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概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我国翻译史简介PPT课件

我国翻译史简介PPT课件
註:學術界認為,在《魏略·西戎傳》 裡提到,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約西元前2 年﹚大月氏使臣 伊存向西漢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的記載。
2
2. 佛經的翻譯是從何時開始的?
Ans:佛經的翻譯是在 東__漢__桓___帝__建__和__二_ 年 ( _公__元__一___四__八__年_ )開始的,譯者是____安__世。高
他不但把佛經由 __梵__文__ 譯成漢文,而且把 ____ 老著子作的一部份譯成梵文,成為第一個把漢文著作 向國外介紹的中國人。
他所提出的翻譯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 , 意即既“須_求__真__,__又___須”喻,俗直到今天仍然有指導意義。
忠實、通順
8
2019/9/23
4
4. 誰首先設置譯場?
Ans: 以往的翻譯活動只是民間私人事業,到 了符秦時代,在 __釋___道__安__ 的主持下首先設 置譯場。
註:佛教傳入中國後,雖有 大量佛經譯出,但由於佛經 文體艱深,加上翻譯者程度 不一,有鑑於此,道安大師 廣泛搜求各種譯本,加以篩 選整理後,道安大師建立了 中國佛教史上佛經目錄學的 先河,為整飭佛典,保存佛 教文化,作出開拓性的重大 貢獻。
英漢翻譯教程
第一章 我國翻譯史簡介
林席如 老師 Dr. Lin, Shih-Ru
1
1. 我國翻譯事業的歷史有多久?
Ans: 我國的翻譯事業有約 ___兩__千__年__ 的光輝燦 爛歷史。早在 ____西__漢__哀_ 時帝代 ( __________ ), 有個西名元叫前2__年____ 的人到中國口伊傳存一些簡短的 佛經經句, 但還談不上佛經的翻譯。
譯的經典都是非常正確的。 6
鳩摩羅什漫畫
/comic/j mls.htm

中国翻译史课件大全

中国翻译史课件大全

中国翻译史·概论第一讲(2012.9.6)一、学习中国翻译史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程2.了解我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往过程3.认识到翻译对文化进步的重要作用4.学习先哲,做一个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二、中国翻译史要学习些什么◆翻译史料:什么时候,什么人,翻译了什么著作,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思想(翻译理论)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分析史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呢?三、学习方法:学习历史,必须先有一本“历史账”,对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比较清楚◆“设身处地”“穿越”到历史情境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史料四、中国翻译史的大致分期一般而言,我们把我国的翻译史分为5个时期,称之为“翻译的五个高潮”。

【对于每个翻译高潮,我们都应该提出并解决如下问题:这个时期的翻译家有哪些?各自有些什么贡献?出现这样的翻译现象的历史机缘是什么】1.由汉代到唐宋的上千年的佛经翻译【支谦、道安、鸠摩罗什、昙无谶、法显、谢灵运、真谛、彦琮、慧远、玄奘、不空】2.明清交替之际的科技翻译【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熊三拔、李之藻等】3.清末民初的文学和科技翻译【李善兰、华蘅芳、傅兰雅、林纾、严复、梁启超等】4.民国时期的翻译【鲁迅、赵元任、朱生豪、林语堂】5.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傅雷、钱钟书、杨绛】五、参考资料(略)第二讲(2012.9.13)一、关于翻译的早期记载◆《册府元龟·外臣部·鞮(di2)译》记载,周时有越裳国“以三相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这是对翻译官的不同称呼。

后翻译之职,又称“象寄”“象胥”“鞮译”。

又因“夷语与中国相反”,古文把夷语称为“反舌”,而译官又叫“舌人”。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是后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顷) 从月支来到洛阳的译师。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 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一称竺佛朔)合作。 他译经的年代是在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 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内容广泛; 可见他的学问广博,思想细致,但他后来不知所终。
娄迦谶 支亮 支谦
《安般守意经》
• 1、3 竺法护:月支人,译175部佛经
2、1释道安:设置“译场”
2、2 鸠摩罗什:天竺人 (即印度)主张“意 译”,他的译著为我国 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 3、1 真谛:印度佛教 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 到中国,他译了49部 经论,对中国佛教思 想有较大影响。
❖4、1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 安世高年幼时,即以孝行闻名全国,禀性聪敏仁慈, 又勤奋好学,因此,精通各国的典籍,对于天文、地 理、医药、异术,没有不通达,甚至还擅长飞禽走兽 的语言。有一天,安世高走在路上,仰头看见一群飞 翔的燕子,忽然转身告诉同伴说:‘燕子说,等会儿 一定有送食物的人来。’不久,他的话果真应验了, 众人都感到非常奇异,一传十、十传百,安世高俊逸 的美名,遍传整个西域。安息国王逝世后,安世高更 深深地思惟人间苦空无常的道理,更厌恶色身的系缚, 服孝之后,就让王位给叔父,专心致志出家修道。安 世高出家之后,精进不懈,于是博通经藏,并常常讽 诵修行禅经,能穷尽其中的奥妙。不久,便四处云游, 度化有缘,历经许多国家,最后来到我国。他的才华、 悟性高人一筹,凡是听闻过的事物,皆能通达,居住 在我国,很快即通晓华语。于是,他展开翻译佛经的 工作。
• 就译文的内容而言,纯粹译出他所专精的经典; 就译文的形式而言,偏重于直译,力求保存经典 的本来面目。安世高既通晓华语,又采取直译的 方式,故能正确地掌握经文的原意,且说理明白, 措辞稳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从安世 高翻译的经典中,所呈现的学说思想,几乎是属 于部派佛教上座部的系统。安世高在我国共二十 余年,译有《八大人觉经》、《安般守意经》、 《阴持入经》、《阿毗昙五法行经》、《大比丘 三千威仪》、《坚意经》、《处处经》、《道地 经》等约三十四部四十卷(一说三十五部,四十 一卷)。不过,关于安世高的译经内数,历来的 经录家各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讲 中国翻译简史

第一讲 中国翻译简史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的佛经翻译
❖ 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其 备五也。 (度量宽和,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
❖ 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其 备六也。 (深爱道术,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
❖ 译德、译才,德才兼备,方为合格的译者。 也就是说 既包含人格修养,又包含学识修养 八备把译经活动同译者主体的道德风尚、学 识修养和语言能力结合起来。有学者认为, 八备开创了主体性(subjectivity)研究的先河。
我们综合学者的见解,根据历史上出现的翻译高潮和 翻译的不同内容,将中国翻译史分为:东汉到宋的佛 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 五四以后的文学与社会科学翻译;建国以后的翻译五 个时期。
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安世高译经开 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唐代 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代以后则是 尾声了(马祖毅,2004:19)。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 支谦 三国时佛经翻译家。东汉末年,避乱入吴,博览群 书,通晓六国语言,才学深澈,内外通备,得到孙 权赏识。
❖ 有意识地变通原文,删减原本中繁复的表达,减少 胡音在译本中的比重,改‘胡音’为汉意,减少胡 语即音译在译本中的比重,也就是用意译取代音译。
❖ 其译文:文质调和。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的佛经翻译
❖ 从东晋到隋朝,是佛经翻译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翻译家有:(释)道安、鸠 摩罗什、真谛、彦琮。
❖ 道安
东晋僧人。形貌奇丑,博闻强记。东晋时被
前秦王符坚(所以又称符秦时代)带到长安, 因主张僧侣以释为姓,又称释道安。 ❖ 道安是中国翻译史上总结翻译经验的第一人。 到了东晋时期,佛经得到统治者的扶持,官办 译场开始出现,佛经译本日多,但译者水平参 差不齐,到处可见刻板死译、增删无度的现象。 针对此道安提出著名的是“五失本,三不易” 之说。 ❖ 五失本(five devi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指 佛经从梵文译成汉语时,在五种情况下允许译 文与原文不一致: ❖ “梵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 梵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

中国翻译史讲义 (2)

中国翻译史讲义 (2)
第二十九页,课件共有170页
3. 三国时期的译经家支谦(1)
支谦一名越,原为月支人,故姓支。号恭明 代表作:《阿弥陀经》 《月明童子经》《菩萨本原经》
《菩萨本业经》《佛医经》 《法句经》
翻译特点:支谦翻译的风格从古译到旧译这一阶段上起了不少 作用。他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力求经意使人更易解。
• 受业于支亮,支亮受业于支谶, • 人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 支谦的翻译风格 • “曲得圣意,辞旨文雅” • “谦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出经,颇从文丽” • “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又显,真可谓深入者也。”
第十页,课件共有170页
(二)、 关于“翻”
• 《译经篇》“彝乎东汉,始译《四十二章 经》,复加之为翻也。翻也者,如翻锦绮(qi), 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由是 ‘翻’‘译’二名行焉。”
• 二名并行,指的应是“翻”、“译”二字均 可单独用来指称翻译活动,并非一起联合使 用之意,不能做“翻译”之名出现。
(三)佛经翻译的影响
1 在中国传播并发展了佛教
2 中国文明史上的盛举
3 对于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音韵学、语 言文体、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产生深远影响
4 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形成了不同的翻译学 派,总结出翻译观点和理论
5 中国翻译事业的奠基石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有170页
(四)与佛经翻译紧密关联的概念
第六页,课件共有170页
(二)外事机构名称
• 周:大行人下属的象胥 • 秦:典客和典属国
• 西汉:典客——典属国——大行令——大鸿胪——尚书主 客曹
• 东汉:大鸿胪——客曹尚书(南主客曹、北主客 曹)——客曹
• 代表作品: (1)《匈奴歌》—— 古代匈奴族留存下来的唯一的文学作

《第一讲翻译概述》PPT课件

《第一讲翻译概述》PPT课件
time 重译 interpret again
五、 翻译的起源 (The Origin of Translation)
最早的翻译是口译。翻译的历史和语 言的历史一样长。中国最早的有记载 的翻译始于汉代--西汉(Han Dynasty-Xi Han.)。大约在2000前。我国的翻 译活动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具体方法:
逐句 sentence by sentence interpretation 逐段 paragraph by paragraph interpretation 即席 impromptu/extemporaneous
interpretation 读稿 interpretation by reading the passage 同声 speech and interpretation at the same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崖若比邻”
科学翻译: If you've on earth a bosom friend He is near you to you though at world apart.
文学翻译: 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not keep you apart.
玄奘:
曾于唐太宗贞观2年(公元628年)去 印度求经,17年后带回57部佛经。其 中30部是因明学(逻辑学)。并将75 部 译为汉文。更重要的是他首次进行 汉译外的尝试,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 为梵文。成为汉以外的鼻祖。在理论 上,他提倡“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和理 论研究影响深远。玄奘、鸠摩罗什和 真谛一直被视为我国佛教学三大翻译 家。
我们也尝试给翻译下个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 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 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 特别是推动译入语文化信兴旺发达的目的。

中国翻译简史15页PPT

中国翻译简史15页PPT

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
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 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 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当时的佛经《鞞 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译成汉语的。为了把握好译文的质量, 释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 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 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 责。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 《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 基石。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 (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在华期间共翻译 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 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根据自己 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 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 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据印度学者柏 乐天和我国学者张建木的研究结果显示,玄奘运用了下列 翻译技巧: 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 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 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 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 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 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 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玄奘同时 的还有失义难陀、义净、一行、不空等译者,也都译了许 多佛经。唐末无人赴印度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

中国翻译史第一章 幻灯片

中国翻译史第一章 幻灯片
+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共13卷。这
本著作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在西方是仅次于《圣经》而流 传最广的书籍。在《原本》里,欧几里得系统总结了古代 劳动人民和学者们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他把 人们公认的一些事实列成定义和公理,以形式逻辑的方法 ,用这些定义和公理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建 立了一套从定义、公理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 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这本 书成了欧式几何的奠基之作。 + 中国最早的译本是1607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根 据德国人克拉维乌斯校订增补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 》(15卷)合译的,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的中文名 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该译本第一次把欧几里得几何学及其 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推理方法引入中国,同时确定了许多我 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几何学名词,如点、直线、平面相似等 。他们只翻译了前六卷,后九卷由英国人伟烈亚力和中国 科学家李善兰在1857年译出。
+ 排斥传教士的杨光先甚至提出:“宁可使
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 科学家徐光启曾有意用基督教义来“补儒
易佛”,但他们所热衷于学习和研究的是 传教士引进的西方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论 ,目的是把科学从理学梦寐主义的束缚中 解放出来,并试图以会通求超胜,达到富3; 周朝的翻译(关于翻译活动的明确记载)
+
+
+ 《吕氏春秋》“蛮夷反舌” + 戎狄言语与中国相反,因谓反舌。 + 反舌,夷语与中国相反,故曰反舌。 + “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职也。”
+ “疑汉已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
+ (宋僧赞宁) + 汉代起,政治、军事上与北方的交涉最重要,

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PPT课件

中国翻译史研究简述PPT课件
第41页/共49页
• 问题: • 1 资料的间接性 • 2意识形态的影响(《圣经》的翻译史、马克思著作的翻译史)【视野】 • 3翻译话语系统的总体关照不足 • 4对史料的解读问题。述多于论。
第42页/共49页
Further reading
• The serious discussions on translation did not begin until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into the country in the Six Dynasties (222-589) when Buddhist monks set about translating classics of Buddhism into Chinese.
第17页/共49页
• 孟昭毅 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1897-2003)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2001) •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2000)【理论史】 • 孙致礼《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译林出版社(1996)
第32页/共49页
• 第二编 17年间的英美文学翻译家 • 莎剧翻译家、诗歌翻译家、小说翻译家、综合型翻译家 • 第三编 17年的经验与启示
第33页/共49页
• 重在介绍译家,以译家带作品,对个别作品进行评论 第34页/共49页
• 谢天振 查明建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 • 上编和下编: • 上编:文学翻译发展史(翻译活动、翻译事件。主要的文学社团。翻译家的贡献和成就 • 下编:
第18页/共49页
• 万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北大学出版社 • 黎难秋《中国口译史》青岛出版社,2002 • 李亚舒《科技翻译史》 • 西方翻译史书: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2004

中国翻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翻译发展史 ppt课件
(2)在这一时期,耶稣会传教士还把中国的 《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经 籍及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2.(1)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特点 ①阶段性特征明显 ②开创“洋译华述”模式 ③实用翻译为上 ④译出语无一为英语 ⑤翻译只是传教的副产品 ⑥翻译活动不成体系
中国翻译发展史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第16组:
李珊珊、魏蓉婕、刘 静、 马 钰、张 莎、卢清华、 耿富
目录
1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2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3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4 “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 时期
5 新中国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3.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
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 《金刚经》、 《
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 四部,三百八 十四卷
真谛 :(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摄大乘论》
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 826年),
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 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 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 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一)、洋务时期的翻译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 洋务运动,促成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张之洞 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晚清新式知识分子最典 型的西学观点。洋务派认为学到西方的坚船利炮之技艺, 就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学者 型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概述ppt课件

中国翻译史概述ppt课件
白马寺译经 《四十二章经》
佛经 翻译 概览
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 北朝进一步发展,唐代臻于极盛,北宋 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马祖毅,1819)
四个阶段:
草创时期(beginning):东汉桓帝末 年到西晋
发展时期(development):东晋到隨 全盛时期(highlight, flourishment):
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 现代翻译史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
西方翻译简史
28
西方翻译实践史
开端《七十子希腊文本》
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
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 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 译史上最早的译作,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 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 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这一阶段 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 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八卷),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

的最早著作

《圣经》翻译:贺清泰(P.L. De Poirot) ,艾儒略



清末 的翻

林则徐 : “组织翻译活动的 先驱”。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 书”
林则徐在使粤和督粤期间 (1839-1840年)曾组织人员 翻译编纂了《四洲志》
鲁迅
巴金

胡适
梁实秋

郭沫若
冰心

郑振铎
林语堂
期 的
朱生豪 周作人
茅盾 郭沫若 瞿秋白

第二讲 中国翻译史及译论概述

第二讲 中国翻译史及译论概述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自佛经输入后,印度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逐 步和中国原有老庄玄学相结合,到南北朝时, 这种唯心主义思潮发展到极盛阶段。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史书里,对帝王相貌的 描写往往是“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等, 这种描写是受佛经影响,造成神秘莫测的印 象,增加自己身份,使百姓臣服。
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东汉末年到西晋(公元148-316年) 我国翻译史上有文本的笔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 年(公元148年)印度佛经的翻译。 译者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 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形式, 因此可信度不高 最早的译家: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波斯)人,原是安息王 国太子。从公元148年到172年(灵帝建宁五年), 20年间译出《安般守意经》等30多部佛经。 支娄迦谶(chen),简名支谶,西域月支人。他通 晓华语,到灵帝中平年(184-189年)为止,“传 译梵文”,译出若干部佛经。 支谦(三国)、竺法护(西晋)
古代翻译史
三、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的中西文化交流,规模 比明末清初巨大得多,影响深远得多。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已经逐渐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和保国保种已 经成为第一要务。 这个时期引进的西学,主要内容是随着工 业革命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进化论学说、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 经济学。
古代翻译史
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影响: 促进了汉语构词方式 丰富了汉语的音韵、语法和文体和句法 以无法预想的各种方式丰富着中国的文学 题材
大量佛教词汇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如 菩萨,阎罗王,世界,五体投地,因缘, 果报等。 如“劫”,全译音是“劫波”,是印度神 话里一个极长时期的名称。据说,1680万 年为一小劫,合20小劫为一中劫,合4中劫 为一大劫。每劫末尾,一切都要毁灭,所 以汉语里有“在劫难逃”的说法。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

《中国翻译史》PPT课件

玄奘: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
国人。
“五不翻”的原则(谢天振《中西翻译简
史》 279页)。
六种翻译技巧:补充法,省略法、
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和代词
还原法。(见马祖毅《中》151页)
精选PPT
16
第四阶段:在北宋(公元954-1111年)
赞宁:总结译经理论,“六例”(陈文39页)
精选PPT
精选PPT
26
近代翻译史
留学者以去日本的人数最多,日本就成了 输入西学的中转站,即通过日本向西方学 习,通过日文翻译引进西方科学文化。
这一阶段文学翻译(主要是外国小说的翻 译)也形成了极度繁荣的局面,密切配合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向全国人 民宣传进步思想,曾其中不可忽视的启迪 民智的作用。
第三,从翻译方法来说,一般都采用直译 法。
精选PPT
11
第二阶段:东晋到隋(公元317-617年)
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翻译由私译 转为官译;隋朝,上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
主要译者:
支谦: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开始追求文字的 典雅;
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 律;(见马祖毅《中国翻译史》上卷116页; 陈福康《中国译论史稿》11页)
精选PPT
32
现代翻译史
五四运动以后的翻译有其特点: 一 取出了过去“豪杰译”,任意增删等弊病,使译文更切合
于原文,大大提高了翻译质量 二 自推行新文化运动以后,译文大多采用白话文 三 从事于翻译者多属留学回国的人员,他们既通外语,又学
有专长。特别是从事外国文学翻译的人员,往往又是致力 于创作的作家和诗人。而外国文学的翻译又促进中国新文 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 科学翻译着重于外国科学名著的介绍 五 哲学社会科学的翻译,除译介外国古典文献及资产阶级学 者的著作外,又开始有系统地译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中西方翻译简史和西方翻译理论PPT课件( 33页)

中西方翻译简史和西方翻译理论PPT课件( 33页)

第三节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外翻译学者都曾对西方翻译理论进行过流派划分,以期把握其发展 的内在规律。一种方法是将西方翻译理论划分为四个基本学派:即语 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理论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语文学派主要关 注原文的文学特征,重原文而忽略读者,注重“语义结构、内容选择 和组织的方式”,“详细分析修辞手法,权衡和比较修辞价值”。该 学派提出了“到底是让信息适应人,还是让人适应信息”的问题,并 针对直译和意译展开辩论。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 支,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强 调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主要是在表面层次的),并试图制定对等转 换的规则,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交际理论学派力 图从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 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 包括德国莱比希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社会符号学派以皮尔斯的符 号学为理论基石,强调“语言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与其他符码的关系” 以及符号、所指和解释者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求译者关注文字以 外的更多信息,认为许多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影响信息的传递,所以译 者应该注意文字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是 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传统翻译学阶段成就了众多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其中英国翻译理论家 亚历山大·佛雷泽·泰特勒(1747—1814年)的学术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他的翻译理论专著《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在英国和西方翻译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泰特 勒在该书中首先对“优秀的翻译”作出了定义,然后提出了翻译的三大 原则:即复写原作思想,风格手法与原作同一,具备原作的通顺。这 对后来有关“忠实”和“自由”(即“直译”和“意译”)的讨论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中国翻译简史》PPT课件.ppt

《中国翻译简史》PPT课件.ppt
赞宁: ❖ 解决翻译过程中各类矛盾的六种办法 ❖ 唐代翻译理论的继续和发展 宝贵财富
❖ 南宋,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佛经翻译已是 寥寥无几,史书的记载中无一例翻译。
❖ 在其后的元代,但译作只有十几部,翻译理 论方面无从谈起,停滞状态。
明清时代
❖ 在明代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佛经翻译呈现一 片衰落的局面。佛经译者只有智光等一、二 人,译了几部经书。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直 至清朝“新学”时期,我国出现了以徐光启、 林纾、严复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 文学、哲学的翻译家。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 人利马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 理》、《测量法义》等书。
符秦时代
❖ 释道安 ❖ 大规模的佛经翻译 ❖ 不懂梵文,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Leabharlann 。❖ 鸠摩罗什 ❖ 主张意译,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
《法华经》上乘之译作,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 石。
❖ 真谛 ❖ 到中国来翻译佛经。,《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
中国翻译简史
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翻译高潮迭起,
翻译家难以计数, 翻译理论博大精深。
❖ 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一、汉代-符秦时期 ❖ 二、隋-唐-宋时期 ❖ 三、明清时期 ❖ 四、五四时期 ❖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汉代-符秦时期
❖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家交往

语际翻译活动 西汉佛经翻译
❖ 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他和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 ❖ 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家,主持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健全的译场。 ❖ 玄奘不仅将梵文译成汉语,而且还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将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 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 使人口授《浮屠經》
白马寺译经
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 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 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迴首都洛陽,皇 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 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
汉朝 佛教 翻译 之始
《浮屠经》 浮屠— Buddha,佛陀,浮图, 复豆
洋務派建立的譯書機構
京師同文館設於1862年 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是19世紀中
國最大的西書翻譯出版機構
清末 甲 午 战 争 后 的 翻 译
维新派对西方政治历史书的大量翻 译
日文书籍的翻译或转译
报社出版社推出大量的翻译作品
翻译理论方面:
严复的信达雅:《天演论·译例言》 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

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

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 “泰西儒士” 。

在中国建立第一所天真教堂

(1582)

精通汉语汉俗,熟读儒家经典

《几何原理》;《四书》

徐光启 :译《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 等

李之藻:万历四十一年与利玛

窦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
建、马君武、苏曼殊和王国维

等。

特点
提倡白话翻译

翻译语言西华(异化翻译)

直译多于意义

首倡了风韵译、神似、神韵

文学翻译受到重视:译本的选 择以俄国作品居多,法国、德

国、英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义文学作品也深受青睐.

进行翻译理论、方法的大讨论
主要翻译家:
中西翻译史及翻译理论概述
在职研究生班
PPT课件
1
中国翻译史概述
中国翻译理论概述

主要翻译理论介绍

原文阅读 (或教学视频)
东汉至唐末的佛教翻译
明末清初的西学(科技)翻译

国 翻
清末的西学翻译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翻译高潮
开端
夏、商朝的翻译活动
鲁迅
巴金

胡适
梁实秋

郭沫若
冰心

郑振铎
林语堂
期 的
朱生豪 周作人
茅盾 郭沫若 瞿秋白

朱生豪

朱光潜
1949 后 的 翻 译
傅雷提出“传神”、钱钟书提出“化 境”,又为传统翻译理论增添了光辉的 一页。
文革期间,翻译工作基本停止。
夏后即位,于夷来宾。

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 周朝的翻译

象胥 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

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
‘道路悠 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


重译而朝。’


周朝的翻译
寄、象、狄鞮、译
1.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达其志,通

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
翻 译
象,西方日狄鞮, 北方 日译。
其他称呼:舌人、反舌、

行人

翻译的来历 越人歌:我国历史上第一篇
诗歌翻译
秦始皇统一中国,统
1.
一文字,
中国 在此过程中应该会有
翻译 很多翻译活动,但至
简史 今未有很多著述。
·
秦的
翻译
翻译活动增多
西


译官


东汉 至唐 末的 佛经 翻译
汉时傳入中國

(八卷),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

的最早著作

《圣经》翻译:贺清泰(P.L. De Poirot) ,艾儒略



清末 的翻

林则徐 : “组织翻译活动的 先驱”。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 书”
林则徐在使粤和督粤期间 (1839-1840年)曾组织人员 翻译编纂了《四洲志》
白马寺译经 《四十二章经》
佛经 翻译 概览
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 北朝进一步发展,唐代臻于极盛,北宋 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马祖毅,1819)
四个阶段:
草创时期(beginning):东汉桓帝末 年到西晋
发展时期(development):东晋到隨 全盛时期(highlight, flourishment):
近几年,翻译学科建立
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设立(MTI)
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次

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

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 清末的西学翻译、民初“五四”
唐代
结束时期(ending):北宋 译者及译本 (Translators and Source
Texts) 译者:西方来华僧侣(monks)— 安世
高、支谶;中国僧侣 — 西行求经,回国, 译经。
译本:胡本(西域文本);梵本。
东汉到西晋
安世高译经:被确认为我国确
凿可考的译经之始 —《明度
梁启超翻译批评、翻译史的贡献: 《西学书目表》,《论译书》、《译 印政治小说序》 ,《佛教之初输 入》、《翻译文学与佛点》、《中国 近三百年学术史》
外国文学的翻译
《伊索寓言》、《天方夜谭》、
《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
遗事》、《悲惨世界》、《安

娜·卡列妮娜》……

林纾、周桂笙、徐念慈、伍光

五十校计经》

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


佛经 翻译 发展 时期
第二阶段:东晋—隋末(317 – 617 A.C )
佛经翻译的发展阶段 释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鸠摩罗什,意译 彦琮: 《辨证论》
译者的条件:八备
特点

译者多为汉人,精通梵汉两 种语言和佛理。

有计划地进行佛经翻译。
改革开放后,译界长期徘徊于原有的认 识水平上。
80年代后半期,谭载喜等人主张“必须 建立翻译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1990年,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理论》出 版,译界公认此书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 建立的标志,传统译论也就圆满地划上 了句号,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成体系 的现代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介入,多元的翻译格局。

译场制度更加完善。。

译文质量好,忠实性较高。
·
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

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 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
“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
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明 清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 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 利玛窦Matteo Ric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