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合集下载

走向特色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应然追求

走向特色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应然追求

走向特色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应然追求摘要:优质均衡是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高位均衡,由初级均衡向高级均衡的转变,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走向。

特色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特色均衡的实现要求学校走向特色发展,以学校特色的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路径选择一、走向高位的均衡:优质均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推动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随着我国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以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已经基本均衡,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社会公众基本的教育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

目前,基础教育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突出的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民群众对于更加优质教育的渴望之间的矛盾,所以这就要求基础教育的发展要实现进一步的优势均衡。

在基础教育均衡的发展过程中,资源配制的均衡是初级的教育均衡,而优质均衡是一种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差异性的高级均衡,是在初级均衡基础上新的发展。

特色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走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建设特色的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

均衡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指向的是资源的配制,资源是办学的前提,否则教育质量无从谈起。

在基础教育步入新阶段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向高位均衡过渡,对教育资源的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而人是有差异的个体,所以教育实现同质化是不可能和不科学的。

因此,基础教育的质量均衡要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按照平等的原则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要按照个性化的原则有差异的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优质的均衡不可能是质量上的绝对的平等,而是在一定标准上的有差异的均衡,基于这种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空间。

[1]因此,质量均衡的优质均衡应该是有差异的均衡,优质均衡的发展应该是有特色的个性化发展。

二、优质均衡的根本要求:特色发展特色发展要求在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充分发掘本身存在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特色生长点并且加以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的提高和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必学知识)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一)一个门槛(一个前提)“一个门槛”(一个前提),就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10项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小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数、学生与教职工之比、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详见《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两个文件。

(二)两个要素(两项评估)两个要素(两项评估),就是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

1、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这8项指标,用专门公式,分别计算全县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得出小学、初中校际均衡状况。

验收标准为: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

教育公平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报告

教育公平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报告

教育公平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报告一、引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则是确保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教育公平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教育公平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尽管政府在教育投入上持续增加,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分配仍不均衡。

2.教育机会:部分地区、群体因地域、经济、社会背景等原因,在接受教育时面临机会不均等问题。

3.教育质量: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影响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

三、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1.地区差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2.城乡差距: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教育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3.学校发展不均:部分学校因历史、地理、政策等原因,发展滞后,影响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四、教育公平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教育公平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确保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同时,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五、优化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更加公平、科学的教育政策,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2.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薄弱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薄弱地区、学校任教,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4.完善教育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估体系,定期对学校、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评估和指导,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六、挑战与对策在实施优化建议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金、政策执行等挑战。

为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增加对教育领域的投入,确保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资金需求。

市区学校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合计4份)

市区学校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合计4份)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根据《义务教育法》和XXX《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对均衡优质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解1、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新的发展阶段。

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实质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这一发展观的最主要内涵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的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教育均衡发展体现在一所学校内,我认为首先是开发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减少学校工作的客观随机性和主观随意性,使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物尽其效。

第二是让学区内的孩子享有公平,公正的权利,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和身体残疾儿童完成学业。

第三是学校管理创新,均衡发展不是模式,不是平均发展,要在学校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与创新、尊重鼓励师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打造新的学校特色,让学校成为优质教育园田。

第四,查找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

薄弱是不均衡的表现,它既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是争创优质教育形成特色的突破口,利用教育科研从这些薄弱处入手发展学校。

第五,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没有学校的均衡发展,就没有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3、优质教育首先是资源的优质,资源的优质首先是校长和教师素质的优秀。

校长和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质量的优质。

只要有素质低的教师存在,教育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第二是现代化的办学措施。

择校、择师是教育不公平、不优质、不均衡发展的苦果。

二、构建学校均衡优质教育体系,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稿件

教育均衡发展稿件

教育均衡发展稿件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促进各个方面的发展,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全面发展1.: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个性发展2.: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教育均衡发展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社会需求3.:社会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多样化,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减少教育的不平等4.:教育资源不平等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帮助减少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元化的学科发展1.:不仅注重学术科目的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素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平等机会教育3.: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打破教育资源不平等带来的壁垒。

创新能力培养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策略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策略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增加资源投入 1.: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设施和教材的质量、增加教育经费等。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2.: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发展。

差异化教育3.: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学校合作4.: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

家校合作 5.:加强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调研报告

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调研报告

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均衡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化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教育均衡化的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深入调研。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访谈了20名教育行政人员、20名校长和20名教师。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师资队伍均衡化程度不高调研结果显示,师资队伍均衡化程度不高是影响学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师资队伍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学校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学校拥有更好的硬件设施、更多的优质师资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学校则相对匮乏。

3. 教育教学质量存在差异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调研结果显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则相对较低。

4. 影响教育均衡化的因素影响学校教育均衡化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1)政策因素:政策对教育均衡化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2)经济因素: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

(3)社会因素: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也会影响教育均衡化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

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明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如何理解教育均衡发展内涵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从教育目标看,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教育的功能看,是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

浅谈班级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班级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班级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班级学生均衡发展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均衡发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班级学生均衡发展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成长,也关乎整个班级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从多角度分析班级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实现班级学生均衡发展。

一、班级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1.促进学生完整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潜力和优势,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才能。

班级学生均衡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提升,还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培养等方面。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个体发展的完整性。

2.提高教育质量班级学生均衡发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教学中,不同类别的学生相互鼓励、学习,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班级学生均衡发展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构建和谐班级氛围班级学生均衡发展能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一个均衡发展的班级中,学生之间不存在过于激烈的竞争,而是相互包容、互助共进。

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使班级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二、如何实现班级学生均衡发展1.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分享各类资源,包括教师、课程、教材、设备等。

在教学中,要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恰当的学习指导。

2.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班级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构建。

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的方式,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和人际关系。

3.班级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在班级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互助是实现班级学生均衡发展的关键。

高标准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高标准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高标准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年第01期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是首都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后续,也是必然选择。

早在201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均衡配置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百姓获得和学生成长为最终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把“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写进了“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中。

2020年底,《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一直坚持“更加均衡”和“更加优质”并行发展。

在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坚持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强化市级教育统筹,通过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优质教育集群发展等举措,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上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同时,坚持一流品质和首善标准要求,将提升质量、内涵发展作为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适应不同群体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干部教师能力水平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保持和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诸多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

2021年5月,市委书记蔡奇在西城区、海淀区调查研究“双减”工作时指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治本之策,要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加大教研资源和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力度,促进城乡中小学一体化发展;实施“手拉手”结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间共建共享;继续抓好校额到校、公民同招等重点改革,确保各类学校公平竞争、良性发展;要加强家校协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减轻家长对“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班级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班级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观点
班 级均衡 是 区域 教 育均衡 发展 的必然选 择
《中国教 师报 》 田保 华 ,2 1 , 0 0年 9月 2 9日 “ 班 ”,是 当前 教 育 中的 一 种 特殊 现 象 ,也 是 学校 时常 遇 到 的难 题 。这 主 要 是 学校 管理 中 一些 “ 道 德 ” 择 不
甚 至 “ 道 德 ” 的 做 法 所 致 。 它 反 映 的 是 区 域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的 核 心 问 题 — — 校 内 班 级 均 衡 问题 反 所 谓 班 级 均 衡 , 就 是 教 师 在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 要 公 平 地 对 待 每 一 个 学 生 . 给 予 每 一 个 学 生 表 现 、 发 展 的
第 七 . 师 研 究 是 师 本 与 校 本 相 结 合 、 观 与 微 观 并 教 中
重 、 践 探 索为 主 和 理 论探 讨 为辅 的研 究 。 实
觉得 自己是 出于无奈 、 不得 已的 。 走 出“ 迫 要 囚徒 困境” ,
还有 赖 于教 育工作 者提 升认 识 。很 多 家长 出于对 孩子 未 来 生存压 力 、 竞争压 力的考 虑 而被 一 种 焦虑 感折磨 , 于是 过 分在乎 分数 、 名 、 排 学校 , 那还情 有 可原 ; 但教 育 工作 者 应 该认识 到 .恰恰 是 因为 孩子 需要 在 未来 面临 各种 可能 的 压力 . 以在 教 育 中不该 把 目光锁 定 在分 数上 , 所 而应 该 实实在在 地 培养他 们 的 学 习能力 、 新 能 力、 创 自我 发展 的
教师研究的性质
《 海教 育科 研 》 郑金 洲 ,2 1 上 , 0 0年 第 1 0期
第一 . 师研 究 即教 师 自己 既是 研 究 工具 又是 研 教 究 对 象的 研 究 。 专 业 研 究 者 不 同 , 师 的研 究 不 仅 与 教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实现全面而公平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教育待遇。

在一个社会进步的国家,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本文将从如何追求教育均衡、教育均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求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确保每个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

此外,教育均衡发展还要求教育机会的平等。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

只有实现了这种平等,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积极的。

首先,教育均衡发展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如果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社会的整体素质将无法提高。

而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能够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

其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素质、塑造个性和提升能力的过程。

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获得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只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展,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并不断进步。

然而,教育均衡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在某些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孩子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其次是家庭背景的不平等。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机会。

此外,教育体制的不公平也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有些地区和学校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而其他地区和学校却面临着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

其次,要加强贫困家庭的资助政策,帮助他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鲁教基字[2011]17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鲁教基字[2011]17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鲁教基字〔2011〕17号)各市教育局:保持学校适宜规模和班额是尊重教育规律、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问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受人口规模变化加速、学校建设滞后、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当前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问题仍然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0〕6号),保持我省普通中小学校适宜规模和班额,现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目标和要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明确规定:学校的适宜规模为普通小学12至36个班、初中18至30个班、高中24至48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8至36个班,原则上不再设立24个班以下高中和规模过大的学校;班额为普通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管理规范(试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亦提出了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要求。

各地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强化工作措施,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学校规模、班额过大问题,努力保持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仅供参考)为了更好地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检”和“国检”,各有关人员应熟知、熟记以下内容: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知识(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农村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了“有学上”之后,逐步解决“上好学”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校际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

2.推进教育公平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教学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均等。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四)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作用1.督促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

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调动乡(镇)办学积极性及推进教育强乡(镇)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调动乡(镇)办学积极性及推进教育强乡(镇)建设的研究”子课题组负责人:郭越中叶志豪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是党的科学发展观,它的内涵和要求是“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它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对成都现实、历史的认识和依据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部署。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探索西部大开发新路的有益尝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迅速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不断缩小差距,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纵观全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分离日益加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

在城市化发展初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城乡差别的扩大导致了各种不和谐因素,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以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城乡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不统一、不公平的体制和政策,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经济、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公共服务、居民收入、人口素质等多方面的巨大差距和城乡居民在国民待遇方面的不公平。

发挥研修机构基本职能 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

发挥研修机构基本职能  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

发挥研修机构基本职能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均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是指区域在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前提下,通过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体优化教师、教学、管理等内部要素,不断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一种发展方式。

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追求。

在区域教育发展新阶段,区(县)研修机构需要主动增强历史使命感,加快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学校文化自觉,努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一、做好参谋智囊助手是研修机构的重要职责区(县)研修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对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校就开展学历补偿教育,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学历水平;20世纪九十年代,学校高举目标教学大旗,大幅度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跨入21世纪,学校抓住创院机遇加快发展,在2006年成功创建为集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育信息资料、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于一体,承担区域教育研究、指导、服务职能的区教师进修学院。

创院成功后,学院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半径不断扩大,成为市级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和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参谋、智囊、助手。

本世纪以来,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政策取向。

2008年,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着眼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

而早在2006年,沙坪坝区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在全市率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7年,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又颁布《沙坪坝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经过政府加大投入,区域教育办学条件趋于均衡。

2008年,我们立足自身职能,研判教育发展态势,提出区域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理念,成功申报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2009年,全区中小学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区域教育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校际之间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距。

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诠释和路径选择

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诠释和路径选择

衡 、 元特 色 发 展 。 多 目前 , 们 已 经 走 他
过 了 区 域 教 育 高 位 均 衡 的 第 一 个 阶 段 . “ 学 上 ” 教 育 机 会 均 衡 阶 即 有 的 段 . 已 经 在 第 二 个 阶 段 即 就 读 优 质 学 校 的 机 会 公 平 阶 段 进 行 了 很 长 时
间 卓 有 成 效 的 探 索 ,正 在 朝 着 第 三 个 阶 段 “ 需 选 学 ” 的奋 斗 目标 迈 按
进 这 些 都 符 合 区 域 教 育 高 位 均 衡 发 展 的 内 涵 特 点 和 发 展 要 求 . 是 推
时形 态有 机结 合 .整体 推进 历 时 形
态 主 要 包 括 三 个 阶 段 或 层 次 . 是 就 一
位 均 衡 发 展 已 经 成 为 我 国 教 育 发 展
公 平 阶 段 . “ 好 学 ” 教 育 机 会 均 即 上 的
衡 : . “ 需 选 学 ” 教 育 机 会 均 即 按 的
体 是 政 府 . 展 特 点 是 以 外 在 投 入 为 发 主 , 标 准化 建设 之路 。 走 第 二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应 体 现 尊 重 基 础 、 重 个 性 、 校 治 教 、 材 施 教 尊 因 因
学 机 会 公 平 阶段 . “ 学 上 ” 即 有 的教 育
机 会 均 衡 : 是 就 读 优 质 学 校 的 机 会 二
进 区 域 教 育 高 位 均 衡 发 展 的 有 益 尝 上旬 I 1 1
/ 别 关 注 特
试 和 积 极 探 索 二、 推进 区域 教育高 位均衡发 展 的
不 是 平 均 . 蕴 涵 着 三 层 含 义 : 等 地 它 平
对待 相 同的 . 差别 地 对待 不 同的 . 有 对

陕西省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推进措施

陕西省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推进措施

陕西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推进措施作者: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年第03期2021年11月5日,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七场,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赵昶葆介绍了陕西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推进情况,现摘录如下:第一,聚焦问题,公平质量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本宗旨。

1993年至2019年,陕西省历时26年完成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普及、基本均衡两大任务。

基本均衡任务完成后,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就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优质均衡是义务教育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是均衡发展的更高形态,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

2020年,按照国家总体部署,陕西省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主要任务就是紧扣公平、结构、质量主题主线,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处于更加均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状态,回应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愿望。

第二,抓住重点,整体提升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关键内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包括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学校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优质均衡发展。

衡量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32项指标:资源配置7项指标,包括教师、校舍、仪器设备、信息化建设等配置水平。

政府保障程度15项指标,包括县级政府履职,落实教育方针和法规政策的工作成效,规划布局、“四统一”、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校额、班额、生均经费、教师工资、培训、编制、交流轮岗等。

教育质量9项指标,包括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教学管理、校际差异等方面。

社会认可度1项指标,包括着力消除长期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情况,考察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第三,形成合力,精准督导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創建的重要途径。

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
显然是狭隘和不正确 的。
教育和均衡 发展的教育 , 使全体人 民 共享优质教 育资源 , 共
享教育改革 的成果。使每个人 都能享 受到适应 教育 , 尊重
和达成个体发展的愿望和要 求 源自 实现个 体 自由全面 的 进而
发展和整体 国民素养的提升。
二 、 育均衡发展 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
明的基本 价值 体现与追 求 , 育均衡发 展成为许 多 国家制 教
定和实施 本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如何保 障每一个 受教 育者 的根本权 益 , 如何使教育更 好更公 平地 服务于人 的全 面 自由发展 , 进而服务 于整个 国民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 , 提
升整体国民素质成为世界各 国普遍关 注的焦点 与难点。那 么, 教育公平的基本 内涵是什 么?教育 均衡 发展的 实质与
核心是什么?这是我们探讨和实施 教育 公平与教育 均衡发
展首先必须厘 清的问题 。
公平 与平等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公 平不等于平等 , 公平是一种 质的特性 , 而平等是一种量的特
性。 教育平等是对教育资源在个人 之间分配是 否存 在差异
的一种状态描述 , 并不对此 分配是 否合理进行判 断 ; 教育公 平则是对这一分配过程 和结果是否合理及是否正义 的价值 判断 。将 教育公平简单理解为教育资源分配上的量的平等
三迸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三坚持多样化可选择性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现代从终极价值上说每一个体在协调个人利益发展与化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的必然要社会利益发展基础上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服务社会服求与选择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来看城乡二元结构务他人享受学习享受生活是教育追求的价值所在

完善督导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督导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督导工作推进机制、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这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区域内学校合理布局,缩小校际差距,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同时,也需要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推进机制、政策措施,确保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优质均衡和过程公平。

2010年我区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子课题《关于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机制、政策措施及督导评估的研究》,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区全面落实“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领导到位。

区政府还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了责任落实。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巩固“两基”成果,是构建和谐铁东、促进铁东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工作纳入日程。

一是在解决教育中长期发展问题上重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区委书记王宇、区长黄成亲自把关研究全区教育“十二五”规划。

区长黄成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按照铁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改造建设城区初中4所,城区小学8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农村中学5所,农村小学5所(不含村小),民办学校1所。

在全区建成8所规模较大的公办幼儿园,其中市区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建或新建幼儿园4所,使全区70%以上幼儿能就近接受公办幼儿园优质幼儿教育,为周边义务教育学校培养优质生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田宝华
“择班”,是当前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学校时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校管理中一些“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做法所致。

它所反映的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校内班级均衡问题。

所谓班级均衡,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表现、发挥、发展的机会,最终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获得成功的发展。

如果把区域教育比作一个生命体的话,那么,学校就是构成机体的组织,班级则是细胞。

细胞是生命体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完成生命功能的最小功能单位,是组成生命的基础。

只有细胞的健康发育,才会有组织和生命体的鲜活与健康。

因此,只有班级的均衡发展,才能最终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应该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均衡分班,实现生源均衡,满足师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学习生态。

三是构建道德课堂,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业共同进步。

均衡生源,平行分班,实现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心理安全和心理平衡,满足师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只有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满足了心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尊的需要等这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之后,才会融入集体,热爱集体,从而产生维护集体荣誉的冲动与行为。

任何以“对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之名,行分“重点班”之实,人为地把学生和教师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都会对学生和教师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从而失去积极向上的心理基础。

因此,均衡生源,平行分班,是实现班级均衡的前提和基础。

均衡分班,不仅仅以学生的学业程度为依据,而且应包括家庭背景、品行基础以及男女比例等等,都是必须参考的重要因素。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学习生态。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师生在共同的班级学习、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精神富有和精神成长。

她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主任应该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精神”作为其工作的第一要务;各学科任课教师也应该把自己当做任课班集体的一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生自己更是应该积极、
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

构建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培育优良的班风,形成班级道德,对于实现班级均衡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道德课堂,创新学习方式,实现不同水平学生学业的共同进步。

学生在学校期间80%的时间生活是在课堂上,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权,变讲学者为导学者,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解读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构建道德课堂生态的能力。

在实现“一个转变,两个提升”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课堂,构建道德课堂生态。

班级均衡,是实现课堂教学公平、课堂质量均衡提升的重要前提。

在促进区域教育这一“生命体”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促进生命体最小组成单位——“细胞”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选择,以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建设好每一个班级,提升每一个课堂,发展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目标,让区域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