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统编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经历;2、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3、解读作者的观点,获得教养的途径以及正确的读书观;4、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句,赏析文章中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研读经典的重大意义,并努力去做一个阅读经典作品的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2、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3、作者介绍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任务三:观点探究
【活动5】通读课文,讨论并思考:本文作者强调阅读不在 于数量,也就是说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 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
观点一:不矛盾。读书求知要求既要“精”又要“博”。 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 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还有可能导致失败。学习需要 “博”,“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 所以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于 一些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应该作深入研究。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可以得到永久的安逸。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 反的事物,也相互依赖具有统一性。 各得其所: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②指每个人或事物 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任务一:重点语句理解
【活动1】阅读文本,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1.“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 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 完善的追求,并非是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
3.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 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 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 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这句话并不是说读书的目的是培养个性或人格,作者前面说 过,读书不应有任何目的。这句话是说读书的前提是个性或人格, 也就是敬重知识、追求心灵的教养和完善,有这样的个性追求的 人才能真正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而积累某些知识不是教养。
读书:目的和前提
黑塞
学 习 目 标
1. 理 解 作 者 关 于 学 习 的 目 的 、 态 度、方法的观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13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15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13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课件(15张PPT)
6
阅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读书:目的和前提
第1段 真正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第2段 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3段 自己的爱好是开始阅读的凭借 第4段 个性或人格是教养的提前 5~7段 作者迷恋阅读的情形
读书的目的:获得真 正的修养。
读书的前提:以个人 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 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 为前提。
第8段 再次强调必须读杰作
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
问题探究
1.在作者认为看来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怎样才能“获得真
正的教养”?
作者把“真正的修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
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永远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
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 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 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 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5
题目解说
“读书:目的和前提” “目的”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前提”是人们要用心研读世界 文学,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 完善自我修养。
5.文章结尾说:“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 的价值,才会 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如何理解 这句话?
“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 求,这样才能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而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花 力气,下功夫,没有真正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 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 的价值。作者的这句话阐述的是对 阅读的态度。作者阐明了上道理,即阅读不在于多读几本书,而 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心的教养” —— 因为阅读的目的是 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于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 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并且 “需要我们认真对等,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识过去,以大无畏精神迎接未来”。
讨 论 2.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探 究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
家的作品,获得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
经验和理想的财富。且这种获得不是僵死的知
识,而是有鲜活意识和理解的。


3.如何理解“以教养和公平为阅读外国文学目的和准 探
教养(jiào)卷帙(zhì)发掘(jué)僧侣(sēnɡ) 狭隘(ài) 逊色(xùn)咖啡(kā)时髦(máo) 宽敞(chɑnɡ) 吟啸(yín) 愉快(yú) 公爵(jué) 慰藉(jiè) 麻痹(bì) 强迫(qiǎnɡ)给予(jǐ)
成 语 积 累 ①息息相通: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则的方法”?

这是说,作者把读书当作学习,为了提升自 己的教养,带着对世界文学的敬畏,广泛而又 公平地选择、阅读世界文学。这是一种缺乏个 性和热情的阅读方法。


4.作者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 在图书的海洋中,只要我们去寻找,就一定 究
会发现我们钟爱的作品或能吸引我们的内容。
② 面对巨大的“藏书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
类似于课程学习的阅读。学习接受认同是阅读的基本姿
态。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接受新知识,并建构相关知识体
系。


理解性阅读往往需要调动我们的抽象逻辑思维,

运用各种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站在全文的角度 示
了解文章介绍的对象,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获取作者
传递的信息。
具体来说是要向文本提问题,并尝试回答以下几
②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共24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共24张ppt)
——重“质”而非“量” ——不是“散心消遣”,要集中心智
任务二:关注阅读重点,整合有效信息
读书的前提(3、4段)
·追求个性或人格——认识自己 ·个人的阅读兴趣 ·读书是“爱”之路,并非“义务”之路,反对没有“爱” 的阅读,反对以教养和公平作为阅读的目的和准则,反对将 阅读当做学习。
任务二:关注阅读重点,整合有效信息
对读书没有太多个 性想法,阅读需要 爱,没有爱读书很 痛苦。(第4段)
经典文学作品、 散文随笔、诗 歌等
不能为读书而读书, 读书不能功利化,读 书是为了收获精神满 足和心灵滋养。
(第1、2段)
任务二:关注阅读重点,整合有效信息
读书的目的(1、2段)
·目的是为了获得真正的修养。 ·真正的修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以体育作喻,比喻论证), 永远在半道上。 ·读什么书呢?读世界文学(文学经典)
任 务 三 : 绘 制 思 维 导 图 , 理 清 文 章 结 构 (完善)
段1:读书目的:“真正的修养”


层:

目 的
式和


一、(1.2)读书的目的
段2:获得途径之一 ——研读世界文学
段3:认识自己,凭爱好读书 二、(3-7)读书的前提 段4:读书前提:追求个体的个性或人格
5—7:自己读书经历为例证明
人文主题:学习之道 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
任务四:质疑争鸣,实现文本阅读纵深化
·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以此为出发点,然后 再扩而大之 。
——黑塞
·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它的好处在使读书 成为乐事 , 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 。 有些有趣的书 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 , 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 ,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黑塞读书目的与前提阅读理解

黑塞读书目的与前提阅读理解

黑塞读书目的与前提阅读理解一、背景解读《读书:目的与前提》是德国作家黑塞“关于文学的思考和评论”文章中的节选。

黑塞(1877-1962)出生在德国许瓦本地区小城卡尔夫一个传教士家庭,父母和外祖父母曾长期在印度传教,使黑塞自幼受到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熏陶。

黑塞禀赋优异,童稚年代便意识到了自己倾向写作的诗意天性,然而,不了解儿子的父亲却强制他学习神学,以致年方十五的黑塞违抗父亲意志逃离神学院而独立谋生,从一八九二年至一九〇四年,他一面在工厂当学徒工,在书店当小伙计等,一面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书籍,为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黑塞的文学生涯始于诗,成名作却是一九〇四年问世的长篇小说《卡门青特》。

他一生创造丰厚,重要的作品有小说《在轮下》《德米安》《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球之谜》,诗集和散文集《在途中》《流浪》《印度之旅》,论著《望人混沌》等。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重要的有冯泰纳奖、歌德奖及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作为二十世纪前半叶著名德国小说家、诗人,深为世界人民喜爱,不断引起“黑塞热”。

他受浪漫主义诗歌和心理分析学影响较大,喜欢用印象手法和象征手法描写和分析他所处的资产阶级社会。

他的著作“洋溢着一种黑塞特有的精神气氛,他那逃避现实、提倡归真返璞、从宗教、哲学中寻找精神解放的思想特点,再加上从精神和心理领域来描写和分析他所处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艺术特点”,被西方评论家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文章选自《读书》1990年第4期,杨武能编译。

当时,杨武能共编译了四篇文章,发表在1990——1991年《读书》杂志上。

这些文章是从黑塞“关于文学的思考和评论”文章中节译而出,杨武能称之为《黑塞说书》。

杨武能,德语翻译家,是一位大翻译家,一位大学者,他感情丰富,文采斐然,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因此,他不同于许多翻译家。

他受丽尼、傅雷等前辈影响,重视将研究与翻译结合起来,力求保持原著的艺术风格,翻译语言准确而富有文采。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精品讲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精品讲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三 接下来黑塞给我们分享了哪些阅读的经验?
书籍名称或类型
读书的过程或想法
书籍带来的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 由追求理性“对的”-顺从天 激发了浓厚兴趣,孜孜不倦, 《一千零一夜》 性“爱的”,灰色的大海里 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也可以捞到珍珠
巴尔扎克的小说 曾经期待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 读书要认清自我,过去 事,却失落与详细的财务状况。的自己读不下去的,后
——英国培根《培根随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从小我们就知道的一句良言,至今,还是否在践 行?十余载的求学生涯,每日与书本打交道的你,可曾思考过“读书”的真正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黑塞的一篇文化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
课文阅读的三个层次:
一 梳理文章的内在逻辑 二 结合自己的想法或经历品析玩味 三 感受思维的力量和思想的美好
对比论证:并非是……而是…… 比喻论证: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
2、黑塞所说的“读书”跟我们现在的某些“读书” 是一样的吗?
① 朝向某些狭隘的目标的艰难跋涉; ② 获得僵死的知识,满足赤裸裸的需要; ③ 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自己,无视人生的意义
黑塞所说的读书是什么呢?
研读世界文学,熟悉掌握作品中的思想、 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明确字音
狭隘 ( ài )
跋涉(bá shè) 慰藉 ( jiè )
戕害(qiāng) 涉猎(shè) 卷帙(zhì)
一摞(luò) 纠葛(gé)
臻(zhēn)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梳理文章的内在逻辑
一 阅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这几个问题: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生活中,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所以书籍被人们 比喻为精神食粮。高尔基甚至把书籍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 书籍,我们的生活才能充实;有了书籍,我们的生活才能精彩;有了 书籍,我们的生活才能快乐;有了书籍,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古代先贤崇尚读书,“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都是古人爱书的真实写照,他们读起书来可以手不释卷、废寝忘 食,可见先贤们对读书的重视。三国时期,诸葛亮能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安邦治国,就源自他年轻时从书中汲取的知识;一代伟人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是跟 他博览群书、学贯古今分不开的。
作家黑塞有关读书的随笔,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本文 是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从中节译而出,发表在1990年第4期的《读 书》杂志上。
《上图书馆》节选自《王佐良全集》第十卷。该卷所收文 章大多是王佐良先生1980年以后写的,少数带学术研究性质,如 《白体诗里的想象世界》,多数则是阐释性的,也有综述、序言、 书评、剧评,以及讨论会上的发言纲要等。
议论文论点应该做到: ①正确、鲜明。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一目了然。 ②新颖。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总重复别人的观点。 ③深刻。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有现实意义。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亟须解决 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范文1]
青春,永不褪色
江苏一考生
2.《上图书馆》主要记述了作者在图书馆读书的经历,请仔
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图书馆特点
收获
中学时期
武昌文华图书科学校 宽敞、舒服, 的“公书林”图书馆 环境优雅
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养 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大学时期 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①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 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情势是“永远都在半道 上”,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毕生任务。 ②指出“读书”的方法,即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 然后再扩而大之。 ③作者认为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 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阅读的本质不在于积累某些知识、提 高某种技能,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④通过连用生动的动词,如“搜寻”“坐”“趴”“围”写出 了作者在图书馆里面对图书如醉如痴的状态。
城 自 吟 啸
圆形图书馆
建筑华美,气象万千 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
随堂练习
1.结合这两篇文章,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思考读 书(阅读)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 2. 写一段百字短文,谈谈你对高中生怎样挤时间加 强课外阅读的认识和经验。 (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
活动2. 《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中,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 不在于数量,那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观呢?为什么通过读书获 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 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 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 敬重。 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 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 追求。如果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出重视 “爱的阅读”?
作者看到当今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 不少年轻人宁可去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时光也不愿翻几页 书。同时,作者提出不要光阅读流行文学,快餐文学,真正的 阅读必须是杰作,也就是经典名著。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经历;2、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3、解读作者的观点,获得教养的途径以及正确的读书观;4、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句,赏析文章中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研读经典的重大意义,并努力去做一个阅读经典作品的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2、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3、作者介绍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4、题目解说《读书:目的和前提》节选自《黑塞说书》,原文是一篇黑塞介绍自己读书经验和推荐世界文学作品的长文,译者主要节选了开场白与结尾部分,对阅读与提升教养的关系作了独特思考。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经历;2、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3、解读作者的观点,获得教养的途径以及正确的读书观;4、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句,赏析文章中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研读经典的重大意义,并努力去做一个阅读经典作品的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2、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3、作者介绍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_1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  _1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参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明确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2.能够把握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义。

3.学会针对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明确文章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加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读书求学会伴你一路成长,牵引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

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你,向你展现迷人的魅力,让你了解生活以外的大千世界;它像一位阅历丰富、睿智无比的老人,让你痴迷,让你崇拜。

它会带你步入文学的殿堂,给你灵感,熏陶你的品性,净化你的灵魂,让你从一个无知的顽童成长为一位学识出众、谦谦有礼的青年。

对于生活大潮中的每一个激流者来说:读书求学才是保养身心的最佳磁石!2、写作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杰作。

3、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诗人、作家,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具有心理的深度,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作品】小说有《彼得卡门青特》《在轮下》《德米安》等,诗歌集有《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一根断枝的呻吟》等,散文有《堤契诺之歌》。

4、题目解说“读书:目的和前提”中“目的”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前提”是人们要用心研读世界文学,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5、层次结构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第二部分(2):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就: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 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门青》《荒原狼》 《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赫尔曼·黑塞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出生的、备受 读者欢迎的作家赫尔曼·黑塞,尽管他遐迩 驰名,但仍从事创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经历; 2、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 3、解读作者的观点,获得教养的 途径以及正确的读书观; 4、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句,赏析 文章中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
知体裁:随笔
•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 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 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 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 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 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 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 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 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 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 短皆由内容而定。
作品
•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 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 《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等。
1.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 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 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 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所有的极端与对立都告消 失之处,即是涅槃。
问题1:音形识记
• 教养(jiào)卷帙(zhì)发掘(jué)僧侣(sēnɡ) • 狭隘(ài) 逊色(xùn)咖啡(kā)时髦(máo) • 宽敞(chɑnɡ) 吟啸(yín) 愉快(yú) 公爵(jué) • 慰藉(jiè) 麻痹(bì) 强迫(qiǎnɡ)给予(jǐ)
问题2:内容及思路
文章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个层次来写作的。
意义所在; • (2)引出后文的观点做下铺垫:获得真正
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强 调了其意义在于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 充实、高尚,越有意义。 • (3)照应了题目,读书的目的中包括获取 真正的教养。
问题2:
• 2、为什么赫尔曼·黑塞强调阅读经典作品? (第2自然段)
知作者:
• 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
人。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 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之 歌》。1904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 青》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他于1919年迁 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62年于瑞 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都是燃烧着的火焰,一旦他认为神圣的东西受到威胁, 就会由梦想家变成斗士。如果忽视这一点,就可能把他 当成浪漫主义诗人。黑塞在他的作品里说过,人绝不能 满足现姿态,既不应仰慕也不应崇拜现实,因为现实粗 俗不堪、令人失望、满目凄凉,只有证明我们有优势的 力量来否定它,才能改变它。给黑塞授奖比确认他的声 望更为重要,奖励是尊重诗人的成就,这种成就充分体 现了一位善良的人在斗争中的形象。他在悲剧百出的 时代里,极为真挚地恪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 道主义而战斗的武器。
• 黑塞六十九岁,回顾以往,成就卓著,著有长 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多种类型文章, 部分已译成瑞典文。
在德国作家中,他最早摆脱政治压迫。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他定居瑞士,并于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然而, 由于血统和社会关系的缘故,黑塞认为他既是瑞士人, 也是德国人。大战期间,他在一个中立国避难,使他能 够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从事其重要的文学创作。当前, 黑塞和托马斯·曼是当代文坛上德国文化传统的最杰 出的代表人物。黑塞多方面的才华使他的作品对我们 特别具有吸引力,也使他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对这一 切都做出公正的评价是不可能的。他是位有争议的同 时也是坦白的诗人,具有南部德国的思想意识,以自由 和虔诚兼而有之的非常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有激 昂的反抗倾向,
——赫尔曼·黑塞《堤契诺之歌》
2.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 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而且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 的向导是乡愁。我准备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尝一次它 的痛苦,再一次为它的荒谬无稽而战栗,再次并且不断 地游历我内心的地狱。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3.我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是因为完全不知如何面对自己。 我恐惧长久的孤独,害怕心绪的各种细微、羞涩和热切 的波动,害怕那常常泛起的爱的柔情。
——赫尔曼·黑塞《德米安》
4.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王佐良
5.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 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王佐良
读文,整体感知内容
• 问题1、标注出难字; • 问题2、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 引论:(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 本论:(2)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读书,读世
界文学,可使人生充实、高尚、人生有意义。 • 结论:(3--8)要凭自己的爱好读书,要富有个性地、
生动热情地读书,强调必须读杰作。
解读观点及说理方式
• 问题1:第1自然段的作用? • 明确(1)解读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以及其
知翻译者
• 2.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 良
• 王佐良(1916—1995),诗人、 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浙江上虞人。王佐良是中国作 家协会理事、
• 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 中华文学基金会中美文学交流 奖评委会委员和北京市翻译者 曼谷会副长。
成就
•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 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 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 译做出巨大的贡献。著有大量学术论著、 散文、游记、序跋、书评、剧评和读书随 感。多部著作获奖。于1990年享受政府特 殊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