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导论与简介123

合集下载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三篇)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三篇)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在2024年上学期修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并且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很多。

以下是对这门课学习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导论课中,我了解到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涉及到核物理、核能、核反应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自学,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核工程与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门课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

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解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案例。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核工程与核技术在能源、医学、环境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核安全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挑战和困境。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视角和认识,让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再次,这门课的学习培养了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的作业,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知识体系逐渐掌握,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我开始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实验室的实践活动。

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专业选择更加坚定,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门课的学习还为我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技能。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我们进行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并要求我们完成一些小组项目的研究报告。

这些任务让我锻炼了信息搜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技巧。

此外,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老师的辅导,我了解到了一些科研方法和技能的使用,如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

这些学习方法和科研技能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核工程概论-第五章

核工程概论-第五章

2021/5/18
26
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燃耗深时,K下降,容易导致次临界。
包壳元件寿命限制
转化比:在反应堆中燃料通过转化生成 的易裂变核的生成率与消耗率之比。用 CR表示。
轻水堆CR=0.6,气冷堆CR=0.8
CR>1的反应堆称为增殖堆。CR称作增殖 比,用BR表示。
2021/5/18
常规岛系统 汽轮机回路 循环冷却水回路 电气系统
2021/5/18
11
5.1核反应堆原理与类型
5.1.1 核反应堆原理
1、中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1)、散射反应(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
能量较高的中子经过与原子核的多次散射反 应,其能量会逐步降低,这个过程称为中子的慢 化。
中子慢化主要通过弹性散射。
一个反应堆能否实现自续的链式裂变反应,就 取决于裂变、非裂变吸收和泄漏等过程中中子 的产生率和消失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k=1-临界状态 k<1-次临界状态 k>1-超临界状态
自续裂变反应的临界条件: k=1-临界状态
2021/5/18
22
临界尺寸
在堆芯几何形状、组成一定条件下,堆芯达到临界的最小 几何尺寸
它的信号幅度要大得多,所引起的幅度谱的能 量分辨率要高得多,这是半导体探测器的突出优点 .
2021/5/18
7
二、 结构:
⒈ 金硅面垒半导体探测器,是 在N型半导体硅表面蒸一层金,形 成 P 型半导体,因而形成了P—N 结。金层约几微米厚,适于α粒子 探测。也可蒸铝代金,更坚固。
结电容Cd 与外加电压有关,所 以输出端接电荷灵敏放大器以消除
使反应性变 化的因素
-堆芯的温度变化、冷却剂的汽化(空泡) -裂变产物中的中子吸收物生成(碘、Xe\Sm) -投入或取出中子吸收物质(硼、银-铟-镉)

华电 核工程导论 导论与简介 ppt课件

华电 核工程导论 导论与简介  ppt课件

ppt课件
14
化工处理方法:沉淀、萃取、升华
工艺流程:
湿法:把核燃料溶解于酸中,再用沉淀、溶剂萃取、离子 交换或吸附的方法使铀、钚与裂变产物互相分离。因各 项工序均为水相操作,故称为水法或湿法 。
干法:没有水相操作的后处理工艺,如高温冶金法、氟化 挥发法等。
ppt课件
15
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溶液种的硝酸铀酰和硝酸钚 很容易“溶解”于某些同水不相溶合的有机溶剂中,而 同时存在的裂变产物的硝酸盐却很不容易溶解,因而不 进入有机相而留在水相。令有机溶剂同燃料溶液互相逆 流并密切接触,可将水溶液中的硝酸铀酰和硝酸钚萃取 到有机溶剂中,而实现与裂变产物的分离。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
离心机法 转速 8万转/分
U3O8 UF4 UF6 在1大气压下,56℃时升华
为气体
还原成UO2
ppt课件
12
9.5 陶瓷型燃料芯块的制造工艺
从二氧化铀粉末制造芯块采用类似一般陶瓷的制造工艺, 主要工序包括:
制粉: 粉末的粒度越细,越容易烧结成高密度的芯块
压坯:在含少量氢气的氩气气氛中,将二氧化铀粉末装 入具有碳化钨衬里的压模
用氟化挥发法可以避免溶剂萃取法的主要缺点――工序 繁多和产生大量高放射性废液。它的原理是利用六氟化 铀和六氟化钚很容易挥发,而大多数裂变产物的氟化物 在中、低温度下不易挥发,极少数易挥发的氟化物如 ,,, 等又不难同六氟化铀相分离。
ppt课件
16
9.7 放射性废物处理
世界上存在的各种物质无一不带有放射性。放射性废物 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浓 度或放射性比活度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废弃物。
性的固体形态,以避免由于自然过程而可能造成的放射性核 素的迁移或弥散,从而实现与生物圈隔离的最终处置。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范文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范文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范文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第一门课程,在我初次踏入这个领域时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和认识。

通过这门导论课的学习,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了解。

本文将主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个人感受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课程内容。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主要涵盖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理论和应用。

课程首先介绍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定义和发展背景,使我们对核工程与核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课程着重介绍了核能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核裂变、核聚变等核能产生的方式和核能的利用领域。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核工程与核技术在能源、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使我们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教学方法。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在课堂讲解中,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生动的语言,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实例分析中,老师通过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讨论中,老师组织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让我们能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个人感受。

通过这门导论课的学习,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核工程与核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这门课程使我认识到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从老师和同学们身上汲取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经过这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的学习,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门课程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未来步入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做好了准备。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3篇)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3篇)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____年,我在大学里开始了我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学习旅程。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参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程,这个课程为我打开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大门,为我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入了解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机会。

在这篇学习总结中,我将总结我在这门导论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我们了解到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以核反应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利用核能进行能量转换和核材料的研究开发的学科。

通过学习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概念,我对这个学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对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感到更加坚定。

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核能的利用方式。

通过学习核反应理论,我了解到核能是一种非常高效、清洁的能源,并且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学习核反应原理和利用方式,让我对核能的利用和开发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实验。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参观了核工程领域的一些示范项目,例如核电站和核燃料加工厂。

在实验环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例如核材料的制备和测量。

这些实践和实验活动加深了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让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这门导论课程中,我还学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和前景。

我了解到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我也了解到核能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和技术进展,例如核融合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等。

通过了解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前景,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激情。

在这门导论课程的学习中,我还结识了一些同学和老师。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讨论,我扩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习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引言】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门前沿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我很荣幸能够选修这门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学习,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当前热点问题,并通过实践项目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总结和体会。

【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原理】在课程中,我学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原理。

核工程是研究原子核的性质、能量转换、相互作用和辐射应用的工程学科。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核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核能的释放和传输方式。

此外,我还学习了核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裂变与聚变、中子反应和辐射防护等。

这些知识为我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应用领域】核工程与核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在能源领域、医学领域、工业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其中,核能在能源领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来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人类对地球的环境影响。

此外,核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核医学诊断和放射治疗等。

在工业领域,核技术可以用于无损检测、辐射加工和材料研究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核技术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领域,我深刻认识到核工程与核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当前热点问题】在课程中,我还学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当前热点问题。

其中,核能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核能作为一种强大的能源来源,同时也带来了核辐射和核废料等问题。

因此,核能安全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此外,核技术在国际冲突和恐怖主义等安全领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必须与国际社会的安全机制相结合,保障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稳定。

另外,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核电工程导论

核电工程导论

核工程导论报告---核电安全以及核能发电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成就。

自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实验核电站以来,截止2009年5月,全世界共有30个国家的436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发电量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

核电与火电,水电一起,已成为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

50多年的历史证明,核电是高效、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许多优点。

发展核电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和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发展核电,80年代开始建设,90年代建成第一批秦山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3台核电机组。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又陆续建成4座核电站8台核电机组,使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906.8万千瓦。

2005年,我国的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

其后,一批新的核电项目被批准建设或被列入规划。

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800万千瓦。

对于核电站来说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核辐射防护以及核电站安全方面: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和对核能应用的宣传,核爆炸与核能和平利用之间的区别渐渐为公众所了解,核电这种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已经逐步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而核电站内部的具体运作状况和特点对一般公众来说还是新奇与神秘的。

同为电力生产者,与常规电站工作人员相比,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在面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常见工业安全风险以外,最特殊之处就是其在工作过程中可能要面对辐射照射的风险。

因此辐射防护和辐射安全的重要性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即在利用电离辐射或辐射源的同时,提供并按照恰当的防护和安全标准,对人类可能受到的电离辐射和辐射源潜在的风险进行防护。

目的均在于确保人员所受剂量低于确定性效应发生阈值,并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缓解事故辐射后果。

核工程导论__核电概论

核工程导论__核电概论

核工程导论主要内容●核电概论●核裂变基础●反应堆概论●核燃料生产●典型核电站系统介绍●乏燃料后处理●核安全●放射性核素及其应用●压水堆核电站运行核电概论主要内容1.核能发展历史与现状2.中国核电的发展3.中国发展核电的理由4.核电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5.核电的经济性6.相关原子能工业概述目的要求●了解核能的发展历史●了解核电发展的现状●了解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了解中国发展核电的目的与长远规划●了解影响核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了解核电的经济性●了解原子能工业的概貌1、核能发展历史与现状原子能的发现●1938年底德国的哈恩(Otto Hahn)和斯特拉斯曼(F.Strassmann)在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的实验中发现原子核的裂变。

紧接着的实验发现核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939年春法国的约里奥居里(F. Joliot Curie)和美国的意大利人费米(E.Fermi)先后证明铀核在分裂过程中放出2-3个中子,从而确定了持续的链式反应的可能性。

人们立即转向原子能的应用研究。

原子能的率先应用●1939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英、德等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开展原子能军事应用的研究-原于弹。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大学校园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裂变链式反应。

随后在汉福持Hanford地区建成三座石墨水冷生产堆,提供了最初的原子弹所需的钚,同时用电磁分离法生产出高浓缩铀。

●1945年制成了三颗原子弹。

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造成二十万人的伤亡。

重要的人和装置人类第一次原子弹试验“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人类第一次使用原子弹广岛:1945.8.680%的建筑化为灰烬,64000人丧生,72000人受伤,伤亡总人数53%。

长崎:1945.8.960%建筑物被摧毁,86000人伤亡核大国核武器竞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垄断核武器,加紧建设新的核燃料工厂,大量制造、连续试验和不断改进原子弹,同时研制热核武器。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在2024年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中,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此次课程主要介绍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能源、医疗、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实践和文献阅读,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了解到核工程与核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核工程主要研究核能的产生、利用和控制技术,核技术则主要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医疗诊疗、食品辐照、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储备,也拓宽了我的学科视野。

其次,我了解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能源领域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中介绍了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还深入探讨了核能发电的优势和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我了解到核能发电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和事故应对。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从事能源研究和工程技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核技术在医学影像学、肿瘤治疗、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了解到核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

通过实验室实践和模拟操作,我亲身体验了核技术的应用过程,对核素的选择、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在课程中,我还学习到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前沿动态。

了解到核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行动放射性物质的发现与研究,到核能的应用和核武器的制造,再到核安全和核应用的探索。

课程还介绍了当前的核工程与核技术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如新型反应堆技术、核废物处理和核融合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了解到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激发了我对核科学研究的兴趣。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全面了解,也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在实验实践环节中,我学习了仪器和设备的操作,并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核工程导论-第四章_核燃料循环

核工程导论-第四章_核燃料循环
• 天然铀:0.712%(CANDU) • 浓缩铀:2(轻水堆)~10%,低浓缩铀、高浓缩铀 • 贫料铀:0.2%(未料)

因为同位素有几乎相同的化学特性,不易用化学分离 铀的浓缩是精炼铀的物理过程
97日本的燃料再处理厂世界核燃料的再处理工厂法国英国俄罗斯印度日本mox燃料天然铀低浓铀发电前低浓铀发电后mox燃料238pu239fp燃耗燃耗铀燃料堆芯mox燃料堆芯我国404厂的核燃料处理能力中核清原公司负责全国的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的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放射性废物管理将后处理中产生的高中低放射性废物浓缩之后进行处理和中间储存最后进行最终处置广东北龙废物处置场8800立方米远期规划容量24万立方米西北废物处置场首期废物容量为2万立方米核废料的来源和特性核废料是核电站运行所产生的无法再回收使用必須丟弃的废弃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核废料估计有900多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核能电厂在维护除污作业或运转过程中所产生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废树脂浓缩液衣物手套工具及废弃的零组件设备或是净化水系统所产生的残渣医疗院所农业工业及学术研究单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过程中废料焚化或熔融处理时产生的气态腐蚀产物残渣净化系统树脂废水低阶放射性废料低放射性废料的处理将放射性废料转变为较稳定的形态使其所含的放射性核种无法自废料中释出将包装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料送往最终处置场堆存压缩放射性废料的固化及装桶核电厂所产生的硫酸钠浓缩液及粉状树脂与过滤残渣的处理方法固化低放物质的固化气体放射性废料的处理流程气体放射性物质的处理低浓度的液态放射性废料的处理流程固态放射性废料的减容熔融所得的熔岩抗压强度大于每平方公分1000公斤焚化炉固态放射性废料的处理流程减容中心压缩搬运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运输核废料运输器械低放射性废料的运输和储存贮存场壕沟内废料桶排列情形低放射性廢料運輸船可埋设的低放射性废物低放射性废料的最终处置西班牙elcabril低放射性废料最终处置场最终处置场避免或减少因地下水等媒介将放射性核种迁移至人类生活圈确保长期置放的过程中不致对环境质量与人类生活安全造成不良之影响全球约有73座低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置场分属32个国家美国邦威尔barnwell低放射性废料最终处置场废料桶在处置沟内放置定位后3呎厚之砂层覆盖其上并填满其间之空隙处置沟全部填满后其上方再覆盖2呎之覆盖材质并以振动压土机压实使其压密达到原有体积之90约一年后其上再覆盖1呎之表土处置作业已完成处置作业之绿地最终处置场处置沟法国centredelaube低放射性废料最终处置场位于巴黎东方约200公里之一片森林中1981年开始计划执行到1992年正式启用约花了11年处置场拥有100万立方公尺容量最终

核工程及核技术专业导论

核工程及核技术专业导论

..专业导论2012核工程与核技摘要从应用的角度讲,核技术主要包括射线和粒子束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技术。

前者主要包括核分析技术、辐射加工与离子束加工、无损检测、工业核仪表、核医学成像、肿瘤放疗和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等;后者则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测年、放射性核素示踪和放射性药物。

射线和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核技术的物理基础,粒子加速器技术和核探测技术是核技术的主要支撑技术。

本文介绍了上述各技术领域的发展,并介绍北京大学的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

关键词核技术;应用;粒子加速器;核探测技术;射线;粒子束;放射性核素中图分类号TL5;TL8;TL92;TL99;O571.3术姓名:朝平班级:双核二班学号:2时间:2013-1-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核科技工业发展需要的,能在核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应用和管理等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核技术各个向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知识,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历史和世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作意识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进取精神。

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勤奋、谨、、创新,有科学精神和奋斗意识。

●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核技术及相关的科研、应用和开发领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实验和科技研究开发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分析归纳,整理总结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核技术专业导论绪论

核技术专业导论绪论

核技术专业导论绪论前言核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核电站能源供应、医学成像、食品辐照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核技术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核技术专业的概述、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为想要学习核技术的学生提供参考。

概述核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其主要研究核反应、辐射防护、核燃料、绝热物理等内容。

目前,核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覆盖了医学、环境、农业、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

在核技术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习核物理、核工程、辐射防护、材料科学、核燃料循环等课程,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室实践和相关工程设计。

课程设置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根据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而定。

以下是一些核技术专业的典型课程:1.核物理学与核反应堆物理2.核工程热力学3.核能分析方法4.核辐射测量与防护5.核仪器分析与辐射探测6.核工程材料7.核燃料循环技术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实验室实践,完成相关的工程设计。

就业前景目前,核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核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在核能领域中,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核燃料循环、核工程设计、核物理研究、核辐射防护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在医学领域中,毕业生可以从事医学成像、放疗装置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在环境领域中,毕业生可以从事核安全环境监测与管理、核废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金属材料、电子器件、食品辐照、探测器制造等领域中,毕业生同样有很多就业机会。

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核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重要学科,其专业涉及到核物理、核工程、辐射防护、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课程设置丰富,学生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广泛应用于能源、医学、环境等多个领域。

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核能领域、医学领域、环境领域等不同的工作。

对于想要学习核技术的学生,我们鼓励你们深入了解这门专业并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核技术人才。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本学期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宝贵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收获了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总结:一、课程回顾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首先回顾了核能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我们了解到,核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核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如核安全和废物处理等问题。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核能的地位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们进行了对核工程和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的介绍。

核工程是应用核能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和研发的学科,而核技术则是利用核能进行各种应用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学习,我对核技术的广泛应用范围和核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与核工程和核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核反应原理、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辐射防护等。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核工程和核技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收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以下几点:首先,我对核能和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了解了核能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以及核能在能源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这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和前景。

其次,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核反应原理、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辐射防护等知识的学习,我对核能的产生和利用过程有了更加具体和清晰的认识。

这些知识为我进一步学习核工程和核技术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还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学习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对核工程和核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对我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范本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范本

2024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范本导论课是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概述和介绍,通过这门课程,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相关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学习导论课,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个人对这门课的学习总结。

首先,在导论课中,我了解到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概念。

核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原子核的物理性质和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工程学科,核技术是应用核工程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学科。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核工程与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涉及核能发电、核辐射防护、核材料技术、核安全与非扩散等方面,这些都是我今后学习和研究的重点领域。

其次,在导论课中,我了解到了核工程与核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核能发电是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但核事故风险、核废料处理等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外,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也是核工程与核技术面临的严峻挑战。

了解了这些挑战和困境后,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白了未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

再次,在导论课中,我了解到了国内外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学习了国内外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了解了核能发电的技术路线、核辐射防护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核废料处理和储存的创新方案等。

这些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为我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国内外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这对于今后参与国际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导论课中,我还学习到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

学习了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如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衰变、核能转换和核能损耗、核能发电原理和技术方案等。

核工程导论 第二部分铀浓缩的主要方法介绍

核工程导论 第二部分铀浓缩的主要方法介绍
通过增加转子的轴向杨氏 模量可以提高转子的国有 频率
关于转子材料
?薄壁转筒的内应力可以近视为:? ? ?V2
?转筒的断裂线速度: V断裂 =
?b ?
材料
最大应力GPa 密度kg/m3 允许转速没m/s

0.35
1800
~340
铝AlMgZn
钢NiCoMo131510
0.64 3.0
2800 8100
方法 气体扩散法
高速离心法

分离 操作 操作压力
装料量
系数 温度/℃ /MPa g(U)/分离功.a
1.0043 70-100 1.1 40-50
0.0710.101
<0.101
100-200 0.15
电力消耗度 /kg( 分离功)
2500
100-400
喷嘴分离法 1.015 40
0.025
100
6600
原子激光分离法的原理是: 利用激光束对铀蒸汽的选择性激发,235U选择性电
离后再通过电场或磁场从中性分子中分离出来。
四、喷嘴分离法
? 喷嘴分离法的原理是:对于供料流,如果把分流劈置于 适当的位置,根据气体通过曲壁时产生的离心力差,较 重分子靠近壁面富集,较轻分子远离壁面富集。
几种铀浓缩方法的工艺参数比较
净化管线 铜质导热隔板 冷Freon 线, -80 ℃
气态 UF 6
精料风冷收料示意图
HF
0~4℃空气
UF6
贫料收料示意图
补压机 冷、热乙二醇
4~8℃喷淋水
贫料冷升器
3M3贫 料容器
气态卸料线
三、激光分离法
激光分离主要采用分子激光法和原子激光法两种 方法,我国目前采用原子激光法。

核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

核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

核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提供核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全面概述,介绍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分支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帮助读者理解核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以及自动化在核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引言核工程是一门研究核能开发和利用的工程学科,涵盖了核动力工程、核燃料循环、核废物处理和核安全等多个方面。

自动化在核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核设施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核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核工程的基本概念涉及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核燃料的循环和处理、以及核能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核反应堆是核工程的核心设施,它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热能,进而驱动发电机组产生电能。

核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军事目的的核裂变反应堆得到了广泛研究。

随着和平利用核能的需求增加,核工程逐渐转向民用领域,发展出了商业核电站和核医疗、核工业等多种应用。

核工程的主要分支核工程的主要分支包括核动力工程、核燃料循环工程、核废物处理工程和核安全工程。

核动力工程涉及核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核燃料循环工程包括核燃料的生产、加工和回收,核废物处理工程涉及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核安全工程关注核设施的安全性、辐射防护和应急响应。

自动化在核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在核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提高核设施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核反应堆的控制系统、核燃料循环设备的监控、核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等方面。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核设施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故障诊断,确保核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未来趋势和挑战结论核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学科,涉及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自动化技术在核设施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对核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分支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024年工程师考试核工程知识

2024年工程师考试核工程知识

2024年工程师考试核工程知识核工程是现代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涉及核能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作为工程师,了解核工程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2024年工程师考试核工程知识进行详细论述,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关键内容。

一、核工程概述核工程是一门以核能技术为基础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核辐射防护、核设备设计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核工程在能源、医疗、农业、工业和环境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对核工程的掌握是工程师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核反应原理核反应是核工程中的基础概念,它是指核素之间发生的粒子相互作用和转变过程。

核反应可以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类型。

裂变是指重核裂变成两个较小的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聚变是指轻核相互融合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也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三、核能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是核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核能发电是指利用核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的过程。

核能发电具有高能量密度、低碳排放和持续稳定的特点,是当前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在核能发电过程中,需要掌握核反应堆的类型、核燃料的选择和安全管理等重要知识点。

四、核辐射防护核工程领域也面临着核辐射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

核辐射是指从原子核或核反应中释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波辐射。

为了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设立防护屏蔽、合理规划施工区域、严格控制辐射源等。

五、核设备设计与安全核设备设计与安全是核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核设备的设计需要考虑核反应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设计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对事故后果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核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包括设立安全检查机制、随时监测设备状态和进行紧急救援等。

六、核工程与环境保护核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核能发电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和处置核废料,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核工程也需要注重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成完整核工业体系: U矿开采 提炼 浓缩 燃料生产 反应堆设计、建造和运行 核技术应用 乏燃料处理 废物处置
第一章 绪论 1.1核电的历史与现状(国内)
三大核电业主:中国核工业集团 中广核 中电投 三大核电设计院: 一院 二院 728院 AE公司:国家核电公司 中国核电公司 中广核工程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 燃料生产: 宜宾812 包头202 制造商 :上海 东方 哈尔滨 一重 研发:原子能院 一院 清华 中科华 辐射防护: 太原7所 运行: 武汉105所 地质研究:3所 燃料后处理:504厂、404厂
2012年并网
中核 田湾核电站 俄罗斯VVER-PWR 2×1000MWe 2005年并网
广核 大压湾核电站 岭澳-1核电站 岭澳-2核电站
法国 法国 法国
PWR-2×900MWe PWR-2×980MWe PWR-2×1000MWe
1994年 2002/2003年 2010年
广核 阳江核电站
PWR-4×1000MWe
主营核的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 (CNNC) 设计院 AE公司 燃料生 产 研发单 位 辐射防 护 运行 地址研 究 燃料处 理 504厂(前 段) 原子能核动力 院 (一院) 中国核电 公司(二 院) 中广核工程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 团 (CGN)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SNPTC) 728院 国核电力规 划研究设计 院 中国核工业建设 集团 中国核工业建设 集团 (CNEC)
第一章 绪论 1.1核电的历史与现状(国际)
1896年发现U的天然放射性 1939年发现U235的核裂变 1942年第一座核反应堆在美国临界 1945年8月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 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在前苏联建成(5000KWe) 20世纪50-60年代中期 核电研究起步 20世纪70年代 石油危机 快速发展 美国输出 1979年 三里岛核电站事故 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2011年 福岛核电站事故
第四代: 进入21世纪后,核电在减少CO2排量,保护环境方面的不 可替代的作用重新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认识,核 电建设出现复苏迹象。 而且从经济性、安全性、减少核废物和防止核扩散的角度 出发,西方国家提出了新一代核电厂研究开发计划,并 推出了六种第四代核电厂潜在堆型,
即:超高温堆、超临界水冷堆、熔盐堆、气冷快堆、钠冷 快堆、铅冷快堆。
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世界核电历史与现状 1.3 核电的竞争力
1.2中国核电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 原子核物理基础 2.1原子核的组成 2.2 原子核的放射性 2.4 中子 2.5 核聚变
2.3 原子核反应
第三章核反应堆物理基础与核反应堆分类 3.1核裂变反应 3.2 核反应的控制 3.3临界尺寸与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3.4核反应堆的分类
1.3 核电的主要特点 (1)核燃料 能量巨大:1Kg U235 裂变能=5.2E26 MeV=2700 T煤 能量释放快 强放射性 (2)设计特殊 反应性控制 辐射防护 三道屏障 衰变余热 1% 满功率 放射性废物处置 (3)工程特点 造价高 大容量 标准化 建造期长 安全特殊要求 管理规范
1.4 核电的竞争力 (1)经济性 单位功率造价高(1.3— 1.5倍火电) 运行成本低(燃料、维护 1/3— 2/3倍火电 )
核电的年代划分 美国能源部把核电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代 第一代: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原理型机组 功率小,结构简单,安全设施薄弱 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建造的商业运行机组 功率大,安全设施完备 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核电厂基本属于第二代 第三代: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 它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安全设施,又被称为 先进型核电厂。 (1)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先进型沸水堆 ABWR,该机组于20世纪 末在日本建成; (2)美国西屋公司的先进型压水堆 AP1000,取得了美国核管会的 建造许可,但尚未有运行或在建电站; (3)法国法玛通公司的先进压水堆EPR,正在芬兰建造中。
中国核电公司 宜宾812 原子能院 太原7所 武汉105所 3所 404厂(后处 理) 包头202 一院
国家核电公司 宝鸡锆业公司
中科华
国家核电技术研发中 心
国核电站运行服务 技术公司
Table 1 大陆核电厂
核电厂 秦山-1 大亚湾 秦山-2 秦山-3 岭澳-1 田湾 秦山-2(扩) 岭澳-2 红沿河 堆型 PWR PWR PWR PHWR PWR PWR PWR PWR PWR 功率(MWe) 300 2×900 2×600 2×728 2×984 2×1000 2×600 2×1000 4×1000 商业运行时间 1993 1994 2002; 2004 2002; 2003 2002; 2003 2006; 2007 2005 开工 2005开工 2006开工
2006 年 3 月 2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核电 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明确了至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建成 4000万千瓦、在建 18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
2006年2月9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在核能领域,把“大型先进压水堆 及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列为十六项国家重大专项之一, 而“快中子堆技术和磁约束核聚变”被列为前沿技术。
第四章 压水堆核电厂系统简介 第五章 其它核动力反应堆 5.1沸水堆 5.2重水堆 5.3石墨水冷 5.4高温气冷 5.5 快中子增殖堆 第六章 压水堆核电厂的调试与运行 6.1压水堆核电厂的调试 6.2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 6.3压水堆核电厂的维护 第七章 压水堆核电厂的安全分析与辐射安全 7.1压水堆核电厂的安全分析 7.2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与三里岛核电厂的比较 7.3核电厂的辐射安全

2008年度世界运营中反应堆总计为436座,各 种堆型共计七种,所用燃料3类,燃料形式也 是3种,冷却剂分为水、重水和钠等3类。

1.2 中国核电的历史与现状
1954年中国核工业部(二机部)成立 1958年中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建成 (101重水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70年2月8日 周总理提出建设核电,成立(728设计院) 1991年12月15日 秦山核电厂(300MWe)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网
咸宁核电站
防城港核电站
海南核电站
大压湾核电站
福清核电站
桃花江核电站 彭泽核电站 阳江核电站 岭澳核电站 陆丰核电站 台山核电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继自主研发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 核电机组之后,也加快了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CNP1000 的自主研发工作,目前已完成CNP1000的初步设计。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在岭澳核电厂的技术转让基础 上也推出了岭澳改进版的自主型核电机组 CPR1000。 CNP1000和CPR1000在第二代核电基础上做了多项改 进,被称为二代半技术。
(4) 保护环境、减小大气温室效应
周围居 民受到 采矿面 固体废 积(亩/ 辐射剂 物(/年) 年) 量(毫 希/年)
二氧化 硫排放 量(万 吨/年)
2.6
氮氧化 物排放 量(万 吨/年)
1.4
二氧化 烟灰 碳排放 (吨/年) 量(万 吨/年)
3500 600
100万千瓦 燃煤发电 0.048 厂
2012年
中电投 海阳核电站 中核 乳山核电站
规划中
规划中
PWR-2×1000MWe
PWR-2×1000MWe
2009年
2012年
中广核—中电投 红沿河核电站 建设中 PWR-4×1000MWe 2007年
中广核—中电投 宁德核电站 PWR-4×1000MWe 2008年
中核—华电 福清核电站
纵深防御原则——五道防线
最严重事故--压水堆堆芯熔化概率
2×10-5 /年
3 为什么说核电站放射性无须恐惧?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电离作用,用当量吸收剂量表示,单位为Sv 辐射无处不在 高本底地区3.7mSv/; 砖房0.75mSv/年;宇宙射线0.45mSv/年; 核电站运行对周围居民的辐射0.018mSv/年 GB6249-86 居民 1mSv/年 大压湾压水堆实测 0.018mSv/年
核工程导论
陆道纲 华北电力大学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岭澳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讲师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人 1988年西安交大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士 1991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反应堆物理硕士 1995年(日本)东京大学原子力工学博士 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曾任中国实验快堆工程副总工程师,国际原子能机构快堆 工作组中国代表 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理事、《原子能 科学技术》、 《中国核电》编辑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核反应堆系统瞬态分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和核反应堆结构力学
第八章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管理 8.1核电厂的安全审评和安全监督 8.2运行限值和条件 8.3正常运行规程 8.4事故处理规程 8.5应急计划和准备 8.6 运行人员的资格 8.7运行人员的培训
第九章 压水堆核电厂核燃料管理与核燃料循环 9.1压水堆核电厂核燃料管理 9.2核燃料循环 9.3铀矿的勘探、开采和加工 9.4富集铀的生产 9.5陶瓷型燃料芯块的制造工艺 9.6乏燃料的后处理 9.7放射性废物处理 9.8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 第十章 核电的未来发展 10.1 国外发展趋势 10.2 国内发展趋势 10.3几种第四代核电站 10.4 聚变核电站
2006年12月,本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转让后吸收、 再自主批量建造其它核电厂的原则,经过两年的谈判, 国家确立三门和海阳共计四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引进 西屋的第三代技术AP1000。
2007 年 5 月 22日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人 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第三代 先进核电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 术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