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资料(辅导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辅导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B)。

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D)。

A、项B、狄C、娶D、考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

A、宀B、厂C、示D、邑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C)。

A、奚何来B、戒尖舟C、出走见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A、Dānyú;KěhànB、Chányú;KěhànC、Chányú;KèhánD、Dānyú;Kèhán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D)。

A、森相肉B、屋前臣C、向陟门D、美家库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B)。

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C)。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C )。

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 )。

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B)。

A、其是之谓乎?B、是皆秦之罪也。

10级古汉第二学期复习提纲docx

10级古汉第二学期复习提纲docx

10級古代漢語第二學期複習提綱《古書的注解》思考與練習通論部分一、什麽是訓詁?二、簡述古註的概況。

三、解釋下列詞語傳、正義、疏、箋、注、章句、集解、衍文、脫文、十三經註疏、經典釋文四、說明下列注解術語的作用,並把作用類似的歸在一起:曰、謂、爲、猶、貌、謂之、之貌、讀爲、之言、讀曰、讀若、之爲言、讀如、之猶言、猶言。

五、翻譯下列句子,然后說明其訓詁內容:(i)深目謂之窅,從穴中目。

(2 )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

(3 )如、適、之、嫁、徂、逝,往也。

(4 )凡雨自三日以往爲霖。

(5 )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

(6 )葵,揆也;揆,度也。

六、標點翻譯下列古註: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薪貌錯雜也箋云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我欲刈取之以喻衆女皆貞潔我又欲取其尤高潔者O翹祁遥反沈其堯反尤高潔者一本無潔字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秣養也六尺以上曰馬箋云之子是子也謙不敢斥其適已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致禮餼示有意焉O秣莫葛反説文云食馬穀也上時掌反下文同餼虚氣反牲腥曰餼疏翹翹至其馬O正義曰翹翹然而高者乃是雜薪此薪雖皆高我欲刈其椘所以然者以椘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而高故也以興貞潔者乃是衆女此衆女雖皆貞潔我欲取其尤貞潔者又言是其尤潔者之子若往歸嫁我欲以粟秣養其馬乗之以致禮餼示已有意欲求之下四句同前。

傳翹翹薪貌。

正義曰翹翹高貌傳言薪貌者明薪之貌翹翹然若直云高貌恐施於椘最高者此翹翹連言錯薪故為薪貌鴟鴞云予室翹翹即云風雨所漂摇故傳曰翹翹危也荘二十二年左傳引逸詩曰翹翹車乗即云招我以弓明其逺故服?云翹翹逺貌。

箋楚雜至潔者正義曰薪木稱故月令云收秩薪柴注云大者可析謂之薪下章蔞草亦云薪者因此通其文椘亦木名故學記注以椘為荆王風鄭風竝云不流束椘皆是也言椘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言尤明雜薪亦翹翹也O箋之子至意焉釋訓云之子是子也李廵曰之子者論五方之言是子也然則之為語助人言之子者猶云是此子也桃夭傳云嫁子彼説嫁事為嫁者之子此則貞潔者之子東山之子言其妻白華之子斥幽王各随其事而名之言謙不敢斥其適已謂云往嫁若斥適已當言来歸所以桃夭鵲巢東山不為謙者不自言己説他女嫁故不為謙也.....七、請說說第七題古註的體例文選部分一、《諫逐客書》1.文字方面(1)通假字:太山不讓土壤一一泰繆公用之一一穆(2)古今字:而陛下說之/說耳目者一一悅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納“遂散六國之從”一一“縱”⑶異體字:“國以富彊、彊公室”等一一強(強)(4)破讀字:犀象之器不爲玩好。

古代汉语2复习笔记资料

古代汉语2复习笔记资料

古代汉语2复习笔记古代汉语(下)复习注疏.zl第七课句法(上)1、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形:(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这种名词状语是通过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某种行为来比喻句子主语的行为状态。

这种名词状语可以翻译成“像……那样地”。

例:“庶民子来”;“人立而啼”;“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这种名词状语是通过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来比喻实施者对待受事者的态度,并以此作为行为的方式。

可译为“像对待…一样地”。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可译为“用(按)…来”。

例:“晋、楚不务德而兵征”;“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江南火耕水耨”。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可译为“在…(地方)”、“向(往)…”。

例:“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秦焚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5)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夜缒而出”;“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每一);“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往日)。

2、及物动词作谓语中心语(述语)能带宾语,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充当谓语中心语一般不能带宾语;名词的句法功能一般是主语、宾语或定语,而不作谓语中心语。

这是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

3、特殊述宾关系的种类:(1)使动关系。

即客观上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或某种变化,可加上“使”“让”来理解,译作兼语句。

例“破人之与破於人,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名词与宾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形容词与宾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及物动词与宾语);“晋侯饮赵盾酒”(单及物动词带双宾);“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单及物动词带单宾)。

(2)意动关系。

即句子的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或具有什么性质,可以加上“认为”“以为”或“把…当作…”来理解。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复习1. 语法规则: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兼语”、“动宾结构”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语法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多做一些语法题目进行巩固。

2. 词汇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杂,包括了很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

复习时可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词汇积累,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吾”、“尔”、“乃”等。

3. 字形认读:古代汉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有些字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阅读古代文献等方式进行字形认读的练习,提高对古代汉字的识别能力。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复习不仅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还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古代文献:1.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练习题目在复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练习题目:1. 古代汉语中的“兼语”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2.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

3. 阅读一段古代文献,尝试理解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

第一章工具书一.知识点1.《说文解字》的分部原则是:“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分门别类按部首排列,不彼此杂糅在一起。

)2.《说文解字》中的“古文”是指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文字,共收510个。

重文是指异体字,共收1163个。

3.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段玉栽《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疏》。

4.《说文解字诂林》的作者:近代人丁福保。

5.《方言》的全名是:《轩輶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其中“轩輶使者”的意思是:古代帝王派往各地采风和记录方言的使者。

“绝代语释”的意思是:古今词语解释。

《方言》中“转语”的意思是:表示古今各地语言在声韵上的变化和联系。

6.《方言》系列丛书:东晋郭璞的《方言注》、清戴震的《方言疏证》、钱绎的《方言笺疏》、今人周祖谟《方言校笺》。

7.《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也是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方言》是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

《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著作。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

8.《尔雅》前三篇的篇名:《释言》《释训》《释诂》。

9.《尔雅》较好的注本:晋代郭璞注、宋代邢昺《尔雅注疏》。

10.《左传》比较好的注本:晋代杜预注、唐代孔颖达疏的《春秋左传注疏》。

11.《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人奉敕编写的,是在明代梅鹰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修订成的。

是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字典。

收字47035个,是古代汉语中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12.《康熙字典》214个部首是按十二地支从子到亥的顺序排列的。

13.《中华大字典》是中华民国期间出版的一本字典,补正了《康熙字典》的缺陷和不足。

作者是欧阳溥存。

14.《佩文韵府》:清张玉树根据元、明以来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类》修订增补而成的。

“佩文”是清朝皇帝的书斋名。

故以《佩文韵府》命名。

古代汉语下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下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下复习资料篇一: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重点下册诗律和词律部分:名词解释:古诗:是指汉魏六朝时期,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的无署名的诗歌。

(一般不包含乐府诗)古风:唐代以后的人模仿古人写的诗称为古风,也叫古体诗。

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古人作诗时把汉字四声分成平仄两部分,调整平仄,声调起伏变化,形成韵律之美。

词谱(填词):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和韵律标出来汇集起来,供他人照着填写,这样的书称为词谱。

(代表作:清朝万树的《词律》、王奕清的《钦定词谱》和戈载的《词林正韵》)清浊音:是古代音韵学家对声母发音方法分析的术语,发音时声带不震动者为清音,eg:b、p、d、k;声带震动的为浊音,eg:l.简述题:1.简述近体诗和古诗的不同地方?(1)句数的要求不同古诗句数是不限制的;近体诗要求严格,一般律诗都是八句,律绝为四句。

(2)押韵不同古诗一般隔句押韵,押韵比较自由;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且只能押偶句韵,不许换韵,一韵到底。

(3)平仄不同古诗在平则要求里比较宽松;而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

(4)对仗不同古诗可以全诗对仗,也可以任意一栏对仗;近体诗则要求中间两联对仗。

2. 分析题举例题:写出一首近体诗(格律诗,最好五言,仄起平收式,并画出这首诗的三处相黏之处,标出首、颔、颈、尾。

)背记点: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北宋陈彭年的《广韵》、南宋刘洲《平水韵》。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部分(8中常用修辞,要求会判断)1.引用{引言、引事、引文}2.譬喻{明喻、隐喻}3.代称:直接代替、不是像不像的问题,不同于借喻。

4.并提: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多看看例子)5.互文:上下文相互呼应补充。

6.夸饰:即夸张。

7.倒置:不同于倒装。

是平仄押韵的需要,优势为造成一种特殊意境。

(eg:《天净沙秋思》)8.委婉辞赋部分赋可以分为:骚赋、古赋、骈赋、文赋四种。

骚赋:模拟《楚辞》而写的一种赋,内容重在“写志”,不重“写物”。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

二、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用字方法)最早关于六书的说法《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六,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三、古书用字有四种现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古今字: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两种形体不同的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一对一的关系)异体字:指读音、用法、意义等完全相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它们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异体字的类别:(1)结构类型不同埜——野(2)构字偏旁不同体——躰(3)偏旁位置不同胷——胸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用与某词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字,是假借的一种。

通假字的类型:(1)音同的通假畔——叛(2)音近的通假亡——无繁简字:指简化字和被简化的繁简字合称为繁简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大致如下:(一)古今词义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1、旧词死亡社会观念的改变使有的词被其他词语取代。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指表演歌舞杂技的人。

现在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不用了。

有的词随着历史事物而消亡。

如:“膢”是古代祭祀饮食神的节日。

后来这中祭祀形式消亡,“膢”这个词就不用了。

2、古今同字异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不同的词,该字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如“抢”今天表抢劫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抢”是触碰的意思,二者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义的重点不同3、词义转变和感情色彩不同4、名物制度不同“而酒酸不售。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要点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要点

一、《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人,它是我国古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论语》(论本义编辑)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他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订的。

注释:2.一日:虚指一两天的意思。

日名词作状语。

3.尔:你们4.乎:介词,表比较5毋吾以也:宾语前置,不用我。

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翻译: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二)不吾知也:宾语前置,不知吾也。

否定代词作宾语。

(三)何以哉:介词宾语前置,“以何”:怎么办。

(四)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注释:1.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2.如:或者3.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如不是按规定的时间去朝见叫做“会”,与众诸侯一起去朝见叫做“同”,后来两君相见也叫做“会”。

4.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穿礼服,名词作动词。

5.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6.愿:愿意;。

7.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翻译:"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1.莫:(mù)暮的本字,古今字。

莫春:晚春。

2.既:副词,已经。

3.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

4.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5.浴乎沂:浴:洗澡;乎:介词,在,于;6.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乘凉,吹风。

(介宾短语做补语)7.咏而归:而:连词,表并列。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讲过的篇目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十八)古书的注解:1.了解古注的重要性和发展概况。

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2.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6)传注体、义疏体、章句体、集解体。

3.阅读677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4.古注的方式:注音,释词,通句、解事,评说。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P680)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古代汉语》(下)重难点导学资料(辅

《古代汉语》(下)重难点导学资料(辅

《古代汉语》(下)重难点导学资料(辅《古代汉语》(下)重难点导学资料第一部分:本课程文选部分的重难点篇目有:《论贵粟疏》、《报任安书》、《苏武传》、《逍遥游》、《秋水》、《五蠹》、《答李翊书》、《赤壁之战》、《伶官传序》和《腾王阁序》。

其中后四篇要求熟背。

《论贵粟疏》一、语音食sì衣yì为 wai 亡wú著zhù廪lǐn 勝shēng 耘yún 给j ǐ称chan 鬻yù奇jī曳 ya缟gǎo 好恶hàowù乖迕wǔ渫 xi a塞sài下二、文字古今字:臧/藏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

贾/價有者半贾而卖。

责/债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文/纹衣必文采。

敖/遨千里游敖。

通假字:亡/無而国亡捐瘠者,以其积多而备先具也。

畜/蓄薄赋敛,广蓄积。

政/征急政暴虐,赋敛不时。

繇/徭给繇役。

仟佰/阡陌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异体字:煖/暖夫寒之于衣,不待轻煖。

畮/畝其能耕者不过百畮。

重点掌握:三、词汇贫、穷、文、字、走、策、亡、捐瘠、再、务、鬻、仟佰、交通四、语法词类活用:①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食、衣,名词用如动词)②不地著则离乡轻家。

(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务民于农桑。

(务,动词的使动用法)④薄赋敛,广蓄积。

(薄、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贵、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⑥养孤长幼在其中。

(长,动词的使动用法)⑦乘坚策肥。

(坚、肥,形容词用作名词;策,名词用作动词)⑧贱商人、尊农夫(贱、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常用虚词:其、之、矣、是、必、以句式:被动句:不为奸邪所利。

判断句:①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②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报任安书》一、语音曩nǎng 罷pí悒yì憯cǎn 诟 g?u 辇niǎn 轂gǔ闒tà旃zhān 沬huì弮quān 怛dá睚yá眦zì沮jù隤tuí佴ar 圜huán 羑yǒu 赭zhě缧 l?i 絏 xia倜tì傥tǎng 愠yùn 閣g?剌là二、文字古今字:说/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讲过的篇目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十八)古书的注解:1.了解古注的重要性和发展概况。

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2、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6)传注体、义疏体、章句体、集解体。

3.阅读677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4.古注的方式:注音,释词,通句、解事,评说。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P680)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如“彼匪”。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11、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形字:有些简化定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如“腊-- ”“术-- ”“适-- ”。(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后後”“药-- ”“仆-- ”“几”“谷-- ”。(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如“钟”是“锺”和“”的简化字。另外还有“历--、”“复--、”。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喽腊”的“喽”,是古代楚地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用了。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如“倡优”现在用“艺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资料(辅导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资料(辅导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第十一节代词一、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

其中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疑问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何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二、指示代词古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

其系统较为复杂,分以下五类。

1、特指与泛指代词之、兹、其2、近指代词此、是、斯3、远指代词彼、夫4、谓词性指示代词尔、若、然5、特殊指示代词焉、诸三、人称代词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秦始皇以后,只限于皇帝本人使用)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无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使用指示代词来兼指)彼、之、其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以用于复数。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也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四、无定代词1、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或2、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五、辅助性代词1、所“所”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

所字结构分为以下三类:(1)所+动词(2)所+介词+谓词性成分(3)所+(介词)+谓词性成分2、者“者” 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

者字结构分为如下两类:(1)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数词)+者(2)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思考与练习一、根据本节常识,列表说明古代汉语代词的类别,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二、把下列各句译为现代汉语,并说明“孰与”的用法。

(1)沛公曰:“(项伯)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史记·曹相国世家》)(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无定代词,并译为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下)期末复习指导

古代汉语(下)期末复习指导

古代汉语(下)期末复习指导精编资料《古代汉语》(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折算,期末考试分数按80%的比例折算,二者相加等于总...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下)考核说明壹.有关考核的问题说明一、《古代汉语》(下)的考核对象是中文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古代汉语》(下)考核教材使用朱振家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下册)和《古代汉语学习辅导》。

学生可参考使用与教材相应的《古代汉语期末复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进行期末复习。

三、《古代汉语》(下)主要考核学生对《古代汉语》(下)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和翻译古文的能力,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了解《古代汉语》中讲授的一般知识;“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汉语》中讲授的重要知识,并能够较简要回答相应的提问。

“掌握”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记忆《古代汉语》中讲授的重要的通论知识和重要的词语。

“应用”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古代汉语》相关的知识标点和翻译古文。

四、《古代汉语》(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折算,期末考试分数按80%的比例折算,二者相加等于总成绩。

五、《古代汉语》(下)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六、《古代汉语》(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七、《古代汉语》(下)考试试题类型和分数比例如下:1.填空(约20分):2.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约10分):3.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约20分):4.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约10分):5.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平仄不合处画圈,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约10分)6.标点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此题也可能分为两道,共约30分):注意:《古代汉语》(下)期末考试中古文标点和翻译的题目选自教材以外,因此,要注意做翻译练习。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下通论复习提纲一二册通论通论九、十否定句、疑问句•一、关于古代汉语宾语的词序问题•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汉语在表达意思的时候,主要靠词序和虚词。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主要有两种情况:•1、动宾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2、介宾前置•如:吾谁与归?•“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先秦汉语中是相当严格的(先秦两汉98%),很少例外,只有“何如"常说成“如何”。

此二者意思相同,来源不同,在发展过程中殊途同归,变成凝固格式,意思是“怎么样"、“怎样”.•“如何”的变化轨迹大致如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3)与不谷同好,如何?•可见,“如何"是由“如……何”紧缩而来的一种句式,“何”本来是谓语,由于紧缩粘在了“如”字之后,好像成了宾语。

这样看来,“如何”是不可作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外来看待的。

•汉代以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逐渐转为后置。

•但仿古的文言文仍以前置为多。

•(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1.两个条件•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全句必须是否定句,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记住“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这个名称,实际上就记住了这两个条件。

•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2.四种形式:不、毋(无)、未、莫否定词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在先秦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那么严格,从甲骨文开始就已经出现后置,先秦文献也有不少用例。

•(三)宾语前置用代词“是"或“之”复指(见前说)•二、关于否定句和否定词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

其形式标志是有否定词。

否定词主要有以下三类:(具体区别相见教材.)•1.否定副词,如“不”“弗”“毋”“勿”“未”“否”“非"“微”等•2.动词“无”•3.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古汉语下复习提纲

古汉语下复习提纲

2011级师范班《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2012年12月)一.文选部分1.《诗经》选讲:关雎、桃夭、芣苡、柏舟、七月2.《楚辞》选讲:哀郢、渔父3.《史记》选讲:淮阴侯列传(选讲)4.说理文选讲:答李翊书5.汉魏六朝古诗选讲:上邪、庭中有奇树、观沧海、结庐在人境6.唐诗选讲:渭川田家、滕王阁、观猎、客至、夜宿山寺、泊秦淮复习重点:㈠下加横线的文选是要求背诵的篇目。

要求:默写或填空。

㈡文选部分的字、词、句内容,重点考查以下方面:(1)文中的古今字和异体字,特别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2)文中的重点词、常用词的意义;(3)文句中所蕴含的修辞手段;(4)正确理解文中句子(上学期重点学的:词类活用、双宾语句、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5)正确理解文中的常用虚词(上学期重点学的:也、矣、焉、否定词、疑问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所、之、其、莫、或、而、以、则、於[于、乎、诸]、为等)。

二.通论部分1.《诗经》的用韵①韵、韵母、韵脚;韵母:一个音节除声母、声调之外的其他组成部分,由韵头、韵腹、韵尾组成韵头又叫介音,由元音充当;韵尾可以是元音和辅音,韵头和韵尾不是一个韵母的必要成分。

韵腹是韵母不可缺少的成分,由元音充当,又叫主要元音韵: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一个部类,每一个部类就叫做一个韵。

韵不区别介音韵部:韵腹、韵尾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归为一类,叫做一个韵部,用来描述上古音。

②《诗经》的韵例;韵在句中的位置:a.句尾韵最普遍。

以代词或语气词结尾的诗句,韵脚落在倒数第二字上。

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復我,出入腹我。

(小雅·蓼莪)2)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韵在章中的位置1)一韵到底:一章押同一韵部的字A 偶句韵:即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

B 首句入韵:第一句也入韵的偶句韵。

古代汉语下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下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下复习资料古代汉语下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载体,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汉语下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广大学习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汉语的诗词作为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的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汉语的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诗经》中的一些篇章进行学习,这些篇章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古人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进行学习,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令人陶醉。

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汉语的经典文献作为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的经典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等,这些文献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文笔为后人所推崇。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见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汉语的历史文献作为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的历史文献包括《史记》、《资治通鉴》、《明史》等,这些文献以其详实的记载和独特的观点为后人所借鉴。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汉语的辞书作为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的辞书包括《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尔雅》等,这些辞书以其丰富的词汇和详细的释义为后人所用。

通过学习这些辞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词汇用法和意义变迁,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现代的古代汉语教材作为复习资料。

现代的古代汉语教材包括《古代汉语教程》、《古代汉语入门》等,这些教材以其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练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通过学习这些教材,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阅读技巧,同时也可以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下)考前辅导第十一节代词一、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

其中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疑问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何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二、指示代词古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

其系统较为复杂,分以下五类。

1、特指与泛指代词之、兹、其2、近指代词此、是、斯3、远指代词彼、夫4、谓词性指示代词尔、若、然5、特殊指示代词焉、诸三、人称代词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秦始皇以后,只限于皇帝本人使用)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无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使用指示代词来兼指)彼、之、其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以用于复数。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也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四、无定代词1、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或2、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五、辅助性代词1、所“所”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

所字结构分为以下三类:(1)所+动词(2)所+介词+谓词性成分(3)所+(介词)+谓词性成分2、者“者” 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

者字结构分为如下两类:(1)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数词)+者(2)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思考与练习一、根据本节常识,列表说明古代汉语代词的类别,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二、把下列各句译为现代汉语,并说明“孰与”的用法。

(1)沛公曰:“(项伯)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史记·曹相国世家》)(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无定代词,并译为现代汉语。

(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2)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孟子·许行》)(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战国策·齐策一》)四、分析下列句中的“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说明它们的构成成分,并译为现代汉语。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2)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3)(此)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4)诺,恣君之所使之。

(《战国策·赵策四》)(5)所杀大臣,多吕后力。

(《史记·吕太后本纪》)(6)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7)身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司马迁《报任安书》)(8)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宁问》)(9)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荀子·议兵》)(10)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第十二节副词一、时间副词时间副词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表示情况出现和动作进行时间。

按照时间可分为四小类:(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有“向(嚮、鄉)、既、已、业、尝、曾”等。

(二)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

(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等。

(四)表示动作行为时间的久暂,有“俄、暂、常、雅、素”等。

二、范围副词范围副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施行者的范围、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或者其他事物的数量范围的。

可以分为两小类:(一)表示总括,包括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有“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

(二)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但(亶)、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

三、程度副词程度副词是表示行为、性状、数量多少的程度的,可分三类:(一)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有“最、至、极、绝,大、太,殊、特、尤,良、甚”等。

(二)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略、微、稍、颇”等。

四、情态副词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速度和频率的副词,可以分为三小类:(一)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常用的有“俱、并,间、微、窃、故、固”等。

(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速度,常用的有“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等。

五、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是用在谓语(包括名词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前面表示说话人的各种语气,对谓语仍起修饰作用的副词。

按照不同的语气,可分为五小类:(一)表示确认的语气,常用的副词有“乃、即、必、定、诚、信、果”等。

(二)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常用的副词有“其、盖、殆”等。

(三)表示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副词有“曾”。

(四)表示祈使语气,常用的副词有“其”。

(五)表示反诘的语气,常用的副词有“岂、其、庸、巨(詎)、宁”等。

六、否定副词否定副词是表示对情况、行为或性状的否定的副词。

常用的有“不、弗、毋(無)、勿、未、非、否”等。

七、指代性的副词“相”和“见”“相”和“见”是两个特殊的副词,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面作状语,动词后面的宾语不再出现,“相”“见”起了指代宾语的作用。

八、谦敬副词古人在交际活动中,常在动词前用一些词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或自谦,这些词原来多为动词或形容词,现在虚化为副词,叫谦敬副词。

分为以下两类:(一)表敬副词,常用的有“请、敬、谨、幸、惠、辱、垂、蒙” 等。

(二)表谦副词,常用的有“敢、窃、忝、伏”等。

[思考与练习]一、古代汉语副词同现代汉语副词在语法功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二、在下列句中填入适当的否定副词。

(1)风之积也()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2)清风徐来,水波()兴。

(苏轼《前赤壁赋》)(3)故()登高山,()知天之高也;()临深谿,()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4)虽有嘉肴,()食,()知其旨也。

(《礼记·学记》)(5)公曰:“衣食所安,()敢专也。

”对曰:“小惠未徧,民()从也。

”(6)硕鼠硕鼠,()食我黍。

(《诗经·魏风·硕鼠》)(7)()友不如己者,过则()惮改。

(《论语·子罕》)(8)己所不欲,()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9)距关,()内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三、根据本节常识,列表说明古代汉语副词的类别,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第十三节介词和连词一、介词介词是一种把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引介给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用于表示谓语发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目的、工具、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具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特点:第一,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同现代汉语一样,通常放在介词的后边,但是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边。

第二,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於”字宾语不能)。

第三,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於”字介宾结构除了表示对于、关于的意义用作状语外,其余(如表处所、时间)则多作补语;而“以”字介宾结构中表工具、方式的既可做状语,也可作补语。

这些方面,现代汉语一般用状语来表达。

1、于(於、乎)介词“于”或“於”的用法主要有四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

译作“在”、“从”、“到”,或“在……中”、“在……方面”等。

(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

译作“向”、“跟”、“给”、“对”、“对于”等。

(3)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用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作补语,译作“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介词“于”和代词“是”构成介宾关系的凝固词组,在句中作状语,意思是“从此”、“在这里”、“在这个时候”或“在这种情况下”。

“乎”字上古音与“于”相近,用作介词,其作用与“于”或“於”基本相同,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对象等。

2、以介词“以”的用法主要有六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

(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种行为方式。

可译为“率领”。

这种“以”字结构只作状语。

(3)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以”字结构通常作状语,可译为“凭着”、“依靠”、“按照”等。

(4)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这种“以”字结构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以”字可译为“把”或不译。

(5)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以”字结构一般作状语,“以”字可译为“因为”、“由于”。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以”字结构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

这种用法的“以”相当于“于(於)”,可译为“在”。

这六种用法中,表示工具、手段的用法是基本的,其他用法都是由此逐步扩展而来的。

介词“以”还可构成“有以”、“无以”和“以故”、“以此”、“以是”、“是以”等凝固结构。

动词“以”和介词“以”的主要区别是:“以”字结构独立作谓语,即为动词;作状语或补语,即为介词。

3、因介词“因”组成的介宾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通过……”之类的意思。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有“因为……”、“由于”之类的意思。

这种用法大约在秦汉之后才出现。

4、为介词“为”的用法主要有五种:(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这种用法今天仍然保留着)。

(2)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3)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4)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对”、“向”,这是从第一种用法引进服务对象转移而来的。

(5)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构成“为+名词(或代词)+所+动词”的句式,读作wãi。

介词“为”和动词“为”的主要区别是:介词“为”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动词“为”带宾语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

前一个读作wâi,后一个读作wãi。

5、与介词“与”的用法主要有三种:(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