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检查中OCT的应用

合集下载

oct眼科 原理

oct眼科 原理

oct眼科原理OCT眼科原理引言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无创伤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

本文将介绍OCT眼科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OCT眼科原理OCT眼科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实现对眼部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

其原理可简单概括为:通过测量光的干涉信号,获得样品内部的反射光信号,从而重建出样品的断层结构。

1. 光源OCT眼科常用的光源是低相干光源,如超快激光器。

这种光源具有较窄的光谱宽度,能够提供较高的轴向分辨率。

2. 干涉仪OCT眼科中的干涉仪主要由光分束器、参考光路径和样品光路径组成。

光分束器将来自光源的光分为参考光和样品光,两束光分别经过参考光路径和样品光路径后再汇合,形成干涉图样。

3. 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测量干涉图样中的光强信号,一般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探测器。

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4. 信号处理OCT眼科的信号处理是对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样品内部的反射光信号。

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多普勒频移等。

二、OCT眼科应用OCT眼科广泛应用于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手术导航等方面。

1. 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OCT眼科可以通过对黄斑区域的扫描,实时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结构变化,为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2.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疾病,OCT眼科可以通过扫描视神经盘和视神经纤维层,定量评估视神经的损伤程度,并指导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OCT眼科通过扫描视网膜,可以观察到黄斑区域的水肿、渗出和增生等病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发生的严重病变,OCT眼科可以通过成像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结构,确定脱离的范围和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oct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oct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 介绍 OCT 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用于对生物组织进行非侵入式的显微观察。

该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可以在几微米的分辨率下获取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具有成像速度快、无损伤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是最早得到应用的领域之一。

通过OCT技术,医生可以获得眼部组织的高分辨率断层扫描图像,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虹膜、晶状体等部位细微结构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并且可以进行眼部手术的导航和监控。

3. OCT 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健康问题之一,而OCT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动脉血管内膜的微小变化,从而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OCT技术结合了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的优点,成为了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含量、评估血管内膜细胞层和纤维盖膜破裂的理想工具。

4. OCT 技术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各种疾病在皮肤上都会留下不同的病变,而OCT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皮肤组织成像,对皮肤癌、疤痕、慢性溃疡等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OCT技术也在皮肤整形美容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皮肤表层的剥脱术、皮肤移植术等。

5. OCT 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神经科学研究需要对神经元和神经通路进行微观观察,而OCT技术可提供三维高分辨率的神经组织成像,有助于研究神经疾病的机制和治疗。

OCT技术还可以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对脑组织结构的实时监测和引导。

6. OCT 技术在牙科领域的应用OCT技术具有对硬组织进行非侵入性成像的能力,因此在牙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牙医高清观察和评估牙齿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牙齿病变,如龋齿、牙体牙髓病等,并且可以辅助牙科手术的准确定位和操作。

7. 总结通过对OCT技术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可以看出该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无损伤的组织成像,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医学信息,有望为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引言眼科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使得眼科医生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作为最重要的眼底成像技术之一,已经在眼科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

本文将重点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I.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用于获取眼底结构图像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

其原理基于光的干涉现象,在扫描过程中测量反射光的干涉模式,通过计算反射光的时间延迟来重建组织结构的三维图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成像、无创伤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II.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健康的眼科疾病,早期的诊断对于预防视力损害至关重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提供有关前房角、视神经头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组织结构的信息,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青光眼的迹象。

此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还可以定量评估眼内压、角膜形态等指标,为青光眼的治疗与监测提供依据。

III.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黄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黄斑病变是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患者的视力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可以清晰显示黄斑区结构,包括黄斑色素上皮、脉络膜和视网膜等组织层次。

该技术能够定量评估黄斑区的厚度、血管密度等指标,帮助医生进行病变的定位和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IV.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视网膜层次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血管损伤、水肿和渗漏等病变,并定量评估视网膜的厚度变化。

这对于早期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病变程度和监测疗效非常重要。

V.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眼底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三维成像能力和非侵入性等优点。

OCT青光眼及视野报告

OCT青光眼及视野报告

OCT青光眼及视野报告一、引言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疾,其特征表现为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以及视野缺损。

这种疾病的发病通常与眼球内部的压力水平有关,当这种压力水平过高时,就会对视神经产生压迫,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种疾病,医生通常会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评估患者的视神经和视野。

本文将详细介绍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视野报告的具体解读。

二、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1、OCT的基本原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眼科检查,它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对视网膜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无创的扫描。

它可以提供视网膜不同部位的高质量生物结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眼部疾病,包括青光眼。

2、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在青光眼的诊断中,OCT主要被用来评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

RNFL是围绕在视神经周围的特殊神经组织,对眼压引起的压力特别敏感。

当RNFL变薄时,通常表明视神经受到了影响,这是青光眼的一个关键指标。

OCT还可以提供视盘形态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评估视盘形态的变化,这也是青光眼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视野报告的解读视野报告是青光眼患者的重要检查之一,它能够评估患者视野的缺损程度。

以下是视野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解读:1、视阈值:这是视野报告中的基本数据,代表了患者在不同方向上的视觉敏感度。

如果阈值低于正常范围,那么表明在该方向上有视野缺损。

2、相对暗点:在视野报告中,相对暗点指的是在特定方向上视觉敏感度的降低。

它们通常是由于视神经纤维层的损伤或死亡引起的。

3、盲点:这是视野报告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异常,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方向上,患者完全没有视觉感知。

这通常是由于视神经的中心部分受到损伤导致的。

4、视野指数:视野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估视野缺损的指标,它考虑了患者在各个方向上的视觉敏感度。

视野指数越低,表示视野缺损越严重。

四、结论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疾,其诊断需要借助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和方法。

新版青光眼检查中OCT的应用

新版青光眼检查中OCT的应用

TSNAT 平均值
• 正常人 R N F L分布呈 “ 双驼峰 型” , 即: 视盘上方 与下方T S N I T为两个 “ 波峰” 、 鼻侧与颞侧为两个“18 波谷” 。
视野与OCT
• 研究发现视野损害晚于视神经纤维层和 视盘的改变。
• 视盘损害与视野缺损之前, 视网膜神 经纤维层厚度已经变薄。
N I T能够反映早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程度。 24
OCT测量RNFL的可重复性
• 国内外多有学者用不同的参数及参数所 选用的 不同数值对 O C T的可重复性做 出了评价。绝大部分的研究表明O C T 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
25
青光眼早期的黄斑损害
• 本研究显示早期青光眼黄斑外环变薄 ,由黄斑区发 出的神经纤维呈弧形排 列到达视乳头 .根据神经纤维的走行 分布特点 ,黄斑外环包括主要汇集到 视乳头颞上 、 颞下的弓形纤维束。 黄 斑下方外环变薄最明显 , 而该处也是 弓形纤维束分布的位置 , 与青光眼视 神经损害较早出现在颞下是一致 的。
青光眼检查中OCT的应用
1
OCT的工作原理
• O C T的工作原理类似于B超,只是B超应用的是声波 而 O C T采用的是光波。
• OC T的超亮二极管发出光束 , 经光纤进人光纤偶联 器,被分成两束。一束通过照射某一特定区域获取该 处不 同深层组织反向散射光信号, 另一束进入参照 系统。两个 光路中反射或反向散射的光线被重新整 合成一束并为探 测器探测 , 对不同深层组织所产生 的反向散射强度和延搁 时间进行测量 , 相当于生物 组织的距离是通过反射光的先 后时间来测定的。经 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伪 彩色灰阶值实 时地构建对应的图像。通过多次规律间隔 的扫描 , O C T能够对样本的生物结构进行三维的重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眼科诊断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眼科诊断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眼科诊断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干涉模式来获取物体的准直截面图像。

其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快速扫描速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

本文将介绍O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一、工作原理OCT技术基于光的干涉原理,通过测量光束在样本中的反射和散射,确定样本内不同深度处的反射率和反射强度。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光源发射:OCT系统通常采用光纤光源,发射出一束相干光。

2. 光束分割:发射的光经过分束器分为参考光和待测光两束。

3. 参考光干涉:参考光经过干涉仪后,形成一干涉光束。

4. 待测光与参考光干涉:待测光照射样本后,与参考光发生干涉,形成干涉图像。

5. 干涉图像检测:利用干涉图像的强度和相位信息,生成图像。

二、眼科诊断应用OCT在眼科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将介绍其在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跟踪和手术导航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1. 视网膜疾病诊断:OCT可用于检测眼底病变,如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

它通过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情况,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2. 青光眼监测:OCT可以定量测量眼内结构的形态和尺寸,特别是视神经头和视网膜纤维层。

这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跟踪非常重要,可以辅助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3. 白内障手术导航:OCT可生成眼前房的三维图像,提供了白内障手术的实时定位和尺寸测量。

医生可以根据OCT图像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手术风险。

4. 角膜病变评估:OCT在评估角膜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测量角膜的厚度、弯曲度和分层结构等信息。

这对于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非常重要。

5. 眼底血管成像:OCT可用于眼底血管成像,可以观察到眼底各血管的血流情况。

这对于一些眼底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眼科实验报告OCT

眼科实验报告OCT

眼科实验报告OCT
OCT眼科实验报告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眼科检测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眼部图像,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OCT 技术对患有不同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测,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我们对患有青光眼的患者进行了OCT检测。

通过OCT扫描,我们观察到了患者眼球内部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头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视网膜厚度的增加和视神经头的形态改变,这些都是青光眼的典型表现。

通过OCT技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青光眼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们对患有黄斑变性的患者进行了OCT检测。

黄斑变性是一种老年性眼部疾病,常常导致中央视力丧失。

通过OCT扫描,我们观察到了患者黄斑区域的变化,包括黄斑厚度的减少和黄斑下区域的异常增生。

这些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治疗,延缓病情恶化。

最后,我们对正常人群进行了OCT检测作为对照组。

通过OCT扫描,我们观察到了正常人眼球内部结构的清晰和完整,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这进一步验证了OCT技术在眼科检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OCT技术在眼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OCT技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眼部疾病的变化,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OCT技术将为眼科医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5.疾病
除了青光眼之外,眼部的其他疾病也可引起RNFL的 改变。如视神经炎,尤其是伴 随多发性硬化的患者,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挫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 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 段,均会引起RNFL厚度的改变
OCT在青光眼中应用 (Gang1ion Cell Complex)
除了青光眼之外,眼部的其他疾病也可引起RNFL的 改变。如视神经炎,尤其是伴 随多发性硬化的患者,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挫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 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 段,均会引起RNFL厚度的改变
OCT测量RNFL影响因素
4. 视盘面积
RNFL厚度与视盘面积显著相关,视盘面积越大,RNFL厚度越 大。
“ 双驼峰型” 上方下方较厚 鼻侧与颞侧较薄
OCT在青光眼中应用 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环形区域检测到RNFL厚度 敏感性高重复性好
“ 双驼峰型” 下方和上方上较方多下,方较厚 视杯多发生鼻颞侧下与改颞变侧,较薄
杯盘比的垂直径多大于水平径
OCT测量RNFL影响因素
1.年龄
研究发现RNFL平均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变,视神经纤维每年以5000根的速度减少 因此,对于可疑青光眼年老患者,应考虑年龄导致的RNFL变薄
Angio-OCT与青光眼
青光眼发病机制 机械学说:眼压升高直接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筛板和神经节细胞,继而损伤视神经 血管学说:影响眼内血流的因素,减少眼部血液供应并最终损害视神经
检测眼部血流的方法为眼底血管造影,有创性,费用高,且有过敏的风险,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Angio-OCT可测量视盘区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RNFL厚度等指标 研究POAG患者视盘灌注,发现青光眼患者的血流指数及血流密度较正常组减小 视盘毛细血管网更加稀疏,与青光眼的严重程度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视盘区血流指数与血流密度的改变与视野平均缺损, RNFL厚度、GCC厚度相关

OCT简介及其临床应用

OCT简介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版ppt
4
1 超亮二极管发出近红外低干涉光束, 分光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反射(参照 光),另一部分为探测光
2 探测光射入被检者眼中,被不同距离 的眼内结构反射出来
3 反射的探测光和参照光合成一束,产 生干涉被光敏探测仪检测到
4 计算机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以二维 黑白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
编辑版ppt
3
一、成像基本原理
类似B超,通过经不同界面反射形成的反射光和 背景散射光的时间延迟来反映组织距离和结构信 息。 光速比声速几乎快100万倍。光的使用提供了一 个比超声波高得多的分辨率通过干涉仪、近红外 光和低相干光可以在眼内获得接近10µm高分辨率 的图像,比B超大约高10倍,与UBM相比,其分辨 率约高5倍。
经视盘的序列放射状扫描; 视乳头周围区域的环状扫描等。
5、检查时的各项参数与测量结果一并被计算 机永久记录下来,以备日后随访。
编辑版ppt
8
局限性
1、当相邻组织的反射性或背反射性相近时, 就难以区分出组织成分的不同。(如当视网 膜前膜与网膜表面完全粘连而前膜的反射性 与网膜无明显差别时,就难以将视网膜前膜 检查出来。)
编辑版ppt
15
AMD
编辑版ppt
16
AMD视力丧失的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其并发
症。其诊断与治疗主要是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的结 果。OCT检查由于光波的穿透性强,较少受到出血 灶等的影响,其检查的范围和深度较眼底荧光造 影更进一步。但OCI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眼底荧光 造影当出现厚的出血灶或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沉 着时,由于散射和吸收的作用,光波在行进中衰 减,影响了对脉络膜的成像。
6
定量检查为测距检查,所得结果采用绝对数值, 以微米为单位。

OCT

OCT

OCT图像可对黄斑水肿及囊样水肿进行 定量分析,可动态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 前后黄斑水肿和囊样水肿的发展和消退 情况。由于OCT的高分辨率,用常规方 法检查结果正常,但OCT却显示异常, 因此OCT可望成为黄斑水肿及囊样水肿 的早期诊断和追踪观察的有用工具。
(3)黄斑裂孔
OCT横断面图象上可清晰地显示出黄斑裂孔各期 的解剖结构特征 1期 (裂孔前期)中心凹变浅或消失 2期 视网膜表面部分裂开,网膜组织有小的全层 缺失 3期 裂孔完全形成,有时可见一盖膜 4期 可见后玻璃体与黄斑和视盘完全分离,OCT 图象的清晰度远非裂隙灯接触镜检查可比
黄斑区视网膜劈裂
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
2、OCT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1.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盘和视野未发生改 变时,即可在OCT图像中出现RNFL变薄。 OCT可定量观测视网膜神经纤维,能更早地发 现RNFL的损害。 2.视盘 以视盘为中心做通过视盘的多条放 射状断层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视盘轮廓、视盘 凹陷和视盘周围的RNFL。在OCT图像中可定 量测量视盘凹陷加深和视杯扩大的程度。
(1)黄斑区脉络膜下新生血管(CNV)
常见原因:
老年黄斑变性(AMD)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 外伤
AMD
AMD视力丧失的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其并发
症。其诊断与治疗主要是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的结 果。OCT检查由于光波的穿透性强,较少受到出血 灶等的影响,其检查的范围和深度较眼底荧光造 影更进一步。但OCI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眼底荧光 造影当出现厚的出血灶或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沉 着时,由于散射和吸收的作用,光波在行进中衰 减,影响了对脉络膜的成像。
(7)先天性视乳头小窝并发黄斑病变
先天性视盘小凹OCT图像可表现为视盘局部深凹陷 或局部筛板组织缺失,往往出现于颞下方,颞侧 视盘周围至黄斑区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此外,OCT能指导视盘小凹激光光凝,并对激光光 凝术后进行随访。

医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医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

医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眼科成像技术,它在眼科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医用OCT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几个主要应用:
1. 黄斑疾病诊断:医用OCT技术可以用于黄斑区的高分辨率成像,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黄斑疾病,如黄斑裂孔、黄斑水肿、黄斑变性等。

OCT成像能够提供黄斑区域的详细结构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 青光眼诊断:OCT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和评估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以及视杯与盘比例等指标。

这些数据对于早期青光眼的诊断和病情跟踪具有重要意义。

3. 视网膜血管疾病诊断:OCT技术可用于评估各种视网膜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等。

通过OCT成像,医生可以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改变,帮助早期发现病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角膜病变评估:OCT技术可用于检测和诊断角膜病变,如角膜干燥症、角膜炎等。

OCT 成像能够提供角膜的层析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角膜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5. 屈光介质成像:OCT技术可用于评估眼内各个屈光介质的结构和厚度,如晶状体、玻璃体等。

这对于眼内屈光介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手术规划非常重要。

总之,医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提供了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眼底成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及早地诊断和监测眼科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眼健康管理和治疗服务。

OCT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OCT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OCT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采用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患者的视盘参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评估OCT检测视盘参数和RNFL厚度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患者31 例(31眼)为青光眼组,正常人40例(40眼)为对照组。

OCT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视盘各参数、视盘各象限的RNFL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OCT检测结果表明,早期POAG 组与正常组之间的视盘参数比较,除视盘面积外其余参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1),正常组和POAG早期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各组RNFL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视盘下方、上方、颞侧、鼻侧象限。

结论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指标,OCT检测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有助于青光眼早期诊断。

关键词:OCT;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RNFL;视盘参数;中图分类号:R775.1 文献标识码:B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全球约有7000万人患病并有约520~670万人因此而失明,是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1]。

在我国约有170万人因青光眼而单眼致盲,其中71%由PACG引起[2]。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凋亡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检测、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

视野缺损一直被认为是诊断青光眼的最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青光眼早期形态改变早于视野缺损出现,然而常规的静态视野检查结果却显示正常[3-5],因此对RNFL和视盘的检测对于青光眼早期诊断及随诊监测有重要价值。

近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hy,OC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能对RNFL进行更为准确的测量,从而尽早发现视神经损害。

本研究使用Cirrus SD-OCT 对正常人和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分别进行视盘形态和视盘各象限的RNFL厚度检测,分析两组视盘参数及RNFL的差异,具体报告如下。

OCT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

OCT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

OCT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光学成像技术,近年来在眼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O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诊断方法,为眼科医生提供了更加精准、便捷的血管成像信息。

本文将介绍OCT血管成像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OCT血管成像利用了光学干涉的原理,通过测量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差,重建出组织结构的三维图像。

在OCT血管成像中,采用800-1300nm的波长光源,能够穿透角膜、虹膜等眼部组织,获取视网膜、脉络膜等血管成像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评估眼部血管的健康状况,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O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生与眼内压力升高、视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

O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视神经的损伤情况,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病变,表现为黄斑区结构的破坏。

O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黄斑区的血管变化,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随着科技的进步,OCT血管成像技术在未来将有望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深入的穿透力,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OCT血管成像技术有望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眼科医疗的质量和效率。

与此同时,OCT血管成像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发展需要在技术和成本两个方面进行平衡,以满足临床的需求。

OCT血管成像技术在眼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视网膜、脉络膜等血管成像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在眼科临床检查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在眼科临床检查中的应用

PRL (foveola)
90.44 7.85
92.83 7.43
-1.54 0.64
(175m)
88.38 6.79
90.29 7.38
-1.02 0.99
(750m)
70.06 9.74
71.21 11.09
-0.54 0.64
RPEL(foveola) 107.56 9.94
106.4610.15
• 中档反射层面(黄绿色) 内外丛状层 • 中心凹较薄
表1. 正常人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厚度(XSD,m)
距中央小凹175 m
距中央小凹750m
RNL
PRL
RPEL
RNL
PRL RPEL
鼻侧 155.59.8 89.17.1 105.08.2 250.013.0 71.910.3 106.29.5
颞 象 限 (μ m) 89.87 11.76 90.37 9.46
0.279
0.781
上 象 限 (μ m) 139.95 11.21 140.69 9.80
0.424
0.672
鼻 象 限 (μ m) 85.94 14.19 83.82 13.79
0.925
0.3 56
下 象 限 (μ m)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在眼科临床
检查中的应用
简介
• OCT— 新旳影像学检验措施 • 非创伤性、非接触性 • 高辨别率横截面成像 • 图像直观、清楚 • 可进行微米级旳定量分析


• 类似B超,但使用光波

参照光
• 短脉冲光源
干涉物理现象 光敏探测仪

测量光 眼内组织

OCT原理及应用

OCT原理及应用

皮肤老化评估
皮肤老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表现为皮肤弹性和紧致度的下降、细纹和皱纹的出现等。OCT可以观察皮肤微观结构的变化,评 估皮肤老化的程度。
OCT在皮肤老化评估中的应用有助于了解皮肤老化的机制和制定针对性的抗衰老措施。对于化妆品、护肤品等产品的研发和 评价,OCT也可以提供有关皮肤结构和功能的信息,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产品。
02 OCT在眼科的应用
视网膜病变检测
01
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眼科疾病, OCT能够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显 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帮助医生准 确诊断病变类型和程度。
02
OCT可以检测到视网膜的微小变 化,如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 ,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 据。
角膜病变检测
角膜是眼睛最外层的结构,OCT能够 清晰地显示角膜各层结构,帮助医生 诊断角膜病变。
OCT工作原理
干涉测量
OCT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低相干光分成参考光和样品光, 分别照射到生物组织表面和内部。反射光和散射光在干涉仪 中形成干涉信号,通过测量干涉信号可以获取组织结构的深 度信息。
频域分析
OCT通过快速扫描光学延迟线来改变参考光的光程,从而获得 不同深度的组织结构信息。通过对干涉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 换(FFT),可以将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获取组 织结构的层析图像。
01
02
03
肿瘤检测
OCT技术可以用于肿瘤的 早期检测,通过观察组织 结构的改变来发现肿瘤。
肿瘤分类
OCT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 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 据。
治疗效果评估
在治疗肿瘤后,OCT可以 用于评估治疗效果,观察 肿瘤是否消退或缩小。
生物医学研究
细胞生物学研究

浅析OCT在老年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OCT在老年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OCT在老年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视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及视盘结构参数,结合视野改变,探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术(OCT)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OCT对正常人10眼、疑似青光眼患者3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早中期患者36眼进行视盘扫描及以视乳头中心为圆心、直径为 mm的环形扫描,观察各组人群的OCT图像特征。

分别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各象限RNFL厚度、视乳头水平、垂直杯盘比及杯/盘面积比,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指数进行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

结果 OCT检测正常人、疑似青光眼和CACG早中期三组间各象限RNFL 厚度、各视盘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 OCT;视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杯盘比;青光眼;诊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a,CACG)发病隐匿,多数病人直到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发觉,是严重的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

以往认为视野改变是判断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金指标。

但Quigley等〔1〕认为,当视神经节细胞死亡>50%以上时,视野才发生改变。

当视膜光敏感度下降5 dB时,已有20%的视膜神经节细胞死亡〔2〕。

因此对青光眼视盘、视神经纤维损害的特征和定量检测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正常人、疑似青光眼者及CACG患者早中期视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TSNIT)和视盘结构各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合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的改变,探讨OCT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我院体检的老年人,符合下列条件:①裸眼或矫正视力≥;②眼压≤21 mmHg,眼底:C/D21 mmHg;⑥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萎缩;⑦具有不同程度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浅谈OCT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浅谈OCT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渗 ,应 立 即停 止注射 ,抽 吸外渗 药液 ,从原静 脉通路滴入 解毒剂 ,利
化 疗间歇期 嘱患者定期复查 血常规及肝 、肾功能 ,饮 食上加强 营 养 ,给予 高蛋 白、高 热量 、高维生素 及富含多种氨基 酸的食物 ,并 适
当锻炼身体 ,增强机体抵 抗力 和免疫力 ,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过程 。 3讨 论 .
多 卡 因、地 塞米松 局部 封 闭 ,同时局 部冰 袋冷 敷2 ~ 8 ,并 抬高 患 44h 肢 ,严 密观察局 部皮肤 。受损部位涂 喜疗妥软 膏。② 胃肠 道不 良反应 的护理 。化疗期 间指导患者 进食高营养 、易 消化、清淡 的饮食 ,少量 多餐 ,不易进食 过饱和过 于油腻 的食 物 。对反 应严 重者要遵 医嘱及 时 应 用止 吐药物等 。③过敏反 应的预防及 护理 。紫杉 醇是乳腺癌 患者化 疗 药物 的一种 ,过敏 反应是 紫杉醇最严 重的不 良反 应。化疗前 除 了预
阳性及 假阴性率 <2%;短期波动 <2b 。 0 d吲
( 黑龙江省 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3 ) 5 0 6
【 关键 词 】O T C ;青 光 眼 ;护理 中图分 类 号 :R 7 .7 4 37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 17- 14 (0 2 3 O 9— 2 6 1 89 2 1 )1一 2 5 0 对 所有人选研 究对象均进行 视力 、综合 验光 、裂 隙灯 、眼压 、检
望 的相 关性研 究 [ . 学报,0 7 41 1. J 护理 】 2 0 , () 5 1 :
急救 药 品及 心 电监 护。滴注 化疗 药物时 ,严 格控制 滴速 ,加强巡 视 , 密 切观察 生命体 征变化【。④骨髓 抑制 的护理 。化 疗药物 通常会 引起 5 】 不 同程 度 的骨 髓抑制 ,引起粒 细胞下降 ,血 小板减少 ,患者易 并发感 染 ,因此 ,应定期检查 血常规 ,及时给予升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等药物 治疗 ,同嘱患者注 意休息 、保暖 ,做好 口腔护理 ,避免到 公共 场所 ,防止 感染 ,必 要 时采取 保护 性 隔离 治疗 。 ⑤脱 发 的预 防及 护 理 。护 理人员 化疗前 向患 者做好解 释工作 ,指导患者 准备 好帽子 ,假 发套 以度 过脱发 期。 ⑥神 经系统不 良反应及护理 。最常见 的表现为手 指 、脚趾 轻度 麻木 、感 觉异 常 ,肌 肉关节 痛 ,一般在 给药 后2 3 出  ̄d

青光眼检查中OCT的应用

青光眼检查中OCT的应用
青光眼检查中OCT的 应用
https://
REPORTING
• 引言 • 青光眼检查方法 • OCT在青光眼检查中的应用 • 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 • OCT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青光眼概述
参数分析
通过OCT对视盘进行三维重建,可以获取视盘的各项参数, 如视盘面积、视盘凹陷深度、视盘周围萎缩范围等,为青光 眼的诊断和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视网膜血流成像
视网膜血流变化
青光眼患者视网膜血流会发生变化,如血流速度减慢、血管管径变细等,OCT可 以实时监测这些变化。
成像技术
OCT结合多普勒技术可以对视网膜血流进行成像,通过测量血流速度和血管管径 等参数,评估视网膜的血液循环状态,为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
通过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以评估青光眼患者视神经 受损的程度。
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分析
利用OCT技术对视盘周围的血管密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青光眼 患者视盘周围血管的变化。
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视野检查
01
通过视野计检测患者的视野范围,判断是否存在视野缺损的情
况。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
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会变薄,OCT可以精确测量这一变化,为青 光眼的诊断提供依据。
测量方法
OCT通过扫描视网膜的横截面图像,利用算法自动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 度,具有非接触、快速、准确等优点。
视盘形态和参数分析
视盘形态改变
青光眼患者视盘形态会发生改变,如视盘凹陷加深、视盘周 围萎缩等,OCT可以清晰显示这些改变。

OCT无创检测技术在眼科上的应用研究

OCT无创检测技术在眼科上的应用研究

OCT无创检测技术在眼科上的应用研究一、前言随着眼科疾病的不断增多,眼科医生需要使用越来越复杂的检测技术来确诊和治疗疾病。

然而,传统的眼科检测方式可能会导致患者不适和身体创伤。

因此,OCT无创检测技术的出现引起了医疗行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OCT无创检测技术在眼科上的应用研究。

二、OCT无创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OCT全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它是一种无创、非接触、三维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组织和组织结构的高分辨率影像。

OCT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发射出一束窄带光源和一束光参考源,检测两束光源之间的相干性,从而得出样本反射信号。

通过累积反射光的信号,就可以得到高清晰度的图像。

三、OCT无创检测技术在眼科上的应用1. 视网膜疾病检测视网膜是视觉传导过程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

在传统的眼科检测技术中,对于视网膜的检测需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球的方式,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身体创伤和不适。

而使用OCT技术,医生可以通过扫描患者的眼底,获取高清晰度的视网膜图像。

这种检测方式可以避免对患者眼睛的直接接触,减少患者不适和意外伤害。

2. 青光眼的检测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伤的眼病,可以导致患者失明。

OCT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眼前房、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眼部组织的结构和厚度来识别青光眼的早期征兆。

这种检测方式可以在早期发现青光眼,从而帮助医生采取早期预防和治疗措施。

3. 白内障的检测白内障是眼部晶状体的受损,是一种常见的眼病。

传统的白内障检测方式通常需要接触患者眼球,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和意外伤害。

使用OCT技术,医生可以在不接触患者眼球的情况下,检测晶状体的结构和密度,发现白内障的征兆。

4. 角膜疾病的检测角膜是人眼表层的重要结构之一,也是患者最容易感染的眼部组织之一。

使用OCT技术,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患者的角膜厚度和形态,从而及早诊断和治疗多种角膜疾病,包括干眼症、角膜溃疡和角膜下沉等。

oct介入治疗标准

oct介入治疗标准

oct介入治疗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精确,其中OCT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高分辨率地成像眼部组织结构,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眼科疾病,并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OCT介入治疗的标准。

一、OCT技术的应用范围OCT技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眼科诊疗中。

它可以用于观察和诊断多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

通过OCT的成像,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眼部组织的细微变化,从而准确判断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二、OCT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 黄斑区疾病:OCT技术可以为黄斑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如黄斑变性、黄斑穿孔、黄斑裂孔等疾病,通过OCT可以观察到黄斑结构的变化,确定病变类型,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注射药物等。

2. 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都可以通过OCT来辅助诊断和治疗。

OCT技术可以观察到视网膜层的变化,判断视网膜是否脱离、是否存在出血等情况,从而指导医生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

3. 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OCT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视神经的损伤程度,确定治疗方案。

OCT还可以观察到视神经头的厚度和形态,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视乳头水肿等病变。

三、OCT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技术1. 影像学评估:OCT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眼部结构成像,医生可以通过OCT影像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

通过多角度的扫描和对比,医生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2. 导航引导:OCT技术可以在手术中作为导航工具,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部位。

在眼部手术中,特别是需要精确定位的手术中,OCT 可以提供实时成像,使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3. 治疗效果评估:OCT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视盘参数: • 水平杯盘比 • 垂直杯盘比 • 杯/盘面积比
• TSNIT: 颞侧、上方、 鼻侧、下方4个象限 R N F L厚度。
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图 像
• ,
• 一
• 图

6个不同直径的同心环扫描 图像经计算机分析整合出
幅二维的彩色编码地形 暖色调不是RNFL较厚,
TSNAT 平均值
谢 谢!
• O C T因为是一种非接触性易操作 的检查手段 ,在 青光 眼性窄前房角的筛查更可取。
前节OCT与前房角镜的比较
• 有学者作了关于O C T和前房角镜的比 较的研究。对 5 0 2例无视力障碍的5 0 岁以上受试者分别进行 O C T和前房角 镜的前房角检查。结 果 4 2 3只右眼纳 入分析。被检 眼中5 9 %被 OC T检出 至少有一个象限的房角关闭, 前房角 镜检出的是 3 3 % , 二者有相当的一 致性( k=0.4 0 ) 。
•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肓性眼病, 全球约有 7 0 0 0万人患病并有约 5 2 0~6 7 0万人冈 此而失明, 是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 。在 我国约有 1 7 0万人因青光眼而单眼致盲。
• 青光眼的病理损害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和轴索的损害, 从而导致眼底多处结构和视 野的功能性改变。此时, 眼前节包括角膜 、 前房角虹膜等形态学结构也会发生一系列改 变。对青光眼的诊断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 方法。
• 正常人 R N F L分布呈 “ 双驼峰 型” , 即: 视盘上方 与下方T S N I T为两个 “ 波峰” 、 鼻侧与颞侧为两个“ 波谷” 。
视野与OCT
• 研究发现视野损害晚于视神经纤维层和 视盘的改变。
• 视盘损害与视野缺损之前, 视网膜神 经纤维层厚度已经变薄。
• 通过对视盘形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 度改变的客观检测更有利于青光眼的早 期诊断和病情进展的监测。
• 青光眼的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 节细胞 的凋亡和神经纤维的不断丢失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 o p t i c a l c o h e r e n c e t o mo g r a p h y , O C T ) 作为 一种新 的高分辨率( 8 ~ 1 标
前节OCT与UBM的比较
• 有研究比较了眼前节 O C T与 U MB在筛查青光眼窄 前房角的精确度。分别用这两种仪器对 1 7只 正常眼 和 1 4只窄角性青光眼进行测量, 测量房角参数包 括房角开放距离, 房角隐窝区, 小梁虹膜空间以及 这些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 3 1眼中 O C T 和 U B M都检 出了8只窄前房角, 二者各参数具有 同样的平均值、 可重 复性 、 灵敏度和特异度。这 些参数 RO C曲线下面积变动 于0 . 9 6~0 . 9 8 。两种检查仪器在鉴定窄前房角时有着同 样好的诊 断特性。
• 晶体虹膜隔极度前移,前房普遍显著变 窄
• O C T采用低相关反射测量技术, 能显 示视网膜的断面结构, 从视网膜的剖 面图像中直接获得 R N F L的绝对厚度 , 能够起到类似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 作用,提供了一种非接触、 无损伤、 分辨率高、 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 该 技术已被临床医师广泛认同和接受 。
• 有研究发现正常人与疑似青光眼组和 C A C G早中期组之间的各象限T S N I T 差异显著,
• CACG早中期、疑似青光眼的TSNIT较 正常组明显变薄。
说明 O C T能发现较早期 C A C G的 R N F L损害, 提示O C T所检测的T S
N I T能够反映早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程度。
OCT的应用
• O C T是一种非接触性 、 非侵入性高分辨率 的生物组织结构 像技术, 对角膜 、 巩膜、 虹膜及视网膜均可进行高分辨率的活体断层 成像, 这是以往检查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 故白问世以来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存青光眼 的诊断中, OC T起初主要应用于眼后节视网 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 1 9 9 4年 L z a t t 等 首次将 OC T应用于眼前节的检查中, 随后各种适用于眼前节的机型大量被各国研 制开发 。推进 了这一技 术的发展 。
OCT测量RNFL的可重复性
• 国内外多有学者用不同的参数及参数所 选用的 不同数值对 O C T的可重复性做 出了评价。绝大部分的研究表明O C T 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
青光眼早期的黄斑损害
• 本研究显示早期青光眼黄斑外环变薄 ,由黄斑区发 出的神经纤维呈弧形排 列到达视乳头 .根据神经纤维的走行 分布特点 ,黄斑外环包括主要汇集到 视乳头颞上 、 颞下的弓形纤维束。 黄 斑下方外环变薄最明显 , 而该处也是 弓形纤维束分布的位置 , 与青光眼视 神经损害较早出现在颞下是一致 的。
青光眼检查中OCT的应用
OCT的工作原理
• O C T的工作原理类似于B超,只是B超应用的是声波 而 O C T采用的是光波。
• OC T的超亮二极管发出光束 , 经光纤进人光纤偶联 器,被分成两束。一束通过照射某一特定区域获取该 处不 同深层组织反向散射光信号, 另一束进入参照 系统。两个 光路中反射或反向散射的光线被重新整 合成一束并为探 测器探测 , 对不同深层组织所产生 的反向散射强度和延搁 时间进行测量 , 相当于生物 组织的距离是通过反射光的先 后时间来测定的。经 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伪 彩色灰阶值实 时地构建对应的图像。通过多次规律间隔 的扫描 , O C T能够对样本的生物结构进行三维的重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