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一.填空题1.标志性事件及作家作品2.重要作家作品二.名词解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观念和定义都是从苏联引进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强调了作家的阶级意识和政治立场,要求作家必须写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文艺的政治教育作用。
强调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
如《林海雪原》、《红日》等。
“第四种剧本”:名称来源于黎红对《布谷鸟又叫了》的一篇短评,短评题目就叫作《第四种剧本》。
“第四种剧本”勇敢地突破当时许多作家都不敢、也难以逾越的“人性”、“人道主义禁区,大胆的描写了“人”,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出了一批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
大胆的将五四时期的人性、人道主义的观念承接起来。
“三红一创”: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和柳青《创业史》,被时人称为“三红一创”,它们是“红色经典”的代表作。
前三部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历程。
《创业史》反映了50年代初期农业合作社的形成过程。
这些小说都塑造了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成为了当时小说的经典。
“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
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
政治抒情诗:“诗化散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借鉴古典诗文的意境。
构思上寓大于小,意境上比兴取义,结构上峰回路转、卒章显志。
在提升散文的艺术品格方面具有积极的美学意义。
但其艺术实践未能真正表现生活的真实,更未能深刻的表现创作主体的思考。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第一次真正的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了在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统治下人性遭摧残、人权被剥夺的悲剧,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思潮,强调文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 年提出的文艺方针,鼓励文艺创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文艺的繁荣。
3. 伤痕文学: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以揭露和反思“文革”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为主题。
4. 改革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文学思潮,关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变革。
5. 寻根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文学思潮,主张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精神和文化根源。
6. 先锋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兴起的文学思潮,强调形式创新和艺术探索,代表作家有莫言、余华等。
7. 新写实主义: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文学思潮,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强调真实、平实的写作风格。
8. 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文学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这些知识点只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值得关注和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a、干预生活;b、写人性、写爱情·《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
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
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
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三、名词解释1、马原:马原是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最能体现出先锋小说的实验性和反叛性,代表作有《虚构》、《冈底斯的诱惑》等。
其小说的惯用方式之一是作者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使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位一体,使得叙述行为由传统小说的隐蔽状态转变为裸露状态,并成为小说叙述的主要内容。
马原的小说观念和手法不仅影响了先锋小说家,而且给其他作家也带来启发。
2、韩少功:中国当代优秀作家。
80年代中期,韩少功明确打出“文化寻根”的旗帜。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多是以“知青”的眼光来体察农民的境遇,反映农民在十年大动乱中的坎坷经历。
第二阶段作品的格调、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都与前不同。
它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意识给予现实的影响,进行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则汲取精华,注入现实生活,光大发扬,给当代人来个扶阳补气,益精固本。
第三阶段创作在题材、文体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又发生了变化,以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相比之下,文化态度显得宽容、超然,对传统文化平和、理智乃至某种程度的珍视态度。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
3、寻根小说(寻根文学):“寻根文学”在80年代初现轮廓,将视野从政治生活转向对文化的关注,特别表现出对于传统的眷顾。
寻根作家不同程度地受到“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启发,在创作上更倾向于借助各民族、地域的神话系统来表现文明与野蛮、现代与古朴、科学与信仰的纠结,企图从各种矛盾构成的合力中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趋势。
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汪曾祺的《受戒》和韩少功的《爸爸爸》等。
4、知青文学:80 年代,“知青文学”是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一般这一概念所指的范畴并不清晰,但总的来符合两个条件:作者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内容主要是关于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感情。
知青文学一般专指叙事体裁的创作,因而“知青文学” 也常常成为“知青小说”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绪论:1.当代文学的概念:①1949年以后的大陆文学的史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现阶段对未来文学的新质的指认和预设的内涵。
②80年代产生两分法2、历史分期及其开展状况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新时期1949—1978 1978——1989 90年代末两分法:1949——1976 1976——---- 十七年文学:总的倾向是还保存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表现在文学上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
1949年——1966年:战争文化心理文革十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四人帮的阴谋文学占上风正直文学只能在地下进行。
新时期:80年代文学处于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
恢复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是其最大特征。
90年代,由宏大的历史表达,转向个人的表达立场,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和主体确认。
3、当代文学的性质〔一〕社会形态决定的中国当代文学〔二〕艺术规律调节的中国当代文学〔三〕世界文学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的中国当代文学 4、当代文学开展的两条线索〔一〕正确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适合当代文学开展的社会文学气氛,创作成果丰硕;〔二〕错误思潮,特别是左的错误造成文学运动的曲折,留下重大教训。
5、学习方法:阅读史料、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了解外来文化;密切关注文坛变化,介入当下文学创作;加大作品阅读力度几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陈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十七年小说:《登记》《三里湾》《创业史》《铁木前传》第一编 1949——1976年文学第一节 17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再召开,由郭沫假设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
郭沫假设作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新的人民的文艺》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开展的革命文艺》此次大会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doc

一、《呐喊》、《彷徨》开创意义是什么?1题材上表现:农民和知识分了,对其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形式上:创造看与被看模式《祥林嫂》,后发展成吃与被吃《药》3归乡模式:即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
中国乡土小说的先锋。
如《少年闰土》《故乡》4艺术手法:《狂人日记》开创日记体,《阿Q正传》开创传记体,5关注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病态的精神生活,刻画了一系列不幸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农民,个体劳动者,下层旧知识分了的悲剧。
二、《女神》的思想内容:①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天狗》②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凤凰涅槃》③爱国情思的抒发《炉中煤》④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花树下的赞歌》《女神》的地位:1、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2标志着现当代中国新诗的成熟,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
它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质展示了新诗革命的新面貌。
张扬了五四时代精神和人的觉醒意识,并创立了崭新的自由体诗歌形式。
为中国白话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3、女神对于封建藩篱的勇猛冲击,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都鲜明的反映了五四革命运动的特征,传达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比如《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
三、巴金的《家》中高觉新的形象:1、《家》中的主人公,是高家的长了长孙。
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2、一方面他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礼,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的地主少爷。
3、他性格善良,但又比较懦弱。
他认为所有反抗都是徒然。
在家里,尽管心里有许多不满。
但却从来不敢反抗,以至于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择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主义的根据。
就两重性格而言,后一方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有复杂性格的悲剧人物。
四、老舍笔下四种市民形象?特点:保守、守旧落后、乐天知命、苟且软弱。
①老派市民:善良、驯顺、保守、落后、要面子、苟且偷安、《四世同堂》中祁老爷长期遭受封建文化思想毒害,面对敌人的暴行只能敢怒不敢言。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流派。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主题和流派,并总结出复习要点。
一、重要作家1. 鲁迅(1881-1936):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2. 钱钟书(1910-1998):钱钟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主题涉及家庭、婚姻等。
他的代表作品《围城》通过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3. 巴金(1904-2005):巴金以揭示农民问题和社会不公正为主题,被誉为“生活写实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家》、《春》等。
4. 老舍(1899-1966):老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5. 阿来(1957-):阿来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主题涉及藏族文化和西藏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尘埃落定》、《云南虫谷》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主要主题1. 社会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经常关注社会现象问题,批判社会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作家们用文字揭示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2. 历史记忆:中国当代文学也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3. 人生哲理:许多当代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人生哲理,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生死、爱情等问题。
他们通过文学表达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流派特点1. 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强调个人主义和精神内省,注重语言形式和实验性的敘事结构。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杨绛等。
2. 农民文学:农民文学是以农民生活和问题为中心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包括刘庸、杨显惠等。
这种文学探讨农民的命运和他们面临的困境。
3.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探讨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来复习中国当代文学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一、文学与社会变革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两次重大的社会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五四运动则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倡以白话文写作,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社会变革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以讽刺和批判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而胡适则提倡文学的个体主义和自由精神,他的《一个人的圣经》和《无用的人》等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三、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抗战文学以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
在这一时期,冯雪峰的《枪声》、巴金的《家》等作品被广泛传播,成为抗战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困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韧。
四、社会主义文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主要以表扬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为主题,如巴金的《家》和老舍的《茶馆》等作品。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批判和审查,许多作家被迫停止创作,文学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五、后现代主义文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以多元和个体化的视角探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资料(已整理排版)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次文代会1、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体制,第一次文代会建立起来的由各种团体所组成的文艺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2、它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开端,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为代表的延安文学方向被确立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局限性:(1)第一次文代会“团结的局面”虽然很“宽广”,但也有突出的排异性。
(2)即使是在文学体制的内部,也有着相当明显的等级关系。
●《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开展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危害:1、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进行上纲上线的群众性政治批判,给当代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2、对文艺的主题简单化、绝对化理解,忽视了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复杂性。
●《红楼梦》事件(1954年)人物:俞平伯、李希凡和蓝翎特点:1、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2、具有扩大化、无限化的特点,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
3、“彻底清算胡适流毒”,才是这场批判事件的真正目的。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实主义。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危害:1.败坏了学术风气,扼杀了文学精神。
2.在这些批判中,低下的人身攻击、粗鄙的信口谩骂开始大量出现,其批判文章直如泼妇骂街。
此种话语方式此后形成风气,在“文革”中则严重影响了“红卫兵”一代。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写于1949年秋,短篇小说,发表于1950年的《人民文学》上。
小说共分5节,每节都有一句话的开篇语。
丈夫李克,妻子张英。
小说中“张同志”也就是“我的妻”,是一个崭新的形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我们是来改造城市的;还是让城市来改造我们”作者不仅写了“根正苗红”、“苦大仇深”、负有改造城市重任的“革命者”被城市微妙地改造,而且还是以赞赏的语调写了被改造。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总汇(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第一章1、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
2、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
3、寻根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及不同形态。
答:文化“寻根”意识的萌动始于80年代初。
人们以追溯自己所属的民族和所生活的土地的渊源的高度热情,开始以民族文化及覆盖在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为纵向坐标,以整体性的人类文化为横向坐标,探寻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地域特点和现代重建的可能性。
80年代以来,整个文化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寻根”情绪,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重建新型的民族文化观。
这种“寻根”意识强烈地冲击着文学艺术,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质。
“寻根小说”的先声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
汪曾棋的苏北小镇风情小说,刘绍棠、邓友梅的京味乡土、风俗画小说,古华的潇湘风情小说可视作“寻根小说”的前奏。
李杭育于1980年下半年发表《葛川江文化观》等文,显示出对寻求地域文化的自悟。
韩少功发表于《作家》1985年4月号上的《文学的“根”》拉开了“寻根小说”的最后一道帷幕,其“绚丽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的呼唤得到了一批青年作家和理论家的热烈响应,终于形成了一股有意识、有理论、有创作主张和创作实绩的文学“寻根”浪潮。
“寻根小说”的主将们或撰写理论文章,高扬“寻根”大旗,如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等;同时又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来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从而形成了一股蔚为壮现的理论与创作并行的文学思潮。
“寻根小说”在民族性、地域性上具有多样复杂的形态。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世事》)等讲述着发生在商州土地上动乱世事中各类人物曲悲欢离合、坎坷命运,透射出秦汉文化所固有的粗犷质朴,郑义的《远村》、《老井》以与现代文明相隔绝的太行深处的人物命运振荡出晋文化的回声;邓友梅的《烟壶》、陈建功的《找乐》力求凸现北京宫廷与市井的生活场景;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小说着意于天律民俗风情的体察与表现;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表现出对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的追慕;陆文夫的《美食家》、《小巷人物志》》和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共同致力于吴越文化的开拓;王安亿从上海的小弄堂走出,以《小鲍庄》、《大刘庄》等小说楔入地域文化,郑万隆以《异乡异闻》开拓着自己脚下的文化岩层;以往很少写自己民族的张承志,也以《九座宫殿》等作品展开了对回族文化的探寻。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

当代史复习一、十七年时期文学1、当代文学分期十七年时期文学:1949——1966文革时期文学:1966——1976新时期文学:1976——今2、第一次文代会(1)、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阶段。
(2)、第一次文代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总方针。
3、文学组织(1)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中华全国文学作者协会(1953年改名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刊物《文艺报》,主管、主办的还有《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协设有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四项4、三大批判运动.(1)、三大批判运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胡风集团案。
(2)、《武训传》批判是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3)、1957:胡风向党中央递交了“三十万言书”,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点,一一反驳了对他的批评,提出了改进文艺工作的建议。
(4)、1955.6胡风被定性为“反革命集团”“双百”方针:1、指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它是中共领导文艺、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人民内部的自由的一种体现。
百花文学:1、在“双百”方针影响下,文学界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解冻”。
2、1956——1957上半年,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的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一批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红豆》),这些作品被称为“百花文学”。
3、1957年下,政治形势逆转,反右风暴结束了“百花文学”的短暂繁荣。
两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5、《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作者:王蒙(2)主要矛盾:理想主义与灰色主义、激情与冷漠、神圣与庸俗、积极与消沉、认真与敷衍(3)刘世吾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反应了他麻木、冷漠、疲倦的精神状态6、几部作品常识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周立波《山乡巨变》茹志娟:《百合花》赵树理:《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林震、刘世吾孙犁:《铁木前传》→小满儿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1、鲜明的革命抒情主人公形象与强烈的时代色彩。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时间是()A、1949年7月2日B、1949年8月1日C、1949年10月1日D、1949年12月2日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时间是()A、1949年10月1日B、1950年5月3日C、1952年3月3日D、1956年5月2日3、《红旗谱》的作者是()A、陆文夫B、邓友梅C、梁斌D、陈翔鹤4、杨沫的代表作品是()A、《青春之歌》B、《黑白》C、《苇塘纪事》D、《东方欲晓》5、《三家巷》中作者着意刻的一个中心人物是()A、区桃B、陈文雄C、陈文婷D、周炳6、茹志娟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是()A、《百合花》B、《静静的产院》C、《剪辑错了的故事》D、《如愿》7、《回延安》的作者是()A、艾青B、臧克家C、郭小川D、贺敬之8、《阿诗玛》这部长篇叙事诗是()A、满族B、蒙古族C、壮族D、彝族9、被称为“语言大师”的是()A、曹禺B、老舍C、叶圣陶D、沈西蒙10、巴金的《随想录》是一部()A、诗集B、小说C、散文集D、戏剧11、下列作品是舒婷的有()A、《回答》B、《致橡树》C、《纪念碑》D、《雪白的墙》12、《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是()A、蒋子龙B、陈世旭C、茹志鹃D、方之13、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A、长篇小说B、中篇小说C、短篇小说D、小小说14贾湘农是党的领导者形象,这个形象出自小说()A、《三里湾》B、《创业史》C、《红旗谱》D、《青春之歌》15、《有的人》是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作者是()A、臧克家B、艾青C、何其芳D、公刘16、历史话剧《蔡文姬》共有()A、三幕B、四幕C、五幕D、六幕17、刘白羽的代表作是()A、《红太阳颂》B、《伟大的创业者》C、《日出》D、《长江三日》18、郭小川原名()A、郭恩大B、郭苏C、郭登云D、郭湘云19、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于()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20、《沉重的翅膀》获矛盾文学奖是第()A、一届B、二届C、三届D、四届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有()A、《歌德巴赫猜想》B、《大雁情》C、《三门李轶闻》D、《月迹》2、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的有()A、《人到中年》B、《蝴蝶》C、《狗日的粮食》D、《天云山传奇》3、建国后写成的剧本有()A、《一只小马蜂》B、《茶馆》C、《蔡文姬》D、《关汉卿》4、下列作品是古华的有()A、《杏妹》B、《芙蓉镇》C、《莽川歌》D、《贞女》5、巴金是现当代著名的()A、诗人B、小说家C、戏剧家D、散文家6、刘白羽散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是()A、1949至1958年B、1959至1965年C、1979年10月以后D、136至1949年7、田汉改编了京剧()A、《白蛇传》B、《文成公主》C、《西厢记》D、《谢瑶环》8、《吐鲁番情歌》是一组以爱情为题的短诗,包括()A、《苹果树下》B、《葡萄成熟了》C、《金色的麦田》D、《告诉我》9、王愿坚的小说有()A、《党费》B、《七根火柴》C、《映山红》D、《三人行》10、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A、《东方》B、《李自成(第二卷)》C、《将军吟》D、《冬天里的春天》11、下列属于“先锋文学”的有()A、《我别无选择》B、《透明的红萝卜》C、《我是谁?》D、《冰河》12、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历史剧主要有()A、《蔡文姬》B、《武则天》C、《屈原》D、《虎符》13、下列属于“写实文学”作家的有()A、刘亚洲B、郑义C、梁晓声D、残雪14、下列属于赵树理作品的有()A、《小二黑结婚》B、《李有才板话》C、《铁木前传》D、《荷花淀》15、下列人物出自《青春之歌》的有()A、林道静B、林红C、江华D、卢嘉川16、《草木篇》这组托物咏怀散文诗包括()A、《白杨》、《梅》B、《藤》C、《仙人掌》D、《毒菌》17、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有()A、《格萨尔》B、《阿诗玛》C、《嘎达梅林》D、《吐鲁番情歌》18、《茶馆》里的人物有()A、王利发B、秦仲义C、常四爷D、祥子19、“天安门诗歌”的艺术特点有()A、朴素真挚B、壮烈悲愤C、机智泼辣D、形式多样20、下列属于知青作家的有()A、韩少功B、张承志C、史铁生D、贾平凹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五四运动开始到现在的文学。
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文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是自考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备考此课程,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学的主题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的政治化。
五四运动后,革命和民主主题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这时期出现了很多革命作家和民主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等。
2. 文学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与西方现代文学接轨,采用现代主义手法,如意识流、抽象化等。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草地》等。
3. 文学的民族化。
民族主义思潮和反殖民主题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以秦牧、徐志摩、郑振铎等为代表的抒情主义诗歌在这一时期盛行。
二、代表作品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必须掌握的是代表作品,以下是几篇代表作品的简介: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描写贾宝玉等人物在红楼中的生活和遭遇,通过“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看法。
2. 《呐喊》:出版于1918年,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题材广泛,展现了早期市民和旧式知识分子的苦难生活,对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3. 《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民家庭的生活和命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和传统文化的看法。
三、重要人物和流派1.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中国文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既政治意义重大,又注重艺术表现,提出“文学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2. 陈伯达:中国新派小说和自由诗歌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3. 巴金: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复习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回顾第一部分:填空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a、干预生活;b、写人性、写爱情·《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
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
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
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
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
五、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举例论述)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三里湾》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
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
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
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组成生活众生图。
(3) 经常采用“扣子”和“卖关子”的手段。
如《登记》。
·《三里湾》是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小说。
六、柳青《创业史》人物形象塑造(举例论述)1、三大能人:郭世富:老奸巨滑,公开对抗,善于进行合法斗争,是农民中自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
姚士杰:阴险毒辣,表面老实,暗使阴谋,习惯于背地里较量,是反动富农,敌对阶层。
郭振山:自私、雄心勃勃,既善于隐蔽又锋芒毕露,是党内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
2、梁生宝:是一个理想的农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他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
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
在他身上体现出作家的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带有明显的英雄化、理想化色彩。
a、献身的精神。
这种献身的精神最初来自于自己切身利益的长久不能实现的希望终于得到了实现。
从而使自己对集体充满了信赖。
b、无私的品格。
这种无私的品格,在《创业史》中,集中地体现为梁生宝与梁三老汉的冲突,体现为梁生宝放弃对改霞的情爱。
☆梁生宝的情爱生活凸现了他的道德境界。
3、梁三老汉: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
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的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
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如他时刻关注互助组的命运,为进山割竹子的梁生宝担心,几次偷看新法育秧,对梁大老汉和王瞎子退出互助组没有好感,反映了梁三老汉一方面不满意梁生宝,一方面又希望梁生宝成功,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七、梁斌《红旗谱》朱老忠人物形象:朱老忠,这是一位处于20世纪新旧时代交替期的农民英雄典型形象。
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
第一,反抗性。
少年时代家破人亡的悲剧,铸成他对地主的深仇大恨和强烈的反抗性。
这种反抗性贯串其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
第二,侠义性。
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
他救危扶困,资助江涛上学,以及替严家操办丧事,冒险探监等情节,都表现出朱老忠的粗犷豪爽、慷慨仗义。
第三,人生的磨难和斗争使他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坚韧性。
他的身上既保留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
他所走过的道路,既是旧时代农民自发反抗斗争的终结,又是新时代农民自觉革命的开始。
八、孙犁“荷花淀派”小说1、孙犁,1913年生,原名孙树勋,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山地回忆》、《吴召儿》,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艺术风格:①纷然多姿的妇女形象塑造;②浓郁的抒情格调;③散文化的小说结构;④白描的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九、茹志鹃小说思想艺术创作特色:①在选材立意上,茹志鹃小说大多没有选取生活中复杂重大的斗争,也不表现开阔的场景。
她善于选择生活中实有特征的横断面,以小见大,反映出时代生活的特征。
②在人物塑造上,茹志鹃笔下的主人公,不是高大的、叱咤风云的英雄,而是普通人。
他们多是思想性格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人物,既使写到先进英雄人物,也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中平凡的一面。
③在表现手法上,茹志鹃小说多采用精巧的构思,合理的布局,并擅长深入细致的心理刻划和象征性的细节描写,以烘托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
④茹志鹃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细腻深沉的情思,清新俊逸的风格,使小说意境优美,格调秀雅,象散文诗一般。
·《青春之歌》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成长的长篇小说(林道静)十、十七年诗歌·政治抒情诗(名词解释):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概念则大约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
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
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
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诵吟、口号式的语词。
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
·郭小川:1、生平:1919—1976年,河北丰宁县人,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
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进入创作旺盛期。
50年代写有《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和抒情诗《望星空》。
60年代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形成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
“文革”期间,创作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心怀隐忧,深沉而悲慨。
2、郭小川诗歌的总体特色:a.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
作为一名“战士诗人”,郭小川的诗歌始终响应时代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
b.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郭小川善于将对社会人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c.诗歌形式多样。
继承感物言志的诗歌传统,对各种诗歌体式进行了尝试,灵活自如地运用了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等形式。
·闻捷歌唱新疆各族人民新生活的《天山牧歌》(代表性诗集);田间描绘蒙古草原巨大变化的《马头琴歌集》。
十一、十七年散文·杨朔的代表作品:《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海市》等散文名篇。
杨朔追求散文的诗意美,常常在寻求诗的情调。
他的散文总是诗意葱胧,沁人肺腑。
(1)他的诗意美常常从平凡的事物或美丽的奇景中表现出来。
(2)他的散文往往立意精深,形象新颖,生动逼真、传神,二者往往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相映照,形成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
(3)·杨朔——诗人气质——散文——诗刘白羽——战士——散文——武器秦牧——学者——散文——无所不谈十二、十七年戏剧·1958-1962年间,出现了历史剧创作的高潮。
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老舍的《神拳》,曹禺的《胆剑篇》(描写吴越战争)等。
其主要内容:一是为历史人物翻案(《蔡文姬》为曹操翻案,《武则天》为武则天翻案);二是以发掘历史精神鼓舞今人;三是总结历史经验以警后人;四是歌颂历史人物。
·《茶馆》的主要艺术特色:1.采取反描法,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2.使用侧面透露法,选择茶馆这个窗口来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a.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b.茶馆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处,可以容纳各种人物。
c.茶馆是社会的窗口,可以窥见都市生活的一斑。
3.人像展览法来结构戏剧。
a.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从壮年到老年,贯穿始终;b.次要人物二德子、唐铁嘴、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则父子相承。
c. 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样既写了人物,又表现了时代。
d.其它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田汉《关汉卿》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和话剧加唱的形式。
十三、“文革”时期的文学1、1966年2月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的“文艺黑线专政论”2、名词解释:革命样板戏——原指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推出的一批优秀作品,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将之窃为己有,指定一个写作班子按照“三突出”模式加工改造,最后定型为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红灯纪》、《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