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题型荟萃:15.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重力

3.(2021·棠湖中学高一期中)研究发现,行星“C-581”可能适合人类居
住.该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3倍,若地球上的
人移居到该行星后,则人的
A.质量约为地球上的
1 3
B.质量约为地球上的3倍
C.重力约为地球上的
1 3
√D.重力约为地球上的3倍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比如在 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并不垂直于斜面向下,A错误; 重力G=mg,其大小只与质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有关,与其他因素 无关,B错误; 绳子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两者的施力 物体不同,不是同一个力,C错误; 由于重力加速度随着纬度、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同一物体在地 球各处所受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质量不 变,故A、B项错误; 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得G=mg,该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 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3倍,则人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3倍,故C项错 误,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细绳对折后,重心在对折后细绳的中点,相对原来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故A错误; 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 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故B正确; 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砖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没有发生改变, 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故C正确; 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随肢体的形状的变化 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重力与重心习题汇编(附答案)

重力与重心习题汇编1 (哈师大附中 2012 高一检测)伽利略对运动问题的研究,蕴藏着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这种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 ( )A、对现象一般观察,从而提出假说B、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C、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D、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2 (重庆一中 2012 高一检测)关于力的概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B.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它物体施力3 (日照一中 2012 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点的集合。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 .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D .直铁丝被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4 (福建师大附中 2012 高一检测) 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于物体的重力5 (南安一中 2012 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受力物体就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作用力6 (南安一中 2012 高一检测) 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的情况是: ( )A.只受踢力 B.只受重力C.受踢力和重力 D.不受力的作用7 (常熟中学 2012 高一检测)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D.在各种力中,只有重力没有施力物体8 (开原高中 2012 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可能会发生变化C.跳高运动员在空中受到重力和向上的升力D.将重 5N 的物体从直升机上抛下,落地前重力大于 5N9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2 高一检测)关于重力和重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有规则形状的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B.挂在竖直悬绳下的物体,静止时,物体对绳的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内部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0 (兰州一中 2012 高一检测)关于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物体C.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D.地球上的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怎样运动,都受到的重力作用11 (南宫中学 2012 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12 (湖南省师大附中海口中学 2012 高一检测)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称和天平直接测量D.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物上,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13 (福州八中 2012 高一检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同一物体在赤道处的重力最大B.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D.重力大小可用天平测量14 (吴淞中学 2012 高一检测)关于力的概念,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C、力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D、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15 (安溪一中· 养正中学 2012 高一检测)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作用点,所以一定在物体上D.用一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细线的延长线上16 (田阳高中 2012 高一检测)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液体一滴滴从玻璃瓶中滴下,在液体不断滴下的过程中,玻璃瓶连同瓶中的液体共同的重心将: ( )A.一直下降B. 一直上升C.先降后升D. 先升后降17 (山西省汾阳中学 2012 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汇总高中物理高考考点(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物理考点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物理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核心考点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 第3章 第1节 重力与重心练习高一物理试题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重力与重心[随堂检测]1.(多选)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解析:选ABC.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受到力的作用,故A正确;由于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者可同时发生,也可不同时发生,故B正确,D错误;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三要素,故C正确.2.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B.F1>F2,因为表示F1的标度大C.F1<F2,因为F1只有两个标度的长度,而F2具有三个标度的长度D.无法比较,因为两个力的标度的大小未知解析:选D.在力的图示中,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取决于图中标度的大小和线段的长短,离开了标度的大小,仅由线段的长度无法比较F1和F2的大小,所以选项D正确.3.(2019·三校期中)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B.重力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C.重心概念的建立用了效替代的思想D.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解析:选C.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地面向下,故A错误;重力的大小G=mg,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的地方g值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地方重力有变化,故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所受重力的效作用点,所以重心概念的建立用了效替代的思想,故C项正确;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为地球,故D项错误.4.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被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还在铁丝上D.重心是物体的各所受重力的效作用点解析:选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重心才受重力,故D正确,A错误.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故B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在物体上,如粗细均匀的铁丝被弯成圆时,其重心在圆心处,而不在铁丝上,故C错误.5.如图所示,已知各物体的质量都相且都处于静止状态,试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位于物体的重心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图[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130(单独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D.力的大小相同,产生的效果一相同解析:选A.由力的特性知,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仍可存在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故A正确,B、C、D均错误.2.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C.战机向前运动的推力无施力物体D.战机匀速飞行,它不受重力作用解析:选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指向地心,故A错误.由于地球对战机的吸引而产生了重力,同时战机也对地球有引力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战机向前的推力来自于空气,故C错误.任何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故D错误.3.关于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设计巧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在不倒翁的几何中心上B.不倒翁的重心很高C.不倒翁的重心很低D.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体上解析:选C.由于物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心越低,物体的稳性越好,不倒翁的重心一做得很低,C对,A、B、D均不对.4.下图中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A.F1和F2B.F1和F4C.F1、F3和F4D.都不相同解析:选B.根据力的图示和力的矢量性可知,F1和F4大小、方向相同,故选项B正确.5.如图所示,苹果在空气中下落时( )A.只受重力B.只受空气阻力C.受重力和空气阻力D.所受合力一为零答案:C6.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解析:选D.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上,C错,D对.7.下面关于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的货物卸下后,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该物体降低了C.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化,其重心位置不变解析:选A.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情况的变化而改变,选项A正确.物体的重心相对自身位置不变,选项B错误.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选项C错误.物体的形状改变,质量分布改变,重心位置也要发生变化,选项D错误.8.(2019·黔州期末)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该物体重力的图示,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物体的重力为20 N,标度设为5 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因此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B、C、D选项,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9.(2019·高一检测)在体育运动中,人的身体重心位置随着姿势的变化而改变.如图所示,下列各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体内的是( )解析:选ACD.人的质量分布近似均匀,故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由图可知,选项A、C、D中人的重心位于体内,选项B中人的重心位于体外.10.有一圆形的均匀薄板,若将其再挖掉一个小圆板成一个圆环,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心向外侧偏移,重力减小B.重力和重心都没有变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变D.重力减小,重心位置不存在解析:选ABD.圆板和圆环均属于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均在几何中心,故重心的位置不变,C正确,A、B、D错误.11.在下表中,分别表示了A、B、C、D四个力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重3 N的电灯受到灯绳的拉力B.静止在空中重力是2 500 N的气球受到的重力C.铁锤对道钉竖直向下的大小为2.5×103 N的打击力D.重5 N的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重力选项力的图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A地球灯绳B地球气球C铁锤道钉D书本桌面解析:选BC.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绳,受力物体是电灯,且方向竖直向上,故A选项错误;B、C选项中力的图示所表示的力的方向、大小及作用点都正确,受力物体、施力物体的说法也正确,故B、C选项正确;D选项中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D选项错误.三、非选择题12.如图所示,重30 N的木块浮在水面上,作出木块所受浮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解析:选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10 N的力,从木块的作用点竖直向上画一条三倍标度的线段,在线段上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图甲为木块所受浮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沿浮力的方向画有向线段,并标明浮力F,如图乙为木块所受浮力的示意图.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水,受力物体是木块.答案:见解析图施力物体是水,受力物体是木块13.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标度:此题选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2 N的力.(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N=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答案:见解析图。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的重要知识点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的重要知识点重力与重心的重要知识点在物理学中,重力和重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以及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重力的概念和特点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即使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但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重力的特点如下所述:1. 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个基本定律。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两个物体的重心之间。
3. 前提条件:重力的存在需要至少两个物体。
对于地球上的物体而言,地球是主要的吸引体,它的质量远大于其他物体,因此地球的重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主导作用。
二、重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心是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有质点的集中,它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点。
重心的计算方法如下:1. 对于均匀物体:均匀物体的质量在空间上分布均匀,可以通过找到物体的几何中心来确定重心的位置。
例如,对于规则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2. 对于非均匀物体:非均匀物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可以通过将物体分割成许多小块,在每个小块上计算重心,并通过考虑每个小块的质量来求得整体重心的位置。
重心在物体的平衡、稳定性和旋转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平衡时,物体的重心必须位于支撑点的正上方,以保持稳定。
三、重力和重心的关系重力和重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 重心的位置:重心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
如果物体均匀分布质量,重心将位于物体的几何中心。
如果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重心将位于质量分布较大的部分附近。
2. 平衡和稳定:平衡和稳定的物体通常是重心位于支撑点上方的物体。
如果重心偏离支撑点,物体将不再处于平衡状态,并可能发生倾倒或倾覆。
3. 旋转:在物体旋转时,其重心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重心是根据物体的质量分布确定的,而物体旋转时质量的分布不会改变。
2024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果没有受到合力,则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和物体对其施加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4.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平直轨道上沿着一个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为: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恒定。
5.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7.弹力:当弹性变形的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时所产生的力。
8.力的合成与分解:几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重力称为合力,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称为分力。
二、热学1.热量与温度: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内部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2.内能与热容:物质的内能是指物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或单位物质的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
3.热传递: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来进行。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守恒。
5.物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称为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凝结、升华和凝华。
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的方程,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T表示气体的温度,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
7.热机效率:热机效率定义为输出的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根据卡诺定理,理想的卡诺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差。
三、光学1.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的一种,通过空气、真空和某些介质可以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2.光的反射:光在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时,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高一物理【重力与弹力】经典题型训练

高一物理【重力与弹力】经典题型训练1.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解析重力来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是否漂浮在水面上无关,故A错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物体的形变引起的,故B错误;重心位置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故D正确;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C错误。
答案 D2.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阻为空气阻力)()答案 B3.跳高运动员在下列四种过竿姿势中,重心最能接近甚至低于横竿的是()答案 D4.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B.F1>F2,因为表示F1的标度大C.F1<F2,因为F1只有两个标度的长度,而F2具有三个标度的长度D.无法比较,因为两个力的标度的大小未知解析在力的图示中,所表示力的大小取决于图中标度的大小和线段的长度,离开了标度的大小仅由线段的长度无法比较F1和F2的大小。
答案 D5.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解析汽车与桥面相互挤压都发生了形变,选项B错误;由于汽车发生了形变,所以对桥面产生向下的压力,选项A错误;由于桥面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对汽车有向上的弹力,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C6.关于图甲、乙、丙、丁中受力情况分析及弹力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人站在船上撑竿使船离岸,人没有受摩擦力作用,撑竿发生弹性形变,恢复原状时对竿产生弹力B.图乙中,立定跳远起跳瞬间,人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地面发生弹性形变,对人产生弹力C.图丙中,手受到笔杆摩擦力作用,笔杆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对人手产生弹力D.图丁中,跳水运动员静止站立在三米跳板上时仅受两个力作用,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对运动员产生弹力解析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可知船离开岸的过程中,人与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故A错误;由于起跳瞬间,脚有一个向后的运动趋势,所以此时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故B 错误;由于笔有向下滑的趋势,则手受到笔杆摩擦力作用,笔杆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对人手产生弹力,故C 正确;运动员静止站立在三米跳板上时,跳板向下弯曲,则运动员有向下运动趋势,则人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三力的作用,故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弹力重要考点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重力、弹力重要考点: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而使物体碰到的力(不能够理解为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重力的大小: G=mg(g=9.8N/kg) g 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情况下视为9.8 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用然指向地心)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等效作用点)——物体上的各个点都会碰到重力的作用,收效等效于重力作用于重心这个点上;重心能够在物体上,也能够不在物体上;5.弹力的产生条件——互相接触、产生弹性形变注意:接触不用然产生弹力;有形变也不用然有弹力,必然要重申是弹性形变6.弹力的方向:7.杆的弹力:用平衡力的知识判断8.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 F kx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即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x 成正比重点复习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用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翱翔的过程中,向来碰到向前的力来保持它向前运动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先,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2. 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D.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必然等于物体的重力3. 以下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两物体接触其实不用然产生弹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碰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形变D.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必然有弹力产生4. 关于力的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受力物体可能碰到两个施力物体的作用力B.力能够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C.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D.一个受力物体能够不对其他物体施力5. 以下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B.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必然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D.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必然在物体上6. 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以下有关力的图示及表述正确的选项是()7.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 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F2- F1B.F2+ F1C.F2+ F1D.F2- F12-l1212121 l l + l l - l l + l8. 画出图中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弹力的表示图.( 各接触面均圆滑,各物体均静止)9. 关于力的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没有互相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是使物体位移增加的原因C.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并使之压缩,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力能够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而不改变其大小10.一个质量能够不计的弹簧,其弹力 F 的大小与长度 l 的关系如图中的直线a、 b 所示,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1 250 N/m B. 625 N/mC. 2 500 N/m D. 833 N/m11.以下列图,物体 P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 若再用一个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 F 向右拉 P,直到拉动,那么在 P 被拉动从前的过程中,弹簧对 P 的弹力 T 的大小和地面对P 的摩擦力 f 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弹簧对 P 的弹力 T 向来增大,地面对P 的摩擦力向来减小B. 弹簧对 P 的弹力 T 保持不变,地面对P 的摩擦力向来增大C.弹簧对 P 的弹力 T 保持不变,地面对P 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弹簧对 P 的弹力 T 先不变后增大,地面对P 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12.以下列图,一倾角为 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一圆滑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 F 经过球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球必然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B.球可能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C.球必然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D.球可能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13.以下列图,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N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A .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重要考点:1.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1)有摩擦力则必然有弹力,有弹力则不用然有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必然沿着接触面,而弹力的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两者互相垂直;2. 摩擦力能够作为动力,也能够作为阻力;3. 判断摩擦力的方向:(1)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也许用平衡力知识判断(2)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切记不能够理解为与运动方向相反)4.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静摩擦力:只能依照平衡力知识求解;( 2)滑动摩擦力:①依照公式f F N②依照平衡力知识求解;重点复习题:1. 以下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用然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能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C. 静摩擦力不用然是物体运动的阻力D. 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必然为零2. 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有弹力必然有摩擦力B.有摩擦力必然有弹力C. 摩擦力的大小和弹力大小成正比D.弹力的方向必然和摩擦力方向垂直3. 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 F N,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 F 成正比, F 越大,μ越大B. 动摩擦因数μ与压力F N成反比,F N越大,μ越小C.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 F 成正比,与压力F N成反比D. 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资料决定4.以下列图,在动摩擦因数μ= 0.1 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 20 kg ,在运动过程中,还碰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 N 的拉力作用,则物体碰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 取10 m/s 2)()A.10 N ,向右B.10 N,向左C.20 N,向右D.20 N,向左5.杂技演员重力为 G,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 f 1和 f 2,关于 f 1和 f 2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f1=G,方向竖直向上B. f1>G,方向竖直向上C. f2=G,方向竖直向上D.f2<G,方向竖直向下6.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摩擦力能够是动力也能够是阻力B.由公式μ= F/ F N能够看出,μ与 F 成正比,与 F N成反比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D.摩擦力方向不能能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7. 一木箱停在水平川面上,一人用水平力推箱,但箱依旧静止,下述正确的选项是()A.推力小于静摩擦力B.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C.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D.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改变8.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川面上,按以下列图所示不相同的放法,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木块碰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A. Ff甲 >Ff乙 >Ff丙B.Ff 乙>Ff 甲>Ff 丙C.Ff 丙>Ff 乙>Ff 甲D.Ff 甲= Ff 乙= Ff 丙9. 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重200 N 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当依次用15 N、30 N、80 N 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碰到的摩擦力依次为(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15 N 、30 N 、40 NB.15 N 、30 N、80 N、0、40 N D.15 N、40 N、40 NA10. 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所受水平拉力不相同,做匀速运动, B 做加速运动, C做减速运动,那么它们碰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应是()A. F B>F A>F CB. F A<F B<F CC. F B=F A=F CD. 不能够比较大小11. 某物体的重力为200 N ,放置在水平川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8 ,它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80 N。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例题与讲解:第三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

第1节 重力与重心一、正确认识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2.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的速度变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发生了变化,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物体形状的变化:当我们用手压锯条的时候锯条变弯,用手拉橡皮条的时候橡皮条变长,我们就说它们发生了形状的变化。
3.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无论是什么物体,它都要受到力的作用;而只要有力的存在,就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相互性:力存在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我们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换一个角度来说,有作用力存在就必然有一个反作用力与之对应。
【例1】18世纪德国出过一部《吹牛大王历险记》的故事集。
书中写道,有一回吹牛大王掉进了沼泽,“怎么办呢?要不是我的手有惊人的力气,那我早就没命啦。
我是一个出众的大力士,所以当时我一把揪住自己的小辫儿,拼命往上一提,就毫无困难地把自己从烂泥里拔了出来。
”大力士真的能提起自己吗?从力的概念出发加以分析。
答案: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来自外界其他物体对他的作用力,想提起自己是不可能的。
当手用力提起身体时,身体反过来拉住手,这两个力相互抵消,因此整个人体(包括手在内)不能移动分毫。
1-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在物体相互接触时才存在力B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 .用手抛出的石块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向前的力来维持它向前运动 1-2有人认为“对空中打出一拳”,人是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对此观点,你怎么认为?二、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法比较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1 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无需选标度2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 3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例2】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 的大小是2 000 N ,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 的图示。
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1重力与重心练习含解析鲁科版第一册

第1节重力与重心考点1力的相互性和效果1。
(2019·湖北麻城一中周测)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不可以通过一个物体传递给另外一个物体B。
只有施力物体是可能的,如弯曲手臂使肌肉张紧C。
相同的两个力,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
施力物体先产生的力,受力物体后产生力答案:A解析:力是相互的,不可能通过物体传递给第三个物体,只能理解成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乙物体同时又对丙物体施加力,A正确;肌肉张紧是因为肌腱拉肌肉,肌腱是施力物体,肌肉是受力物体,B错误;相同的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通常不相同,C错误;一对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且它们的性质相同,D错误。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吹草低现牛羊”,草弯曲了说明有风力B。
武林高手用拳能隔空打倒一头牛C。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一定相互接触D.被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受到一个向前的作用力答案:A解析:草弯曲发生了形变,施力物体是流动的空气,A正确;武林高手打出的拳,受力物体是空气,而不是牛,牛不可能倒下,B错误;两块磁铁相隔一段距离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作用力是通过物质“磁场"而发生的,C错误;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沿水平方向做减速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而非向前的动力,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D错误。
3.(2019·上海向明中学周测)(多选)如图3—1—1所示,图甲表示一架静止在空中的直升机,图乙表示一架正在水平加速飞行的喷气式战斗机,下列关于两架飞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1—1A。
直升机靠其发动机提供的升力,静止在空中B。
直升机由空气提供升力,静止在空中C。
喷气式飞机靠空气提供动力而飞行D。
喷气式飞机靠喷出的炽热气体提供动力而飞行答案:BD解析:直升机转动的螺旋桨撞击空气,螺旋桨与空气产生了相互作用,就像风吹动帆船一样,空气给螺旋桨以作用,使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故A错误、B正确;喷气式飞机通过涡轮发动机将燃烧产生的炽热高压气体以较大的速度向飞行的反方向喷出,喷出的气体对喷气式飞机有一个向前反冲力,使飞机加速,喷气式飞机的运动状态变化了,属于典型的反冲现象,类似烟花爆竹或枪支的反冲作用,故C错误、D正确。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第一篇: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第4章相互作用本章规划这一章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了后面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是本章的特点.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会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从运用方面说,是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受力图.这一章具有预备性,不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比如在本章第二节提到:“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这一节就不要求从道理上把这一论断说清楚,可先作为事实接受下来,讲过牛顿第三定律后再解决.再比如静摩擦,要想一开始就把问题讲深讲透,企图使学生能够处理比较难的有关问题,可以说是“拔苗助长”,是不可能的.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充分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一章只要求初步熟悉物体的受力分析,不要求学生分析比较复杂的情形.这是因为,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形,要结合着运动和力的关系来进行受力分析,学生才能掌握得更好.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要求,应贯穿在整个力学教学中,并逐步加以提高.这一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衔接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教材的编写注意到与初中的衔接,教学中应适当复习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以便把初高中的台阶尽量铺得平缓些.第1节重力与重心从容说课本节课重点:力的概念,以及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物体重心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决定的,并会作力的图示.2.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重力,让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地球间存在吸引力,但应明确这种吸引力是重力产生的原因,并不是重力.3.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等效作用点并讨论分析重心位置与那些因素有关.教材分析本节分三个重点:力的描述;重力的三要素;重心与稳定(并不是完全按教材分).“力的描述”是本节和本章的预备知识;“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的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重心与稳定”紧密联系生活,但其应用和有关现象的解释则是难点.学生状态分析初中已粗略学习了力的知识:1.“力的描述”.2.重力的三要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4.能解释稳定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过程与方法过程:引入问题→探究问题→得出概念→应用概念.方法:用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重力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其他力的学习作铺垫,是本节核心.教学难点“重心与稳定”紧密联系生活,但其应用和有关现象的解释则是难点.教具准备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秤、钩码(学生用,两人一组);刻度尺、圆规.有条件的可以用实物投影设备,并准备相应的力的图示的投影片或实物投影图.积累反映“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三个和准备演示实验三个;(如汽车在重载和空载时钢板的形变,海绵床垫、沙发的形变,用手挤压气球,用力将铅球投出去,骑自行车等)准备学生实验两组(如一组橡皮筋;一组小球)设计关于“重心与稳定”的两个有趣实验(如取一块砖头作三种不同的放置方式,稳度不同;用手指尖顶起一把直尺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式力是什么?力的本质和两个作用效果 1.设问引入A.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B.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2.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板书:一、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状改变;B.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推进新课演示: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演示:磁铁吸引铁块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提问: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对学生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要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小结: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提问: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能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个力?引导学生答出力是有方向性的物理量.(力的作用点)板书:3.力的大小和方向(1)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N(牛).(2)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提问: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怎样?水里的船受到的重力方向怎样?(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来表示).[例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500 N的力.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然后画上箭头(图4-1-1).图4-1-1 [例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1)物体受250 N的重力.(2)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3)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 000 N.答案:(1)(2)图4-1-2图4-1-3(3)图4-1-4 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提问:上述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提问: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利用已有的弹簧秤等演示,总结上述两方面效果)今后我们将定量地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小结: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提问:重力是什么样的力呢?重力存在A.组织学生观察课本62页的图4-7-、图4-8-说明了什么.B.设问:你还能举出重力存在的实例吗?C.教师点评.[例题剖析1]正误判断1 1.物体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错误)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物体受到了力.(正确)3.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错误)4.甲把乙推倒在地,但甲并没有倒下,说明甲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错误)5.同一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正确)6.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错误)7.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正确)8.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错误)[例题剖析2]正误判断2 1.物体的重力总是大小不变的.(错误)2.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错误)3.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错误)4.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北极,物体的重力将增大.(正确)5.在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无论怎样运动,总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正确)6.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错误)7.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错误)8.细绳下吊一小球,细绳的拉力总等于小球的重力.(错误)[例题剖析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教师精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任何一个物体,不管它是否有生命,都可以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选项A错误.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所以选项B正确.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C错误.磁铁吸引铁块,磁铁和铁块可能并没有接触,可见选项D错误.板书:二、重力是什么样的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练习: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受到了重力,请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板书: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问题: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天平一套,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求出你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请学生讨论、归纳并点评: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解.拓展知识: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不同.(2)方向提问: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举实例作为你的依据.归纳:方向竖直向下.拓展知识:讲一讲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涉及到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3)作用点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思考:请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充足气的篮球、方砖、石块.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明):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即可.提问:悬挂法的依据是什么?[例题剖析4]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的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教师精讲在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不变,但是水的重心下降,二者共同的重心在下降.当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选项C正确.板书:三、怎样使物体稳定A.实验引入,请看课本图4-2-1B.暂不解释现象,继续演示实验:让砖块逐步倾斜,直至倒下.C.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在支持面内就能保持稳定.D.实验:体验:轻推直尺,直至翻出桌面.观察:蜡烛跷跷板.E.指出几个生活中的稳定现象实例.课堂小结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要会作力的图示,它体现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二、重力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三要素.G=mg.三、重心与稳定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布置作业1.结合课本图4-1-6,自己剪一张任意形状的硬板,找出重心,并说明你的依据.2.假定我们仅知道均匀极细的长木条重心在其中点,由此分析并论证均匀长方板、均匀三角板、圆板的重心应在何处.3.仔细阅读课本信息窗并深刻领会其内涵.4.补充作业(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2)一人用细绳拉着一个重物在地面上前进,则()A.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B.如研究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重物C.如研究重物对细绳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重物,受力物体是绳子D.如研究细绳对人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受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C.受重力的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抛出的石块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说明石块在空中所受重力方向不断变化D.将一石块竖直上抛,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板书设计重力与重心一、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形状改变B.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3.力的大小和方向二、重力及其测量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也可以利用G=mg求解.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三、怎样使物体稳定活动与探究自制一个“不倒翁”或作一份“杂技演员走钢丝”的研究报告.(任选其一)习题详解1.答:注意问题:①确定比例尺,②画出力的方向,③作用点,④表示力的大小的线段要按比例画出.(画图过程略去)2.答:由数学关系式Y=kx以及Y=kx+b可知应该选择B选项.1l.212.立方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如图4-1-5所示,重心高度h0=a;翻转后,重心高度23.答:1.平放在地面上的链条的重心在桌面上,而竖起来后重心升高h=2a 221-)a 22所以Δh=(图4-1-5 4.答:方法一:可以利用悬挂的方法;方法二:可以利用支持的方法.第二篇: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教案第四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高考物理学霸复习讲义简谐运动-第二部分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g
g
g
重力加速度越大,图线斜率越小 ,所以参观“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图线 B,A 正确,B 错
误;由图乙可知,a、b 两摆球的振动周期之比为 2:3,C 错误;由于 a、b 两摆球在同一地,重力加速度相 7
等,根据 T2= 4π2 L,可得 a、b 两单摆的摆长之比为 4:9,D 正确。 g
低点一次,依次计数 1、2、3……当数到 20 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 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并重复实验步骤 C、D;
F.以 t 为纵轴、l 为横轴作 t –l 图线。 2
2
[来源:Z_xx_]
(1)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 t2–l 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 t2=404.0l+2.0。
A.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 4:1 B.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 2:1 C.摆线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不变,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 D.摆线经过最低点时,角速度不变,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 【答案】AC 【解析】频闪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一定,由图可知,摆线与障碍物碰撞前后的周期之比为 2:1,根据单
A.图甲中参观“南开大学”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图线 B B.图甲中图线的斜率表示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 C.由图乙可知,a、b 两摆球的振动周期之比为 3:2 D.由图乙可知,a、b 两单摆的摆长之比为 4:9 【答案】AD
【解析】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T= 2π L ,可得 T2= 4π2 L,即图甲中图线的斜率为 4π2 ,由纬度越高,
【考点】单摆周期、自由落体
5.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
A.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 B.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 C.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 D.在 t=0.5 s 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摆 E.由图象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ABD 【解析】由图可知,两单摆的周期相同,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同,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A 正确; 甲摆的振幅为 10 cm,大于乙摆的振幅 7 cm,B 正确;两摆的质量未知,故无法比较机械能的大小关系,C 错误;在 t=0.5 s 时,甲摆经过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乙摆的位移为负的最大,则乙摆具有正向最大加速 度,D 正确;由于不知道单摆的摆长,故无法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E 错误。 【考点】振动图象、单摆的能量、用单摆求重力加速度[来源:学|科|网Z|X|X|K] 6.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在那里 的物理实验室利用先进的 DIS 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周期 T 和摆长 L 的关系。然后他们通过互联网交流 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 T2–L 图象,如图甲所示。已知天津市比上海市的纬度高。另外,参观“复旦大 学”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实验用的 a、b 两个摆球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物理:重力和重心

2020年高考物理:重力和重心1.重力(1)重力与地球引力的关系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引力.(2)重力大小G=mg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在地面上所在位置的纬度越高,所受重力越大;在地球上空的位置海拔越高,重力越小.(3)重力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球球心.(4)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如图甲)或支持力(如图乙)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注: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力,但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2.重心(1)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等效思想),重心不是最重的一点,也不是只有这一点才受重力的作用.(2)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都有关,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相应变化.(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典例1]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解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与地面垂直,A错误;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测量工具无关,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同,重力大小不同,无论用同一弹簧测力计,还是用不同弹簧测力计,测量结果均不同,B错误;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其位置不仅与其几何形状有关,还与质量分布有关,C正确,D错误.[答案] C[规律总结]理解重力和重心的两个关键(1)重力的方向可以表述为“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但不是“垂直向下”.(2)重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重心位置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物体不受重力B.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D.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点解析:自由下落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A错;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B错;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D错;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对.答案:C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B.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C.重力没有施力物体D.在地面上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解析:任何物体在地球附近都要受到重力作用,选项A错误;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物体对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重力的大小,选项B错误;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选项C错误;根据G=mg,在地面上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选项D正确.答案:D。
高中物理题型荟萃:15.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

题型特色该题型考查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考查理解能力,考点回归(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它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G= m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重力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均整直向下,所谓竖直方向,就是铅锤线的方向或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般情况下.这个方向并不指向地心.质量在任何地方不变。
(2)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用悬挂法可以寻找薄板的重心。
(3)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随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因此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典例精讲例1.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B.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是其几何中心C.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该物体上D.平放的砖块被立起后,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详解示范】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即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形状规则,其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物体的重心不随物体放置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如均匀圆环、呼啦圈等.选项A.C.D正确.【答案】ACD.例2.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液体从玻璃瓶中一一点一点地滴下,在液体不断滴下的过程中,玻璃瓶连网期中液体共同的重心将(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详解示范】当瓶中盛满液体时,重心在瓶的中部,随着液体的滴出,重心下降;当瓶中液面下降到某一位置后,重心又上升,当液体滴完时,重心又上升到原来的位置附近。
【答案】C题型攻略关于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的判斯问题,都较为简单。
只要牢记”考点回归”总结的知识,更可轻松解决。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

例4
• 某人站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600牛,则该 人的质量为 60 千克。若同一物体在月球 表面受到的重力时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1/6,那么,该人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为 100 牛,此时它的质量为 60 千克 。 (g取10 N / kg )
;https:// 必富LG游戏 LG大宝游戏 LG游戏平台 PT游戏平台
力的作用效果:
1、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形状和体积的变 化).
2、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 的大小和方向变化).
1、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大 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 :
(1)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F(要有标度).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3.重力的大小:
重力G跟它的质量m成正比.
G mg , g 9.8 N/kg
• 对给定的物体在确定的位置,它的 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 • 重力的大小可以由弹簧秤测出
注意:挂在弹簧秤下方的物体处于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弹簧秤的示数才 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讨论: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 A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它的重 力是一回事吗?
抬高斜板物体向下 倾倒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与水平面垂直)。
• 重力的方向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
G
G
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水平面垂直, 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与斜面垂直.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 • • • • 下列关于重力方向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1、垂直向下 2、垂直于接触面向下 3、垂直地面向下 4、指向地球中心
高一物理必修1重力与重心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1重力与重心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一是高一年级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的一门学科,掌握知识点很关键,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1重力与重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知识点(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
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高一物理力的本质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重力与弹力-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精讲精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3.1.1 重力与弹力考点精讲考点1:重力和重心1.对重力的理解(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与引力相比,重力大小稍微小一些(两极除外),方向稍微偏一些(两极和赤道除外)。
(2)大小:G=mg,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方向:竖直向下,除了赤道和两极,竖直向下并不是指向地球的球心。
(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①决定因素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物体的形状。
(3)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①形状不规则的薄形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每个物体就一个重心B.一根质量均匀的柱形铁棒由直变弯,在形状改变后重心位置不变C.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解析】C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重心才受重力,故选项A错误;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但形状发生改变后重心位置可能发生变化,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故选项B、D错误;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可能不在几何中心,还受质量分布影响,故选项C正确。
【技巧与方法】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应用等效的思想方法去理解它。
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它可以不在物体上。
【针对训练】1.(对重力的理解)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物体只有在向下运动时才受到重力作用【解析】C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故A错误;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B错误;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向什么方向运动,都受到重力,故C正确,D错误。
人教必第二高一物理新教材讲学07 重力、重力加速度与天体的自转(知识精讲解析版)

专题07 重力加速度与天体的自转知识精讲一知识结构图二.学法指导1通过研究不同情形下引力计算,能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涵.2. 通过对地面物体的运动分析,能将物体的运动抽象为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3.通过对一些天象的分析,能用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证据解释一些现象.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1 物理观念--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221 r mmGF(3)适用每件:A.两个质点B.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例题1.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大球体。
从中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体,并在空腔中心放置一质量为m的质点,则大球体的剩余部分对该质点的万有引力大小为(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GMm 4GMm GMm 知识点二 科学思维——万有引力与重力(1)卫星的运行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中心天体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卫星运行所需向心力,卫星所受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与中心天体的自转无关,只随离地高度变化。
22)()(ωh R m h R GMm +=+、h mg h R GMm =+2)((2)地面上物体地面上静止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一部分提供物体随中心天体自转所需向心力,另一部分为物体所受重力且与地面支持力相平衡。
同一物体在地面不同纬度处所需向心力不同,重力也不同;不同中心天体上重力的大小还与中心天体的自转角速度变化。
在赤道上:22ωmR N R GMm =-、赤mg N = 在两极处:02=-N R GMm 、极mg N =例题2:宇航员在某星球上为了探测其自转周期做了如下实验:在该星球两极点,用弹簧秤测得质量为M 的砝码所受重力为F ,在赤道测得该砝码所受重力为F'.他还发现探测器绕该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假设该星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其自转周期为( ) A .FF T' B .'F F TC .FF F T'- D .'F F FT- 【答案】D【解析】设星球及探测器质量分别为m 、m',在两极点,物体随星球自转的半径为0,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2RGMm F =,在赤道上,万有引力与重力均沿星球半径指向球心,万有引力的一部分提供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另一部分为重力,有:22)'2('T MR F R GMm π=-,探测器绕该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则有:22)2('''TR m F R Gmm π=-;联立两式解得''F F F T T -=,故D 正确.例题3:假定太阳系一颗质量均匀、可看做球体的小行星自转原来可以忽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
题型特色
该题型考查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考查理解能力,
考点回归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它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G= m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重力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均整直向下,所谓竖直方向,就是铅锤线的方向或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般情况下.这个方向并不指向地心.质量在任何地方不变。
(2)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用悬挂法可以寻找薄板的重心。
(3)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随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因此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赤道最小,两极最大.
典例精讲
例1.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B.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是其几何中心
C.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该物体上
D.平放的砖块被立起后,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
【详解示范】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即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形状规则,其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物体的重心不随物体放置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如均匀圆环、呼啦圈等.选项A.C.D正确.
【答案】ACD.
例2.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液体从玻璃瓶中一一点一点地滴下,在液体不断滴下的过程中,玻璃瓶连网期中液体共同的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详解示范】当瓶中盛满液体时,重心在瓶的中部,随着液体的滴出,重心下降;当瓶中液面下降到某一位置后,重心又上升,当液体滴完时,重心又上升到原来的位置附近。
【答案】C
题型攻略
关于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的判斯问题,都较为简单。
只要牢记”考点回归”总结的知识,更可轻松解决。
习题连接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关于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可能指向地心
C.无论把物体怎样放置,其重心的高度不变
D.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比两极的大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详解示范】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选项A错误重力的方向通常不指向地心,只有在两极和赤道处指向地心,选项B正确。
物体放置的方式不同时,尽管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但其高度可能会发生变化,选项C错误.赤道距离地心较远,重力加速度较小,选项D错误.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
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
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答案】B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