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读后感

合集下载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其中的一句名言:“上善若水”,令人深思。

在这个现代社会里,我们是否能够从这句话中汲取到一些深刻的哲理呢?水,是宇宙间最柔软的物质,它无处不在,无形无质,却能滋润万物。

它具有无私奉献的特质,与大自然相融合,没有任何目的性,只是自然而然地做好自己的本分。

道德经告诉我们,善良的人应当如水一样,无私、柔软而努力地为他人服务。

在当今社会,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追逐个人私利,丧失了善良和共情能力。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像水一样,感恩他人的付出并回报他们,就能够帮助他人、帮助社会,让周围的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就提醒着我们要学会关注他人的需要,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善良的人往往具有包容和谦虚的品质,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攀比不争强好胜,他们愿意放下身段和他人和谐相处。

正如水不会争夺河流水位的高低,而是自然自然地下降,融入大河中,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

如果我们能够像水般谦逊,就能够放下架子,与他人平等相处,充分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水还具有温润的特质,不仅能滋养万物,还能拥抱和包容一切。

它不分褒贬,不论大小,也没有任何偏好,不论遭遇多大的阻力,它都能顺势而下,不强求,不抵抗。

道德经告诉我们,不要以强凌弱,而是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

善良的人应该理解并原谅他人的错误和过失,并且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些事例中找到“上善若水”的感悟。

比如,一位有拥有财富的人,他把部分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富有而忽视了社会的不平等,而是同情和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这就是“上善若水”的具体体现,通过关心他人、付出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蕴含着对于善良、包容、温润等美德的追求。

感悟“上善若水”5篇[修改版]

感悟“上善若水”5篇[修改版]

第一篇:感悟“上善若水”感悟“上善若水”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道”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著《道德经》一书更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画上了绚烂的一笔。

通读老子《道德经》全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子在第八章中的“上善若水”。

老子用有形的水来指代无形的道,高度赞扬了水的各种优点,并且以此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深刻的人生处世哲学,使我受益颇深。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参考了多个版本的不同注释,各版本对于此章的理解虽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

其大意为: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之人像水一样处于卑下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施恩于物以仁而行,言语诚实可信,为政论平持衡,做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没有烦恼。

在此,老子将水人格化,以水喻道,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世。

感悟“上善若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一、感悟“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感悟“上善若水”

感悟“上善若水”

感悟“上善若水”
首先,“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温润。

水是一种非常温和的物质,能够温润万物,为万物提供生命之源。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保持温和、友好、真诚,努力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友谊和爱情,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其次,“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智慧。

水虽然温和,但它也是非常聪明的。

在面临障碍时,它能够顺势而为,找到最佳位置,一路流向大海。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应该保持聪明、灵活的思维,善于思考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长,不断超越自己。

再次,“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坚韧。

水虽然柔软,但也有其自身的力量。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水会坚定不移地前进,不断克服各种障碍。

而我们也应该在人生道路上保持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包容。

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包容。

无论是那些干涸了的小溪,还是那些汇入海洋的千川万壑,水都毫无偏见地接纳他们。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包容,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世界。

总之,“上善若水”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温润、智慧、坚韧、包容,保持一种天真豁达、阳光向上的心态,融入大自然,享受美好的生活。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在《道德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一、水的特点是柔软而有力道德经上提到的“水”,并不是指它的形态和物质,而是指它那种柔软而有力的特性。

水不会因为强势的碰撞而消失不见,反而会顺着自己的特性,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同样,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应该要有柔软而有力的特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 society 和生活中,做一个不仅仅拥有力量,同时也兼备在柔软中取胜的人。

二、上善不争在《道德经》中,上善被比喻成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柔软,更是因为它没有争斗性。

水没有喜欢去冲突,它会顺着自己的本性,化解万物之间的冲突,才能最终使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同样,一个合适的人,应该懂得呈现自己,而不是跟周围的人争个高下或是进退两难。

凡事都能以和解和兼容取胜,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三、利他主义在《道德经》中,气节和道德修养等概念都是与“利他主义”息息相关的。

对于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言,是个人都应该要能够懂得“放下自我,顾及他人”,这样才能做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而水的“利他主义”,不仅仅表现在它能够为大地的生物提供养分,更是表现在它总会以谦虚的姿态,才能导致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睦相处。

四、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基本伦理,而水的孝道思想也符合孝道的精神。

水的“孝道”,不仅仅体现在它哺育万物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它的修养过程中。

水有健康的习惯,会避免废弃对环境的破坏,这就是对周围环境中的“父母”的孝敬。

五、反思自我在《道德经》中,提到了“行者常自省,道者常自律”的观点,这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要有的品质。

而水则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参照。

只有经过反思,我们才会谦虚地接受自己成长的不足,“利己”的同时也注意“利他”。

同样,水也在不断地修养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属于,在给周围人的帮助的同时,更是在不断为自己积累水分。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古人云:上善若水。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多思考。

水,是大自然的一股力量,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和无限的能量。

从道德、人性、社会等方面来看,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内涵富有深意。

善,是指人们天性中的善良、友善、真诚、善良、慈善等品质。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意味着拥有这些品质,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善良像水一样纯净,不与世俗纷争纠结,兼容并蓄,善良给予人们温暖和希望。

而友善则像水一样,能够融入任何环境,不分亲疏远近,对待他人,我们都应像面对水一样平和宽容。

真诚,就像水一样,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给予人们安心和信任。

慈善,则象征着水的无私和关爱,温暖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渡过困难和痛苦。

道德经中的水,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虚心、柔软和悦纳。

虚心,就像水的柔软一样,可以吸取一切的正能量,将它们融入自己,让内心充满智慧和成长。

和水一样,它可以无依无靠,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不抱怨,不抗拒,以柔克刚,让自己不受伤害。

同时,水对一切都没有偏见,也没有歧视,它悦纳一切的存在。

在道德经的眼光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悦纳他人和周围的一切存在,让我们更加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善待待人接物,还要善待我们的自然环境。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它,地球就无法运转。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水资源越来越受到威胁。

我们应该像待人接物一样善待水,关注环境保护,重视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

保护水源和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家园,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为了名利地位争斗不休,而忽略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要做一个温润的人。

只有我们拥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影响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在社会中,我们也应像水一样包容他人,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性。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是很多人对道德伦理思想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引导。

善良和宽容就像水一样,可以滋润万物,使其生生不息。

在我看来,“上善若水”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善良对待他人。

善良如水一样无私,不计较付出和回报。

水可以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茂盛。

同样地,一个善良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善良感染身边的人,传递爱与关怀,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其次,“上善若水”表达了一种宽容的态度。

水能够包容一切,不分大小、高低、贵贱。

同样地,一个宽容的人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宽容不仅能使他人得到教训和成长,也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上善若水”还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

水能够顺势而下,适应自然界的规律。

同样地,一个善于顺应自然的人能够适应生活的变化和环境的需求,不强求、不抗拒,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价值。

此外,“上善若水”也启示我们要保持谦逊。

水源谦逊,无论在高山或深谷,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同样地,一个谦逊的人不会骄傲自满,不会自以为是,而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帮助。

谦逊使人不断进步,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上善若水”的道德准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善良和宽容使人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顺应自然和谦逊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与他人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秉持“上善若水”的理念,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去感染他人,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同时,“上善若水”也是我们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依据。

只有具备善良、宽容、适应和谦逊的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成就自己,同时也能给予他人帮助和启迪。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当像水一样温柔善良,像水一样宽容包容,像水一样顺应变化,像水一样谦卑谦逊。

总之,“上善若水”在道德经中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启示和教诲,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在反复思考中,不断完善自己,逐渐领悟这一重要道义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物质,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上善若水”。

这句简短的话语深寓哲理,给人以深思。

它所传递的道理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水的特性,而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智慧和人生观。

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上善若水”在道德经中的深刻意义。

1. 柔弱胜刚强水是柔软的,无论遇到任何障碍,都能迂回前行。

这给人以启示,我们在处事方面应该保持柔弱而非刚强。

刚强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而柔弱却能带来灵活和智慧。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宽容包容,以柔克刚,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的境界。

2. 无私奉献水没有私心,它无条件地滋润万物。

在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观念也暗示了人们应当用无私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他人奉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感受到分享快乐的美好。

3. 谦逊与包容水能够适应各种容器,无论是瓶子、杯子还是河流、湖泊,都能无条件容纳。

而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因为自负和固执而产生争执和矛盾。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鉴水的品质,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和谐与平静。

4.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情景让人难忘。

水虽然柔弱,但是只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持之以恒地去追寻梦想,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 和谐自然水是大自然中最纯净、和谐的存在。

它不存在争斗,也不会给大自然带来污染。

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关注自然环境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只有当我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平静。

总结一下,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寓意深远,教导我们用柔弱、无私、谦逊、持之以恒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处理人际关系,追求事业。

只有在这样的态度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实践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上善若水_感悟人生

上善若水_感悟人生

《上善若水》感悟精选(1):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老子所主张的道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有治,水正好契合了他的思想。

但这水所承载的,不仅仅仅是他一个人。

孔子有云:逝者如斯。

水似乎没有形状,可也能是世上所有的样貌。

随欲而安的个性,使得我们能将它困在一个又一个或精或简陋的容器里,随心所欲地让水呈现出我们所需要、喜爱的形状来。

而水从来不曾反抗过,只是在装载它的容器中微微荡漾。

很喜欢看鱼儿在水中游走,水如一个宠爱孩子的母亲,不留一点儿缝隙地将鱼儿层层围住,好像生怕它受到半点儿伤害。

可水并不限制鱼儿的行踪,但鱼儿所到之处必有水。

多么慈爱的一位母亲,它温柔得令鱼儿永远也离不开她的怀抱。

但是,在水温和的外表下还藏有一个执着的心。

九曲十八弯的路程,没有拦住它的脚步;百折不回的坚定,伴着它一路而行。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既然路是人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么河道呢?最初的河道,那是水的一次次冲击,经历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努力开拓出的通向大海的道路。

还记得外婆家门前的那一个石板。

坚硬而厚重的石板上留着一个小小的水坑。

小时候的我总以为那是一个路经此地的大力士所留下的,之后才明白那竟是每一天从屋檐上滴落下的小水滴的杰作,没有哪个人第一次明白这个故事时会不为之动容。

水承载着不同的思想,永流不息,见证了两汉之雄钟巨鼎,见识了北宋之游船画舫,见到了晚清之断壁残垣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知如何描述真实的水,就让我重复一次老子所说的话吧:上善若水。

感悟精选(2):上善若水仅此上善若水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水的意境:简单,深远,丰富,坚韧。

它是说做人也要像水这样,简单朴实,孕意深广,人若能做到像水一样,那便为上善了。

水,以一种流动形态存在,是物种起源的摇篮,却又是如此简单。

是的,它很简单,再普通但是的微观粒子,无处不在,轻盈透明。

但它并不因为简单就失去了重要性,恰恰相反,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无处不在的水,人类才能过着安乐、舒适的生活。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其智慧和哲学影响广泛。

其中,“上善若水”是一个经典的论断,它的深刻内涵启示我们在人生中追求至善和和谐的方向。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上善若水的意义和感悟。

第一章:善者如水从小我们就向往着宽容、舒适,因为同时也存在着比赛、评级的竞争心理。

我们获胜则会天真得欢呼,失利则会消沉不堪。

不管是功高盖世还是默默无闻,上善若水的态度始终是:与人为善,平凡和谐。

水,从来不喜欢显山露水,而是默默流淌,让一切事物更加温润和谐。

善者,也同理。

他们不喜欢彰显自我,而是用柔和的力量将助人为乐的善意直接传递给周围人。

第二章: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水有时候会翻腾、暴涨,剧烈地影响着周围的一切。

同样的,上善若水的善者们也不是温顺的羔羊,他们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行动,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来维护正义和公平。

而题中所掌握的“覆舟”,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这种情况。

第三章:水是自由的水,没有任何约束,没有限制,等同于自由。

善者也是自由的,他们不会沉迷于欲望,不会受到观念、社会和道德的掣肘,而是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往往做出高度自律的决策。

因为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内心的坚定和清晰,而不是表面的混乱和放纵。

第四章:水能被导向它的目的水的穿石功力、灌渠灌溉功效,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

而善人,同样也能精准地运用自己的品性,用于有益的事情,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他们的毫无变化的内心,使他们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五章:水不喜习自己所形在上善若水的价值观里,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

因此,善的人们不会过于自恋和自我膨胀,他们会坦然地认知到自己的工作、性格、赌犯状态和行为对外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并且能够改变而不固定。

第六章:水不与恶人同居水,是纯洁的代表。

同样的,善者也会避免和恶人同居、交往和合作。

上善若水心得,看法

上善若水心得,看法

上善若水心得,看法
上善若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意味着善良和柔和的品质。

我个人对上善若水有以下的看法和心得:
首先,上善若水强调善良和仁爱的品质。

水是柔软而又无
私的,它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

同样地,我们应该以善良
和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解决
问题,而不图回报。

只有当我们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上善若水的境界。

其次,上善若水提倡柔和和谦逊的态度。

水虽然柔软,但
它能克服坚硬的障碍,最终流向低处。

同样地,我们应该
保持柔和的态度,不与他人争斗,不强加自己的意志。


有柔和和谦逊的态度,我们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减少冲
突和矛盾。

此外,上善若水还强调顺应自然的原则。

水能顺应地形地势,流向最低处。

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逆
来顺受,而是要灵活适应环境和他人的需求。

只有顺应自
然的原则,我们才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取得更好的
发展。

最后,上善若水还提醒我们要保持平衡和稳定。

水在流动
中保持平衡,不会过分波动。

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
和稳定,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扰所动摇。

只有保持平衡和
稳定,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境界,它要求我
们以善良和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保持柔和和谦逊的态度,顺应自然的原则,保持平衡和稳定。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
才能真正体验到上善若水的美好。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一)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

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

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

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的赞誉!其三、水能以柔克刚。

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

俗话说:水滴石穿。

此非力使然,恒也。

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

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

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质,不仅老子爱水,而老子的学生孔子也喜水,每见大水必观焉,并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的感叹!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这其中所涵盖的做人做事,应解释为: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有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上善若水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1千多年前,黄河之畔,伯阳与仲尼同行论道。

老子指着滚滚江水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老子将水推崇为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水德,水德是最接近于道的。

倘若撇开百家的学术之争,用平和的眼光看待这番话,其中耐人寻味的哲学思想和人文道理恐怕也能受用终生。

“上善若水”的思想也因此流芳百世,供今人深思。

水,厚德载物,化身形于万象,融生命于大地,甘心身处万万人之下,毫无怨言,情愿独留于最低洼和最潮湿的地方,故被称为“百谷之王”。

古语有云:“海纳百川。

”这般宽广的包容性,试问天地间谁能与之相提并论。

同样,善是宽厚的,不拘于小节,是一种无私的博爱,如若仅仅局限方圆之内,又何谈“上善”。

水,为生命之源,给予群芳以沁香,给予百草以灵气,给予人类以智慧,却向来无取于万物,更与万物不争。

但是“不争”并不等同于“无争”,有“不争”就意味着有所“争”。

只不过水所争取的并不是万物的崇敬,而是万物的和谐。

行善,亦是如此。

善是没有功利性的,否则无异于伪善。

“施恩莫望报”,只要为善行,就无需苛求他人永远铭刻五内,只求一份心安。

“水往低处流”并不是水自甘堕落,毫无尊严。

低处虽污浊,却更能深知万物之苦;低处虽卑微,却更能体会自然之理;低处虽曲折,却更能领悟奉献之德。

如此行善,怎可不谓之“上善”。

水乃世间至柔之物,无形无影,能于缝隙中百转千回,但天下也少有出其右者。

因为弱可胜强,柔能克刚,故有“滴水石穿”之情景。

“上善”莫过于此,为善者行善,看似力量单薄,难成大事,实际上,“行善”的目的.未必要“成善”,它最大的神奇在于巨大的感染力。

倘若万物万象皆善,上善可成。

然而,纵然是水也难免会有翻腾千里,咆哮不止之时,甚至能够席卷大地,吞没一切。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中的"善若水"一词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启示。

水无处不在,无论大小事物都能容纳,它不争,不抗拒,处处相应。

善若水,意味着我们应该以柔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和生活,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从中,我们可以从道德的角度重新审视并感悟"善若水"的含义。

一、无私奉献水是一种极富温润之力的物质,它无条件地给予万物滋润和生机。

伟大的善行往往源于无私的奉献,这与水的特点不谋而合。

善人如水,无论对待家庭、友人还是陌生人,都能心怀善意地从自己有限的资源中分享、付出。

一个善良的人,在面对他人的需要或困境时,会像水一样慷慨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柔顺包容水呈现了柔顺和包容的特点。

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水都能巧妙地绕过障碍,继续向前流淌。

善人的品质应具有柔软而韧性的特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努力去适应环境。

同时,善人还能包容他人的不足,宽容待人,化解矛盾,以和谐的姿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三、平和宁静水流淌时,毫无起伏,它宁静而平和。

同样,善人也应具备平和宁静的品质。

在面对外界干扰和挑衅时,善人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以宁静的心态应对一切,不轻易生气,也不因小事而焦虑。

这样的平和心态使得善人能够沉淀自己的内心,保持理智与智慧。

四、无欲无求水没有欲望,没有个人利益的追逐,它只是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同样,道德行为的核心是无私,并不图回报。

善人不追逐虚荣与私利,他们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关注他人的需求,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帮助他人。

这种善行源于内心对道义的坚守,而非外在的诱惑。

五、顺势而为水以顺势而为,不强求,不抗拒,善人也应该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勉强他人,不强迫事物,学会顺势而为。

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变化,把握时机,灵活应对。

在逆境中,善人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挑战,并从中寻求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结语:善若水是一种道德的准则,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柔和、包容的心态,以平和、宁静的心情与他人相处,无私地奉献与关爱他人。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篇1水有形却无忧。

谁也不能说清水的形状,我们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状。

它柔弱的好像没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谁都可以任意欺负它。

垒个水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

拿斧砍它,它也静静的承受却不受伤害。

把它洒向空中,它就像珠子那样圆润的飘散开来。

它遇热成气,遇冷结冰,遇风起浪,遇水相融。

河由它淌成,酒由它汇成,井有水才是井,泉有水才是泉。

谁都愿意向高处走,唯有水,无论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着卑下流淌。

老子说,最完善的人所具备的上等的德行,就像水一样。

水的特点是能够滋润万物,使它们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

始终保持着平静,可以说最温柔最善良的东西。

它具有的广阔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质的,这正是我们人类最应效法的德性。

在老子看来。

谁的行为方式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当它遇到阻碍时,它就会迂回百转继续前进,这就是曲则全,也是谦虚容忍的美德。

而这种美德也与大道的柔软的特性最为接近。

我们人类应该学习水的这种与世无争的宽容,学习水这种滋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功成而不局傲的谦逊美德。

而这也是大道的德操,这与许多人在取得成就时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努力及运气是多么不同啊。

如果我们想体会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美的人格,帮助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世达到最和谐的境界。

我们就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性:真心真意的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避免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不去争夺一时利益得失,面对困境依然坚持。

取得成绩是不抢功自傲,谦虚礼让,唯有如此,才不会遭到他人的攻击而增加自己的烦恼和痛苦。

会得到人们的赞扬和认同。

使自己生活的更快活逍遥。

水作文之上善若水心得体会

水作文之上善若水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一:心得体会】学思践悟心得体会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古人尚且如此,作为财务人员,更应上善若水。

一学水之清廉,清澈透明,清清白白;二学水之纯正,纯纯净净,心无旁骛;三学水之公正,可以为镜,明辨是非;四学水之坚韧,不逐名利,本性不改。

厚积水之品性,就要晶莹如水、永远透明。

作为财务人员,就应该学水的品性,即使受了外界干扰,本性永远不变。

说白了,就是要牢树宗旨,坚韧若水,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灯红酒绿折腰,从而厚积薄发捍卫清廉之德。

通过学习党中央、中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阅读中纪委“学思践悟”栏目系列文章,不由得豁然开朗、眼界大开。

对财务人员如何实现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落实净心修身、静心修学、尽心修业,提高履职能力,个人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树立信念要牢固确立党风廉政建设无小事的思想信念。

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关系到建设事业的整体推进,也关系到每个干部的成长进步。

为此,党风廉政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从维护党、国家、人民利益的高度,从维护国家建设事业的高度,从爱护个人前途命运的角度来看待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从而理解和珍惜我们做好财务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坚定做好一名财务人员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行动的指南。

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用政治的眼光观察形势、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提高正确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科学判断反腐倡廉形势的能力和按照反腐倡廉规律开展工作的能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

老子片段上善若水阅读心得(4篇)

老子片段上善若水阅读心得(4篇)

老子片段上善假设水阅读心得(4篇)老子片段上善假设水阅读心得篇一“刚柔并济”,可形容文风的不拘一格,也可赞美人的坚强与温顺的结合。

“上善假设水任方圆”,水能方,便是刚;水能圆,便是柔。

可以灵敏变通,辩证统一,这是水的智慧,也是人生境界。

“方”,代表着方正、坚强,是人应坚持的道德、职业原那么,散发着不屈的万丈光辉。

文天祥被俘虏而死不投降,大骂外敌而令敌人尊重;“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身处黑暗魏晋社会却决然对抗统治者,不改刚烈本性。

人们的行为,必须有底线才不会无限沦落;坚守自身的原那么,便是以“方”的棱角来保卫心灵的一方净土,不为奸恶所屈。

于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战乱之时全力保护中国、____的古老建筑;于是,资深学者资中筠“不为千人之诺诺,要做一世之愕愕”,敢做敢言,发出正义的言论。

“方”的坚强,也要伴以“圆”的灵敏,而不至于呆板,可以灵动飘逸。

圆形本就给人温润之感,为人的“圆”便是要懂得变通,变那么活,它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圆润温和,为每件事寻求恰当的法那么。

假设不懂“圆”的道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如何能与当权的张居正友好相处,得到有力支持?假设不懂得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孔子又怎能教子路抑制,教公西华英勇?不懂“圆”的变通,人将无法适应环境而与之格格不入。

就像《枭逢鸠》中的枭一样,自己叫声狞厉被人厌恶,不考虑改变自己,却要东徙,终无济于事。

梁思成在谈建筑时说:“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约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极大的变通的灵敏性。

”人生也是如此,既要“方”,以准条、原那么来约束自己,也要能随环境情况而变。

这正如一潭湖面如镜的水,在〈www.〉底下也一样波澜壮阔,暗流涌动。

“方”,不是固执的一成不变;“圆”,也不是无原那么的妥协圆滑。

现实中有的人不懂得变通而被社会抛弃,有的人在不停的变化中迷失了自己。

在人生之中,我们应如水一般,能方能圆,彰显大气智慧。

方,便立世;圆,便处世。

老子片段上善假设水阅读心得篇二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善若水读后感(一)
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

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

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

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
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的赞誉!
其三、水能以柔克刚。

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

俗话说:水滴石穿。

此非力使然,恒也。

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

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

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质,不仅老子爱水,而老子的学生孔子也喜水,每见大水必观焉,并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的感叹!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水也一样,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既能利万物,可一旦洪水泛滥又会生灵涂炭,摧残生命。

故常有洪水猛兽、水火无情之说。

老子在文中也只是认为水德“近于”而不是等于道。

上善若水读后感(二)
课上,老师曾讲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时,谈到上善若水。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让我对水进一步加深理解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在这里,老子说到了水的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水的这些性质,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们人类,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并具备水的特性。

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和谐的、没有战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将充满爱与宽容。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利益当前,很多人背弃信义,不谦卑,不宽容,更充满着你争我抢的现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观的想法:我们的社会没有道德可存了。

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呢?为此,孔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效、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层次的解释:孔子说:水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好像有义;浩大无尽,
好像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我们的老祖先用“上善若水”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思想境界是多么崇高。

难怪他们能够在与大自然抗争的遥远岁月,逢灾受难、历经艰险,从“山顶洞”涉水到“河姆渡”,又爬上了“半坡村”,再走到“二里头”,继后遍布黄河长江流域。

一次又一次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出,一次又一次从险象环生的民族生存竞争中生还。

他们自强不息,生息繁衍,由弱到强,发展壮大,以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文明延续,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在亚洲开创了一大片美丽富饶的生存空间。

因此我们不能断送了老祖宗这高尚的品质,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谦卑之心,对他人要有宽容之心,对功名利禄而不与他人争。

《中国哲学智慧》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一个人。

上善若水读后感(三)
本则选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意思是: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
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老子设喻做譬,他将至善比作水,总结出处世为人之“七善”,即低调谦卑、淡泊沉静、包容宽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势利导、顺时而动。

对于当代人来说,老子倡导的如水般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样的要求毕竟过高过难,但是它应当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任劳任怨,顺势而为,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

只有奉献不争,才能没有过失,才能提升自我,完善人格。

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