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教师正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但同时,教师这一职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除了学历和教师资格认证外,还须通过严格的选拔,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中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日渐普遍。为此我进行了这一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10-12
调查对象:近几年关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资料。
调查目的:本项调查主要在于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从而为寻求富有针对性的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主要从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及认识、教师观念、知识与技能、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及发展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及需要学校所创造的条件等多个方面着手。
调查内容:一、教师的基本分布状况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三、关于教师职业的政策法规
四、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调查方法:资料法
教师的基本分布状况
一、全国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前期严格科学的抽样,以及后期精确计算出来的各级权重,
本研究的11 190个样本数据,能够用以反映全国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外2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 016.3 万名中小学专任教师的总体情况。
(一)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
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正趋于平衡。在乡镇、农村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二)乡镇、农村教师比例上升,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扩容。有近470.4万的教师奋斗在乡镇、农村基础教育的第一线。而由于经济、生源等多方面因素,农村的高中教育目前规模不大。(三)中青年教师占主体,农村基础教育中新老教师比重相对较大。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乡镇、农村、县城及城市中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基本类似。
(四)教师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学位拥有率较低且部分专业短缺。调查发现,全国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中拥有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分别占35.7%(363.1万)、55.7%(566.0万)和0.8%(8.3万),其总和已超过所有教师的九成;而小学阶段教师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6.3%(460.8万),比2002年提高了53.3个百分点。可见近年来引导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的政策在各地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不过城乡差异依旧存在,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专业学位水平依旧普遍较低。
(五)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
在本次调查中,全国98.0%(995.8万)的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且城乡差异较小。从教师拥有的资格证书种类来看,拥有语文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数最多,约占39.8%(404.7万),其次是数学占33.6%(341.1万)以及外语占10.6%(107.9万),拥有科学、地理、历史、政治科目的专业资格证的教师人数较少。
(六)教师稳定性存在地区及学校学段差异。
从教师所在的区域来看,城市教师的稳定性要略高于县城及农村地区。乡镇、农村地区在三所及三所以上学校任过职的教师达到了32.8%(154.6万),而在县城和城市地区这一比例仅为30.2%(108.4万)和25.4%(47.4万)。
(七)教师普遍拥有初级或中级职称,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在对全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职称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比较教师教龄与职称关系发现,教龄增长与职称晋升间存在密切关联。(八)教师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关注教育及教学发展。
调查发现,教师工作之余有着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其中以读书、看报为教师最喜爱的休闲方式。
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素养。首先,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准则。其次,要热爱教育。再次,要以身作则。教师要时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教风学风上,严谨治学,谦虚谨慎;教学活动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二、知识素养
首先,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谐发展,知识渊博。第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必须踏踏实实的系统学习,掌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三、能力素养
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方法。当教师把这些职业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时,调控课堂就能游刃有余。
关于教师职业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要求
《教师法》关于教师的资格和任用。教师的资格和任用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教师法》在第三章对教师的资格条件、认定办法、过渡办法、职务制度、聘任制度等几个方面作了规定,构成了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师劳动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师资格制度和任用制度。
(一)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由于学历层次决定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发展基础,因此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二)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但调查数据说明,在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在乡村小学以及中学阶段,为减少教学工作安排上的随意性,确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是必要的。
(三)多方位促进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首要环境的建设
调查显示,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对学校发展工作参与越多,越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认可。
首先,营造和谐良好的学校专业发展环境。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参与管理中,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再次,加强校园网建设。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化,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校园网建设的规范。最后,为教师培训提供切实保障。(四)进一步厘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为教师通过教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种网络资源和手段。在投入和政策上更加注重乡镇和农村学校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要注重开展灵活多样的进修、研讨等相关专业活动;同时,促进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六)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资源和设备不足等严重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资金投入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最大瓶颈,尤其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问题甚于东部沿海地区。保障充足的资源与设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教师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等因素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