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1、范曾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例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羽本纪》)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例3、舍相如广成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è”,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例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à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6、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例7、秦伐韩,军于閼与。
(《史记·项羽本纪》)例6、例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
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例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
(《左传·曹刿论战》)例9、恐托不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名词意动
1、稍稍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 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 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 成了使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温故而知新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 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 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 “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 该补出中心词,且以该形容词为定 语。
二、找出下列名词作状语的词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风烟望五津。 3、儿女共沾巾。 4、空谷传响 5、日数千言不肯休。 6、东淋碣石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1、汝亦知射乎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做谓 语。如果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 位置,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 可判断动词活用成名词。有时前有 “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
找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活用为使 动的词
潭影空人心。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 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可译为 “以......为......”或“把... ...当作......”。
找出下来形容词用作意动的词
一请找出下列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1、罗敷前致词。
2、自名为罗敷。 3、罗敷善蚕桑。 4、尔安敢轻吾射。 5、且父未尝语我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即书诗四句。
8、愿为市鞍马。 9、却话巴山夜雨时。 10、策勋十二转。 11、卒辇而致之。
2.名词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在动词前,而名词不做主语 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2)《陈涉世家》:4、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5、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6、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1、狼不敢前(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狼》2、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狼一样名词作状语)《狼》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用作动词)4、渔人甚异之。
(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桃花源记》5、妇抚儿乳(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口技》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名词用做动词)《口技》7、邑人奇之(奇:以之为奇意动用法)《伤仲永》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伤仲永》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伤仲永》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愚公移山》1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名词用做动词)《三峡》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潭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心乐之(乐以之为乐意动用法)《小石潭记》凄神寒骨(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使动用法)《小石潭记》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1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名词用作动词)《唐雎不辱使命》15、死国可乎?(死: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陈涉世家》16、陈胜王(王:为王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8、忿恚尉(忿恚:使尉恼怒使动用法)《陈涉世家》1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锐:武器形容词用作名词)《陈涉世家》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作动词)《与朱元思书》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高中文言知识06文言词类活用4大类型
集录六文言文词类活用4大类型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区别:词类活用是依靠语法功能而临时活用,离开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所以,它属于语法学范畴;一词多义是词本身就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分属几个不同的词类,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不同的含义,但却并不改变它的词性,因此,它属于词汇学的范畴。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带有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翻译时译成兼语式。
例如: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让……住宿)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活;使……长肉)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带有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译为“把……看作……”“把……当做……”。
例如: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把……当做老师)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看作第一位;把……看作第二位)③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④粪.土.当年万户候(把……看作粪土)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忧虑的地方)④惧有伏.焉(伏兵)2.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和宾语的关系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称之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作谓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翻译时要采用兼语的形式体现。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或使……归顺)③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钟鸣)3.为动用法为动用法,指的是主语为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行为,即“主语为宾语怎么样”①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②即泣.之三日 (为……哭泣)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一定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文言文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其规律是:(1)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代词——之、尔、汝等)。
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
(2)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介宾结构)。
如“沛公军.<霸上>”,可译为“驻札”;“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或介宾结构或助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
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释为“命名”。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为“称王”。
(4)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
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
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同一个名词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词既非叠词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
那么其中一个作动词用。
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名词与动词之间用连词“而”、“以”、“且”连接,表示动作的。
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解释作动词的名词的方法】(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
如:①朝服.衣冠。
(穿戴)②赵王鼓.瑟。
(弹奏)(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①遂命酒.。
(摆酒)②歌.以赠之。
(写歌)(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藏)(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今王鼓乐于此无所事事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俯身散马蹄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足以荣汝身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文言文中词的活用一、名词话用为动词1、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
“之”在这里是代词,它前面的的名词“蹄”活用为动词:踢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一鼓作气,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先主器之。
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2、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3、同一名词跌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名词“事”跌用,第一个名词“事”作动词:做,从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愿为市鞍马。
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朝服衣冠,窥镜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知识点。
其中,名词的活用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理解和掌握名词的活用,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名词用作动词。
这是名词活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一个名词在句子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并且它所表达的动作或行为与主语之间存在主宾关系时,这个名词往往就活用为动词了。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驻军”。
再比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是“蹄子”,在此处意为“用蹄子踢”。
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多种多样。
有时,名词与能愿动词、副词等组合在一起,也会活用为动词。
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与能愿动词“能”结合,意思是“游泳”。
“二月草已芽”里的“芽”,受副词“已”修饰,解释为“发芽”。
其次,名词用作状语也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方式、工具、处所、时间等。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面”,意为“当面”,是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而相如廷叱之”中的“廷”,指“在朝廷上”,是动作发生的处所。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意思是“用箕畚”,属于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然后,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另外,名词的意动用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掌握名词的活用,我们需要多读多练。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留意那些可能存在活用现象的名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左右欲刃相如”。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下面我先来看第一类: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举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名”本是名词,这里由于前受不能”的修饰,后带宾语“其一处”,因此可以判断是活用为动词,是“说出”的意思。
(2)【举例】: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中“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做谓语。
2、名词做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情况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做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以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修饰动词“坐” ,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的意思,修饰谓语“斩”。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如: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的意思,修饰谓语“游”(4)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是“当面”的意思,修饰谓语“刺”。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的表示的动作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文言文词语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文言文词语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一名词活用成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含代词),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修饰关系,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如:饭蔬食,饮水恐前后受其敌
2名词前接能愿动词,副词或所字,可判断它活用为动词
狼不敢前一狼洞其中
二名词在动词前,而名词不作主语,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状语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以性质状态的人或物
温故而知新
四动词用作使动词
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谓语动词具有暗含使的意思,使宾语怎样的意思
非学无以广才巴山夜雨涨秋池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可译为“以......为......”或“把... ...当作......”。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的规律
4、 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 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奏效、有效”
(1) 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试译: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2013福 建卷《龙洞山记》)
译:虽然有客气不喝酒的,也一定要他将酒倒 在地上,称为定心饮。
5、 所+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 前,句中又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1)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驻扎”
“设营驻守”
(2)项王军壁垓下。(《项羽之死》)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唱着歌 回家。
(1)假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3)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 吟留别》)
“水” ----------“游水” “王” ----------“称王” “雨” ---------- “下雨”
试译: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 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 西”、 “ ……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 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起义》)(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
放进别人捕到的一条鱼的肚子里。)
名
结构)
词
名词作一般动词
4、 否定副词+名词
活
5、 所+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情况及判断方法
在家里 , 母亲的温柔 , 父亲 的严厉 , 亲人 的疼 爱 , 生 当“ 导航员” , 帮助学 生精选慎读 , 向学生推荐优 秀篇 目、 可读篇 失败 的痛苦 ;
要做有 心人 , 仔细去观 察生活 , 体 会生活 , 这些司空见惯 的事都
会成为很好 的写作素材。 其次 , 注重社会实践 , 丰富素材 。笔者常引导学生参加一些
在一起的吴王和我两个名词其中一个为人词既不能按所谓名物化即非名词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并列关系理解也无法按偏正关系理解那么它们之间必须有一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文言 文词 类活用 情况及判 断方法
贵州省 瓮安 中学 丁家友
文言 文中 , 某一词属于某一类 , 一般是 比较 固定的。各类 词 在句 中的“ 职责” 也有 一定 的分工 , 如名词 经常做 主语 、 宾语、 定
用。
首先 , 留心身边小事 , 发现素材 。 我们必须明白 , 文章是 以生 活为基础 的,决不是凭空想象 出来 的。俗话说 : “ 细微之处见端 倪” 。在学校 , 老师的教导 , 同学 的关爱 , 获得成 功的喜悦 , 遭受
活 的甜美 , 当然也有成长 的烦恼等 等这一切 都是 生活。我们 只
、 “ 亲近大 自然 ” 等活动 , 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 生活 , 让学 也层出不穷 。这样读写结合 , 1 3 积月累 , 学生 的写作积极性就渐 化 ”
作文教学要 回归生活 。叶圣 陶先生在《 作文论》 中曾说 : “ 作 写作欲望逐渐增强 , 学生写下 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 不再是被迫
的
》 《 妈妈 的
》 等, 抓住一些典型 的 日常生活细节来倾吐
字 。” 叶老的这句话道 出了作文的真谛。没有 丰富多彩的生活 , 就没有足够用于写作的素材 ; 没有对生活的感受 和领悟 , 就不可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定依据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判定依据1.名词活用的类型(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a.负势竞上。
(上:向上)《与朱元思书》b.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漂流)*方位名词作为一类特殊的名词,所以在这里单列了,从形式上来说,a也属于副词后加名词,而名词动用的例子。
另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方位名词都是作动词用的,需要特定的语境,方位名词后面没有动词了。
比如“横柯上蔽”就不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而是方位名词作状语。
这一项需要特殊记忆。
②副词后面是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a.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杈)《爱莲说》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有灵性)《陋室铭》我们知道,副词在句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所以当碰到副词后加了名词的文言句子,就要考虑名词活用为了动词,因为名词不活用为形容词。
③名词放在“所”字后面,用作动词。
例如:a.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桃花源记》“所”字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例如“所闻”“所见”。
所以,当“所”后面加名词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了动词。
④两个名词连用,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a.面山而居。
(面:面对)《愚公移山》当两个名词连用,而这两个名词不是并列关系,所以根据句法结构,必然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只不过是前一个或后一个的问题,这要根据语义关系和语境来判定。
当两个名词连用后面有动词但是被表修饰的“而”隔开时,两个名词之间往往构成动宾关系,即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⑤名词放在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
例如:a.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马说》b.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桃花源记》在汉语语法当中,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当代词前有名词出现,就要考虑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2)名词的使动用法一个名词后加一个名词宾语,此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又加上它具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
2016年4月号上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规律马百波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的词性和用法),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功能,具有动词词类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名词活用现象教学应注意以下情况。
一、独词句(1)毋妄言,族矣! (《项羽本纪》族:灭族)(2)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项羽本纪》左:往左走)说明:名词独立成句,表示与之相应的动作行为,即活用为动词。
二、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一个主谓词组,其中后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雨:下雨)(2)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穿孝服)说明:名词(或名词短语)与名词(或名词短语)只能组成新的名词短语。
在古汉语中当它们不能组成名词短语时,便出现两种情况: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短语;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前面的名词组成主谓短语。
三、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一个动宾词组,其中前一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限制)(2)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市:买)说明:两个名词连用,一般有四种关系:联合、偏正、主谓、动宾。
若非前两种关系,便是主谓或动宾,连用的名词其中一个活用作动词。
四、名词之后有一个表示人、物的代词(“之”“其”等),当“之”后面有语音停顿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1)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用鞭打)(2)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志:做标记)说明:名词不能带宾语,它带了代词宾语,就应该被视为活用为及物动词。
五、名词之前有疑问代词,也活用为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龙:出现龙)(2)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市:买)六、名词之前有副词修饰,活用为动词 (1)大雪三日。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
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2、皆衣缯单衣。
(《西门豹治邺》)3、使人先表澭水。
(《察今》)4、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6、不蔓不枝。
(《爱莲说》)7、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童区寄传》)8、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杂记》)9、君子不齿。
(《师说》)10、昨日入城市。
(《蚕妇》)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13、出入必舆隶。
(《苦斋记》)14、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5、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梢宽。
(《狱中杂记》)三、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带补语介词结构补语不省介词: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省介词:秦伯素服郊次。
(《之战》)非介词结构补语: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促织》)练习题:译句释活用词语1、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禅山记》)*2、风乎舞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勾践栖会稽》)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之战》)5、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6、与其饥死于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
(《中山狼传》)7、少年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8、方今唯秦雄天下。
(《鲁仲连义不帝秦》)四、要求和动词连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名词连用,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一)、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动用。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
这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不过二十几个,常见的有: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能够、会、愿意、肯、敢、应该、当、要;文言文中的:可、能、愿、应、宜、当、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
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
(1)范曾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又如:
(3)舍相如广成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
(6)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7)秦伐韩,军于阏与。
(《史记•项羽本纪》)
例(6)、(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
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例如:
(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
(《左传•曹刿论战》)
(9)恐托不效。
(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例(9)中的“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
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
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起义》)
(10)“货”粘附于“所”字之后,用作动词,意为购买。
例(11)“罾”本是一种鱼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所罾”就是“所网者的”。
6、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
(1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2)“名”在作宾语的代词“之”之前活用为动词,当“命名”讲。
例(13)“名”在作宾语的代词“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当“指名”讲。
7、名词用“而”跟其它谓词性成分相连,活用为动词。
例如:
(14)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荀子•天论》)
(15)遵海而南。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16)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
我们知道“而”作为连词可以连接动词,所以例(14)“王”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
例(15)“南”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意为“向南走”。
例(16)“西”用在连词“而”之后也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也有用作使动的,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1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例(17)“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三)名词用作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就是名词带上宾语,主观上对宾语会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
(18)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9)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
例(18)“忧愁”,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例(19)“友”、“子”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友,以……为子。
即整句意为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二、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作用,在句中充任状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
(一)表示比喻意。
这是指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一样,像……似的。
例如:
(20)又间令吴广之汉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
(2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马中锡《中山狼传》)
例(20)“狐鸣”作状语修饰动词“呼”,意为像狐狸一样鸣叫。
例(21)“人”作状语修饰动词“立”,意为像人一样站立着。
(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看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
例如:(2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
例(22)“兄”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
(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工具或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2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愚公移山》)
(2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例(23)名词“廷”表示动作行为“见”发生的处所,意为“在廷上”。
例(24)名词“箕畚”表示动作行为“运”所凭借的工具。
例(25)名词“躬”表示动作行为“耕”所使用的方法。
,作“耕”的状语。
文言文中的名词用作状语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如何判断一个名词是否用作状语呢?结合以上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分析,我们知道,用作状语的名词它的位置都是置于动词之前的。
因此,一般来说,凡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名词如果不充任句子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状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