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green way)概念

合集下载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

浅析绿道的功能与发展摘要:近些年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的轰烈开展,使得绿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显著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绿道的发展历程,总结分析绿道的各项功能,最后对绿道建设提出展望。

关键词:绿道;发展一、绿道的概念现代绿道的概念源自美国和欧洲,中文“绿道”一词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源自greenbelt和parkway两个词汇,green意指与环境有关的或支持环境保护的,way指通道或到达一个地区的线路或路径。

“绿道”(Greenway)这个词在1959年首次出现在威廉.怀特(William H.Whyte)的《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一文中。

1987年,这一词在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Americans Outdoor)发布的《美国户外空间报告》一文中得到官方认可。

而关于绿道的定义纷繁多样,不同的研究者们对绿道的定义各不相同,其中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对绿道的解读显得较为全面具体,他认为绿道是沿着生态廊道的线性开放空间;为非机动车道设立的自然景观道;连接休闲区、自然生态区、人文历史景观区之间的开放空间等。

Hay认为绿道是连接开敞空间的景观链,是具有自然特征的,集生态、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廊道。

Robert定义绿道为人类、动物、种子和水运动的绿色通道。

二、绿道的发展(一)国际上的绿道发展绿道概念自19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相关的理论发展显著,绿道的设计实践也越来越引人关注,国际上绿道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早期的公园游憩绿道阶段(1867-1900),最早的绿道规划出现在Frederick Law Olmsted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中,该案例用绿道将富兰克林公园等几个公园连接起来,并延伸至三个城区;接着绿道进入景观优先的发展阶段(1900-1945),主要的案例有波特兰纪念广场、新泽西兰州兰德堡镇的绿道规划和蓝桥公园等;然后绿道受环保运动影响开始蓬勃发展(1960-1980),这一时期的美国成立了几个绿道研究中心,对绿道的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其中麦克哈格著写了《设计结合自然》,该著作在笔者读研期间为指定必读书物,该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密切的依赖关系,主张设计遵循生态原理,并通过许多实例来介绍这种设计方法的运用;接下来的绿道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运动(1985年后),往多层次多目标发展,在世界各地都有显著发展,全球有数以千计的绿道项目开展,关于绿道的理论研究也大量出版,绿道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各种关于绿道的讨论会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增城绿道

增城绿道

增城绿道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骑车者及其它依靠非机动工具进行户外活动的人员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从2008年起,增城市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率先规划建设500公里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绿道网络:一是自驾车游绿道。

以广汕、荔新、荔白、新新、增正等旅游大道为主线,沿主干道两侧建设了200公里的绿色廊道,沿自驾车游绿道建设了21个休息驿站和20个生态公园,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带和景观节点。

二是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

从市区到北部白水寨风景区以及湖心岛景区,共建设了长达250多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将鹤之洲、增江画廊、湖心岛、小楼人家、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效连接起来,突出乡村体验、健身休闲的功能,打造成为富有田园风光特色休闲精品线。

三是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

以增江为主轴,把初溪枢纽上游50公里河道两岸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型的山水画廊——清明上河图。

一个增城市民说:“政府做了这单车道很好!很好!我们在烦躁的工作里,假日可以带着一家人来玩玩,锻炼一下身体,吸吸新鲜空气!”绿道建设的背景2010年1月,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开始积极推进区域绿道网规划工作。

省委十六次全会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其中珠三角绿道深圳段包括2号区域绿道、5号区域绿道及一条支线,共约285公里。

今年是全面启动珠三角绿道建设的第一年,要实现绿道网建设“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市政府建立深圳绿道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绿道网建设有关问题,并明确了绿道网建设的责任分工,确定由市人居环境委统筹绿道网建设工作,市规划国土委负责绿道网的规划、设计、用地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绿道网建设实施和管理运营等工作,各区和水务、建设等有关部门全力配合。

绿道建设资料

绿道建设资料

绿道建设基本要素
绿道配套设施建设
绿道建设管制要求
绿道建设的误区
(1)长距离借道城市道路和公路的非机动车道。 (2)只建车道,不划廊道。目前很多地方将绿道简单 理解成单车道。 (3)只建车道,不管配套。绿道系统除了包括绿廊和 慢行道以外,还包括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4)过于人工化,不生态。在建设中未注意充分结 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依然 采取大填大挖的方式,毁坏了大量自然或人工植 被。
绿道指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都市型绿道。不 同类型绿道在具体建设标准的确定上存在差异。 ”5“大系统是指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 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 ”17“个要素是指绿廊系统中的绿化缓冲区和绿化隔离带两 个要素;慢行系统中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三 个要素;交通衔接系统中的衔接设施和停车设施两个要素; 服务设施系统中的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 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六个要素; 标识系统中的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和警告标志 四个要素。
6、照明系统:从现场观察来看,荔城段绿道基本没有设置照明 设施。笔者从景区外的自行车租赁点了解到,游人一般在黄昏 的时候归还自行车。据此推测,傍晚至天黑后景区游人较少, 在一些密林区,若没有设置照明设施,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多 发地。 小结:增城绿道(荔城段)慢行系统基本建成,各类服务、标志 设施初步齐备,基本达到使用要求。绿化方面注重原生态的保 护与利用,与道路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出浓郁的地域 特色。但在某些方面仍需不断改善,例如交通换乘系统有待发 展,应通过城市轨道或道路交通等方式实现与绿道的衔接,使 交通接驳便利;服务设施及游览标志系统应符合人性化服务和 绿色环保设计等要求。
绿道建设原则:“因地制宜、绿色材料、 人文关怀”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规划设计全
都市型绿道: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 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 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绿道

绿道

人性化原则
便利化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的山体、水系和道路,结合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区域绿 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贯通成网布局。加强绿道网与公共交通网的衔接 ,完善换乘系统,方便居民和游客进入;服务一没施采用“大集中、小分散 ”的方式设置,方便居民使用。
可行性原则
根据各地的实际,尽量结合现有的滨水路径、乡村小道和道路两侧等设施 进行布置,既要易于施工建设又要方便日常维护管理。绿道规划建设的新 增设施应利用优良性价比的、反映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 备。
生态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
二、规划重点
二、规划重点
1、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粗放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1.2居民生活品质下降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保护与利用未能有效结合,“死保”导致保护效果不佳 2.2政府对城市开发与管理的关注重点有偏差:
整体现状
在中国,珠三角 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 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供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
国外绿道建设经验 广东绿道建设经验
×× ×× ××
分类建设指引
×× ×× ××
公众参与 区、县建设意愿
绿道网建设指引
分区(市)建设指引
××

××
××
××
××
××
××
××
××








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规划原则
生态化原则
以支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结合现有地形、 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 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保持和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及沿线 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体现生态化。

绿道

绿道

绿道【摘要】:绿道是连接开敞空间、自然保护区和景观要素并包含一系列线性元素的网络,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不仅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意义,还可以作为一个种中介联系城乡,形成网络体系,提高城乡绿地生态效益和游憩活动的潜力。

绿道不仅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意义,绿道在对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绿道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可以改善旅游区品质,提高旅游开发效益。

【关键词】:绿道区域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绿道的概念绿道一词在1959年首次出现并被whyte所用,之后在1987年将绿通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little将其定义为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线)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一个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聚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综上所述,本文对绿道的定义是: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

2. 绿道对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自“绿道”一词诞生以来,人们对于绿道功能的理解仅限于景观、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但对绿道的旅游功能却知之甚少。

本节将重点探讨绿道的旅游功能以及绿道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作用。

2.1. 绿道的旅游功能首先,绿道沿线的河湖水系、森林公园、风景名胜生态良好,地域特色鲜明,观赏价值极高,通过绿道的整合串连,使之发展成为类型多样的生态观光线路;其次,绿道提供了人们接近自然的方便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为人们低碳出行提供了条件,使人可以从容地融入自然、回归历史,充分体验与领略自然与人文之美;再者,绿道能够连接破碎的绿色空间,对于保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实施面向大众的可持续的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绿地规划之城市绿道建设

绿地规划之城市绿道建设

城市绿道建设摘要: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因此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绿道概念的提出给人改善空间环境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绿道相关内容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绿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指导相关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道;绿色空间1绿道及其相关概念1. 1绿道的概念和定义绿道(Greenway),在内容上是多种多样的,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绿道的概念,由于研究者所处的国家地区不同,所研究的背景不同,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现多被人所接受的定义来自于美国经典绿道著作《Greenways for America》一书中关于绿道的定义。

书中将绿道定义为:“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通常沿着自然廊道(比如:河滨、溪谷和山脉)或是沿着已经转化为休闲用途的公用线路(比如:运河、水渠、风景道和废弃铁路等)建立,包括供自行车和行人使用的任何自然和风景道路。

”在《Greenways for America》一书中,作者将绿道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工廊道建立的线性空间,另一类是沿着自然廊道建设的线性空间,同时将绿道细分又可以细分为五大类。

分别是①城市河滨型绿道;②各种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游憩小径型绿道;③在生态学上有重要意义的自然廊道型绿道;④文化遗产或景观廊道型绿道;⑤综合网络型绿道。

(1)城市滨河绿道:这类绿道在世界各地最为常见,通常是利用水系本身具有的线性空间属性,在河滨建设适宜步行和自行车进入的绿色空间。

欧美国家通常将其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正在兴起的滨河绿地类建设项目也属于该类型的绿道。

(2)各种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游憩小径绿道:这类绿道通常结合道路绿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展开,通过建立各种特色游步道、慢跑道和自行车道等线性空间,连接各种绿地斑块,使之形成物理连续的、关联度高的游憩、娱乐活动空间。

绿道小专题

绿道小专题

绿道专题研究
一、什么是绿道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二、绿道的功能
绿道从乡村深入到城市中心区,有机串联各类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具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
(1)生态功能
绿道能发挥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充足空间,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2)社会功能
绿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场所,可供居民安全、健康地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等各种户外活动;同时,提供大量的户外交往空间,增进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3)经济功能
绿道能够促进旅游观光、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并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能够提升土地使用价值,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4)文化功能
绿道可以将各类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串联起来,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感受历史的风采;同时,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位。

三、绿道的建设成本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

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四、国内外特色绿道集锦。

绿道考察报告

绿道考察报告

文昌市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旅游开发部广东增城绿道考察报告绿道译自英文单词“greenway”,来源于greenbelt和parkway。

Green 意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way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通道。

这是绿道的2个重要特征。

绿道建设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在景观生态学中,绿道属于廊道(corridor)范畴(Forman & Godron)。

(英语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人们对于这种特殊的廊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保留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等。

植被组成以乡土自然植被为主。

“绿道”在著作《美国的绿道》中这样定义:绿道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

它可能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

绿道对于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人类干扰因素强烈的城市空间。

可能是过于强调概念,在国内来说对于“绿道”,或许很多人还觉得有些陌生,但只要去增城自行车绿道游玩过的游客,都会印象深刻,应广东省城乡规划院邀请,我司领导于繁忙的工作之余,组织了一次专门的调研考察活动,经广东省规划院安排,我司于21日组织了对于广东省增城市绿道与生态旅游的考察,“增城绿道”将白水寨、小楼人家、莲塘春色、增江画廊等核心景区及增江河沿岸风光、田园风光、山林风光和农家风光融入其中,绿道的沿途还规划设计了风格迥异的4种观光带和不同景观的8个主题路段,形成了“绿上添花”的独特景观。

每隔3-5公里,林带就选择红、黄、蓝、紫、紫红、白等不同花色、不同花期的观花树种,游客眼前的花海树林四时不同,处处精彩。

从了解的情况上来看,增城绿道共分为三大类郊野型绿道:指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生态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绿道规划与设计

绿道规划与设计

65 %
45 %
绿道规划的策略
保护性策略
保护性策略应用于当现有的情况是支持可持续的景观过程和格局时。在 这种策略下,绿道保护其内部景观不被人为改变,而其周边很可能被改 变。一般来说,这类绿道包括了世界遗产、国家公园、大型栖息地等。
如右图纽约中央公园,一边是高耸的建筑,一边是秋意渐浓的中央公园; 一半自然,一半尘世;一半风景,一半繁华。纽约中央公园的存在本身 被很多人看成是一个奇迹。
风景道——专门为观赏娱乐 生物通行廊道——保护生物栖息地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满足人类安全通行而建
绿道规模也发展到贯穿整个国家,较为著名的是 1986年建设的美国东海岸绿带。 整个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北起缅因州、南至佛罗 里达州,共途经15个州的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 连接重要城市、乡村和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 化遗迹等。
在美国化脑运动的带领下,出现了 大量的绿道规划和实现项目。主要 有: 1975年——丹佛南普拉特河绿道 1975年——罗利市绿道、梅拉梅 克绿道 1977年——伦敦东南绿链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绿道的发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绿道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980-1999)
这一时期绿道规划主要在发达国家开展起来,功能也 趋于多样化。
绿道规划的策略
保护性策略——佛罗里达州级绿道规划
为了向更多人解释和推广佛罗里达州绿 道规划的意义,官方绘制了下图。这幅 图通过很简单的图示解释了这项绿道规 划的结构和意义,即用廊道把不同的栖 息地连接起来。
这个项目的特点是他成功的协调了官方 与民众的意愿,这样的规划结果是非常 科学合理的,而且它通过简洁的图例有 力的推广了这个大型的项目。
广东省已于2012年编制 《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 体规划》

城市绿道的景观营造-最新资料

城市绿道的景观营造-最新资料

城市绿道的景观营造1 城市绿道的概念城市绿道(greenway)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其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野生动物、植物群落、土壤、水体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景观美化、生态维护等功能。

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等构成,具有慢行交通、休闲游憩等功能。

2 城市绿道的功能与意义城市绿道是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具有生态环保、社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防灾等多种功能。

2.1 城市绿道的生态环保功能城市的绿道起到生态绿色廊道的作用,城市绿道提供了动物运动的通道,使物种在不同栖息地之间可相互交流,满足了物种流动性需要,增加了城市动物的多样性。

城市绿道线长、面广,对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有吸收作用,可净化空气、减少灰尘。

通过缓冲带的方式隔绝城市噪音,同时还能消除城市内过多的热量,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2.2 城市绿道的社会文化功能城市的绿道建设加强了城市中自然栖息地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的保存,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于城市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这使城市绿道成为城市标志性的空间,营造了城市特色的风貌特征。

城市绿道满足了城市现代休闲活动的功能需要。

城市绿道的建立,使行人能够不受机动车的干扰和影响,满足了人们日常散步等娱乐性活动场所的需要。

城市绿道相比城市公园来说其的服务范围更大,人们更容易抵达。

所以绿道成为人们休息和游憩的主要场所。

市民可以在此开展体育锻炼、人文休闲、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绿道穿越多个区域,串联起城区的多个广场绿化区,将块状的绿化区连接成一个整体,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交融,构成景观游憩走廊。

连网的城市绿道构建慢行交通网络,引领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2.3 城市绿道的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防灾功能城市绿道在增进城市景观魅力的同时还直接带动旅游、休闲、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与绿道

-绿色基础设施与绿道

-绿色基础设施与绿道一、绿色基础设施(一)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简称 GI)绿色基础设施是"灰色基础设施"概念的拓展,作为一种生命支撑系统,是生活的必需品。

它具有生态作用,对自然有益,对人也有益。

(二)绿色基础设施的组成(2)自然保护廊道(Conservation Coridors);如河流,它是野生生物生态库道,同时又适宜大众用于休息娱乐。

(3)绿色通道(Greenways)∶线形的可供人和自行车通行的绿地空间。

(4)城市绿带(Greenbelts)∶在城市的周边或近邻地带,特意保留的较大面积未被开发的荒野或是农业用地,具有线形特征,既用于防止城市蔓延,同时又保护野生环境和城市农业。

(5)生态链(Ecohelt);在城市社区和农田间的绿化缓冲区或廊道口,具有生态和社区休闲功能,为城市和农村居民共同享用。

二、绿道(一)绿道(Greenway)绿道(Greenway)是将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包括自行车线路、野生动物廊道、滨水恢复区或者从城市中延伸出来的沿着溪流或港湾的林荫小径等。

这些绿道使得景观从破碎化走向整体化,为人类的游憩活动和动物繁衍、迁徙提供了空间,并且具有遮阳降温、风道、防治污染等重要生态功能以及极佳的城市美化效果。

国际上诸多学者都曾提出过绿道的分类,如早期福曼·戈德龙(Forman Godron)依据绿道的形态将其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三类。

其中、利特尔(Limle)在《美国的绿道》一书中的论述较为经典,认为绿道依据其形成条件、功能可分为五类∶a)城市河流型绿道;b)游憩型绿道(休闲绿道);c)自然生态型绿道;d)风景名胜型绿道;e)综合网络型绿道。

法布土(Fabos)则按功能将绿道分为生态型绿道、游憩型绿道、遗产型绿道三类。

表11-2对国外绿道的分类思想进行了简单归纳。

浅谈绿道建设规划理念

浅谈绿道建设规划理念

浅谈绿道建设规划理念依托濉溪县"湖、水、城、田"的自然生态资源本底,契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因水为脉,串景拾绿,以城为核,联城系乡,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在濉溪县域构筑城乡一体、健康安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低碳节能、衔接方便、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络系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绿色出行、增加防灾避险能力,建设宜居宜业濉溪。

1 绿道理念概述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绿道经常修建于废弃的铁路线、拉纤河道、非机动车道路、文化性线路等之上,是连接各地区和市镇的重要绿色通道。

2 绿道规划策略2.1 突出"湖、水、城、田",保护生态环境绿道的规划建设应突出濉溪"湖、水、城、田"的生态要素,自北而南形成城市生态、滨水生态、田园生态等自然生态系统,形成都市绿道、滨水绿道、田园绿道的序列特征,绿道建设尤其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展现县域内的生态景观特征。

2.2 汇聚皖北中原文化、彰显历史特色绿道规划建设应体现濉溪的皖北中原文化特点,赋予绿道相应的文化物质,要融入当地的历史人文和特色文化。

历史人文方面:隋唐大运河故道横穿县境中部的铁佛镇、百善镇、四铺乡。

临涣土城是安徽省目前唯一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先秦古遗址。

临涣文昌宫和小李庄为淮海戰役总前委驻址。

双堆建有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和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的烈士纪念塔。

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临涣城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为淮北市仅有的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共艺术关键词(十二)

公共艺术关键词(十二)

公共艺术关键词(十二)作者:张玲来源:《公共艺术》2016年第03期公共艺术关键词(十二)张玲绿道绿道(Greenway)是指那些未经政府开发的,出于休闲或环保目的而保留下来的狭长地带。

绿道还含有“景观道”的意思,在英格兰南部,绿道也指存在于丘陵地带的古道或者环保车道,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山脊路。

废弃的老铁路和公路、曾经的运河河道,甚至荒废的工业用地都是绿道的雏形,其中,以废弃铁路形成的绿道最为常见。

大部分绿道位于城市中,少部分在乡下,例如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南部郊外的苏纳皮山丘绿道(Monadnock-Sunapee Greenway),就是一条适合徒步的野外小径。

美国作家查尔斯·利特尔(Charles Little)在1990年出版的《美国绿道》(Greenways for America)一书中将绿道定义为一个线型的开放空间,它将河畔、溪谷沿边小路或山脊路以及废弃的铁路线转化成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景观道。

这些天然形成的徒步小径或自行车道把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或历史古迹与人口稠密区连接起来。

欧洲绿道协会(European Greenway Association)将其定义为:“专为非机动车出行而保留的连接性道路,绿道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品质。

绿道的设计要符合标准宽度及步行的空间条件以确保对所有人群来说更人性化和低风险。

”(里尔宣言,欧洲绿道协会,2000年9月12日)绿道这个词是将绿化带中的“绿”字和公园大道中的“道”字组合而成,它不是标准的城市街道,因为典型的街道重视景观植物的推广和维护,而这些景观植物并非来自当地。

绿道更多的是指专为休闲或徒步之用的天然小路,还包括能直达社区公园的多条连接性小路。

汤姆·特纳(Tom Turner)试图从英国的各种绿道案例中归纳出绿道的基本类型或模式,他从建筑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的模式语言中获得灵感,总结出属于绿道的七种类型或模式:园区道(Parkway)、水道(Blueway)、石道(Paveway)、玻璃道(Glazeway)、人行天桥(Skyw a y)、生态道(Ecowray)、自行车道(Cycleway)。

绿道定义

绿道定义

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

本文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绿道规划精神指导下,对广州绿道驿站设计提出具体探讨方案。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

深圳绿道

深圳绿道
深圳—绿道
绿道定义
绿道的概念来源于欧美国家,英译“绿道”——greenway, 分为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 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 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绿道,是一种 线型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 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 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路、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深圳段:光明森林公园、茜坑森林公园、横 坑水库、甘坑水库、黄牛湖水库、银湖郊野 公园;主线长66公里。
绿道分段图: 宝安区段 大鹏新区 福田区 光明新区 龙岗区 龙华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坪山新区
推荐网站平台
1、广东绿道网 /ViewMessage.aspx?MessageId=118058&ColumnId=510 2、深圳城管服务平台(深圳城管服务通) /publicserver/sz_web/index.aspx 3、磨房网
Thank you
深圳绿道最全资料合集 /s/blog_6de000c20102wcz8.html
东莞段:摩崖石刻、燕岭生态湿地、塘尾古 村落、埔心古建筑群、南社古村落、中央岛 群、月湖公园、大圳埔湿地公园、亭岗岭文 化公园、初坑体育公园、沟谷公园、松山湖、 宝陂湿地公园、莲塘头水库、清泉水库休闲 度假区、巍峨山森林公园、蝴蝶地水库休闲 度假区、大屏障森林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 主线长58公里。
深圳的绿道是分为三种: 1、广东省级绿道:只有2号线、5号线 2、深圳城市绿道 3、深圳社区绿道
广东绿道区域五号线,主线长约165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途经东莞、深 圳,南至深圳银湖郊野公园。

绿道规划设计说明

绿道规划设计说明

绿道规划设计说明绿道建设是当前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要求,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以绿道建设为载体,以乡村生态民俗游为方向,大力发展绿道经济,有助于优化荣成市生态景观格局、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力促进好运荣成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深化城乡一体化内涵。

1、绿道的定义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海滨、河流、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村间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片区、农业生产基地、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主要是利用现有的环海生态路等作为绿道主干线,农村路网、景区路网等作为绿道支线,把这些可参入的景点、亮点、发展节点串联起来,形成绿道网络。

其中心目的是用绿道网这种载体把可利用的生态、农业、人文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经济。

2、绿道的功能生态功能:绿道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滨、山林、水体、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

游憩功能:绿道可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是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农业观光等户外休闲健身运动的场地,是居民、游客出行观光消费的清洁通道。

社会与文化功能:绿道建设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串联城市社区与历史文化名村、古迹等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对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有重要作用。

经济功能:实施绿道建设,不仅能体现社会、生态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重大的经济产业;能积极推动旅游和农村产业链条发展,增强经济综合效益。

3、绿道的分类根据绿道功能,绿道可分为4类:自驾游绿道、自行车健身绿道、沿河沿海绿道、社区绿道。

自驾游绿道:连通风景名胜区、成山林场、槎山、伟德山等大型景区、生态片区等的环海生态路、主干公路等,可驾车进行观光旅游。

自行车健身绿道:在公园、农业观光园、景区、绿化带、生态片区等内部修建的供骑自行车者健身、休闲游览观光使用的道路。

浅谈南安市绿道系统的现实功能及空间落实

浅谈南安市绿道系统的现实功能及空间落实

浅谈南安市绿道系统的现实功能及空间落实绿道是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是现代城市居民的重要空间组成,本文以南安市为例,探索南安市绿道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现实功能。

本文首先对绿道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南安市生态本底对南安绿道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南安绿道的现实功能,以为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标签:南安市绿道系统;构成要素;现实功能1、绿道相关概念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骑车者及其它依靠非机动工具进行户外活动的人员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构筑了一张贯通生态节点、联系城乡居民的“绿网”。

绿道从乡村深入城市中心区,将各种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串联起来,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和效益。

绿道是集民生、环境、生态、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2、南安市绿道网相关要素构成南安市“山、水、田、城、海”互融,绿色山林与田园以及蓝色水系生态廊道形成网络格局。

具体如下:2.1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南安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0.9℃,七月平均温度28.8℃,一月平均温度7.3-12.3℃,年降雨量16 00mm左右,山区与沿海差异较大,无霜期340天以上。

地质地貌:南安地处南亚热带,依山傍海,山清水秀。

市域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中山、低山渐次过渡到丘陵台地、平原、坡麓、海滩、阶状倾斜现象明显。

主要山体走向以北西为主,由于河流切割断裂,致使地形破碎,丘陵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73%,水域占6.3%,平原占20.7%。

2.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南安土地总面积203520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469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57%;建设用地面积465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99%;其他土地面积1007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5%。

2.3水资源水资源:西溪、东溪、蓝溪为南安的三条主要水系,三条主溪绕城而过,规模最大的山美水库位于北部九都镇境内,并拥有西坑水库、后桥水库、碧江水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道功能综合开发为主题,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道的功能
绿道建设有利于生态环保,有利于增进民众健康,有利于保护和利用文化自然遗产,有利于创造就业、增加收入,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有利于促进体制和科技创新,是一项践行科学发展观,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实践。

绿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道可持续发展的5个建设要点:依据法定规划,实施法定规划;立项、用地变通节俭;选址科学合理;建设因地制宜;维护监督属地公开。

而提高绿道规划水平的设计重点应体现在6个方面:“师法自然”的设计;“多样复合”的交通功能;“平面立体”相融合的绿化布局;“乡土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使用可再生能源充电的租用电动助力车;宜人的休闲设施。

绿道是具有明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内需”,在城镇化的中期应大力加以推广;绿道是基于城乡统筹的“新生事物”,其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必须本着“创新”的意识,遵循“高效节俭”的原则;绿道是当地百姓的幸福工程,应充分带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级负责、连线成网、有序推进。

绿道的优秀案例
案例:绿道网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完整、连续、可达的生态廊道,有效舒缓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

绿道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功能逐步显现,对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绿道网还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慢行系统,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了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以及进一步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机会。

绿道休闲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日益成为珠三角居民锻炼身体、旅游度假的优先选择,慢行、跑步、骑车再次回到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中。

由于占地小且施工难度不大,我们用仅能建设几十公里高速公路的钱建成了贯通珠三角、服务几千万人口的2000多公里绿道,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和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