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与土壤污染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0e1fa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e.png)
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以下是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农用地第三节建设用地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章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第五章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bff0505cc17552707220805.png)
1 工程措施
1.1 客土、换土、去表土、翻土 客土、换土、去表土、 换土法就是把污染土壤取走,换入新的干净的土 换土法就是把污染土壤取走, 就是把污染土壤取走 壤。该方法对小面积严重污染且污染物具放射性或 易扩散难分解的土壤是必需的, 易扩散难分解的土壤是必需的,以防止扩大污染范 围,危害人畜健康。对换出的土壤应妥善处理,以 危害人畜健康。对换出的土壤应妥善处理, 防止二次污染。 防止二次污染。
1 工程属及部分有机污染 物,该类方法特别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透水性差的粘土类土壤。 该类方法特别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透水性差的粘土类土壤。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制出的方法是: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制出的方法是:在水饱和的土壤中插 些电极(最好用石墨电极 入—些电极 最好用石墨电极,电极间距和深度根据需要而定 ,通过 些电极 最好用石墨电极,电极间距和深度根据需要而定), 低强度宜流电(1—5mA)。通电后,阴极附近产生的H+便向土壤毛孔 。通电后,阴极附近产生的 低强度宜流电 移动,并把污染物释放到毛管溶液中。水溶液以电渗透的方式移到阳 移动,并把污染物释放到毛管溶液中。 极附近,并被吸到土壤表层,再清除。 极附近,并被吸到土壤表层,再清除。
1 工程措施
小结 工程措施治理效果最为彻底,稳定,是一种治本措施, 工程措施治理效果最为彻底,稳定,是一种治本措施, 适用于大多数污染物和土壤条件。但投资大,易引起土壤 适用于大多数污染物和土壤条件。但投资大, 肥力减弱,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 肥力减弱,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 近年来,把其它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 近年来,把其它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 理技术引入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 理技术引入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 辟了新途径,如磁分离技术、阴阳离子膜代换法等。 辟了新途径,如磁分离技术、阴阳离子膜代换法等。虽然 多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但积极吸收、转化新技术、 多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但积极吸收、转化新技术、新材 料,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工程 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治理成本, 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用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d95b8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3.png)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08eeb196c175f0e7cd1370e.png)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第五章 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原理与技术
![第五章 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87a2620a300a6c30c229f4b.png)
第五章 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
概念 利用污染物与土壤之间各种物理特性的差异,达到将 污染物从土壤从去除、分离的目的。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分离 蒸汽浸提 固定/稳定化 玻璃化 低温冰冻 热力学方法 电动力学方法
1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基本原理 依据污染物和土壤颗粒的特性,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
物从土壤分离开来的技术。
土壤气相抽提示意图
气相抽提修复技术处理过程示意图
土壤气相抽提(SVE)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驱使空气流过污 染的土壤孔隙而解吸并夹带有机组分流向抽取井,最终于 地上进行处理。为增加压力梯度和空气流速,很多情况下 在污染土壤中也安装若干空气注射井。
2.2 影响因素
对SVE的影响(分析)
土壤的渗透性 蒸气压与环境温度 地下水深度及土壤湿度 土壤结构和分层 气相抽提流量和Darcy流速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方法概述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工程 的方法和原理, 并采用人工调控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无害化 和稳定化的措施
土壤修复的分类与技术体系
按修复场地
1 原位修复 2 异位修复
按技术类别
1 物理修复 2 化学修复 3 生物修复 4 生态工程修复 5 联合修复
污染土壤多相抽提修复技术示意图
两相抽提技术(two-phase extraction,TPE) 利用蒸汽浸提或者生物通风技术向不饱和土壤中输送气
流,以修复挥发性有机物和油类污染物污染土壤的过程。
典型的两相抽提系统示意图
两重抽提技术(dual-phase extraction,DPE) 两重抽提技术既可以在高真空下,也可以在低真空下
、有机药剂(如EDTA等)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74bd90748e9951e79b8927d5.png)
“综合性”定义:不但要看含量的增加,还要看后果, 即加入土壤的物质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土壤污染的定义
三种定义的出发点虽然不同,但有一点 是共同的,即认为土壤中某种成分的含 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时即构成了污染。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就是指人为因素有 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或其他生命体有害 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 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土壤环 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 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1.1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 体、液体和 气体三相共 同组成的多 相体系,具 有疏松的结 构。
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
土壤环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 质组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固相物质包括土壤 矿物质和有机体(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物、土 壤动物及微生物)等物质。固体物质之间是形 状、大小不同的孔隙,在孔隙中存在着液相 物质(水溶液)和气相物质(空气)。三相物质所 占土壤容积比例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通常, 固相物质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液相和气 相之和约占50%。
2.4土壤污染物及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 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 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人为污染源 是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土壤污染研 究和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对象,而在这些污染源中, 化学物质对土壤的污染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污染物 进入土壤的途径按照所划分的土壤污染源可分为污 水灌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农药和化肥、大气沉 降物等。
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 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 据,如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质量等 级或评价土壤是否已发生污染、划分污 染等级,均必须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 作为对比的基础和评价的标准,并用以 判断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程度,以 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土壤污染监测ppt
![土壤污染监测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06673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e.png)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2.土壤化学组成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 量约占96%以上,与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相似。 3.土壤机械组成 指不同大小颗粒(沙砾、粉粒、黏粒)的相对 含量。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 质有很大差异,如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和迁移、 转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水、保温能力等。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参见表5.1;国际制土壤质地 分类见表5.2。
类 别
黏壤土 类
黏土类
质地名称
砂土及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壤土 粉砂质壤土 砂质黏壤土 黏壤土 粉砂质黏壤土 砂质黏土 壤质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 重黏土
各级土粒质量分数/%
黏粒
粉沙砾
沙砾
(<0.002mm) (0.002~0.02mm) (0.02~2mm)
0~15
0~15
85~100
0~15
0~45
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
![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21ce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9.png)
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标题:《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全面探索土壤学的新进展简介:《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土壤学领域最新进展的专业书籍。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土壤形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和关键亮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并选择是否购买。
正文:第一章:土壤形成与发育本章介绍了土壤形成的基本概念、土壤发育的主要过程以及各种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分析和比较,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机制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本章详细介绍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等。
读者可以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水分、空气、温度等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功能和特性。
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本章系统介绍了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中的有机质、无机盐、酸碱度等。
读者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来源、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土壤肥力的评价和调控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第四章:土壤生物学本章重点介绍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土壤动物及其生态位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可以了解土壤生物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土壤生物来改善土壤环境。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本章主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影响,以及土壤修复的原理和方法。
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土壤污染形势,学习到如何评估和修复受污染土壤,为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章重点讨论了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包括土壤肥力管理、土壤保护和土壤生态系统服务等内容。
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实现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的土壤资源利用策略。
总结:《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是一本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土壤学专业书籍。
本书通过对土壤形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污染与修复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土壤学的最新进展。
第五章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讲课稿
![第五章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376949502020740be1e9bec.png)
1 工程措施
1.3 清洗法
EDTA可提高金属离子的移动性,使之从表层淋洗到下层。日本 用稀盐酸或EDTA淹水清洗土壤重金属效果较好。 将EDTA(30kg/a) 撤在稻田或旱地(土壤含镉分别为10.4,27.9mg/kg),淹水或小雨淋 洗,清洗1—2次,水量以能达到根层以外而未到达地下水为宜。试验 表明,清洗一次可使耕层土壤镉降低50%,二次使米镉减少81%,Fe、 Zn效果最好,Mn、Ni效果较差,而先用氯化物(Ni用硫破盐),后用 EDTA淋洗效果更好。
1 工程措施
1.5 电化法
近年来国外采用电化学方法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及部分有机污染 物,该类方法特别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透水性差的粘土类土壤。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制出的方法是:在水饱和的土壤中插 入—些电极(最好用石墨电极,电极间距和深度根据需要而定),通过 低强度宜流电(1—5mA)。通电后,阴极附近产生的H+便向土壤毛孔 移动,并把污染物释放到毛管溶液中。水溶液以电渗透的方式移到阳 极附近,并被吸到土壤表层,再清除。
2.2 生物修复的类型
现场处理(on-situ)现场修复技术
在原地翻动土壤使之与降解菌接种物、营养 物及支撑材料混合。
2.3 动物修复技术
利用某些特定的动物吸走或降解土壤中 的污染物质,而达到净化土壤的技术。
蚯蚓及某些鼠类能降解土壤中的一些农 药,吸走土壤或污泥中的重金属。
2.4 植物修复技术
利用某些特定的植物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而达到净化土壤的技术。
一些野生植物能吸收累积大量的重金属,通过人工栽 培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
第5章-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1-2节).
![第5章-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1-2节).](https://img.taocdn.com/s3/m/41fbe9e010661ed9ac51f3a9.png)
二 土壤污染的概念、特点、种类、来源及后果
• 土壤污染是指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土壤自然本底 的含量和土壤的自净能力,因而破坏了土壤系统原 来的平衡,使土壤的作用和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
•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 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 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 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 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气体污染物在气溶胶的溶解;
空气中粒状污染物对气体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或粒状污染物表面上的化学物质与气体污染物之间的化学 反应;
气体污染物在太阳光作用下的光化学反应。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 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 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 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 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 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 物,其毒性一般比一次 污染物还强。
•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情况仍缺乏全面的调 查和研究,对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疾病的总体 情况并不清楚。但是,从个别城市的重点调 查结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的研究表 明,土壤和粮食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 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 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 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 氖 氦
甲烷
浓度 (ppm) 780,900 209,400 9,300 315 18 5.2
土壤环境有机污染
![土壤环境有机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c746cdeeb8f67c1cfad6b8b1.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低毒低残留的杀虫 剂,具有苯基-N-烷基氨基甲酸酯的结构,具 有抗胆碱酯酶作用,与有机磷农药具有相同 的中毒症状,但机理不同。 其中毒是缘于胆碱酯酶分子弱可逆结合的抑 制。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自然环境中易于分解, 在动物机体内也能迅速代谢,代谢产物的毒 性多数低于其本身毒性。
(一)有机氯类农药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含氯有机化合物,大部分是含 一个或几个苯环的氯素衍生物.
最主要的品种是滴滴涕(DDT )和六六六,其次是 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氯丹、七 氯等。
各种有机氯的化学结构及毒性大小虽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 挥发性低、
化学性质稳定、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由于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复杂,结构、形态、 性质各异,而且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有机污染物被 制造和使用,所以目前尚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来 划分土壤中的污染物,只是根据各个学科的研究 目的和研究方向来进行简单的归类和划分。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毒性:有毒和无毒 环境中残留半衰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非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农药一旦进入生物体内易溶于生物的脂肪组织中,很难随 着生物代谢被排泄,并随着食物链的逐级升高而不断富集。在生 态系统内,有机氯农药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含量逐级增加,其富 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极其惊人的程度
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会引起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的病变,发生肌肉震 颤、内分泌紊乱、肝肿大、肝细胞变性等症状。 并可通过母乳传递给下一代,进而影响下一代,因 此,有机氯农药属于高残留、高毒害农药,是造成 土壤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农药类型,对人体构成极大 的危害。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课程笔记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39bfb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f.png)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土壤污染概述1. 定义与概念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从而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等。
2. 土壤污染的类型(1)有机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石油烃等。
(2)无机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如铅、镉、汞、铬等)、无机盐类、酸碱等。
(3)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病毒、真菌毒素等。
(4)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核设施泄漏、核试验等。
3. 土壤污染的特征(1)隐蔽性:土壤污染往往不易被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专业检测才能发现。
(2)累积性:土壤中的污染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
(3)不可逆性:某些污染物在土壤中难以降解,造成长期的环境问题。
(4)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特性、污染源和污染程度各不相同。
(5)复杂性:土壤污染涉及多种污染物,其相互作用和迁移转化过程复杂。
4. 土壤污染的现状全球范围内,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壤肥力下降:污染物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水保持能力,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污染物质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3)地下水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
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食物链传递: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引发慢性中毒。
(2)直接接触:人们通过皮肤接触受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皮肤病、炎症等。
(3)呼吸摄入:土壤中的粉尘携带污染物,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影响呼吸系统健康。
10第五章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10第五章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8593e329f705cc175427091d.png)
去毒作用—去氨基作用
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位点是氨基,去氨基作用则能 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去毒作用—醚键断裂作用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含有醚键,醚键断裂能消除其植物毒性。
去毒作用—腈转化为酰胺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含有醚键,醚键断裂能消除其植物毒性。
去毒作用—轭合作用
有毒物质和生物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和小分子物质发生合 成反应,使以有毒物质毒性降低的现象为轭合作用。
污染物以何种方式通过细胞膜,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本身 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各种组织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微生物的生物化学降解转化作用
彻底分解为CO2+H2O
激活作用
有毒物质
结构变化
毒性增加 毒性不变 毒性降低
去毒作用
去毒作用:微生物使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或去除其对 敏感物种的有害性。敏感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
原位生物修复的基本条件
✓ 碳源及能源 ✓ 能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群 ✓ 提供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无机营养物 ✓ 环境介质中合适可利用的水量 ✓ 适宜的温度 ✓ 适宜的pH值
生物修复可能利用到的微生物
真细菌
细菌
蓝细菌 古菌
酵母
微
生 物
真菌
霉菌
大型真菌
菌根
藻类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简单代谢的生理过程
向基质接近 对固体基质的吸附
✓两种基本相似化合物在生物转运过程中需要同一转运系统, 可出现竞争,并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的最主要特点是在转运过程中化合物可逆浓度梯 度而转运,即可由浓度低的部位向浓度高的部位转运,并 因此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易化扩散:指某些不易溶于脂质的亲水化合物,透过生物 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也称之为促进扩散。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a41f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0.png)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施土壤污染是指在土壤中存在的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有害物质超过了一定程度,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它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为了防治土壤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接下来,加强土壤污染物的管理与减排工作。
在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如化学物理法、生物修复法等,降低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此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农药使用的规范。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选择对土壤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农药品种和施肥方法。
同时,加强对农药的监管和管理,规范农药的使用和处置,避免农药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可以采取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方法,将一些具有吸附、稳定、降解等功能的微生物和植物引种到受污染土壤中,利用其生物活性来修复污染土壤。
这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修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此外,加强土壤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保护的氛围。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土壤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各国之间可以加强科研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土壤污染问题。
同时,可以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策略合作,制定行之有效的联合行动,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效果。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方面,我们还需加强研究,完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水平,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实现。
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土壤污染防治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c5ba2ae518964bcf847c8a.png)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标准、调查、监测、评估与规划第三章土壤污染预防第四章土壤污染治理第一节农用地第二节建设用地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措施第六章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土壤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安全利用、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环境质量负责,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加大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提高监督管理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有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第五条【污染防治责任制】本省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防止土壤污染。
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承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土壤修复以及损害赔偿的主体责任。
污染责任主体因改制、合并或分立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污染责任主体无法认定或消亡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终止的,由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其使用该地块期间所造成的土壤污染承担相关责任。
土地使用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造成土壤污染有重大过失的,承担被污染土壤修复的连带责任。
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7b7f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3.png)
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工作。
第三条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应当坚持保护为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源头控制、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应当科学、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应当加强监测与评估,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第二章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第六条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农用地。
第七条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应当对农用地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指标的监测。
第八条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应当按照一定时间周期进行,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
第九条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应当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用于指导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措施的制定。
第三章农用地土壤质量分类与管理第十条农用地土壤质量分类与管理应当根据农用地土壤质量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划定不同等级的农用地。
第十一条农用地土壤质量分类应当以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第十二条农用地土壤质量管理应当根据不同等级的农用地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农用地土壤修复第十三条农用地土壤修复应当采取科学、可行的技术手段,提高土壤质量,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第十四条农用地土壤修复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第十五条农用地土壤修复应当注意生态保护,推行生态修复,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
第五章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第十六条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控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 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 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 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 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 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 遗传障碍等疾病。
三、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首先,是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其次,是具土壤污染有累积性和地域性。 第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性。 第四,是土壤污染治理的艰难性。
土壤的基本特征
土壤是 由固体、液 体和气体三 相共同组成 的多相体系。
化学工业出版
土壤的基本特征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 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 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 有同化和代谢能力。
化学工业出版
(一)土壤质地 Soil texture
将土壤单粒划分为若 干粒径等级,即为土 壤粒级:砂粒、粉粒 和粘粒
2、粘土类 ➢ 水分:透水性差,内部排水慢。 ➢ 空气: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 ➢ 热量:热容量大,升降温慢;称“冷性土”。 ➢ 养分:矿质营养丰富,与粘粒含量成正相关;
保肥力强,肥劲长。 ➢ 耕性:耕作费力,宜耕期短。 ➢ 利用:宜种禾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
等。
3、壤土类
砂、粘粒配比较恰当。 通气透水性良好,耕性较好。 理想土壤。 利用: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五、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1、砂土类
➢ 水分:透水性强,排水通畅;不易保水; 不易回润表土。
➢ 空气:通气良好,有机质分解迅速。
➢ 热量:热容量小,温度易升易降;早春升 温快,称“热性土”。
➢ 养分:石英为主,养分少;保肥性差;少 施勤施肥;肥效前劲大而后劲不足。
➢ 耕性:松散易耕,易耕期长。
➢ 利用:不易种水稻,宜种花生、薯类和瓜 类。
不同质地类别土壤性质比较
性质
砂质土 壤质土 粘质土
手感
粗糙
滑溜
粘重
矿物
以原生矿物为主
粘土矿物
表面积
低
中
高
储水性
低
中
高
有效水
低
高
中-高
抗旱性
低
高
低
通透性
高
中
低
温度变化
高
中
低
早春温度 养分储量 SOM(有机 质)
供肥性 保肥性 施肥原则
作物生长
耕作管理
温暖 低
低
高 低 少量多次 发小苗 不发老苗 中
土壤矿质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
质地类型:
沙土类 壤土类 黏土类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分类
各粒级所占 (重量) %
类别 砂土类
质地名称
粘粒
粉砂粒
<0.002mm 0.02~0.002mm
砂土及壤质砂土 0~15
0~15
砂粒 2~0.02mm
85~100
砂质壤土
0~15
0~45
壤土类
壤土
0~15
35~45
55~85 40~55
粉砂质壤土
0~15
45~100
0~55
砂质粘壤土
15~25
0~30
55~85
粘壤土类
粘壤土
15~25
20~45
30~55
粉砂质粘壤土 15~25
45~85
0~40
砂质粘土
25~45
0~20
55~75
壤质粘土
25~45
0~45
10~55
粘土类
粉砂质粘土
25~45
45~75
0~30
• 3. 柱状结构体和棱柱状结构体,纵轴大于横轴呈 直立型,棱角不明显的为圆柱状结构体,棱角明 显的为棱柱状结构体,大多出现在粘重的底土层、 心土层和柱状碱土的碱化层。
• 4. 团粒结构体,近似球形的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一般在 耕层较多,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改良土壤结构性实际上是指促进土 壤团粒结构体的形成。
• 重壤土:湿时可搓成细土条,并能将细 土条弯曲成小圆环而不产生裂缝,或产 生一些细小裂缝,将细土条压扁时有裂 缝,手刮时,刮面平滑无裂缝,但无光 亮。手挤出的薄片条不易断。
• 粘土:可搓成土条,弯曲或成小圆环时 不产生裂缝,将土条压扁时亦不产生裂 缝。手刮时,刮面光滑发亮。手挤出的 薄片条成卷曲状,薄片面上光滑发亮。
6、因地制宜,加强管理
二 土壤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由于土壤具 有这种功能,所 以人们肆意开发 土壤资源,同时 将土地看作人类 废物的垃圾场, 而忽略了对土地 资源的保护。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
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 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乃至人类 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 的自净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对 立、统一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 于一定的动态平衡。
响产量; • 第三类不仅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同时也使收获部分品质下降。较为
多见。
• (2)土壤污染影响人类的生存健康
• 主要是通过气-水-土-植物-食物链途径,土壤是污染物进入人体 的食物链的主要环节。
• 所以作为人类主要食物来源的粮食、蔬菜和畜牧产品都直接或间接来 自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富集必然引起食物污染,危害人体的健康。
• 砂壤土:干时易捏碎,湿时可搓成球形,但搓 不成细土条。
• 轻壤土:湿时不仅可搓成球,也可搓成3-5毫米 粗的细土条,但拿取即断。手刮时,刮面上有 鱼鳞状的大裂纹,刮面粗糙,可见砂粒,手挤 不能成薄片,挤出时一节节断掉。
• 中壤土:干土捏碎后,手摸有面粉感,可搓成 细条,当土条弯曲成小圆环时,土壤即多处断 裂。手刮时,刮面有一条条细裂缝,手挤能成 薄片,但易断。
粘土
45~65
0~55
0~55
重粘土
65~100
0~35
0~35
How is texture determined?
• In the field: the “feel” method • In the lab: sieves and sedimentation
• 砂土:干时为松散的散沙。不论水分多少均不 能搓成球形。
•良好的团粒结构体一般应具备三方面的性质:具有一定的 大小,过大或过小都对形成适当的孔隙比例不利; •具有多级孔隙,大孔隙可通气透水,小孔隙保水保肥;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水稳性、机械稳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土壤肥力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 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 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图4.4 用于农是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因。据我
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 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 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 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 8.4%。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汞, “骨痛病”的源头是镉
化学工业出版
从土壤污染概念来看,判断土壤发生污染的 指标:一是土壤自净能力,二是动植物直 接、间接吸收而受害的临界浓度。
化学工业出版
(二)污染物的来源
1.病原体——肥料、生活垃圾 2.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农药 3.放射性物质——工业、科研、医疗
污染物对土地污染 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 处理过程中,残留的污染物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肥力分级
参评项目:土壤环境条件(地形、坡度、覆被度、侵蚀度), 土壤物理性状(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质地、障碍层位), 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储量指标、 养分有效状态(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等。
土壤肥力分级:瘦土、熟土、肥土和油土
• 土壤肥力监测即观测土壤肥力因子动态变化的过程。土壤水、肥、气、 热等肥力因子,随着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 活动的影响,不断地产生变化,有些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有些 变化则不利。掌握土壤肥力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时预测和调控,可使 土壤肥力的发展与作物的需求经常处于协调状态,以取得作物高产稳 产的效果。
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
土壤的基本特征 土壤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培肥 有机肥料 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 有机蔬菜的施肥技术
土壤的基本特征
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 分、部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土 壤肥力。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生态条件,是农业发展的 重要基础。 在农田土壤管理中,应着眼于防止土壤污染和水 土流失,使土壤生态系统不断地向有利于人类生 存的方向转化,这也是有机农业的基本要求。
农药污染途径
农药
六六六和DDT作为 高残留率农药于1983 年已停止生产,随着时 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 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 农药的残留,但在鱼类 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 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 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 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 了100~200倍。
化肥农药:农药通常是通过饮食、皮肤接触和 呼吸三个途径进入人体的。
砂土下面有淤泥层(夹粘层),或粘土 层下有砂土层(腰砂地)。
4、引洪放淤,引洪漫砂
将洪水有控制的引入农田,使淤泥沉积于 砂质土壤中。
将洪水中粗砂粒引入粘质土中。
边灌边排,做到留砂留泥不留水。
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种植豆科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在粘 质土中,利用其发达根系,可促进土壤 团粒结构的形成。
1.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 农药
2.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3.施用化学改良剂 4.改变耕作制度 5.换土
土壤质地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