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狼》历年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5个试题
蒲松龄《狼》中考试题汇编
蒲松龄《狼》中考试题 -汇编1000字蒲松龄是中国明代小说家,他的作品《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狼的经典之作,通过描写狼的形态、性格和习性来反映人性,探讨善恶、正义与道德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以《狼》为内容的考试题。
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不是表现狼性格的词语?A. 野性B. 勇敢C. 聪明D. 爱心2. 狼群中排名最高的是:A. 老虎狼B. 大乌狼C. 大白狼D. 玄武狼3. 下面哪个不是《狼》中的主人公?A. 玄武狼B. 小鱼C. 天狗狼D. 草地狼4. 以下哪项最不符合狼的特性?A. 善于狩猎B. 会保护幼崽C. 追求自由D. 喜欢团结5. 在故事结尾,大白狼选择离开狼群,表示了他的:A. 懦弱B. 自私C. 机智D. 勇敢二、填空题1. 狼的智商非常\t___。
2. 狼最喜欢\t___羊。
3. 玄武狼因为太\t___而被狼群赶出去。
4. 天狗狼因为不想吃\t___而离开了狼群。
5. 草地狼喜欢唱\t___,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三、简答题1. 分析大白狼为什么选择离开狼群。
2. 在《狼》中,玄武狼和天狗狼分别是怎么离开狼群的?3. 为什么认为狼没有恶意,而只是为了生存?4. 从《狼》中所描写的草地狼和天狗狼的离开,我们学到了什么?四、论述题1. 狼是被人诟病的动物,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狼?2. 《狼》中的小鱼、玄武狼、天狗狼、草地狼、大白狼等,每个角色的后来的命运都不同,请你针对每个角色分析他们的命运是如何产生的?以上是关于蒲松龄《狼》中考试题的汇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文学作品并不仅仅是阅读理解,而是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发掘一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狼》精选题含答案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
(1)其一犬坐于前 犬:_像__狗__一__样_____
(2)屠暴起
暴:_突__然_________
(3)目似瞑
瞑:_闭__上__眼__睛_____
(4)乃悟前狼假寐 寐:_睡__觉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止增笑耳”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2分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嘲笑其顷刻 而__毙__的__结__局__,__间__接__赞__扬__了__屠__夫__的__勇__敢__机__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一__只__狼__径__直__离__开__了__,__另__外__一__只__狼__像__狗__ _一__样__蹲__坐__在__前__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禽__兽__的__欺__骗__手__段__能__有__多__少__呢__?__只__不__过__ _给__人__增__加__笑__料__罢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 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 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练习题与答案
《狼》练习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黠.〔〕积薪.〔〕假寐.〔〕少.时〔〕目似瞑.〔〕意暇.甚〔〕屠大窘.〔〕缀.行甚远〔〕苫.蔽〔〕尻.尾〔〕麦场.〔〕2.填空。
〔1〕《狼》的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叙事局部按其情节可分为四层,即______狼、______狼、______狼、_____狼。
3.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一屠.晚归________________ 〔2〕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__ 〔5〕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6〕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 〔7〕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__〔8〕眈眈..__________________ ..相向__________________ 〔9〕一狼径去〔10〕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11〕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屠暴.起__________________ 〔13〕又数刀毙.之__________________ 〔1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 〔16〕止露尻.尾__________________ 〔17〕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9〕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 〔20〕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4.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狼》阅读试卷及答案
《狼》阅读测试卷及答案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基础知识题】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集《》。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 ()4. .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2.止.有剩骨()3.屠自后断其股.()4.意暇.甚()5.盖.以诱敌()6.其一犬.坐于前()7.一狼洞.其中()8.意.将隧入()【阅读理解】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2、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3、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4. 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6.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7.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8、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9.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参考答案:【基础知识题】一. zhuìjiǒng xiáshàn dān xīn chímíng xiákāo mèi zhà二. 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2.最后一节3. 遇狼御狼杀狼4. .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为奸三. l.看见2.只3.大腿4.神情,态度5.原来6.像狗一样7.打洞8.打算【理解阅读】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陵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狼中考试题汇编(精选课件)
狼中考试题汇编狼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文档交流仅供参考...【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
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
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狼》的试题及答案
《狼》的试题及答案
1. 《狼》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鲁迅
B. 老舍
C. 巴金
D. 朱自清
答案:B
2. 在《狼》中,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狼的狡猾?
A. 直接描述
B. 通过狼的行为
C. 通过其他动物的反应
D. 通过人类的观察
答案:B
3. 《狼》中,狼与羊的互动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弱肉强食
B. 团结合作
C. 智慧与勇气
D. 欺骗与背叛
答案:A
4. 作者在《狼》中对狼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A. 凶狠残暴
B. 机智狡猾
C. 忠诚可靠
D. 温顺可爱
答案:B
5. 在《狼》的故事中,狼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A. 被猎人捕杀
B. 被羊群打败
C. 被其他狼驱逐
D. 自然老死
答案:A
6. 《狼》中,狼的行为反映了作者对哪种社会现象的批判?
A. 腐败现象
B. 社会不公
C. 人性的自私
D. 道德的沦丧
答案:C
7. 在《狼》的叙述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反问
答案:C
8. 《狼》中的狼代表了什么象征意义?
A. 自然界的强者
B. 社会的弱者
C. 人性的贪婪
D. 社会的不公
答案:C
9. 《狼》的故事发生在什么环境中?
A. 森林
B. 草原
C. 城市
D. 乡村
答案:A
10. 作者通过《狼》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信息?
A. 要警惕贪婪的人
B. 要保护自然环境
C. 要团结一致
D. 要尊重生命
答案:A。
《狼》中考题有答案
(2011·福建省佛山市)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 屠暴起(暴躁)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 止增笑耳(只有)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可打印修改)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一、zhuì jiǒng xiá shàn dān xīn chí míng xiá kāo mèi zhà
二、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2、最后一节
三、l.看见2.只3.大腿 4.神情,态度5.原来 6.像狗一样 7.打洞 8.打算
四、1.A 2.A 3.D
五、1.响——想 2.衣衣——依依
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
1.记叙议论
2.B
3.D
4.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必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他们,取得胜利。
(二)
1.《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剑臣柳泉居士清书斋记述奇异妖狐鬼怪
2.zhuì jiǒngxīnshànyǐdān
3.A B D
4.①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③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靠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
5.遇“晚归” “途中” 屠户两狼开端“止” 只
6.惧迁就退让凶恶贪婪发展
7.御果断抉择不甘罢休进一步发展
8.虎视耽耽
9.①代指骨头②音节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狼中考试题汇编
狼一、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甲】一屠晚归,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二、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三、文言文阅读:一屠晚归,---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4《狼》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狼》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2024·湖北咸宁·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股,以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以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A)。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以与犬相安。
稍长以颇驯竟忘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①,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未觉,将啮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B)。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②(C)!(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厅事:住所的堂屋。
②贻患:留下祸患。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请将“矣”“耳”“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稍长以颇驯竟忘为狼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二狼伺未觉,将啮喉”的行为。
6.甲乙两文中都有“杀狼”的情节,乙文写得简略,甲文则较详细。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甲文描写杀狼的情节好在哪里?7.【2024·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狼》中考试题及答案
《狼》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最能概括出作者对狼的态度?A. 恐惧B. 敬畏C. 喜爱D. 憎恨答案:B. 敬畏2. 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狼的哪些特点?(多选)A. 凶狠的眼神B. 狡猾的行为C. 高度的社会性D. 爱护幼崽的本能答案:C. 高度的社会性 D. 爱护幼崽的本能3.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狼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是什么?A. 捕食其他动物B. 维持食物链平衡C. 破坏森林生态D. 威胁人类生活安全答案:B. 维持食物链平衡4. 以下哪个故事与狼有关?A. 小红帽B. 羊与狼C. 狼来了D. 狼人答案:C. 狼来了5. 文章中提到的狼主要栖息在以下哪个地区?A. 非洲草原B. 亚马逊雨林C. 北极地带D. 欧亚大陆答案:D. 欧亚大陆二、问答题:1. 简述作者在文章中对狼的态度及原因。
答:作者对狼持敬畏的态度,这是因为狼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爱护幼崽的本能。
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维持食物链平衡。
作者深知狼的重要性,因此对其怀有敬意。
2. 为什么狼与人类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答:狼与人类之间常常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多种。
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不断侵占狼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法正常生活;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猎杀和屠杀,狼对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恐惧和敌意,容易发生袭击事件。
3. 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持食物链平衡方面。
狼作为食肉动物,会控制其他动物种群的数量,从而避免过度捕食,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此外,狼还帮助清理掉弱小和病弱的个体,促使其它物种进化和优胜劣汰。
4. 简述你对狼的看法及原因。
答:每个人对狼的看法因个人经历和了解程度而有所不同。
个人观点的回答。
三、写作题:请以《狼的存在给人类带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5000-10000字的文章。
(文章内容请自行发挥)。
狼阅读附答案
狼阅读附答案相关推荐狼阅读附答案狼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敌( ) (2)股(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大腿3.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狼》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
质年41■文曹文阅读试题汇编《狼》比拟阅读【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复投之:指示代词,此指代狼B. 一狼泡其中:挖洞。
C.又何间焉:参与D.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3.对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一这时才明白面前那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对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一禽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Toc.可以一战一一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最新文档《狼》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14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对“其一犬坐于前”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2分)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13、解释加点词语。
(2分)A、恐前后受其敌()B、屠自后断其股()14、翻译句子。
(4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3分)16、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答案:12、B1314只不过给人增添笑料罢了15、开始很害怕,丢骨头给狼,后来镇定下来,跑到柴堆下,拿走屠刀,最后坚定下来,用到砍死狼。
16、贪婪、狡诈、凶狠。
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
狼阅读理解题以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题以及答案狼的嘴长而窄,长着大约42颗牙齿。
狼有五种牙齿,门牙、犬齿、前臼齿、裂齿和臼齿。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狼》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狼》阅读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阅读题目小题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小题2:有人说文中的狼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觉得有道理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3分)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①,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②。
若扁鹊者,镵血脉③,投毒药④,副⑤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注】①神:内在精神。
②闾:村子。
③镵血脉:指扎针、开到一类的手术④投毒药:用猛药。
⑤副:分析。
小题3:有同学联系上下文认为画线句中的“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你认为这样理解有道理吗?为什么?(2分)小题4:扁鹊为什么认为自己看病的本事最差?(3分)《狼》阅读答案小题1:(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面前。
(2)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掉了它的大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
(6分)小题2:参考略。
(回答有道理和无道理只要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分)小题3:有道理(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狼》历年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5个试题1(佛山市·2011)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 屠暴.起(暴躁)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 止.增笑耳(只有)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00分)答案:6、B 7、A 8、B 9、D 10、C2(宁波市·2011)狼(8分)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⑴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⑵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8分)15.⑴回头看⑵打洞(2分,每空1分)16.C(2分)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3、眉山市(08四川省)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暇甚 .令嗥 . .状.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答案:12.B (2分)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采分点:“变诈”“几何”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采分点:“下”“绝”的解释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14.D (2分)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言之有理即可,2分)4、2006·连云港市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
(15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1)目似瞑. ( )(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东西..两毙..,突乎南北D.而顷刻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答案:9.(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10(3分)B11.(3分)D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
5、2006·乌鲁木齐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要,完成17~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屠惧,投以.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彼竭我赢,故.克之C.一狼径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止.增笑耳非梧桐不止.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⒚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⒛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答案:⒘C⒙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分),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分)⒚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⒛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