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的操作规范共10页
建设工程抗震 制度
建设工程抗震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
2.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确保工程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3.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本制度,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二、抗震设防要求1. 建设工程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执行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
2. 重要建筑和设施应进行专门的地震风险评估,并采取增强的抗震措施。
3. 对于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应结合其特点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固。
三、设计与施工1. 设计单位应依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2.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文件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或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3.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确保抗震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四、材料与设备1. 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2. 对于特殊工程需要使用的新型材料或设备,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
五、验收与维护1. 工程竣工后,应组织专业机构进行抗震性能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2.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影响抗震性能的问题。
六、监督管理1.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违反抗震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各地区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制度
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震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施工及验收,旨在规范抗震设防工作的组织管理,明确相关责任和要求,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第三条各级地震局、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抗震设防工作台账,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的保存。
第四条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遵守抗震设防的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抗震设防工作,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二章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建筑物抗震设防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并在设计、施工、验收过程中全面执行。
第六条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和材料,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第七条建筑物应当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范。
第八条建筑物竣工后应当进行抗震验收,确保建筑物符合抗震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
第三章抗震设防的组织管理第九条各级地震局、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抗震设防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抗震设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建设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抗震设计人员,并与相关设计单位签订抗震设计协议,明确各自责任,确保抗震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抗震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检测和监督,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建成的建筑物进行抗震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四章抗震设防的监督检查第十三条各级地震局、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抗震设防档案,及时核查和评估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第十四条对于抗震设防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处理,确保抗震设防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最新整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操作规范.doc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1、名称: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重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查。
2、性质:行政许可二、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xxxx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是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三、办理的设定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xxxx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建设局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
建设局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一、背景和意义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然现象,对于工程建设而言,抗震设防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局作为地方政府的直属部门,应当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规范的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以确保所有工程项目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升抗震能力,保障社会稳定。
二、管理目标1.制定和实施科学、规范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抗震要求;2.加强对工程项目抗震设防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降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3.提升工程抗震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抗震设防能力;4.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地震科学和抗震设防技术的发展。
三、制度内容1.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制定建设局应制定自适应于当地地震活动特点的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结构设计、建材选取、施工工艺和监控措施等方面。
2.工程抗震设防审核和批准建设局应设立专门的工程抗震设防审核和批准机构,负责对各类工程项目的抗震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抗震要求。
3.工程抗震监督检查建设局应组织定期的抗震设防监督检查,对已经批准施工的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抗震设防符合要求。
同时,也可通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评估和监测。
4.工程抗震技术培训和推广建设局应加强工程抗震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抗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班,提升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的抗震技术水平,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
5.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建设局应建立与地震学研究机构、抗震设防专家和工程施工单位的密切合作机制,共同研究抗震设防技术和经验,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交流,推动抗震设防管理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四、实施步骤1.调研和立项建设局应对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管理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形成项目立项报告。
2.制定制度草案建设局应聘请专业人员编制关于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的详细方案,包括各项内容的具体规定和细则。
抗震设防管理制度
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一、抗震设防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依法管理: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2.科学性: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必须基于科学原理和技术规定,确保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3.有序性: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和顺序进行制定、实施与监督,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综合性: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必须综合考虑建筑设计、建设、维护、管理等全过程,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5.可操作性: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实用性,贴近实际工作,易于操作与执行。
二、抗震设防管理制度的内容1.抗震设防政策:明确国家、地方有关抗震设防政策,确定相关部门的责任,强调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为抗震设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 抗震设防规范:规范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环节,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工作。
3. 抗震设防监督:建立健全抗震设防监督机制,对抗震设防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抗震设防应急预案:制定抗震设防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抗震设防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建筑业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的抗震设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抗震意识和能力。
6. 抗震设防技术支持:建立抗震设防技术支持系统,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推动抗震设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7. 抗震设防经费保障:确保抗震设防经费的专项支持,保障抗震设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8.抗震设防效果评估:建立抗震设防效果评估制度,定期对抗震设防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完善抗震设防管理制度。
三、抗震设防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抗震设防管理部门: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抗震设防管理部门,负责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指导。
2.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抗震设防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抗震设防管理制度的实施。
3.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级单位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抗震设防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工程建设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工程建设地震应急预案范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制定《工程建设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防御法》;2.《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指南》;3.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二、地震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单位所属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地、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等。
三、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2. 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协调、调度地震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3. 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和抢险工作。
四、地震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级别根据地震事件的等级和影响程度,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和三级响应。
五、地震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流程1. 接到地震预警或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 领导小组召开应急会议,研判地震影响和应对措施;3. 应急指挥部组织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和抢险工作。
六、地震应急预案的应急保障措施1. 确保通讯、卫生、饮食等应急保障设施的畅通和供应;2. 做好人员疏散和转移工作,保障受灾人员的安全;3. 加强对工程设施的安全监测和巡查,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七、地震应急预案的落实和检查考核1. 对预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进行总结;2.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地震应急预案的能力。
八、地震应急预案的修改和完善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上为工程建设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望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进行落实,确保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
工程施工防震预案
工程施工防震预案为有效防范地震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工程施工防震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旨在加强预防、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预防措施1. 确认震区情况: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当地震灾风险等级以及历史地震情况,以确定可能面对的地震强度和烈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防震预案。
2. 选址规划:在选址规划阶段,应尽量避开地震高风险区域,选择地质条件稳定、地震风险较低的地段进行建设,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3. 结构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应加强对地震荷载的考虑,采用抗震设计规范,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工程在地震发生时不受到严重破坏。
4. 施工材料选择: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优先选用抗震性能好的材料,如抗震砖、钢筋混凝土等,提高工程的整体抗震能力。
5. 施工监理:严格执行施工监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抗震性能。
6. 建设施工团队:建立专业的施工团队,配备专业抗震技术人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整体应急抗震能力。
二、应急准备1. 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地震发生的紧急情况。
2.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器材,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3. 安全逃生通道: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明确的安全逃生通道和疏散标识,确保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4. 安全撤离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自救意识,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自救和互救。
5. 应急通信设备:建立应急通信网络,配备应急通信设备,保障与外界的及时沟通,并与相关部门建立紧急联络机制,提高应急抗震的效率和协作能力。
防震防雷安全规则方案
防震防雷安全规则方案1. 防震安全规则:1.1 预防震害- 在建造建筑物时,必须按照地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受地震力量。
- 在早期警报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的帮助下,人们应设法在地震发生前提前获得相关信息,并采取预防措施。
- 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1.2 在地震发生时的行为- 当地震发生时,要立即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行动。
迅速躲到桌子、床底下或墙角等较为安全的位置,保护头部和颈部,减少受伤的概率。
- 尽量远离窗户、玻璃、墙壁等可能会崩塌的地方。
- 不要使用电梯,而要使用楼梯下楼。
- 在地震发生后,不要急于返回建筑物内部,而要等待专业人员的指导,确保安全。
1.3 家庭防震准备- 家庭成员要学习和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技能,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地震。
- 家中应备有应急物资,如急救箱、灭火器、食物、水、备用电池等,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能及时应对。
- 家庭成员之间应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行动步骤。
- 定期检查家中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确保电线、插座等设备没有损坏或老化。
2. 防雷安全规则:2.1 室内防雷- 在室内尽量不要使用固定电话,以免因雷击而被电击。
- 在雷雨天气中,不要使用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因雷击而被电击。
- 在雷雨天气中,不要使用吹风机、电炉、电饭锅等电器,以免因雷击而引发火灾。
2.2 室外防雷-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不要待在户外,以免因雷击而被电击。
- 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天气,应找到安全的低洼地或建筑物内避雨,避免站在高大建筑物、金属构件等易受雷击的地方。
- 在雷雨天气中,不要站在单独的大树下,尽量避免接触金属门把手、围栏等金属构件。
- 在雷雨天气中,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杆塔、高压电线等易受雷击的物体。
3. 防震防雷设备:3.1 防震设备- 在建造新建筑时,应考虑安装防震设备,如减震器、隔震基础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抗震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抗震工程施工方案范本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施工方案对抗震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说明,以便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设计,确定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方案和抗震加固方案。
1.2 确定施工现场的施工范围和施工时间,明确工程的施工周期和进度计划。
1.3 招聘具有相关施工经验和证书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施工团队,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1.4 购买和准备好所需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5 编制施工安全计划和紧急应急预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应急处理。
二、施工的工序和方法2.1 开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现场、搭建施工设施、布置施工材料等。
2.2 进行建筑物的纵向和横向的加固工程,包括梁柱之间的加固、墙体的加固以及基础的加固。
2.3 利用各种抗震材料进行抗震加固,如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等,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4 进行建筑物的抗震检测和验收,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5 完成施工后的收尾工作,包括清理现场、整理施工材料、编制施工总结和验收报告等。
三、施工中的注意事项3.1 施工人员需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2 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需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3 施工现场需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挡,确保施工安全。
3.4 施工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5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验收和整改,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抗震工程的监督和管理4.1 施工过程中需配备专业的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4.2 施工现场需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4.3 施工结束后需编制施工总结和验收报告,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4 工程竣工后,需对抗震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引言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为了增强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地震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目的和范围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目的是规范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确保建筑结构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抗震稳定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即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倾覆、垮塌等情况。
2.抗震延性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延性,即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发生可控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减小震害。
3.抗震刚度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抵御地震引起的位移和变形。
4.抗震组合原则:对于大型建筑物,应采用多种抗震构件和连接方式,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5.抗震分区原则:根据地震气候区的不同,划分抗震设防烈度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
抗震设计参数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一些重要的设计参数,包括:1.设计地震烈度:根据地震气候区的不同,确定建筑物所处的地震烈度等级,作为设计的依据。
2.基本地震加速度: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和地震动参数计算,确定建筑物所受的基本地震加速度。
3.结构体系类型: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4.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体系类型确定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5.抗震设计水平: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确定抗震设计水平,包括常规抗震设计、准地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分析等。
抗震设计措施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措施,包括:1.构件设计:对于主体结构构件,需要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断面尺寸,保证其抗震性能。
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
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抗震设防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分工1.地震局负责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预警,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建设部门负责制定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并组织实施各项抗震工作。
3.设计单位负责对工程进行抗震设计,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
4.施工单位负责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负责工程的施工质量把控。
5.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并签发合格证明。
6.业主单位负责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抗震标准要求。
三、工程抗震设防管理1.抗震设计要求(1)按照地震烈度区划要求制定工程的抗震烈度。
(2)按照建筑结构性能等级要求确定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
(3)对于特殊结构和重要建筑物,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抗震措施。
2.抗震设防措施(1)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
(2)加强结构节点的抗震设计,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设置合适的防震设备和抗震构件,提高工程的震动吸收能力。
3.施工要求(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2)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工人的安全。
4.验收要求(1)由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工程的抗震验收。
(2)对工程结构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3)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及时整改并重新验收。
四、监督检查1.建立健全抗震设防管理档案,对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和验收情况进行记录。
2.加强对工程的现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工程及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处理。
3.组织抗震设防管理经验交流,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抗震意识和能力。
五、处罚和奖励对于违反抗震设防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处罚并追究责任。
对于在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
六、制度执行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对于之前已经开工的工程,在适当情况下可进行调整。
抗震加固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抗震加固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抗震加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二、项目立项
1. 抗震加固项目的立项需经审批程序,审批程序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等。
2. 所有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抗震加固规范要求。
3. 项目立项应由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三、项目管理
1. 项目管理团队应负责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安全预案等。
2. 项目管理团队要负责监督工程施工过程,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3. 项目管理团队要保证施工队伍的素质,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四、施工过程管理
1. 所有施工人员需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严格遵守工地安全操作规定。
2.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不得私自改动。
五、验收及保养
1. 施工完成后,需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使用。
2. 完成验收后,需建立保养制度,定期维护和检查工程设施。
3. 对长期未使用的设施要定期巡查,确保设施的安全性。
六、项目收尾
1. 项目竣工后,要做好项目资料及相关文件的归档工作。
2. 对项目收尾工作要进行总结,及时反馈管理经验。
三、违规处理
1. 对违反工程管理规定的施工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有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理。
2. 严格追究管理团队的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以上为抗震加固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时需保持专业性和严谨性,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02第二讲 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介
第二讲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徐正忠王亚勇一、修订过程大事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是八十年代初期至中期编写的,反映了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科研的水平和设计经验。
自1990年正式颁布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新结构体系、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发展并得到应用,89规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形势,各地的建设中经常出现所谓“突破规范”的问题。
由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设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盲目采用一些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技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从而留下隐患。
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以来,国内外所发生的大地震,如:澜沧、武定、大同、丽江、包头及美国旧金山、洛杉矶、日本神户等,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产生了新的震害经验;也有许多采用抗震新技术的建筑物经受了地震考验,证明这些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有鉴于此,规范管理组於1994年6月14日召开在京专家座谈会,到会专家20多人,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和抗震办公室、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的领导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89规范颁布以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急需补充增加的内容提出了意见,同时建议安排三批共16项相应的研究课题等。
可以认为,本次会议对89规范的修订达成了共识,正式提出了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后,规范管理组向全国400多个单位发出信函征求意见,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截至1996年5月,收到国内从事设计、勘察、科研、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数百位专家的许多重要意见。
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有必要也有可能对89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1996年10月8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向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提出申请,就技术储备情况、拟修订内容的技术含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估计、与其他相关规范的关系、组织工作和经费筹措等做了详细的汇报。
1996年11月7日,标准定额司召开规范复审会,到会三十多位专家一致同意对89规范进行修订的申请报告。
建筑抗震试验规程标准
建筑抗震试验规程标准一、引言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抗震试验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本文介绍建筑抗震试验的规程标准,以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符合规定标准。
二、试验目的建筑抗震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估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试验数据获取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参数,为建筑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依据。
三、试验内容1.### 试验前准备在进行建筑抗震试验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试验建筑的结构类型、材料等基本信息; - 制定试验方案,包括试验装置设计、试验条件确定等; - 确定试验过程中应监测的参数和指标; - 制定试验时间表,安排试验人员及设备。
2.### 试验过程建筑抗震试验的具体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模拟地震荷载的施加; -监测结构变形、应力、裂缝情况等数据; - 记录试验过程,包括试验条件、试验装置状态等; - 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 试验后处理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同时,应编制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过程、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四、试验标准建筑抗震试验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程执行,确保试验过程准确可靠。
试验标准应包括试验方法、试验参数、试验设备及监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五、试验结果评价通过试验结果的评价,可以判断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有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调整结构设计或施工方案,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六、结论建筑抗震试验规程标准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重要保障。
通过遵循规程标准,可以有效评估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为建筑安全保驾护航。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操作规范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1、名称: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重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查。
2、性质:行政许可二、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是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三、办理的设定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
2. 抗震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 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地震荷载的要求,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采用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 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 建筑物应具备抗震验收的合格证明。
3. 抗震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中的基本要求包括:
- 建筑物结构的材料、构造、连接件等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 建筑物应进行地震设计和抗震计算,确保抗震安全性;
- 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应经过合理设计,满足地震时的稳定要求;
- 建筑物的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刚性和韧性,以抵抗地震荷载;
- 建筑物的非结构部分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确保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4. 抗震验收和监督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要求进行抗震验收和监督,确保建筑物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和验收;
- 对建筑物的抗震构造进行检查和测试;
- 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 对已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和监测。
5. 结论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具备良好抗震能力的重要标准。
遵循抗震规范的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建筑师和工程师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该规范,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权力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权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指在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减少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中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行政许可制度。
首先,行政许可权力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规划阶段的行使。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或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相关许可。
该部门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规划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等进行审核,并进行行政许可的审批。
其次,行政许可权力在建设工程抗震设计阶段的行使。
建设单位需要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或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工程设计计划,包括建筑的结构设计、地基处理、设备安装等。
该部门会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确保符合国家抗震设防要求,并给予行政许可。
再次,行政许可权力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行使。
在施工前,建设单位需要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或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工程施工许可。
该部门会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等进行审核,确保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抗震设防措施,并给予行政许可。
此外,行政许可权力还包括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检查。
住房城乡建设部(或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派出相关人员到工地进行巡查,确保建设单位按照许可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总的来说,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权力是为了严格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房城乡建设部(或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行使该权力,通过审批、监督和检查等方式,对建设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要求。
建设工程抗震调查制度
建设工程抗震调查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抗震设计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和工程实践经验制定。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其他特殊建筑。
3.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确保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及其构件不发生倒塌,并尽量减少损失。
二、抗震设计基本要求1. 设计基准地震:根据地区的地震风险评估,确定合理的设计基准地震参数,包括地震影响系数、设计基本加速度等。
2. 场地选择与评估:避免在地震断裂带、滑坡区、液化区等不利地质条件下选址建设。
对于不得不在这些区域建设的工程,应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风险评估。
3. 结构体系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高度、布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4. 结构设计要点:确保结构的延性和冗余性,合理设置结构缝、隔震层、减震器等抗震措施。
5. 材料与施工:使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材料,严格按照抗震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
三、抗震调查与评估1. 抗震调查: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能力调查,包括结构形式、材料性能、构造连接等方面的检查。
2. 抗震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定是否需要加固或改造。
3. 加固改造:对于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物,提出加固改造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四、监督管理1. 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文件应经过专业审查机构的审查。
2. 施工单位应按照抗震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抗震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4. 竣工验收时,应重点检查抗震设计的落实情况,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五、法律责任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本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抗震工程施工安装规范
抗震工程施工安装规范一、总则为确保抗震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抗震工程的施工和安装工作,将相关要求纳入本规范中。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抗震工程的施工和安装过程。
二、施工前准备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勘察,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2. 确认所有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和经验,并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
3. 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材料、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需物品齐全。
4. 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和施工质量检验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稳定。
三、施工过程1. 施工现场要保持通风良好,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部门间的合作顺畅,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交叉作业。
3. 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认真执行施工任务,杜绝擅自更改设计和操作。
4.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组织施工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5.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停工并通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四、施工后验收1.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 编制施工总结报告,对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抗震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五、附则1.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对不遵守本规范的施工单位,将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罚处理。
3. 对于重大违规行为,将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抗震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就是抗震工程施工安装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确保抗震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隔震建筑管理
隔震建筑管理一、隔震设计审查在进行隔震建筑设计时,应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查,确保设计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要求。
审查内容包括隔震装置的选择、布置和参数设置等,以及结构体系、节点构造和细部设计等。
审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地质条件和建筑使用要求等因素,确保隔震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二、施工过程监管在隔震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施工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监管内容包括隔震装置的安装、连接和固定等,以及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拆模等。
监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发现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同时,应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
三、隔震装置维护隔震装置是隔震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应定期对隔震装置进行检查、清理和润滑等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转。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和档案,对维护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问题扩大。
四、定期检查与评估应定期对隔震建筑进行检查与评估,确保其结构安全和功能正常。
检查内容包括结构体系、节点构造、隔震装置和附属设施等,评估内容包括抗震性能、使用功能和耐久性等。
应根据检查结果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加固或更换等措施,确保隔震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五、应急预案制定为了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应急物资、救援队伍和通讯联络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发生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和抢险救援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隔震建筑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应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隔震建筑的基本原理、设计审查、施工监管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急处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能。
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培养、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的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行政审批编号66-01(A))
名称: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的确定
性质:行政许可
二、行政审批适用范围、对象
适用范围: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审批
适用对象: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三、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
1、事项设立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本条例的规定,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质量。
”第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审批的重要内容,对不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三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
2、办理程序的依据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
”第十
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第十七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定,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十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在确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后,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并告知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现行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或者地震小区划成果,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农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可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统一办理等方式实施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许可事项。
”
3、申报条件与申报材料的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五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有关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第九条“下列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一)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限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二)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第六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以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和抗震加固工作。
”
4、收费的依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局桂价费字[2019]267号文件
四、行政审批数量:无限定。
五、行政审批条件: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
六、申请材料目录:
1、项目立项批文(或相关部门意见)复印件(一份);
2、总平面图及总平面图复印件(一份);
3、属于“必须进行地震安评”的项目需提供:
①《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申报表》(一式两份)
②《工程建设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意见书》或协议(一份);
4、属于“一般建设工程”的项目需提供:
《一般建设工程设防要求申请表》(一式两份)
七、申请书式样及示范文本(见附件1)
八、行政审批的具体权限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九、行政审批程序:
1.申请:申请人提出申请,提供《一般建设工程设防要求申请表》或者《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申报表》以及办理需提交的申报材料。
窗口办理人员审查材料是否齐全。
材料不齐全的,打印《补正材料通知单》交申请人,退还申请人,并一次性告之申请时需提交的资料。
2.受理:材料齐全的,窗口办理人员打印《受理通知单》交申请人,将所有材料进行受理,并确定现场勘察时间(1个工作日)。
3、初审及现场勘察: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审核资料、核对总平面图规划,核定所处地形等(如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则配合有关资质单位进行孔位布置,土壤分析,深井探测等,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签署意见。
(1个工作日)。
4、审批:地震窗口负责人对窗口工作人员意见进行审批,签署审批意见。
(1个工作日)。
5、交费发证:窗口办理人员出具《一般缴款书》,申请人在交纳费用后,窗口办理人员制作《工程建设项目一般确认意见书》,打印《准予行政许可通知单》,发放相关材料。
6、整理资料、材料归档。
十、行政审批法定办结时间和承诺时间
行政审批法定办结时间:15个工作日
承诺办结时间:一般工程建设项目设防要求(3个工作日)
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2个工作日)
十一、行政审批流程图
一般工程建设项目设防要求行政审批图见附件2;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审批图见附件3。
十二、行政审批收费:
1、属于“必须进行地震安评”的项目:其收费标准按照桂价费字[2019]267号中的具体技术性工作项目确定,由承担地震安评工作的有资质单位收取。
2、属于“一般建设工程”的项目:抗震设防要求技术咨询费按工程投资总额的0.7‰收取,最高不超过2600元。
十三、行政审批定期检验:不需定期检验。
附件一:申请书式样及范本
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
申报表
工程建设项目名称:
申报日期:
申请表
工程建设项目名称:
申报日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制
申报表
工程建设项目名称:××××××××项目
申报日期: ××××年×月××日
申请表
工程建设项目名称:××××××××项目
申报日期:××××年×月××日
附件3: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审批流程图
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审批流程图
审核:审批科岗位责任人:徐靖联系方式:2614862
审批:局分管领导岗位责任人:黄谦联系方式:3668136
附件2:一般工程建设项目设防要求确定行政审批流程图
一般工程建设项目设防要求确定行政审批流程图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