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高频考点
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696b0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0.png)
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简答题《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简答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P13-14(含: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答: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 P14答: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一些。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它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P19-20答: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的广泛动员和组织。
这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P28-29答: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近代史纲要常考简答题精简版
![近代史纲要常考简答题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5ee9f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0.png)
近代史纲要常考简答题精简版近代史纲要常考简答题精简版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特点: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财政、经济、政治和军事命脉;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2. 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一是国家独立,二是民族富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国家不独立,民族不会富强民族富强,能够更好的捍卫民族独立3.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一定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一些提升,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但也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被压迫,人民被奴役,从此开始了百年屈辱史4.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有何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5.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6. 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根本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旧式农民运动的发展,其中个人地位和家庭地位的观念比较高,封建帝王思想在其中占的比例比较大。
这正是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重中重之重,再加上没有科学的思相作指导,也没有对起运动进行改造。
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教训: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性和局限性,旧式农民运动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一、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3d4bee4b77232f60ddcca139.png)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综合)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e88d6f879563c1ec4da7120.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答: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其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方面: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方面:实行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思想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简述外国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控制。
答:(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的海关。
(3)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扶植、收买代理人。
3、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
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答: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但其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主要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c4584b3b3567ec102d8aa3.png)
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1)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洗礼,积累了经验。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度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5.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 1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精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8eeed76a417866fb84a8ec2.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精选50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P12)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2.(P14-15)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答: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P35-36)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答:第一,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一是要不要变法。
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
二是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三是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第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2.(P31-32)简述洋务派兴办洋务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30余年中先后创办24个兵工厂。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P24)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第一,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简答题汇总(最全版)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简答题汇总(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8e61c1ba0d4a7302763a92.png)
200810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P44~45)第一,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分)第二,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2分)第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2分)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P73)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3分)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积累了革命经验。
(3分)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答案:(P131)第一,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分)第二,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2分)第三,大批农民踊跃参军;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
(2分)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答案:(P194)第一,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分)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2分)第三,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2分)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答案:(P230)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
(2分)第二,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分)第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备。
大一期末-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知识点
![大一期末-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1115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3.png)
近代史复习资料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答: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答:1)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第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3.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4.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答:1)创办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
2)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打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
到19 世纪80 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
1862 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外,还在各地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5)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5.简述维新变法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答:1)19 世纪90 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3)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2)设国务总理,作为作为政府首脑。
内阁辅佐大总统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设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力3)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7519120722192e4536f69d.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复习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登记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监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3、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再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同意战线的新政策。
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整治上的准备。
4、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去的整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
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答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见过的意愿。
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5、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答:(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2)在有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共轭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团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6、《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答:《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16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立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d3b9cd31b765ce04081473.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
因此,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便于组织。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3、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第一,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决定因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重要法宝。
第四,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国际条件。
5、简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特点是“一化”“三改”,一化反映了生产力方面的要求,三改则反映出对生产关系的改造,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研冲刺考点】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研冲刺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e144370b4c2e3f56276305.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背诵简答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https://img.taocdn.com/s3/m/a74913d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精华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精华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e817ba86529647d272852a9.png)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①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
《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
②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4.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①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②评价:具有两面性。
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03ad3d87c24028915fc38b.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一、早期中国革命者对中国道路的探索:1、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腐败的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农民生活状况恶化,迫使农民群众走上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道路,开始了探索解救中国的道路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转战18个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强烈渴望;后期又颁布了《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也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但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它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但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洋务派在19世纪60到90年代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筹划海防、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校等活动。
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彻底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在旧中国,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维新运动维新派是19世纪后期在中国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上层政治派别,前期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文化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后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他们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有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题)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2424230722192e4536f63d.png)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国衰落的原因):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处主导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利:曾经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弊: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除力与抵抗力。
严重的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利: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互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利:在封建社会前期、中期,曾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
弊:但在后期,其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与佛家、道家思想互相吸收,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
通过各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遂步变成了半殖民的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原因: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诸多主权(领土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进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丧失完全的独立地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地、持久地反抗,同时由于列强间无法调和的矛盾,使得它们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只能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因此,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3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遂步变为了半封建的中国?(生产方式的角度)原因:首先,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的倾销,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遂渐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历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简答题汇总
![历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e00788cd4d8d15abe234e0b.png)
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2.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党在过渡时期有着两项互相联系的基本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
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目标: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6.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1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民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6b69b0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7.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 论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2、为什么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X对中国的威胁?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简答题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论述题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1、试述三XX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简答题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6、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3、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二大的内容及其及其意义是什么?5、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简答题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X是什么?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4、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论述题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2、XX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3、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