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白马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思想:贯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力争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1、鉴赏游侠形象,了解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艺术手法;2、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忠勇双全的游侠形象;3、了解曹植创作的主题。
重点难点:鉴赏游侠形象是重点,再现游侠形象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发现法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导入。
2.释题,指出学习重点。
3.回顾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是读、想、悟,鉴赏《白马篇》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形象。
二、鉴赏《白马篇》。
(一)指导诵读,感知语言。
1.生配乐朗诵全诗。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二)联想想象,再现形象(20分钟)1.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少年英雄形象(1)《白马篇》塑造了怎样一位英雄形象?请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侠儿”的形象。
(2)《白马篇》是从哪几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试举例说明。
(3)试比较分析《木兰辞》和《白马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
2.教师总结、扩展。
3.再现游侠儿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形式去演绎、再现少年英雄形象。
(三)联系背景,感悟诗境1.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曹植身世和时代背景,说说《白马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与曹植对话:学了《白马篇》,你的最深的感悟是什么?你想对曹植说些什么?三、结语。
四、布置作业。
(一)以“我的英雄梦”为题目,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作文。
(必做)(二)要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选做)1.曹植与建安文学研究2.从作品看曹植前后期思想的变化板书设计:白马篇曹植内容艺术表现装束外在美武艺铺陈少年英雄炼字内在美气概警句精神附:《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_高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白马篇》_高中语文教案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白毛女》_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想课文节选了两场戏,内容较多,但自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已经简介了相关剧情。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戏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和形象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杨白劳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白马篇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象:高中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
2. 把握《白马篇》的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
3. 感受曹操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2. 探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曹操为何会创作《白马篇》?这首诗有何特殊之处?二、讲授新课1. 分析《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 诗歌通过描写白马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思考。
- 诗歌中“白马饰金羁,照我征行衣”展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彰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坚韧。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 运用对比手法,将英雄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
- 运用夸张手法,将英雄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
三、课堂讨论1.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白马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强调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结合《白马篇》,撰写一篇关于曹操英雄形象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白马篇》的内容、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学生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本诗的鉴赏,让学生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要求:1.了解XXX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中“游侠儿”形象的深刻意义。
3.把握XXX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
4.朗诵本诗。
一、XXX的生平及其创作1.XXX的生平XXX(192——232),字子建,XXX的弟弟,封为XXX,死后谥“思”,故世称XXX。
XXX生于乱世,幼年即随XXX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XXX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
XXX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XXX宠信,XXX曾经认为XXX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XXX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220),XXX即位后,XXX几次被贬爵移封。
XXX即位后,XXX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
在政治上,XXX是一位悲剧人物,但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XXX的创作XXX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
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
有《曹子建集》。
XXX的创作以XXX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XXX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
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XXX”(《与杨德祖书》)。
当XXX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白马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XXX的背景;掌握本诗重点词汇;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2.作者为什么会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3.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导入:教师介绍南朝XXX的典故:“才高八斗”出自XXX,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诗,名重一时。
XXXXXX:“天下才有一石,XXX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一石”是十斗,“才”的意思是“才气、才分”。
这句话体现了XXX的自负,也表现了XXX的才思之高和名声之大。
XXX是XXX的儿子,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他的《白马篇》。
XXX简介:XXX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与XXX、XXX称为“三曹”。
他的诗歌风格以XXX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
他的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我们还介绍了他的著名作品《七步诗》。
教学内容:教师播放图片“曹植墓”,提问:“为何要在XXX墓前安放一尊射手雕像?”接着,教师配乐范读《白马篇》,并正音正字。
教师介绍词汇“羁(jī):马络头”。
然后,学生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XXX的背景和作品,掌握了重点词汇,背诵了全文。
学生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了解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学生理解了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了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2、(PPT)镜头二:诗歌第五句至第八句。
教师提问:“少小去乡邑,插足戎马倥偬。
老至能几何?恰似橙黄橘绿。
”这段诗描写了什么?答案:这段诗描写了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员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诗中“游侠儿”形象的深刻意义3.把握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补充:曹植的生平及其创作)1.曹植的生平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
曹睿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曹植的创作曹植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
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
有《曹子建集》。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
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和解读白马篇的主要内容;•掌握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4.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白马篇作为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白马篇作者的了解和推理,通过合作掌握白马篇的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白马篇的全文,并进行重点段落的解读。
2.学生针对白马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三课时: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1.教师讲解白马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提供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
2.学生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课时: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1.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选择写作、演讲或PPT 等形式进行展示。
2.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白马篇中的亮点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3.教师以白马篇为启发,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写作并分享。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2.学生对白马篇和作者的理解程度;3.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程度;4.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全文;2.有关白马篇作者的介绍资料;3.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材料;4.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的指导材料。
以上是关于《白马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白马篇》教案范文
《白马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白马篇》全文;(2)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马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兄弟情深的真挚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白马篇》;(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的含义和背景;(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介绍《白马篇》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白马篇》,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白马篇》;(2)解读诗中的深刻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兄弟情深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背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马篇》;3. 调查了解身边的亲情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文中的情感。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具体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被广泛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通过学习白马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语感和修养。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4.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白马篇的诗意表达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4.对白马篇进行赏析和解读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展示白马篇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意义;步骤二:学习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篇的作者——贺知章,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贺知章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贺知章创作白马篇的动机和目的。
步骤三:学习白马篇的诗意表达1.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联想和想象;2.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如描绘白马的形象和气质,烘托意境等;3.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诗意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四:学习白马篇的修辞手法1.教师介绍白马篇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进行示范;3.学生找出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步骤五:赏析和解读白马篇1.教师进行整体解读,分析白马篇的主旨和意义;2.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分享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3.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开展小作文活动,表达对白马篇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的文本和注释;2.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3.学习手册和学习笔记;4.课堂PPT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组讨论活跃程度等;2.学生作业评价:阅读笔记、读后感、小作文等;3.教学效果: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白马篇》教案范文
《白马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马篇》。
(2)理解《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3)分析《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马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动物的美好情感。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白马篇》。
(2)理解《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3)分析《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白马图片,引发学生对白马的兴趣。
(2)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曹操及其作品《白马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白马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白马奔跑的场景,感受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
(2)讨论:为什么作者要赞美白马?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马篇》。
2. 分析《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背诵《白马篇》、分析修辞手法和写读后感。
3. 知识掌握:对《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
-学生可尝试研究曹操的生平事迹,了解其文学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生可关注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宽自己的学术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可与家长、朋友分享学习心得,增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影响力。
6.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确保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于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诗歌朗读。
7.学习单和练习题:准备与《白马篇》相关的学习单和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8.反馈问卷: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反馈问卷,以便于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作用与目的:
-通过写作作业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白马篇》的意象与意境: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诗中的意象,如“白马”、“黄河”、“天山”等,并能够解释它们在诗歌中的寓意和作用。
板书设计
1.标题:《白马篇》——曹操的诗歌艺术
2.诗歌原文
-白马篇
-翩翩何足重,
-报主情意重。
-黄金若粪土,
-白马如铅刀。
-酒后莫骑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诗歌意象解析
-白马:象征纯洁的爱国情感
-黄河:寓意民族的生命力
-天山:代表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4.诗歌韵律与节奏
-音节、停顿和韵律的特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思考。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白马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马篇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掌握白马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3.能够读懂和理解白马篇的内容;4.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白马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2.难点:能够读懂和理解白马篇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白马篇》;2.多媒体设备;3.学生教具:绘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白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马的外貌和特点进行描述。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激发对白马的兴趣。
Step 2:词汇学习(10分钟)1.给学生发放绘本,通过阅读绘本,帮助学生学习绘本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并进行解释。
2.帮助学生记忆这些词汇,并引导学生进行例句造句练习,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给学生发放白马篇的文本,让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学生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2.学生将自己的复述与同桌或小组进行对比,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3.全班师生共同讨论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Step 4:情景模拟(15分钟)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扮演白马,其他同学扮演剧中的其他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鼓励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展示他们对白马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Step 5:思维拓展(15分钟)1.与学生共同分析白马篇中的寓意和主题思想。
2.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故事的方式,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或故事情节。
3.学生向大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帮助他们对彼此的作品提出问题和给予评价。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总结,巩固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鼓励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优点进行肯定和发扬光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继续阅读白马篇,并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白马篇教案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呈现图片、绘本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白马篇的内容。
白马篇-语文版第四册教案
白马篇-语文版第四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白马篇》故事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白马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2.启发学生思考真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白马篇》,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真理,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合理表达。
四、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白马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2.视听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3.创设情境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励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白马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这张图片,它是一匹白马,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故事跟这匹白马有关吗?学生:(思考片刻)老师,我知道了,是《白马篇》。
教师:很好,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白马篇》。
在开始之前,先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名叫《白马来了》。
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一匹漂亮的白马来到了一个小镇,它非常的美丽和温顺,全镇的人都喜欢它。
但是,有一天,一位恶人偷了这匹白马,想要卖掉它赚钱。
结果,白马跑掉了,恶人也被抓住了。
白马回到了原来的主人身边,镇上的人又可以看到它了。
2. 阅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白马篇》教师:同学们,你们认真听好了故事,现在请你们将故事读一遍。
(学生们自由阅读,理解故事的大意)3. 课堂探讨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偷别人的东西。
教师:好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学生:(继续发言)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拥有的东西。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都说得很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有自己的感情。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另外,还要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不能用非法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白马篇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
白马篇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白马篇》详细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一:《白马篇》详细讲解篇目:《白马篇》作者:曹操时代:东汉末年体裁:辞赋内容概要:《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曹操所作。
全篇以白马为主题,通过对白马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涵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教学目标:1. 了解《白马篇》的作者、时代和体裁;2. 理解《白马篇》的内容概要;3. 分析《白马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白马篇》的内容概要和思想内涵。
难点:分析《白马篇》的艺术特点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篇》的作者、时代和体裁,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
第二步:整体阅读学生阅读《白马篇》,理解全文的内容概要。
第三步:分段解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段解读《白马篇》,分析每一段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第四步:讨论交流学生就《白马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第五步: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就《白马篇》的主题和思想写一篇短文,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白马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这些作品与现实生活脱节。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古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增强对古代文学的认同感和审美能力。
教案二:《白马篇》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白马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通过对《白马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1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白马篇》,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2. 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3. 掌握文学赏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审美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白马篇》的意义和主题,掌握文学赏析方法;2. 教学难点: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教师向学生介绍《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自主预习《白马篇》,了解大致内容和主题。
第二课时:整体阅读与理解1. 学生分组展示对《白马篇》的理解,共同探讨短篇小说的主题和意义;2. 教师带领学生整体阅读,指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理解短篇小说的情节和结构;3. 学生讨论并回答与理解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故事背后深层含义的理解。
第三课时:人物形象的刻画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剖析;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作者通过人物形象展示的价值观和思想。
第四课时:文学赏析1. 教师讲解文学赏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学生分组合作,对《白马篇》进行文学赏析,从描写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3. 学生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升赏析能力。
第五课时:写作训练1.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以《白马篇》为素材进行创作;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激励,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赏析的方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3.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作品。
四、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提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情感教育策略:通过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等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判断能力;3. 批判性思维策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赏析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王伟伟南昌二中 330038《白马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二第三章十二课适用学生: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曹植简况;掌握本诗重点词汇;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走进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2、作者为什么会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3、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都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词,这个典故出自南朝谢灵运,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诗,名重一时。
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一石”就是十斗,“才”的意思是“才气、才分”.(板书在左边:一石:十斗;才分)谢灵运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才华,十分之八都被曹子建占去了,自己独占了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这句话固然体现了谢灵运的自负,也从侧面表现了曹子建的才思之高和名声之大。
那请问同学们:“曹子建”指谁呢?对,曹植。
前几天我们刚学习了曹操的《短歌行》,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曹操之子曹植的《白马篇》。
(在中央偏上方板书:《白马篇》曹植;播放PPT)三、曹植简介1、我知道咱们班有不少同学是三国迷,那好,请一位同学来介绍曹植。
2、学生介绍完毕,点评(播放PPT)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曰思,故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赋》、《七步诗》。
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诗歌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
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教师播放PPT,介绍《七步诗》。
白马篇 教案
白马篇教案教案标题:白马篇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白马篇》,学生将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2. 学生将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训;3. 学生将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参与故事相关的讨论和活动;4. 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白马篇》的背景,并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关于白马的传说,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白马的印象。
阅读与理解:1. 分发《白马篇》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故事。
2.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字典查找生词,并在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并记录下来。
分析与评价:1.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训。
例如,白马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2. 让学生写下他们对故事中某个情节或角色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情节或角色,并进行深入讨论。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组员进行辩论。
2.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创作故事的延续来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1. 给学生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1. 回顾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并再次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教训。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这个教学单元中学到的东西,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包括他们对主要情节、人物角色和主题的分析。
3. 评估学生的写作技巧,包括他们对故事的读后感的表达和组织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关于白马传说的其他版本,并与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
2.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以白马为主题,并在班级中分享。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白马篇】教案篇一:认识《白马篇》【导入】本节课将学习古代文言文选段《白马篇》。
我们将通过导读、注释、讲解和课堂朗读等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和特点。
【内容】1. 实现目标:通过学习《白马篇》,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结构及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了解《白马篇》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分析《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理解《白马篇》中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3. 教学难点:- 分析《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理解《白马篇》中描写白马的意象,以及其与文化内涵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读《白马篇》通过教师的朗读和逐字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理解《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结构分析:将文章分为导言、正文和结语,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关系。
- 修辞手法:解释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3. 探究《白马篇》中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理解白马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文中白马的描写和比喻,引导学生思考白马所代表的品质和价值观。
- 分析文化内涵: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解读,挖掘《白马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诚信、正直的推崇。
4. 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词汇进行表达。
5. 辅助材料使用分发《白马篇》的注释和词汇表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了古代文言文作品《白马篇》的魅力。
通过分析其结构、修辞手法和描写,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其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朗读和讨论,我们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今后能继续探索和欣赏更多经典的古代文言文作品。
语文版《白马篇》教学设计
语文版《白马篇》教学设计《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
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马篇》教学设计《白马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二第三章十二课适用学生: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曹植简况;掌握本诗重点词汇;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走进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2、作者为什么会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3、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都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词,这个典故出自南朝谢灵运,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诗,名重一时。
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一石”就是十斗,“才”的意思是“才气、才分”.(板书在左边:一石:十斗;才分)谢灵运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才华,十分之八都被曹子建占去了,自己独占了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这句话固然体现了谢灵运的自负,也从侧面表现了曹子建的才思之高和名声之大。
那请问同学们:“曹子建”指谁呢?对,曹植。
前几天我们刚学习了曹操的《短歌行》,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曹操之子曹植的《白马篇》。
(在中央偏上方板书:《白马篇》曹植;播放PPT)三、曹植简介1、我知道咱们班有不少同学是三国迷,那好,请一位同学来介绍曹植。
2、学生介绍完毕,点评(播放PPT)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曰思,故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赋》、《七步诗》。
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诗歌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
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教师播放PPT,介绍《七步诗》。
这首著名的七步诗写于曹植的创作后期,表现了其兄长哥哥曹丕与自己争储位、即将对自己痛下杀手、骨肉相残的哀叹和痛心。
4、播放图片“曹植墓”教师提问:“为何要在曹植墓前安放一尊射手雕像?”四、(一)请同学们听教师配乐范读(配《英雄的黎明》)(二)教师正音正字并正音正字;1、羁(jī):马络头。
2、扬:传扬。
垂:边疆,通假“陲”。
"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3、宿昔:昔时,往日。
秉:持。
今天还有成语“秉烛夜游”,其中的“秉”就是“持”的意思。
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
何:多么。
"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4、控:引,拉开。
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
摧:毁坏。
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
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5、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
猱(náo):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6、“狡”通“矫”,强健。
剽(piāo)。
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7、羽檄(xí):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
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数:屡次。
8、蹈:奔赴。
陵:陵蹈,以武临之。
9、怀:顾惜。
中:心中。
顾:念。
(三)请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视频有什么感触啊?有没有感觉热血沸腾的感觉啊,对,这段视频确实使人充满激情,都想上战场保家卫国了。
(四)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下问题:如果把本诗看做一部短片,每层都是一个镜头,那本文共包含了哪些镜头?每个镜头分别表现了什么?给同学们几分钟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四个镜头:镜头一: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描写了主人公游侠儿奔赴沙场,表现出其英俊豪迈的气概。
镜头二: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叙述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镜头三: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描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场面。
镜头四:从“弃身锋刃端”至末,表现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五、教师详细讲解1、(PPT)镜头一:诗歌起首四句。
教师提问:“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情形?答案:表面上是描写马儿狂奔,但骑马少年迅捷奔赴西北战场的形象却也因此展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少年疾奔沙场也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
教师接着播放图片介绍:幽并游侠儿:燕地男儿自古多任侠,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横矛当阳桥、怒吼长坂坡”的张飞,都是燕赵之士,他们那豪迈的气概,潇洒的身姿,无不显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与英猛之气,作者写游侠儿,也是燕赵人,英勇刚猛自然不在话下。
2、(PPT)镜头二:“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
教师:好,大家先来读一下第二层。
这一段写了什么?作者游侠儿的来历及其超群的箭术。
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教师提问:(PPT中所有问题一齐出现,等两分钟请学生回答)提示:A写少年武功高强,起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答案:这既描写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这种叙述方式称为“补叙”,也为后半部分少年能奋勇杀敌作铺垫。
B、从“宿昔秉良弓”到“勇剽若豹螭”,这八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答案:用了铺陈(赋)的手法,极力描写其武艺之超群;还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少年身手比猴猿更敏捷,又写出他的气势比豹螭更勇猛。
C、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这段动作描写中动词运用的精妙之处。
答案:用词准确,选了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四个不同方向展现了少年的武艺高超和箭术超群。
(板书:在黑板上左边:“破、摧、接、散”)请学生上台表演一下。
3、(PPT)镜头三: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
这一层遥接篇首,游侠儿为什么向西北奔驰、不向东南飞?为什么呢?因为“羽檄”从北来,匈奴和鲜卑族都处在中原的西北方位,所以篇首才会说“西北驰。
”同时这六句话也表现出了游侠儿英勇赴敌的气概。
教师提问:第三部分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少年的英雄气概?为什么?答案:“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一个“蹈”字,本意是“践踏”,引申为“击败“;一个“凌”字,意思是压倒,这两个字一下子就写出少年长驱直入、锐不可挡之势,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了苏轼赞美周瑜的句子:“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PPT)镜头四: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部分。
这个镜头表现了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种誓死保家卫国的精神让人觉得心潮澎湃。
请同学们在逐渐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饱含感情、配着音乐朗诵一下这首诗。
体会其中洋溢着的那种豪情壮志。
六、探究学习1、(播放PPT)提问:《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答案: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英勇无畏、不顾个人私利的爱国游侠形象。
2、(播放PPT)提问:此诗中侠客,与现实生活中的侠客有所区别,请对比下这里的游侠儿与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记录的真实侠客有何不同?(提示:从“侠”为谁效力和是否合法的角度入手)(在右板书:侠)请同学来回答,逐一点评。
1)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赴士之厄困。
”“(游侠)掌杀生之权…权行州域。
”此时的侠“为知己者死”,忠于一人,任性而为,不受律法约束。
2)“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处之侠“捐躯赴国难”,忠于国家,有所约束,成了爱国的英才。
再请同学们来深入思考:3、那为什么曹植要对“侠”的行为进行改造呢?这又表现了曹植怎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有难度,但是请同学们回到知人论世这个地方来。
(PPT:返回上一片)(板书:在“侠”下面划箭头,写知人论世)论世:A现实生活中的游侠,作为一股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力量,他们锄强扶弱而不诉诸官府;赈济穷人,又夺官府之民心。
而有些侠客蜕化甚至落草为寇,为害一方。
这种强大的影响力与破坏力对中央的统治已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中央王朝必然要对游侠之风进行打击压制,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现实中的游侠与朝廷是对立的。
(在论世下划箭头板书:现实中,游侠(对立:箭头、朝廷)B东汉末年,军阀四起,曹植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眼见“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画面。
战乱的年代需要安定,也需要英雄来力挽狂澜。
故而可以说时代在召唤英雄。
(画箭头板书:时代召唤英雄)知人:A曹植身为曹操之子,曹操那种雄霸天下的豪情壮志,培养了曹植要建功立业的理想,他在《求自试表》中他表示要“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板书:豪杰) B曹植作为王公贵族的一员,他自幼又多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曾经说过:“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也就是说要严格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
(板书:文人)C而曹植身上又有着洒脱不羁的性格、卓尔不群的才华,也更让他倾慕游侠式的英雄。
(板书:游侠)这就曹植豪杰+文人+游侠的性格。
(板书)曹植既向往洒脱,又想报效国家,建立丰功伟绩。
但现实生活中的游侠与朝廷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对立,那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呢?他就虚构了“幽并游侠儿”这样一个角色。
既保留了游侠武艺高强、视死如归的特点,又把古代游侠改造为忠于家国天下、为国从军的英雄形象。
这就使得游侠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了,这就不是实际生活中的侠客,而是带有英雄化、理想化色彩的侠客,是他自己情感和理想的写照。
这也就能够回答:我们在看曹植墓时看到射手雕像的原因了。
(播放PPT)这不仅因为曹植写了《白马篇》,描绘了这样一个高超的游侠射手,更在于曹植在其中也灌入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情感抱负,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游侠也是作者的影子。
4、延伸拓展:话说到这里,我们在来探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从曹植对“游侠”开始英雄化和理想化描写,后来侠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明清侠义小说中,如《七侠五义》中“白玉堂\陷空岛五鼠”帮助开封府的包公办案的,这就是清官与侠客相结合的模式,可谓把曹植的侠义理想发展到极致。
当今武侠小说也如此:如:(播放PPT)金庸笔下的“郭靖”“杨过”等,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大侠,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武艺高强、仗义行侠,更在于他们两代人镇守襄阳,守卫大宋江山。
这就是国家英雄的形象了。
而侠之大者——萧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才蹈死沙场,赢得一世英名。
看《白马篇》影响多大,就连当今的武侠小说也仍然沿袭着曹植将侠英雄化和理想化的这个套路。
5、对我们的启示: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仍然有不公平的现象,仍然有天灾人祸。
我们仍然需要在危难关头守望相助、见义勇为,仍然需要在面对不公平非正义事件的时候,拍案而起、横眉冷对,仍然需要在宁静平和的人生中有着刚烈进取的气质,这正是游侠提供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精神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