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面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精华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点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破坏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土地改革(1950-1952年,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4)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原因: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封锁等敌对政策,发展重工业是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

②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其它: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目的: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4)主要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成四大重点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6)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②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秦汉帝国
- 法家思想:以法律为中心,重视法治,代表人物为李斯。

- 战国时期的变局:列举了战国七雄,并简要介绍了秦国崛起的背景和过程。

- 一统天下的始末:分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和影响,以及秦朝的衰落原因。

第二章希腊罗马的文明
- 古希腊城邦:讲解了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各类政治制度。

-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以及古希腊的科学成就。

- 古罗马帝国:概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和衰落的历史过程。

- 古罗马法的影响:介绍了古罗马法的特点和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大迁徙与北欧海盗
- 民族大迁徙的背景:分析了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包括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的关系。

- 北欧海盗的活动:介绍了北欧海盗对欧洲的影响,包括维京人的扩张和海上掠夺活动。

- 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讲解了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包括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级。

- 典型封建国家的比较:对比了英法德等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第四章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的创立:讲解了的创立和基本教义,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介绍了阿拉伯帝国从麦加开始的扩张和征服,以及对所征服地区的统治和文化影响。

- 阿拉伯文化的传播:概述了阿拉伯文化在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的繁荣和传播。

以上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详细内容请参阅教材。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的知识要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即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大臣等,并依赖他们来维护国家的稳定。

-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较长的存在时间,并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君主制度- 君主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 君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的统治地位,君主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 君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较长的存在时间,并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即由君主集中掌握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权力。

- 中央集权制度使秦朝得以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知识分子的排斥与焚书坑儒- 秦始皇实行一系列排斥知识分子的政策,严厉打击思想自由。

- 秦始皇还下令焚书坑儒,烧毁了许多古代文献和书籍,以控制人民的思想。

三、秦汉时期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变革1. 土地制度改革- 秦朝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均田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

- 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图书统一、货币统一和长度统一- 秦朝实行图书统一,采用了同一的文字和书写规范。

- 秦朝还实行货币统一,推行了一种统一的货币制度。

- 秦朝还统一了长度单位,使贸易和经济活动更加便利。

3. 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朝开通了丝绸之路,使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秦朝和汉朝时期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变革。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与必修一的历史课本相比,必修二的历史内容明显复杂得多了,部分学生也因此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用心学,做好复习,必修二的历史就会变得简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历史知识一、鸦片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2)表现: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④洋行大量增加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名字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左宗棠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崇厚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 1878湖北织布局 1890 张之洞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封建性企业特点(官办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五、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2、秦:灵渠(湘江——珠江)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灌溉工具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③宋:水转翻车④明清:风力水车▲人力→水力→风力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的特点:具有稳定性,但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纺织业的主要成就:原料使用先后顺序为麻葛丝棉;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冶金业的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为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制瓷业的主要成就:如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是全国的瓷都。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货币的变化,市场的扩大,商人群体的壮大。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对商业发展的限制,对商人社会地位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黄金和白银的需求增加。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扩张,获取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外国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传统手工业和农业。

影响:农民和手工业者开始卷入市场,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兴起的原因:包括列强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解体,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等。

发展的阶段:经历了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等阶段,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曲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确立:途径: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取消新经济政策
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特点: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评价:积极: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 则
评价: 意义: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经济政策(1921) 背景:经济:国内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待恢复,
但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消极: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产生了消极影响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
逐步过渡
主 义

斯大林模式
完全确立

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① 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 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大萧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背景: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主要原因: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过度
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爆发: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盘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 经济破坏: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经济损失惨重。 国际关系: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政治危机: 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主要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知识点,你都理解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1】(一)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原因: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 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2、特点:① 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② 持续时间长(1929-1933)③ 破坏性严重3、影响:⑴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⑵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⑴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⑵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2) 复兴工业——核心内容(3)调整农业政策(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直接影响:是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人民资本主义”-----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3)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4)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总体评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1)积极: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2)消极:由于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1973年以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滞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2】(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线索: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也有失误和挫折。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1949--1956年:过渡时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6--1966年:十年曲折发展时期(《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1976--1978年:思想碰撞时期(“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谈论)1978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21、古代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原始社会)——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牛耕普及(汉)——曲辕犁(唐)。

2、余秋雨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战国李冰的都江堰(成都平原)。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代表了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汉代丝绸之路。

5、用煤炭作燃料冶铁始于汉代,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用来冶铁。

6、唐三彩是唐朝独特的美术陶制品。

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越窑的青瓷。

8、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9、秦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10、汉代有专门管理“市”的机构,长安9市。

11、草市最早出现在南北朝;“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发展;“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宋代草市已经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系统。

12、“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反映唐代夜市的繁盛。

13、宋代的市比唐最大进步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原因: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

14、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商鞅变法。

15、“片帆不得下海”指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16、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7、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早);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广东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18、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后;历史条件:①列强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爱国人士“实业救国”思想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19、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民国初年(1912-1919年,一战期间)出现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④一战,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短暂是因为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说明中国要发展,必须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争取民族独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一)必要性(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①过程: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结果: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古代希腊城邦1. 城邦的定义和特点•城邦是古希腊城市国家的基本形式,由城市本身和其周围的农村地区组成。

•城邦的特点包括政治独立性、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等级制度等。

2. 希腊城邦的发展及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随着希腊城邦的发展,政治制度逐渐演变为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哲学、戏剧和建筑等方面。

二、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1. 罗马的建立和共和制度•罗马是由奥古斯都建立的,采用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制度的特点包括两院制、元老院和平民会等。

2.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一•罗马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段扩张领土,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帝国。

•罗马采取的统一措施包括行省制度、市民权和教育系统等。

3. 罗马法的传承和影响•罗马法是指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体系,对后来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民法和刑法方面。

三、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封建公主和封臣的关系为核心。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契约和封建经济等。

2. 封建经济的运作方式•封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封建领主通过掌握土地和农民的劳动来获取经济收益。

•封建经济还包括农业生产工具、领主的征收和农民的交租等。

3. 宗教的影响和宗教改革运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是指16世纪基督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南宋的政治和军事1.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宋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各地。

•宋朝政府的特点包括科举制度、地方自治和官僚体系等。

2. 宋朝的军事改革和辽金战争•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军队在辽金战争中获得一定的战略优势。

•辽金战争是指宋辽两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金国灭亡。

五、元代的政治和社会1.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元朝采取了蒙古族的政治制度,由大汗统治全国。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综述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智慧。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人类社会从远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本课程涵盖了从古至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和文化,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我们将从宏观的角度回顾历史的发展阶段。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我们将追溯到史前文明,探寻史前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

进入文明时代后,我们会概述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轨迹,包括东方和西方的古代文明如古代中国、古希腊罗马等,并概述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我们将聚焦于古代到近代的社会变革。

这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封建制度的演变、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以及这些事件对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和文化观念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关注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理解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

我们还会探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

这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趋势。

我们也会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以及这些事件对各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历史框架,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和文化,揭示历史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更全面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简述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性高中历史必修二涵盖了历史经济的核心内容,深入解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及其关系演变过程,进而探究经济体制与国家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是理解历史背景的关键,也是探寻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必修二的知识点,学生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的本质。

必修二的学习也为研究经济史、社会学等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拓宽个人的学术视野,还能够深化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个体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社会现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的探索- 旧石器时代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发展与农业革命2. 古代文明的曙光-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早期文明间的贸易与交流- 战争与征服对文明的影响- 古代文明的衰落与新文明的兴起二、封建社会与中世纪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封建制度的起源- 亚洲封建社会的特点- 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2. 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 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 中世纪的文学与艺术3. 中世纪的结束与早期现代国家的兴起- 黑死病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 地理大发现与世界格局的变化三、近现代历史的转折点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殖民扩张- 民族主义的兴起-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独立运动3.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国际联盟的建立与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联合国的成立四、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两大阵营的形成- 美苏冷战的背景-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2. 冷战期间的国际冲突与合作-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 冷战时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3. 冷战的结束与后冷战时代的挑战- 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剧变-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 新兴问题与全球挑战五、全球化与当代世界1. 全球化的进程与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文化全球化与全球传播-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信息时代与科技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与信息革命- 生物技术与医疗进步-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3. 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应对策略请注意,这个总结只是一个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填充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