市)3区,桐城市和怀宁、枞阳、潜山、望江、太湖、宿松、岳西七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
市区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21平方公里。
面对国家层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宁安高铁、江北高速(公路)、8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设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城乡规划法对城乡问题和规划实践的思考等,为主动承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安庆的要求,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影响,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导安庆城市建设,安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并与09年3月由完成对上版总规进行评估,09年4月省政府批准修编总体规划,同月由北京市规划院和安庆市规划院一起开始编制工作;09年11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审查会;2010年5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总规纲要审查会;整个编制过程在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精心组织下,于2011年01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总规专家评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及省内权威专家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担任主任委员,并对安庆总规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城乡统筹及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予以充分肯定。
安徽省“十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2.31•【字号】皖政[2001]115号•【施行日期】200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十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01年12月31日皖政[2001]115号)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八五”和“九五”的艰苦努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十五”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组织“十五”全省综合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1、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大大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我省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地方政府投入,扩大银行贷款规模,鼓励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使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组织公路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加快了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主要航道和机场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交通运输条件极大改善,初步扭转了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后局面。
高速公路快速客运、铁路提速、长江集装箱内支线班轮运输,成为“九五”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至2000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线路54019公里,为1978年的1.73倍,比1995年增加10348公里;综合交通网密度达到38.75公里/百平方公里,较1978年增加16.24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164公里,已建成13条干线和支线铁路。
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15修订)
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15年3月26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于2015年3月31日颁布实施。
修订后的《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删除了原条例的第十七条第一项,将第五十六条第一项修改为:“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活动。
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措施提高乡(镇)、行政村的班车通车率。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建设、税务、物价、质监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一节客运经营第六条客运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时,应当对班线客运经营者取得许可的客运车辆配发班线客运标志牌。
同一客运线路有3个以上申请人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作出许可决定。
客运经营许可的招标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七条客运经营者应当在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后6个月内投入运营。
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投入运营或者运营后连续停运6个月以上的,视为自动终止经营,由原许可机关注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发展与对策研究
游景 区可 进 入性 、旅 游 设 施 的 服 务 能 力 也不 断增
强
安徽 省 经 济 社 会 跨 越 式 发 展 ,特别 是 交 通 等
基金 项 目 : 徽 省 高校 重 大教 改 计 划 项 目(0 8ym 2 ) 安徽 省级 优 秀 青年 人 才基 金 项 目(00 Q W 18 。 安 2 0jx 0 5 ; 2 1S R 7 )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 安 徽 省 旅游 产 业 结 构 日趋 合 理 ,旅 游 区域 合
作不 断 加 强 。安徽 省 先后 编制 了《 徽 省旅 游 总 体 安
是 亟待 解决 的 问题 。 本 文 分 析 了 安徽 道 路 旅 客运 输 及 道 路 旅 游 客 运 基 础设 施 、道 路旅 游 客运 需 求 和 道 路 旅 游 客运
21 0 0年 6月 第 3期
江 西 科 技师 范 学 院学 报
Ju a f in x ce c o r l a gi in e& T c n lg r l iest n oJ S e h oo yNoma v ri Un y
J n. 0 0 u . l 2
No3 .
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发展与对策研究
此. 如何 根 据 道 路 旅游 客 运 发 展 现状 和存 在 问题 , 科 学 规划 与 合 理 配 置旅 游 客运 格 局 与运 力 ,从 而 构 建 起 与旅 游 业 发 展 相适 应 的 道路 旅 游 客 运 体 系
95 %。 0 7年 安徽 省 旅 游 总收 入 5 59 .1 2 0 7 .9亿 元 . 占 G P的 78 % ,旅 游 业 已成 为 安 徽 省 第 三 产业 的 D . 4
第 三 产业 中最 具 活 力 的 行业 。近 年 来 , 安徽 省 委 、 省政 府 高 度 重视 旅 游 业 的发 展 。先 后 出 台 多项 政 策 措 施 , 游 业 发 展取 得 显 著 成 就 , 游 业 总 收 入 旅 旅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2011-2020年)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二O一O年八月目录一、省道网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1)(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1)(二)适应承接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需要 (1)(三)适应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的需要 (2)(四)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3)(五)完善公路网络整体布局的需要 (3)(六)顺应改革新形势、加强行业管理的需要 (4)二、省道网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一)指导思想 (5)(二)总体目标 (6)(三)调整原则 (6)三、省道网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8)(一)省道路网的规模 (8)(二)省道网总体布局 (9)(三)省道的命名与编号 (9)四、省道网调整的效果 (10)五、政策与措施 (13)(一)统一规划、分步上收 (13)(二)明确线位、细化方案 (14)(三)加强保护、维护资产 (14)(四)明确职责、保障资金 (14)六、附图、表 (15)一、省道网调整的目的和意义(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GDP)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52.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409元(折合2404美元)。
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我省生产总值将达到2万亿元。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省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期,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将呈现消费、投资“双轮”驱动的格局。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意味着物质的更加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各种公务性、商务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将明显增加,对出行和运输的需求也将步入“工业化”时代,向发达地区靠近,呈现需求层次高、出行和运输频率高、出行量和运输量大等特点。
省道公路网作为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是承担中长距离出行和运输,满足较大交通负荷的中坚力量,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迫切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安徽省汽车旅客运价实施细则》
安徽省汽车旅客运价实施细则(2001年2月21日省物价局、交通厅皖价服[2001]49号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汽车旅客运价管理,规范价格行为,促进我省旅客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交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汽车运价规则》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是计算汽车旅客运价的依据。
在我省境内参与营业性汽车旅客运输活动的经营者、旅客均应遵守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计价办法第一节计价标准第三条计价里程一、里程单位旅客运输计价里程以千米为单位,尾数不足1千米,进为1千米。
二、里程确定营运线路里程按交通部颁发的《营运里程图》确定;省内营运线路里程也可按省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营运里程图》确定。
三、里程计算(一)班车客运的计价里程按旅客乘车站至到达站的区间里程计算。
在两站之间下车的旅客,到达站按前方站(点)计算。
在两站之间上车的旅客,乘车站按后方站(点)计算。
(二)计程包车客运的起码计价里程,小型客车不超过5千米,中型客车不超过10千米,大型客车不超过15千米。
超过起码计价里程,按实际行驶里程计算。
(三)计程包车客运的计价里程,包括运输里程和调车里程。
运输里程按客车驶抵载客地点起至下客地点止的实际载客里程计算;调车里程按客车由站(库)至载客点加下客点返回至站(库)的空驶里程的50%计算。
(四)出租车起码计价里程不得超过5千米,具体标准由各市物价局、交通局制定。
第四条计时包车客运计价时间计时包车客运计价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起码计价时间为4小时,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按实际包用时间计算。
整日包车,每日按8小时计算;使用时间超过8小时,按实际使用时间计算。
时间尾数不足半小时舍去,超过半小时,进整为1小时。
第五条行包计价重量行包计价重量以千克为单位。
起码计价重量为10千克,超过10千克,尾数不足1千克进整为1千克。
轻泡行包按3立方分米折1千克计重。
计件行包按件折算计重。
计件物品重量折算表见附表一。
第六条运价单位一、计程运价:元/人千米。
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低空经济的定义、特点、产业范围和发展意义,并详细分析了安徽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
文章指出,安徽低空经济在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和制造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安徽低空经济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挑战。
文章还对比了国内外低空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安徽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差距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的策略。
包括加强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重点产业选择与布局、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等方面。
同时,文章还强调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包括通用机场规划与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
文章最后对安徽低空经济市场开发与运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风险管理与安全监管的建议。
文章指出,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监管体系、推动创新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推动安徽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录第一章低空经济概述 (1)一、低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1)二、低空经济的产业范围 (1)三、低空经济的发展意义 (2)第二章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3)一、安徽低空经济整体情况 (3)二、安徽低空经济主要产业分析 (4)三、安徽低空经济发展亮点与挑战 (4)第三章国内外低空经济发展对比 (5)一、国际低空经济发展趋势 (5)二、国内其他地区低空经济现状 (6)三、安徽与国内外对比差距及原因分析 (7)第四章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8)一、经济环境分析 (8)二、政策环境分析 (9)三、技术环境分析 (9)四、社会环境分析 (10)第五章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策略 (11)一、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 (11)二、重点产业选择与布局 (12)三、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策略 (12)第六章安徽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13)一、通用机场规划与建设 (13)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构建 (14)三、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5)第七章安徽低空经济市场开发与运营 (16)一、低空旅游市场开发与运营模式 (16)二、航空物流市场发展前景与策略 (16)三、其他低空经济市场开拓方向 (17)第八章安徽低空经济风险管理与安全监管 (18)一、低空飞行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 (18)二、低空经济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19)三、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机制完善 (20)第九章行业头部企业分析 (21)一、头部企业分析1:中信海直 (21)二、头部企业分析2:宗申动力 (24)三、头部企业分析:万丰奥威 (26)四、头部企业分析4:上工申贝 (31)五、头部企业分析5:莱斯信息 (36)第一章低空经济概述一、低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低空经济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政策推动而逐渐兴起的经济形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19•【字号】皖政办[2006]37号•【施行日期】2006.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皖政办〔2006〕3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已经省政府商交通部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五月十九日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为科学指导我省内河航运发展,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全面提升我省内河航运的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编制《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其要点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创新促发展,按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要求,调整布局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航和港口条件,推进水资源、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全面提升内河航运的运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水运现代化,为我省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交通保障。
二、发展目标(一)运输需求预测1.内河运输量预测预计到2010年,全省内河客运量、内河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00万人次、21000万吨和777亿吨公里;到2020年,全省内河客运量、内河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300万人次、39500万吨和1580亿吨公里。
2.港口吞吐量预测预计到2010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8亿吨和32万标箱;到2020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9亿吨和260万标箱。
(二)航运发展目标按照水运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运输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航道等级、改善港口设施、推广标准船型、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行业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发展主要航道,突出发展重点港口,形成干支联网、港站完善、船舶先进、畅通高效、安全环保的安徽航运体系。
安徽省旅游发展意见
安徽省旅游发展意见如何把乡村旅游富民与精准脱贫工程结合起来?安徽省旅游局近日下发《进一步促进全省乡村旅游业提升发展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由一般性脱贫致富向更加精准扶贫发展。
下面xx整理了一些内容,提供给大家参阅。
安徽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四项计划”促旅游投资消费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切实推进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计划、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旅游消费促进计划、乡村旅游提升计划,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
旅游公共服务方面,《意见》提出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落实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至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航线;到20xx年,全省建成100个旅游集散中心,实现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的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到20xx年,全省旅游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
促进旅游投资方面,《意见》提出推动旅游业集聚发展,到20xx年,培育形成10个左右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设区的市至少建成1处5A级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条城市旅游休憩带、1条特色旅游街;力争3年内新建、改扩建旅游停车场150座,新增停车位50000个;到20xx年,全省3A 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等功能全覆盖。
促进旅游消费方面,加快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今年实现设区的市全覆盖;推出旅游必购商品、旅游特色产品各100个;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研学旅行、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提升方面,力争到20xx年,建设30个旅游强县、300个旅游乡镇、1000个旅游示范村、1000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全文。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XX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XX国旅游法》,国务院制定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XX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XX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战略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
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
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
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
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度为10.2%。
旅游业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现代治理体系初步建立。
《中华人民XX国旅游法》公布实施,依法治旅、依法促旅加快推进。
建立了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等文件,各地出台了旅游条例等法规制度,形成了以旅游法为核心、政策法规和地方条例为支撑的法律政策体系。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不断加强。
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举办了中美、中俄、中印、中韩旅游年等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交流活动,旅游外交工作格局开始形成。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发展规划(2007--2015)《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发展规划》课题组2007-12-25《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发展规划》课题组人员项目编制单位: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组长:窦晓光院长教授魏士彬局长高级经济师课题组副组长:夏则长副局长罗国豪总工正高级工程师项目主持人:程世平系主任副教授课题组成员:岳朝晖主任助理讲师张丰焰讲师杜世东讲师邵学东讲师胡勇助教曹道宏处长高级经济师鲍燕工程师徐学林处长高级经济师魏海英高级统计师朱路明处长范守敏处长惠肖林处长摘要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旅游业蓬勃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正在向着全国第一大旅游目的地之一稳步迈进。
虽然,在此进程中有“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困难和影响,但这同样也给了我省旅游业一个破而后立的契机,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主体产业、主导产业。
“黄山”、“九华山”、“巢湖”等旅游景区已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观光度假胜地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我省经济的发展。
旅游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行、住、吃、游、乐、购”一体的综合性行业,除了需要独特的吸引物,还需要具备方便的交通进入条件等复合多种需求的配套服务。
我省旅游产业的飞速崛起,使得旅游产业配套服务体系跟不上旅游消费观念的提升,并将成为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楛。
因此,构建方便、快捷、高效的旅游客运体系,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次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发展规划基于我省的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道路旅游客运产业的转型提升等指导思想,全面打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旅游客运市场规划。
真正做到使游客能够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进一步凸现道路旅游客运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产业发展与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基本适应。
首先,通过资料搜集及现状调查,分析了全省道路旅游客运需求现状,旅游客运基础设施现状,客运经营组织现状等,总结出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薄弱环节尤其是客运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基于旅游客运量的预测,制定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企业发展规划、旅游客运装备发展规划,提出企业结构优化、组织管理、运力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等规划方案;并进一步提出深化客运体制改革、开放客运市场、建立健全客运市场准如机制等实施措施和建议。
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
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省人文自然资源深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旅游总收入已经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相当比重,成为安徽省的重要产业之一。
特别是随着“861行动计划”的实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日益完善,呈现出拥有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十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把旅游业发展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洪涝灾害、“非典”等重大困难和影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旅游业逐渐实现由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小旅游向大旅游、自我发展向联合发展、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旅游的国际、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逐步形成体系,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扩大开放、树立安徽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自2000年以来,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4.0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6.80%,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94%;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4.73%,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9.51%。
到2005年,旅游总人数达到4684万人,完成旅游总收入308.61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5.74%,基本达到了安徽省“十五”旅游计划要求的水平。
当前,我省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旅游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先后编制了《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等一批科学含量高、指导性强的规划。
这些规划的实施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规划以此为基础,力求做到与全省的旅游发展实际和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
我省交通运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旅游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特别在道路交通建设不断加快,不仅使省内旅游交通实现“提速”,也为我省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融入长三角缩短了时空距离。
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信息化建设也初见成效。
但是,在旅游客运交通方面还存在道路旅游客运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规模小,基础设施较薄弱、不公平竞争、旅游客运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等各方面的问题,阻碍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因此,道路旅游客运发展体系的构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规划范围与年限1、规划范围随着安徽省旅游生产力高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产出水平和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市场日益扩大,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相应的道路客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道路客运企业及客运装备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建立符合我省实际、有利于发挥资源、区域优势、有利于促进南北协调发展的旅游客运发展体系。
本次安徽省道路旅游客运发展规划的研究涵盖了旅游客运企业发展、客运装备发展等相关方面;针对安徽道路旅游客运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实施措施和建议,为安徽省“三大板块、四条主线”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此外,综合考虑了安徽省省域范围内旅游客运需求及旅游市场的建立。
图1-1安徽省旅游区位图2、规划年限本规划目标年限与《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一致,为2015年。
1.3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根据我省道路旅游客运业发展现状基础与特点,以及道路旅游客运业发展态势分析和需求预测,研究认为我省道路旅游客运业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它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进我省道路旅游客运业的发展必须长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落实到道路旅游客运领域,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旅游客运业发展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道路旅游客运业的转型提升,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道路旅游客运产业,实现我省道路旅游客运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要始终坚持以道路旅游客运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保持运输能力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转变政府职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注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各种手段引导和规范市场,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消除市场壁垒,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我省道路旅游客运业要立足于本土市场发展壮大,适时把握省内省外两个市场,追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运输能力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三)、要充分发挥道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
在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中,每一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组织形式、运输路线、运输工具、经济性能和适用范围。
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是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阶段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机动灵活,通达度高,覆盖面广”的比较优势,在全省综合运输业中对我省道路客运业给予科学的功能定位,这是发展我省道路旅游客运业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以“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和“道路运输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优先发展重点区域。
道路旅游客运业作为服务产业,其产业空间分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服务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的人口集聚规模、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路旅游客运业的空间分布结构。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以下发展战略:三大版块:1、以黄山为龙头,“两山一湖”地区为重点,皖南六市为基础,自然文化遗产为品牌,打造大皖南国际旅游区。
2、以合肥为中心,巢湖和大别山为依托,皖中五市为载体,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
3、以亳州为重点,以“两淮一蚌”为阵地,皖北六市为支撑,文化旅游为主题,打造新皖北区域旅游区。
四条主线:1、呼应“马芜铜宜”沿江城市群建设,开发“沿江一线”的都市旅游和商务旅游。
2、响应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开发毗邻“江浙一线”7市23县假日旅游和休闲旅游。
3、策应文化大省建设方略,开发徽文化、佛教文化、老庄文化、文物古迹等“文化一线”的文化旅游和特色旅游。
4、适应红色旅游发展形势,依靠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红色一线”教育旅游和扶贫旅游。
根据上述分析,一是建立以上述重点名胜古迹为依托、与各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全省以及长三角区域性旅游客运专线网络。
二是要在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人数庞大且集中的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规模适度的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完善旅行社等功能,为发展旅游客运提供坚实的设施保障。
三是加快界定旅游客运的内涵,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在保障旅游客运发展的同时,避免变相组织造成对班线运输及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和冲击,扰乱旅客运输市场。
(五)、要坚决贯彻以道路旅游客运产业转型提升为主线。
道路旅游客运业作为传统服务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纵观我省道路旅游客运业的发展水平,无论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经营,还是从产业支撑等方面评价,我省的道路旅游客运业仍处于相当传统和低层次的水平,与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因此,在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新时代背景下,道路客旅游运业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坚决贯彻产业转型提升这一主线,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道路旅游运输市场各种资源的整合,提高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程度,积极促进道路客运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集约化,全面实现网络(集约)运输、智能运输、信用运输、平安运输,建立和完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为全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