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现状分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情绪调节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调节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情绪调节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情绪调节机制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理解不断深化。
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促使学者们对情绪调节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目前情绪调节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如情绪调节与个体特质的关系、情绪调节的发展轨迹等。
有必要对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体验和表达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研究情绪调节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各种压力、挑战。
情绪调节研究还可以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
深入探讨情绪调节的定义、重要性、方式、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情绪调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以及了解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指导未来研究和实践,本文旨在总结目前情绪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可能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可以为个体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促进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概述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中坚力量,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压力。
这些压力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情绪管理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当前大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论文还将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总体而言,本论文将全面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期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研究背景:阐述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无论是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还是人际关系压力,都可能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复杂的社会事件和舆论也可能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冲击。
如何有效地管理情绪,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不仅关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对其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反之,情绪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这一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研究目的:明确本研究的目标,即分析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摘要】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情绪调节的定义与分类、神经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总结了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情绪调节的训练方法也是关键的研究内容,对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旨在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对情绪调节领域的全面了解,并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情绪调节、研究现状、神经机制、心理健康、临床应用、训练方法、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主要探讨人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的增加,情绪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情绪调节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人们的社交能力、工作表现等方面密切相关。
对情绪调节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调节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过去几十年,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涉及到情绪调节的定义、分类、神经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对情绪调节进行了探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情绪调节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对情绪调节的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研究情绪调节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情绪调节不仅涉及个体内心情感的处理,更涉及到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情绪调节,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情绪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情绪调节的研究也为解决当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学生心理健康国外研究综述
学生心理健康国外研究综述1 前言学生心理健康一直以来都备受各国教育领域的关注。
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代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影响着他们的学业表现、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以探究全球范围内这一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应对措施。
2 研究现状2.1 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协会的数据显示,每五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患有某种心理卫生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在青少年阶段的发生率随着年龄递增而升高。
英国大学的研究显示,90%的学生表示曾因心理压力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在亚太地区,日本和中国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同样存在共性。
2.2 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境、个人身份认同、网络依赖等因素都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处于情感脆弱的状态,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会采取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来应对难以抗拒的压力。
2.3 国际社会加强关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包括重视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争取实现全球心理健康覆盖。
各国政府和学校也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事务的宣传、教育和支持。
3 应对措施3.1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是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学校推广线上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辅导中心、聘请心理学专家等方式来降低学生们获取心理服务的门槛和提高心理服务质量。
3.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预防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科学的心态和态度,提高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市场的群体,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3.3 重视学生参与感学生的参与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国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参与项目,如心理团体活动、个人心理测试、心理科普讲座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国外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与前景(讲课稿)
国外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与前景(讲课稿)国外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摘要本文从涵义界定、主观体验、生理变化、早期社会化、社交情境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国外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情绪调节现状前景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个体社会化研究的深入和心理教育研究的兴起,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国外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做一简要介绍。
一、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从现有文献来看,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1.情绪调节的涵义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1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例如Cole、Michel和Teti (1994)等认为,情绪调节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要求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
再如,Thomposon (1994)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非呆板)、应变性(非固定不变)和适度性(非唤醒过度或唤醒不足),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
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
例如,Masters (1991)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
与之相应。
许多研究也发现,人们调节自身情绪反应的内外过程,尤其是它的强度和久暂特征,与实现或达到个人目的有关(Campos, 1989; Smith, 1993)。
采用这种界定方式的研究者强调,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要求的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人们是否进行情绪调节以及如何调节,是对社会情境的主观意义及自身应付能力的认知的函数(Smith, Haynes, Lazarus and Pope, 1993)。
情感分析国内外调研报告
情感分析国内外调研报告情感分析国内外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情感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情感分析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识别和分析人类情感的方法,可以对文本、语音等信息进行评估和分类。
在国内,情感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例,情感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情绪,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程度。
同时,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情感分析技术在舆情监测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获取民众的情绪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国内情感分析技术研究较为活跃,已经产生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提出了面向中文文本的情感词典,用于中文情感分析。
此外,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在情感分析技术上进行了探索,如百度推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平台,为企业和政府提供舆情监测与分析服务。
而在国外,情感分析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情感分析技术对社交媒体上的推文进行情绪分析,以了解人们对政治和社会事件的态度。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情感分析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个性化诊疗。
国内外的调研表明,情感分析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情感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推广;政府可以通过情感分析技术实时了解民众的情绪变化,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同时,情感分析技术也对医疗、教育等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帮助医生、教师更好地了解患者、学生的情感状态,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然而,情感分析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与难题。
首先,语义理解的准确性是情感分析的一大难点,因为情感词汇的不确定性和文本的多样性。
其次,情感分析还需要解决情感极性的识别问题,即如何准确判断文本中的情感是正面的、负面的还是中性的。
此外,情感分析技术还需要解决语言差异性的问题,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情感表示的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大学生情绪现状分析报告
大学生情绪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情绪状态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情绪现状,并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期望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
这种压力给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大学生情绪现状,从而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 情绪现状分析2.1 学业压力大学生在学术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的学生。
他们面临长时间的学习和作业压力,频繁的考试和竞争,这往往导致他们出现焦虑、压力和挫败感等负面情绪。
2.2 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工作岗位匮乏、薪资不尽人意等问题。
这种就业压力会导致大学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
2.3 人际关系压力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然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往往面临各种挑战。
缺乏社交技巧、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都会给大学生的情绪带来不利影响。
2.4 经济压力大学生往往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他们可能面临着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困扰。
这种经济压力可能会使大学生感到拮据、焦虑和无力感,从而造成情绪困扰。
3. 解决方案3.1 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大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正确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培训课程,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压力和困惑。
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此外,学校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3 优化学习和考试环境学校应该逐步改革学习和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国内学业情绪的研究综述
国内学业情绪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研究学业情绪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学业情绪的概念、维度划分、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内容梳理。
其中,维度划分包括两维度和多维度的探讨,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因素、学业成就、归因等,并总结了目前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后续的研究思考与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学业情绪提供支持。
关键词:学业情绪;测量;影响因素一、引言情绪作为一种影响个体行动的非智力因素,不少研究者在1998年“情绪在学生学习与成就中的作用”会议后开始着手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影响与机制作用等问题。
由于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心理学界对学業情绪的界定、结构成分等缺乏统一认识和评定标准,本文试图对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二、学业情绪的概念德国心理学教授Pekrun提出学业情绪的概念,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我国学者进一步扩展“学业”涵义,认为学业情绪不仅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日常作业和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
三、学业情绪的结构与测量(一)两维度:积极与消极大部分学者们根据愉悦程度将情绪划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类,Pekrun、ravaja 依照愉悦度与唤醒度把学业情绪划分为四类,分别是:积极高唤醒促使活动的正性情绪;积极低唤醒会抑制活动的正性情绪;消极高唤醒促使活动的负性情绪;消极低唤醒抑制活动的负性情绪。
这与Russell提出的情绪环状结构是完全一致的。
学业情绪的测量不同于单一情绪的测量,它更加复杂与综合,已有的研究工具也非常有限,主要包括问卷法、形容词核检表法以及投射测验等方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ekrun等人在2005年编制出版的学业情绪问卷。
该问卷共232个项目,涉及三种学习情境及9种具体的学业情绪,24个分量表,采用5点计分。
国内不少学者对AEQ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并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编制了相应的学业情绪问卷,其中董妍和俞国良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分问卷信度α系数在0.785~0.915,分半信度在0.71~0.82。
学业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理 论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7 18 5 1—1 期 21 年第 1一2 00 1l 期 总第 19 页 22
作者简介 : 金则霜 ,湖南师 范大 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业情 绪研 究现状 与展望
金 则霜
摘 要 :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它不仅影响着学习 者的认知加工水平,还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 。 自20 年 Pku 等人正式提 出学业情绪以 02 ern 来,这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近十年来,国 内外研 究者从测评工具、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几 个角 度对学业情绪展开了初步研 究, 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研究讨论 。 其 关键词 :学业情绪 青少年 大学生 测评工具 影响因素
】 2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5
总第 1 — 1 期 2 1 年第 1-2 1 18 7 00 11 期
总第 19 页 23
・ 论研究・ 理
验到的各种情绪 ,还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
采 用 现有 测 评 工 具 的研 究发 现 ,目前 青少 年
绪体验 ,在 日常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 以及 和 大学 生 在学 习活 动 中的学 业情 绪均 以正 性情 绪 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四 。由于这一领域起步较 为主 ,且存在着性别差异 。多项研究表明,学业 晚 ,心理学界对学业情绪 的界定 、结构成分等缺 情绪 的性 别差 异 表 现 为 :男 生体 验 到的 正性情 绪
绪 问 卷 ( cd m cE t nQ et n a e E ) 低于高中生 ;经过对学习不 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 A a e i mo o u s on i ,A Q o i i r
通过 测验 发现 ,学生 的学业情 绪包 括愉 陕、希望 、 年 的 比较 研究 推测 ,高一 年 级可 能是 转 变学 习不 自豪 、放 松 、气 愤 、焦 虑 、羞 愧 、失 望 和厌 倦 9 良青少年学业情绪 的一个关键时期 ;苏世将、马
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现状分析作者:张尧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5期摘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过程中情绪作用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从学业情绪的概念界定、结构、测量几方面,对当今学业情绪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业情绪;学业情绪结构;学业情绪的测量一、学业情绪的界定根据Pekrun等人的界定,学业情绪既指与学业成就相关的情绪(如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愤怒、骄傲、羞愧等情绪),也包括教学或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情绪(如喜欢学习、厌倦考试等)(Pekrun et al. 2007)。
消极情绪(例如生气、焦虑、消极、无望、厌倦)(Pekrun et al. 2006; Pekrun et al. 2002; Weiner 1985) 对学生持续努力学习起阻碍作用。
相反,积极情绪(如愉快、自豪、期待)会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Liljedahl 2005; McLeod 1988)。
我国学者董妍、俞国良(2005)参考外国学者的观点提出,学业情绪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
也有学者参考国内外的观点,将学业情绪界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考试情境下产生的,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总之,现今国内外学者基本都沿用Pekrun对学业情绪的界定,几乎没有学者对此种提法提出有价值的异议。
二、学业情绪的结构以及各划分维度的研究现状以往,很多学者把学业情绪根据效价维度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但遭到很多人的异议,认为这种分法不够全面,也无法体现同一效价维度的唤醒度。
也有学者加入中性情绪,使之成为三类。
Patrick(1993)的研究将儿童在学习中产生的情绪分为四类:积极情绪(兴趣、高兴、放松)、厌倦、痛苦和生气。
目前世界广泛认同的是Pekrun, Goetz, Titz, and Perry (2002)的研究,根据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把学业情绪的类型划分为: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
最新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教育文档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教育文档作者xxxx------------------------------------------日期xxxx------------------------------------------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悲剧时有发生,社会上也数次出现了如“多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一类的网络热点.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正处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往往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感情乃至于社会期待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社会的巨大变化,外界的各种诱惑,就业创业的潜在压力,和内在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变得摇摆不定,情绪也容易出现极大地起伏。
如果不能恰当应对,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广泛而持久的关注[1].所谓心理健康,形容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指内部环境给人以安定感,面对环境变化时或者遇到困难及障碍时,心理不会出现失调的现象,可以找到合适的社会形式加以克服.在 1946 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 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源自于自我认识发展中的偏差、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以及大学生无法适应学习和就业压力。
盲目坚持自己的立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其强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感受,这几乎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也是大多数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2]。
面对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诸多案例,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已经高度重视了起来,并且积极探索和开展了针对校园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教育手段.一、国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发展的也比较成熟.美国在二战后就有心理健康工作者服务于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3,4].目前欧美国家都设立有心理健康卫生、心理咨询机构,并配有专职人员。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
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浅析【摘要】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或内部情感时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行为。
本文从情绪调节的定义和分类、影响因素、神经机制、心理健康作用、心理疾病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增强个体的应对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而在心理疾病中,情绪调节不当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情绪调节的发展趋势,探索更多的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情绪调节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情绪调节、研究现状、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神经机制、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发展趋势、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绪调节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经常面临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探究情绪调节的机制和效果,以期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和处理生活中的情绪挑战。
在过去的研究中,情绪调节被认为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过程,个体通过认知和行为手段来影响自己的情绪状态。
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探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试图从神经层面揭示情绪调节的内在原理和方式。
心理健康领域对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许多研究发现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升心理幸福感。
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研究背景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情绪调节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1.2 研究意义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情绪调节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十年国内外抑郁情绪理论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外抑郁情绪理论研究综述摘要长时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进行研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具体的数据显示抑郁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所以对于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对于近十年国内外抑郁情绪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研究这些文献综述得出一定的研究结论,希望能够对于之后抑郁情绪的抑制起到一定的帮助。
引言当前国内出现了很多研究理论,其中有自动思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注意偏向等因素能够对于抑郁情绪的影响,但是几乎没有研究学者研究这些因素对于抑郁产生怎样的影响。
所以本文对于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考虑多种因素对于抑郁情绪造成的影响等,并且研究抑郁情绪对于人们情绪所造成的影响,怎样合理的抑制抑郁情绪的产生等展开相关研究。
1.抑郁的理论基础1.1抑郁的概念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每个个体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感受到的一种情绪。
抑郁(Depression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意指“下压”,17世纪时这个词最早用来描述情绪状态。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安哥德(A. 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1)抑郁为正常心境向情绪低落方面的波动,即每天出现情绪恶劣的一面;(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 (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持久的、相对稳定的愉快感的缺乏;(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
1.2抑郁的分类抑郁情绪按照程度进行划分,其中可以分为精神抑郁、神经抑郁以及产生抑郁情绪的状态等。
其中精神抑郁一般是由于身体出现疾病所导致,是因为身体中的机体生化因素由于出现一些异常而产生的生理性疾病,也可能会由于家族的遗传所导致的心理疾病。
精神性抑郁实际上就是具有精神病的一类疾病,得出这一疾病的患者并不能真切的分出现实与梦境,也可能会做出一些偏离社会常规行为的事情,出现异常症状的状况可以称为精神性抑郁。
近五年来国内青少年学业情绪研究
从研究对象上来说,许多研究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作为被试。但对于面临高考,心理压力更大、学业情绪起的作用更明显的高中生则很少涉及,关于小学生的研究则几乎没有。从地域上来说,以大、中城市学生作为被试的研究很多,但以农村学生作为被试的研究则没有,而且缺乏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的研究。此外,由于现在很少有对汉族和少数民族、英语和语文学习等的对比研究,因此,就学业情绪所涉及到的各个相关维度是否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还值得思考。
三、研究内容
1.学业情绪的定义和维度
在Pekrun提出学业情绪的概念之后,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它的结构维度方面。董妍、俞国良(2005)扩大了学业情绪的范围,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情绪不仅仅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 同样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董妍、俞国良(2006)按照愉悦度(积极与消极)与唤醒度(高唤醒与低唤醒)将学业情绪归为积极唤醒度高的情绪、积极唤醒度低的情绪、消极唤醒度高的情绪与消极唤醒度低的情绪四类。
在年级上,对于不同研究对象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李磊、郭成(2009)认为,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学生体验到了更多的不良情绪;苏世将、马惠霞(2009)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二年级比一、三年级体验到较多的负性情绪和较少的正性情绪;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将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任务较重、高考压力较大有关。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要多于消极情绪。也有研究者把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的学业情绪作了比较,发现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低于一般青少年;学习不良青少年的消极学业情绪显著高于一般青少年;两者在学业情绪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一、初二和高二、高三年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是由于学习不良青少年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经常受到教师的负向评价。另外,学习不良学生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会使他们体会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学生心理健康国外研究综述
学生心理健康国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因此,国外专家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国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业压力是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国外研究表明,过度的学业压力会导致学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近年来,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缓解学业压力的方法,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
二、社交不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交不适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另一大热点。
国外研究表明,社交不适会导致学生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缓解社交不适的方法,如社交技能训练、心理治疗等。
三、网络成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成为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焦点。
国外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学生的社交能力下降、学业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损等问题。
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缓解网络成瘾的方法,如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等。
四、跨文化适应问题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国外研究表明,跨文化适应问题是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
原因之一。
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缓解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方法,如跨文化交流、心理疏导等。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外学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缓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研究一、内容概括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在学业上的情绪体验,以及这些情绪如何影响他们的大学适应过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的学业情绪作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心理资源,其状态和特点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研究文献,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大学生学业情绪的模型和分类。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对大学生的学业情绪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力、社交能力和心理韧性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学业情绪与大学适应之间的关系。
学业情绪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适应过程,还通过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行为策略来间接影响适应效果。
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交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而消极的学业情绪则可能加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使其在适应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
包括加强学业情绪管理教育、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等,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挑战和适应大学生活。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学业情绪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心理学界对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研究较早,成果也更为丰富。
Zaleznik等人(1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多种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失望等,这些情绪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Coker和Lucas(1对大学生的学业情绪进行了更系统的分类,包括积极情绪(如满意、喜悦)、消极情绪(如焦虑、愤怒、沮丧)和混合情绪(如忧虑、担忧)。
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国内外大学毕业生精神压力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大学毕业生精神压力的比较研究毕业生是社会中的新鲜血液,他们承载着家庭的期望,社会的压力,以及自身的追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精神压力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国内外大学毕业生的精神压力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在国内,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薪资低下、职业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同时,家庭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值也往往过高,许多毕业生感到无法达到周围人的期待,产生自卑和挫败感。
与此同时,国内的教育体制也存在一定问题,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大学生在学业压力下,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导致毕业后面临现实社会的挑战时无法适应,从而增加了精神压力的来源。
相比之下,国外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可能会更加宽松一些。
一方面,国外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得他们在面对就业市场时更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失业者有一定的救助措施,大学毕业生不必过分担心失业带来的生活困境,从而减轻了精神压力。
此外,国外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
相比之下,国内的大学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无人可倾诉,增加了精神压力的承受力。
总的来说,国内外大学毕业生的精神压力有着明显的差异。
国内毕业生主要受到就业压力、家庭期望和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影响,而国外毕业生则更多地受到教育体制、社会保障和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影响。
未来,希望国内能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其精神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技术环境中的外语学业情绪研究综述
技术环境中的外语学业情绪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外语学习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技术环境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因此,研究外语学习的情绪在技术环境中的影响已成为一项热门课题。
外语学习情绪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
在这一时期,情感心理学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情感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记忆和行为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情感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外语学习情绪的影响。
研究发现,情绪对外语学习存在很大的影响。
在技术环境下,学生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焦虑、压力、沮丧等。
同时,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方法,例如在线学习、使用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和社交网络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技术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情绪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管理:学生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适应技术环境下的外语学习。
2. 学习策略:技术环境下,学生如何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以改善自己的外语学习情绪。
3. 教学方法:教师如何使用新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状况和学习效果。
总之,技术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情绪研究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情绪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并提供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国内外对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相关概念的界定:厌学心理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具体表现为消极对待学习活动,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厌学心理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2、相关概念的界定:厌学,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具体而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对国外厌学研究的概述国外基本没有直接讨论“厌学的资料,相关资料是关于“逃学”、“辍学”以及“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用“逃学”一词表达一种行为,认为行为是客观的,只要出现这种行为,相应地西方就会有细究“逃学”背后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学校原因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大量的改变这种行为的计划方案。
早在1963 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就发表了《反中途辍学运动》报告,重在指出学生中途辍学是教育的严重损失,号召公众预先发现潜在的辍学问题,帮助已辍学的学生返回学校。
影响美国学生中途辍学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是由倦怠”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其中以Freudenberger (人们通常认为Freudenberger 是倦怠研究的开创人)和Maslach对倦怠”所下的定义被引用的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5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JIAOXUEGAIGE
一、学业情绪的界定
根据Pekrun等人的界定,学业情绪既指与学业成就相关的情绪(如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愤怒、骄傲、羞愧等情绪),也包括教学或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情绪(如喜欢学习、厌倦考试等)(Pekrunetal.2007)。
消极情绪(例如生气、焦虑、消极、无望、厌倦)(Pekrunetal.2006;Pekrunetal.2002;Weiner1985)对学生持续努力学习起阻碍作用。
相反,积极情绪(如愉快、自豪、期待)会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Liljedahl2005;McLeod1988)。
我国学者董妍、俞国良(2005)参考外国学者的观点提出,学业情绪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
也有学者参考国内外的观点,将学业情绪界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考试情境下产生的,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总之,现今国内外学者基本都沿用Pekrun对学业情绪的界定,几乎没有学者对此种提法提出有价值的异议。
二、学业情绪的结构以及各划分维度的研究现状以往,很多学者把学业情绪根据效价维度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但遭到很多人的异议,认为这种分法不够全面,也无法体现同一效价维度的唤醒度。
也有学者加入中性情绪,使之成为三类。
Patrick(1993)的研究将儿童在学习中产生的情绪分为四类:积极情绪(兴趣、高兴、放松)、厌倦、痛苦和生气。
目前世界广泛认同的是Pekrun,Goetz,Titz,andPerry(2002)的研究,根据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把学业情绪的类型划分为: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
效价维度用来区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唤醒度用来区分高唤醒情绪与低唤醒情绪。
高唤醒情绪促使人兴奋,低唤醒情绪导致人放松。
积极高唤醒情绪包括愉快、希望、自豪等。
消极高唤醒情绪包括愤怒、焦虑、羞愧等,消极低唤醒情绪包括厌烦、无助和无望等,积极低唤醒情绪是放松、满意、平静等,但是因为放松通常发生在应试之后,而非平常学习当中,因此对其的测量较少。
我国学者董妍、俞国良根据Pekrun等人的分类,做了关于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关系的本土化研究,该研究成果已被我国学者广泛借鉴和应用。
该研究发现:第一,积极高唤醒情绪对学业成就没有直接影响,它通过积极预测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接近目标、学业效能和学习策略间接对学业成就产生显著影响;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能够显著积极预测学业成就;消极高唤醒和低唤醒学业情绪能够显著消极预测学业成就。
第二,积极学业情绪对学业有促进作用,消极的学业情绪对学业有阻碍作用。
作者简介:张尧
(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儿童入学准备对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过程中情绪作用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从学业情绪
的概念界定、结构、测量几方面,对当今学业情绪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业情绪;学业情绪结构;学业情绪的测量张尧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47
教学改革JIAOXUEGAIGE
除积极低唤醒对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外,其余结论都与Pekrun等人的研究一致。
Pekrun等人认为,放松不能直接预测学业成就;而董妍等人的研究则认为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都可以显著预测学业成就。
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测量工具不同或文化差异等。
马慧霞和张泽民(2010)则有更细致的划分,即按照学业情绪与课程、情境的相关度把学业情绪划分为一般学业情绪和特殊领域学业情绪。
一般学业情绪又划分为课程特异学业情绪和情境特异学业情绪。
研究者将课程特异学业情绪进一步划分为中学生和大学生课程相关学业情绪;而情境特异学业情绪则可通过设计编制课堂、课外和考试相关的学业情绪问卷来研究相应情境相关的学业情绪。
虽然十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对学业情绪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以往对学业情绪的研究多局限于诸如学业倦怠、应试焦虑(Zeidner,1998)、学习抵触等消极情绪。
甚至有人研究了消极情绪对学业的积极作用(JayaKannan,JohnLaurenceMiller,2009)。
而对愉快、希望、自豪等积极情绪的研究却很少(Pekrun,Goetz,Titz,&Perry,2002)。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学业情绪”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表明,我国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以2005年董妍、俞国良《中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业情绪调节:类型、特点及其关系》的出版为标志,学业情绪正式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线。
而2005年以前,和国外相同,我国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考试焦虑方面,20世纪80年代就有关于考试焦虑的文献出版(凌文辁,1984)。
截至2014年5月,以“考试焦虑”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1956篇,而以“学业情绪”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献仅有216篇。
除上述结构维度,国内外学者也按学科维度和各学业时期(小学、中学、大学)划分,进行学业情绪的研究。
在学业时期的研究方面,采用主题检索,以青少年为检索词检索到79篇文献,以中学为检索词34篇,以大学为检索词24篇,以小学为检索词8篇。
可见,我国对于学业时期的学业情绪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段,而对于小学生的研究则极其有限。
这与目前学业情绪的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有密切关系。
三、学业情绪的测量
当今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量表是Pekrun等人在2002年编制的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Emo-tionsQuestionnaire,AEQ)。
该初版量表的题目来源分为探索性研究中学生的自述报告和之前研究中设计的考试焦虑问卷两部分。
然后对初版量表的题目进行数据分析,又对各分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终版量表。
该量表的分类依据上述Pekrun等人对学业情绪结构的分类,即根据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分为: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
该量表依据不同测量情境又分为三个问卷,课堂情绪问卷、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EmotionsQuestionnaire)和考试情绪问卷(TestEmotionsQues-tionnaire)。
后两个量表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学者董妍、俞国良根据Pekrun等人的划分编制了《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是我国第一个学业情绪问卷,目前被广泛应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学业情绪的测量多使用自陈量表,但自陈量表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加之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法准确自评,造成对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学业情绪研究非常有限。
因此,我国学者冯漭、廖凤林提出,应把自陈量表法与更为精确、动态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如把行为测量和神经心理学测量相结合,如今有四种可以运用的方式:面部和身体表情观察系统(如FACS及其变体),外周生理测量(测量心率、皮肤电等),EEG和功能成像(fMRI,PET)。
EEG和功能成像可以对情绪的认知和情感过程提供最直接的实时测量。
四、小结
虽然现阶段对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也被各领域普遍关注和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理论方面
Pekrun曾指出,教育环境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虽然已有对于教育环境的研究,但怎样创设一个教育环境,使之既能保持积极的学业情绪又能预防消极学业情绪,仍然是当今国内外学者须要研究的问题。
尤其在儿童入小学之前,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能使儿童入学后具备积极学业情绪,避免消极学业情绪的产生,更是研究盲点。
(二)研究方法方面
以往的有关学业情绪的研究多以定量研究为主,然而若想研究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深入、严谨的定量研究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因此可以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综合应用。
定性研究的探索性分析能够将复杂的环境和情感因素整合起来加以分析,实现定量和定性的优势互补。
另外,我国学者冯漭、廖凤林认为,可以将个案研究作为基于样本设计的补充。
这样既能使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又能确保结论对于个体情感生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8-49.
[2]彭聘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4-365.
[3]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
[4]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J].心理科学,2010,33.
编辑∕高伟
48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