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理试卷分析-教学设计公开课
2020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20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bac7459b89680203d825c0.png)
2020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支礼培
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更注重体现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心怀家国”,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体现时代特色与发展成就,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
这在今年试题中尤为凸显。
2020年,最难忘的是全体国人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一些考题聚焦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心怀家国。
今年高考试题中更注重考查关键能力,聚焦学生“终身发展”,高考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高考“怎么考”不仅引导中学“怎么教”,更会影响学生今后大学“怎么学”甚至未来职场“怎么做”。
2020年高考更加强调考查学生关键能力,聚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素养。
今年高考,多学科试题均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如地理全国Ⅲ卷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看待人地关系……
今年高考试题高度重视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很多题目不单单是某一知识点的考察,而是要求考生参照现实,运用多方面知识,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得出正解。
总体来看,今年的试卷突出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出“以考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
这些命题趋势,对今后的教学也具有启发意义。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db43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c.png)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2020年的高考地理科目全国卷Ⅲ试题已经公布,本文将对这份试卷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整体来看,本次地理试卷题目设计合理,难易适中,比较符合高考的命题要求。
其次,试卷涵盖了全学科的知识点,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下面将从试卷的结构、题型及题目的分析等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一、试卷结构分析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60%,非选择题占总分的40%。
试题的数量分布较为均匀,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题型分析本次试卷涵盖了地理学科中的多个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通过不同的题型,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选择题:选择题是地理试卷中数量最多的题型。
试题的设置灵活多样,涉及的知识点全面。
从试题难度来看,有些题目较为简单,测试学生基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些题目则较为复杂,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判断题: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试题设置较为巧妙,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判断正误,并给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3. 简答题:简答题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
试题设计灵活,既考察学生对地理事实的记忆能力,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
4. 论述题:论述题属于较难的题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阐述地理问题,提出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地理理论进行论证。
论述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思考深度提出要求。
三、部分试题分析以下从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个方面选取试题进行具体分析。
1. 选择题选择题中的一道题目:“下列有关地理纬线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包括:A. 零度纬线也称为赤道B. 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13"C. 南回归线纬度为23°26'13"D. 三大洋中,南半球的洋面积多于北半球答案是C。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卷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卷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1915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d.png)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卷评析一、近几年全国卷地理高考试题特点1.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2.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方法;3.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真实情景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关注学术性,偏重地理学的专业问题。
二、2020高考地理试卷整体特点今年全国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了全国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一)立足学科思维能力,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如全国1卷的52°N葡萄种植题目,采用顺坡垄的原因,从中分析出当地降水的特征,充分考察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从地理位置入手分析某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二)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围绕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等主干知识,突出考生对地理的“理”的理解、应用与分析的能力考核。
如全国1卷的37题考查玄武岩和全国2卷的金沙江题目,要求从地质作用(内外力共同作用)解释地理事象,难度较大。
(三)素材丰富,情境多样,重视考查(文综)地理四项能力要求试题提供了丰富的图文信息,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及其承载的地理情境,将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图、文材料中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考查学科本质,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四)密切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试题素材大多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地理视角认识社会生活,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联系,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如全国3卷的马来西亚锡矿坑改造为休闲会所题目,符合政府倡导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引导我们要多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
地理考卷分析教案模板范文
![地理考卷分析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8d256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b.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考卷的基本结构,包括选择题、综合题等题型。
2.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考卷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3. 帮助学生总结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理考卷的基本结构、解题技巧。
2. 难点:分析地理考卷的能力、总结地理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地理考试中,你们是否遇到过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分析考卷、解题技巧不熟练等。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地理考卷分析。
2. 地理考卷基本结构介绍(1)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综合题: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3. 解题技巧讲解(1)选择题: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
(2)综合题:先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逐步解答。
4. 地理考卷分析案例(1)展示一份地理考卷,引导学生分析试卷结构。
(2)针对考卷中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学生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与反馈(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考卷分析的重要性。
(2)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和反馈。
四、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五、板书设计地理考卷分析一、地理考卷基本结构1. 选择题2. 综合题二、解题技巧1. 选择题:排除错误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2. 综合题:审题、运用知识、逐步解答。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分析最近一次地理考试中的错题,总结经验教训。
2020年高考地理I、II、III卷试题名师评析课件(全国卷评析12张)
![2020年高考地理I、II、III卷试题名师评析课件(全国卷评析12张)](https://img.taocdn.com/s3/m/62a9408ced630b1c59eeb5e1.png)
地理试题评析
启迪慧想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高中育 人方式改革,助力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试题以 稳为主,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近些 年的特点,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试题稳中有新,紧扣主干 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关键能力考查;试题既科学地表 达了高考评价体系的精髓,又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在“稳” 与“变”的权衡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与平衡点。
2、丰富关键能力考查内涵,提升人才选拔区分功能
二是展示语言表达能力。高考地理试题设计多层次、有深度的问题,考查描 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引导学生 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组织语言作答,通过表达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反映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I卷第37题提供三期玄武岩特征,要求学 生按照地理逻辑关系将侵蚀程度差异与形成“先后次序”结合起来,运用规 范、恰当的地理术语,分析不同地形单元的形成时间。
2、丰富关键能力考查内涵,提升人才选拔区分功能
三是考查辩证思维能力。高考地理试题围绕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性质、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 问题的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全国III卷第37题以毛乌素沙地 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 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 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 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 (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 意图。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f8879b2af90242a995e5a8.png)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陕西省丹凤中学王志红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改目标理念,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套试题均能坚持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立意,价值导向的命题原则,体现高考的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和育人功能。
三套地理全国卷在试题的选材立意、试卷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给学生以熟悉感、亲切感、延续了往昔风格的同时稳中有变、变中求稳、稳中有新,稳步推进,体现新时代特征、新经典背景、新课改理念下地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
考察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识性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成为个体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地理全国试卷彰显地理学科特点,关注学科发展动态,聚焦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新课改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综合检测了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能力层级,关注学生发展,引领教师成长。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育人功能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通过精选体现时代特征与地理学科特色并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简约风格的地理素材,使学生在认知世界,认知地理大千世界时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在掌握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学习中养成科学精神和正确观念。
1.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全国卷地理试题深度发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如全国卷一的1-3题,通过黄土高原沟壑区这一小流域综合整治,通过治沟造地等“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生产集约高效、生态山清水秀、生活舒适有度”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区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及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2020中考地理试卷分析
![2020中考地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eb67f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7.png)
2020中考地理试卷分析2020中考地理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分析从试卷内容来看,考查较为全面,依照中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考查了“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知识。
从试卷材料来看,结合一带一路、世园会、水资源、中西部崛起等时事,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现代性、时代性,同时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时政的关注度。
二、试题结构从选择题来看:1、2题考查大洲和大洋、宗教的特点。
3、4题通过世园会考查距离与方向的判读。
5、6题通过穿衣指数考查天气、影响因素。
7、8题考查节气、我国地理区域。
9、10题考查乌兹别克斯坦气候特点、自然条件。
11、12、13题通过芬兰考查温度带、人口分布的原因、工业发展的优势。
14、15题通过吉林省考查水资源。
从综合题来看:16题以中部崛起背景,考查地势阶梯、山脉、简称、铁路线、人口密度,以及中部崛起发展的有利条件。
17题以密密西比河为背景,考查地势特点、水文特征,以及资源、航运发达的原因等知识。
三、试题特点选择题部分1.构建不同考查情境,多角度考查选择题3、4题中围绕《世园会》,结合时政热点,考查地理距离、方向的判读。
2.利用时事、数据、图画等不同形式的素材,将不同情境进行整合,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表现出的不同能力水平。
选择题第14题,利用水资源数据构建情境,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发展的有利条件;3.关注基础、突出主干充分体现中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考查,不同题组涉及的知识点、内容领域比较全面,层次递进,不同层级比例合适。
突出区域特色,阐明地理要素间的关系:11题考查芬兰的所在的温度带,12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突出地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选择题5、6题,以“穿衣指数”为背景,考查季节的区分,提醒适当着装,通过拉萨与上海穿衣指数对比,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综合题部分1.主题鲜明综合题共2个题目。
试题通过不同尺度区域的考查,将中部崛起、密西西比河凝练成题,渗透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发展素养要求。
2020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答案
![2020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64875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f.png)
2020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答案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答案【试题分析】一、选择题今年的高考地理选择题部分,题型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涉及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水文特征、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等多个方面。
二、填空题填空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地理现象的准确描述。
题目设计巧妙,既考察了学生对地理术语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深入理解。
三、简答题简答题部分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题目通常要求学生对某一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是高考地理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五、综合题综合题通常包含多个小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
根据题目所给的地形图,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属于山地地形,且海拔较高,符合选项A的描述。
2. C。
根据气候类型图,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符合选项C的描述。
二、填空题1. 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2. 人口分布:城市化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三、简答题1.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材料分析题1. 根据材料,该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同时,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五、综合题1. 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使得该地区气候温和;同时,山地地形也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结束语】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设计,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04七年级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2020.04七年级地理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29d4840740be1e650e9aaa.png)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地理考试采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阶段一质量评估试题,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组成。
考查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试卷图文并茂,有世界地形图,有各大洲河流图,有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等,几乎涉及到地理学科所有类型地图,用地图指导学生做题,是非常符合课改的一套试题。
二试卷整体评价及失分原因分析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共20个,每空2分,共40分。
出错最多的是10题,A,B两点的降水量图已经很明确可以看出答案,有很多同学把降水看成气温,选成错的答案,涉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题学生还是比较不熟悉,甚至有些害怕做这种题,所有以后还需要和孩子们共同涉及此图的习题。
14题,林肯公路跨越的地形区,言外之意是美国东西走向的地形区是什么,有部分同学不会审题,有部分是不知道美国地形,基础知识出现问题,应该落实基础。
15题,同学不注意地图中的信息,无法找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有用信息,更无法分辨气候类型,最重要的还是不会从图中找答案。
总体上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记忆不够准确。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非题共4大题,60分。
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非洲河流和气候的关系,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亚洲的季风气候,其中21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方法及终身学习必备的运用地图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有点同学不注意看①②③在哪里就凭想象做题,有的同学对方直图读图方法掌握不是很好。
23题,北美洲地形对气候影响本身是比较难的,再加之学生不会读题,分析材料,导致失分率较高。
2020年秋季学期七,八地理试卷分析
![2020年秋季学期七,八地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5444af7cd184254b3535e1.png)
2020年秋季学期初中地理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按照《2018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试题着眼于地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为宗旨,以各类地理图像图表承载主体信息,以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支撑,创设贴近生活的试题情境,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在具体地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和把握运用规律的能力,并在提供的信息与设计的问题中表达和渗透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整卷难度适中,具体而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试题设计突出主干知识。
注重基础知识落实、主干知识和读图能力考查,特别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命题的方向基本保持不变,命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有合理的难度,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和学业水平考试性质。
第二,延续历年试题基本模式。
全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呈现,用社会热点、生活实例、乡土地理等设置情境,选项内容叙述直白、简单易懂,选项之间的迷惑性较小,以降低试题难度并扩大考查范围,体现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实践性、思想性。
非选择题包括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等,把较难的知识以较简单的形式考核,并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和发散等思维能力。
第三,地图运用丰富,能力考查突出。
地图以及各种地理图表是最具学科特点的地理语言,与文字材料相比,具有清晰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
图片大多来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图片资料所注信息紧密结合题目设问,信息简洁,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取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试题充分使用了地理表达的文字、图像双重语言,通过地图、文字、图片等呈现试题情境,情境中包含了解答问题的信息(文字、图表、景观图、数据等),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获取和应用信息,通过综合归纳、对比分析、做出判断并用较规范的地理学科语言表述,突出了地理基本能力的考查。
2020.04八年级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2020.04八年级地理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6428c133687e21af45a9b7.png)
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地理考试采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阶段一质量评估试题,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组成。
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下册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试卷整体评价及失分原因分析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共20个,每空2分,共40分。
出错较多的题1题,表现出的问题是不清楚各省的简称对时事不关心,6题,本来很简单的题目,简单的问土地荒漠化的分布地区,学生会答,可是题中出现了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似乎成了一个干扰信息,学生还是不会分析材料,以后要多见题。
15影响北大荒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如果换句话,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学生会做,可以得出不会分析题目,这些题题考查的都是地理基础知识。
但是更强调对材料分析能力。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非题共4大题,60分。
主要考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保护,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及其影响,东北地区位置和自然环境及其影响。
从学生的答题看,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读图这方面造成的。
比如24题,第一关A山脉不看图,瞎猜想是谁,地形特征表述不清,林区分布不能和山区分布知识点相结合,第二关自然优势答得还不错。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措施存在的问题:1、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成绩偏低,学生成绩有大滑坡现象,高分消失,说明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落实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地理教学试卷分析
![地理教学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c431d9650e52ea54189849.png)
地理教学试卷分析地理试卷分析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题量大,难度适中,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本卷三大特点:1、重基础,难度适中本份试卷单选题多,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
例如:单选题中的“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省区的简称”,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
2、重读图,题灵活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37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三级阶梯”到“冬季风路径图”、从“黄河水系图”到“地区划分图”、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3、主观开放,试题综合性强读图分析第32(4)题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读图分析33(4)题,将日常生活与地理知识内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一种完整的地理1 思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错误典例1、选择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阅读不认真。
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
题目的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学生答题较为困难,正确率很低。
马虎而没把题看完甚至不看题即作答,也有部分学生因概念不清导致把答案选错。
2、综合题:第(1)题对地形区特点的描述,不能抓住主题,许多答出的是该地的景观特征。
第(4)题,一些学生不能把禁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起来,而是联想到了洪涝灾害和台风方面,就不太恰当。
可见,部分学生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对策与措施1、记忆理解相结合,掌握地理规律。
解决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不会读题,不会获取材料信息,死记硬背,不灵活的问题。
2020高考地理全国一卷试题分析及学法指导
![2020高考地理全国一卷试题分析及学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646b859cc17552706220810.png)
2020高考地理全国一卷试题分析及学法指导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Ⅰ卷试题分析2020年文综地理全国Ⅰ卷坚持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实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试题整体难度比去年大,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一、立足学科特点,强化立德树人落实力度1.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人地协调”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全国I 卷第1~3题,考查黄土高原不同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国I卷第43题,要求学生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主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3.探究农事活动的地理原理。
全国I卷第36题,选择西欧顺坡垄设计为情境,反映农业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调的结果,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二、发挥考试积极导向作用,助力地理教育教学1.地理内容生活化学习。
全国I卷第4~6题,通过对当地冬夏季盛行风的判断、不同建筑布局对风的阻挡和疏导效应的认知,展示如何通过居住区内建筑布局达到对气候环境的趋利避害。
将生活中的地理引入试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地理过程理解强化。
全国Ⅰ卷第37题,提供区域地貌结构,要求学生据此反演地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地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目前的区域地貌特征只是地貌过程瞬间表现的理念。
此题目也考查了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创设了新的情境形式,增加自然部分的考查1.试题情境创设方面有所改变,部分设问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注重地理过程推理及地理要素关联分析。
2.题目中的治沟造地生态建设、居住区规划、葡萄种植及景泰蓝旅游,侧重人文地理考查;人工岛建设、岳桦林带变化、玄武岩地貌演变、高原鼠兔,侧重自然地理考查。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f8879b2af90242a995e5a8.png)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陕西省丹凤中学王志红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改目标理念,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套试题均能坚持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立意,价值导向的命题原则,体现高考的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和育人功能。
三套地理全国卷在试题的选材立意、试卷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给学生以熟悉感、亲切感、延续了往昔风格的同时稳中有变、变中求稳、稳中有新,稳步推进,体现新时代特征、新经典背景、新课改理念下地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
考察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识性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成为个体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地理全国试卷彰显地理学科特点,关注学科发展动态,聚焦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新课改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综合检测了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能力层级,关注学生发展,引领教师成长。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立足学科特点,发挥育人功能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通过精选体现时代特征与地理学科特色并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简约风格的地理素材,使学生在认知世界,认知地理大千世界时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在掌握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学习中养成科学精神和正确观念。
1.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全国卷地理试题深度发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如全国卷一的1-3题,通过黄土高原沟壑区这一小流域综合整治,通过治沟造地等“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生产集约高效、生态山清水秀、生活舒适有度”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区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及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试卷分析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试卷分析地理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572b8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f.png)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对地理试卷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试卷中的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本次地理考试的整体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试卷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试卷分析1. 分析试卷结构,讲解各部分题目的分值和难度。
2. 分析试卷中的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a. 对选择题进行分析,讲解如何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b. 对综合题进行分析,讲解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a. 举例说明时事热点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b. 鼓励学生积极关注时事,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三)课堂练习1. 布置与试卷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次试卷分析课的收获,强调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对试卷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2.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解题技巧,提高了解题能力。
3. 评价学生是否关注时事热点,提高了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本次试卷分析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地理试卷分析教案模板的具体示例:教学题目:初中地理试卷分析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对本次地理试卷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020学年度初一地理试卷分析
![2020学年度初一地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d262264693daef5ff73d48.png)
初一地理试卷分析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通过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进一步改进今后的教学,大面积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特对本次期末考试做如下分析:一、试卷的整体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题从整体上看体现了立足课本,注重双基。
突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各部分比例力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并把对知识的灵活性的运用的考察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结合起来。
知识涵盖率95%以上。
题型结构搭配比例基本适当,各知识点分值比例分配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解答情况来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卷的基本特点:表述图文并茂,试卷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表述的图象和文字两大系统。
全卷图表多达七幅,都是以地图为主。
地图质量较高,未发现差错。
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于中学地理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有所体现。
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比例比较恰当,考查有效。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难度较合理,区分度较好,时间控制较好。
试题重视记忆、应用和创新相结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命题角度广、立意有新意。
从整体上看,试题科学、规范、可信,是一套较好的期末考试试卷二、内容分析:本试卷共三个大题十七个小题,其中单选题十五个共计45分,连线题一个共计10分,综合题3个共计45分。
1、单项选择题选择题学分析问题不仔细,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平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分析解决问题思路不清晰,综合题学生对题型不够了解,读图得分率也较低,平均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次考试题的难度并不大,但及格率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
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020-2021学年下期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20-2021学年下期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468c5fd1f34693dbef3e98.png)
2020-2021学年下期八年级地理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卷采用50分卷的中考模式,在分值、考试时间、试卷题型等方面都与中考接轨。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改卷教师的普遍反应是:八年级地理期末试卷难度稍微大,对学生要求偏高,有些试题答案比较模糊,给学生答题和老师给分的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困扰,整体试卷具体表现
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考试结果反映,总体得分率较低,尤其是综合题,得分率非常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不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认识不清。
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浮干表面,没有深入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待提高,有的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所以得分率较低。
3.解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审题随意,轻易落笔
②思路不明
③条理不清晰,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
④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表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读图几乎都有这种现象。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bc57d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0.png)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对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进行评价,可以看出试题选材灵活,内容覆盖面广,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视角与学科特性。
同时,试题设问角度独特,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这些都很好地实现了对教学的检验、检查与示范、引领作用。
在选材方面,试题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涵盖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旅游地理等多个方面。
设问视角也非常好,例如第6题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第10题长白山北坡植被变
化的环境原因、第36题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
XXX的理由等。
试题还渗透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化了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重点考查了地理区域性和综合性,例如第4~6题考
查了信息整理能力,展示了如何通过居住区内建筑布局达到对气候环境的趋利避害。
第36题则考查了考生对农业区位因素
和区位选择的掌握、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总的来说,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对地理关键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展现了新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
--------学习2021年全国卷一地理试题心得
黄埔六中白明露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继续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重视地理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题特点。
同时,试题紧密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科学精神。
试卷命题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难度合理、区分度强,很好地起到了对学生检验和选拔的作用,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而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方面,依旧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特点。
同时,结合考生平日熟悉的演绎方式,在卷面上给了考生亲切感。
总的来看,这份试卷,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原理运用,贴合实际生活,注重地理实践力体现,强化逻辑分析能力,活化地理学习内容。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都蕴含这地理原理。
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素养、提升地理学习兴趣、获取地理学习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全国卷1第4-6题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
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①并列排布②横向错列排布③自由排布④纵向错列排布
A.①B.②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这组题,通过对当地冬夏季风的判断、不同建筑物布局对风的阻挡和疏导效应的认知,展示如何通过居住区内建筑布局达到对气候环境的趋利避害。
与实际生活体检密切相关,是地理基本原理与实践力结合的表达。
其次,强调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
考题关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今年高考地理试卷的命题要点仍然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为核心,几个典型考点比如大气运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仍然是重头戏。
全卷主体风格偏向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深化应用能力,重点在于对主干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如这组题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这组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背景,考察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改造,单纯记忆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并不是解题的有效方式。
这道题必须要结合黄土高原的地方特点,深入理解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辩证统一的要求,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考察切入点新颖,且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突出人地关系的核心素养,能向考生充分展现地理学科的魅力。
而综合题区部分,区分度强,突出能力,利于高考选拔性考试特点的体现。
例如试卷的第37题。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12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6分)玄武岩台地山地形成过程,让学生乍一看无从下手。
但只要仔细挖掘材料给出的具体信息,如“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台地、平顶山、尖顶山海拔依次递增”“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河谷对台地的分割与侵蚀”等。
利用这些关键信息,就可以有效分析出37题第(1)(2)(3)问的答案。
再比如第(2)问考的“地质作用
过程与顺序”,也是典型的自然地理成因类问题。
在平时课堂上这种“板块变迁与地壳抬升下沉”、“流水侵蚀对地貌的影响”类问题也讲过很多,内力有地壳抬升与下陷,外力有风蚀、水蚀、风化等作用,对于基础较好、平时认真听学习的同学,完全可以根据相关信息找出正确答案。
通过对今年的高考地理真题的分析,我们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传统的所谓纯文科的学习方式,只靠“记忆书本”“背诵教材”已经很难把地理学好了,面对材料突出、设问新颖、考查能力的高考试题,不主动思考的同学一定会束手无措。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对地理读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事物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基本原理联系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高考中立于不败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