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0f88da1052ea551810a687b0.png)
高二历史必修3——文化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3、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深远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孔子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
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①核心是“仁”。
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
(保守性的体现)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2、战国――孟子、荀子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77cb7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e.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1. 古代国家和文化交往:
- 商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和文化交流。
-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推行。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和各国之间的政治联姻。
-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和文化融合。
2. 希腊罗马古代文化:
-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古罗马的建国和扩张历程。
- 希腊罗马古代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社会变革: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影响。
-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封建主义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播:
-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文化交流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5. 近代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冲击:
-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和殖民活动。
- 近代科技的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9ea80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
![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335cb2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0.png)
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一、从秦朝到西汉的融合和创新1.秦始皇统一中国:-征服六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被称为中国的“始皇帝”。
-对统一后的中国进行行政、经济、文化的统一-对境内各地实行了标准严密的地籍、民族、文字、货币等管理制度。
-建立起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连接长江与黄河的水利工程。
2.秦朝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下实行中央集权,地方设郡县,由君主任命官员。
-设立了官僚制度以管理国家事务,各地设有官府监察地方政治经济。
-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设有宰相、宰辅、丞相,以及司马等九卿。
3.西汉的政治制度:-设立了太子太保、太尉、司马等中央官职。
-实行皇帝一人执政,但依靠门阀势力,形成了内扶冠带,外依诸侯国的政治格局。
-废除了秦朝的苛捐杂税,实行“井田制”,给予农民合理的土地和税收政策。
二、东汉时期的革命风云1.东汉兴起于公元25年,后来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东汉初年、中期和末年。
2.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取代王莽建立汉朝复兴。
-着力发展经济,推行农田水利政策,加强工艺品生产。
-进行教育,加强学校建设并培养人才。
3.东汉中期:-吴国后期逐渐壮大,对东汉的统治产生了威胁。
-孙权在汉献帝时宣称自己为吴王,建立了吴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4.东汉末年:-阴谋政治增加,贵族势力不断膨胀,宦官势力庞大,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
-黄巾起义爆发后,中央政权逐渐瓦解。
三、东晋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1.东晋时期的政治局势:-由于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晋文宣帝被迫迁都,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现象频发,国家衰落,社会动荡。
2.东晋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封建经济的崩溃,私人奴隶制度的废除。
-农业经济逐渐向商业经济转变,城市开始发展,手工业、手工工业开始兴盛。
-武装农民起义加剧了社会的思想动荡,促进了儒学的复兴。
3.东晋时期的文化繁荣:-文学艺术的繁荣,神仙文学、诗词发展,文人集团的形成。
高三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a3342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5.png)
高三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一、世界近代史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以纺织业为核心,逐渐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对于世界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指1789年至1799年法国社会政治结构发生的剧变。
大革命的爆发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指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指1914年至1918年间,欧洲及其它地区爆发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战争。
该战争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演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10月10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爱国革命运动。
该运动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和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开始。
4.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 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人民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高中历史必修三填空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三填空练习题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7d329a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8.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填空练习题及讲解一、填空题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_______时期。
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推恩令”,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削弱了_______的势力。
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以_______最为著名,它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_______,直接对皇帝负责。
5. 清朝康熙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二、讲解1.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2.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政策,有效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封地被分割,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唐朝的科举制度中,以进士科最为著名。
进士科是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它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唐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东厂,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举措有效地加强了皇权,使得皇帝能够更加直接地控制国家政权。
5. 清朝康熙帝时期的“密折制度”,有效地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密折制度使得皇帝能够直接了解地方的情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通过以上填空题及讲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在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69108e949b6648d7c0c746b4.png)
历史必修三复习要点(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花绽放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花绽放”根根源因:社会大改革(由的过渡)详尽原因: 1)经济:的崩溃2)政治:的崩溃3)阶级:的上升4)教育:的流行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政治思想—— 1)“仁“()2)“为政以德”(含思想);3)“克己复礼”(表现了历史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利于实现)教育成就:孔子整理了“六经“()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记录在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民本思想——“”伦理观——“”(主张用来回复和扩大人的善性)议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唯心主义)伦理观——“”(重申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令人向善)政治主张——(吸取了法家思想)道家:老子哲学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否定“天数论”辩证法思想(矛盾对峙面及转变;名句:)政治主张——“”、“小国寡民”议论:①中国第一个商议宇宙根源的哲学家庄子哲学思想——“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定听从自然法家:韩非:改革观——法治观——、集权观——成立议论: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成立一致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表现小生产者梦想)、“尚贤”——(表现梦想)、“节俭”——议论:①代表了的利益。
3、春秋战国时期百花绽放场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
( 2)确立了的基础;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原因:秦曾用法家实现了富国强兵,一致后的思想对秦始皇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一致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备受尊敬。
儒家在秦的命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结果,钳制了思想,伤害了文化。
2 汉初采用“黄老之说”:背景:秦末以来战火频频,以致含义:“黄”——黄帝学说(治身);“老”——老子学说(治国)措施:实行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08390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1.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高中的历史学习需要重视的是知识的归纳,所以我们在学完必修三的历史课本时,要及时归纳好知识点。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7acc6c5ac850ad02de804178.png)
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高二编制:谭艳裳审核:历史组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2012-12-26编制(考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编制:谭艳裳审核:黄依依】【考点1】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社会——> 社会①经济上:瓦解,正在形成②政治上:衰微,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活跃与受重用,④学术上:打破贵族教育垄断,出现,从“学在”发展为“学在___________”(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思想:①道家:___________ 【】②儒家:___________ 【】③墨家:___________ 【】④法家:___________ 【】(3)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②是中国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___________ 发展的基础。
【考点2】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主张:A.思想的核心是 ___________ ,就是___________要待人宽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___________”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___________ ”。
人性,主张 ___________ 。
B.教育思想首创___________ ,主张“___________ ”,打破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局面。
(2)孟子的思想主张:A.政治:“___________ ”。
B.民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C.人性:“___________ ”。
必修三历史教材学习知识点学习填空
![必修三历史教材学习知识点学习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0a32df656529647d2628522d.png)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第一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_________学派首创人)1、学说:“________”、“__________”是其思想中心,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______,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实现爱人的门路,一定依照“_______”之道,就是要求做到“已所不欲,_______________”。
B、“礼”:“克己复礼”:做人要控制自己,行为要切合“_________”的要求;“礼”就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的主张,这表现了保守的一面。
C、“为政以德”:统治者要珍爱民力,以______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渐改良政治②、哲学看法:(天数观,畏天数)“敬鬼神而远之”。
把商讨解决人人间的本质问题放在优先地点,表现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③、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课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义勇为于师2、历史地位:①、在中国的地位:其所倡议的儒家思想被后代弘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系统广博精湛,在_______________拥有重要的影响。
③、其自己的历史价值:孔子被尊敬为______________,受后代仰慕。
二、老子(_________学派首创人):1、平生著述:后代整理:《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抽象的看法,道是超出于天之上的万物的________;“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数”的绝对威望。
B、辩证法思想:矛盾是广泛存在的,并可相互;这类转变是经过“守静”来实现的,不需要条件。
②、政治学说:倡议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商讨_____________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高中课件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00acda42cc58bd63186bdc0.png)
历史必修三复习要点(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由的过渡)具体原因:1)经济:的瓦解2)政治:的瓦解3)阶级:的上升4)教育:的兴起…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政治思想——1)“仁“()2)“为政以德”(含思想);3)“克己复礼”(体现了历史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利于实现)教育成果:孔子整理了“六经“()!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记载在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民本思想——“”伦理观——“”(主张用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评价: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唯物主义)^伦理观——“”(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政治主张——(吸收了法家思想)道家:老子哲学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名句:)政治主张——“”、“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庄子哲学思想——“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改革观——法治观——、集权观——建立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体现小生产者愿望)、“尚贤”——(体现愿望)、“节俭”——评价:①代表了的利益。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
(2)奠定了的基础;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原因:秦曾用法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后的思想对秦始皇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统一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儒家在秦的命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汉初采用“黄老之说”:背景:秦末以来战火频繁,导致含义:“黄”——黄帝学说(治身);“老”——老子学说(治国)措施:实行政策。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dc73b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4.png)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历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思潮革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分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
在政治方面,清朝统治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地方势力兴起,社会秩序日益动荡不安。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体制的固化使得中国无法适应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国家财政困难,农民生活困苦。
社会方面,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不满逐渐升温。
二、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虚弱,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了自我觉醒和探索,探索中国乃至亚洲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出路。
三、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这一过程被称为中国的西化运动,包括洋务运动和“自强求富”运动。
中国的西化运动为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消灭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腐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
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如洋务派、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不同的阶级和社会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和诉求。
这些觉醒与斗争的过程,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力量。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b76f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f.png)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3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从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脉络,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泛,本文就高中历史必修3的知识重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中国现代史1.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民间反抗封建专制的大规模战争,起源于1848年,直到1864年,历时16年之久。
其主要领袖——洪秀全创立了太平天国,提出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口号,并且形成了许多新农村,开展了一次有系列意义的民主革命。
2.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的一次战争,时间是1894年到1895年。
这场战争共持续了8个月,中国负责方的战败也引发了全国性的社会动荡。
甲午战争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困局、揭示了中国社会封建复辟的反动性、揭示了中国走向民主的必要性。
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民主革命,它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从而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首先,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政治和经济的危机,推翻了满清政治专制、开辟了民主革命的道路;其次,它在东亚地区式微后的全球资本主义间播下了中国的“民主种子”,标志着中国向现代化进程迈出的第一步。
二、世界现代史1.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指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在欧洲进行的一次科学变革。
在科学革命中,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深入认识,并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科尔沁战役:科尔沁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发生于1933年。
在战争中,中国的红军打败了日本侵略军,标志着日本入侵中国受到了重大打击。
3.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广泛的一次全球性战争,从1939年至1945年进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大国家都进行了自己的战略、经济和军事布局,博弈相互冲突,形成了世界的多变局面,在现实中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影响至今不减。
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
![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36dd99fe7c1cfad6195fa738.png)
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1.1 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A(1)儒家:、、;(2)墨家:;(3)道家:、;(4)法家:。
3.1.2百家争鸣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B(1)形成: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2)意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理想和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基础,法家思想中的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3.1.3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B(1)孔子:①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和“”;②政治上主张“为政以”;③教育上主张“”、“”。
(2)孟子:①“”学说;“”的主张。
②性善论。
(3)荀子:①“天行有常”、“而用之”;②论;③并施。
3.1.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B(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采纳其主张确立儒家独尊地位。
(2)汉代新儒学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基础是“”学说。
(3)影响: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加强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1.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B(1)宋明理学代表人物:①程朱理学:二程(程颢、程颐)、;主张:“”是世界本原;“致知”“存(儒家伦理道德),灭人欲”;②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陆主张“心即理也”、“发明本心”,王提出“致”。
(2)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3.1.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B(1)李贽主张:①批判儒家思想,反对绝对的思想;②认为人皆有私。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①批判,限制君权;②皆本;③致用。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2.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B(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西汉发明。
蔡伦改进(“蔡侯纸”)。
②印刷术:唐代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02a2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e.png)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一:整体概述《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人民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
整本教材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展开。
知识点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中西文化的交融、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知识点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
内容包括:封建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演变、科举制度的变革、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变革等。
知识点四: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世界科技的发展与影响、传世文献的重要性、航海事业的发展与影响等。
知识点五: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
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晚清政治体制的危机与变局、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等。
知识点六:第五单元世界近代史的发展第五单元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
内容包括:19世纪末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变化、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反抗、世界战争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联合国的建立和冷战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
知识点七:穿插的历史哲学思考教材还穿插了历史哲学思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启迪。
在每个单元末尾都会有历史留言、历史讲座等篇目,对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综合运用。
知识点八:普及的历史常识教材还普及了一些历史常识,如历史年表、历届中国古代思想家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8d766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6.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在生活中,书还帮了我不少的忙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第7课启蒙运动一、理性时代的到来1,原因:(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3ec15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5.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河流文明: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黄河流域 - 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模式2.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 宗教与文化3.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4.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吠陀文化- 种姓制度的形成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文化- 甲骨文与金文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文化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3. 古代科技与文化- 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文学与艺术: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结构- 骑士文化与骑士精神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3.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近现代历史的发展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2.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主义的兴起- 各国统一运动:德国、意大利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五、当代世界的重要事件1. 冷战与两极世界- 美苏对峙-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2.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3. 当代科技与社会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和细化,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d5fd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d.png)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填空版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始于 _19_ 世纪 60 年代,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
1. 外国侵略与民族意识觉醒在国际上, _列强_ 的侵略使中国深陷危机之中,民族危机感日益增长。
此时的中国社会纷纷产生了民族意识觉醒的力量,有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爆发。
2. 内忧外患与改革思潮国内的社会矛盾与外国侵略同时存在,使得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有一些进步的思想力量开始兴起,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启蒙,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
3.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近代社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
这两次事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反对压迫的斗争。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近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始终处于复杂多变的局势中。
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同时也进行过一些积极的外交努力。
1. 不平等条约与国民政府的外交斗争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得中国被迫割让领土、割地赔款等。
然而,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坚决抵制这些不平等对待,进行外交斗争。
2. 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与民族解放战争为了保卫国家,近代中国进行了军事现代化的努力。
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3.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近代中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这些变革使得中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在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1. 中国的领导与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三复习要点(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由的过渡)具体原因:1)经济:的瓦解2)政治:的瓦解3)阶级:的上升4)教育:的兴起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政治思想——1)“仁“()2)“为政以德”(含思想);3)“克己复礼”(体现了历史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利于实现)教育成果:孔子整理了“六经“()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记载在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民本思想——“”伦理观——“”(主张用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评价: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唯物主义)伦理观——“”(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政治主张——(吸收了法家思想)道家:老子哲学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名句:)政治主张——“”、“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庄子哲学思想——“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改革观——法治观——、集权观——建立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体现小生产者愿望)、“尚贤”——(体现愿望)、“节俭”——评价:①代表了的利益。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
(2)奠定了的基础;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原因:秦曾用法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后的思想对秦始皇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统一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儒家在秦的命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汉初采用“黄老之说”:背景:秦末以来战火频繁,导致含义:“黄”——黄帝学说(治身);“老”——老子学说(治国)措施:实行政策。
结果:国力恢复、生活安定,但隐藏着危机(),“无为”思想已不符合形势。
3、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改造:他把诸子百家中和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主张: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和“的主张。
(是一种文化专制)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提出和学说。
(带有迷信色彩,有利于限制君权)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和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汉武帝对儒学的推崇措施:1)起用儒学家。
2)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3)兴办和教育系统。
结果:1)为儒家所垄断。
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的,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课宋明理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佛教、道教2、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又称。
3、唐朝:统治者奉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收到挑战。
4、宋明理学:改造:北宋儒学家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代表人物:程颐、程颢、朱熹、王阳明、陆九渊主张: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二程:1)“”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3)把握“理”就要“”。
朱熹:1)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
2)强调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备受推崇,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还传播到陆王心学(主观唯心)陆九渊1)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
3)认为不必,只需1)宣扬2)提出“”和“”学说理学的历史作用: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以道德思想扼杀了个人的创造力与学术自由;使传统文化渐趋保守、停滞。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政治上,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经济上,的发展,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代表人物3、主张:“异端”李贽:1)著作有《焚书》、《藏书》2)反对;批判;3)强调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要求。
黄宗羲:著作:《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揭露了“12)提出“”的民主思想3)主张以“”取代皇帝的“”。
4)提出“”思想主张顾炎武:著作:《》、《》 1)在《日知录》中提出“”2)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3)反对王夫之:著作:《》、《》、《》 1)唯物论:2)认识论:3)辩证法;4、影响(评价):1)一定程度上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2)的思潮影响深远3)对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使儒学焕发了新的生机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自然哲学:背景:用来解释一切的唯心主义产生:公元前6世纪,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意义:首创理性精神,关注的中心由神变为。
2、智者学派:背景:1)经济的发展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
3)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主要思想:1)以和为探索的主题,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特别强调。
3)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的产物。
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影响:积极:树立了人的和,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
消极:忽视道德,造成、的现象。
3、苏格拉底:背景: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文主义,造成、的现象。
主张: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即知识。
3)对美德同样重要。
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的学问。
4、柏拉图:著作:《》(根据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主张:鼓励人们,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亚里士多德:主张:1)特别强调在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创建了严密的。
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条件:1)14世纪,意大利出现。
2)产生。
3)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和。
2、实质:反封建思想文化的兴起。
3、核心:4、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和。
5、成就;文学领域:的代表作《十日谈》;(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的代表作《神曲》;(被称为)的代表作《歌集》;三人被称为“文学三杰”。
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后,英国出现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哈姆雷特》)艺术领域: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是(擅长画圣母像)、、(代表作是《蒙娜丽莎》)。
科学领域: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
发明天文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6、文艺复兴的扩展:世纪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7、影响: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运动;促进了的出现;催生了近代。
宗教改革:1、背景:1)对思想的解放,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2)的精神禁锢和腐败,日益遭到人们的批评。
3)天主教会对的压榨使其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导火线: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
3、爆发标志:马丁。
路德发表“”。
4、路德教主张:1)信仰耶稣即可得救(“”)2)每个人都有直接和《圣经》的权利。
5、新教派:教、文教、教。
6、新教派共同主张:1)简化宗教,否定权威。
2)坚持权力高于教会。
7、实质:是一场在掩饰下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统治和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8、影响:1)打击了西欧的势力,摧毁了的精神独裁,成为早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形成了不受教皇控制的,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在政治上加强了制度,巩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第七课启蒙运动1、背景:1)经济上:经济的不断发展。
2)阶级上;力量日益壮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3)政治上: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兴起和发展:世纪,出现早起启蒙思想;世纪中叶,启蒙运动以为中心出现高潮,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并影响世界。
3、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
4、内容: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和,提倡、和平等。
主张建立一个符合和人性的社会。
5、核心:“理性”(是指人思考,运用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
6、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霍布斯:(国)国家是人们通过建立的。
洛克:(国)1)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2)提出学说。
伏尔泰:(国)1)猛烈抨击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制。
3)提倡“”,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以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代表作:《哲学通信》《》孟德斯鸠:(国)1)提出“”学说。
2)法律应当是的体现。
3)代表作:《》卢梭:(国)1)提倡“”和“”思想。
2)提出了“”论。
3)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
4)代表作:《》康德:(国)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
2)相信主权属于。
3)坚持人要,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4)代表作:《》7、意义:1)是一次空前的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为革命以及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3)鼓舞了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四大发明:造纸术:1),中国已经有了纸。
2)105年,东汉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的原料)。
3)世纪,造纸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和非洲。
4)造纸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印刷术:1)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2)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了。
既经济,又便捷。
3)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推动了和,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1)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2),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活用被广泛使用于军事。
4)火药传入欧洲,使日益衰落。
指南针: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时期发明的“”。
2),指南针用于航海。
3)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
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速了欧洲由向的过渡。
2、数学成就;《九章算术》:1)成书于。
2)采用了。
3)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算筹:1)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最早采用的是。
2)后来算筹演变成为。
3)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3、天文成就:1)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以及的记录。
2)后人根据石申观测记录编辑成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为了更好的观测天象,东汉创制了,元朝造出。
4、历法成就: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
商朝改进为“”。
殷历采用的纪日法,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纪日法;2)春秋时,我国历法开始采用的置闰方法。
3)战国时,历法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