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金融监管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与改革

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与改革

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是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安全。

然而,当前国际金融体系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亟需进行治理与改革。

首先,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不够。

这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决策制定过程缺乏代表性和公正性,无法真正反映全球经济的多元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和改革,实现国际金融体系的民主化和多边化。

其次,国际金融体系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由美国主导的美元体系,这导致了不平等的经济体系。

现在是时候通过改革来寻找一种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提高国际货币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推动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和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以增加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另外,国际金融体系还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表明,金融监管不力是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各国应加强监管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此外,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还应注重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应该积极关注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鼓励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的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金融支持。

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治理与改革,各国需要积极推动合作和对话。

首先,各国应加强对话和协商,形成共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民主化和多边化。

其次,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应加强改革,更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利益。

此外,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与改革是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監管机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机制逐渐受到关注。

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旨在减少未来类似事件。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1.聚焦金融监管机制的影响力随着各国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监管机构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现在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要监管商业银行,还要监管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监管机构必须确保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足够的能力,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经济的良性循环。

2.金融监管机构的发展金融监管机构的发展可追溯至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此后,国家和国际监管机构不断发展和壮大,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监管机构也需要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全面化。

3.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金融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确保金融机构合规运营,遵守金融法规。

监管机构还需要制定规则和标准来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负责。

4. 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变革2008年的金融危机推动了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变革。

各国政府开始采取更加强硬的监管措施,例如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要求,并提高银行融资成本。

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制定新的金融稳定监测框架和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FI)进行更加细致的监管。

5.未来展望金融监管机制的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将继续从传统的监管措施转向更加灵活的方法,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

同时,各国监管机构将需要加强协调,制定更加统一的监管标准,并促进跨境监管的合作。

结论:金融监管机制在金融危机后变得更加显要和受到关注。

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的演变和变革表明,监管机构必须不断适应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未来,监管机构将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和技术变革。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

人承受的 损失是比较小 的 , 这会导致 道德风险 增大 , 道德风险的放大又进 一步导致 贷款 人没 2 0 年 的国际金融 危机发轫干 美国的次 有积极性 发放 贷款 , 08 最终 形成恶性循环 。这可 贷危机 , 并逐渐演 变成全球性的 经济衰退 。从 以解释为 什么股市下跌 , 公司净值下 降导致贷 更深 层次 上看 , 代金融市场理论 的固有缺 陷 款减 少和 经济 活动 水平 下 降的 另一个 原 因。 现 及其在 金融实践 中的作 用 , 本次金融危机在 是 美国爆发 并渐 次影 响全球 经济发 展的 内在动 2改革金融体 系的监管 因。 从避 免金融危机的 角度 来说 , 改革和完善 2 O世纪 8 年代 以来 , 0 西方 经济学 家揭 示 金融体 系的监管是 目前 各国普 遍采取的方 案。 出在金融市场上 , 信息在借 贷双方的分布是 不 本次金融 危机 之所以从 美国发生 , 迅速波及 几 对 称的 , 最终借款 人对其借款用 于投资项 目的 乎所有 的国家 , 主要 原因之一就是各 国普遍存 风险和收益拥有更 多的信息 , 而投资者 对影 响 在 金融 体 系监管 不 足的 问题 。 因此 , 决 金 解 投资收 益的所 有变 量都存 在一 定程度 的信 息 融 危机的 问题 必须首 先关注 金融 体系 的监管 不对称 问题 。信息 的不完 全性 影响 了金融 活 问题 , 包括 : 动参 与者 行 为的平 衡以及 金融 资产价 格均 衡 () 1 针对现 代化 金融体 系的发展特 点 , 将监 的性质 , 成了金融活动 中的 “ 向选 择”和 管范 围涵盖投行 、 造 逆 保险 、基金、信托等金融领 “ 道德风险 ” 逆 向选择 ”降低 了金融 市场 优 域 , 。“ 涉及表 内外资 产和各 种类 型的衍生 工具 , 化配 置资源的 效率 , 道德 风险 ”削弱 了金融 同时 要更加重视 国际协 调监管的规 则和 方法 。 “ 市场 的资金 动 员能 力 。从金 融市场 的运 作而 美 国的次 贷危 机使我 们认 识到金 融监 管体制 言 , 息 的不完 全既 影 响 了金 融 活动 的合 理 改革迫 在眉睫 , 分业监管体制 走向混业监管 信 从 性, 也影响 了金融 市场的完善 性。 体 制成 为 必 然 。 企 业过 度利用 债务 融资是 造成 金融 市场 () 2 监管 当局应检验 银行估 计风险参数 的 运行 不稳定 的根本 性原 因 。一旦 市场对 流动 方 法 , 督促银 行更新风险参数以 便及时反映违 性的预期 产生变化 , 低流动性资 产便 大幅度跌 约率和 损失率 的上 升。 在评估 借款 人与信 用 价, 使投资者 对高 负债经营 的企业 产生 怀疑 , 风险缓释工具之 间的相关性时 , 应充分 考虑系 继而减少 金融融资的输入 , 从而 使得靠借入流 统 性风 险 因子 的影 响。 必须提 高对 内部评 级 动 性维持 经营 的企业难 以 为继 。美 国经济学 模型和风险参 数的审慎性要求 。此外 , 应寻求 家 K n eh ・ ro 认为只要 经济存在着不 在监 管当局 与 中央 银行 之 间共 同建立 一种 新 e n t A rw 稳 定性 , 就会有通过获 取信息减少不 确定性的 的协调机制 , 改变单纯依 靠公开市场操作和 贴 可能, 在不 确定性增加 的环境 中 , 息的价 值 现 窗 口来缓 解流 动性 压 力的传 统做 法 。 信 是 显而 易见的 。因为不确定性有 经济成本 , 所 () 3为改进风险计量模 型, 监管当局和银行 以减 少不确定性就是一种 经济收益 , 信息 的价 必须 在现 有模 型体 系的基 础上 , 增加 情 景分 值就体 现于这 一收 益之 中。 当金融 市场 中的 析 、 力测试 、敏感性分析 、 动平均分析等 压 移 使历史数 据更具 有前瞻性 。此外 , 还不 逆向选择 和道 德风 险问题 积 累到致使 市场 不 方法 , 能有效地 在储 蓄者和 有生 产投 资机会 的人们 应忽 视定性 分析 的重要 作用 。应 更加 重视金 之 间融通 资金 的严 重程 度 , 金融 危机 便产 生 融 创新 带来的创新风 险 , 制定新 的计量标准和 了。金 融危机 中一 些银行 的倒 闭减少 了通过 监管规 则 , 将衍生 工具 产生的衍生风 险一并纳 银行进行的金融 中介活动 , 并导致投资缩 减和 入 金 融 监 管 视野 。 () 4 法律 不健全是信 息不安全 、金融无 序 总经济活动水 平下降 , 因而使社会信 息总量大 幅下 降和 不确 定性 急剧 增 大 ,危机进 一步 深 的 重要 根源。市场 经济是法制经济 , 各种金 融 化。 交 易必 须严格地以法律 为依据 , 对违反法律法 非 金融部 门资 产负 债表状 况恶 化也 是形 规 的 金融 交 易活 动按 照法律 规 定严 加 惩处 。 成金融 危机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资产 市场价 格 加 强市场 化监 管要求 构建 完善 的金融 市场准 急剧波 动能加 剧金 融市场 上 的逆 向选 择和 道 入 机制 、金融 市场行 为监 管机制 和金 融市场 不破产 、无风 德风险 , 而引发金融 危机。 由于证 券市场上 退 出机 制。必须根除金 融机 构 “ 从 并充分认识 到金融破产制度 股票价格计量 的是 公司的净值 , 股票 市场 的下 险 ”的传统观念 , 跌便 意味着 公司净 值的 下降 。公 司净值 有与 的重 要价 值 和 意 义 。 抵押 品相类似 的作用 , 股票市价下 泻引致公 司 净值的下 降使 贷款人不愿意提 供贷款 。 另外 , 3强化金融机构的监 管 金融机构 ( 尤其是 银行) 以盈利为 目的 , 参 由股市下泻 引致公司净值下 降 , 刺激 了借款人 从事风 险投 资。 因为一旦 投资出 了问题 , 借款 与金融 市场 的直接 运作 。其在 贷款过 程 中与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

这一变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美元霸权的瓦解长期以来,美元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霸主,全球许多国家的储备货币都是美元。

然而,近年来,美元霸权开始受到挑战。

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发展,使得它们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逐渐提升,逐步淡化美元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美国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背景下,美元逐渐失去了它的信誉和稳定性,这进一步削弱了它的储备货币地位。

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将会加速美元霸权的瓦解,并推动多种货币体系共存的趋势。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受到了全球的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2015年,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篮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等。

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将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货币。

三、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越来越成为一个趋势。

各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金融资本流动的速度也加快。

这种趋势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能够带来更多的资本流动和投资机会,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会加剧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应对。

四、金融监管的国际化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金融监管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各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趋势。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制定出更加严格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法规,打击金融犯罪和操纵行为,保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及制度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及制度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及制度改革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日益凸显,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制度改革建议。

首先,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导致了货币政策的异质性和时差效应,产生了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

例如,在全球性经济衰退时期,一些国家可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内需,而其他国家则可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这种不协调往往会导致全球经济的波动。

其次,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是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使得金融风险在不同国家之间迅速传播。

资本流动的快速变动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危机。

例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互联互通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违约风险迅速向全球扩散,引发了一系列链式反应和经济动荡。

此外,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不稳定性。

一些国家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而另一些国家则负债累累,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国际支付结算机制的紧张和汇率不确定性。

例如,中国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而美国则拥有巨额贸易逆差,这种双边不平衡的现象给国际支付结算带来了压力。

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进行制度改革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

首先,各国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合作。

通过加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政策对话平台,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全球货币政策框架,以减少不协调的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

通过完善跨境金融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

此外,我们应推动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平衡发展。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减少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国 占了 2 8 % 。2 0 0 9年 、 2 0 1 0年 以来 金 融 危 机 对 中 国银 行 业 的
影 响不 大 , 但不 良贷款风 险存在 的条件下 , 房产等投 资 出现萎 缩, 中 国经济增长停 滞。此外 , 中国企 业销 售的账款 回收 风险 进一 步提 高。间接上造成银行业效益增长停滞 , 银行不 良贷款

3 0 0 1 1 )
新 成为 中国金融业稳定 、 健康发展的动力 。 中 国改革开放 3 0多 年来 , 金融业一直在不断创新 , 不断走 向更高的阶段 。但 中国的金融创新无论是在制度 、 产品还是手 段 上都 与发达 国家之 间存 在着较 大的差距 。初级 阶段 的金融 创新 , 导致 中国 目前利率 市场化 程度低 , 缺乏 多元化 的金 融产 品, 金融机构 的进入 门槛过高 , 竞争程度不高 , 缺少新型金融机 构 。我 国金 融监 管机构应该结合 自身 国情 , 密切地联 系金 融市 场, 防止业务风 险向金融 风险 的转化 , 密切关 注金融 衍生产 品 的市场监管 程度 , 加强金 融机构 的监管力 度 , 保证金 融监管 的 前赡性 、 全局性与有效性 。
三、 中 国金 融监 管体 制 的 发展 趋 势
( 1 ) 向合 作化发 展 。金 融危机具 有很 强 的不确 定性 和 隐 蔽性 , 它的多变性和 复杂 性特点 也使金融 危机 的危险性 扩大 , 波及范 围也扩大 , 以至于 已经蔓延 到世界 各地 , 甚至是影 响到 了发展 中国家 的金融 行业 。我 国的银 行 、 保 险和证 券金 融行
出现 反 弹 。 二、 国 际金 融 危 机 对 中 国经 济 的影 响
务, 为行业提供新 鲜的服务和产品。监 管的方式 也应该更 加具 有针对性 、 和适 用性 , 以提高金融行业 的效率 , 适 应混合化经营 的需要 , 推动金 融体 制 的组 织 结构 体系 开始 逐渐 向混业 监 管 或完 全混业监管的模式发展 。 ( 3 ) 向国际化发展 。随着 国际经 济一体化 的发展 , 国际之 间的联 系也越来 越紧 密 , 各 国金 融 市场 之间 的依 赖性也 不 断 增强 , 很多金融 活动 已经跨 越了国家的界限。但 是由于各 国金 融监 管体制的不一 致 , 导致 许 多跨 国企业 利 用其 分布在 全球 各地 的分 支来逃避国家 的金融监管 , 钻 国家 的法律漏 洞, 从事 高风 险暴利 的非法经营活动 , 导致金融 风险的蔓延 和扩散 。为 了避免这一情 况 的发 生 , 我 国的金融 监 管体制 必须 要 以 国际 为标 准 , 将 国家 内部 的监 管法律法 规与 国际保持 一致 , 加强 与 其他 国家之 间的联 系与合作 , 强 化联合监 管 , 使跨 国金 融机构 的监管也趋 于一致 , 走 向国际化 。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完善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完善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完善[摘要]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融监管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从全球金融危机暴露的金融监管问题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一些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问题;对策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自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其危害至今尚在蔓延。

但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它使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暴露,同时此次金融危机无疑为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1.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不是一种简单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原因及深层原因。

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持续上升和美国房价的降低。

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12次降息,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围购房热情急剧上升。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同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购房者在购房后前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很少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深层原因是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

按揭贷款就是贷款机构根据购房消费者的收入情况和信用情况为其安排了买房分期付款方式,大大增加了其消费效用水平。

在购房消费者的储蓄水平较高时,即使收人水平不变,他所申请的按揭贷款也不会出现还款困难。

然而,购房消费者的储蓄不足甚至是零储蓄或负储蓄时,他的收入水平就不能完全偿还随利率上升面增长的贷款本息.贷款的违约随之发生。

2.金融监管制度暴露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监管方面的主要教训:第一,任何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货币的非国家化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货币的非国家化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货币的非国家化2007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使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美国为维持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试图以金融监管的改革来取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在不改变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情况下,仅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是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全球金融长期失衡问题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在美国反对和压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启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大国博弈在2007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中,欧盟一直怀着“受害者”的心态,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美国人惹的祸,欧盟却深受其害。

为了避免再度遭殃,更为了在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欧盟抓住了挑战美国的难得机遇,提出要打造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为此积极推动20国集团召开峰会,于是才有了200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G20金融峰会,并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

G20华盛顿金融峰会达成创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共识。

因此,英国首相布朗说,峰会使世界“正朝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迈进”。

美国当时的总统布什则表示,世界将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Ⅱ”。

但是,从布什的表述不难看出,在改革的共识下各国却在改革的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分歧。

欧盟,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实际上想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改变欧元的被动地位,以避免再度遭殃。

所以欧盟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提法,强调的是一个“新”字。

其意在于否定美元在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霸主地位。

而布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Ⅱ”的提法,实际上强调“Ⅱ”是“Ⅰ”,即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这意味着改革必须确保美元的霸主地位。

在G20华盛顿金融峰会上,胡锦涛代表中国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主张。

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实际上是对这一主张的具体化和最权威的解释。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危机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它不仅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对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面临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首先,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使得金融体系变得复杂且不透明。

一些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暴露和监管制度的缺陷导致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

因此,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需要变得迫切。

其次,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需要重塑全球金融治理机制。

目前的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主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组成,但其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有限。

因此,改革应加强这些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预防金融危机。

另外,金融危机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出现了失灵,监管部门在监管执行上也存在问题。

因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需要增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和效果,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

此外,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还需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较大,因此改革应该重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意味着改革应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受益。

最后,金融危机的教训促使各国更加重视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与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相互补充和促进。

改革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透明度,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需要重塑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同时注重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可持续和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变得日益紧密,金融业的全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全球金融市场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如金融危机、资产泡沫、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给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因此,建立和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成为当今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监管的意义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公司和金融市场进行规范和管理,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保障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健康发展,避免金融市场出现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在金融市场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金融机构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造假、欺诈、腐败等行为,从而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因此,建立和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历程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因此,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也随之成为了一项重大的国际任务。

早在1975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资本充足的银行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监管机构也逐渐出现。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创立了资本充足比率标准,此标准成为了国际监管的核心标准。

1999年,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下,成立了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FSF),旨在促进世界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促使各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和改革,2010年6月,二十国集团(G20)领袖首次会晤,就全球金融监管与改革达成了一致。

三、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目前,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已经相当成熟。

各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和政策,加强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增强了监管机构的权利、职责和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范畴、监管手段、监管标准等方面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完善,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

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金融监管旨在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防止金融风险的积累和蔓延。

本文将探讨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的背景、目标和重点。

首先,让我们看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背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现有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备。

许多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利用监管制度的漏洞和规避手段,导致风险积累。

此外,金融创新和科技进步也引发了金融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因此,改革与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是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其次,改革与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目标是什么?首先,它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透明度,提高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能力。

准确识别和衡量风险,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威胁,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其次,改革还着眼于推动金融业务的合规性和诚信经营,加强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保护。

此外,改革还旨在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自身能力和监管体制的协调性,以适应快速变化和复杂性增加的金融市场的需求。

那么,如何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呢?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监管法规应该是普遍适用、明确和可执行的,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合规运作。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慎监管和问责机制,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其次,利用科技手段强化金融监管能力也是一个重要举措。

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

此外,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有效防止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和溢出效应。

最后,改革与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的进程可能会受到利益相关方的阻力和反对。

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积极应对各方面的反馈和解决利益分歧。

其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与重建

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与重建

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与重建金融危机,指的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是近年来全球最严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首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崩溃,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体系不得不进行调整与重建。

这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等方面来进行调整和重建。

首先,需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调整。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二是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不足。

因此,要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其次,需要重建国际金融秩序。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国际金融秩序的运行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足,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过大,而且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呈现出收益不均等等。

因此,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时应秉持公平、开放、包容的原则,注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合理合法利益,加强与各国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健康发展。

再次,需要进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和调整。

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存在着一系列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例如,货币制度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某些国家过于依赖美元体系的缺点等等。

因此,需要通过改革与调整国际货币制度,提高国际货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建立有效的货币流通机制。

最后,需要实施经济全球化的合理合法化。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不合理的全球化经济秩序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避免在全球化经济进程中导致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秉持互利共赢,平等合作的原则,逐渐向着全球化的平等方向发展。

只有全面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合理合法化,才能够保障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之,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也促使国际金融体系进行了调整与重建。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发达国家 0.931 1.797 0.146 2.933 4.73 3.704 3.339 3.522 4.667 4.002 3.032 1.346 2.18 1.47 3.458 2.88 2.976 3.458 2.614 3.691 4.162 1.387 1.721 1.922 3.177 2.653 2.992 2.755 0.484 -3.162 2.326
10
8
6
4
2
0
-2
-4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
40,000.00
1
30,000.00
0
20,000.00
-1
10,000.00
-2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3
2010
市场汇率 32,113.50 31,903.18 33,210.20 37,331.51 41,998.22 45,430.98 49,154.63 55,392.48 61,220.96 57,937.46 61,781.49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使金融工具一下子失去用武之地。时任 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为了不使经济危机立刻成为现实,便引导 资金大规模转向房地产市场。
2000-2008年全球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变化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动向及启示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动向及启示
的 自南市 场 经 济 思 想 影 响 下 , 际 金 融 市 场 创 新 加 快 , 国
9月 7日, 利 美 和房 地 美 两 家住 房 抵 押 贷 款 公 司 被 政 房 府 接 管 ;9月 1 5日, 曼 兄 弟 公 司 申 请破产 ,同 日 , 雷 美 国银 行 与 美 林 证券 达 成 收 购 协 议 ;9月 2 1口,高 盛 和
长 11 ,下 调 为下 降 05 至 13 。 .% .% .%
各 个 环 节 ,美 国境 外 的 主 要 金 融 机 构 与 次 贷 相 关 的损
失 逐 渐 暴 露 ,各 大金 融 机 构 纷 纷 披 露 巨 额 亏 损 ,大 幅 核销资产。
2 0 年 9月 以 来 , 贷 危 机 急 剧 恶 化 ,风 险 释 放 08 次
金融 危机背 景下国 际金 融监管体制 的改革动 向及 启示木
石 岳 ,刘 博 ,徐 洁 勤
10 9 0 0 7)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研 究 生 部 , 北 京
摘 要 :本文首先 回  ̄ 07 顾 ' 0年爆发 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历程 ,指出了此轮金融危 机所暴露 出来 的金融监管 2 理念落后 、监管 资源不足等问题 , 并在 分析 当前国际金融 监管体制改革动 向的基础上 ,探讨 了我 国金融 监管体制
程 度 进 一 步加 剧 , 变 成 为 席 卷 全 球 的 国际 金 融 危 机 。 演
二 、 国 际 金 融危 机 所 暴 露 的 金 融监 管 问 题 次 贷 危 机 发 生 前 。 多 西 方 国家 以 美 国为 风 向标 , 许 纷 纷 放 松 金 融 监 管 。在 “ 少 的 监 管 是 最 好 的 监 管 ” 最
金 融 产 品 日益 复 杂 。但 由于 对 复 杂 金 融 产 品和 金 融 机 构 的 监 管 远 远 落 后 于 金 融 创 新 ,金 融 风 险 不 断 累 积 , 并在 次 贷 危 机 中 充分 暴 露 出来 。具 体 表 现 在 :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与中国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与中国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与中国应对措施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国际金融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和中国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1.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在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其他货币来进行结算,如人民币等。

此外,各国纷纷推出一些限制外资流入的措施,这也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

2. 国际金融监管的加强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的不足,各国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的透明化,提高市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3. 国际金融合作的提高金融危机后,各国都相互之间开始加强合作,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同时,各国也加强之间的贸易往来,推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 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中国在金融危机前就已经提出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方针,危机之后,更是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力整顿金融市场,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

2. 促进内需消费的增长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主要的策略是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内需消费的增长,进而降低对外贸易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开始通过推出各种措施,逐渐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国际上逐渐替代部分美元在结算方面的地位,从而增加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4. 强化国际合作在金融危机后,中国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保持货币汇率稳定,维护了国际贸易的平衡,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之,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对此,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内需消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强化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逐步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金融危机与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危机与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危机与金融体系改革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给各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体系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展开讨论。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1.全球金融市场过度放松监管。

金融市场过度放松监管,导致了大量的金融风险积聚。

例如,在次贷危机中,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放贷标准过于宽松,造成了大量劣质债务的形成,最终引发了金融市场的震荡。

2.金融创新过度追求利润。

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也同时衍生出了许多风险。

例如,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投机活动提供了更多机会,但也为金融系统引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善。

许多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短板,没有有效控制风险的能力。

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很多银行对风险的认知不足,过于依赖外部评级机构,最终导致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和系统性风险的蔓延。

二、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危机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金融体系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2.提高金融监管的效力。

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制度,是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以有效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3.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体系改革旨在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通过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可以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4.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体系改革需要注重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可以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三、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与措施1.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

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12460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

12460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1. 前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弊端,这也促使许多国家重视货币政策及国际货币体系,尝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随着国际商品交易的发展,货币渐渐成为支付手段。

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需要统一的货币体系来规范各国货币发行和流通,保障国际交易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在二战期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可兑换美元成为国际支付及结算货币,美元也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20世纪90年代,欧元推行,这一货币系统的建立使欧洲国家泛欧洲金融市场实现了无缝连接,欧元成为了重要的国际支付和储蓄货币。

3. 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全世界都发现了美元的危险位置。

世界经济利益集团纷纷谴责美国对金融体系的削弱和扭曲,呼吁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此次危机使得人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再适宜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也暴露出美国特权和全球经济安全的风险问题,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关注和改革进程。

4.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现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一些举措包括: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和监管、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开放、推动金融合作和资源共享等。

早在2009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Dominique Strauss-Kahn曾发表题为“重构货币体系”的演讲,提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建议。

同时,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全球新兴市场的话语权日益增强。

5.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趋势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趋势将受到新技术,国际合作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这其中,数字货币被看做是未来货币储存和支付的先驱,除了比现有国际通用货币更便捷外,也可提高金融知识平等,促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创新和发展。

另外,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各国应共同推进国际金融改革,合意改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实现各国利益的有序平衡。

国际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意义和合作

国际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意义和合作

国际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意义和合作一、关于国际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意义和合作1. 国际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重要性2. 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 金融监管的合作机制及其重要性4. 金融监管合作的难点和挑战5. 金融监管合作的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

全球金融市场的交错和相互联系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版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合作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金融监管是保证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

金融业的跨国性和全球性使其监管工作必须创建跨国、全球性的联系。

因此,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是保证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保证。

1. 国际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金融市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对于金融监管的重视程度普遍升高,监管模式和理念也在不断创新。

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融合和联系,使金融监管不能仅限于国际合作是必须的。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是保证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

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金融乱象的发生,都表明了金融体系内部的相互依存性和跨国联系格外显著。

因此,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是保证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

2. 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原则”(即《国际银行监管协定》),为全球金融监管打响了第一枪。

此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认会计准则理事会等组织和机构相继建立。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在调整金融监管模式的同时,还积极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构建起金融监管的新体系。

比如说,G20(20个经济实体组成的政府间论坛)成员国领导人已经多次就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展开峰会,为全球金融监管合作的推动做出了重要努力。

3. 金融监管的合作机制及其重要性金融监管的合作机制包括国际金融组织、政府间合作,跨国、多边及地区间监管机构的合作等多种形式,并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

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与金融改革.

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与金融改革.

一、危机发生前西方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征随着金融的自由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金融的网络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发展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变化:其一,系统性风险和网络化风险大大增加。

金融风险以新的方式不断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积聚,并高度集中在少数超强银行业金融机构。

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和整合期后,一些全球性的超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开始在信用中介领域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在业务创新、机构兼并、金融衍生交易等方面具有垄断地位,主导着全球银行业,这一趋势以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一系列金融放松法案及1999年出台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为标志得到迅速加强。

金融机构的兼并整合和跨业经营以及投行业务的兴盛,导致了风险逐步向大型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现代的金融机构逐步成为全球化金融网络的一员和重要节点,某些机构如投资银行往往由于交易范围广、交易深度强而成为对金融系统安全有重要影响力的机构,但是在全球化金融网络中各金融机构之间以及各金融市场之间却缺少严格的防火墙,致使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变得更加脆弱,系统性危机风险性比以往大大增加了。

其二,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传统的“买进—持有”经营模式转变为“发起—分散”模式。

金融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使银行经营逐步从表内业务主导型向表外业务主导型转变,金融工具创新,尤其是信用衍生品市场和迅速发展的证券化技术的互动有力地推动了这种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变。

“发起—分散”模式重要特征是:第一,对流动性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出现了金融机构的融资和流动性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特征;第二,随着各类投资者的加入,风险被分布到了多样化的投资者群当中,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提高了;第三,大型的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在金融市场和银行的“发起—分散”运作模式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第四,金融创新创造的金融衍生产品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杠杆率。

第五、资产证券化扩大了表外资产业务,在提高了盈利性的同时也积聚了巨大的风险,表外业务的风险以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之间的关联性风险,在经济繁荣时期容易被忽视和掩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金融监管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建立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改革的理想目标,这种改革具有长期性。

在长期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不断改革imf的治理机制与世界金融形势的协同性,各国要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imf;金融监管3000亿美元规模的次级抵押贷款违约却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即使处于美联储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双重保护下,美国的金融体系仍然面临着瞬间崩溃的风险。

雷曼兄弟的破产成为了导火索,美林银行、美国国际集团都成为了下一个倒下去的潜在目标。

这场危机不仅发生在美国的金融界,还危及了美国整个实体产业,更是导致全球金融与贸易的动荡。

这场金融危机真正的制度性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一切都得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寻找原因。

一、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20世纪初期,金本位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及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金融与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停止了运作。

为了恢复和重建世界经济得以运行的体制,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取得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局限。

其致命缺陷在于,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因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客观上需要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增加,这只能依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来解决;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悖论。

[1]正因为如此,上世纪60至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1971年,美国自行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开启了“浮动汇率”时代。

国际社会于1978年通过对《imf 协定》的修订而形成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核心规则是:(1)各成员国应取消经常项目下货币兑换的限制;(2)黄金退出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不得再以黄金为基础规定比价;(3)各成员国可自行选择汇率制度。

牙买加体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美国的观点,即外汇汇率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不取决于各国的国际承诺。

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没有任何联系,但它作为美联储发行的国内信用货币,却同时承担了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因而同时具有主权国家货币和国际货币的双重法律属性。

[2]形成了目前的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全球金融危机是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弊端集中显现的结果(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

解决公众的住房问题是美国政府的重要目标,例如“两房”就是直接为服务于这一目标而设立的。

在近年来美国货币政策宽松、房产价格上扬、资产证券化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各贷款机构追逐高额回报,利用所谓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将抵押贷款扩展至偿还能力差、信用状况不佳的人群,造成危机爆发的温床。

其二,过度举债消费的模式是酿成此次危机的深层次根源。

长期以来,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过度举债消费给美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不具备坚实的基础。

理论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入不敷出地生存下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依赖别国资金支撑下去。

然而,入不敷出和靠借债生活却是美国人长达20年之久的一贯做法。

由于发行了大量的包括次贷在内的消费信贷,美国实际消费需求的趋势增长率每年高达3.5%,而实际可支配个人收人增长平均仅为3.2%。

由于消费增长高于收人增长,美国的储蓄率一路下降,从1984年的10.08%下降到2004年的1.8%,2005年以来则降低到零以下。

2007年,美国的储蓄率为一1.7%,而家庭部门负债率飞涨至可支配个人收人的133%。

任何经济失衡只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就要被纠正,这也是不可改变的经济规律。

[3]其三,金融创新的规模和速度与过分相信市场监督作用的监管理念之间出现失衡。

金融衍生品泛滥、杠杆过度使用、评级制度缺乏公允和客观的价值准则,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危机的发生。

其四,美国的货币政策应负有较大责任。

从2001年1月起,美国开始实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给美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金,并伴随着减税、补贴等多项措施,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随后的加息周期则刺破了这一泡沫。

[4](二)金融危机产生的背后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不合理性从直观角度分析,以上四点促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接着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那并不是根本性的制度性原因。

对比今年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动的范围明显更广,对世界经济的伤害程度更深。

欧洲的实体经济出现问题,导致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银行业务出现较大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他国家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但坦率而言,这种危机是可控的。

次贷危机发生在美国所具有的必然性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家货币兼任了世界货币职能。

首先,美国对外经济格局表现为商品、资本同时净输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经常项目逆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

在这种美元循环模式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国家”与以亚洲为中心的“贸易国家”的格局,即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顺差国提供美元,然后通过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将贸易顺差国的美元不断吸收回流美国。

其次,当前美元循环模式必定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特征是美国经常项目存在持续逆差,东亚国家和石油出口国存在持续顺差。

过度发行美元购买产品最终使美元不断贬值,美元贬值造成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加大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且顺差国并未将出口收入完全消费掉,导致外汇储备不断积累。

全球外汇储备由1999年底的1.78万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底的6.04万亿美元,增长了2.6倍。

顺差国又将绝大部分外汇储备资产投资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券,这就降低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利率,造成普遍的流动性过剩。

[5]美国的金融风险很容易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到“贸易国家”,从而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6]最后,与宽松货币政策配套的是跨国金融监管体系缺失。

次贷危机的爆发无疑暴露了美国式自由市场主义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架构与监管理念方面的诸多缺陷,大致包括:第一,分业监管体系难以准确监控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跨行业操作;第二,多头监管体系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重叠处反而留下了监管真空;第三,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例如雷曼兄弟、两房与aig)缺乏更加严格以及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次贷危机以来欧美混乱的金融市场充分暴露出创建一个全新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三、应建立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诱因就是美元本位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9年3月23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其供给总量还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第三,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

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

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应当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样能够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

[7]巴西、印度、俄罗斯、阿根廷等国随后表示赞同中国的建议。

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25日亦认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

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目前美元独大的地位还十分牢固,即使成立一个新的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目标是合理可行的,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长期的改革中,我们应充分发挥imf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作用,扩大imf特别提款权的作用,降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依赖程度,特别新兴国家在imf中的发言权与表决权应与当前各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相匹配,否则imf将彻底沦为美欧等传统经济强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工作。

2009年4月在伦敦召开的g20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 imf将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分配给各成员国,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这种共识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提议的回应。

四、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最大缺陷,是缺乏全球范围内负责金融监管的统一协调机构。

imf、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各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对金融机构的跨境经营的监管问题上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既存在监管重叠与重复监管,也存在标准不一致的多头干预,此外还存在监管真空与漏洞。

[9]基于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的目的,(1)g20成员同意创立一家全新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以下简称“fsb”),作为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以下简称“fsf”)的继承性机构,其成员包括20国集团的所有成员国、fsf成员国、西班牙和欧盟委员会,并加强了向该委员会所委派的任务;(2)fsb 应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合作,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危机风险发出预警,并采取必要行动解决这些危机;(3)对监管体系进行改造,以便各国政府鉴别和虑及宏观审慎监管的风险;(4)扩大监管措施的适用范围,将所有对整个金融系统来说都十分重要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涵盖在内,首次覆盖对整个金融系统来说都十分重要的对冲基金;(5)认可并实施fsf有关薪酬的最新强硬原则,为所有公司的可持续性薪酬计划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支持;(6)一旦确认经济已经复苏,则将采取措施改善银行系统中的资金质量、数量和国际协调性。

今后,监管措施必须能阻止过度杠杆,并要求银行在经济良好时期也需储备充足的缓冲资金;(7)采取行动反对“避税港”等不合作的行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制裁这些行为的准备,以保护公共财政及金融系统。

银行拥有保密权的时代已经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