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探究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主体探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课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此理念下的指导下,我的课堂教学遵循着“情境创设——个人探究——合作探究——情感升华”的设计思路,从而将“了解原知——引导应知——满足想知”的教师主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将“发掘已知——构建新知——获取感受——学以致用”的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
一、情境创设
什么是情境?我是这样认为的,“情”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境”即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个教学环境,例如音乐、视频、探究活动、案例素材、游戏、表演等。境升华了情,情下设境,情与境应该是融合一体的。所以,情境创设是有效性课堂关键的第一步。情境创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关系着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最终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效性。因此,“什么是有效情境,怎样创设”通常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思考的问题。而有效的情境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提供情感的铺垫、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兴趣和动力,更能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有效的探究问题作出有效的铺垫。
例如,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中,我紧扣本课“文化”这一主题,创设情境,设计了“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个体探究)——探寻中华文化的影响(合作探究)——发现身边的美德(个体探究)——弘扬文化,传承美德(情感升华)”环环相扣的四个个教学环节。
本课一开始,我通过与学生现场一起合唱山歌,一起欣赏《中华文化品赏》的视频,顺其自然地创设了“声色具备”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浸浴中华文化的美,感受中华文化的美,从而很顺利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了设计的两个探究问题:1.短片中让你感受较深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它为什么打动你?2.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在这个学生个人探究的环节中,由于受到情境的感染,学生们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活跃,因为在由老师制作的《中华文化品赏》视频中,他们熏陶了中华文化的美,也非常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知道的“美”与大家分享。在情境的烘托下,学生通过发掘、分享自己的原有知识,发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切身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
二、学生的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
要有效地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设计的探究问题应该是层层深入的,只有这样的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才能达到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效用有机统一,因为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问题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探究问题的设计我一般都会“由易到难”,“由个体探究到小组合作”,借此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中,在学生完成了“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这一个体探究后,紧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去探寻中华文化的影响,来实现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合作探究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而不是让多数学生听少数几个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拙见,要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要求教师必须在活动开展前给予充分的指引,让学生的思维目标有总方向。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中,课前,我就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了一些关于中华文化影响的事例。因为学科之间是关联的,学生的内在知识是我们不应该去忽略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探究活动,应该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更应该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探究,还在课外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合作学习由狭隘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如果我们只在课堂上把问题抛出,让学生毫无准备的去思考,这样既达不到探究活动的预设,肯定也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预设。
2.要求教师必须在活动中不断铺桥架路,为学生搭建从设问到结果的桥梁。
这一要求即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根据要引导学生得出的探究结果,在设问时,教师应该分解设问、缩小设问切入口、设问浅入深出,帮助学生尤其是让广大学生能够一步一步抵达目的地。在设计“探寻中华文化的影响”这一环节的设问时,我与老师们一起反复斟酌,仔细谨慎地考虑设问的效果,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以下的探究问题以及合作探究表格:
影响举例说明
对中国
对世界
这一环节的探究问题设计精简不复杂,学生的可发挥性大,探究表格的设计一目
了然,学生的探究任务明确。而且我还明确了合作探究的具体要求:由组长填写合作学习表格,并指定一名代表来说一说本组的探究结果。
3.要求教师必须仔细聆听、点评和升华学生的发言。
老师对学生发言的关注、点评和升华,不仅是和学生真正的深层次的互动,而且能够更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就是要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该纠正的纠正。因此,教师应有敏锐性、适应性,及时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探究性课堂中非常重要的而又往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
三、情感升华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理念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因此,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最后,我设计了“弘扬文化,传承美德”的环节,让学生谈谈我可以为家乡文化的弘扬、美德的传承去做些什么。把学科“德育效能”的理念贯穿教学过程,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道德要求,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