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有关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①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长度改变 ②等速收缩:角速度不变(自然情况不存在)
8
一、人体运动学的分类
3、按用力方式分类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
①助力主动运动 ②主动运动 ③抗阻力主动运动
9
康复护理学
二、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 改善情绪,调节精神和心理 ➢ 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 维持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 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 预防术后血栓性静脉炎 ➢ 促进机体损伤的恢复
康复护理学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第二节 神经学基础 第三节 康复护理学相关理论
3
康复护理学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4
●运动学概念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肌肉运动学 ●骨关节运动学 ●小结
5
康复护理学
康复护理学
一、运动学概念
◆运动学概念
运动学 是运用物理学方法来研究人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 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伴随运动而发 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心理等改变。它是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 之一。
康复护理学
第二章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1
康复护理学
目的与要求
【掌握】1、运动学的定义、运动的分类及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2、神经系统的组成 3、奥瑞姆自护理论基本内容与康复护理实践关系
【熟悉】 1、关节构造及运动 2、熟悉纽曼系统模式
【了解】 1、肌肉的组成、分类及特性 2、了解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
(四)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
3、与血管再生有关的细胞因子 ① 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 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4、影响神经细胞凋亡相关的因素 5、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以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中医康复医学理论与应用

中医康复医学理论与应用

中医康复医学理论与应用中医康复医学是综合应用中医理论和康复医学原理,以促进患者康复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通过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有着独特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认可。

一、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理论和康复医学理论。

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是中医康复医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和气血津液等多个系统,通过调理整体平衡,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2. 康复医学理论康复医学理论是中医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

康复医学关注人体功能的恢复和重建,通过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功能重建等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康复医学理论为中医康复医学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二、中医康复医学的应用领域中医康复医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多个疾病和病种。

1. 神经系统康复中医康复医学在中风、脑梗塞、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 骨伤科康复中医康复医学在骨伤科康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中药、外敷、针灸等方法,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骼功能的恢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等骨骼相关疾病。

3. 妇科康复中医康复医学在妇科康复中也有独特的应用。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可以改善女性生理功能和调节内分泌,促进妇科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4. 慢性病康复中医康复医学在慢性病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三、中医康复医学的应用方法中医康复医学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选用适当的中药组合,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一、运动学基础
▪ 人体运动种类 • 按用力方式分类 – 被动运动 – 主动运动 »助力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 »抗阻力主动运动
一、运动学基础
▪ 人体运动种类 • 按肌肉收缩分类 –静态收缩(static contraction) »等长收缩 »协同收缩 –动态收缩(kinet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 »等速运动或等速收缩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评估方法 – 护理查体:在掌握望、触、叩、听、嗅等体检技巧的基 础上,运用这些体检技巧进行体格检查,以收集与护理有 关的生理资料为主,而与病理生理学的诊断有关的体检应 由医师去做。 – 查阅记录:包括病人的病历、各种护理记录以及有关文 献等。
-拮抗肌(antagonist) -固定肌(fixator) 中和肌(neutralizator)
一、运动学基础
▪ 肌肉运动学 • 肌肉特性 – 物理特性 » 伸展性(extension) » 弹性(elasticity) » 黏滞性(stickiness) – 生理特性 » 兴奋性(excitability) » 收缩性(contractility)
二、康复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 评估
• 评估方法 – 系统地观察:即通过使用视、听、嗅、味、触等感觉来取得 病人的资料,观察是进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护士与病人 的初次见面就是观察的开始。如病人的外貌、步态、精神状 况、反应情况等;而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评估及实施 措施后效果的评估都依赖于系统的、连续的、细致的观察。 因此,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病人的每一个细微 的变化,从中选择性地收集与病人健康问题有关的资料。
▪ 评估
• 收集资料时一般可从下面14个方面进行。 ➢ 呼吸状况: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体位对呼吸的影响, 有无吸烟史,吸烟多长时间,每天吸多少。 ➢ 体温状况:病人对体温的主诉,测量体温以了解基础体温, 病人出汗的时间和方式,有无盗汗。 ➢ 皮肤状况:皮肤的颜色、弹性、完整性,有无出血点和瘀斑。 ➢ 舒适和休息状况:不舒适的原因,哪些措施可使病人感到舒 适,病人睡眠是否足够,借用何种方法可以帮助睡眠。

康复医学学科内容

康复医学学科内容

康复医学学科内容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基础学、康复机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和社区康复。

也有将康复护理列入基本内容。

(1)康复基础学:康复基础学指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重点是与主动功能训练有关的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与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改造学等。

1)运动学(kinesiology) 包括运动生理、运动生化、生物力学等。

2)神经生理学(neuro-phyiology) 包括神经发育学、运动控制的神经学基础等。

3)环境改造学(ergonomics) 涉及康复工程、建筑、生活环境设计等。

(2)康复机能评定:康复机能评定包括器官和系统功能的评定,个体生活自理和生活质量的评定,以及患者进行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评定。

器官和系统功能的评定与临床评定关系密切,在形式上基本相同或互相交叉。

而个体生活自理和生活质量评定以及社会能力的评定则是康复医学比较独特的评估内容。

1)躯体功能,包括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体脂测定等。

2)电生理学,包括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电诊断等。

3)心肺功能,包括心电图分级运动试验、肺功能测试等。

4)有氧运动能力,包括能量消耗、最大吸氧量、代谢当量测定等。

5)平衡和协调能力,包括静态和动态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等。

6)步态分析,包括三维运动分析、力学分析、动态肌电图、气体代谢测定等。

7)医学心理学,包括精神、心理和行为评定。

8)脑高级功能,包括感知和认知功能评定等。

9)言语和吞咽功能。

10)日常生活能力。

11)生活质量。

12)就业能力。

1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3)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学主要的支柱是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言语/吞咽疗法,另外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也是基本组成。

在我国还有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是康复治疗最早开展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康复治疗。

例如各种主动和被动运动(有氧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和电、光、声、热、磁等理疗技术。

康复医学基础

康复医学基础


5、全面锻炼 人体的功能障碍是多器官、 多组织、多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的 目标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 方面,最终目标是重返社会。因此康复治 疗应该全面审视,全面锻炼。由于康复治 疗的特性,不可能用一种方式涵盖所有的 锻炼目标,因此需要强调全面锻炼的原则。


1)功能障碍的多维性:功能障碍多数是综 合性、联合性的。例如心衰患者不仅心功 能减退,还有肌肉、骨关节和心理等方面 的异常。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目标不仅要考 虑心功能,也要兼顾其它系统功能。 2)功能恢复的多渠道:康复治疗的基本途 径包括改善、代偿、替代,因此运动疗法 也表现为同样的特征。
康复医疗的共性原则


1、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的原则就是个体化 原则,即根据各个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疾病情况、康复需求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 和方案,并根据治疗进度和功能及时调整 方案。强调个体化的原理是: 1)病情和目标差异:病情严重者康复治疗 的强度要低,康复治疗中监护要加强,可 以采用间断性治疗。而病情较轻者治疗强 度可以较大,

4)经济和环境差异:经济条件是选择器械 和监护类型的重要因素。而康复治疗实施 的环境条件也将是具体康复方法、强度、 节奏选择的重要依据。


2、循序渐进 康复治疗的难易程度、强度 和总量都应该逐步增加,避免突然改变, 以保证身体对运动负荷或相关治疗的逐步 适应。 1)积累训练效应:治疗效应符合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康复治疗的应激适应性要逐步 建立,效应表达需要逐步积累,因此在短 期内不一定能见到生理适应性改变,因而 不能过快地增加治疗负荷。


9)言语和吞咽功能。 10)日常生活能力。 11)生活质量。 12)就业能力。


3、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主要的支柱是 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言语/吞咽疗法,另 外心理治疗、康复工程也有重要价值。在 我国还有传统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包括运 动疗法和理疗,是康复治疗最早开展的治 疗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康复治疗。 例如各种主动和被动运动(有氧训练、肌 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和电、光、声、 热、磁等理疗技术。

康复的基础理论

康复的基础理论
康复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患者的全面康复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
康复的历史与发展
1
康复医学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当时针对退伍 军人的康复需求而设立了相应的康复机构。
2
康复医学经历了从单一的物理治疗到多学科联 合康复的发展历程。
3
现在,康复医学已成为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 、社会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应从多方面进行,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矫形器疗法、心理疗法等。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康复治疗案例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回归社会的时 间。
骨折康复治疗案例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02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负责接收、处理和储存信息。
神经损伤和再生
03
当神经受到损伤时,轴突和树突的再生是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
关键。
心理学基础
心理过程
包括认知、情感、动机、学习 和记忆等方面。
心理障碍
如焦虑、抑郁、压力和睡眠障碍 等,可以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
康复的未来趋势
康复医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全面性和综合性的 服务。
跨学科合作和多模式联合康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 趋势。
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康复医学将更加注 重创新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02
康复理论基础
神经生理学基础
神经细胞和突触
0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突
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用于传递信息。
03

康复医学概论知识点

康复医学概论知识点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基础学是指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重点是与康复功能训练,特别是主动功能训练有关的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及运动学,以及与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改造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遵循SMART原则,即特异性S、可测性M、可获得性A、相关性R、时间性T主要包括:1、运动功能评定: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步态分析、平衡与协调功能、感觉功能、心肺运动实验等评定。

2、生物力学评定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评定4、脑高级功能评定5、神经生理功能检查6、康复医学特殊问题的评定7、环境评定8就业前评定日常生活ADL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100分)肌力评定主动MMT肌力分级0~5级肌张力被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0 1 1+ 2 3 4 体现在患者做被动活动的阻力吞咽功能洼田饮水实验屈膝:大腿后侧支配腘绳肌伸膝:股四物理疗法PT 作业疗法OT 言语疗法ST肌力低下周围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外伤则相对应肌力底下中枢神经:脑(上)硬瘫肌张力增高大脑皮层、脑干、小脑、基底结脊髓(下) 软瘫运动神经元损伤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外体系社区康复CBR:是“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

”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能够预防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尽早主动运动脑卒中患者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手部水肿)残疾学残疾是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性异常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身心功能障碍的状态,并且这种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影响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ICF 由ICIDH演变来ICF编码系统b 身体功能s 身体结构d 活动和参与e环境因素字母章数二级水平三级水平四级水平限定值功能障碍功能是指组织、器官、肢体等的特征性活动功能障碍评定的意义:通过对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严重程度做出判断,为残疾分类、估计预后、制定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提出进一步全面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的基础理论

康复的基础理论

02
康复的基础理论
神经康复理论
神经可塑性理论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在外部刺激下,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以适应由于疾病、外伤或退行 性疾病所导致的大脑功能缺。这种理论认为,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重塑,改善 肢体功能。
皮质功能重组理论
该理论主要关注于大脑皮层功能的重新组织。当大脑受到损伤时,周围的脑区会代偿性地 接管部分或全部功能,以弥补缺陷。这种理论为功能性电刺激(FES)等技术的应用提供 了理论基础。
肌力训练
针对肌肉力量不足的患者,通过抗阻训练 、等长收缩等来提高肌肉力量。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关节活动等来提高关节的灵活 性和伸展性。
康复辅助器具
矫形器
助行器
用于矫正身体畸形、补偿肌肉力量不足或改 善关节活动范围的器具,如踝关节矫形器、 膝关节矫形器等。
帮助患者行走或站立,减轻关节负担的器具 ,如拐杖、助行器等。
《康复的基础理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康复概述 • 康复的基础理论 • 康复评估与计划 • 康复方法与技术 • 康复的实践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康复概述
康复的定义
01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应用评估、训练、指导、工程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帮助功能 障碍者提高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康复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康复需求不断增加。未来, 康复领域将更加注重早期康复、全面康复和社区康复,以满足 患者的需求。
康复医学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包括医学、心理学、 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康复治疗技术 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康复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康复治疗成本高 、专业人才缺乏等。未来,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康复服务 体系、提高专业水平等措施,以应对这些挑战。

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完整并且经过长期实践的验证。

中医药的独特特点和疗效在康复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治未病”。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性、术、理、药合一的治疗原则。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以及脏腑学说等。

二、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推拿按摩、气功等。

这些方法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

三、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范围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康复治疗,如骨折、关节炎等疾病的康复。

同时,中医药也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的康复治疗,如中风后遗症、脑瘫等疾病的康复。

另外,中医药还可以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其他系统的康复治疗。

四、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注重治未病,早期干预。

它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中医药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它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加速康复的过程。

此外,中医药还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它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五、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挑战与前景虽然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西方医学的专业人士对于中医药有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他们对中医药的临床效果持怀疑态度。

其次,中医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进行双盲试验等。

不过,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前景依然可观。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康复医学基础

康复医学基础

康复医学基础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旨在通过有效的康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在社会中融入自如。

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病理生理学、康复评估、康复治疗等多个方面,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康复医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它研究疾病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康复过程中的生理改变。

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非常重要。

例如,中风是导致行动障碍的常见疾病,了解中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影响,可以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包括神经肌肉再教育、运动训练等。

二、康复评估康复评估是康复医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和参与度进行评估,从而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

康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康复潜力和康复目标,并为康复干预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

常用的康复评估工具包括功能独立测量量表、平衡测量工具、日常生活活动评估等。

通过康复评估,康复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当前的康复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

三、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形式。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社会融入。

物理治疗通过利用物理手段,如热疗、电疗等,来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运动治疗主要通过体育锻炼、康复训练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适应能力。

言语治疗则针对言语和语言障碍,通过语音训练、语言疗法等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沟通能力。

职业治疗则注重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职业能力,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基础包括病理生理学、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等方面。

这些基础知识为康复医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康复医学的水平。

只有在健全的基础上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社会的健康进步。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大汇总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大汇总
活功 能 者 ,应进 行各 方 面的 康复 治疗 、教 育和 训 练 ,发 展其 代偿能 力,或 以器具 辅助补 偿能 力 的不 足 。
病因学 病理学
旧模 式
新 模 式
生物 - 疾病 府因 - 府理 一 症状
生理 一 心理 一 社会 一 疾病 疾病 一 功能缺 损 ( 残损 )一 残疾 一 残
残 疾
引起残疾 的 因素
的后 果 ,如 失去 一个 肢 体 或脏 器 ,手 指 麻木 , 对周 围 人
失 去信 心 。
环境
损 伤 ,遗传 因素
态度, 社会 需求
2 、残 疾 是 在 一 定 的方 式 下 或 在 一 定 范 围 内进 行 正 常 活动 的能 力 受到 限制 或缺 乏 ,造成 个体 活 动能 力障 碍 。

病理治疗 控制疾病
3 、对有 严重残 疾 ,以致造成 社会 生活 能力 障碍者 ,
除进 行 康复 治疗 外 ,更重 要 的是 在社 会层 次上 调 整和 改
治 疗学
抗 生 物 治疗
症状治疗 消除症状
功 能 治疗 恢 复 功能
症状治疗 ( 身体 )
( 身体、精神、桂会 )
作。
图1 — 3 - 2残 疾 过 程 ( 二 )
患 者 在享 受社会 权利 和履 行 社 会职 责 方 面 ,因 能 力
障 碍而 处 于不 利 地位 ,如不 能 工作 ,不 能 照 顾 家庭 ,不 能作 母 亲及 不能 行使 母亲 职责 , 不能履 行社 会 职责 等 。 在 康复 工作 中 ,根 据残 疾 人残 疾 程 度 的轻 重 的不 同
一 圈、
、l l

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
娱乐活动参与能力评估
了解患者参与娱乐活动的意愿和能力,提高其生 活质量。
生活质量评估
01
02
03
生活满意度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 患者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反映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 受。
健康状况评估
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 状况,包括生理功能、心 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
生活质量量表评估
采用标准化的生活质量量 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 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模式,建立健康的行为 习惯和生活方式。
认知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观念,建立积极的思维 模式和行为模式。
05 康复医学的并发症预防与 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呼吸肌无力等因素 导致排痰困难,易引发肺部感
染。
尿路感染
导尿等操作可能损伤尿道黏膜 ,加之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引 发尿路感染。
发展历程
康复医学起源于古代,随着医学模式 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 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恢复或 提高身体功能,减轻疼痛,增强 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生活
质量。
促进社会和谐
康复医学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 ,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 能力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 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因素对康复的影响
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支持、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也会对康复过程产生影响。 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有助 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03 康复医学的评估方法
身体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康复治疗在运动系统康复中的应用
跑步损伤
中医康复通过调整患者的膈肌, 盘点阴阳失衡状况,为患者治疗 如跑步损伤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 益的建议。
肩膀恢复
在康复治疗中,中医康复上要用 许多方法来帮助肩膀保持正常功 能,如热敷,推拿,针灸等,同 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康复训练,走牵引、伸展 等路子。
中医康复治疗在呼吸系统康复中的应用
1
哮喘
中医康复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是针灸、艾灸及推拿等,辅以中药调节,帮助患者减轻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2
பைடு நூலகம்
肺气肿
中医康复治疗肺气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推拿、艾灸以及中药外敷、口服的方法来调节患 者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让患者呼吸顺畅。
3
支气管炎
中医康复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主要是针灸、按摩、推拿,以及中药食疗等方式,通过较 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让患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血压康复
中医康复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包括针灸、雷达接收、推拿、 药膳、导引等等,养护身体, 调整生活方式,促进身体健 康恢复,同时防止病情恶化。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 论基础
中医康复学所基于的中医理论体系源远流长,其应用指南早已有之。下面将 介绍中医康复学的一些基础内容。
中医康复学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分支之一,旨在通过中 医调理体内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增加人 体免疫力的效果。
目的
中医康复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恢复运动、 感知、心理和社交功能。
中医学基本理论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1
阴阳学说
康复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阴阳失衡情况,调节阴阳平衡,从而促 进康复治疗的效果。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中医功能观为指导突出应用中医康复疗法在伤病的早期介入以恢复功能为目的研究应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各种运动治疗技术促进伤病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学科综合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针灸推拿等多种传统治疗手段进行辨证康复尽最大可能地减轻其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生活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说其悠久数千年来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医疗方法广说其是一门新兴学科半个世纪以来康复理论与医疗方法日趋成熟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或帮助康复对象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调统一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的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形体与精神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健全的形体是精神充沛的物质保证乐观舒畅的精神状态又是形体强健的根本条件形体与精神之间这种相互统一的关系是生命存在的重要保证要求医生在认识康复对象时注意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气候及地理条件对其病理变化的影响康复医疗时确定顺应自然的康复医疗原则顺应自然有两层涵意一是适应自然做到四时制宜五方制宜从而避免外邪的侵袭二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能动地利用自然从而为康复医疗服务三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社会环境包括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
“治未病”思想,主要体现在 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
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防措 施避免其发生 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 经等健身方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 高抗病能力

康复科----三基

康复科----三基

康复科第一章基础理论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2.社区康复:指在社区层次上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利用和依靠社区资源,使残疾人能得到及时、合理和充分的康复服务,改善和提高其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3.残疾:残疾是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性异常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

这些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4.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合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功能按全或无定律进行。

同一块肌肉的运动单位越多,动作的精细程度越高.同样,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越少,动作的精细程度也越高。

5.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时,肌肉张力增加,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

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性运动。

6.等张收缩: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肌纤维缩短,引起明显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分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等张收缩又称为动力性运动。

7.等速收缩:肌肉收缩的速度保持恒定或产生匀角速度的关节活动。

8.最大耗氧量:运动时消耗的能量随运动强度加大而增加。

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能增加的值,称为最大摄氧量(VO2max)。

9.突触:突触是神经传导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

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一个突触小结。

10.运动终板:是指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肉接头部位形成的突触,它是将神经兴奋性传递到肌肉的重要部位.11.反馈:是中枢神经系统高位和低位中枢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促进、制约的方式。

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是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反馈活动有2种,即使原有活动加强和持久的正反馈和使原有活动减弱或终止的负反馈,起到促进活动出现、保持活动适度、防止活动过度的作用.12.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其周围的肌梭受牵拉后将兴奋传人脊髓,引起受牵拉肌肉的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康复医学基础

康复医学基础

康复医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康复与康复医学1、康复: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措施,通过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的、最大可能的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上生活,重新走上工作,重新走上社会。

2、康复不是百分之百的恢复,它更重视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

包括:医疗康复,利用医学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社会康复3、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4、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和年老体弱者5、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康复医疗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医疗依靠团队协作,康复医学并非治疗医学的延续6、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7、康复预防:一级预防,防止致残性病损的发生。

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伤残。

三级预防,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8、康复评定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躯体运动功能评定、精神心理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帮助了解刹残疾的水平,掌握现存的功能状况,评估功能恢复的潜力,从而制订出有效的康复计划。

更重要的是通过康复评定,可以指导康复治疗,检查康复治疗的效果,并修订康复计划9、康复治疗的方法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疗法(ST),心理疗法,文体疗法(RT),康复护理(RN),假肢和矫形器的应用,康复工程10、康复的方式:康复机构内康复和社区康复第二章、残疾学基础一、残疾: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等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是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分:病损、失能、残障。

暂时性残疾和永久性残疾(12个月以上)二、残疾学:研究致残的原因和残疾的流行规律、表现特点、发展规律、结局以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是以医学为基础,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和政策法令的交叉性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医学有关理论基础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功能恢复是康复医学核心中最重要的问题。

功能恢复是指机体造成功能障碍后,功能的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地或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减轻的现象。

多个世纪以来都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不能再恢复。

近十多年来,大量的证据使人们认识到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和可塑能力,以致使损伤后的恢复成为可能。

脑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可在结构和功能上修改自身,以适应损伤后的客观现实。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象有了更新和更深的认识,发现了一些能影响中枢神经损伤后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些成为近代中枢神经疾病或损伤后康复的依据。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时期可分为4个阶段:①急性期,24小时以内;②早期恢复阶段,又称自发恢复阶段,数天至数月;③后期恢复阶段,3个月至2年;④晚期阶段,2年以后。

后两个阶段又称自发恢复停止以后阶段。

【自发恢复阶段机制】自发恢复是指发病后不论治疗与否均可自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发病后数日至3个月内出现,一般不超过半年,这种恢复机制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神经解剖方面1.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CT证实,病灶周围水肿可持续5~6天之久,当然主要是头几天或几周较为严重。

2.血管的自发再沟通急性发病后,损伤区及其周围的血管常受局部一些化学因素的影响发生反射性痉挛,甚至完全闭锁,几小时或几日后重新沟通。

3.侧支循环的形成颅内正常情况下有些侧支是不通血的,如脑底动脉环就有此现象,但在发病后这些不开通的侧支开放,往往使一些患者的血液循环有所恢复。

二、神经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与形态联系的消失,是中枢神经损伤后脑代谢功能有广泛的抑制所导致的急性损伤后的一种功能性休克状态,但神经本身未受损,随着急性阶段的消退,使功能得以恢复。

【自发恢复停止以后功能恢复机制】自发恢复停止以后的功能恢复是指中枢神经损伤的后期及晚期(约3个月至2年)。

关于其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与脑的可塑性有关。

即认为脑的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可塑性高,则神经细胞功能的易变性高,损伤后更容易恢复功能。

脑的可塑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神经解剖方面1、脑双侧支配的形态学基础(1)一侧半球的双侧支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是巨大的,在切除大脑半球的520g组织以后,人仍能保留包括步行在内的大量的运动控制,这在临床上切除大脑半球治疗癫痫时得以证实,说明每侧半球均有双侧的传出纤维支配,保证了两侧身体的基本功能。

(2)古旧皮质的双侧支配:中枢神经系在发育上可分古、旧、新三部分。

古皮层在中央,由自主系、网状结构、古小脑前庭系等构成;旧皮层由司粗糙感和防护的系统构成;新皮层由司精细觉的或探索性的部分构成、新皮层在最外层,占人脑90%左右,位置暴露,由终末血管支配,难于形成侧支循环,因此不易受伤害,而且伤后不易恢复,除此之外,新的部分单侧性也很明显,因此伤后不易为对侧代偿、而古、旧皮质在内层,而具有明显的双侧支配,因此,新皮质破坏后,有些粗糙感的和低级的功能可由古、旧皮质来完成。

2、突触发芽是指从未受损伤的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轴突中向受损伤的神经细胞生长新芽,并建立起新的有功能的空触联系。

突触发芽的类型(图4-1)包括:(1)旁侧发芽:在神经纤维上生成侧芽进而生成新的轴索支,并且末端与另外的神经元形成新的突触。

(2)终端发芽:现存突触的终末端某部分膨出,又形成新的突触。

图 3-1 突触发芽常见模式①旁侧发芽②终端发芽③突触性发芽(3)突触性发芽:突触的终末接触面扩大,突触的接触点增多。

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甙酯等可参与和促进突触发芽过程。

二、神经生理方面1.功能转移许多研究证明,两侧大脑半球的对应部位的功能可以“互替”,具有相互代偿的能力。

例如,正常右利手的人,语言中枢在左半球,右半球不承担言语功能,但通过脑功能治疗,可训练这种人让右半球来完成这种功能。

即使左半球受伤后2年之后,仍能通过脑功能治疗使患者语言功能有所恢复。

2.次要通路的开通是指已存在的但没有发生作用的通路在主要通路失效时发挥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中每个神经细胞均通过突触与其他众多的神经细胞连接起来而构成神经网络,但平时多数连接通路处于被抑制状态。

当主要通路受损时,感觉传入被阻断,其大脑感觉区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如T氨基丁酸出现一过性减少;该期间可塑性增高,则旁侧通路重新被激活启用,发挥主通路作用。

但因这些通路较曲折,分化不精细,比主通路效率差。

如儿童学写字,开始很不准确,几乎上肢的全部肌肉均参与其中,但随着训练和熟练,最后只余下最低限度的,必不可少的几条肌肉参与,以前大量参与的其他肌肉被抑制了,不再参与该动作的完成。

受伤后,主要肌肉受累,但上述曾被抑制的肌肉可以重新启用来完成写字动作,但由于该通路在作用上是次要的,所以效率和准确性都不如原来。

三、神经化学方面1.神经生长因子(NGF)1952年由Levi MOntaLcini R等所发现,分子量为130000的7S复合物,有几α、β、γ三种亚单位,β是活性部分,由2条11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通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二聚体多肽。

(1)NGF作用的靶神经元:①中枢神经中隔区胆碱能神经元。

②脊神经背根神经节中的周围神经元。

③交感神经节内的神经元。

(2)NGF对中枢神经的作用:①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调节和促进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和纹状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及受伤后的再生。

②增加受伤后神经元的存活。

③对抗神经毒:NGF可保护神经元,减轻它们受神经毒的损伤作用。

④修复创伤:促进创口修复的组织细胞反应,有类似创伤局部炎症趋化因子作用。

⑤促进移植组织的生长:连续在脑室内灌注NGF一个月,可使大量移植细胞存活。

(3)NGF对周围神经的作用:①促进交感神经与感觉神经细胞增殖出芽。

②维持交感与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存活。

③趋神经性:神经纤维向NGF高浓度区优先生长现象。

其生长方向与速度与NGF的浓度成正比。

(4)作用机制和方式:NGF通过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使细胞通过膜吸收氨基酸和营养物质的速度加快;通过氧化增加对葡萄糖的吸收和代谢,刺激特殊种类mRNA的合成;刺激轴索生长和细胞骨架成分的生长。

在NGF的作用下,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核仁、内质同及高尔基体变大,R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微丝、微管等管状细胞器也增加,并通过对微管相关蛋白质合成和磷酸化的促进而使轴突生长。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74年Gospodarbwicz发现和命名,最初从牛垂体中分离出,是一种肝素结合蛋白,分碱性(bFGF)和酸性(aFGF)两大类。

其作用为:(1)神经营养作用:维持神经生存和促进生长,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加速。

将bFGF 注入损伤脊髓周围,可促进部分脊髓的生长;如果将一注入bFGF的聚乙烯管套于被切断坐骨神经的两端,可见断离的坐骨神经轴突生长迅速。

(2)促两栖类动物失去肢体再生作用:FGF是两栖类动物失去肢体再生过程中形成芽基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两栖类动物失去肢体的伤口上注射FGF,数周后,镜下可见残肢生长变大,未分化细胞增多,并分化成软骨细胞和肌细胞。

(3)促晶体再生作用:FGF有促晶状体上皮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创伤后晶状体和角膜的修复。

(4)创伤愈合作用:创伤的愈合主要依赖于纤维组织的形成,而起关键作用的是成纤维细胞,FGF可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刺激血管新生,并参与神经的再生,增加局部DNA的合成及创面中对修复有利的其他成分含量,因而加速伤口的愈合。

四、神经电方面现已证实,恒电场能调节周围和中枢神经元的发育。

在30~100mV/mm的梯度时即有促进神经元发育的作用。

电位梯度在70mV/mm及以上时,电极阴极端轴突生长迅速,而阳极端则受抑制。

五、心理因素与神经易化1.心理因素当一个人因某种原因发生残疾后,除了个体某部残疾引起的功能障碍外,还给本人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并为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心,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杀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很难配合进行主动训练和治疗。

显而易见,克服心理障碍,面对残疾现实,乐观、向上、勇于克服残疾,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可能发挥其潜能,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参与训练,对患者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创设良好的周围环境,让患者得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支持及周围人群的关爱也有助于身心的恢复。

2.神经易化图3-2易化作用示意图神经易化的理论基础源于Sherrington脊髓反射生理研究。

他认为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发生兴奋时,其所发放的冲动不能使其相邻的神经元发生兴奋而只能处于阈下兴奋状态。

但是当一个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如果这个刺激与前一个刺激在时间上紧接的话,这两个兴奋场就会相叠加,所诱发出的易化反射放电的幅度就会大于两者分别刺激时的总和,这种现象就是易化,就是肌肉随意活动的易化作用的基础(图4-2)。

如果后一个刺激与前一个刺激在时间上紧接,但所引起的兴奋场并没有与前一个兴奋场相叠加,并且还降低了前一刺激的兴奋性,这种现象称为抑制。

康复治疗医学中的神经易化技术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将来自外周的对肌肉肌位感受器及皮肤感受器的刺激的总和使其超过兴奋阈值,而促使α运动神经元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而引起肌肉的随意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