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斜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43课时:第五章 平面向量-解斜三角形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43课时:第五章 平面向量——解斜三角形课题:解斜三角形一.复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2.能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关系式A B C π++=,解决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问题.二.知识要点:1.三角形中角的关系是:A B C π++=;2.正弦定理是 ,余弦定理是 ;3.三角形面积公式为 .三.课前预习:1.在ABC ∆中,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cos cos a C c A = ()B sin sin b C c A =()C sin sin ab C bc B = ()D sin sin a C c A =2.已知,,a b c 是ABC ∆三边的长,若满足等式()()a b c a b c ab +-++=,则角C 的大小为 ( )()A 060 ()B 090 ()C 0120 ()D 01503.在ABC ∆中,30B ∠=,AB =2AC =,则ABC ∆的面积为 .4.在ABC ∆中,已知6b =,10c =,30B = ,则解此三角形的结果有( )()A 无解 ()B 一解 ()C 两解 ()D 一解或两解5.在ABC ∆中,若ab c b a c b a 3))((=-+++且B A C cos sin 2sin =,则ABC ∆是 .四.例题分析:例1.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分别是2,6,4AB BC CD DA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例2. 在ABC ∆中,sin sin sin a b B a B A +=-,且cos()cos 1cos 2A B C C -+=-, 试确定ABC ∆的形状.例3.在ABC ∆中,c b a ,,分别为角C B A ,,的对边,已知ABC c ∆=,27的面积为323,且tan tan tan A B A B +=⋅b a +的值.例4.圆O 的半径为R ,其内接ABC ∆的三边c b a ,,所对的角为C B A ,,,若222(sin sin )sin )R A C B b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五.课后作业:1.在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DCBA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为2,夹角的余弦为3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4,那么这两边分别 ( )()A 3,5 ()B 4,6 ()C 6,8 ()D 5,7 3.在ABC ∆中,如果4sin 2cos 1,2sin 4cos A B B A +=+=则C ∠的大小为( )()A 030 ()B 0150 ()C 030或 0150 ()D 60 或01204.已知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2,3,其夹角的余弦为13,则其外接圆半径为 .5.在ABC ∆中,满足22(cos cos )()cos a b B c C b c A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6.在ABC ∆中,60A = ,12,b S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7.在ABC ∆中,已知||||2,AB AC == 且1AB AC ⋅= ,则这个三角形的BC 边的长为 .8.ABC ∆中,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边长8,7a b ==,求cos C 及ABC ∆面积.9.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a b c ,证明:222sin()sin a b A B c C--=.10.半圆O 的直径为2,A 为直径延长线上一点,2=OA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边向半圆外作正三角形ABC ,问B 在什么位置,四边形OACB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5.4 解斜三角形及应用举例课件 文 大纲人教版
.……2分 ……4分 .……6分
由余弦定理得a2+b2-2abcos =7,即a2+b2-ab=7.②
由②变形得(a+b)2=3ab+7.③
……10分
将①代入③得(a+b)2=25.故a+b=5.
……12分
解法二:前同解法一,联立①、②得
……8分
消去b并整理得a4-13a2+36=0,解得
a2=4或a2=9.……10分
所以
或
故a+b=5.
……12分
【探究与研究】
本题的新颖之处是考查方程思想和整体思想.第(1)问实际上是为第(2)问服务的, 在解决了第(1)问后,第(2)问中给出的两个条件其目的是让考生列出关于a,b的方 程组,而结论求a+b的值,既可以求出a、b后解决,也可以整体解决.
解析:∵a=c,∠A=75°,∴∠B=30°, ∴b2=a2+c2-2accos 30°
∴b=2. 答案:A
3. 已知锐角△ABC的面积为3 ,BC=4,CA=3,则角C的大小为( ) A.75° B.60° C.45° D.30°
答案:B
4.在200m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的塔顶和塔底的俯角分别是30°、 60°,则塔高为________m. 解析:如图,由已知可得∠BAC=30°,∠CAD=30°, ∴∠BCA=60°,∠ACD=30°,∠ADC=120°,
解: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 CD=AC=0.1. 又∠BCD=180°-60°-60°=60°, 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 在△ABC中,
故B,D的距离约为0.33 km.
【方法规律】
1.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本讲课的重点,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 边、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变形公式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求解三角 形,以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复习解斜三角形教案和学案(尤其适合学生自学)人教版
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B=12+4=8 =4,∴AC=2.
例3.在△ABC中,∠A=120º,a=7,b+c=8,求b、c、∠B.
∵a2=b2+c22bccosA=(b+c)22bc(1+cosA),
∴49=642bc(1 ),解得bc=15.
数学复习解斜三角形教案和学案(尤其适合学生自学)
一、基础知识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即
=2R.
基本应用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一解);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两角和一边(一解或两解).
2.余弦定理
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3.常用结论
设△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①sinC=sin(A+B),cosC=cos(A+B)
②sin =cos ,cos =sin ;
③∠A、∠B、∠C成等差数列B= ;
④a、b、c成等差数列2b=a+c2sinB=sinA+sinC;
⑤a、b、c成等比数列b2=acsin2B=sinAsinC;
即sin220º+cos280º+ sin20ºcos80º= .
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
基本应用
①已知三边,求三个角(一解);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一解).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5.4 解斜三角形教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5.4 解斜三角形教案●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a sin =B b sin =Ccsin .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b 2+c 2-2bc cos A ; ① b 2=c 2+a 2-2ca cos B ; ② c 2=a 2+b 2-2ab cos C . ③在余弦定理中,令C =90°,这时cos C =0,所以c 2=a 2+b 2.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由①②③可得cos A =bc a c b 2222-+;cos B =cab ac 2222-+;cos C =abc b a 222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特别提示两定理的形式、内容、证法及变形应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把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用向量方法证明两定理,突出了向量的工具性,是向量知识应用的实例.另外,解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点击双基1.(2002年上海)在△ABC 中,若2cos B sin A =sin 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由2cos B sin A =sin C 得acb c a 222-+×a =c ,∴a =b .答案:C2.下列条件中,△ABC 是锐角三角形的是A.sin A +cos A =51 B.AB ·BC >0 C.tan A +tan B +tan C >0D.b =3,c =33,B =30°解析:由sin A +cos A =51得2sin A cos A =-2524<0,∴A 为钝角.由AB ·BC >0,得BA ·BC <0,∴cos 〈BA ,BC 〉<0.∴B 为钝角. 由tan A +tan B +tan C >0,得tan (A +B )·(1-tan A tan B )+tan C >0. ∴tan A tan B tan C >0,A 、B 、C 都为锐角.由B b sin =C c sin ,得sin C =23,∴C =3π或3π2.答案:C3.(2004年全国Ⅳ,理11)△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 =30°,△ABC 的面积为23,那么b 等于 A.231+ B.1+3 C.232+D.2+3解析:∵a 、b 、c 成等差数列,∴2b =a +c .平方得a 2+c 2=4b 2-2ac .又△ABC 的面积为23,且∠B =30°,故由S △ABC =21ac sin B =21ac sin30°=41ac =23,得ac =6.∴a 2+c 2=4b 2-1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c b c a 2222-+=6212422⨯--b b =442-b =23,解得b 2=4+23.又b 为边长,∴b =1+3.答案:B4.已知(a +b +c )(b +c -a )=3bc ,则∠A =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b +c )2-a 2=3bc ,∴b 2+c 2-a 2=bc .∴bc a c b 2222-+=21.∴∠A =3π.答案:3π5.在锐角△ABC 中,边长a =1,b =2,则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解析:若c 是最大边,则cos C >0.∴abc b a 2222-+>0,∴c <5.又c >b -a =1,∴1<c <5.答案:(1,5)●典例剖析【例1】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如果a 2=b (b +c ),求证:A =2B . 剖析:研究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边化角,二是角化边.证明:用正弦定理,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代入a 2=b (b +c )中,得sin 2A =sinB (sin B +sinC )⇒sin 2A -sin 2B =sin B sinC ⇒22cos 1A --22cos 1B-=sin B sin (A +B ) ⇒21(cos2B -cos2A )=sin B sin (A +B )⇒sin (A +B )sin (A -B )=sin B sin (A +B ), 因为A 、B 、C 为三角形的三内角,所以sin (A +B )≠0.所以sin (A -B )=sin B .所以只能有A -B =B ,即A =2B .评述:利用正弦定理,将命题中边的关系转化为角间关系,从而全部利用三角公式变换求解.思考讨论(1)该题若用余弦定理如何解决?解:利用余弦定理,由a 2=b (b +c ),得cos A=bc a c b 2222-+=bc c b b c b 222)()(+-+=bbc 2-,cos2B =2cos 2B -1=2(ac b c a 2222-+)2-1=2222cc b b c c b )()(++-1=b bc 2-. 所以cos A =cos2B .因为A 、B 是△ABC 的内角,所以A =2B .(2)该题根据命题特征,能否构造一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知识解决?解:由题设a 2=b (b +c ),得c b a +=ab①,作出△ABC ,延长CA 到D ,使AD =AB =c ,连结BD .①式表示的即是DC BC =BCAC,所以△BCD ∽△AB C.所以∠1=∠D .又AB =AD ,可知∠2=∠D ,所以∠1=∠2. 因为∠BAC =∠2+∠D =2∠2=2∠1, 所以A =2B .评述: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涉及到三角形的题目,重点考查正弦、余弦定理,考查的侧重点还在于三角转换.这是命题者的初衷.【例2】 (2004年全国Ⅱ,17)已知锐角△ABC 中,sin (A +B )=53,sin (A -B )=51. (1)求证:tan A =2tan B ;(2)设AB =3,求AB 边上的高.剖析:有两角的和与差联想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结合图形,以(1)为铺垫,解决(2).(1)证明:∵sin (A +B )=53,sin (A -B )=51, ∴⎪⎪⎩⎪⎪⎨⎧=-=+51sin cos cos sin 53sin cos cos sin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tan tan 51sin cos 52cos sin ⇒⎪⎪⎩⎪⎪⎨⎧==⇒=2. ∴tan A =2tan B . (2)解:2π<A +B <π,∴sin (A +B )=53.∴tan (A +B )=-43, 即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43.将tan A =2tan B 代入上式整理得2tan 2B -4tan B -1=0,解得tan B =262±(负值舍去).得tan B =262+,∴tan A =2tan B =2+6. 设AB 边上的高为CD ,则AB =AD +DB =A CD tan +B CDtan =623+CD .由AB =3得CD =2+6,所以AB边上的高为2+6.评述: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概念,两角和与差的公式以及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 【例3】 (2004年春季北京)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a 2-c 2=ac -bc ,求∠A 的大小及cBb sin 的值. 剖析:因给出的是a 、b 、c 之间的等量关系,要求∠A ,需找∠A 与三边的关系,故可用余弦定理.由b 2=ac 可变形为c b 2=a ,再用正弦定理可求cBb sin 的值.解法一:∵a 、b 、c 成等比数列,∴b 2=ac .又a 2-c 2=ac -bc ,∴b 2+c 2-a 2=bc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c a c b 2222-+=bc bc 2=21,∴∠A =6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B =a Ab sin ,∵b 2=ac ,∠A =60°,∴ac b c B b ︒=60sin sin 2=sin60°=23. 解法二: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21bc sin A =21ac sin B .∵b 2=ac ,∠A =60°,∴bc sin A =b 2sin B .∴cBb sin =sin A =23.评述:解三角形时,找三边一角之间的关系常用余弦定理,找两边两角之间的关系常用正弦定理.●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1.(2004年浙江,8)在△ABC 中,“A >30°”是“sin A >21”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在△ABC 中,A >30°⇒0<sin A <1sin A >21;sin A >21⇒30°<A <150°⇒A >30°.答案:B2.如图,△ABC 是简易遮阳棚,A 、B 是南北方向上两个定点,正东方向射出的太阳光线与地面成40°角,为了使遮阴影面ABD 面积最大,遮阳棚ABC 与地面所成的角为A.75°B.60°C.50°D.45°解析:作CE ⊥平面ABD 于E ,则∠CDE 是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即∠CDE =40°,延长DE 交直线AB 于F ,连结CF ,则∠CFD 是遮阳棚与地面所成的角,设为α.要使S △ABD 最大,只需DF 最大.在△CFD 中,︒40sin CF =)(α-︒140sin DF. ∴DF =︒-︒⋅40sin 140sin )(αCF .∵CF 为定值,∴当α=50°时,DF 最大. 答案:C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三角形的面积S =41(a 2+b 2-c 2),则∠C 的度数是_______.解析:由S =41(a 2+b 2-c 2)得21ab sin C =41·2ab cos C .∴tan C =1.∴C =4π. 答案:45°4.在△ABC 中,若∠C =60°,则ca bc b a +++=_______. 解析:c a bc b a +++=))((c a c b bc b ac a +++++22 =222c bc ac ab bcac b a ++++++.(*)∵∠C =60°,∴a 2+b 2-c 2=2ab cos C =ab .∴a 2+b 2=ab +c 2. 代入(*)式得222cbc ac ab bc ac b a ++++++=1.答案:15.在△ABC 中,由已知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A.b =20,A =45°,C =80°B.a =30,c =28,B =60°C.a =14,b =16,A =45°D.a =12,c =15,A =120° 解析:由a =14,b =16,A =45°及正弦定理,得16sin B =14sin A,所以sin B =724.因而B 有两值.答案:C 培养能力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依次成等比数列,求y =BB B cos sin 2sin 1++的取值范围.解:∵b 2=ac ,∴cos B =ac b c a 2222-+=ac ac c a 222-+=21(c a +a c )-21≥21.∴0<B ≤3π,y =B B B cos sin 2sin 1++=B B B B cos sin cos sin 2++)(=sin B +cos B =2sin (B +4π).∵4π<B +4π≤12π7,∴22<sin (B +4π)≤1.故1<y ≤2.7.已知△ABC 中,22(sin 2A -sin 2C )=(a -b )sin B ,外接圆半径为2. (1)求∠C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1)由22(sin 2A -sin 2C )=(a -b )·sin B 得22(224R a -224R c )=(a -b )Rb2. 又∵R =2,∴a 2-c 2=ab -b 2.∴a 2+b 2-c 2=ab .∴cos C =ab c b a 2222-+=21.又∵0°<C <180°,∴C =60°.(2)S =21ab sin C =21×23ab=23sin A sin B =23sin A sin (120°-A ) =23sin A (sin120°cos A -cos120°sin A ) =3sin A cos A +3sin 2A =23sin2A -23sin2A cos2A +23=3sin (2A -30°)+23. ∴当2A =120°,即A =60°时,S max =233. 8.在△ABC 中,BC =a ,顶点A 在平行于BC 且与BC 相距为a 的直线上滑动,求ACAB的取值范围.解:令AB =kx ,AC =x (k >0,x >0),则总有sin B =kx a ,sin C =xa(图略),且由正弦定理得sin B =axsin A ,所以a 2=kx 2·sin B sin C =kx 2sin A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222222sin kx Akx x x k -+=21(k +k 1-sin A ),所以k +k1=sin A +2cos A ≤2221+=5.所以k 2-5k +1≤0,所以215-≤k ≤215+. 所以ACAB的取值范围为[215-,215+].探究创新9.某城市有一条公路,自西向东经过A 点到市中心O 点后转向东北方向OB ,现要修建一条铁路L ,L 在OA 上设一站A ,在OB 上设一站B ,铁路在AB 部分为直线段,现要求市中心O 与AB 的距离为10 km ,问把A 、B 分别设在公路上离中心O 多远处才能使|AB |最短?并求其最短距离.(不要求作近似计算)解:在△AOB 中,设OA =a ,OB =b .因为AO 为正西方向,OB 为东北方向,所以∠AOB =135°.则|AB |2=a 2+b 2-2ab cos135°=a 2+b 2+2ab ≥2ab +2a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成立.又O 到AB 的距离为10,设∠OAB =α,则∠OBA =45°-α.所以a =αsin 10,b =)(α-︒45sin 10,ab =αsin 10·)(α-︒45sin 10=)(αα-︒⋅45sin sin 100=)(αααsin 22cos 22sin 100-=)(αα2cos 1422sin 42100--=2452sin 2400-︒+)(α≥22400-, 当且仅当α=22°30′时,“=”成立. 所以|AB |2≥2222400-+)(=400(2+1)2,当且仅当a =b ,α=22°30′时,“=”成立. 所以当a =b =0322sin 10'︒=10)(222+时,|AB |最短,其最短距离为20(2+1),即当AB 分别在OA 、OB 上离O 点10)(222+ km 处,能使|AB |最短,最短距离为20(2-1).●思悟小结1.在△ABC 中,∵A +B +C =π,∴sin2B A +=cos 2C ,cos 2B A +=sin 2C ,tan 2B A +=cot 2C. 2.∠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 =60°.3.在非直角三角形中,tan A +tan B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4.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化.5.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可适当应用向量的数量积求三角形内角与应用向量的模求三角形的边长.6.用向量的数量积求三角形内角时,需明确向量的夹角与三角形内角是相等还是互补.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1.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向量方法在解三角形方面的应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解三角形是重要的测量手段,通过数值计算进一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要加大以三角形为背景,以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向量等为工具的小型综合题的训练. 拓展题例【例1】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y =cot A +)(C B A A-+cos cos sin 2.(1)若任意交换两个角的位置,y 的值是否变化?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y 的最小值.解:(1)∵y =cot A +[][])()()(C B C B C B -++-+-cos πcos πsin 2=cot A +)()()(C B C B C B -++-+cos cos sin 2=cot A +CB CB C B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cot A +cot B +cot C ,∴任意交换两个角的位置,y 的值不变化. (2)∵cos (B -C )≤1,∴y ≥cot A +A A cos 1sin 2+=2tan22tan 12A A-+2tan 2A =21(cot 2A +3tan 2A )≥2cot 2tan 3A A ⋅=3. 故当A =B =C =3π时,y min =3. 评述:本题的第(1)问是一道结论开放型题,y 的表达式的表面不对称性显示了问题的有趣之处.第(2)问实际上是一道常见题:在△ABC 中,求证:cot A +cot B +cot C ≥3.【例2】 在△ABC 中,sin A =CB CB cos cos sin sin ++,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分析:判断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可由三个内角的关系确定,亦可由三边的关系确定.采用后一种方法解答本题,就必须“化角为边”.解: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可得a =abcb a ca b ac c b 22222222-++-++,所以b (a 2-b 2)+c (a 2-c 2)=bc (b +c ).所以(b +c )a 2=(b 3+c 3)+bc (b +c ).所以a 2=b 2-bc +c 2+bc .所以a 2=b 2+c 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评述:恒等变形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变形的方向是关键.若考虑三内角的关系,本题可以从已知条件推出cos A =0.。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三角形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解三角形〔1〕一、课前检测1.设函数.sin )32cos()(2x x x f ++=π〔Ⅰ〕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Ⅱ〕设C B A ,,为ABC ∆的三个内角,假设31cos =B ,41)2(-=C f ,且C 为锐角,求A sin 的值. 解:〔Ⅰ〕x x x f 2sin )32cos()(++=π 22cos 13sin 2sin 3cos2cos x x x -+-=ππ……4分 .2sin 2321x -=……5分 所以函数)(x f 的最大值为231+,最小正周期为π.7分 〔Ⅱ〕41sin 2321)2(-=-=C C f ,所以,23sin =C ,9分因为C 为锐角,所以.3π=C …10分又因为在ABC ∆中,31cos =B ,所以332sin =B ,所以……11分 C B C B C B A sin cos cos sin )sin(sin +=+=.6322233121232+=⨯+⨯=13分 2.函数()sin()(0,||)f x x ωϕωϕπ=+><的图象如下列图.〔Ⅰ〕求,ωϕ的值; 〔Ⅱ〕设()()()4g x f x f x π=-,求函数()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Ⅰ〕由图可知πππ=-=)42(4T ,22==T πω,………2分 又由1)2(=πf 得,1)sin(=+ϕπ,又(0)1f =-,得sin 1ϕ=- πϕ<||2πϕ-=∴,…4分 〔Ⅱ〕由〔Ⅰ〕知:x x x f 2cos )22sin()(-=-=π…6分因为()(cos 2)[cos(2)]cos 2sin 22g x x x x x π=---=1sin 42x =…9分 所以,24222k x k ππππ-≤≤+,即 (Z)2828k k x k ππππ-≤≤+∈.……12分 故函数()g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Z)2828k k k ππππ-+∈.……13分 3.α为锐角,且tan()24πα+=.〔Ⅰ〕求tan α的值;〔Ⅱ〕求sin 2cos sin cos 2αααα-的值. 解:〔Ⅰ〕1tan tan()41tan πααα++=-,…………2分 所以1tan 21tan αα+=-,1tan 22tan αα+=-, 所以1tan 3α=.……………5分 〔Ⅱ〕2sin 2cos sin 2sin cos sin cos 2cos 2αααααααα--= 2sin (2cos 1)sin cos 2sin cos 2cos 2ααααααα-===.……8分 因为1tan 3α=,所以cos 3sin αα=,又22sin cos 1αα+=, 所以21sin 10α=,………10分又α为锐角,所以sin α=,所以sin 2cos sin cos 2αααα-=.………12分 二、知识梳理〔一).三角形中的各种关系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对应的三个角为A 、B 、C .1.角与角关系:A+B+C=π,由A =π-〔B +C 〕可得:1〕sinA =sin 〔B +C 〕,cosA =-cos 〔B +C 〕.2〕222C B A +-=π.有:2cos 2sin C B A +=,2sin 2cos C B A +=.2.边与边关系:a+b>c ,b+c>a ,c+a>b ,a -b<c ,b -c<a ,c -a>b .3.边与角关系:1〕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变式有:①C B A cb a sin :sin :sin ::=; ②C Rc B R b A R asin 2,sin 2,sin 2===; ③CB A c b aC 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④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解三角形》教案
福建省长泰一中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解三角形》教案(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二)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能力.以化简、求值或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主.解三角形常常作为解题工具用于立体几何中的计算或证明.第1课时 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⑴ 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⑵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⑴ 已知三边,求三角;⑵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例1. 在△ABC 中,已知a =3,b =2,B =45°,求角A 、C 及边c .解 A 1=60° C 1=75° c 1=226A 2=120° C 2=15° c 2=226-变式训练1:(1)A B 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cos B = ( )A .14B .34C .4D .3解:B 提示:利用余弦定理解:A 提示:在△ABC 中,由sin sin A B A B >⇔> 知角B 为锐角(4)若钝角三角形三边长为1a +、2a +、3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02a << 提示:由222(1)(2)3(1)(2)(3)a a a a a a +++>+⎧⎨+++<+⎩可得(5)在△ABC 中,060,1,sin sin sin A B C a b c A b S A B C++∠===++ 则= .解:3提示:由面积公式可求得4c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a =例2. 在△AB C 中,若 sinA =2sinB cos C , sin 2A =sin 2B +sin 2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sinA =2sinBcosC ⇒sin(B +C)=2sinBcosC ⇒sin(B -C)=0⇒B =Csin 2A =sin 2B +sin 2C ⇒a 2=b 2+c 2 ⇒∠A=90°∴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013-2014学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导学案:解三角形(1)
abc sin A sin B sinC
。
5.已知△ABC 的三边满足 (a b c)(a b c) 3ab ,求角 C=
6.设△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tan A △ABC 的最长的边长为 1,求△ABC 的最短的边长。
课题
解三角形(1)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在△ABC 中,已知, a
4 3 , b 4, A 300 , 则 sin B 3
2. 在△ABC 中,A,B,C 对应三边分别为 a, b, c ,若 a2 (b c)2 bc ,则 A 的大小 等于 3. 已知在△ABC 中, a 5, c 7, sin A
课外作业:解三角形(1)
姓名:
3
1.在 ABC 中,已知 b c 1, C 450 , B 300 ,则 b 2.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若顶角 A 的余弦值为
。 。 。 。
3 ,则其底角 B 的正弦值为 5
3.在△ABC 中,若 a2 b2 c2 bc, 2b 3c, a 3 19 ,则△ABC 的面积为 4.在△ABC 中,已知 A 600 , b 1, SABC 3 ,则
5 3 ,则角 C= 14
4. 在△ABC 中,已知 AC 3, AB 3, B 300 ,则 BC 的值为
三、 【课堂研讨】
例 1 已知下列三角形中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先判别三角形是否有解?有解的作出解答: ① a 7, b 8, A 1050 ; ③ b 10, c 5 6, C 600 ; ② a 10, b 20, A 800 ; ④ a 2 3, b 6, A 300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解三角形教案 理 教案
图二abc CBA图一cabA BC某某省东北师X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解三角形教案理知识梳理:1、直角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在Rt ABC中,C=,BC=a,AC=b,Ab=c。
(1)、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B=(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sinA=cosB= sinB=cosA= ,tanA2、斜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ABC 中,A、B、C为其内角,a、b、c 分别表示A、B 、C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A+B+C=;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sin; cos;(2)、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即=2R (2R为外接圆的直径)正弦定理变形:a=2R;;;;;a:b:c=(4)、余弦定理:=-2bccosA; =-2accosB;-2abcosC;余弦定理变形:cosA= ; cosB=; cosC=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a=b=c(,,分别表示a,b,c三边上的高)(2)、=absinC=bcsinA=casinB(3)、=2=(4)、=;(5)、=rs(r为内切圆半径,)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个内角和三条边)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它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解三角形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下面两个情形:若给出是直角三角形,则称为解直角三角形;若给出的三角形为斜三角形,则称为解斜三角形。
5、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仰角和俯角:(2)、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
(3)、坡度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复习教案
模块一:解三角形复习2.1.1 正弦定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 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有哪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如何解直角三角形?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2. 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称为解三角形. 已学习过任意三角形的哪些边角关系?(内角和、大边对大角) 是否可以把边、角关系准确量化? →引入课题:正弦定理二、讲授新课:1. 教学正弦定理的推导:①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sin A =c a sin B =cb sin C =1 即c =sin sin sin a b cA B C==. ②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先研究锐角三角形,再探究钝角三角形)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B b A ==,则sin sin a bA B=. 同理,sin sin a c A C =(思考如何作高?),从而sin sin sin a b cA B C==. ③*其它证法: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当中S△ABC =111sin sin sin 222ab C ac B bc A ==. 两边同除以12abc 即得:sin a A =sin b B =sin cC. 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 =∠D ,∴2sin sin a aCD R A D===同理sin b B =2R ,sin c C=2R . 证明三:(向量法)过A 作单位向量j r 垂直于AC u u u r ,由AC u u u r +CB u u u r =AB u u ur 边同乘以单位向量j r得…..④ 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基本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2.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60B =,42a =cm ,解三角形.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知两角一边② 出示例2:045,2,,ABC c A a b B C ∆==中,求和.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③ 练习:060,1,,ABC b B c a A C ∆===中,求和.在∆ABC 中,已知10a =cm ,14b =cm ,040=A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边长精确到1cm )④ 讨论: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如何判断解的数量?3. 小结:正弦定理的探索过程;正弦定理的两类应用;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的讨论. 三、巩固练习:1.已知∆ABC 中,∠A =60°,a =,求sin sin sin a b cA B C++++.2.1.2 余弦定理(一)教学要求: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向量方法证明余弦定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 提问: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基本应用?2. 练习:在△ABC 中,已知10c =,A =45︒,C =30︒,解此三角形. →变式3. 讨论: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求出此角的对边? 二、讲授新课:1. 教学余弦定理的推导:① 如图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AC AB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C AC AB BC AB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22AB AB BC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22||||cos(180)AB AB BC B BC =+•-+o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2cos c ac B a =-+.即2222cos b c a ac B =+-,→② 试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c a b ab C =+-.③ 提出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用符号语言表示2222cos a b c bc A =+-,…等; → 基本应用:已知两边及夹角 ④ 讨论:已知三边,如何求三角?→ 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A bc+-=,…等.⑤ 思考: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ac 060=B ,求b 及A .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求b→ 讨论:如何求A ?(两种方法)(答案:b =060A =) → 小结:已知两边及夹角②在∆ABC 中,已知13a cm =,8b cm =,16c cm =,解三角形.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分三组练习 → 小结:已知两角一边3. 练习:① 在ΔABC 中,已知a =7,b =10,c =6,求A 、B 和C .② 在ΔABC 中,已知a =2,b =3,C =82°,解这个三角形.4. 小结: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1. 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 (答案:A =1200)2. 三角形ABC 中,A =120°,b =3,c =5,解三角形. → 变式:求sin B sin C ;sin B +sin C .3. 作业:教材P8 练习1、2(1)题.2.1 .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一、复习准备:1. 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2. 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1. 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① 出示例1: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i ) A =6π,a =25,b =; (ii ) A =6π,a =25b =50; (iii ) A =6π,a=,b =; (iiii ) A =6π,a =50,b =.分两组练习→ 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② 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 (A 为锐角时)② 练习: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i ) A =23π,a =25,b =50; (ii ) A =23π,a =25,b =10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解三角形的情况(1) a =20,b =28,A =120°.无解 (2)a =28,b =20,A =45°;一解 (3)c =54,b =39,C =115°;一解 (4) b =11,a =20,B =30°;两解2. 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① 出示例2:在△ABC 中,已知sin A ∶sin B ∶sin C =6∶5∶4,求最大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 引入参数k ,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② 出示例3:在ΔABC 中,已知a =7,b =10,c =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 → 求最大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已知边a,b 和∠A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结论:活用余弦定理,得到:=+⇔⇔∆>+⇔⇔∆<+⇔⇔222222222是直角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BCa b c A ABCa b c A∆是锐角三角形ABC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cos cosb Cc B=,试判断△ABC的形状.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3. 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三、巩固练习:1. 已知a、b为△ABC的边,A、B分别是a、b的对角,且sin2sin3AB=,求a bb+的值2. 在△ABC中,sin A:sin B:sin C=4:5:6,则cos A:cos B:cos C=.3. 作业: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一、 设疑自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重要的定理,在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几何计算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析教案34《解三角形》
第27讲 解三角形一.【课标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命题走向】对本讲内容的考察主要涉及三角形的边角转化、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三角形内三角函数的求值以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立体几何体的空间角以及解析几何中的有关角等问题。
今后高考的命题会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主要依托,结合实际应用问题考察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
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是中、难度的解答题三.【要点精讲】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b,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6-29,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3)△=)sin(2sin sin 2C B C B a +=)sin(2sin sin 2A C A C b +=)sin(2sin sin 2B A BA c +;(4)△=2R 2sin A sin B sin C 。
(新人教A)高三数学教案全集之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1)
课 题: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1)教学目的: 1会在各种应用问题中,抽象或构造出三角形,标出已知量、未知量,确定解三角形的方法; 2搞清利用解斜三角形可解决的各类应用问题的基本图形和基本等量关系; 3理解各种应用问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俯角、仰角、方向角、方位角等; 4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及解斜三角形的方法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思路的确定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启发学生在解三角形时正确选用正、余弦定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2.余弦定理:,cos 2222A bc c b a -+=⇔bca cb A 2cos 222-+= ,cos 2222B ca a c b -+=⇔ca b a c B 2cos 222-+= C ab b a c cos 2222-+=,⇔ab c b a C 2cos 222-+= 3.解三角形的知识在测量、航海、几何、物理学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果我们抽去每个应用题中与生产生活实际所联系的外壳,就暴露出解三角形问题的本质,这就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化实际问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将举例来说明解斜三角形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二、讲解范例:例1 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采用液压结构,设计时需要计算油泵顶杆BC 的长度已知车箱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B 与车箱支点A 之间的距离为1.95m,AB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20′,AC 长为1.40m,计算BC 的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分析:求油泵顶杆BC 的长度也就是在△ABC 内,求边长BC 的问题,而根据已知条件,AC =1.40m,AB =1.95 m,∠BAC =60°+6°20′=66°20′相当于已知△ABC 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所以求解BC 可根据余弦定理解:由余弦定理,得 BC 2=AB 2+AC 2-2AB ·AC cos A=1.952+1.402-2×1.95×1.40×cos66°20′=3.571∴BC ≈1.89 (m)答:油泵顶杆B C 约长1.89 m 评述:此题虽为解三角形问题的简单应用,但关键是把未知边所处的三角形找到,在转换过程中应注意“仰角”这一概念的意义,并排除题目中非数学因素的干扰,将数量关系从题目准确地提炼出来例2某渔船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求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 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位角为45°、距离A 为10海里的C 处,并测得渔船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9海里/h的速度向某小岛B 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21海里/h的速度前去营救,试问舰艇应按照怎样的航向前进?并求出靠近渔船所用的时间分析:设舰艇从A 处靠近渔船所用的时间为x h,则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来解决较好,因为如图中的∠1,∠2可以求出,而AC 已知,BC 、AB 均可用x表示,故可看成是一个已知两边夹角求第三边问题解:设舰艇从A 处靠近渔船所用的时间为xh,则AB =21x海里,BC =9x 海里,AC =10 海里,∠ACB =∠1+∠2=45°+(180°-105°)=120°,根据余弦定理,可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120°得(21x)2=102+(9x)2-2×10×9xcos120°,即36x2-9x2×10=0 解得x1=32,x2=-125 (舍去) ∴AB =21x=14,BC =9x=6再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BAC =,9286.010142610142222222=⨯⨯-+=⋅⋅-+AC AB BC AC AB ∴∠BAC =21°47′,45°+21°47′=66°47′所以舰艇方位角为66°47′,32小时即40分钟 答:舰艇应以66°47′的方位角方向航行,靠近渔船则需要40分钟评述:解好本题需明确“方位角”这一概念,方位角是指由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其范围是(0°,360°)在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求出x后,所求舰艇方位角就转化为一个已知三边求角的问题,故仍然利余弦定理例3用同样高度的两个测角仪AB 和CD 同时望见气球E 在它们的正西方向的上空,分别测得气球的仰角是α和β,已知B 、D 间的距离为a ,测角仪的高度是b ,求气球的高度分析:在Rt △EGA 中求解EG ,只有角α一个条件,需要再有一边长被确定,而△EAC 中有较多已知条件,故可在△EAC 中考虑EA 边长的求解,而在△EAC 中有角β,∠EAC =180°-α两角与BD =a 一边,故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EA解:在△ACE 中,AC =BD =a ,∠ACE =β,∠AEC =α-β,根据正弦定理,得AE =)sin(sin βαβ-a在Rt △AEG 中,EG =AE sin α=)sin(sin sin βαβα-a ∴EF =EG +b =)sin(sin sin βαβα-a +b , 答:气球的高度是)sin(sin sin βαβα-a +b 评述:此题也可以通过解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解决,思路如下:设EG =x,在Rt △EGA 中,利用cot α表示AG ;在Rt △EGC 中,利用cot β表示CG ,而CG -AG =CA =BD =a ,故可以求出EG ,又GF =CD =b ,故EF 高度可求例4如图所示,已知半圆的直径AB =2,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BC =1,点P 为半圆上的一个动点,以DC 为边作等边△PCD ,且点D 与圆心O 分别在PC 的两侧,求四边形OPDC 面积的最大值分析:要求四边形OPDC 面积的最大值,这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面积函数,问题是选谁作为自变量,注意到动点P 在半圆上运动与∠POB 大小变化之间的联系,自然引入∠POB =θ作为自变量建立函数关系四边形OPDC 可以分成△OPC 与等边△PDC ,S△OPC 可用21·OP ·OC ·sin θ表示,而等边△PDC 的面积关键在于边长求解,而边长PC 可以在△POC 中利用余弦定理表示,至于面积最值的获得,则通过三角函数知识解决解:设∠POB =θ,四边形面积为y,则在△POC 中,由余弦定理得:PC 2=OP 2+OC 2-2OP ·OC cos θ=5-4cos θ∴y=S△OPC +S△PCD =θsin 2121⨯⨯+43(5-4cos θ) =2sin(θ-3π)+435 ∴当θ-3π=2π即θ=65π时,ymax =2+435 评述:本题中余弦定理为表示△PCD 的面积,从而为表示四边形OPDC 面积提供了可能,可见正、余弦定理不仅是解三角形的依据,一般地也是分析几何量之间关系的重要公式,要认识到这两个定理的重要性另外,在求三角函数最值时,涉及到两角和正弦公式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的构造及逆用,应要求学生予以重视三、课堂练习:1如图,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 处(3-1)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方向,距A 处2海里的C 处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103海里/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辑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时间解:设辑私船应沿CD 方向行驶t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 点)走私船, 则CD =103t海里,BD =10t海里∵BC 2=AB 2+AC 2-2AB ·AC ·cos A =(3-1)2+22-2(3-1)·2cos120°=6, ∴BC =6 226120sin 2sin sin sin sin =︒=⋅=∴=BC A AC ABC ABC AC A BC Θ∴∠ABC =45°,∴B 点在C 点的正东方向上,∴∠CBD =90°+30°=120°,21310120sin 10sin sin sin sin =︒⋅=⋅=∴=t t CD CBD BD BCD CBD CD BCD BD Θ∴∠BCD =30°,∴∠DCE =90°-30°=60°由∠CBD =120°,∠BCD =30°得∠D =30°∴BD =BC ,即10t=6∴t=106 (小时)≈15(分钟) 答:辑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需时约15分钟四、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在了解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的同时,掌握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并提高解三角形问题及实际应用题的能力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斜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巩固对正弦、余弦、面积公式的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演绎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斜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回顾:
1.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式一: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
C R
=
变式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1.2、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变式:222
cos 2b c a A bc
+-=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22
cos 2a c b B ac
+-=
2
2
2
2cos c a b ab C =+-。
222
cos 2a b c C ab
+-=
1.3、面积公式
二:例题分析:
1、正弦定理
(1)在△ABC 中,已知
,则 sin B= ( ) (2)在△ABC 中,若a = 2 ,b =0
30A = , 则B 等于60︒或120︒
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4,303
a b A ===︒
2、余弦定理
(1)在△ABC 中,满足 ,则A = 60°
(2)已知△ABC 的周长为9,且4:2:3sin :sin :sin =C B A ,则cosC 的值为
A .4
1
-
B .41
C .3
2
-
D .
3
2 3、三角形解的个数
(1)在△ABC 中,已知 ,
这个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C )
A.一解
B.两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
(2)△ABC 中,∠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A=60°,4,6==
b a ,那么
满 足条件的△ABC
( )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4、判断三角形形状 (1)若c
C
b B a A cos cos sin =
=则△ABC 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2)关于x 的方程02
cos cos cos 2
2=-⋅⋅-C
B A x x 有一个根为1,则△AB
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5、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1)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 伸长( )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2)
10105/4/o C v v B AB o 某渔船在航行中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向角为北偏东45,距离海里的处,渔船沿着方位角为的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艇舰立即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
设艇舰在处与渔船相遇,求方向的方位角的正弦值
18,20,150a b A ===︒222a b c bc =+-
三、题后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另一边的对角,继而可以求第三角和第
三边。
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2)已知三边,求三角。
3.利用面积公式,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或求解出两边和夹角,求三角形面积
四、课题结论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的回顾
2、正弦、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的应用及常应对的题型
3、复杂问题简单化关键是分解题目,逐个解决
五、作业
练习5.6(1)1.2.3 练习5.6(2)1.2.3.4.5
【说明】作业中包括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和面积公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