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谁轻谁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谁轻谁重》教学反思(3篇)

2.《谁轻谁重》教学反思(1)在完成《谁轻谁重》这一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从中吸取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我注意到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很好地将复习导入、实践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
通过复习导入,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实践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导入环节,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实践探究环节,我通过让学生预测、掂量、称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我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大胆尝试,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掂量和称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或理解不准确,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实践探究。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时,我需要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确保讨论和交流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我需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我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严谨、客观、理性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谁轻谁重》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
2.《谁轻谁重》教学反思(2)《谁轻谁重》是我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中进行的一次教学活动。
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物体有轻重之分,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
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我期望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谁轻谁重》精品教案

(3)师:取走橡皮,再出示胶水。
让我们看看胶水和剪刀哪个重呢?(4)幼:胶水比剪刀重。
(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5)师:剪刀、橡皮、胶水,三个东西哪个最重呢?(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7、总结:三个物体进行比较轻重时,先进行两者之间比较轻重,然后再拿重的物品和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8、讨论: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老师准备了一些积木和铁,请小朋友们来帮我称一下哪个重哪个轻好吗?9、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演示,先各放一块积木和铁在天平的两端。
发现铁的一端重些,老师指导要怎样就能使两端一样重呢?在积木的一端不停的加积木,到两端平衡为止。
10、总结:看了积木和铁的称重,我们发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轻。
三、作业练习、小结讲评1、讲解作业练习上的要求。
根据图示,给右边最重的秤盘涂上红色,第二重的涂上黄色, 最轻的涂上蓝色,并按有重到轻的顺序标出1-3.2、组织小朋友进行作业练习。
3、进行作业讲评永远元气满满!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谁轻谁重》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谁轻谁重》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轻谁重》这一课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体积、形状等因素有关,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轻重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希望能够掌握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准确判断物体轻重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培养学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体积、形状的物体,如球、盒子、书本等。
2.准备称重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
3.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轻重吗?你们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不同体积、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判断它们的轻重。
然后教师用称重工具验证学生的判断,让学生发现物体的轻重与体积、形状等因素有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称重工具测量不同体积、形状的物体的轻重,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体积、形状,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轻重?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物体的密度、材质等也会影响轻重。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2.谁轻谁重【教材简析】《谁轻谁重》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2课。
首先通过问题聚焦,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调动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掂一掂、抱一抱、用秤称、用天平称等等。
学生通过预测、掂量、称量,层层推进,感受到借助工具进行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使用回形针是为了统一称量单位,当多个物体进行轻重比较时,容易获得具体的数据,便于比较。
教材通过同一材质、不同大小的橡皮,同样大小、不同材质的塑料块和木块的呈现,初步渗透同一材质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重,体积越小质量越轻;不同材质大小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孩子们自然地进行着物体重量的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如结合跷跷板这项活动,能够比较出两个孩子的轻重;去超市买水果时用电子秤测量。
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头脑中既有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比较,也有借助测量工具的精确测量。
他们获得的比较结果既有一种相对的结果,也有一种标准化测量的结果。
因此,本节课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明确借助测量工具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有序实验,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知道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简易天平,利用统一单位测量物体的质量。
科学态度目标在不断尝试比较轻重的不同方法中,尊重预测和实测的结果,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序地掂量和称量能够更快速地测量出物体的质量。
难点:简易天平能够测量出两种质量非常接近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弹珠、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小组:1.乒乓球、玻璃弹珠2.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简易天平、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
小学科学12《谁轻谁重》(教案)

小学科学12《谁轻谁重》(教案)谁轻谁重——向小学生介绍物体的重量和测量方法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
有时候,我们需要比较这些物体的重量,确定哪一个更轻或更重。
而了解物体的重量和测量它们的方法,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物体重量的知识。
一、目标:1. 学习物体的重量是如何区分大小的。
2. 了解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3. 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内容:1. 动手实验: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2. 讨论:物体重量的比较结果。
三、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引发兴趣,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举起不同重量的物体或者问孩子们一些与重量有关的问题,例如:你觉得鸡蛋和苹果,哪个更重?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物体的重量。
步骤2:引入主题(15分钟)a. 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要求学生拿起来感受它们的重量。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物体,如笔、书、石头等。
b. 老师向学生解释,物体的重量是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而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步骤3:动手实验(30分钟)a.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架天平,并解释它的使用方法。
b.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先找到一个较重的物体,并称之为A,然后让学生一次将A放在一边的秤盘上,再拿着一个轻一些的物体称之为B,放在另一边的秤盘上。
c. 老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天平平衡的情况,让学生们发现一边的秤盘下降得更多,即较重的物体所在的一边。
d. 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A和B交换位置,观察天平现象的变化。
步骤4:讨论(20分钟)a. 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
解释物体的重量决定着天平平衡的一边。
b. 老师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到更多的物体来进行比较,并让他们预测哪个物体会更重。
c. 老师可以让学生两两配对,并用天平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一些有趣的发现。
步骤5:总结(10分钟)a.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物体的重量是通过天平来测量的,较重的物体会使天平下降得更多。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谁轻谁重》教科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比较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辨识物体的重量差异;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通过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使其理解重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比较任务,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合,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一年级科学课上,我们探讨了《谁轻谁重》这个主题。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理解物体重量的概念。课后,我想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些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物体轻重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不同物体的轻重。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大家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一点让我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们了解物体轻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会继续关注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让科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重量这个基本概念。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它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一个指标。了解物体的重量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比如购物时挑选水果,或是制作物品时选择合适的材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比较两块相同大小的肥皂,一块是新的,一块是用过的。通过比较它们的重量,我们可以了解肥皂的使用情况。
《谁轻谁重》优秀PPT

称一称
大橡皮 回形针数量 称量结果 小橡皮 木块 塑料块 乒乓球
按轻重排一排, 最轻的用①表示,最重的用⑤表示
研讨:
1.三次排序的结果怎么样?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谁轻谁重
你知道他们谁重谁轻ຫໍສະໝຸດ ?预 测猜一猜大橡皮 小橡皮 猜测结果 木块 塑料块 乒乓球
按轻重排一排, 最轻的用①表示,最重的用⑤表示
掂一掂
掂一掂
大橡皮 小橡皮 掂量结果 木块 塑料块 乒乓球
按轻重排一排, 最轻的用①表示,最重的用⑤表示
称一称
古代衡器
想一想:怎样称量又快又准?
最新科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谁轻谁重》教学课件

三、称一称
用什么样的物体作 为标准物的呢?
比较重的?玻璃球 比较大的?乒乓球
应该选择比较轻的、 小的,容易放在盘子里 的物体作为标准物。
小而轻 更加精确
根据你称重的结果,再来排列一下吧!
乒乓球 木块 实验物品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回形针个数 轻重序号
研讨:
1. 三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2 .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反思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 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 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 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谁轻谁重
仔细观察这5个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一、猜一猜
你能按轻重给它们排序吗?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是怎么预测的? 相同材料的小橡皮和大橡皮,你是怎么预测的?
二、掂一掂
像这样掂一掂,再来排一排顺序吧! (用相同的方式记录)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
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
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
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三、教学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五、器材准备】1)乒乓球2)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3)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4)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5)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6)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六、教学过程】一、温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回形针、螺母……)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第2课《谁轻谁重》教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谁轻谁重》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
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等。
这些内容都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整套教科书中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
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
教科书共3页(5,6,7三页),分为4个部分。
l.聚焦教科书直接提出了本节课重点研究的物体特征——轻重。
通过“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来引发学生思考本课的探究主题,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原有认识,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
2.探索这部分内容是一个比较活动,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种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教科书出示了5个物体: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
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形状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且比木块大的球体。
探究前,学生要先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
教师要强调预测没有对错之分,也不要对学生的预测结果事先做出判断。
教师需要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
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同质地但大小不同的橡皮的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实际上,这也是对“密度”概念的前概念调查。
接着,教科书用1幅图提示了可以用掂量的方法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
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之后,教科书又用1幅图提示可用标准物称量的方法排序,比如回形针。
在此,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标准物比较合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说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
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
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
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三、教学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五、器材准备】1)乒乓球2)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3)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4)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5)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6)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六、教学过程】一、温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回形针、螺母……)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谁轻谁重》ppt课件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13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8
想一想:怎样称量又快又准?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10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11
研讨:
1.三次排序的结果怎么样?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谁轻谁重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特征
颜色 气味 形状 厚薄 粗糙 程度 是否 透明 是否 流动 是否 可见
轻重
木块 螺母 玻璃珠 乒乓球 泡沫块 橡皮 纸片 塑料杯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预测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按轻重排一排, 最轻的用①表示, 最重的用⑤表示。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Hale Waihona Puke 4掂一掂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按轻重排 一排, 最轻的用 ①表示, 最重的用 ⑤表示。
6
称一称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态。
古代衡器
《谁轻谁重》教案

《谁轻谁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知道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谁轻谁重。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能够判断物体谁轻谁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谁轻谁重。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称重仪器、不同重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玩具等)。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熊过生日”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涉及到的重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知重量的大小。
2.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重量,教师指导并总结比较的方法。
3.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称重仪器比较组内物体的重量,判断谁轻谁重。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哪个物体最重?哪个物体最轻?”、“将这些物体按照重量从小到大排列。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找一些物体,比较谁轻谁重。
”、“观察生活中哪些场景涉及到重量问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方法。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和思考程度。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难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且形状相同的不锈钢碗和塑料碗、乒乓球、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大小不同的橡皮、学生活动手册]1.比较两个碗的轻重。
2.提问:这两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它们一样重吗?3.学生交流想法。
4.初步感知材质、大小对物体轻重的影响。
(1)观察五个物体的轻重结果,交流自己的发现。
提问:观察这五个物体的轻重比较结果,你还有什么发现?(2)初步感知:①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
②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的比小的重。
A.B.C.D.4.称物体的重量时,用()做“砝码”最合适。
A.石块B.回形针C.沙D.碎纸片5.我们可以用()感知物体的轻重。
A.手B.鼻子C.耳朵D.舌头6.如果两个碗的轻重不同,说明物体的轻重与()有关。
A.大小 B.材质 C.形状 D.颜色7.想知道我们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可以用()。
A.天平 B.卷尺 C.体重秤 D.温度计8.()适合用手掂量比较出轻重。
A.两个气球 B.一个橘子和一个苹果 C.两个大木箱 D.两辆汽车9.下面物体中最轻的是()。
A.玻璃杯B.回形针C.木椅D.船二、判断题1.两个碗的形状、大小相同,它们的重量也一定相同。
( )2.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铁球一样重。
( )3.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掂量感觉出物体的轻重。
( ) 4.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篮球,不用称我就知道谁轻谁重。
( )5.比较物体轻重最好的办法是看大小。
( )参考答案:1.B 2.A 3.C 4.B 5.A6.B 7.C 8.B 9.B1.× 2.× 3.√ 4.√ 5.×。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1.2 谁轻谁重(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下1.2《谁轻谁重》教案
容易,便无法掂量了。
3、秤一称
(1)认识简易天平的结构
(2)简易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天平放置在一个水平的桌面上。
(2)调节天平的平衡,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入左边的托盘里。
(3)把回形针一枚一枚的放入右边的托盘里,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我们称量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
4、把三次排序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点拨:
判断一些物体的轻重,利用我们的经验去预测或是用手的感觉去掂量可以帮助我们粗略地做出一些判断。
但是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就越重、体积越小就越轻,还与它们的材质(密度)有关。
使用天平称量可以让我们科学准确地比较出物体间质量的不同。
学习使用天平,
并使用天平测
量物体的重量。
认识简易天平。
学会简易天平的
使用方法。
通过结果的对
比,使学生明白
预测和掂量的方
法并不能准确的
测量物体的质
量,只有利用天
平称量的方法更
加科学、准确。
3. 交流研讨研讨一: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
三次排序的结果不太一样,用预测与掂量的方法学生交流、讨论目的是让学生
发现,不同的人
预测的结果可
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用身体感知物体的轻重 2.用测量仪器测量教科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一、教材简析】本课就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就是质量就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
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她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
但就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就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
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
【三、教学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与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与愿望。
4、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就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五、器材准备】1)乒乓球2)相同大小的木块与塑料块3)相同材质与形状的小橡皮与大橡皮4)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5)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6)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六、教学过程】一、温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回形针、螺母……)的图片,提问:“瞧一瞧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最新科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谁轻谁重》教学课件

课后小结
1、同学们说说你通过今天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呀?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下次再见!
—— 期待——
三、称一称
用什么样的物体作 为标准物的呢?
比较重的?玻璃球 比较大的?乒乓球
应该选择比较轻的、 小的,容易放在盘子里 的物体作为标准物。
小而轻 更加精确
根据你称重的结果,再来排列一下吧!
乒乓球 木块 实验物品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回形针个数 轻重序号
研讨:
1. 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2 .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谁轻谁重
仔细观察这5个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一、猜一猜
你能按轻重给它们排序吗? 乒乓球 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是怎么预测的? 相同材料的小橡皮和大橡皮,你是怎么预测的?
二、掂一掂
像这样掂一掂,再来排一排顺序吧! (用相同的方式记录)
乒乓球 木块 塑料块 小橡皮
大橡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谁轻谁重
活动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
关系。
2.能根据三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轻重关系示意图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
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苹果.桔子.黑布林.剪刀 .橡皮.胶水 .天平称一台等。
2.操作材料若干。
3;PPT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它们是喜羊羊和美羊羊.大家欢迎。
喜羊羊好.美羊羊好。
可是今天它们为了一件事吵得不开心.喜羊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美羊
羊说它带来的东西重。
2.提问;出示一个橘子和一个黑布林.请幼儿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知道谁
轻谁重。
[大的重.小的轻。
用手掂一掂.用称来称一称。
]
二.比较轻重.理解关系
1.认识天平;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准确又省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方法好不好?[出示天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仪器吗?这个仪器的名字叫天平.它可以测得某一物体的重量。
可以比较物体的重量。
2.用天平进行秤橘子和黑布林.得出橘子重.黑布林轻。
3.美羊羊很不服气的取走了黑布林又拿出了一个苹果放到了天平上。
提问;让我
们再来称下看看哪个重些。
我们看见苹果那边往下沉.所以我们通过天平称得苹果
重些。
所以苹果比橘子要重。
4.提问;现在小朋友们说说这三个水果哪个最重呢?
5.小结;苹果最重.黑布林最轻。
6.师;刚才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赛谁的水果重。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的教室里
找些东西出来也比比看哪个重.哪个轻.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好吗?师出示剪刀和橡皮。
[1]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看哪个重些.哪个轻些?让我们用天平来称称看
[2]师;通过天平称得剪刀比橡皮重。
[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3]师;取走橡皮.再出示胶水。
让我们看看胶水和剪刀哪个重呢?
[4]幼;胶水比剪刀重。
[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5]师;剪刀.橡皮.胶水.三个东西哪个最重呢?[记录在重的后面打勾]
7.总结;三个物体进行比较轻重时.先进行两者之间比较轻重.然后再拿重的物品和
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8.讨论;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老师准备了一些积木和铁.请小朋友们来帮我称
一下哪个重哪个轻好吗?
9.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演示.先各放一块积木和铁在天平的两端。
发现铁的一端重些.老师指导要怎样就能使两端一样重呢?在积木的一端不停的加积木.到两端平衡为止。
10.总结;看了积木和铁的称重.我们发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轻。
三.作业练习.小结讲评
1.讲解作业练习上的要求。
根据图示.给右边最重的秤盘涂上红色.第二重的涂上黄色.最轻的涂上蓝色.并按有重到轻的顺序标出1~3.
2.组织小朋友进行作业练习。
3.进行作业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