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言为了系统地规划和组织妇产科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妇产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制定本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妇产科医生。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妇产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 掌握妇产科学的相关诊断、治疗和手术技术;- 理解妇产科学的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知识;- 熟悉各种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技能目标:- 具备进行妇产科疾病的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的能力;- 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方案;- 掌握妇产科手术操作的基本技巧;- 具备处理妇产科紧急情况的能力。

3. 职业素养目标:- 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病人的隐私和权益;-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其他医生和护理人员有效沟通;- 熟悉医疗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 持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关注妇产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妇科学基础知识- 妇科学的定义、发展和学科范围;- 女性生殖系统和妇科疾病的解剖学基础;- 妇科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

2. 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妇科病理学和细胞学的基本知识;- 妇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3. 妇产科手术技术- 妇产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巧;- 妇产科常见手术的步骤和风险控制;- 手术后的恢复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

4. 妇产科护理和健康教育- 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技巧;- 妇产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指导;- 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前沿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妇产科学的前沿知识讲座;- 病例讨论:以真实的病例为基础,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策略;-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手术操作和技术细节;- 实践操作:学生参与实际的临床操作和技能训练。

妇产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见习教学大纲标题:妇产科学见习教学大纲一、前言妇产科学是一门涉及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以及妊娠期和产后期相关问题的专业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妇产科学见习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南,以便深入理解和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见习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理解并应用妇产科学知识于临床实践。

3、具备独立处理常见妇产科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包括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结构、生理周期以及妊娠生理。

2、妊娠诊断和孕期保健:妊娠诊断的方法、孕期的常规保健以及产前检查。

3、正常分娩和产后护理:正常分娩的过程、产程观察与处理、产后护理以及母乳喂养。

4、异常妊娠和分娩的处理:异常妊娠和分娩的预防、识别和处理。

5、妇科疾病: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

6、性传播疾病和计划生育:了解性传播疾病的预防、识别和治疗,以及计划生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基本理论和知识,辅以病例分析、图像解析等。

2、实践操作:进行模型模拟、手术示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临床见习:安排到医院进行观摩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病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试评估: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临床实践能力:观察和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模型模拟、手术示范等。

4、考试成绩: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妇产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结语本教学大纲为妇产科学见习生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

《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

《妇产科学》(第九版)教学大纲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3(理论总学时40/实践总学时33)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节内容学时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自学第十七章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自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自学第十八章外阴及阴道炎症0.3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第十九章子宫颈炎症0.2第四章妊娠生理 1.5第二十章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1第五章妊娠诊断0.5第二十一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2第六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自学第二十二章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自学第七章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手术自学第二十三章盆底功能障碍性及生殖器官损伤疾病0.5第八章妊娠并发症第二十四章外阴肿瘤自学自然流产1第二十五章子宫颈肿瘤2异位妊娠1第二十六章子宫肿瘤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第二十七章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及原发性腹膜癌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0.5第二十八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2早产0.5第二十九章生殖内分泌疾病第九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异常子宫出血 1.5心脏病1闭经1糖尿病1多囊卵巢综合征1病毒性肝炎0.5绝经综合征0.5性传播疾病1第三十章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1急性阑尾炎自学第三十一章计划生育自学第十章胎儿异常:胎儿窘迫、多胎妊娠 1.5第三十二章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自学第十一章胎儿附属物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2.5第三十三章妇女保健自学第十二章正常分娩2第三十四章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自学第十三章异常分娩2第三十五章妇产科内镜自学第十四章分娩期并发症2第十五章产褥期与产褥期疾病-产褥感染0.5第十六章妇科病史及检查自学教学进度安排序号内容所属章节学时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第三章2 2妊娠生理、妊娠诊断第四、五章2 3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第八、十一章2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八章2 5心脏病、糖尿病第九章2 6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第八、九章2 7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十一章2 8正常分娩第十二章2 9异常分娩第十三章2 10胎儿窘迫、多胎妊娠、产褥感染第十、十五章2 11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第十四章2 12异位妊娠、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第八、三十章213生殖器炎症、盆腔器官脱垂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三章214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第二十一章215子宫颈肿瘤第二十五章216子宫肿瘤第二十六章217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及原发性腹膜癌第二十七章218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第二十八章219异常子宫出血、绝经综合征第二十九章220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第二十九章2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对妇产健康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妇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妇产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3. 掌握产科护理、助产术和新生儿护理等基本技能;4. 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妇产科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妇科解剖学:妇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及生理周期;2. 妇科病理生理学:妇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3. 妇科检查技术:妇科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 妇科常见病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阴道炎等的诊断和治疗;5. 产科学:妊娠、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基本知识;6. 助产术:产程监护、产后出血的应对等基本技能;7.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病例的观察和护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病例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影像资料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实验等方面的表现;2. 考核方式: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习成绩和论文等;3.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五、教材选用1. 主教材:《妇产科学》;2. 辅助教材:《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产科学》等;3. 参考资料:国内外相关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

六、教学环境1. 教学设施:配备妇产科实验室、教学影像系统等设备;2. 教学条件:保证教学环境安全、整洁,提供学习和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妇女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学生应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为将来成为优秀的妇产科医护人员做好准备。

妇产科教学大纲

妇产科教学大纲

妇产科教学大纲一、导言妇产科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和妊娠、分娩、产科手术等相关问题。

为了规范妇产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妇产科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妇产科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运用妇产科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妇产科临床实践的技能;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妇科疾病的基本知识-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等。

2.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 盆腔炎症的诊断和治疗;- 宫颈病变的诊疗;- 卵巢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3.妇产科手术技术- 妇科手术器械、术前准备与手术操作流程;- 常见妇产科手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风险预防。

4.妊娠与分娩管理- 妊娠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产前检查与产前护理;- 分娩的过程和管理;- 产后护理和产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 通过课堂讲授、投影演示、板书等方式,将妇产科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教学- 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工作,观摩各类妇产科手术的操作过程,并参与相关医疗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产科检查和护理操作,培养其运用妇产科专业知识的能力。

3.讨论与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典型病例,引导他们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学生平时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学术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力;- 临床工作表现。

2.学生期末综合考评- 理论知识考核;- 技能操作考核;- 实践能力考核。

六、教学资源1.教材:《妇产科学》、《妇产科临床实践指南》等;2.教具:解剖模型、电子PPT、多媒体投影仪等;3.临床资源:确保学生有机会参与临床操作和实践。

七、教学团队妇产科教学团队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历的专业医师组成,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妇产科教学大纲第九版

妇产科教学大纲第九版

妇产科教学大纲第九版第一章妇产科学基础知识1.1 妇产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妇科手术的学科,包括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生理和病理变化。

1.2 妇科解剖学与生理学妇科解剖学与生理学是妇产科学的基础,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的激素调节机制等内容。

通过研究妇科解剖学与生理学,可以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1.3 妇科病理学妇科病理学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炎症、子宫肌瘤等病理变化。

了解妇科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妇科常见疾病与诊断2.1 子宫颈疾病子宫颈疾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恶性肿瘤等。

对于不同的宫颈疾病,应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如涂片、宫颈活检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2.2 卵巢疾病卵巢疾病包括卵巢囊肿、卵巢肿瘤等,常常伴随不规则月经、腹痛等症状。

对于卵巢疾病的诊断,可以采用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方法。

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以导致痛经、月经紊乱等症状。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可以通过病史询问、盆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第三章妊娠与分娩3.1 正常妊娠与分娩过程正常妊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

分娩过程包括宫缩期、胎儿娩出期和胎盘娩出期。

了解正常妊娠与分娩过程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2 妊娠并发症与处理妊娠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等。

针对不同的妊娠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控制血压、卧床休息等。

3.3 妊娠分娩的操作技巧妊娠和分娩需要医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包括正常妊娠的产前检查、正常分娩时胎儿头先露的操作等。

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医生的操作技巧,有助于保障母婴的安全。

第四章妇科手术与操作4.1 妇科手术的分类与适应症妇科手术可分为诊断性手术和治疗性手术,包括宫腔镜手术、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等。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标题: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一、前言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的医学专业。

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部分,妇产科学对于培养全面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地位。

此教学大纲旨在为妇产科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日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够正确诊断和治疗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了解妇产科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并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全面的护理。

三、教学内容1、妇产科学基础知识: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妊娠生理,胎儿发育和生长,以及生育过程等。

2、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常见妇科疾病、妊娠并发症、分娩和产后并发症、不孕症和辅助生殖技术等。

3、妇产科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包括患者隐私,知情同意,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处理等。

4、妇产科实践技能:包括妇科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诊断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实践教学:通过模拟训练,临床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3、网络教学:通过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库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小组讨论,论文等。

2、实践考核:包括技能操作,病例分析和临床模拟等。

3、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结语妇产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需要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实践技能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导,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妇产科学专业人才,为保障妇女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妇产科学》实验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实验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3013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公共事业管理学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7学时)学分:3先修修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平行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后续课程: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课程简介:妇产科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

一般分为三部分,产科部分是研究妇女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生理和病理。

妇科部分是研究在非妊娠状态下妇女生殖系统可能遇到的一些特殊变化和疾病,计划生育部分是研究并指导如何有计划地控制生育。

虽然妇产科学主要是研究同女性生殖有关的一门专门科学,但由于人体的整体性,不论妊娠期或非妊娠期,妇女的生殖系统与自身其他系统关系密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病、急、重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学好妇产科理论知识,自觉地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能在临床工作中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推荐教材:妇产科学.乐杰.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参考书目: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二、课程总目标根据我国关于高等医学教育实行的的培养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妇产科学的学习,牢固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前沿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三、大纲内容实验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教学目标】1.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女性生殖系统与邻近器官的关系2.熟悉:女性骨盆的结构与形态特征、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教学内容】1.外生殖器1.1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大腺、处女膜、尿道口、阴道口等的解剖位置与特征;1.2骨盆腔血管(信内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卵巢动脉及伴随静脉)、淋巴与神经;1.3骨盆底各层结构2.女性骨盆的组成、三个平面、骨盆腔的形态特征、舐岬、坐骨棘3.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解剖特征4.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子宫内膜、宫颈黏液、阴道黏膜及输卵管)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模型及影像资料临床示教2.观看阴道涂片,宫颈粘液标本,基础体温曲线,以及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变化.【作业】作业内容:简述卵巢的功能及对生殖器所引起的周期性的变化形式:讨论实验二妊娠生理、诊断【教学目标】1.了解: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胎儿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2.熟悉: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3.掌握: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原理【教学内容】1.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2.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循环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3.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形成,胎盘功能,羊水的来源、代谢、容量、性状、成分与功能4.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判定5.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原理,包括临床表现、妊娠实验、黄体酮实验、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检查、胎心听诊、超声检查【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模型、标本或其他电化教材介绍受精、受精卵着床、胚胎发育、胚胎及不同孕期的胎儿、胎盘、脐带,以及临床示教孕妇体态、皮肤、乳房、阴道、宫颈等变化现象,实物介绍妊娠试验、胎心音听诊仪及B型超声等的应用。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篇:妇产科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目标要求:1、掌握: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并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了解: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功能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特点,一般介绍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一般介绍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功能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自学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4、自学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目标要求:1、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性激素的分泌。

2、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3、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4、了解: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一般介绍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2、详细讲解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过程,以及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3、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4、详细讲解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第四章妊娠生理目标要求:1、掌握:胎儿附属物的形成,掌握: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2、掌握: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3、了解: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4、了解:胎儿的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1、一般讲授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2、详细讲解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羊水及脐带)的形成,重点讲授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3、详细讲解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血液及泌尿系统的生理变化特点。

4、一般介绍胎儿的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第五章妊娠诊断目标要求:1、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2、掌握: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及辅助检查的方法及原理,(包括临床表现、妊娠试验、黄体酮试验、基础体温测定和超声检查及其应用)。

2、详细讲解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胎心音听诊等方法及其应用)。

4.《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

4.《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第九版)教学大纲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3(理论总学时40/实践总学时33)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教学进度安排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学。

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全过程中孕产妇、胚胎及胎儿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

计划生育学在我国是一门独立的亚学科,主要研究生育的调控,包括生育时期的选择、生育数量和间隔的控制及非意愿妊娠的预防和处理。

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突出重点,结合国内外新动态、新成就、理论你们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做好临床医生、妇产科医生、妇婴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应在理论课重点讲授;第二级为熟悉的内容,进行选择性讲授;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主要为学生自学。

强调教师在讲课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及动态,适当进行双语教学。

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此部分内容可在见习、实习课中补充讲解。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妇产科学是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它与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它基于内、外科学,又是一门非常独立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英文名称:《Obstetric and Gynecology》课程类型:学科临床课总学时: 75学时理论课学时:54学时见习课学时:21学时学分:3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专业基本要求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及与妊娠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临床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主要介绍妇产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生理产科、病理产科的基本知识及妇科、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及其疾病的诊治。

主要分为妇科学和产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现象、心理和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和处理,以及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学科。

产科学包括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学、病理产科学、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四大部分。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妇科学包括妇科学基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女性生殖器损伤、女性生殖器畸形及其他女性生殖器疾病等内容。

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主要研究女性生育调节,包括避孕、绝育和优生等内容。

根据当前我过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

妇产科学总学时数为75学时,课堂授课54学时,临床见习21学时。

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听课和自学,当掌握生理产科的诊断和处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临床见习课的学习,学会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培养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

本大纲根据乐杰主编,第六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

妇产科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理论课:54学时临床见习内容及学时安排见习课:21学时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妇产科学的范畴。

2、了解学习妇产科学的目的意义及近代进展。

学时安排:理论课:0.5学时重点难点:妇产科学的范畴和近况。

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妇产科学的范畴和近况。

2、一般讲解妇产科学的目的意义及近代进展。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卵巢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2.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

3.熟悉女性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4.熟悉月经调节机理5.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1.5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妇女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2、详细讲解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

3、点讲解卵巢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4、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复习与思考:1、H-P-O轴是如何调节月经周期的?2、试述卵泡发育过程及其分泌的性激素的变化。

3、试述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章妊娠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

2、熟悉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内分泌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

2、详细讲解妊娠期妇女生殖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3、一般介绍妊娠期母体其他各系统的生理特点。

复习与思考1、试述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血液及心血管的主要生理变化?2、受精卵着床必备的条件?第四章妊娠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要点。

2、熟悉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要点及辅助诊断方法的原理。

2、详细讲解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3、一般介绍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判定。

复习与思考1、述常用的早期妊娠的辅助诊断方法。

2、名词解释: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和黑格氏征(Hegar sign)。

3、如何诊断早期妊娠?第五章正常分娩目的要求:1、掌握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2、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熟悉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4、了解分娩动因。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影响分娩的四因素即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及其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重点讲解以枕先露为例的分娩机转,说明胎儿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产道的形状和大小所进行的连续动作。

3、讲解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产程分期及其正常时限。

4、详细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5、一般讲解分娩动因的几种学说。

复习与思考:1、试述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2、胎盘剥离征象有哪些?3、正常子宫收缩时有哪些特点?第六章妊娠时限异常第一节自然流产目的要求1、掌握自然流产的定义。

2、掌握自然流产的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熟悉自然流产的三种特殊情况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4、熟悉自然流产的病理变化。

5、了解自然流产的病因。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重点难点重点:流产过程中各阶段的临床表现及不同阶段的处理原则难点:流产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自然流产的定义、病因和病理变化。

2、详细讲解不同类型流产时的病理变化。

3、重点讲解不同类型流产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4、一般讲解流产与葡萄胎、异位妊娠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鉴别诊断。

5、详细讲解习惯性、感染性及过期流产等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复习与思考1、哪些类型的流产必须终止妊娠?2、试述流产各种临床类型的诊断要点与处理原则(先兆、难免、完全、不全流产)。

第二节早产目的要求1、掌握早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包括(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2、熟悉早产儿的概念3、了解早产的病因及预测方法。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重点难点重点:早产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难点:早产中常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早产儿的概念。

2、详细讲解早产的诊断及预测方法。

3、重点讲解早产分娩期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

4、一般讲解早产的预防。

复习与思考:1、早产的主要处理原则?宫缩抑制剂的主要目的?2、糖皮质激素用于早产促胎肺成熟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3、哪些情况提示早产已不可避免?第七章妊娠特有疾病第一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念、分类2、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的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

4、熟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

5、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重点难点重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难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几种学说。

2、重点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和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

3、重点讲解分类和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及体征。

4、重点讲解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化验及某些辅助检查(如眼底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方法确定疾病严重程度5、一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原发性高血压病及慢性肾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5、详细讲解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主要并发症及防治。

6、一般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详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详细讲解其防治原则及意义。

复习与思考1、试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类。

2、试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母婴的影响。

3、试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硫酸镁应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终止妊娠的指征与方法。

4、试述子痫的处理原则。

第八章异位妊娠第一节输卵管妊娠目的要求:1、掌握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及早期诊断的意义。

2、掌握输卵管妊娠的处理原则。

3、熟悉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

4、熟悉输卵管妊娠的病理变化及转归。

5、熟悉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及方法。

6、了解输卵管妊娠的病因。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重点难点:重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难点:输卵管妊娠的病理变化及转归。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异位妊娠的定义、分类。

2、详细介绍输卵管妊娠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转归。

3、重点讲授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后穹隆穿刺、尿及血HCG测定、超声显象、腹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等)。

4、一般介绍输卵管妊娠与流产、黄体破裂、盆腔炎的鉴别诊断。

5、重点讲授输卵管妊娠手术和非手术的治疗原则。

复习与思考:1、试述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方法及输卵管妊娠的处理原则?2、常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辅助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原理、适应证及方法?第九章妊娠晚期出血第一节胎盘早剥目的要求1、掌握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熟悉胎盘早剥的定义、发病机理及类型。

3、熟悉胎盘早剥对母儿的危害性和及早处理的重要性。

4、了解胎盘早剥的病因。

重点难点重点: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难点:胎盘早剥的发病机理、类型和病理生理变化。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重点难点重点: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难点:胎盘早剥的发病机理、类型和病理生理变化。

教学内容1、一般讲解胎盘早剥的定义、病因。

2、详细讲胎盘早剥的发病机理、类型和病理生理变化。

3、重点讲解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根据病史、体征、B型超声检查等)。

4、讲解胎盘早剥的处理,包括及时终止妊娠、预防和及时纠正休克、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及肾功能衰竭等。

5、一般讲解胎盘早剥的预防及鉴别诊断。

复习与思考1、试述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

2、试述胎盘早剥与前置胎盘的鉴别要点。

3、试述Ⅲ型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

第二节前置胎盘目的要求1、掌握前置胎盘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熟悉前置胎盘分类及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3、了解前置胎盘的病因、对母儿的危害性。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重点难点重点: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难点:前置胎盘的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前置胎盘的病因。

2、重点讲解前置胎盘的分类、临床表现。

3、详细讲解前置胎盘的诊断要点及辅助诊断。

4、详细讲解前置胎盘的处理方案,根据前置胎盘的分类、胎产次、胎龄、胎儿情况、出血量、是否临产等来决定期待疗法或终止妊娠。

5、一般介绍并发症对母儿双方的影响。

复习与思考:1、试述前置胎盘的分类及诊断。

2、试述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指征及其主要措施第十章胎儿窘迫目的要求1、掌握胎儿窘迫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原则。

2、熟悉胎儿窘迫的防治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的意义。

3、了解胎儿窘迫的原因、分类。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重点难点重点: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及各种诊断方法。

难点:胎儿窘迫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教学内容1、详细介绍胎儿窘迫的概念、病理生理变化2、重点讲解胎儿窘迫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