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糖代谢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糖代谢(共84张PPT)
XI. 乙酰辅酶A
反应列表
酶
反应类型
1. 乌头酸酶
脱水
2. 乌头酸酶 3.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异柠檬酸脱氢酶
水合 氧化 脱羧
5.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6. 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7. 琥珀酸脱氢酶 8. 延胡索酸酶 9. 苹果酸脱氢酶 10. 柠檬酸合酶
氧化脱羧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 水合 氧化 加成
O R C COO-
TPP-酶A(E1)
O R C S L SH
CoA SH
OH
S 酶B( E2 ) SH
O
CO2
R CH TPP
L S
L
R C S CoA
SH
FADH2
FAD 酶C(E3)
NAD+ NADH+H+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简图
(2)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物乙酰CoA与草酰乙酸(三羧酸
生成的NADH和FADH2 进入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生成ATP,是葡萄糖 分解代谢产生ATP的最主要途径。
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10NAD+ + 2FAD + 4ADP + 4Pi 6CO2 + 10
NADH + 10H+ + 2FADH2 + 4ATP
按照每分子NADH产生3分子ATP,1分子FADH2产生2分子ATP计算, 1分子葡萄糖分解代谢成CO2和水共产生38分子ATP
又与发酵紧密联系,又称糖酵解或无氧分解。 (2)三羧酸循环:丙酮酸 CO2 + H2O 。 此过程的第一个物质为三元羧酸-柠檬酸,通常称为三羧酸
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分子氧是此系列反应的最终受氢体,又称 为有氧分解。
反应列表
酶
反应类型
1. 乌头酸酶
脱水
2. 乌头酸酶 3.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异柠檬酸脱氢酶
水合 氧化 脱羧
5.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6. 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7. 琥珀酸脱氢酶 8. 延胡索酸酶 9. 苹果酸脱氢酶 10. 柠檬酸合酶
氧化脱羧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 水合 氧化 加成
O R C COO-
TPP-酶A(E1)
O R C S L SH
CoA SH
OH
S 酶B( E2 ) SH
O
CO2
R CH TPP
L S
L
R C S CoA
SH
FADH2
FAD 酶C(E3)
NAD+ NADH+H+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简图
(2)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物乙酰CoA与草酰乙酸(三羧酸
生成的NADH和FADH2 进入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生成ATP,是葡萄糖 分解代谢产生ATP的最主要途径。
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10NAD+ + 2FAD + 4ADP + 4Pi 6CO2 + 10
NADH + 10H+ + 2FADH2 + 4ATP
按照每分子NADH产生3分子ATP,1分子FADH2产生2分子ATP计算, 1分子葡萄糖分解代谢成CO2和水共产生38分子ATP
又与发酵紧密联系,又称糖酵解或无氧分解。 (2)三羧酸循环:丙酮酸 CO2 + H2O 。 此过程的第一个物质为三元羧酸-柠檬酸,通常称为三羧酸
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分子氧是此系列反应的最终受氢体,又称 为有氧分解。
第六章糖代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主要是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 反应过程。
糖异生与糖酵解的多数反应是共有 的、可逆的;
糖酵解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在糖异 生中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
5
(一)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生物素
丙酮酸羧化酶
CO2 ATP
(线粒体)
ADP+Pi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六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内容提纲
概述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作用 血糖及其调节
2
第六节 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途径 糖异生的调节 生理意义
3
概念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
果糖二磷酸酶-1 Pi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向反应,这种互变
ADP 6-磷酸果糖激酶-1 ATP
循环称之为底物循
ADP+Pi
GTP 磷酸烯醇式丙
丙酮酸羧化酶
环(substratecycle)。 CO2+ATP
草酰乙酸
酮酸羧激酶 GDP+Pi
丙酮酸
PEP +CO2
ATP 丙酮酸激酶 ADP
14
18
糖
皮
质 激
—
素
胰高血糖素 —
激素对糖异生和糖酵解的调节作用
19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最主要功 能) (二)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
《糖代谢总结》课件
《糖代谢总结》PPT课件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重要代谢过程。
糖代谢的定义
概述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 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重要性
糖代谢对维持机体能量供应和 调节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机制
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与糖酵解等阶段。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保 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对糖代谢具有 重要意义。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 和管理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糖代谢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的慢性代谢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代谢紊乱,与糖代谢、脂 质代谢等有关。
低血糖
1 能源供应
糖代谢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 脑功能支持
脑细胞主要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糖代谢对脑功能的支持至关重要。
3 器官功能
糖代谢与器官功能紧密相关,影响着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糖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
胰岛素调节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规 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糖代谢。
糖代谢过程的三个阶段
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一种能够储存糖分的多糖物质,它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 体能量。
2
糖异生与糖酵解
糖异生是指机体通过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而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3
糖完全氧化
葡萄糖分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糖代谢对身体的重要性
低血糖是血糖水平过低,可能与胰岛素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使用、 长时间未进食等因素有关。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重要代谢过程。
糖代谢的定义
概述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 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重要性
糖代谢对维持机体能量供应和 调节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机制
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与糖酵解等阶段。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保 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对糖代谢具有 重要意义。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 和管理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糖代谢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的慢性代谢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代谢紊乱,与糖代谢、脂 质代谢等有关。
低血糖
1 能源供应
糖代谢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 脑功能支持
脑细胞主要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糖代谢对脑功能的支持至关重要。
3 器官功能
糖代谢与器官功能紧密相关,影响着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糖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
胰岛素调节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规 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糖代谢。
糖代谢过程的三个阶段
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一种能够储存糖分的多糖物质,它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 体能量。
2
糖异生与糖酵解
糖异生是指机体通过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而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3
糖完全氧化
葡萄糖分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糖代谢对身体的重要性
低血糖是血糖水平过低,可能与胰岛素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使用、 长时间未进食等因素有关。
糖代谢PPT课件
CH2 O P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酸-1,3-二磷酸
∆Gº= +6.3 kJ/mol
糖酵解中唯一的氧化脱氢反应 甘油酸-1,3-二磷酸是高能化合物 整个反应稍吸能,但为下一步放能反应促进 重金属、碘乙酸可强烈抑制此酶活性(-SH)
目录
(7)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酸- 3-磷酸*
(This enzyme was named for the reverse reaction)
→ EMP
G
丙酮酸
→
乳酸 (或乙醇)+ 少量ATP
有氧:
→ EMP
G
丙酮酸
→ TCA
CO2
+
H2O+
大量ATP
磷酸戊糖途径: G → CO2 + NADPH
§2 糖的无氧分解
(糖酵解)
Glycolysis
目录
酵解研究简史
1875年L. Paster 发现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生成乙醇。
1. 氧化供能___主要功能
2. 为体内合成其他物质提供碳源: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蛋白、蛋白聚糖、 糖脂、糖磷酸衍生物(形成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 ATP、NAD、FAD)等。
§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淀粉的酶促水解 淀粉的磷酸解 *糖原的降解
目录
一、淀粉的酶促水解
diffusion of glucose into the cell.
(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同分异构反应,醛糖→酮糖
P O CH2
H H
OH
OH H
HO
O H 己糖磷酸异构酶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酸-1,3-二磷酸
∆Gº= +6.3 kJ/mol
糖酵解中唯一的氧化脱氢反应 甘油酸-1,3-二磷酸是高能化合物 整个反应稍吸能,但为下一步放能反应促进 重金属、碘乙酸可强烈抑制此酶活性(-SH)
目录
(7)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酸- 3-磷酸*
(This enzyme was named for the reverse reaction)
→ EMP
G
丙酮酸
→
乳酸 (或乙醇)+ 少量ATP
有氧:
→ EMP
G
丙酮酸
→ TCA
CO2
+
H2O+
大量ATP
磷酸戊糖途径: G → CO2 + NADPH
§2 糖的无氧分解
(糖酵解)
Glycolysis
目录
酵解研究简史
1875年L. Paster 发现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分解生成乙醇。
1. 氧化供能___主要功能
2. 为体内合成其他物质提供碳源: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蛋白、蛋白聚糖、 糖脂、糖磷酸衍生物(形成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 ATP、NAD、FAD)等。
§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淀粉的酶促水解 淀粉的磷酸解 *糖原的降解
目录
一、淀粉的酶促水解
diffusion of glucose into the cell.
(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同分异构反应,醛糖→酮糖
P O CH2
H H
OH
OH H
HO
O H 己糖磷酸异构酶
糖代谢PPT课件
糖代谢
2
推荐课外书目
3
一. 概述
4
* 概念 一.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应充 足 时 , 葡 萄 糖 彻 底 氧 化 成 H2O 和 CO2 ,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 能方式。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5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胞液
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F-6-P
ATP ADP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H C O H
醛缩酶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C H 2O P 1,6-双磷酸果糖
CH2 O 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 H 2O H
+
CHO
C H O H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28
Glu
ATP
ADP
G-6-P
*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液)
21
第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阶 段
第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段
糖原(或淀粉 )
EM1P-的磷化学酸历程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生成
阶
段
23-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口腔 胃 肠腔
淀粉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30%) (5%)
2
推荐课外书目
3
一. 概述
4
* 概念 一.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应充 足 时 , 葡 萄 糖 彻 底 氧 化 成 H2O 和 CO2 ,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 能方式。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5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胞液
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F-6-P
ATP ADP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H C O H
醛缩酶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C H 2O P 1,6-双磷酸果糖
CH2 O 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 H 2O H
+
CHO
C H O H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28
Glu
ATP
ADP
G-6-P
*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液)
21
第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阶 段
第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段
糖原(或淀粉 )
EM1P-的磷化学酸历程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生成
阶
段
23-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口腔 胃 肠腔
淀粉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30%) (5%)
生物化学 --糖代谢(共32张PPT)
新陈代谢
同小分化子作物用质合成大分子的需能过程
中间代谢
大异分化子分作解用成简单小分子的放能过程
Top
1
2
3
4
糖代谢概述 糖原的代谢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磷酸戊糖通路 糖异生
糖代谢与其 他代谢关系
第一节 糖类的一般概况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 乳糖、蔗糖等.
CH3
丙酮酸
COO HC OH + NAD+
CH3 乳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 甘油酸1,3-二磷酸
丙酮酸
无有氧条条件件
NADH
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乳酸
NADH经呼吸链生成水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
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糖异生
乳酸
乙醇
NADH
乳酸发酵
NAD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脱羧酶 乙醛
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汇总Βιβλιοθήκη HOCH 2C O P O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 。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 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 油醛3-磷酸。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 ,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
3113-PPii
3 生成甘油酸2-磷酸
4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ATP
ATP
5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 6 生成丙酮酸
⑹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O
同小分化子作物用质合成大分子的需能过程
中间代谢
大异分化子分作解用成简单小分子的放能过程
Top
1
2
3
4
糖代谢概述 糖原的代谢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磷酸戊糖通路 糖异生
糖代谢与其 他代谢关系
第一节 糖类的一般概况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 乳糖、蔗糖等.
CH3
丙酮酸
COO HC OH + NAD+
CH3 乳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 甘油酸1,3-二磷酸
丙酮酸
无有氧条条件件
NADH
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乳酸
NADH经呼吸链生成水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
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糖异生
乳酸
乙醇
NADH
乳酸发酵
NAD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脱羧酶 乙醛
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汇总Βιβλιοθήκη HOCH 2C O P O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 。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 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 油醛3-磷酸。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 ,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
3113-PPii
3 生成甘油酸2-磷酸
4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ATP
ATP
5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 6 生成丙酮酸
⑹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O
生物化学 食品 第六章 糖代谢(共112张PPT)
• 糖链DP<6时,不显色。
(一)淀粉
(4)淀粉的水解
常用方法有酸法和双酶法。 淀粉在水解过程中常用DE值来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
葡萄糖值(DE值)
试样中还原糖总量占干物质总量的质量分数。 DE值越 高,说明水解程度越大,还原糖含量越高,剩余的糊精越少 。
淀粉的水解反应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葡萄糖 水解进程用碘呈色反应表现 蓝糊精→紫糊精→红糊精→浅红糊精→无色糊精→葡糖
在发酵工业领域中,发酵泛指通过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材料的工 业培养,达到积累发酵产品的种种生产过程。
反应部位:细胞胞液
它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 葡萄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共10 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 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 是放能阶段,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 间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从细胞 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 结合。根据底物分子的变化情况可分三
直链淀粉与碘呈蓝色;支链淀粉与碘呈紫红色。
(二)纤维素
由β-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线性大 分子。它无螺旋构象,也无分支结构。但在植物组织中 ,纤维素分子平行排列,糖链之间有氢键联结,构成微 纤维;每一个微纤维由60个纤维素分子组成,有的区域 分子排布非常整齐称为结晶区;有的区域分子排列不整 齐称为非结晶区。
多糖又分为: 均质多糖: 如淀粉、纤维素。
非均质多糖:如果胶、透明质酸等。
糖复合物: 糖和非糖物质共价形成的复合物,如脂多糖、 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等。
三、单糖
H
三、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具有旋光异构现象(+)右、(—)左,以及对映体D、L型。
三、单糖 对映体(L型、D型的规定)
(一)淀粉
(4)淀粉的水解
常用方法有酸法和双酶法。 淀粉在水解过程中常用DE值来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
葡萄糖值(DE值)
试样中还原糖总量占干物质总量的质量分数。 DE值越 高,说明水解程度越大,还原糖含量越高,剩余的糊精越少 。
淀粉的水解反应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葡萄糖 水解进程用碘呈色反应表现 蓝糊精→紫糊精→红糊精→浅红糊精→无色糊精→葡糖
在发酵工业领域中,发酵泛指通过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材料的工 业培养,达到积累发酵产品的种种生产过程。
反应部位:细胞胞液
它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 葡萄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共10 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 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 是放能阶段,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 间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从细胞 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 结合。根据底物分子的变化情况可分三
直链淀粉与碘呈蓝色;支链淀粉与碘呈紫红色。
(二)纤维素
由β-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线性大 分子。它无螺旋构象,也无分支结构。但在植物组织中 ,纤维素分子平行排列,糖链之间有氢键联结,构成微 纤维;每一个微纤维由60个纤维素分子组成,有的区域 分子排布非常整齐称为结晶区;有的区域分子排列不整 齐称为非结晶区。
多糖又分为: 均质多糖: 如淀粉、纤维素。
非均质多糖:如果胶、透明质酸等。
糖复合物: 糖和非糖物质共价形成的复合物,如脂多糖、 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等。
三、单糖
H
三、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具有旋光异构现象(+)右、(—)左,以及对映体D、L型。
三、单糖 对映体(L型、D型的规定)
糖代谢(共108张PPT)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11
4.葡萄糖吸收途径
SGLT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
乙醇+CO2
• “Glycolysis” 糖酵解起源于希腊词汇“glycos (sugar, sweet) 和
lysis (dissolution)
25
(二)反应部位:细胞液(cytoplasm)
(三)过程:分为4个阶段,11步反应
①
②
葡萄糖→1,6Leabharlann 二磷酸果糖→磷酸丙糖×22H×2
③
乳酸×2
④ 丙酮酸×2
2-磷酸甘油酸 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34
Glu
ATP
ADP
G-6-P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COOH
COOH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O
磷酸丙糖异构酶
CH OH
C H 2O H
G
小肠粘膜细胞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11
4.葡萄糖吸收途径
SGLT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
乙醇+CO2
• “Glycolysis” 糖酵解起源于希腊词汇“glycos (sugar, sweet) 和
lysis (dissolution)
25
(二)反应部位:细胞液(cytoplasm)
(三)过程:分为4个阶段,11步反应
①
②
葡萄糖→1,6Leabharlann 二磷酸果糖→磷酸丙糖×22H×2
③
乳酸×2
④ 丙酮酸×2
2-磷酸甘油酸 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34
Glu
ATP
ADP
G-6-P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COOH
COOH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O
磷酸丙糖异构酶
CH OH
C H 2O H
糖代谢-课件(PPT演示)
目录
几丁质
β-1,4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 离子交换色谱用、 烟过滤嘴用(脱色)、 接着力强的 涂料,染料、色增艳(照相材料 )、制纸,印刷 、吸 收性外科缝线、 医药、农药的缓释 (包衣)、乳化、 吸湿、保水(化妆品 )生物活性 (细胞免疫的激性、 肝素代用、降胆固醇、促进创伤愈合 )
目录
结合糖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OOH
CO P
CH2
ADP
ATP
K+ Mg2+
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第二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第三步不可逆反应
COOH C =O CH3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淀粉颗粒
淀粉 根据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 淀粉。
直链淀粉由D-Glc通过α1-4键连 接而成。 支链淀粉大约每25-30个α1-4键 连接的葡萄糖处有一个α1-6连接 的葡萄糖分支。 支链淀粉与糖原结构类似,但糖原 分支程度更高。
目录
糖原和淀粉的高级结构
糖原、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α1-4连接导致几千个葡萄糖残基 组成的多聚体紧密盘绕为螺旋结构,形成动植物细胞中致密的 颗粒。
• 掌握三羧酸循环反应的亚细胞部位、反应 过程、限速酶、特点及生理意义,了解其 调节。
目录
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这是糖的主要功能。
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几丁质
β-1,4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 离子交换色谱用、 烟过滤嘴用(脱色)、 接着力强的 涂料,染料、色增艳(照相材料 )、制纸,印刷 、吸 收性外科缝线、 医药、农药的缓释 (包衣)、乳化、 吸湿、保水(化妆品 )生物活性 (细胞免疫的激性、 肝素代用、降胆固醇、促进创伤愈合 )
目录
结合糖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OOH
CO P
CH2
ADP
ATP
K+ Mg2+
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第二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第三步不可逆反应
COOH C =O CH3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淀粉颗粒
淀粉 根据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 淀粉。
直链淀粉由D-Glc通过α1-4键连 接而成。 支链淀粉大约每25-30个α1-4键 连接的葡萄糖处有一个α1-6连接 的葡萄糖分支。 支链淀粉与糖原结构类似,但糖原 分支程度更高。
目录
糖原和淀粉的高级结构
糖原、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α1-4连接导致几千个葡萄糖残基 组成的多聚体紧密盘绕为螺旋结构,形成动植物细胞中致密的 颗粒。
• 掌握三羧酸循环反应的亚细胞部位、反应 过程、限速酶、特点及生理意义,了解其 调节。
目录
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这是糖的主要功能。
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 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运动与糖代谢ppt课件(共52张PPT)
• 安静时肝葡萄糖释放 • 运动时肝葡萄糖的释放 • 耐力训练对肝糖原的影响
安静时肝葡萄糖释放
• 安静时肝糖原分解 • 正常进食后安静时,肝葡萄糖释放量较低,约为
0.8-1.1mmol/min,其中肝脏分解速率0.54 mmol/min葡萄糖〔占70%),其余由糖异生提 供,只能满足大脑和依靠糖酵解供能的组织需要 。 • 安静时糖异生作用 • 体内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称为糖 异生。安静时,糖异生作用生成的葡萄糖只占肝 脏输出葡萄糖总量的25-30%。糖异生的底物有乳 酸、丙酮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
• 血浆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氨浓度上升幅度减少; • 细胞内cAMP生成数量有所下降。
• 耐力训练对糖异生作用的影响 • 耐力训练对糖异生的影响不明显,但在适中强度运动中,
耐力训练可使糖异生速率稍有上升。其原因并非糖异生 过程的代谢能力增强,而是训练改善了运动时血流分配, 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增多。
•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人体的代谢速率和对代谢底物的选择。热天 运动使肌糖原分解供能增多,寒冷时人体利用脂肪供能增多。
• 在氧分压较低的高原进行运动时,供氧不足造成糖酵解供能的 比例增多,肌糖原消耗加快,乳酸生成明显增多。
• 在赛场噪声刺激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和血液粘性增大, 供给骨骼肌的氧减少,而使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多,肌糖 原消耗加快。
而在低糖原的肌肉内,对肌外能源的依赖性较 Felig等,1975)
糖是运动时唯一能无氧代谢合成ATP的细胞燃料。 超过90%最大摄氧量运动时,主要是动用Ⅱb型肌纤维内糖原。
高,血糖供能可高达46%左右。 运动强度增大,肌糖原动员速率相应增大。
以中、低等强度运动时,动用I型和Ⅱa 型肌纤维内糖原。 第三节 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 乳酸生成主要在骨骼肌,但其消除可在骨骼肌、心肌和肝脏。
安静时肝葡萄糖释放
• 安静时肝糖原分解 • 正常进食后安静时,肝葡萄糖释放量较低,约为
0.8-1.1mmol/min,其中肝脏分解速率0.54 mmol/min葡萄糖〔占70%),其余由糖异生提 供,只能满足大脑和依靠糖酵解供能的组织需要 。 • 安静时糖异生作用 • 体内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称为糖 异生。安静时,糖异生作用生成的葡萄糖只占肝 脏输出葡萄糖总量的25-30%。糖异生的底物有乳 酸、丙酮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
• 血浆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氨浓度上升幅度减少; • 细胞内cAMP生成数量有所下降。
• 耐力训练对糖异生作用的影响 • 耐力训练对糖异生的影响不明显,但在适中强度运动中,
耐力训练可使糖异生速率稍有上升。其原因并非糖异生 过程的代谢能力增强,而是训练改善了运动时血流分配, 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增多。
•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人体的代谢速率和对代谢底物的选择。热天 运动使肌糖原分解供能增多,寒冷时人体利用脂肪供能增多。
• 在氧分压较低的高原进行运动时,供氧不足造成糖酵解供能的 比例增多,肌糖原消耗加快,乳酸生成明显增多。
• 在赛场噪声刺激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和血液粘性增大, 供给骨骼肌的氧减少,而使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多,肌糖 原消耗加快。
而在低糖原的肌肉内,对肌外能源的依赖性较 Felig等,1975)
糖是运动时唯一能无氧代谢合成ATP的细胞燃料。 超过90%最大摄氧量运动时,主要是动用Ⅱb型肌纤维内糖原。
高,血糖供能可高达46%左右。 运动强度增大,肌糖原动员速率相应增大。
以中、低等强度运动时,动用I型和Ⅱa 型肌纤维内糖原。 第三节 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 乳酸生成主要在骨骼肌,但其消除可在骨骼肌、心肌和肝脏。
糖代谢途径ppt课件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甘油酸-2-磷酸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
H2O 丙 ADP
酮
酸
激
酶 ATP
丙酮酸
糖代谢流程图
完整版课件
2
gluconeogenesis
完整版课件
3
五:丙酮酸异生作用通过哪些反应来避开合成过程中的3步不可逆反应?所需哪种酶催 化?发生部位?所需能量?
1. H2O+G6P G6P-ase Pi+Glucose occurrence: liver and kidney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NADH
1,3-BPG ADP
X2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2X
Pyruvate
Pyruvate kinase
H2O Enolase PEP
ADP
ATP
完整版课件
2-PG
ATP 3-PG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2. F-1,6-BP+H2O F-1,6-2BP-ase Pi+F6P occurrence: cytoplasm Pyruvate
3. Pyruvate+ATP+CO2 Carboxylase ADP+Pi+Oxaloacetate Oxaloacetate+GTP CarboPxEyPkinase GDP+CO2+PEP occurrence: mitochondrion
1
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己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 变位酶 果糖-6-磷酸 磷酸果糖激酶 果糖-1,6-二磷酸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PEP转变成丙酮酸(pyruvate)
COO -
C O~ P
CH2 PEP
ADP
ATP COO -
丙酮酸激酶
CO CH3
丙酮酸
*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不可逆。
*烯醇式立即自发转变为酮式。
(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lactate)
COO - NADH++HNAD + COO -
CO
CH3 丙酮酸
刷状缘
肠腔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细胞内膜
门静脉
ATP
K+
Na+泵
ADP+Pi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三、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ATP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核糖
PPP
+
NADPH+H+
葡萄糖 EMP 丙酮酸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途径
反应部位:胞浆 大体过程:
葡萄糖
第一阶段 酵解途径
丙酮酸 第二阶段
乳酸
(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
HOCH2 HH O
OH H
OH
P O CH2
ATP ADP
H
M2g+
HH
O
OH H
OH 己糖激酶
OH
H OH
H OH
H OH
G
G-6-P
*肝细胞: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是第一个磷酸化反应,反应不可逆。
第一节、糖代谢概述
Introduction
一、糖的生理功能
1、氧化供能 2、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二、糖的消化与吸收
(一)糖的消化
食物中的糖:以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二)糖的吸收
1、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2、吸收形式 :单 糖 3、吸收机制
有氧 无氧
H2O及CO2
乳酸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
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氧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称之为糖酵解。
糖酵解途径又称 EMP途径 (Embden-Meyerhof Parnas pathway)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CO-O
CO-O
CHOH
CHO P
CH 2 O P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CH 2OH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9)甘油酸-2-磷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CO-O
CO-O
CHO P
C O~ P +H2O
CH 2OH 烯醇化酶 CH 2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
*反应引起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
*磷酸化的目的:防止葡萄糖分子转运至细胞外, 是细胞的一种保糖机制。
(2)葡萄糖-6-磷酸异构为果糖-6-磷酸 (F-6-P)
P OCH 2 H H OH OHH
P O CH 2 O CH 2OH H OH
OH
OH磷酸己糖 H 异构酶
OH
H OH
OH H
G-6-P
F-6-P
(3)果糖-6-磷酸转变成果糖-1,6-二磷酸 (F-1,6BP)
P OC2HO C2H OH P OC2HO C2HO P
H OH 磷 酸 果 糖 激 酶
H OH
H
OH M2g+
H
OH
ATP ADP
OHH
OHH
F-6-P
F-1,6-BP
*是第二个磷酸化反应,反应不可逆。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是糖酵解的限速酶。
(4)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CH2 O P
形 状:树枝状 分子量:100~1000万 还原端:一个 非还原端:多个
还原端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糖代谢概述(Introduction) ▪第二节、糖的分解代谢(Catabolism)
▪无氧酵解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第三节、糖的合成代谢(Anabolism) ▪糖异生作用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CH2OH
CH2OH
O
O
H
H
H
HO OH H —O— H
OH CH2OH
H OH
OH H
葡萄糖-,(12)果糖苷
多糖 (polysacchride)
●淀 粉(starch) ●糖 原(glycogen) ●纤维素(cellulose)
还原性末端、非还原性末端
?
糖原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的结构相似
非还原端
CO HOC H
H C OH H C OH
醛缩酶
CH2 O P
CHO
CO
+ CHOH
CH2OH
CH2 O P
CH2 O P F-1,6-BP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反应可逆, 由醛缩酶(aldolase)催化
(5)磷酸丙糖同分异构化
CH 2 O P
CHO
CO
CHOH
CH 2OH 磷酸丙糖异构酶 CH 2 O P
(7)甘油酸-1,3-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酸-3-磷酸
OCO~P ADP ATP CO-O
CHOH
CHOH
C2 HO P
磷酸甘油酸 激酶
C2 HO 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此步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
*反应可逆
(8)甘油酸-3-磷酸转变为甘油酸-2-磷酸
E1
Glu G-6-P ATP ADP
E2
F-6-P F-1, 6-2P ATP ADP
E1:己糖激酶 E2: 磷酸果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E3: 丙酮酸激酶
乳酸
NAD+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G→2分子3-磷酸甘油醛,消耗2分子ATP。
(6)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NA+DPi NADH++H
CHO
OC O~P
CHOH
CH 2 O
P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
CHOH CH 2 O P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第一次氧化磷酸化,也是糖酵解的唯一一次。
乳酸脱氢酶
CHOH
CH3 乳酸
*此为还原反应,NADH+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脱 氢。*此反应称为乳酸发酵(lactic fermation)。
(三)酒精发酵(alcoholic fermation)
O
H
*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醇。 *此反应称为乙醇发酵(alcoholic fermation)。
糖酵解的全过程
糖的概念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 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 生物或多聚物。
糖的分类
单糖
寡糖
糖类
结合糖
多糖
同多糖
杂多糖
单糖 (monosacchride)
葡萄糖(glucose)
O
H
OH
HO
H
H
OH
H
OH
OH
果糖(fructose)
OH
O
HO
H
H
OH
H
OH
OH
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