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人物技法
赋形呈意 不事烘托——例谈白描手法
“ 头上直 竖着寸把长 的头发 ; 牙黄 羽纱 的长 衫; 隶
白描 手 法 原是 绘 画 的传 统技 法 之 一 , 致 相 近 于 大
体 ‘ 字似 的胡须 ; 一’ 左手 星捏着 一枝黄色 烟嘴 , 安烟
的 一 头 已经 熏 黑 了 。”
西 洋 画 法上 的速 写 或 索 描 它 的特 点是 用简 练 的 墨色 线 条 来 勾勒 画面 , 形 呈 惹 , 赋 不事 烘 托 , 施 色 彩 。 不
快看有人家 了。 一座 草顶、 篾泥墙 的小屋 出现 竹 在 梨树 林边 。屋里漆 黑, 没有灯也没 有人声……我们 推开 门进去。火塘里 的灰是冷 的, 然好 多天 没人住 显 过 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
的 大竹 桶 里 装 满 了水 … …
的笔墨撮 物构景 , 勾勒 出一 幅清 新开 阔的画面 :早莺 “ 争暖树 ” “ 燕啄 春泥” “ 、新 、 乱花 迷人 眼” “ 草没马 、浅 蹄” 等景 色都显 示 了早春 景色 的特 点 , 洋溢着作 者喜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 才能没马蹄 。
最 爱湖 东行 不 足 , 杨 阴里 白沙堤 。 绿
触, 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 、 状貌作真实的勾画。请 看下
面的一段文字:
诗 中 写 西 湖春 色及 作 者 的心 情 , 有 用 色 彩 浓 丽 没 的辞藻去 刻画形容 , 是 信手 走笔 , 只 以极 其 朴 素 简 练
以上 三段文 字是阿 累的《 一面》e 鲁迅 先生的 e对 三次 肖像和行 为的描写。这是一种典型的 自描叙述方
式, 它紧紧抓住 人物的外貌特 征 , 瘦” 即“ 的特 点, 出 突
鲁 迅 置 健 康 于 不顾 , 整 个 生命 献 给 革命 事 业 的 崇 高 把
写作手法白描是什么意思,如何用
写作手法白描是什么意思,如何用?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用墨线勾描物像而洋白菜颜色的一种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
白描画法多用于画人物。
这可分为两派,一派出自于北宋大画家李龙眠的,称之为铁线描,另一派出自于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称之为兰叶描。
这种绘画技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形成为一种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炼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
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
白描手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
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
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鲁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对阿Q、祥林嫂、闰土等的描述。
不仅如此,有时还有白描叙述人物的身世,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人物白描技法基础入门
人物白描技法基础入门
人物白描是素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技法。
想要学好人物白描,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础入门技法:
1. 熟悉人体比例:人体比例是人物白描的基础,掌握好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才能更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习基本线条:人物白描中的线条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基础的线条技法,包括直线、曲线、交叉线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轮廓和特征。
3. 掌握阴影技巧:阴影是人物白描中最让人头疼的部分,因为它需要我们对光线和阴影的理解非常深入,掌握好阴影的技巧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立体。
4. 多练习素描: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好人物白描的技法。
要多画多练,不要怕失败,只有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物白描大师。
以上就是人物白描技法基础入门的介绍,如果你想要学好人物白描,就要从这些基础入手,不断学习和实践,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人物白描画家。
- 1 -。
用白描的手法写一篇关于人的作文
用白描的手法写一篇关于人的作文篇一:白描手法作文写作:白描手法一、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
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如杜宣的《井冈山散记》中,有段文字:“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二、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一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1、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3、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三、白描技法要用好,需注意三点:1、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
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
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叙述,除概括叙述外,尚有具体叙述。
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
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
因此可以说,白描是用叙述进行描写。
巧用“白描”展现人物特征
巧用“白描”展现人物特征很多同学写作文,特别是在表现人物时,喜欢对人物采用精雕细刻的、全方位多方面的描写,认为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对人物描写越细,人物形象却越模糊;对人物刻画越多,人物性格却越不鲜明。
其实写人不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突出的一点,采用“白描”的手法,就能把人物写“活”,把人物活灵活性地呈现出来。
白描,就是用朴素、洗练的笔法,将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白描”一词,源于绘画,是指在人物画中,用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不加渲染的画法。
后人将这一技法借用到文章里,成为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
这种方法很少用繁复的形容词和修饰语,笔墨淡雅,甚至不着色,但形象鲜明,构图真切,让人一看就能抓住特征。
很多有名的大作家都是使用白描手法的高手。
比如鲁迅先生,他在《孔乙己》一文中,这样描写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在这段文字中,没有比喻的修辞,几乎也无过分形容、修饰的词语,只有如实写来,寥寥几笔将一个风烛残年的落魄文人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原因就在于这个人物的特征非常突出,非常鲜明,像穿长衫,却又脏又破,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花白胡子,都是乱蓬蓬的,这些都是穷困潦倒又不失体面的读书人的特征。
作者抓住这些特征,简单勾勒,就呈现出这个人物的形象,给人以逼真的感觉。
再如他的《藤野先生》一文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就这么简单的几笔介绍,一个学者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也极擅长使用白描手法来写人。
比如他的散文名篇《背影》即是如此。
巧用白描手法再现人物形象
巧用白描手法再现人物形象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讲怎样用白描的手法写人。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片段吧: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他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藤野严九郎的……”……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他问.“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鲁迅先生采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勾勒就入木三分地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叙述添改讲义一事时,鲁迅先生以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那么,什么是白描,我们怎样用白描的手法来写人呢?白描,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物形象的画法。
而白描的写作手法是指在写作中借用白描的画法,通过简洁的语言、洗练的笔法,传神地描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再现出人物的形象。
用白描的手法写人切忌浓墨重彩、过分渲染以及用铺张的辞藻来描写。
它没有琐碎的外貌描写,没有精心的心理刻画,没有太浓的褒贬色彩,也没有故意作文章的痕迹,一切都显示在人物的行动和朴素的语言中。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篇同学的佳作以加深理解吧。
小淘气米米下午,我去舅妈家玩,正巧舅妈要外出,让我帮她照看4岁的米米,我满口答应了。
舅妈走后,我看到米米正在床上玩堆积木,便打开电脑,玩起QQ飞车来。
白描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白描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白描手法是一种线条细腻、构图精细的绘画技法,主要以单线条勾勒形象,不使用阴影和色彩,通过描绘线条的厚薄、强弱、长短、曲直等变化,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这种技法在绘制肖像、静物、风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白描手法的特点是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和精准度,要求画家具备较高的线条掌控能力和观察力。
在创作过程中,画家需要仔细观察和体会被绘制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质感,准确把握每一条线条的位置和方向,力求表现出被绘制物体的特征和情感。
白描手法的作用是可以精准地表现出被绘制物体的形态和特征,具有较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绘制肖像时,白描手法可以刻画出人物的神态、身姿和面部特征,营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在绘制静物时,白描手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光影变化,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绘制风景时,白描手法可以描绘出大自然的形态和气息,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画面氛围。
- 1 -。
美术:白描手法的特点以及白描绘画的三大要素
美术:白描手法的特点以及白描绘画的三大要素一、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实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
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如杜宣的《井冈山散记》中,有段文字:“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所以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实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二、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个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1、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3、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三、白描技法要用好,需注意三点:1、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
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
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叙述,除概括叙述外,尚有具体叙述。
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
如果使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
所以能够说,白描是用叙述实行描写。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简介?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 白描手法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白描手法的三个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白描手法一般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琢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衬托,而是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准确有力的笔触,干净利落地描绘事物或情景,表现诗人的感受.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诗歌赏析中,需要区分白描与工笔两种比较相似的手法.与“白描”常用最简练的笔墨粗线条地描绘鲜明的形象不同,工笔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白描手法的一般答题格式是:先说明要求分析的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白描手法,结合诗句本身的含义说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或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例如:分析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采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以多种景物并置,勾勒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游子远行图.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从由下及上的藤缠树、树上的栖鸦,到由近及远的小桥、桥下流水、水边住家,再到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一共列出九种景物,无一动词,言简而意丰,描绘出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画面,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整首小令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旅人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白描人物_精品文档
白描人物白描是一种绘画技法,以简单轻快的线条勾勒,将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白描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简介白描人物画起源于古代中国,源远流长,经过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白描人物画强调轻快、简练的线条勾勒,追求生动、传神的形象表现。
与其他绘画技法相比,白描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捕捉和刻画,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展现出人物的特征和个性。
特点白描人物画具有以下特点:1.线条简练:白描人物画以简单轻快的线条勾勒为基础,通过线条的流畅与变化来表现人物形态和神态。
线条的简练与准确是白描人物画的重要追求。
2.形象生动:白描人物画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生动表现,力求通过线条的勾勒来捕捉人物的外貌、姿态、神情等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传神。
3.真实入微:白描人物画追求真实入微,通过细致入微的线条表现,将人物的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
通过对人物面部、服饰、动作等细节的描摹,使观者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4.留白自然:白描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注重留白的运用。
通过合理的留白,使画面更加简洁、清爽,同时增加了人物形象的凸显。
白描人物画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画家,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白描人物画家:张大千张大千(1910年-1985年),中国现代艺术家、白描人物画大师。
他擅长以大气磅礴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神态。
张大千的白描人物画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和个性。
顾大维顾大维(1913年-1995年),中国画家、白描人物画家。
他精于用笔力感人物的神态,并善于通过线条的细腻勾勒,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层次和情感。
顾大维的白描人物画作品独具匠心,观者可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真实描摹以及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吴冠中吴冠中(1919年-2010年),中国画家、文化名人、白描人物画家。
200字白描手法【14篇】
200字白描手法【14篇】200字白描手法【14篇】200字白描手法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mdashmdash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性格。
LOGO面容:五官(眼睛鼻子耳朵嘴)脸(头)型(长圆方)眉毛、胡须、头发、下颏、痣脸色(神情)(黄红黑helliphellip)四肢:手脚(比例)(脖颈)衣着:样式类型、色调搭配、服饰体型:高、矮、胖、瘦姿态:站、坐、走、跑姿势LOGO第一招:要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合理安排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LOGOLOGO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锦缎粉底小朝靴。
例:我爷爷没有魁梧的身材、渊博的知识,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他那黑黝黝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宽厚的、慈祥的和愉快的微笑,让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不由得被深深感染。
A.采用白描手法。
例:“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小英雄雨来》)B.工笔细绘。
例:“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些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C.按一定的顺序写。
例:“她,十六七岁,中等身材,头发又稀又黄,蓬蓬松松像个乱草窝。
脸黑黑的、圆圆的。
一对小眼睛,一个鼻子特别有趣,软乎乎的一团。
她身上穿一D.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
例“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亮的眼睛上。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白描用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作用:
一、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
二、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突出人物特点。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
五、白描手法与别的表现手法共用。
白描手法——记叙文写作之入门欣赏和侧面描写——记叙文写作之想象要素(共26张PPT)
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其主要原理是通 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在 彼的诗意效果,实现要表现主体对象的最终突显。
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 本要表述的事物。
这段对杨柳的精彩描述,动人心魄。在这里,作 者通过表面写小林对水流的声音、人们的呼喊、天空 的独特感受,最终却把审美的画笔指向了心中的杨柳 的风姿。对杨柳的追求,那一份诗意的追怀体现了作 家对美好自然事物的永远的憧憬与希冀。同时,这一 瞬的侧面衬托也给读者带来永恒的美的享受。
二、侧面描写的角度选择
白描手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朴实,却传 神入微
“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
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 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 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 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 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 蛐鸣叫。”(贾平凹《静虚村记》)
要弄清白描与叙述的关系,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分。 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叙述,包括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其中具体叙述是一种 具体的交代,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 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给人丰富鲜明的形 象感,就可谓之白描手法。
可见,白描是用叙述进行描写。比较而言,叙述侧重是 对事件过程的交代,白描则侧重对事物特征的关注。
此段话,立足于侧面和反面的描写手法,以事物相似和相 反特征为想象前提,远取譬喻意象,如眼睛、水、桃花,使它 们相互对比,层层反衬,处处出乎读者意料之外,读来却又令 人心旷神怡,遐思翩翩。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白描艺术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白描艺术“白描”本是绘画术语,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及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加以渲染。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人难,画白描更难”(见《南腔北调集》)。
而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鲁迅,恰恰是画白描的圣手,他用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实现了画人、写景、叙事。
一、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他在《祝福》中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的主人公祥林嫂的第一幅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这里作者用墨极俭省,却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征:青春守寡、贫苦善良而又安分耐劳。
在抓人物特征时作者又特别留意人物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见《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卷四395页)。
正因为如此,作者不惜将极省俭的笔墨用在描画人物的眼睛上。
当祥林嫂二进鲁镇时,作者除了画她如先前一样的“顺着眼”,又集中地描绘那“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虽则用墨寥寥,却画出了主人公再嫁后又亡夫丧子,内心无限悲苦的形象。
随着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日渐加剧,她的形象也变得愈来愈悲惨。
述说爱子阿毛惨死时,眼睛变得“没有神采”了;遭村人奚落唾弃时,她“直着眼睛看她们”;听了柳妈一番诡秘的述说,第二天,“两眼便都圈上大黑圈”。
待捐过门槛回来后,动手收拾祭器仍遭主人呵斥,一夜之间,她的“眼睛窈陷下去”。
待到被鲁四逐出家门,河边与我相遇时,那“五年前花白的头发,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那眼睛也只有“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至此,一个受尽封建礼教摧残戕害,即将被吞噬的形象,木然地站在了读者前面。
“白描”特点技法
白描特点和技法一、白描特点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一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一)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二)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歌妓船上伙计形象的勾画:“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
’他便塞给平伯。
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
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不要,‘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
我窘着再拒绝了他。
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
”作者通过对这位伙计硬来兜揽生意的少许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将他的职业及性格特点突出表现出来,虽着墨不多,但颇为传神。
(三)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
在其词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细腻,用语朴素流畅,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
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开端咱即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所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
中国白描人物画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发展过程,已成为我们民族绘画之一。
历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和流派,它们的风貌各异,渊源有别,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历史的积累、民族精神的体现。
我们对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研究与借鉴,不断地在买践中体悟民族文化的真谛和传统艺术的奥妙,无疑将成为当代人物画走向辉煌的起点。
隋唐时期张萱、周仿在他们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使用的遒劲纤细的铁线描,生动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典型形象,人称“倚罗人物”为工整艳丽的重彩人物画开创了新风格。
吴道子,又名道玄,今河南禹县人,是盛唐“画圣”。
道子一身创作甚丰,各种题材兼工,而以宗教题材为主,人称“道玄以佛道为第一”。
道子用笔道劲,中锋圆转,富有粗细变化,这种注重用笔的顿挫、转折、行笔放纵,表现出来的衣纹神采飞动有迎风飘举之感;所绘人物八面生动,传彩染色,别出心裁,人称“吴家样”。
这种有别于浓艳、富丽的表现方法,后世苏东坡赞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自己也曾说:“众皆谨于像似,我则脱落其俗”。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在《送子天王图》中塑造的天王,文臣、武将、神女、鬼怪等因其身份、个性、气质不同,所有的线区分为粗细强弱之分,表情也是随着绘画情节的变化而各异,或平和、或横眉怒目,笔法减练生动又合乎生理结构。
用笔的提、按、转折巧妙的表现出神女纤巧细秀武将饱满有力的手臂和腿足。
对于神怪采用了粗细变化较大的兰叶描,并作以淡墨的渲染,突出肌肉的起伏给人苍健之感。
《八十七神仙卷》(传),吴道子共画了八十七位神仙,在两侧有阑干阁道上行进,画中人物表情宁静,神仙排列疏密、聚散、前后错落层次分明,人物动态转换,顾盼呼应,自然生动。
利用衣纹向后飘动,幡幢的微微前倾和飘带的飞扬来表达徐徐缓进的动态。
人物组织非常工整细密。
衣带飘举,疏密有致,发髻细匀,盔甲短线画出、饰物琳琅满目变化多端、衣纹以密密排列的长线组成,既丰富又有变化,整幅画卷优美多变而协调,像一首动人的轻音乐;给人美的享受。
韩晃,唐代中期的杰出画家。
他非常喜欢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正如朱景玄评述他“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
他最著名的是《五牛图》,画中表现了五匹动态各异的牛的形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有的俯首蹭痒,有的翘首低鸣、有的张口吼叫、有的回首聆听,画面设色柔和,被人誉为“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
他的人物画极佳。
《文苑图》在线描上又有另一番新意;他在圆润长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凝重的力度而多曲折,可描绘的衣褶效果形柔实刚,含蓄沉稳,明显看出是经过细心观察实地写生后创作出来的;行笔有“瘦硬战掣”的效果,线的处理恰当地表现了形体结构和生动地传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唐代人物白描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以民间画工为主力的壁画创作中;壁画创作其规模的宏伟壮观,手法的丰富多彩,至今还保留在誉满中外的敦煌壁画及藏经洞绢画、唐墓壁画之中,使我们叹为观止,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遗产。
五代辽金五代时期人物绘画再度辉煌。
顾阂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有名的传世佳作,大政治家韩熙载为躲避统治阶级的注意,故意“纵情声色”。
后主李煜派宫廷画家在阁中暗中察访,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堪称五代人物画最高成就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宴乐的情景。
全卷共分五段,每段巧妙地以屏风床榻相隔,自然连贯。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作者根据在场客人的不同身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分别作了不同神情的刻画,精妙传神;第二段观舞,描绘了韩熙载的宠姬王屋山在表演“六幺舞”,韩熙载亲自为她击鼓的场面。
饶有兴味的是,画上还画了一个双手合十的和尚,和尚出现在舞会上终究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他只看韩熙载而不看舞女,体现了出家人特有的心态;第三段是宴会中的休息;第四段为听笛子和筚篥演奏,作者着意表现众姬吹奏的自然神态,连细小的动作都精描细绘,使人如身临其境;未段,通过一对隔着屏风说话的男女,巧妙地过渡到最后一个场面;送别。
《韩熙载夜宴图》用笔细润圆劲,如铁盘丝;设色浓丽,层层加深,局部配以淡彩,变化自然。
尤为可贵的是,顾闳中已不仅局限于对于物形体的描绘,而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他笔下的韩熙载,面对华宴歌舞却平淡悒郁,体现了与唐末士大夫阶层在危急形势下的矛盾、苦闷、空虚的性格特征,实属连续性的肖像画卷。
反映了作者绘画技巧之高超,止今罕见。
周文矩,在五代人物画家中功力较为深厚。
据传李煜也曾派遣他与顾阂中等一起去韩熙载家中,窥察韩家夜宴的情景,并描摹下来。
可借作品未见留存。
周文矩的《宫中图》计十二段,描写宫廷妇女悠闲而又平静的生活,她们或弹琴鼓瑟,或梳妆打扮,或戏花弄蝶,或同儿童嬉闹,其中尤以一男画家替一盛妆贵妇画像最为突出;画中人物衣纹多为“战笔”、“瘦硬战掣”、设色简淡明净、神寓其中,不愧为人物画像高手。
:周文矩曾画有《婴戏图卷》,生动地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将绘画题材扩大到儿童的生活范围,对后世画家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宋元时期宋代人物画创作的题材范围广泛,除仕女、圣贤、僧道之外;田家、渔户、牧民、婴戏及历史故事也在其列。
在人物画性格的刻画上注重“写心”深度,在形象结构把握上,更注重眉须神色的微妙变化。
使白描人物画表现力更加准确生动;用简略的笔墨,去描绘丰富的内容,这是中国画技巧上一向主张——突出主题和高度概括的表现方法,使白描人物画在这一时期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独立画种。
李公麟少年时代即悟古人用笔意,肆力摹仿顾恺之、吴道子及其他名家杰作,集众家为己有。
《五马图》、《维摩诘图》展示了这位大师在白描表现上的巨大成就。
他的《五马图》,把马的神骏气息从外轮廓到欲要奔腾的昂扬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牵马的五个图像上也可看出他的人物画十分精工。
我曾把他画的马与清代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画的马做过比较;郎世宁想省略去中国传统的线描,侧重透视、块面和明暗,着意渲染,只注意通过细微写其真实,止于形似。
《维摩诘图》是李公麟另一代表作。
此画用线简练准确,通过线的变化充分的表现出物体的形状与背景的层次关系,并能准确而精到的刻画出维摩诘的性格和微妙的神情。
还有“简逸之韵,胜过前代工丽之作”。
发挥了画家“以虚带实”的艺术想象力。
不愧为杰出的白描大师。
梁楷,梁疯子,以减笔画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大门。
确立了他在画史上的地位。
他的《太白行吟图》,虽然着墨不多,廖廖数笔而极富有表现力,枯润参差,刚柔并济,不但画出了衣履的质感,而且表现出李白行吟时袍服迎风飘拂的动态,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这位“谪仙人”的浪漫主义的精神风貌。
梁楷另一类作品《泼墨仙人图》,更有一番情趣。
借着笔势和水墨的深浅、浓淡的变化开创了大写意泼墨人物画。
给线描人物画注入了新的生机。
他大胆变革为民族绘画做出了重大贡献。
元代由于民族和阶级矛盾日益深化,士大夫在山水、花鸟画方面遗兴的文人画飞速发展。
这时的人物画的确走入了低潮,像唐宋那样反映现实社会的风俗画越来越少,唯有民间画工仍不倦地从事着壁画的创作;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是其杰作代表,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最为精彩。
它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吴道子和宋代武宗元的画风,构图壮阔,气势雄伟,主像庄严肃穆,臣相气宇轩昂、将军威武有力、玉女温雅娴静。
其形象夸张浪漫,线描奔放有力、设色浑厚华滋、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形成了特殊的艺术风貌。
充分体现了民间画师们的杰出智慧。
也生动地说明了植根于人民大众的线描人物画的强大生命力。
明清时期明代由于社会因素,文人画相对有所发展,人物画虽不如山水、花鸟之盛,但仍不容小觑,人物画以继承前代传统为主,或白描、或工笔密丽、或水墨点染、或用线质朴;绘画题材除历史人物外,士大夫与仕女居多。
戴进人物用铁线描间亦用兰叶描,行笔有顿挫;吴伟用线细挺,重在传神,唐寅人物画行笔秀润、设色浓艳;仇英则摹古法,精细认真且能传神。
他们是人物画家,在山水方面,又是能手,因而造成了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传世作品。
曾鲸,字波臣。
著名肖像画家,其肖像创作特点是:面部造型准确,晕染细腻,画像面部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墨多层烘染,神情毕现后,以淡色渲染,赭石中略参铅粉,色调柔美。
衣纹简练,笔法飘逸。
讲究构图和布局,其人物背景或简、或略、或空、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不只表现出人物外貌特征,而且揉进了人物精神气质。
他善描写文人学者的肖像,如《王时敏像》、《葛一龙像》、《张卿子像》,都是优秀的肖像作品。
表现手法上曾鲸从民间彩像那里吸取了技巧,又从文人画家那里吸收了创作的精神构思,故他的作品能文质相兼,形成自己独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