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
第一季度处方点评情况及分析
2016年1-3月对处方点评、住院医嘱点评情况及分析一、点评目的:为了充分掌握我院医师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建立不合理用药监测、制约、干预机制,纠正不合理用药,提升我院药物治疗水平,节约卫生资源,药剂科每月开展处方点评,希望有利于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及医患关系。
二、点评方法1.处方点评:每月随机抽取3日门急诊处方为点评处方(不含中药饮片处方),在3日处方中在抽取≥100张处方主要点评并登记列表。
2.医嘱点评:每月随机抽取30份住院医嘱为点评对象。
三、点评依据: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考核细则》结合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检查内容,对门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点评。
四、点评结果1.门急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为2.97种,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比21.37%,注射剂处方数占比26.13%,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42.03元,处方合理百分率99%。
妇产科24% 35% 100%五官科28% 20% 100%口腔科48% 30% 99%皮肤科11% 15% 99%中医科0 0 99%针伤科0 0 100%平均21.37% 22.25% 99%2.住院医嘱:(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要求:≤60%):56.23%;使用强度(要求:控制在40DDD以下):61.79(2)在抽查的5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要求:≤30%)为8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要求≤24h):<24h的占25%,24-48h 的占20%,>48h的占35%。
五、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1.适应症不适宜例1 患者男 53岁外科临床诊断:荨麻疹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泮托拉唑40mg 静滴 st【分析】荨麻疹的常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组胺药物,而泮托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属于抗溃疡药物。
这与临床诊断不符,建议细化诊断或添加第二诊断,以体现用药目的。
处方点评质量分析报告
处方点评质量分析报告处方点评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处方点评是医生对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的评价和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处方点评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处方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分析方法本次分析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评估。
然后通过统计处方中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禁忌症等信息进行定量分析。
三、分析结果1. 合理性分析合理性是处方点评的核心要素之一,合理的处方应与患者的症状、病史、诊断和治疗目标保持一致。
根据对处方内容和患者病历的综合分析,本次处方点评的合理性得分为85分(满分100分),反映了较高的水平。
2. 准确性分析准确性是处方点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准确的处方应包含患者的病情准确描述和治疗方案的准确制定。
通过对处方和病历的对照分析,本次处方点评的准确性得分为90分(满分100分),表明医生在准确描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
3. 可操作性分析可操作性是指指导患者对处方进行正确使用和管理的方便程度。
在本次处方点评中,可操作性得分为80分(满分100分)。
分析发现,部分处方说明不够详细,没有清晰指导患者如何服用药物,需要医生进一步改进。
4. 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是处方点评的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安全的处方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本次处方点评的安全性得分为85分(满分100分),反映了医生在考虑患者药物安全性方面的较好水平。
5. 药物使用情况分析通过统计常用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处方中出现了部分过度使用或不足使用的药物。
对于常见病稀见药的使用,使用过程中未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差异,导致药物效果不佳。
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四、改进建议1. 提供更详细的处方说明和指导,包括药物的用法、剂量和用药时间等,以提高患者对处方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一、药械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二)具有获得新药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药物新知识的能力。
(三)熟悉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
(四)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处方点评方法、内容及标准(一)点评处方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率1、抽样方法: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100张门急诊处方,30份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
2、抽样率: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病区医嘱单的抽样率不少于1%,且每月点评医嘱单绝对数不少于30份。
(二)点评内容1、门急诊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抽查处方的书写规范性与药物临床使用适宜性进行评价。
点评结果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
2、病房(区)用药医嘱:以患者病历为依据,对用药医嘱实施综合点评,点评表格和内容根据每次点评目的合理设计。
3、专项处方点评根据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1-2次特定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评价标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等。
(四)点评结果1、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2、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处方点评结果处置程序与质量持续改进(一)药械科会同医教科、门诊部对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由医教科负责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三部门提交的质量持续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我院门诊处方质量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统计结果见表1、表2
表1 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门诊处方统计分析结果
表2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7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年第5卷第5期.
[2]胡光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浅议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7月第3卷第21期.
[3]吴静.我院2007年5~1 2月不合理处方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7月第5卷第21期.
[4]周后凤.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
3.4处方修改要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单较多医生只签名不写修改日期,少有既不签名也不写修改日期的。
3.5用药不合理方面主要是诊断与用药不符,如胃胀所开药品中有复方丹参滴丸,低钙使用药品为醒脾养儿颗粒,上呼吸道感染用维生素E胶丸;也有长效制剂一日内多次给药的如头孢氨卞缓释片、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片一日3次给药,再如卡介菌注射液“用法:2ml qd im”而说明书中写明一次用量为1ml,一周用药2~3次;与此相反有些半衰期短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注射剂却是一日一次给药;联合用药方面发生率少,如瑞格列奈和消渴丸(含格列苯尿)、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等相同作用机制药物同时使用。
4.总结
通过在处方点评期间不断的学习交流,我院的处方书写方面带来的问题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一张合理的处方要靠医师认真填写处方上的每一项,还要靠药师仔细的审核、核对与用药交代才能完成。相反医师书写潦草,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书写不准确,或着药师不仔细审核、核对与用药交代都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上和身体上甚至精神上的损害。所以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代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组织评查和点评医生开具的处方并给予反馈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规定。
以下是处方点评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
1. 设立点评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处方点评机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评查和点评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点评标准:确定合理的点评标准,包括药物合理性、用药适应症、剂量选择、药物搭配等方面的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方法和标准,以便对处方进行评分和综合评估。
3. 抽样点评:每月从医疗机构的处方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处方进行点评。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可以保障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点评结果反馈: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帮助其了解处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将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并上报医疗机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为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5. 教育培训:根据点评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医生提高开具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共同查房等方式进行培训。
6. 跟踪和整改:每次点评后,医疗机构应跟踪了解医生针对点评结果进行的改进情况,并督促整改。
对于多次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医生,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教育、培训、考核等。
7. 绩效考核:将处方点评与医生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使医生对处方点评重视起来,并将合理的用药纳入考核指标。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实施细则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用药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规定,通过点评和反馈,帮助医生改进处方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同时,处方点评实施细则也可以为医疗机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我院2014年门急诊处方点评统计分析
我院2014年门急诊处方点评统计分析摘要】目的:通过门急诊处方点评,了解我院用药情况,规范处方,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12月每月1000张门急诊处方,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结果:抽查处方12000张,合格处方9584张,合格率79.87%。
结论:我院处方在规范性、用药合理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加强处方管理。
【关键词】门急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341-02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疗节奏逐年加快,在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难免有所缺失,因此开展处方点评尤为重要。
现将我院2014年度处方点评工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600张,急诊处方400张,时间从2014年1~12月,共12000张,对处方各项内容进行点评分析。
1.2 分析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药品说明书等作为判断标准,记录每张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利用Excel对其进行归类统计。
2.结果2.1 处方基本情况合格处方9584张,合格率79.87%;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55 种,通用名使用率100%,符合《处方管理办法》[1]要求。
2.2 存在问题用法用量不适宜、抗菌药使用不合理、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合理在问题处方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9.27%、26.03%、20.03%。
3.讨论本次处方点评中关于超量处方没有点评,因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很多来自省外且慢性病患者较多,所以控制用量难以操作。
本次点评中还发现了其他问题,如处方修改未签名盖章、写错药品规格等,这些问题所占比例极少,因此没有在表中列出。
此外单独将抗菌药和中药注射剂使用问题在表中列出,以希望提高重视度。
3.1 用法用量不适宜该类所占问题比例最多,为39.27%,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1)用法用量书写错误,如25mg tid输入成25g tid等;(2)用法用量使用错误,如患者8岁,体重30kg,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开瑞坦10mg qd;(3)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如乌鳖返春口服液有些医生习惯用量20ml tid,而说明书的用量为10ml bid。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池州市人民医院处方点评实施细则一、病例抽样1.处方数:120份,门诊处方100份,急诊处方20份2.抽样方法:按照处方点评管理制度随机抽取二、点评方法1. 处方点评方法:根据卫医管发〔2010〕28号文件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
记录:将问题分为三类:用药不规范、用药不适宜、用药超常。
1 ) 用药不规范:1-1: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医嘱。
1-2: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医嘱。
1-3: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1-4:医嘱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5:其它用药不规范情况。
2)用药不适宜医嘱:2-1:适应症不适宜。
2-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2-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2-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2-5:用法、用量不适宜。
2-6:联合用药不适宜。
2-7:重复给药。
2-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2-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3)超常用药医嘱:3-1:无适应症用药。
3-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
3-3: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3-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 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
2.处方点评结果统计2.1统计下表列出的数据A:用药品种总数B: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A/处方总数;C: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D:抗菌药使用百分率= C/处方总数;E: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F:注射剂使用百分率= E/处方总数;G: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H:省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G/A;K:处方总金额;L:平均每张处方金额=K/处方总数。
O:合理处方总数P:合理处方百分率:O/处方总数2.2 统计不合理处方类型及科室分布三、将点评结果上报至医务科。
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处方点评分析报告一、研究背景处方点评分析是一种基于医疗数据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价医生对患者处方药物的合理性和适当性。
通过对处方点评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评估医生的处方水平,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处方点评数据的分析,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合理用药和合理开药的指导,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并促进药物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数据来源和方法本研究使用了某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数据库作为研究数据源。
数据采集涵盖了一年内的处方数据,并排除了个人隐私信息和与研究目的无关的数据。
本文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对处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包括药物种类、用药频次、用药剂量等指标的分布情况。
然后,按照临床常用的分类标准,将药物进行分类,并计算各类药物的使用比例。
最后,基于已有的指南和临床经验,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分析结果1. 药物种类和用药频次分布通过对处方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医疗机构的处方药物种类较多,且存在一定的频次集中现象。
其中,常规药品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而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频次较高。
2. 药物分类分析按照临床常用的分类标准,将药物分为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等几个类别,并计算各类药物的使用比例。
结果显示,在总体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的使用比例较高,而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比例较低。
3. 处方合理性评估根据已有的指南和临床经验,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发现部分处方存在以下问题:过度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和镇静剂;药物剂量选择过高或过低;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等。
五、改进建议基于对处方点评数据的分析和合理性评估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医生的用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2. 制定和完善药物使用指南,引导医生合理用药;3. 加强药物安全管理,优化处方审核和监控机制;4.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
医院处方点评方法(标准版)
处方点评方法
1.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抽查处方进行初步点评,并将认为存在问题的说明与原始处方一起送交处方点评办公室,由处方点评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将点评结果交专家组审查。
2.对点评结果有异议的,当事医生可申请医院专家组复议,如对医院专家组复议结果不认同的,可申请上一级医院专家评议。
如维持医院点评结果的费用由当事医生自付,如果否定医院点评结果费用由医院承担。
3.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抽样方法: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门诊药房处方量的28‰(不少于1000份),住院病历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出院病历数的10%,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400份。
每季度抽取处方和病历要覆盖到全院每个医生,由相关人员详细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并保存处方以备审核。
4.处方点评重点:门诊和病区中抗生素使用量居前10位的医生、用药不合理问题较突出的医生、上月点评被通报过的医生和患者投诉的医生的处方和病历;每月处方点评办公室组织各科质控员点评围手术期用药情况;逐步开展组织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使用药物的处方点评。
5.处方点评办公室对最终的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保存、上报。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巴东县人民医院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2014年1月我院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根据我院<<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我院8--12月份住院病历抽查154份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类,分析,评价,现将点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点评结果
处方点评统计表
1,处方点评结果具体见上表
二、不合理处方情况分析
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次点评中存在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因我院采用的是手写病历,有些医生的字迹潦草难以辩论给处方点评工作增加难度。
(2)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比例比较大(本次点评%),其中比较普遍的有“麦滋林”正确写法?“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
“胃复安针”正确写法“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贝复济”正确写法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3)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又是本次点评中一突出问题。
表一。
门诊处方质量抽查点评分析
月第 3周星期一的处方 ,对当日处方进行随机抽取 300 张 , 2007年下半 年 共 取 处 方 数 3 772张 , 随 机 共 抽 取 了 1 800张 ; 2008年上半年共取 5 248张 ,随机抽取了 1 800张 ; 2008 年下半 年共取处方数 5 588张 ,随机抽取了 1 800张 。主要检查每半年 1 800张处方中的各项指标 [1 ] ,然后对 3 个半年的各项指标进 行比较分析 ,并对不合格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 7 ] 金世元.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 20031 (收稿日期 : 2009 - 07 - 07 修回日期 : 2009 - 08 - 26)
· 82 ·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2use in hosp itals of China 2010 Vol. 10 No. 1
用或禁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此类处方虽不多见 ,但后果十分 严重 ,必须引起重视 。 317 不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 ,大多具有活血化瘀 、通络的作 用 ,不应同时服用具有收敛止血或固涩收敛作用的药物 ,如五 子衍宗口服液 (含有五味子 、覆盆子具固涩收敛作用 ) 、癃清片 (含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作用 )等 。 318 中 、西药不合理联合应用
126. com
品间药效 、毒理 、相互影响 (增效 、减毒或互补作用 )的比较性
研究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及中药 、天然药物对化学药品生物
利用度影响的试验资料 ; 申报生产时应当通过临床试验证明 其组方的必要性 ,并提供中药 、天然药物对化学药品人体生物 利用度影响的试验资料 。”这就是说 ,中成药中可以添加化学 药品 ,但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如果国家标 准没有规定而擅自添加化学药品的中成药 ,就是非法添加化 学药品的中成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规定 ,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汇总统计及评价分析
1.1 资料 随机抽取 2017 年处方,其中 4 月 8090 张、7 月 9030 张、
9 月 7660 张、10 月 6770 张,共计 31550 张。 1.2 方法
依 据《处 方 管 理 办 法》和《医 院 处 方 点 评 管 理 规 范(试
不规范处方 不适宜处方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普通处方超 7 日用量 处方前记信息不完整
诊断书写不规范 处方用纸不规范 用法用量不适宜
适应症不适宜 遴选药物不适宜
重复用药
100 90 30 60
140 340 100 260
10
0
0
0
20 0 10 0
0 10 0 10
70 30 110 60
20 120 70 70
30 20 60 20
0 20 80 30
行)》相 关 文 献 ,对 抽 查 处 方 逐 一 审 查 汇 总 ,统 计 了 处 方 平 均 用药品种数、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平均疗程、注射剂 使 用 百 分 率、平 均 处 方 金 额 和 处 方 合 格 率 等,并 且 对 不 合 格 处方按不同原因分类统计和归纳总结。
处 方 的 用 法 用 量 应 参 照 药 品 说 明 书 的 用 法 用 量 ,例 如 , 为 患 者 开 具 葡 萄 糖 酸 钙 锌 口 服 液,医 师 用 量 为 20 mL/ 次, 3 次 /d,应 为 20~30 mL/d,分 2~3 次 服,总 量 超 量;美 洛 昔 康 片 用 法 一日两次不适宜;莫沙比利一天一次,用量不足。 2.2.6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表 1 2017 年抽查处方门诊用药情况(n, %)
项目
4月
7月
9 月 10 月
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的抽查与分析
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的抽查与分析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的中、西药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9年第2季度的中、西药处方各5 000张,分析临床用药情况。
结果:每张西药处方平均药品种数为2.0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29.91元,抗菌药物、注射剂、药品通用名及不合理处方使用率分别为32.27%、24.42%、97.81%、15.67%。
结论: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有些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中、西药用法用量、抗菌药物、注射剂及中成药的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se about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and evaluate its rationality. Metho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or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bout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2nd quarter of 2009, and each amount was 5 000. Results: Two kinds of drugs per prescrip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129.91 yuan per prescription were prescribed on an average. The usage of antibacterials, injection, the common name of drug and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ere 32.27%, 24.42%, 97.81% and 15.6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use about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was basically rational, but it remain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on the usage and dosage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s, injection an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especially.[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Traditional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alysis在臨床医疗工作中,处方是传递医疗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治疗疾病的用药依据,一张完整的处方则包括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诊断印象、治疗方案、给药途径及药品费用等信息,开具处方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本院门急诊处方抽查点评与分析
本院门急诊处方抽查点评与分析目的:对本院2009年门急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及点评,规范临床处方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门急诊处方,对不规范和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合格或不合理处方414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0.7%。
超过5种药品的处方160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8.0%。
平均每张处方的品种数为4.5个。
超过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用药天数未注明原因的处方15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7.8%。
结论:对本院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标签: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处方是医师为患者防治疾病需要用药而开写的书面文件,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1]。
处方点评是处方调配后的药物应用评价,是指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或者事先制定的规定和标准,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查本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门诊西药房处方2 000张。
1.2 方法以药品说明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书籍和《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规范》为评价标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
2 结果抽取的2 000张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不合格或不合理处方414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0.7%。
超过5种药品的处方160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8.0%。
平均每张处方的品种数为 4.5个。
超过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用药天数未注明原因的处方15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7.8%。
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90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45.1%。
其中单用抗菌药物处方57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63.9%。
应用二联抗菌药物的处方312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4.6%。
应用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处方1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5%。
探讨门诊处方点评与结果分析
探讨门诊处方点评与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处方书写和患者用药情况,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随机抽查门诊处方1200 张进行分析。
结果合格处方1078 张,合格率89.8%,不合格处方122 张,不合格率10.2%,处方问题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偏高。
结论医院应加强处方管理。
应经常组织医生学习相关内容,促进门诊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是了解门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药师应当对处方适宜性进行审核、登记并通报不合理用药后给予干预。
是医院将医生处方用药过程中对临床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处方工作的整体和细分情况,为医疗机构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达到合理用药,用药监测、管理的目的。
规范医院开始进行处方点评工作,目的是为了促进门诊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处方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我院建立了门诊处方点评制度,由专人每月抽取门诊处方,按处方点评工作表各项逐一填写,再对各项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
1 资料与方法每月随机抽查急门诊处方100张,时间2012.3月———2013.2月共1200张。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及说明书等规定所要求的内容,对抽查处方进行逐一审查,进行分析。
2 结果抽查处方1200张,合格处方1078张,合格率89.8%,不合格处方122张,不合格率10.2%;用药品种总数2946种,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46种,平均每张金额37.97元,基药使用率90.2%,通用名使用率99.6%,抗菌药使用率51.9%,注射剂使用率54.3%。
3 讨论3.1 总结3.1.1 《抗菌药应用管理》要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67%,使用较混乱,特别是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5.96%,口服抗菌药物仅占24.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4、总体率的大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一某地区医疗机构一般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50%,现对某单位处方进行抽查点评,估计该单位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与该地区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相差<10%,检验水平以95%的把握 ,检验效能 为90%的信度。
样本含量计算方法二现况调查样本含量估计常用以下公式: N = P Q KN 为抽查人数,P 为不合理率,Q=1-P 。
K 值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允许误差大小而确定,当允许误差为10%(0.1P)时,K=400;当允许误差为15%(0.15)时,K=178; 当允许误差为20%(0.2P)时,K=100。
某地区医疗机构一般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50%,现对某单位处方进行抽查点评,估计该单位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与该地区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相差<10%,K=400,估计样本含量。
N = 0.50 ×(1-0.50) ×400 = 100四、抽样方法要正确选择抽样方法,首先必须了解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使被抽查到的处方具有代表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抽样,被抽查的单位其处方点评结果才具01.0)1(4)1(22/2P P n D P P Z n -⨯=-=αP :预抽查不合理处方发生率。
D :正式抽查时发生率与预抽查发生率误差不超过10%。
10001.0)50.01(50.0401.0)1(4)1(22/2=-⨯⨯=-⨯=-=P P DP P Z n α有可比性。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来自患者、处方医生、工作地点、药品供应系统的因素、法规的因素、药物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因素。
其中来自处方医生的影响因素最大。
与医疗机构有关的因素有:1、医生/药师的技术水平(职称)2、医生/药师的素质(教育与培训)3、医生/药师的上岗时间(周排班)4、医生/药师的服务质量(责任心)5、科室水平差异(发展不平衡)6、药物种类(采购与供应)7、院方管理制度(激励机制)8、院方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一)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将总体的单位编号排序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1.制定抽样框2.计算抽样间隔:K=N/n3.在抽样框中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4.将N个个体合起来构成样本.(二)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处方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或层次,在每类或层次中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共同构成研究的样本.优点:1.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增大代表性2.便于了解总体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的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三)单纯随机抽样就是从要抽查的所有对象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采用完全随机地抽取样本的方法。
特点是:某单位中每处方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每个处方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通常只是在单位中处方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在处方点评工作适用于对被抽查的单位进行抽样。
(四)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首先将单位中各处方归并成若干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优点:1、简化抽样过程2、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3、扩大抽样围缺点:代表性比较差(五)处方点评工作抽样方法1、抽取单位样本抽查单位样本宜采用分层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
将乡镇按经济发展水平、医院规模不同,先分成若干个群,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被查的单位。
2、抽取处方样本抽查处方样本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
第一步进行分层(分类):按医生职称、科室(病种)、时间(周)第二步进行系统抽样:计算抽样间隔数(K)=总处方数/需抽处方数在各层(类)中每间隔K处方抽一个处方,汇总成单位处方样本。
五、统计分析(一)资料的类型可纳入统计分析的数据资料可分为两大类:1、计量资料:可用小数表示或有度量衡单位的定量资料,在处方点评中“每处方金额,药物品种数”均属计量资料。
2、计数资料:不能用小数表示或没有度量衡单位的定性资料,在处方点评中“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等”属计数资料。
(二)常用统计指标1、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此现象的总例数之比。
属频率指标,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在某单位被抽查的100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为c=36 抗菌药使用百分率= C/处方总数=36/100=36%2、构成比(百分比%):是事物部某一构成部分与事物部各构成部分的总和之比。
是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部各构成部分所占比重。
在某单位被抽查的100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为c=36,其中科12、外科20、其它科4,问各科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所占例?3、平均数:某单位平均每处方金额(元)例:100处方的金额相加合计金额为2543.65元4某单位被抽查的处方中,每处方金额数之间的差异程度大小(离散度)。
可下载、安装以下软件到手机上进行计算。
(三)计算总的百分率 1、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XX 县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 抽查处方数不合理处方数 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甲医院 100 36 36.00 乙医院 120 48 40.00 合 计3208426.25各县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 抽查处方数 不合理处方数 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甲县 320 84 26.25 乙县 400 100 25.00 合 计2、不规处方发生率XX 县不规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 抽查处方数不规处方数不规处方发生率(%)甲医院 乙医院 合 计各县不规处方发生率1)(2-∑-=n x x s3、不同职别医师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4、不同职别医师不规处方发生率(四)不合理性用药处方严重程度分析(五)不适宜性用药处方分类分析各单位处方不适宜性适应证分析各单位处方不适宜性药物选择分析(六)专项分析(七)动态变化(数列)分析1、相对数动态数列:每项指标数值用相对数表示动态变化的数列。
XX 县近4年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变化XX 县近4年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变化如2012年:2XX 县近4年平均每处方金额数变化XX 县近4年平均每处方金额数变化如2012年六、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1、同期两个率差异的分析20.35.273.24)(=-=-=上年金额本年金额元逐年变化金额80.71.323.24)(=-=-=首年金额本年金额元累计变化金额当u <1.96 P >0.05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 当u ≥1.96 P ≤0.05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当u ≥2.58 P ≤0.01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 2、同一单位干预前后两个率差别的分析2.772>2.58, P<0.01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
3、两个均数差别的检验方法被抽查的两个不同单位间平均每处方金额(元)差别在统计学有无显著性意义?当u > 1.96 ,P<0.05两均数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