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合集下载

屈光参差的实例分析

屈光参差的实例分析

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屈光参差形成的原因、分类及其症状表现的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屈光参差在屈光不正中很普遍但也和重要。

屈光参差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正,避免引起弱视和斜视的发生。

通过几个验光的实例的介绍,提出了矫正屈光参差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屈光参差,融像,视疲劳,调节,融合功能论文主题:在日常的双眼屈光验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屈光不正都有差别。

即使是屈光不正的性质相同、度数接近的患者通过矫正后表现出来的视力状态也不完全一样。

总之,屈光参差是验光配镜中一种非常普遍、需要重视的屈光异常现象。

为了能对双眼屈光参差进行正确的验光和合适的矫正,从事验光配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双眼屈光参差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验配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双眼屈光参差的验光配镜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屈光参差的概述(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

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均称屈光参差。

双眼球镜或柱镜屈光度的差异<1.00 D 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50或者柱镜<1.50 D,因患者能够通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调整,克服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干扰症状,故称为代偿性屈光参差。

若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 .50D或者柱镜≥1.50 D,则会有诱发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的倾向,故称为病理性屈光参差.理论上,双眼屈光度每相差 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理论上的最大耐受度。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1.单纯性屈光参差又称绝对性屈光不等。

即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近视或远视、散光者,包括单纯近视参差、单纯远视参差、单纯散光性参差。

(1)单纯性近视参差又称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

即一眼为正视,而另一眼为近视者。

屈光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差异导致,而角膜屈光力,前房深 度,晶状体厚 度等因素在双眼间无明显差异。
在无疾病情况下,什么原因导致了两眼的不 均一发 育?
9
成因 ▼
•遗传因素:父母亲有屈光参差 • 发育因素:出生即有屈光参差 •眼 压:眼压局的眼屈光度咼 •用眼姿 势:偏头视,侧卧视 •配镜不当
10
五、屈光参差的分类
(―)按屈光状态的差异分类 (二)按照参差量分类 (三)按照病因分类 (四) 按照眼球屈光成分分类
20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②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 尊屈光参差性弱视较难发现; 个预后 较其他类型弱视好; f通过遮盖和积极弱视训练; f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遮盖天数。
21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2、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患者 兼顾视力矫正和舒适度;
f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 尊角膜接触镜为这一年龄段的首选。
-双眼矫正镜片不等带来的棱镜效应; -双眼所需的调节不等; -双眼的相对放大倍率不等。
B
C
E
F
3
三、临床表现
1. 轻度的屈光参差,可无任何症状; 2. 从视力表现上来说,可能出现
① 单眼视 ② 交替视
4
三、临床表现
①单眼视 I. 如果一眼的屈光缺陷较高,又合并视力降低,从
幼儿时已开始剥夺了这只眼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机 会,而另一较好的眼,就成了唯一的依赖者。那 只缺陷较高的眼,倾向于变为弱现眼,如果不予 治疗,就变为外斜视。 II. 视中枢会拒绝模糊像质,选择单眼输入信号。 例如:0D 0. 6 (-1.00D=1.0) ,0S 0. 1 (+6. 00D=0. 3)
11
量:相等近视、远一眼为近一眼正视,垂直子午
或相似 视、散光视,另一 轴 另一 眼 为线 上 的屈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屈光参差是由于双眼发育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它是导致斜视、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屈光参差的成因及类型分析做出相应的以配镜为主的解决方案。

标签:屈光参差;验配一、屈光参差的成因在人类眼球在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伴随角膜和晶状体逐变扁平,故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进展,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除发育因素外,外伤或角膜病变、白内障手术后等亦可引起屈光参差。

基本上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通的现象。

二、屈光参差的症状1.呈现交替视症候。

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

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以其正视或远视眼视之,视近距离时,则用近视眼视之,如此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2.单眼视症状。

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则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3.斜视。

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些种类型的弱视是由于屈光度高的一眼长期未被使用所引起,若在幼年时予以屈光缺陷的纠正,并使之坚持适应训练,努力使用保留的那部分视力,大多数病例的斜视是可以预防的。

三、屈光参差的验配(一)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应尽早发现和矫正①幼儿为远视性屈光参差者,应立即开具全部矫正镜处方,即使双眼屈光参差相差较大,因其适应力强,也应试戴全部矫正镜片。

②儿童屈光参差者如已出现弱视或有弱视倾向,立即予全部矫正镜,再行弱视治疗。

③儿童如系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一眼近视,患儿生活学习无不适,也仍应配戴获最佳视力的矫正近视镜,防止发生眼位异常,出现单眼抑制。

儿童出现屈光参差和任何程度弱视的矫正应做到尽早,因为随着年龄的发展,其双眼视及视力的矫正通常会产生困难。

因弱视儿童适应能力强,有可能用框架镜矫正较大屈光参差,并且很快适应。

所以,其配镜原则是尽量予以全矫,以保证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图像,尽可能地刺激其双眼视功能的建立,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成人屈光参差 降低 -回复

成人屈光参差 降低 -回复

成人屈光参差降低-回复成人屈光参差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它通常在成年后开始发展。

这种情况是指眼睛无法正确对焦,导致视觉模糊和模糊不清。

本文将详细讨论成人屈光参差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成人屈光参差的原因。

屈光参差是由于眼球的形状问题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进入眼球并聚焦在视网膜上。

然而,当眼球的形状发生改变时,光线无法正确聚焦,导致屈光参差。

常见的成人屈光参差类型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成人屈光参差的症状。

近视是指远处物体变得模糊而近处物体清晰,而远视则是近处物体模糊而远处物体清晰。

散光则是导致眼睛无法均匀聚焦光线,导致眼睛感到不适和视觉质量下降。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睛疲劳、头痛、眼球疼痛、双重视觉和难以阅读。

针对成人屈光参差的治疗有几种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是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眼镜和隐形眼镜能够对光线进行调节,纠正眼球的不规则形状,从而改善视觉质量。

确切的矫正度数需要通过眼科医生的配镜来确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眼镜和隐形眼镜,还有手术矫正屈光参差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手术是LASIK(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该手术使用激光技术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纠正屈光参差。

手术后,多数患者能明显改善视力,摆脱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依赖。

不过,手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成人屈光参差患者。

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并且需要严格的筛选和医生的建议。

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之前,患者应该仔细考虑手术的利弊,并与专业眼科医生进行咨询和评估。

此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成人屈光参差。

例如,视力训练和眼保健操可以帮助加强眼睛的肌肉和提高眼球的灵活性。

此外,保持良好的眼睛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屈光参差的重要方法,如充足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和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等。

总的来说,成人屈光参差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它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然而,通过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手术矫正或采用非手术方法,大多数患者都能够获得明显的改善。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屈光参差矫正训练是一种用于改善屈光不正的视觉训练方法。

屈光不正是指眼睛无法正确聚焦光线,导致视觉模糊或其他视觉问题。

通过参差矫正训练,可以帮助眼睛逐渐恢复正常的屈光功能,提高视力和视觉质量。

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和老花等。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眼球的形状、晶状体的弹性或角膜的曲率等因素引起的。

屈光不正会导致眼睛无法正确聚焦光线,从而影响视力。

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正,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加重,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是一种非手术的矫正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眼球运动和视觉训练,帮助眼睛逐渐调整屈光功能,重新获得正常的视觉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眼球运动训练:通过眼球上下左右、远近等各个方向的运动,可以增强眼球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眼球对光线的调节能力。

2.视觉锻炼:通过观察、注视、追踪等活动,可以刺激和训练眼睛的视觉感知能力,提高对细节和变化的敏感度。

3.视觉训练器材:使用一些专门设计的视觉训练器材,如眼球运动仪、视力表和矫正眼镜等,可以加强训练效果,帮助眼睛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视觉需求。

4.专业指导:进行屈光参差矫正训练时,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方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专业人员可以根据个体的屈光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并监督训练过程中的效果和进展。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长期坚持和耐心。

对于一些轻度的屈光不正问题,通过参差矫正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视力和视觉质量。

但对于一些严重的屈光问题,矫正效果可能有限,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等。

为了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除了参差矫正训练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和久坐等不良习惯,定期休息眼睛,保护视觉健康。

2.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绿叶蔬菜和水果等。

3.眼保健操:定期进行眼保健操,可以增强眼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改善眼睛的屈光功能。

屈光与屈光不正斜视

屈光与屈光不正斜视

治 疗:
1.规则散光
光学矫正:配戴圆柱透镜,近视散光用凹柱镜, 远视散光用凸柱镜。
2.不规则散光可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正。
第四节 老视眼 Presbyopia
老 视 眼(presbyopia):
机理:随年龄老化,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 减弱,睫状肌功能逐渐降低,导致调节力 下降,所致的近距离工作困难。 与屈光状态的关系:远视眼者较早发生老视 (早花),近视眼者较晚发生。 正视眼的老视一般规律:45岁约+1.50D;50 岁约+2.00D;60岁约+3.00D
2、并发症的治疗:
光学矫正的方法:
1.框架眼镜配镜的原则是选用使病人获 得正常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
2.角膜接触镜
3.屈光性手术
预 防:
1. 单纯性近视的防治重点应放在环境因素方面。
2. 原则:预防发生;预防发展;预防并发症。
3. 预防应从幼儿着手,尽早发现近视和有近视倾向 者。 4. 选择有效、无害的近视眼保健方法,改善视觉环 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姿势;
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的焦点,位 于视网膜前方,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圈 环,所以看远处目标不清楚。如果目标恰 好位于近视眼的远点上,则可在视网膜上 形成焦点,所以看近目标清楚。
病 因:
眼屈光力的增加和眼轴超长是形 成近视眼两大原因。
按病因分类:
1. 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2. 轴性近视,屈光性近视及调节性近视
验 光 配 镜 原 则:
1.儿童验光一定要充分散瞳麻痹睫状 肌以求准确。 2.远视性弱视及调节性内斜视儿童一 定尽早配戴远视眼镜治疗。
3.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
4.中度远视及高度远视任何年龄均应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调节训练的方法
渐进镜法
通过逐渐增加镜片的度数,训 练眼睛的调节能力。
反转拍法
使用正负不同度数的反转拍, 交替看远看近,以锻炼眼睛的 调节能力。
远近交替法
通过观察远近不同的目标,让 眼睛不断地调节焦距,以增强 调节能力。
乒乓球训练法
通过用眼睛跟踪旋转的乒乓球 ,训练眼睛的调节和追踪能力

调节训练的原理
CHAPTER 03
眼的屈光检查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评估患者能否 看到特定距离的物体,确定视力 状况。
矫正视力检查
通过验光检查后,佩戴适当度数 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再次进行视 力检查,评估矫正效果。
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
通过患者的主观反应,使用红绿视标 、散光表、蜂窝状点群视标等来测量 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
玻璃体
填充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 透明胶状物质,对光线无折射
作用。
视网膜
位于眼球壁的内层,能够将光 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
脑。
眼的屈光系统的作用
01
02
03
折射光线
使光线按照特定的角度折 射,确保光线聚焦在视网 膜上。
调节焦距
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实现远近不同物体的清晰 成像。
保护眼球
角膜、晶状体等结构能够 阻挡外来物质进入眼球, 保护眼球不受损伤。
生理学原理
通过训练眼睛的肌肉,增强肌肉 的收缩能力和耐力,改善眼睛的
调节功能。
心理学原理
通过视觉训练,提高眼睛对不同 距离和不同焦距的适应能力,改
善视觉感知和认知能力。
物理学原理
通过改变光学透镜的焦距,训练 眼睛在不同距离和不同光线条件

散光眼是什么如何纠正

散光眼是什么如何纠正

散光眼是什么如何纠正散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睛屈光异常情况,也被称为近视散光、远视散光或散光。

它是由于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的曲率不同,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或后而产生的视觉问题。

本文将介绍散光眼的定义、症状及原因,并探讨纠正散光眼的方法。

一、散光眼的定义散光眼是指眼睛在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一致的屈光力,造成远近物体无法同时清晰地被眼睛看到。

正常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使得眼睛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

而散光眼患者的角膜和晶状体曲率不一致,导致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或后,产生模糊或扭曲的视觉。

二、散光眼的症状散光眼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 视力模糊: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地看到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2. 头痛和眼痛:由于眼睛不得不通过过度努力来聚焦光线,散光眼患者可能经常出现头痛和眼痛的症状。

3. 眼疲劳:眼睛过度努力来调整聚焦,可能导致眼部疲劳感。

4. 阅读困难:散光眼患者可能在阅读时感到模糊、扭曲或不舒服。

三、散光眼的原因散光眼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角膜和晶状体形状:正常的角膜和晶状体呈圆球状,而散光眼则常见于角膜和晶状体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2. 遗传因素:散光眼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散光眼的成员,个体患上该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3. 近视和远视:一些近视或远视患者也可能患有散光眼,因为它们与屈光力的不一致有关。

四、纠正散光眼的方法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纠正散光眼,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眼镜:最简单和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佩戴散光眼眼镜来矫正视觉问题。

散光眼眼镜的镜片上有特殊的曲面,能够调整光线的聚焦点,使得眼睛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

2. 隐形眼镜:隐形眼镜是另一种常见的矫正散光眼的方法。

根据个体的散光程度和角膜形状,眼科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隐形眼镜类型,如硬性或软性隐形眼镜。

3. 屈光手术:对于一些不适合或不喜欢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人来说,屈光手术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例如,激光角膜手术(LASIK)可以通过改变角膜的形状来纠正散光。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眼的屈光异常调查分析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眼的屈光异常调查分析
( ):7 3 9.
难 才考 虑使 用。
减少 … 。正常妊 娠胎儿 动脉 血流 阻力指 标逐渐 降低 , 流量增 加 , 血 以保证 胎 儿正 常发育 。妊娠 晚期 、 儿窘迫 、 G 胎 F R的发 生率 明显增高 , 表现为脐动脉血流阻力增 高 J 。一般情况下 自妊娠 1 5周至妊娠足 月时 S D值 逐渐下降 , / 妊娠 3 O周 以前 s / D<30 若妊 娠 3 ., 0周 以后 S D值 >3 0 / . 表示胎盘 阻力 异常 。如 S D值 >4 0或 / . D≤0 舒张末期 无血 流 , ( 又称 A D , E V) 是 脐血 流 改 变 的一 种 危 险 信 号 , 出 现 如 AD E V波表示脐血 流极度 异常 , 胎儿垂 危 或预后不 良。有 文献 报道发 生 A D E V的 围产儿死亡率达 5 % 。本 组 中妊 高征 0 者 占 3.% , 94 胎盘 功 能不 良羊水 过 少 占 2. l , 63 % 进一步 说 明妊 高征是 由于胎 盘 小 、 管痉挛 、 血 梗死 、 导致胎盘外周 血管阻 力增加胎盘功能不 良, 而发 生胎 儿宫内 从
2 张宁 , 陶晗 , . 等 复方托 吡卡胺 散瞳后 学龄 前远视儿童屈光检查分析 [ ] 中国现代医 J.
生 ,0 8,6 1 :5—8 . 20 4 (4)8 6 3 甘 晓玲. 弱视的定义 、 类及 疗效评 价标准 分
[] J .中 国斜 视 与 小 儿 眼 科 杂 志 ,9 6, 19 4
良 眼漏 网而 错 过 了弱 视 眼 的 发 现 。
关键词
屈 光
学 龄前视力不 良儿童 10例 20眼 , 3 2 S rs h 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 检查 , uei t g 按学
视 力 儿 童 弱 视

眼屈光不正(DOC)

眼屈光不正(DOC)

第一节眼的屈光与调节一、眼的屈光眼是人体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器官。

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不论是平行的还是分散的,均需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

再由此发出冲动,经过视路传达到大脑视中枢而产生视觉。

眼球构造象照相机,屈光系统可以比作镜头,瞳孔好比自动光圈,晶体的调节作用犹如调整照相距离,而视网膜则是最理想的彩色底片。

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角膜(屈光指数1.376)与房水(1.336)的屈光指数相近,二者可以看成为一个单球面折射的屈光体(角膜屈光系统)。

晶体位于屈光指数相同的房水与玻璃体(1.336)之间,为另一具有厚凸透镜折射作用的屈光体(晶体屈光系统)。

因此可把眼的屈光系统看成包含两个屈光体,两者屈光力的组合就是整个眼的屈光力。

根据以上眼的光学常数,可以设计出和眼睛屈光力相似的模型眼(schematic eye),但是在临床上仍不适用。

因此进一步将其简化为一简单的屈光系统,称为简化眼(reduced eye)图16-1 简化眼上:FF′:前后主焦点,EE′两主点,NN′两节点下:简化眼的基点,包括两个主焦点FF′,一个节点N及代表EE′的平均数的角膜的屈光面图16-2 视网膜像的形成AB:目标ab:视网膜上的像N:节点cd:简化眼的屈光正常眼的屈光力和眼球前后轴的长度是互相匹配的。

眼在静止(不调节)状态下,远距离(5米以外)物体发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象,这种眼称为正视眼(emmetropia)亦即屈光正常。

否则,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或视网膜之后,统称为非正视眼(ametropia)或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二、眼的调节一个正视眼,看远距离物体清楚。

但如果屈光力不改变,自近距离(5米以内)物体发出的散开光线经眼屈折后,其焦点势必落在视网膜之后,此时视网膜上的影像即变模糊。

因此一个正视眼如欲看清近距离物体,就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缩短焦距,使落在视网膜之后的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上。

7-1眼屈光状态

7-1眼屈光状态

眼的屈光状态眼的屈光——指眼球让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的时候对光产生的一种屈折现象。

眼的屈光状态的分类:屈光正常:正视眼屈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一)正视眼1、定义:远离5M外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能在视网膜上成一焦点,故可形成一清晰物像,是为正视眼。

眼轴24mm2、正视眼的屈光状态:平行光线入射静止状态眼时成像在视网膜上据光的可逆性原理:从正视眼视网膜上反射出来的光线必然是平行状正视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1.0以上)正视眼的近点在与其年龄相等的正常值内,随年龄增加近点变远(老花)(二)近视——近视配镜原则:以最低度数获得最佳视力。

定义:当眼调节静止时,远离5M外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物像,而是成像于视网膜前,是为近视眼。

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1、近视眼的原因内因⑴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2)发育因素外因即环境因素按照近视的程度⑴3.0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⑵3.00D~6.00D者为中度近视眼⑶6.0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双称病理性近视3、屈光成分分为:A轴性近视(遗传性):眼轴过长所致。

B曲率性近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加强所致。

C指数性近视:屈光介质折射率过高所致。

4、依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A假性近视:由于调节紧张引起的一种暂时性屈光性近视.当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检查后,近视消失,呈现正视或轻度远视。

为调节紧张所致,多发生于少年儿童。

B真性近视:眼睛确实属于器质性近视变化即通常的近视眼,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25D。

C中间性近视: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小于或等于50D。

5、近视症状:A远视力降低(表现:远视力差,近视力好)B视疲劳;(表现:眼胀用眼时间不长)C易发生外隐斜;D高度数眼底易发生变化。

(易产生飞蚊症)6、近视眼护眼饮食:要避免视力衰退,就多吃鱼、柑桔类水果和红色果实,以及含钙、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的食物,这些都是健康眼球生长发育中必不可缺的成份,多分布在糙米、杂粮、青菜、水果之中,但注意不得吃那些加重近视的食物,特别是多种糖果、肉和全脂奶酪,过多的粮在代谢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和中和大量的钙、铬元素,致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拉长,促使近视发生和近视度数加深。

静态屈光异常之屈光参差

静态屈光异常之屈光参差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5. 屈光参差的矫正:
(1)普通眼镜矫正 :屈光度差在6.00D以内都可以尝试; (2)接触镜矫正:矫正效果好于框架眼镜; (3)人工晶体植入及激光手术矫正: (4)对伴有隐斜或者斜视的屈光参差的矫正:可以配合三棱
镜或者手术矫正斜视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3.屈光参差的分类
(2)复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 两眼都是远视或都是近视其度数不 等,也称同种屈光参差。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3.屈光参差的分类
(3) 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 一眼正视,另一眼散光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3.屈光参差的分类
(4)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两眼都有散 光,程度不等。
静态屈光异常之屈光参差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1.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相对称,称为屈光参差。 ( 球镜≥1.50D,柱镜≥ 1.0D)
2.屈光参差的病因: (1)遗传或发育失衡 (2)疾病或外伤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3.屈光参差的分类
(1)单纯性远视(近视)屈光参差: 一眼正视,另一眼远视或近视。
(5)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为远视,另 一眼为近视,也称异种屈光参差。
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
4. 屈光参差的症状:
(1) 双眼单视障碍: ①轻度屈光参差者双眼单视功能可完全无损; ②当屈光参差差值达到一定程度时,双眼单视功能丧失; 备注:一般情况下屈光参差大于2.0D可能形成双眼单视障碍
本节小结: 屈光参差是常见的眼部视觉异常问题之一,
对屈光参差进行正确矫正是获得双眼同时视和立 体视觉的基础。

屈光与屈光不正--眼球光学和正视与屈光不正

屈光与屈光不正--眼球光学和正视与屈光不正
其中由Ems I ey氏提出的一种简化眼,已经被广泛 釆 用,它的特点:
只有一个假想的屈光面,该面位于角膜后1.67mm, 曲 率半径为5. 56mm,前面介质为空气,后面介 质折射 率为4/3。
眼的屈光力:
F=(n‘ -n)/r=(1.333-1)/0. 00556 ^60D
2、简化眼(Reduced eye)
1、 角膜 2、 前房 3、 瞳孔 4、 晶状 体 5、 玻璃 体 6、 视网 膜
1、角膜(cornea)
①几何参数 I.从正面看 近似为一个横椭 形, 面积:约79mm2 横径:约 11.5^12mm;纵径:约 10. 5^11mm
1、角膜(cornea)
11.从侧面看: 中央1 /3区域近似为一个凹球面
I、远点
1、 远点: 静态屈光状态下,视网膜的外界共貌
点叫做眼的调节远点(far point of accommodat ion)或远点 (far point ) o 2、 远点距离:
理论上眼物方主点至远点的距离叫做 远 点距离,实际测量时往往从角膜顶点量 起。
I、远点
3、 近点: 最大调节时,视网膜的外界共貌点叫做
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成分: 角膜、前房深度、晶状体和眼轴
一、人眼屈光状态的发育和临 床分布
人眼的发育过程: 人刚出生是一个小眼球,轴长16〜18mm,随着眼 球的
发育,眼轴逐渐增长,发育成熟时,眼 轴的长度约 24mm,比出生约增长6〜8mm,角 膜和晶状体的形状 逐渐变扁平,发育成熟时, 屈光力与眼轴长度形成 一定的光学成像关系。
焦点起位)置(从角膜前顶点量 *前焦点:-15. 707mm
*后焦点:+24. 387mm
主点位置(从角膜前顶点量

《眼睛的屈光》课件

《眼睛的屈光》课件

生活习惯
长时间使用电子 产品,如电脑、 手机等
长时间阅读或写 作,导致眼睛疲 劳
缺乏户外活动, 缺乏自然光线的 刺激
饮食不均衡,缺 乏维生素和矿物 质,影响眼睛健 康
屈光异常对生活的影响
视力下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视觉疲劳:长时间用眼后容易感到疲劳,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影响社交:看不清别人的表情和动作,影响人际交往 心理压力:屈光异常可能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03
屈光异常
近视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异常,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近视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 动等。 近视的矫正方法包括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激光手术等。
近视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
远视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的现象,表现为看近物模糊,看远物清晰 远视的原因可能是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者晶状体曲率过小 远视的矫正方法包括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手术等 远视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时矫正
玻璃体:位于眼球内部, 具有屈光作用
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 具有感光作用
视神经:位于眼球后部, 具有传导视觉信号的作 用
视交叉:位于视神经与 视网膜之间,具有传导 视觉信号的作用
屈光系统的作用
屈光系统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 屈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 屈光系统的作用是使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屈光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眼睛的屈光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眼睛的屈光系统

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效果观察
不足
中医辨证论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治疗周期相对 较长,且对于高度近视等严重屈光不正的治疗效果有限。
05
结论与展望
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疗效总结
疗效显著
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方法在 改善视力、减轻眼部疲劳等方面 表现出显著效果,患者症状得到 明显改善。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存在差异 ,中医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气血辨证
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可导致目失所养,出现屈光不正。气血 辨证在屈光不正中应用较少,但可作为辅助辨证方法。
经络辨证
• 经络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眼 部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屈光不正的发生与经络的通畅与否 有关。例如,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若膀胱经气不畅, 可影响视力;足少阳胆经绕耳前后,若胆经气不畅,可影响 视力。
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效果观 察
目录
• 中医对屈光不正的认识 • 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 • 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实践 • 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效果观察 • 结论与展望
01
中医对屈光不正的认识
屈光不正的中医定义
01
屈光不正属于中医“能远怯近” 、“能近怯远”的范畴,类似于 现代医学的近视、远视和散光。
中医对屈光不正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中医对屈光不正的治疗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 就有相关记载。
现代中医对屈光不正的治疗主要包括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方法。其中,中药治疗以补益肝肾、养血明目为主,针灸治疗则选取相
应的穴位进行刺激。
目前,中医辨证论治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 的患者选择中医进行治疗。
综合治疗

屈光误差的研究

屈光误差的研究

屈光误差的研究屈光误差是指人眼的光线折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适当的屈光误差可以使人眼正常看清物体,但当屈光误差过大或过小时,会导致视觉模糊或失真。

因此,研究屈光误差对于眼科医学和眼镜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屈光误差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和对眼镜设计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屈光误差的定义是指眼球或眼镜的透镜系统折射光线时产生的偏差。

具体来说,屈光误差分为球镜屈光误差、柱镜屈光误差和散光屈光误差。

球镜屈光误差是指在与视轴垂直的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度差异,柱镜屈光误差是指在与视轴平行的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度差异,而散光屈光误差则是球镜和柱镜误差的组合。

其次,研究屈光误差的方法主要有眼底反射仪、角膜地形测量仪和屈光度测量仪。

眼底反射仪可以通过观察反射光点的位置来间接测量屈光度误差,角膜地形测量仪则是通过测量角膜前表面的曲率来判断屈光度误差,而屈光度测量仪则可以直接测量眼球的屈光度。

此外,屈光误差对眼镜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眼镜的设计目标是为了通过矫正屈光误差来使眼睛正常看清物体。

在眼镜设计中,球镜屈光误差可以通过适当的球镜度数来进行矫正,柱镜屈光误差可以通过适当的柱镜度数和轴位来进行矫正,而散光屈光误差则需要综合考虑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来进行矫正。

最后,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屈光误差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青少年由于眼球还在发育阶段,常常存在近视和散光的屈光误差;老年人由于眼球的弹性减退,常常出现远视和老视的屈光误差。

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眼科医生和眼镜设计师需要针对其特定的屈光误差情况进行诊断和设计。

综上所述,屈光误差是人眼光线折射过程中的偏差,对于眼科医学和眼镜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屈光误差的方法有眼底反射仪、角膜地形测量仪和屈光度测量仪,屈光误差对眼镜设计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屈光误差情况进行诊断和设计。

儿童屈光筛查正常标准

儿童屈光筛查正常标准

儿童屈光筛查正常标准
屈光是眼睛对焦光线的能力,是视觉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儿童的眼睛正在发育中,屈光能力可能会出现异常,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

因此,进行儿童屈光筛查非常重要。

儿童屈光筛查可以检测出近视、远视、散光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可以避免孩子因视力健康问题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屈光筛查的标准有所不同。

下面是儿童屈光筛查正常标准的详细介绍。

1. 0-6个月
此时的宝宝视力还没有完全发育,通常进行的是反射检查,即用光线打到宝宝的眼睛上,观察反射情况。

在这个阶段,屈光功能开始逐渐发育,需要通过专业的屈光检查来确定是否有屈光异常。

一般情况下,儿童屈光检查采用自动电脑屈光仪,通过对眼睛的自动调节反应进行检测。

正常的屈光情况应该是:远视度数不超过+2.00D,散光度数不超过1.50D,近视度数不超过-1.00D。

3. 3-6岁
在这个阶段,一般可以通过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来确定孩子的视力情况。

孩子的视力应该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双眼裸眼视力应该不低于0.8。

4. 6岁以上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眼睛发育已经比较成熟,屈光异常也相对稳定。

可以进行全面的屈光检查,包括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屈光筛查标准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还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症状和医生的诊断结果来确定。

如果发现孩子视力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保障孩子健康视力,才能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屈光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屈光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屈光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近期,屈光这个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词的含义可能还是相对陌生。

因此,本文旨在解释什么是屈光,并且探讨屈光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何重要性。

屈光,顾名思义,指的是光线在透过眼球时被弯曲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时,会被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然而,当眼睛存在屈光不正时,光线的聚焦位置并不准确,导致视觉模糊或畸变。

这种情况下,眼睛无法对距离或近处物体进行正确的焦距调整,从而导致人们出现视力问题。

屈光不正的原因多种多样。

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都属于常见的屈光异常。

近视是指眼睛对近处物体能够准确焦距调整,但对远处物体难以调整而造成模糊;远视则相反,眼睛能够准确焦距调整远处物体,但对近处物体难以调整;散光则是眼球角膜或晶状体的形状不规则,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老视则是由于眼部结构的老化而引起的改变,导致人们在中年或老年时需要辅助工具来看清近处物体。

这些屈光异常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体的视力质量,还可能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屈光不正并不意味着需要接受永久性的视力问题。

如今,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通过通过透镜的弯曲将光线进行调整,使其能够被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解决屈光不正的问题。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绝大多数人。

另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矫正方法是进行屈光手术。

在这种手术中,通过激光技术来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这种方法通常被用来治疗近视、远视以及轻度散光症状。

尽管屈光手术是一个较为直接和快速的治疗方法,但它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细致的评估和选择。

屈光不正的矫正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视力的恢复和提高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日常活动,比如阅读书籍、上课、工作以及进行户外活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眼屈光和屈光异常79.什么是标准眼?答:所谓标准眼是指眼的结点(光学中心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方7mm处,距视网膜黄斑凹为15mm,脉络膜与巩膜厚约lmm,眼球前后径为23mm;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人眼后,经屈光系统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根据以上要求设计的眼就称为标准眼。

80.从几何光学来看,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三对基点?各有何特性?答:两个主点、两个结点和两个焦点,叫做眼球的三对基点。

眼的主点是光轴通过主平面的点,是屈光系统成像的参考点,焦距、像距、物距等都从此点算起。

主点有两个即前主点和后主点,前者距角膜前面1.75mm,后者距角膜前面2.1mm,由于两者相距很近,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位于眼的前房。

眼的结点又称为结节点,即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约在角膜后7mm处,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眼使用调节力时结点移动的距离与显性调节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结点也有前后之分;前结点又叫第一结点,为投射光线在未屈折前与主轴相交之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6.95nm。

所谓后结点又称第二结点,或负结点,是投射光线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它位于角膜前面之后7.32mm。

前后结点由于相距很近,可看做是一个点。

主焦点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屈折后,在眼球外与主轴相交之点叫主焦点,主焦点又分为前主焦点和后主焦点。

所谓主焦点又称第一主焦点,是在眼球与主轴平行的光线向前投射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之点,该点位于角膜顶点前13.75mm处。

后主焦点又称第二主焦点,指外界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该点位于黄斑与视神经乳头之间。

一般位于晶状体后边15.61mm,角膜后面22.79mm处。

前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约为15.49mm,叫光轴前焦点距离;后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为20.711mm,叫光轴后焦点距离。

81.什么是眼的K角和口角?答:眼瞳孔的中心线(即垂直于瞳孔中心的直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叫K角。

K角也有正负之分。

正K角为视轴位于瞳孔轴的鼻侧夹角,亦即在测定K角时,角膜反射偏于角膜中心鼻侧者,正K角如在5°~7.5°之间认为是生理情况。

正K角若超过10°,则外观显示为外斜视。

远视眼时,正K角增大。

负K角是指视轴位于瞳孔轴的颞侧夹角,即在测定K角时,角膜反射偏于瞳孔中心颞侧者,负K角外观显斜视,近视时可呈负K角。

K角可以认为是双眼单视情况下的生理斜度,应当与斜视时病理的斜角分开计算。

所谓a角是眼球光轴与视轴在结点处的夹角,可分为正a角和负a角。

视轴在光轴的鼻侧者是正a角,视轴在光轴颞侧者为负a角。

82.什么是r角?答:眼球的光轴与固定轴所成之角称作r角。

临床上测r角困难,故测量时常用K角代替。

如果r角超过±5°围,则外观上常显示为假性斜视。

r角也有正、负之称,正r角是指固定轴在光轴的鼻侧,相当于正K角;负r角是指固定轴位于光轴的颞侧,相当于负K角。

83.什么是眼轴、视轴、固定轴和瞳孔轴?答:所谓眼轴是角膜正中到视神经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间的一条假设线,沿此轴可作眼球的旋、外旋运动。

视轴是自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中心凹的连线,光轴与视轴并不完全重合,视轴为一副轴,在光轴鼻侧遇到角膜,二轴成4°~ 5°之角。

固定轴是指注视线与眼球旋转中心的连线,实际上与视线相当。

瞳孔轴是指由瞳孔中心在角膜中心的鼻侧一点,由该点作一垂直于角膜的线。

84.什么是眼的屈光和眼的屈光系统?答:眼能使从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倒立的物像,把眼的这种生理功能称作眼的屈光。

把眼的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组成的能使光线折射聚焦的系统,称作眼的屈光系统。

85.眼的屈光指数多大?答: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光在眼屈光间质中传播速度之比,其比值就叫眼的屈光指数。

因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空气中传播速度相近,所以也可看做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光在眼屈光间质中速度之比。

光的传播速度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所以眼的屈光指数也可看做是眼屈光间质的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值。

经实验计算出角膜的屈光指数为1.3771,房水屈光指数为1.3374,晶状体的屈光指数为1.4371,玻璃体的屈光指数为1.3360,空气的屈光指数为1.0000。

86,什么叫正视眼?答:当眼完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的眼叫正视眼,正视眼的视力在1.0以上。

87.什么叫眼的屈光不正?答:眼在完全静止状态,无调节力存在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像,的眼叫屈光不正。

88.什么叫近视眼?其症状表现如何?答:当眼完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上,只能聚焦在视网膜前某点,在视网膜上只能形成模糊的弥散圈,而形不成清晰的物像的眼叫近视眼。

近视眼可能有以下症状:(1)近视眼的视力,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这是近视眼的特性。

(2)近视眼外部也有变化,特别是高度近视眼,外部变化较明显,如眼球突出,爱眯眼看东西。

(3)近视的其他症状还有:易产生飞蚊症,即往往会发现眼前好像有暗物飘来飘去,近视眼还易产生视觉疲劳。

高度近视眼也会产生视网膜脱落,近视眼与晶状体脱位也是比较常见的—种症状。

89.近视眼如何分类?答:近视的分类方法很多,以下列出两种分类方法。

1,徐宝萃于1992年提出的分类方法(1)轴性近视是指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正常,而眼轴前后径较长所引起的近视。

(2)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长度在正常围,而由于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指数大于正常值时所形成的近视。

又由于某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大于正常值而形成近视,又分成以下几种:①角膜性近视是指由于角膜屈光力过强而形成的近视。

②晶状体近视由于晶状体屈光力过大而形成的近视。

该种近视,可能由于年龄增大晶状体核硬化导致屈光力增大引起的近视。

这种近视又叫核性近视。

还有一种是由于圆锥晶状体使屈光力增大形成的近视,叫圆锥晶状体近视。

③假性近视由于过度用眼,过度地使用了调节,引起睫状则不能放松,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而形成的近视,经适当休息可恢复,是一种可逆的屈光性近视。

(3)先天性近视刚生下的婴幼儿或生后不久的婴幼儿就出现的近视叫先天性近视:该种近视具有高度的遗传性。

(4)后天性近视由于后天的某种原因所产生的近视,(5)单纯性近视是指眼屈光系统的各单元光学特性均属正常,但由于通过各单元组合后就形成的近视。

(6)夜间近视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但在夜间需用轻度凹透镜才能看清物体的现象,就称为夜间近视。

(7)外伤性近视由于眼受外伤而形成的近视叫外伤性近视。

(8)暂时性近视这种近视可由多种外因引起。

例如:因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近视;因食一些药物引起的近视;还有的因全身病引起的近视,如由于患风湿病、黄疸病、急性肾炎等也可引起暂时性近视。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组于86年提出以下分类方法(1)假性近视。

(2)真性近视。

(3)近视中既有真性近视成分,又有假性近视成分(或叫混合性近视)。

90.近视一般如何形成?答:近视眼的发病机制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先天近视形成机制和后天性近视形成机制。

先天性近视,一般属于轴性近视,主要由于遗传因素影响。

亦可起因于胚胎发育异常,都属于病理性近视眼,大多数为高度近视。

主要病变包括眼组织脉络膜、视网膜、玻璃体及后巩膜进行性变性,巩膜弹性及硬度下降,组织变薄扩,使眼轴变长而形成轴性近视。

91.后天性近视的形成机制是什么?答:这种近视眼,主要指发育期近视眼和少数迟发的成年期近视眼。

这种眼的发生机制特点是遗传因素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等为基础,在外界的环境因素作用下逐渐发展,性质是轴性近视眼。

一般是由于眼轴变长,使视力下降。

关于后天性近视眼的学说很多,在此不多介绍了。

92.外伤能引起近视吗?答:视器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组成,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这三部分均可能受伤。

眼外伤包括机械性外伤和非机械性外伤二大类,后者又包括热烧伤、化学烧伤、放射性损伤和电击伤眼等。

在眼外伤中,易引发近视的主要是眼球受伤。

根据眼球受伤部位又分以下几种:(1)角膜受伤由于外力作用于角膜,使角膜陷,角膜皮层及后弹力层发生破裂,使房水渗入角膜基质层,引起角膜基质层水肿混浊。

严重的外力,可使角膜破裂,虹膜或眼球容物脱出。

由于角膜上的神经末稍受水肿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会有疼痛、流泪和怕光等症状,并有明显的视力下降。

由于角膜破裂引起角膜曲率的改变,引起屈光度改变而发生近视。

(2)虹膜睫状体受伤眼球受外力伤害时,瞳孔括约肌受刺激引起痉挛性收缩,瞳孔缩小,受同一神经支配的睫状肌也会引起收缩,形成调节性痉挛而发生暂时性近视,待持续一天左右即可消失。

.(3)晶状体受伤晶状体受外力作用后,可能使房水渗入晶状体,使纤维结合松弛,发生层间分离或纤维断裂,在吸水后发生膨胀混浊。

由于在外力作用下,部分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能使晶状体移位,即产生脱位。

由于晶状体悬韧带的断裂和晶状体弹性关系,晶体厚度增加,使晶状体屈光度增大而形成永久性近视。

另外,由于外力作用下使晶状体产生水肿、混浊、眼的前房变浅,可导致虹膜和晶状体向前,或晶状体向前房脱位,都可以引起近视。

93.光线不合适能否形成近视?答:看书学习和工作时,必须在一定亮度下,才会感到舒服,眼睛不易累,否则易形成视疲劳,长久下去很易形成近视。

原因是,当光线太暗时,在瞳孔放大的同时,不由地使眼靠近所看物体,眼距所看物体越近让进入眼的光线增大,方可看清,这时所需要的调节力就越大,眼的调节是由睫状肌控制晶状体来完成的,这样时间一久,睫状肌就易由于疲劳而产生痉挛、产生视力模糊、眼痛、发胀、头痛等视觉疲劳症状,如果不及时矫正,就会使眼轴变长,逐渐由假性近视形成真性近视。

若光线太强,对眼睛也是不利的,在强光下看书,瞳孔持续地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的光线,这样使眼肌长时间收缩,也会产生视疲劳。

因此,对光线的强弱应有一定要求,要求桌面照度在1001X左右,且光照应均匀、柔和,应是漫反射光,光线不闪烁,要平稳,这样眼不易疲劳。

一般要求学者和工作地方的桌面周围有良好条件即可,不一定要求整个房间,所以有一个合适的台灯即可。

一般台灯用普通钨丝灯泡需25W,日光灯管需8W,12m2房间吊灯日光灯需20—40W。

灯距桌面距离:8W灯距桌面50cm,15W应为75cm,20W应为100cm,白炽灯15W距桌面30cm,25W距桌面50cm,60W应为100cm。

94.躺下看书对眼有何坏处?答:躺下看书时,一般光线不好,两眼所接受的光强也不一样,两眼距书本距离也不一样,这样两眼所用的调节力和辐辏大小都不同,不但两眼易产生视疲劳,再加上两眼调节和辐辏不协调,更加重了眼的疲劳,因此会使眼产生近视,或加快近视度数的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