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而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一)单病种的定义与选择单病种是指具有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相对统一、医疗费用相对稳定的疾病。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部分常见、多发且诊疗过程相对规范的病种作为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对象,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等。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包括诊断符合率、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等。
2、治疗质量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3、医疗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4、医疗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与实施1、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各临床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工作。
3、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检查项目、用药原则等,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5、建立单病种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考核与评价1、将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
2、定期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临床路径的定义与制定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
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
费用构成%
86.19
0.08 1.9 0.08
*按照1999年发改委制定《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特级、一级、二级、 三级护理的收费标准分别为每日25、7、 5、3元,三、二级医院可在此基础上加收2、1元。 *2005-2010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年增长率8.97%
省卫生厅到我院召开全省现场交流会 卫生部试点督导专家给予充分肯定
10年10月14日,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医院 管理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临床路径-CCP网” 报道了“广州南方医院的临床路径发展之路”
管理手段突破纸质表单管理模式
根据时间节点建立诊疗工作内容
根据时间节点建立治疗措施 医嘱内容、治疗药物细化到具体药名
89.00 1186.00
56.00 4800.00 50045.13
费用构成% 73.71
0.18 2.37 0.11*
心脏支架手术住院费用清单(9天)
项目
支架等材料费 化验检查费 药费 诊疗费等 手术费 护理费 床位 总计
费用
67778.3 5738.5 2818.9 63.0 1500.0 0 4.52 12年四季度
23.81
2.1625 13年一季度
76.85
19.21 12.2731 13年二季度
◆对病情特殊的患者,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权自主 决策,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来加减医嘱,对超出路径标 准的医嘱仅需记录变异的原因。
◆临床路径入组标准中明确说明,当患者 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且住院期间需进行治 疗处理的,可以不进入路径。
科室层面: ■建立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1600 1400 1200 1000
一、临床路径概念及产生背景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在医院的技术条
件和病人有适应 症无禁忌症的情 况下,未采用相 应的内镜取石方
法,酌情扣分, 扣分不超过20分
1、术后常规补液和抗感染处理。
2、观察有无胆漏、腹腔出血和胆道出
术后处理不当,
术后处理
10
血等。
3、观察胆汁的性状,如颜色、结石残
病历记录中没有对内
科原有疾病评估与治
疗的信息记录扣5分
4
无深静脉血栓或肺栓
岀现深静脉血栓或肺
除外有血栓病
塞
栓塞者扣4分
史及血液疾病
并发症控制
术后并发症
4
无感染
岀现感染扣4分(指伤
口局部感染,扣2分)
除外全身潜在
感染性疾病
2
无其他并发症
有其他并发症扣2分
(扣1分)
健康教育
股骨干骨折的
健康教育
10
为患者提供股骨干骨
等症状,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如烦躁、
病史采集每缺1
病史采集
10
神志模糊、嗜睡等。
项扣1分,扣分2、Fra bibliotek往胆道手术史。
合计不超过10分
3、粪便及小便颜色改变。
1、全身检查,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
病历记录中体格
及神志状况。
检查每缺1项扣
体格检查
10
2、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情况,
1分,扣分合计不
接诊流程
有无腹部包块。
非手术前1小时开始使 用扣5分(改为2小时)
除外诊断为感
染或有抗菌素
治疗禁忌者
抗菌素应用
长时间手术追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中医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一:单病种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是通过监测某个病种的质量指标情况来评价医院,最早实行单病种时指标就是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好转率、死亡率等基础指标,由于医院在服务、技术、设备、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难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从而逐渐演变成我们目前使用的监测指标表,现在最新的单病种的发展趋势是为推广单病种付费做准备。
单病种付费指的是患者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相应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手术、住院、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由医保部门根据平均情况确定某一个病种的费用总额,然后按照这个价格将医保报销的钱交给医院。
费用如果有节余,纳入医院收入;如果超标,医院补齐,与住院个人再无关系。
这种方式将控制医院的过度服务,同时遏制病人看病贵现象。
北京市已经约有20个病种实施费用“包干”,这些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白内障状体切除术等。
二、DRGs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几百个诊断相关组,它认为你这一个组内付出的医疗技术成本、物质成本等相似,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费用。
单病种与DRGs相同点: 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却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另外,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单病种付费,DRGs分组付费在实验逐步推广阶段。
三、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属于大众化而没有个体化。
临床路径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
什么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顾模式,它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护理。
它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医院服务,以控制诊疗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简单的说: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疾病,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计划安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
临床途径要求通过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由于医生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而不是硬性的规定。
而当前"单病种限价收费"是指对单一病种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整个过程限定最高的医疗费用,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目的之一。
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管理思想通过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医生的医疗差异,它把病人病情和诊疗过程可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医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获取病情和治疗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而保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因而临床路径运用于医院管理所体现出的特点在于:(1)完整性:它是在对绝大多数同种疾病或状态下病人的有效的临床诊疗过程的归纳统一的基础上,由提供医疗照护的有关专家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置方式;(2)合作性:以病人为中心设计出标准的诊疗流程,规范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诊疗流程,整合和强调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3)时效性:强调各项处置活动及治疗的时间性,减少住院日;(4)满意度:通过向病人及家属做宣传教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增加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医院内各部门,各专业人员沟通合作加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工作人员满意度也相应提高;(5)差异性:它承认个案差异和例外情况存在,这包括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总结个案差异,能及时发现医院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工作改进;(6)标准性:由于是由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设计出的标准诊疗流程,可以成为绩效评定的一些标准;(7)效益性: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减少了住院时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规范出合理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被认为是一种最受人欢迎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单病种管理是基于疾病单一性的原则,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管理及治疗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合理化的管理模式。
其作为临床治疗路径的一种具体形式,依据国家和专业指南,综合考虑病情、疾病特点、患者需求和医院资源等因素,制定病种独立、适应性良好的管理流程。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为患者制定一套完整的、具体可行的患者管理方案,以实现综合性诊疗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强调全过程、多学科合作、规范化的患者管理,通过明确的流程和任务分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用的目的。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临床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其次,它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
通过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发现并控制患者的风险,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再次,它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规范化的病种管理流程和任务分工,可以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资源浪费。
最后,它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费用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要实施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需要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其意义和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指南。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病种管理机制,包括病种诊治团队的建设、病种管理专家的培养和病种管理机构的设置等。
其次,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病种管理的理论和技能,并善于运用临床路径管理工具和评估方法,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病种管理水平。
再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的评审和审核机制,定期开展病种管理工作的审核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不足。
最后,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效率和控制医疗费用而采取的一种管理制度。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在医疗领域,临床路径是一种按时间顺序规划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而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则是对特定病种的临床路径在标准化流程上的汇总,进一步细化了病种诊断和治疗的具体步骤,以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让读者对该主题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一、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的概念1.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的定义在医疗管理中,临床路径表单是对每种病种的临床路径进行规范和总结,记录了特定病种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包括检查、检验、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
2.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的编制标准为了使临床路径表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编制,确保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科学合理、符合临床实践规范的。
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统一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2. 降低医疗成本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3.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通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合理安排诊疗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影响。
4. 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和参与,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应用1. 临床路径表单的应用范围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适用于各种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2.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应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医疗机构可以根据224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也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一:单病种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是通过监测某个病种的质量指标情况来评价医院,最早实行单病种时指标就是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好转率、死亡率等基础指标,由于医院在服务、技术、设备、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难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从而逐渐演变成我们目前使用的监测指标表,现在最新的单病种的发展趋势是为推广单病种付费做准备。
单病种付费指的是患者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相应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手术、住院、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由医保部门根据平均情况确定某一个病种的费用总额,然后按照这个价格将医保报销的钱交给医院。
费用如果有节余,纳入医院收入;如果超标,医院补齐,与住院个人再无关系。
这种方式将控制医院的过度服务,同时遏制病人看病贵现象。
北京市已经约有20个病种实施费用“包干”,这些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白内障状体切除术等。
二、DRGs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几百个诊断相关组,它认为你这一个组内支付的医疗手艺成本、物质成本等相似,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费用。
单病种与DRGs相同点: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却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别的,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单病种付费,DRGs分组付费在实验逐步推广阶段。
三、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属于大众化而没有个体化。
临床路径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基了基础。
四、单病种和临床路径区分单病种是一个病种,需要对该病种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某些重要节点举行监测,来评价质量,卫生部收集数据,为付费改革奠基基础。
医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规定及程序文件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规定及程序一、临床各科室确定专人(临床路径管理员)负责监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病例,制定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质控点,对每份病例进行实时监测。
二、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及时改进。
三、质控办每季度专人负责审核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监测指标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定期进行质量指标的汇总统计及对比分析、医患满意度调查统计。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的监测指标: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再入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及合并症等。
五、定期将统计与分析结果反馈到相关科室,限期整改。
六、将监测指标结果纳入各科室绩效考核。
七、质控办专职人员负责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上报工作。
八、监测程序:在符合诊断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病例中,筛选进入路径管理的病员→查看临床路径表单、病程记录、医嘱、病案首页、检查、费用等→记录存在的缺陷→统计分析各项监测指标→汇总整理资料→向各科室反馈→科室整改→职能部门追踪→持续改进。
署报告结果必须有本院执业医师的复核签字。
(9)凡计算机打印的各种报告单,必须有报告人亲笔签字或电子签名。
7、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输血、自费药的使用及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签字。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
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8、电子病历完成时限,医务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子病历的书写,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
骨科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落实卫生部的要求,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按照医院要求实施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
一、临床路径的定义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二、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三、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符合临床路径的入选标准;3.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4. 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附流程图)1. 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科室个案管理员和科室临床专家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的准入评估;2. 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 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做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 经治医师会同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 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中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6. 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a.在实施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b.在实施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c.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d.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7. 对于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8. 对于临床路径变异的患者应进行准确,简明的记录,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单病种护理质量评分标准
5、护士能按临床路径表的项目执行并按时完成
10
6、患者能按标准化治疗及护理流程接受相关的治疗及护理
5
7、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有变异时仔细记录,与医生及护长讨论并及时处理
5
3
健康教育2Fra bibliotek分1、患者了解相关的住院规章制度,病房设施
2
2、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知识安全护理,各种检查要求、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临床护理路径/单病种护理质量评分标准
受检科室______检查日期________检查人________得分______
序号
项目
质量要求
标准分
扣分理由
扣分
1
总体
要求
30分
1、护士知晓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病人
5
2、有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患者能按该模式接受治疗护理
5
3、护理人员知晓本岗位临床路径的工作流程
5
4、临床路径表记录及时、准确,项目填写齐全,评估、治疗、检查、护理措施到位
10
5、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资料
5
2
实施
过程
40分
1、患者知晓,科室的环境、设施和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
5
2、患者知晓,入径时应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5
3、患者知晓责任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
5
4、患者知晓疾病的诊断及路径流程
8
3、对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健康指导,患者知晓相关指导内容
5
4、患者知晓出院指导指导内容
5
4、
实施
总结
10分
1、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5
2、对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
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
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
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付费制(DRGs)的病种管理法。
DRGs是根据诊对病人进行分类的一种简便方法,它以ICD-9-CM-3诊断分类为基础,根据组织器官分为23个主要诊断项目(MDCS),进而分为467组,每个组均有临床意义。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或CT检查
长期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拟明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术前禁食水
□常规皮肤准备
□青霉素及普鲁卡因皮试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今日在硬膜外或局麻+监测麻醉下行左/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行评估,检查有无手术并发症
□完成常规病程、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二级护理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七、本规定自二〇一〇年十月一日日起开始实施,由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说明。
附:部分疾病临床路径单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指标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指标普外一科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理管理标准指标病种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股沟疝 PIP-1 PIP-2 PIP-3 PIP-4 PIP-5 PIP-3-1 PIP-3-2 PIP-4-1 PIP-4-2 PIP-4-3 PIP-4-4 PIP-5-1 PIP-5-2 PIP-5-3 注:PIP-1:分子:首选使用“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用药的病例数;分母: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病例数。
PIP-2:分子: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的例数;分母: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病例总数。
PIP-3-1:分子: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追加1剂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例数。
PIP-3-2:分子:术中出血量超过1500ml追加1剂的例数;分母:术中出血量超过1500ml的例数。
PIP-4-1:分子:在手术结束后24 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4-2:分子:在手术结束后48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明确术前无感染者)。
PIP-4-3:分子:在手术结束后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4-4:分子:在手术结束后72小时之后,继续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5-1:分子:在手术前选用各类备皮方法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5-2:分子:手术切口I/甲级使命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12类手术的例数。
PIP-5-3:分子:选用务类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I/甲级愈合的例数;分母:在手术前选用各类备皮方法的例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
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
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
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付费制(DRGs)的病种管理法。
DRGs是根据诊对病人进行分类的一种简便方法,它以ICD-9-CM-3诊断分类为基础,根据组织器官分为23个主要诊断项目(MDCS),进而分为467组,每个组均有临床意义。
所谓临床意义是指所有在同一项DRGs的病人,其临床表现的平均数理统计具有利用医院资源大致相同的结果。
DRGs每组疾病均列有编码、疾病类别、疾病名称、权重系数(指数因子)以及住院天数。
资料表明,对疾病实行DRGs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医疗费用。
近几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医疗费用大有不断增长之势,国家针对这种情况对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加强其管理力度。
如大病统筹、社会医疗保险以及近几年推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
其目的就是力图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
我们认为,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除了可提高医疗质量增强服务效益外,还能通过单病种的成本控制,减少医疗费用,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应重点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医疗成本。
同时,医院还应寻求新的单病种管理模式。
3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临床路径是当前国际较流行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采用DRGs-PPS方式支付老年医疗保险及贫困医疗补助以来,美国医学界和医院管理界就开始研究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疾病的管理,如何提高疗效和减少成本的问题。
1990年美国波士顿一医疗中心医院选择了DRGs中一些病种,并为已选择的病种制定了医疗护理计划。
当这些病种的患者住院时,就按预先制定的医疗护理计划进行诊治。
此方法提出后受到了美国医院界的重视,并逐步试行和推广。
人们把既能贯彻持续质量改进(CQI)又能节约资源的治疗标准化模式称之为临床路径。
这种模式就是由医院的有关临床专家选择某些发病率高、费用高而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的病种,制定一种医护人员认可的治疗规范,使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遵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
主管必须根据执行结果及时总结、评价,发现差异及时修正改进,以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并有效地控制成本。
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角度上讲,实施临床路径的好处为:病人在住院期间采用了规范性的最佳治疗处置方式,故减少了由医护人员治疗程序不同而导致治疗结果的差异。
因规范出了病种的合理相关检查与治疗,故减少了住院天数、住院医疗费用以及降低了医疗成本。
通过总结个案差异时,能及时发现差异情况的发生,有利于工作的改进。
临床路径的实施可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与沟通,使其积极参与和理解治疗过程,增强住院满意度。
我们认为,临床路径是当前单病种治疗的一种崭新模式,同时也是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新尝试。
目前,国内一些医疗机构正在积极推行临床路径。
4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措施选择适宜病种医院可根据卫生部《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病种,或根据自身医院收治病种的情况,选择若干样本量较大的常见病,复发病或费用较高的病种作为重点进行控制。
确立质量控制评估指标单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指标应本着少而精,各指标具有独立的信息,且不能互相代替的原则,质量控制评估指标以最终能体现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我们认为:重点可将治疗结果质量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三类指标进行质控。
加强单病种病历质量的管理病历是控制评价单病种质量的客观依据。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首先应从病历质量抓起,单病种的病历质量必须层层把关,以保证单病种病例数据的准确性。
对单病种平均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单病种的住院费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且对进行横面和纵面比较的评估指标。
住院费用的高低是病人十分关注和影响住院满意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
医院在对单病种质量进行控制时,必须重视住院费用的统计分析工作,通过住院费用的分析,可从中找出不合理的因素进行改进,尽量做到收费合理,做到病人满意。
合理的费用可增强医院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病人的信赖度。
对单病种成本进行分析近几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某些病种的成本问题进行了有关的研究。
但由于我国医疗机构较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医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尚无一套较成熟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本分析方法或模式。
我们认为:临床路径可为单病种诊治的成本提供较为真实而客观的直接成本依据。
可以预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内保险业的不断发展,第三方以单病种付费的时间一定不会太远,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涵也会不断延伸。
今后,单病种成本是医院管理者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心内科:心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心胸外科: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普内科:支气管哮喘、肺炎、消化道溃疡神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癫痫一、心衰临床路径评价标准通知出院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Ⅱ-Ⅲ级护理普食必要时抗菌药物治疗临时医嘱:通知出院主要护理工作术后饮食指导术后心理指导给患者讲解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 原因: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评价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行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黑蒙、晕厥等。
2.心电图表现:(1)异位激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
(2)至少连续发生3次。
(3)频率100-250次/分的心动过速。
3.持续性室速是指持续至少30秒以上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
4.特发性室速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发生的室速。
主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速(亦称为腺苷敏感性室速)、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亦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分支性室速)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室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治疗持续性室速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查找引起室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缺血、电解质异常和药物中毒等)。
3.经导管消融(见附件1)。
4.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器械治疗。
5.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6.获得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情以及相关抢救的知情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疾病编码。
2.除外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可逆性室速。
3.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诊处理(急诊室)。
1.明确持续性室速的诊断。
2.明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确定终止室速的方式(见附件2):(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意识不清者,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终止室速;(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意识尚清楚者,给予静脉诱导麻醉后直流电复律;(3)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先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效果不好可择期麻醉后直流电复律。
3.初步筛查引起室速的基础疾病,确定治疗方案:(1)存在电解质紊乱或药物毒性等诱因的患者,室速终止后给予补充电解质、停药观察等治疗后进入“药物治疗流程”;(2)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室速的患者,室速终止后进入“急诊PCI手术流程”;(3)一过性缺血导致室速的患者,室速终止后进入“择期PCI手术流程”;(4)特发性室速患者进入“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手术流程”;(5)伴有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有ICD置入指征的室速患者,进入“ICD置入术手术流程”。
(七)术前准备(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术/ICD置入术)1-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
(八)选择用药。
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如合并高血压病者降压治疗)。
2.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静脉和口服)。
3.用抗凝药物者(如华法林)术前需停用3-4天,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前12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控制INR在以下。
4.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7天以上。
5.必要时术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