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中的信号振荡--教学设计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振荡问题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振荡问题电子电路中的振荡问题是指当电路中存在反馈时,系统产生周期性的输出信号的现象。
振荡是电子电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对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电子电路中振荡问题的定义、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一、振荡问题的定义在电子电路中,振荡问题指的是当电路中存在反馈环路时,系统因正反馈过强或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作用而产生自激振荡的现象。
振荡问题会导致电路输出信号频率、幅度等参数异常,并可能损坏电子装置。
二、振荡问题的原因在电子电路中,振荡问题的产生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1. 正反馈过强:当电路中的正反馈过强时,信号在经过放大后会不断被反馈回去,形成自激振荡。
正反馈过强可能是由电路设计错误或元器件参数选择不当引起的。
2. 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作用:在一些电子电路中,正反馈和负反馈同时存在,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产生振荡。
这种情况常见于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中。
3. 电源噪声:电子电路中的不稳定电源或电源噪声也可能成为振荡问题的原因。
噪声可以干扰电路的稳定运行,导致系统产生不正常的振荡现象。
三、振荡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电子电路中的振荡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案:1. 增加衰减:通过增加电路中的衰减元件,如阻尼电阻或阻尼电容,来减小振荡的幅度和频率,从而稳定电路的运行。
2. 调整反馈环路:对电路中的反馈环路进行调整,使正反馈和负反馈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避免产生振荡。
3. 进行频率补偿:通过添加频率补偿网络或改变元器件的频率特性,来稳定电路的输出频率,避免频率偏移。
4. 优化电源设计:改善电路供电质量,减少电源噪声和波动,有利于避免振荡问题的发生。
5.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电路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参数和型号,特别是放大器、电容和电感等元器件,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小振荡问题。
总结:电子电路中的振荡问题是一种常见的设计难题,它可能由正反馈过强、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作用以及电源噪声等原因引起。
各种震荡电路设计-
输出幅度改变。有关曲线见图11.02(b)。
图11.02(b) 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曲线
二、 RC文氏桥振荡电路
(1) RC文氏桥振荡电路的构成
RC文氏桥振荡电路如图11.03所示,RC 串
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另外还增加了R3和R4 负反馈网络。
C1、R1和C2、 R2正反馈支路与 R3、R4负反馈支 路正好构成一个
值是固定的,有的只有一
个阈值,有的具有两个阈
值。
一、固定幅度比较器
(1) 过零比较器和电压幅度比较器
过零电 压比较器是 典型的幅度 比较电路, 它的电路图 和传输特性 曲线如图 14.01所示。
(a)
(b)
(a)电路图
(b)传输特性曲线
图14.01 过零电压比较器
将过零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从接地改接到
(a) 负反馈放大电路
(b) 正反馈振荡电路
图11.01 振荡器的方框图
比较图11.01(a) 和 (b)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负反馈
放大电路和正反馈振荡电路的区别了。由于振荡电路的
输入信Xi号0
,X所'i 以Xf
。由于正、负号的改
变
Af 1AAF
振荡条件 A F1
幅度平衡条件 A F 1
相位平衡条件 AF = A+ F= 2n
9.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9.2.1 比较器 9.2.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9.2.1 比较相比较的电路。
一、固定幅度比较器
常用的幅度比较电路 二、滞回比较器
有电压幅度比较器、窗口 三、窗口比较器
比较器和具有滞回特性的
比较器。这些比较器的阈 四、比较器的应用
V'TR R11V RRE2FR1R 2R2Vom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工教案第四章教案振荡电路的组成
图 4-10 石英晶体的外形结构图
a)石英晶体等效电路 图 4-11
b)石英晶体电路符号
石英晶体等效电路、电抗-频率特性及电路符号图
如图 4-11 b)所示为石英晶体的符号,如图 4-11a)所示为等效电路。 目前石英晶体振荡器已广泛应用于石英钟、频率计、彩色电视机、手 持移动电话、计算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中
振荡电路接通电源后,由于电路里会有频率范围很宽的噪声,比 如晶体管和电阻内的热噪声, 这一信号在选频电路的作用下选出频率 为 f o 的信号被振荡电路放大,又经反馈电路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 端,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循环下去,振荡就形成了。但是这种循环放大 过程不可能使信号的振幅无限制地放大下去, 因为受到晶体管非线性 特征的限制,放大倍数逐渐减小,振幅达到某一数值后就不再增大, 达到平衡状态,振荡电路进入稳幅振荡。
教学重、难点
图 4-4
RC 桥式振荡电路原理图
3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主编 胡峥
第四章 教案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 课堂类型 学时 教学目的 学时 1、变压器耦合式振荡电路 2、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3、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4.2.2 LC 振荡器 LC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采用 LC 并联回路作为选频网络, 它主要用来产 生高频正弦波信号, 振荡频率通常在 1MHZ 以上。 通常在高频信号发生器、 各种高频设备中的本振中应用。 LC 振荡电路可分为变压器耦合式振荡电路和三点式振荡电路。 【变压器耦合式振荡电路】 (1)电路组成 如图 4-6 所示电路是采用变压器耦合的正弦波振荡电路。 电路中的 VT 为振荡管,RB1、RB2 构成分压式偏置电路,RE 是发射极直流负反馈电 阻,它们提供了放大电路的静态偏置。T 为振荡变压器,L1 和 C 构成 LC 选频电路,振荡信号从 VT 管集电极输出。 备注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LC 振荡器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路中的信号振荡--教学设计
欢快的双闪灯——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设计人:XXXX参考教材:XXXXX课时:45 分钟授课对象:XXXXXXXXXXXXXXX时间:XXXXX年XXXX月目录设计理念】 (3)学情分析及对策】 (4)教材内容及处理】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6)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6)教学流程图】 (7)教学环节】 (8)板书设计】 (17)教学思考】 (17)学生工作页】 (18)欢快的双闪灯——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振荡器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能,也称信号发生电路,作用是产生振荡信号,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提供时钟脉冲信号的电路,将无线电波等各种信号传送到远方的载波信号也是由振荡电路产生的。
本教学设计从利用“鱼洗”的机械振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问题引出电子振荡现象,并与“荡秋千”这一生活情境进行类比,归纳总结出电子的基本工作原理。
然后,将教学内容与实训任务对接,完成电路布局和接线图的绘制。
整个教学环节以“任务引领,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思维,达到学以致用,激发兴趣,提升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理念】1.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
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要求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从生活中“鱼洗”的机械振荡现象引出电子振荡现象,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实际生活中关于“电子振荡” 的应用场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 .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职业教育的对象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新知识学习有畏难心理。
在讲解“电子振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我通过“荡秋千”这一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振荡”产生的条件,促进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整合成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获得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低频振荡器课程设计
低频振荡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低频振荡器的原理,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描述低频振荡器在不同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解释低频振荡器中频率、振幅等参数的计算与调整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低频振荡器电路,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学生能运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工具,对低频振荡器进行调试和性能分析。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电子技术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制定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将掌握低频振荡器相关知识,具备实际设计和调试能力,同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实现这些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低频振荡器原理:介绍低频振荡器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振荡器的基本组成、反馈原理和振荡条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振荡器原理”2. 低频振荡器电路分析:分析典型的RC、LC和晶体振荡器电路,探讨其电路特点、频率计算和性能指标。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振荡器电路分析与设计”3. 低频振荡器的设计与应用:讲解低频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包括元件选择、频率计算和稳定性分析;介绍低频振荡器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振荡器的设计与应用”4. 仿真实验与实际操作:利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低频振荡器电路仿真实验,掌握电路调试方法;结合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际电路搭建和性能测试。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振荡器的仿真实验与实际操作”5. 课程总结与拓展:总结低频振荡器相关知识,探讨振荡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电磁振荡
第1节电磁振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 LC 回路产生电磁振荡的现象,了解振荡电路和振荡电流的定义;知道LC回路中振荡电流的产生过程,了解振荡电流产生的物理原因,理解振荡电流产生的物理实质;理解LC振荡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掌握振荡电路的变化规律;知道无阻尼振荡和阻尼振荡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电磁振荡的观察、分析和应用,归纳电磁振荡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结合电磁振荡的实验、分析和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LC回路的工作过程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振荡电流产生的物理原因和物理实质。
四、教学方法实验、讨论、类比等启发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五、教具电容C、线圈L、电流表G、电池组、开关、导线、晶体管振荡器、示波器。
阻尼振荡示教板、无阻尼振荡示教板。
实物展示仪、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六、教材分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九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波》讲述电磁振荡、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概念以及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的初步知识,是以前学过的电磁学以及振动和波的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并跟以后将要学习的物理光学知识相联系,为认识光的电磁本性做准备。
《电磁振荡》是本章的第一节,LC回路产生电磁振荡是本章及本节的重点,也是各类考查的热点。
由于电磁振荡的产生不如机械振动直观,课本用了较大的篇幅详细分析LC 回路产生电磁振荡的过程,并配以示意图和电路中的电流、电荷周期变化的图线,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建立起较完整的电磁振荡概念。
电磁振荡是指电荷、电场、电流、磁场等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教材中还介绍了无阻尼振荡和阻尼振荡两种典型的振荡类型。
教材中还将机械振动与电磁振荡进行类比,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模拟电路中的振荡器设计原理
模拟电路中的振荡器设计原理在模拟电路设计中,振荡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并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音频放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振荡器是通过正反馈达到自激振荡的一种电路。
它由放大器、反馈网络和频率稳定器组成。
放大器负责放大信号,反馈网络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重新输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频率稳定器则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频率。
在振荡器中,反馈网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稳定性。
常见的反馈网络包括LC电路、RC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等。
LC电路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其频率由振荡频率公式决定:f = 1 / (2π√(LC)),其中f为频率,L为电感,C为电容。
RC电路则由电阻和电容组成,其频率由振荡频率公式决定:f = 1 / (2πRC)。
晶体振荡器利用晶体的谐振原理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二、振荡器的设计方法1. 振荡器的频率确定在振荡器的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振荡频率。
根据应用场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并根据振荡电路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反馈网络。
例如,LC电路适合设计中低频振荡器,而晶体振荡器适合设计高频振荡器。
2. 放大器的设计放大器是振荡器的核心部分,负责放大信号。
在放大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放大器的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根据应用场景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放大器类型,如晶体管放大器、运放等。
3. 反馈网络的设计反馈网络起到正反馈的作用,使得振荡器能够自激振荡。
根据振荡频率和放大器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反馈网络类型,并计算所需的电感、电容或晶体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反馈网络的稳定性和相位特性,以确保振荡器能够正常工作。
4. 频率稳定器的设计频率稳定器用于保证振荡器的输出信号频率的稳定性。
常见的频率稳定器有电子管稳定器和锁相环等。
根据振荡器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频率稳定器,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计算和调整。
5. 电源和滤波电路的设计在振荡器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电源和滤波电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和良好的电源滤波效果。
电子电路教学设计(精选)
基本实验技能培养
焊接技能
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能 够熟练地进行电子元件的 焊接。
调试技能
学会使用调试工具对电路 进行调试,找出并排除故 障。
测量技能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 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进 行各种电学量的测量。
综合性实验设计举例
晶体管放大器实验
通过搭建晶体管放大器电路,了 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学习方法与效率
学生应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反 思,探讨如何改进学习方法以提 高学习效率。
对未来学习和发展建议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电子电路相关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 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多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提高电 路设计、仿真和调试能力。
基本电子电路
分析放大电路、振荡电路、 电源电路等基本电子电路 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 理,理解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具备基本的电子测 量和实验技能。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职业素养。
关键知识点回顾
基本电子元件
学生应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 用。
电路分析基础
学生应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KCL、KVL以及等效变换等,能 够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模拟电子技术
学生应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滤波、振荡等,掌握基本 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运算放大器应用
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滤波、比较、振 荡等电路中,如音频放大器、比较器、 振荡器等。
电路中的振荡器与振荡电路设计
电路中的振荡器与振荡电路设计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基本元件,主要用于产生周期性的信号。
在电子设备中,振荡器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音频、视频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振荡器类型以及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
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振荡器是一种能够自行产生振荡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正反馈回路将电路的输出信号再次输入到输入端,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振荡器的核心是反馈网络,通过适当的选取元件和参数,使得电路能够产生稳定、可靠的振荡信号。
二、振荡器的分类根据振荡器输出的信号波形,振荡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正弦波振荡器:输出为纯正弦波形的振荡器。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器有LC振荡器、RC振荡器等。
2. 方波振荡器:输出为方波波形的振荡器。
方波振荡器主要由滞回比较器和反馈网络构成。
3. 脉冲振荡器:输出为脉冲信号的振荡器。
脉冲振荡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和锯齿波振荡器构成。
4. 正弦方波混合振荡器:输出为正弦波和方波混合波形的振荡器。
正弦方波混合振荡器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振荡电路的参数实现。
三、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振荡电路的设计需要根据振荡器的具体要求和应用场景来确定。
以下是一般设计振荡电路的步骤:1. 选择合适的反馈网络:根据振荡器的类型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反馈网络结构。
常见的反馈网络结构有LC网络、RC网络、晶体谐振器等。
2. 确定工作频率:根据振荡器的应用场景和信号要求,确定振荡电路工作的频率范围。
3. 选择合适的元件和参数:根据反馈网络和工作频率,选择适当的元件和参数,包括电感、电容、电阻等。
4. 进行电路仿真和调试:使用电路仿真工具进行振荡电路的仿真分析,调试电路参数,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5. 进行实际电路搭建和测试:根据设计结果进行实际电路的搭建,并进行测试和调试,验证电路的振荡性能和稳定性。
四、振荡器的应用振荡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振荡器应用:1. 通信系统:振荡器用于信号的产生和调制,如无线电台、手机、卫星通信等。
高考电学实验教案:研究振荡电路中的谐振频率
高考电学实验教案:研究振荡电路中的谐振频率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研究振荡电路中的谐振频率和振幅等特性,并应用本学期所学的电学原理予以解释。
2、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电路中电容、电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1、L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电路,它由电感L与电容C组成。
当电路中有电感和电容时,它可以形成一个谐振回路。
在谐振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呈正弦曲线,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2、谐振频率当LC谐振电路中电感L和电容C的参数满足以下公式时,电路会发生谐振:f=1/2π*√LC其中f为谐振频率,单位为赫兹。
当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电流和电压幅值达到最大值,谐振电路的特性电阻为零,整个电路看作是无阻抗的,电流不受外界干扰,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LC振荡电路实验装置;2、电容、电感、数值万用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3、万用表测试线、电源线、插头线等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接通电源,将LC振荡电路实验装置组成一个振荡电路,测试电容和电感的值。
接线如图所示。
(图片)其中R1、R2为可调电阻,可用于调节振荡电路的频率。
2、测量谐振频率将示波器的垂直偏移设为零,调节振荡频率,调节R1、R2,使电压波形最大,记录此时调节开关电阻的阻值。
重复以上步骤,记录不同频率下调节开关电阻的阻值,计算得到不同频率下的电感值和电容值,计算每个频率下的谐振频率。
3、观察谐振曲线并记录数据调节示波器扫描速度,观察波形和扫描线。
扫描到谐振频率时,记录最大电压值和最大电流值。
对于不同的电容、电位和频率,记录相应的谐振曲线上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大电流值。
记录数据后,绘制出振荡电路的谐振曲线,而后进行分析。
4、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并计算得到每个频率下的谐振频率。
观察谐振曲线上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大电流值变化,解释不同电容、电感和频率对谐振频率、振幅大小的影响。
模电RC正弦波振荡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A设计名称: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8年1月5 日XX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A设计名称RC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设计周数 1 设计任务主要设计参数⑴振荡频率:500Hz;⑵振荡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小于;⑶振幅基本稳定,振荡波形对称;⑷电源电压变化在以内时,无明显非线性失真。
设计内容设计要求⑴RC正弦波振荡电路形式有多种,按照设计要求,提出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选用方案。
⑵用Multisim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②根据电路功能及技术指标要求,计算电路各元件的参数;③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仿真、调试,使所设计电路能实现设计要求。
④对仿真过程和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⑤将仿真测得的正弦波频率,输出幅值分别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⑥如果所设计的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不能起振,一个条件哪个参数?如何调节?(通过仿真验证)⑦如果输出波形失真,应该调节哪个参数?如何调节?(通过仿真验证)主要参考资料[1]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编,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编,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刘原主编.电路分析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及力主编.Protel 99 SE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日)稻叶保著,何希才,尤克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学生提交归档文件“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本(用word编辑排版打印)要求:内容准确,表述清晰、调理,图文详尽。
注:1.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提交的归档文件应按照:封面—任务书—说明书—图纸的顺序进行装订上交(大张图纸不必装订)。
2.可根据实际内容需要续表,但应保持原格式不变。
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振荡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振荡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Op-Amp)在电路设计中广泛应用。
其在直流放大、交流放大、滤波、比较、反馈、振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振荡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在Op-Amp中,通过适当的反馈,可以构成各种类型的振荡电路。
常见的Op-Amp振荡电路有三种:正弦波振荡器、方波振荡器和多谐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采用了一个正反馈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经过滤波电路后再次输入到放大电路中,形成闭环。
在一定条件下,正弦波振荡器可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方波振荡器采用了一个Schmitt触发器作为反馈元件,利用其两个阈值来实现正反馈。
当输入信号超过上阈值时输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低于下阈值时输出低电平,形成方波输出。
多谐振荡器是由多个共振回路组成的电路,可以产生多个频率的输出信号。
其电路结构相对复杂,需要精确设计调整各个回路的参数。
Op-Amp振荡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电路稳定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因素,需要仔细计算和模拟,才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注意反馈路径、电源等因素对振荡电路的影响。
高频课设报告 -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2)二课程设计题目 (2)三课程设计内容 (2)3.1 仿真设计部分 (2)3.1.1设计方案的选择 (2)3.1.2振荡器的原理概述 (3)3.1.3方案对比与选择 (5)3.1.4电路设计方案 (7)3.1.5元器件的选择 (9)3.1.6电路仿真 (9)3.1.7元器件清单 (12)3.2系统制作和调试 (13)3.2.1系统结构 (13)3.2.2系统制作 (15)3.2.3调试分析 (16)四课后总结和体会 (17)参考文献 (17)一课程设计目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继《电路理论》、《电子线路(线性部分)》之后必修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通过完成特定电子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资料查阅、电路方案设计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通过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1、模块电路设计(采用Multisim软件仿真设计电路)1)采用晶体三极管或集成电路,场效应管构成一个正弦波振荡器;2)额定电源电压5.0V ,电流1~3mA;输出中心频率 6 MHz (具一定的变化范围);2、高频电路制作、调试LC高频振荡器的制作和调试三课程设计内容3.1 仿真设计部分3.1.1设计方案的选择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基本电路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端式(又称三点式)的振荡器,即LC回路的三个端点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连接而成的电路,如图2-0所示。
由图可见,除晶体管外还有三个电抗元件X1、X2、X3,它们构成了决定振荡器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同时构成了正反馈所需的网络,为此根据振荡器组成原则,三端式振荡器有两种基本电路,如图2-0所示。
图2-0中X1和X2为容性,X3为感性,满足三端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反馈网络是由电容元件完成的,称电容反馈振荡器图2-1 三端式振荡器基本电路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设计及原理分析电路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组成。
电路动态分析课程设计
电路动态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动态特性及其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如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进行动态电路分析,理解时间常数在电路响应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瞬态响应及其稳态条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构建和分析简单动态电路的能力,包括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2. 提高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电路动态问题的技能,如运用微分方程描述电路元件的动态行为。
3. 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动态电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路分析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理解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电路动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对电路有一定了解,但动态电路分析尚属初步接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实验,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概念,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动态电路元件的特性:讲解电容、电感的频率特性,介绍其伏安关系,分析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过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动态电路元件及其特性”2. 动态电路分析方法:教授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以及时间常数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四章“动态电路分析方法”3. 一阶和二阶电路的瞬态响应:通过示例分析一阶电路的RC电路和RL电路瞬态响应,以及二阶电路的RCL电路瞬态响应。
了解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设计原理
了解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设计原理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设计原理在电子装置中,振荡电路起到关键的作用,它们产生稳定的信号频率,用于时钟、通信、发射等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设计原理,包括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振荡电路的分类、常见的振荡电路设计及其应用。
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振荡器是一种电路,能够以一定的频率产生稳定的信号。
振荡器的核心是反馈,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再次输入到输入端,形成闭合的反馈回路。
当反馈增益满足特定条件时,振荡器便能持续地产生振荡。
振荡器的基本构成包括反馈网络和放大器。
放大器负责提供足够的增益,而反馈网络则决定了振荡电路的频率和振荡的稳定性。
常用的振荡器包括正弦振荡器、方波振荡器、脉冲振荡器等。
二、振荡电路的分类根据振荡器的工作方式和电路元件的特性,振荡电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LC 振荡器:使用电感和电容构成振荡回路,常见的 LC 振荡器有Colpitts 振荡器和Hartley 振荡器。
2. 晶体振荡器:利用晶体的谐振特性产生稳定的频率,常见的晶体振荡器有晶体管振荡器和陶瓷振荡器。
3. RC 振荡器:使用电阻和电容组成振荡回路,常见的 RC 振荡器有 Wien 桥振荡器和相移振荡器。
4. 可调谐振荡器:能够通过外部信号或元件调整振荡频率的振荡器,如变容二极管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
三、常见的振荡电路设计及应用1. Colpitts 振荡器设计原理:Colpitts 振荡器由一个电容和两个电感组成,电容和电感串联连接,形成反馈回路。
其中一个电感端接到电源上,另一个电感端接地。
在合适的条件下,该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Colpitts 振荡器常用于无线通信和射频发射电路。
2. 晶体管振荡器设计原理:晶体管振荡器常用于电子钟、广播接收机等场景。
常见的晶体管振荡器有基本的共射振荡器和反射式振荡器。
共射振荡器以负反馈方式工作,利用晶体的谐振效应产生振荡信号。
反射式振荡器则利用共振电路中的正反馈来实现振荡。
如何正确连接并使用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
如何正确连接并使用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使用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是实现信号发生和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周期信号,在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连接和使用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1. 振荡电路的定义: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持续周期信号的电路,由负反馈元件和放大器构成。
2.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电路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形成自激振荡,实现信号的持续产生和调节。
第二部分:常见的振荡电路类型及其连接方法1. RC振荡器:RC振荡器由电容和电阻构成,常见的有RC相位移振荡器和RC正弦波振荡器。
连接方法:将电容与电阻串联,形成反馈环路。
2. LC振荡器:LC振荡器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常见的有LC谐振器和LC正弦波振荡器。
连接方法:将电感与电容并联,形成反馈环路。
3. 晶体振荡器:晶体振荡器利用晶体谐振的特性来产生稳定的周期信号。
连接方法:将晶体与放大器相连,并设置适当的反馈网络。
4. 555定时器振荡器:555定时器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振荡模式。
连接方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引脚连接方式。
第三部分:振荡电路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电容、电感和晶体的参数选择对振荡电路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2. 调节反馈电路:通过调节反馈电路的增益和相位差,可以实现振荡频率和波形的调节。
3. 保持稳定性: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对于信号的正常产生和传输至关重要,需要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和参数。
4. 温度和供电的影响:温度和供电电压的变化都会对振荡电路的性能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和调节。
第四部分:应用实例和扩展1. 振荡电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振荡器在无线电调制解调、射频信号产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振荡电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振荡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时钟电路和频率调节电路中。
电路中的振荡器与振荡电路
电路中的振荡器与振荡电路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在各种电子设备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振荡电路常用于无线通信、音频处理、时钟信号发生器以及其他各种需要产生稳定频率信号的应用中。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正反馈的电路,将电能转化为短暂的过渡态能量,使得系统能够不断地自主振荡。
以晶体管为例,一个常见的振荡电路是基本的晶体管振荡器。
晶体管振荡器是由一个晶体管、一个反馈电容和一个负载电容组成的。
晶体管中,反馈电容C1通过正反馈连接到输入端,负载电容C2连接到晶体管的输出端。
当信号输入到晶体管的基极时,由于反馈电容C1的作用,一小部分信号通过C1回到晶体管的发射极,形成一个闭环反馈。
这种正反馈的作用导致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从而产生了一个振荡信号。
然而,仅有这些元件是不足以形成稳定的振荡信号的。
为了确保振荡器的稳定性,还需要引入一个谐振电路。
谐振电路是一个LC串联电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
当LC串联电路的频率与输入的信号频率相匹配时,信号能够在电感和电容之间来回振荡,产生一个稳定的振荡信号。
在晶体管振荡器中,振荡信号是通过电感L和电容C2来形成的。
反馈电容C1的作用是将一小部分信号反馈到晶体管的发射极,形成闭环反馈。
这种正反馈的结构不断放大信号,使振荡器能够自主产生振荡信号。
此外,振荡器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性。
例如,振荡器的频率由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决定。
更高的电感和电容值会导致较低的频率,反之亦然。
振荡器还有可能存在起振条件的问题,即初始化的时候需要一个外部的激励信号来使其工作。
这是因为振荡器需要一个初始的扰动来激发振荡,之后才能自主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总之,振荡器和振荡电路在电子电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整元件参数,我们可以制造出各种稳定频率的振荡器,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了解振荡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深入理解振荡器,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们,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振荡信号。
电路中的振荡电路基础概念
电路中的振荡电路基础概念电路中的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电信号的电路。
振荡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无线电和电子设备中。
它们能够产生稳定的信号,并用于频率调制、定时和计时等功能。
1. 振荡电路的基本构成振荡电路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反馈网络、放大器以及能量源。
反馈网络将输出信号返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端,从而产生正反馈。
这种正反馈导致电路产生自激振荡,即产生连续的电信号。
2.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正反馈和谐振。
正反馈使得电路生成的信号幅度随时间增加,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谐振则确保电路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
3. 振荡电路的分类振荡电路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简单振荡器、LC振荡器、R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
每种类型的振荡电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
4. 简单振荡器简单振荡器是最基本的振荡电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
其中的共射放大器或共基放大器可以产生正反馈,从而实现振荡。
简单振荡器常用于天线驱动器、声频振荡器等应用中。
5. LC振荡器LC振荡器由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可以产生高频信号。
其中的LC谐振电路决定了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
LC振荡器常用于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中。
6. RC振荡器RC振荡器由电阻器和电容器组成,比LC振荡器更简单。
RC振荡器常用于低频应用,如音频振荡器、定时器等。
7. 晶体振荡器晶体振荡器是一种高稳定性的振荡电路,使用压电晶体作为主要振荡元件。
晶体振荡器在无线通信、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提供高精度和稳定的时钟信号。
总结:振荡电路是电子设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产生稳定的周期性信号。
从简单振荡器到LC振荡器、RC振荡器再到晶体振荡器,每种振荡电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
了解和掌握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电路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快的双闪灯——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设计人:XXXX参考教材:XXXXX课时:45分钟授课对象:XXXXXXXXXXXXXXX时间:XXXXX年XXXX月目录【设计理念】 (3)【学情分析及对策】 (4)【教材内容及处理】 (4)【教学目标】 (5)【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6)【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6)【教学流程图】 (7)【教学环节】 (8)【板书设计】 (17)【教学思考】 (17)【学生工作页】 (18)欢快的双闪灯——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振荡器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能,也称信号发生电路,作用是产生振荡信号,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提供时钟脉冲信号的电路,将无线电波等各种信号传送到远方的载波信号也是由振荡电路产生的。
本教学设计从利用“鱼洗”的机械振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问题引出电子振荡现象,并与“荡秋千”这一生活情境进行类比,归纳总结出电子的基本工作原理。
然后,将教学内容与实训任务对接,完成电路布局和接线图的绘制。
整个教学环节以“任务引领,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思维,达到学以致用,激发兴趣,提升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理念】1.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
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要求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从生活中“鱼洗”的机械振荡现象引出电子振荡现象,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实际生活中关于“电子振荡”的应用场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2.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职业教育的对象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新知识学习有畏难心理。
在讲解“电子振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我通过“荡秋千”这一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振荡”产生的条件,促进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整合成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获得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学情分析及对策】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一年级下的学生,已学完《电工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知识和识图能力,认识常用的元器件,喜欢动手,喜欢直观、体验式的学习,不喜欢抽象、思维式的学习。
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新知识有畏难心理,意志力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自主探索能力不足,班级学生整体差异性大,采用“任务引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更能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使大家共同进步。
【教材内容及处理】内容创新:职业教育以培养中职生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为目标。
本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将“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这一知识点和“玩具金鱼”的电路设计整合成一个新的项目《欢快的双闪灯》。
寓教于乐,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标创新:教材着重于电子振荡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从这些枯燥的文字中得到真实的理解和切实的体会。
本教学设计以“欢快的双闪灯”为载体,通过实物电路演示、类比“荡秋千”的运动过程来了解电子振荡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将电路应用于实际产品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应用自身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振荡的概念和电子自激振荡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典型电子振荡应用电路(欢快的双闪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3)能将典型电子振荡原理图进行电路制作的合理布局,培养学生电路制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类化来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外,进行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训练,锻炼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自主探究、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模仿、分析、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微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拓展思维,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由基本到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发展的空间。
【教学重点】能将典型电子振荡原理图进行电路制作的合理布局,培养学生电路制作的能力。
(学生技能的培养)【教学难点】掌握典型电子振荡应用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路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1.教学场地:具有网络、视频转播、实物投影、PPT播放等功能,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智慧教室。
2人为一组,共10组。
2.教学手段:微信平台、实验探究、数字化资源应用、实时录像播放、实物投影交流。
3.教具准备:实验电路、教学PPT、学生工作页、视频资源。
课前:课中:【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师:课前收集资料并整理制作关于“鱼洗”工作原理介绍的视频等信息化资源上传至学校公共平台,制作二维码并分享于班级微信群,供学生自行观看学习。
生:学生登陆微信平台,扫描二维码,观看课前学习视频,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上传相关资料,学生自主学习。
情境引入(2分钟)鱼洗视频观看师:鱼洗的这种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生:结合课前视频观看,会得出“机械振荡”的回答。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认真观看微视频,思考机械有振荡现象,那么电路会不会也存在类似现象。
通过提问再结合生活实例展示,引出电子振荡的概念。
师:生活实例展示生:了解电子振荡的现象师:结合生活实例演示,提出思考问题:1)你在什么场合见过这种情况?2)你了解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路吗?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意图:由“鱼洗”的机械谐振引出电路中的信号振荡,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电子振荡现象。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生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领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构建知识结构。
师:布置学生取出所准备的电路演示板,演示电路功能。
实验探究激趣导入(2分钟)学生:模仿教师演示,结合问题进行观察操作。
(1)合上开关S1,现象:(2)合上开关S2,现象:(3)若实验电路中的两个开关S1、S2按顺序不停地合上和断开,会出现什么现象:由实验现象得出:通过不停的合上和断开S1、S2来手动控制两盏灯的轮流闪烁。
实现两盏灯的自动轮流闪烁?师:给出肯定的答案并进行电路功能演示实际电路展示师生共同:了解电路振荡的现象。
由上述过程引出:1、振荡的基本概念振荡现象: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电路有输出,就说明电路发生了振荡。
振荡定义:所谓振荡,可以定义为持续发生一定幅度、一定频率的电振动的现象。
振荡器与放大器的异同点:相同点:振荡器与放大器都属于能量转换装置;不同点:放大器有输入才会有输出;振荡器则不需要外加信号,由电路本身自激振荡而产生输出信号。
意图: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学生对电路的振荡有了一定的概念师:类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关于“荡秋千”的两个问题。
探究新知(6分钟)任务1认识电子振荡的基本工作原理问题1:如何使秋千越荡越高?问题2:如何使秋千快速停止?生:思考讨论,总结出秋千的运动过程。
由思考以上两个问题引出2、电子振荡电路的基本环节师:给出电子振荡的原理框图,对比荡秋千讲解环节功能生:理解环节功能,在工作页上总结选频放大环节:为电路提供能量,维持一定频率的等幅振荡。
(相当于秋千所推力量和间隔时间)正反馈网络:为电路提供输入信号(相当于秋千所推方向正确)3、振荡的条件师生共同:结合荡秋千的运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电子振荡产生的条件。
条件1:必须有反馈,而且是正反馈。
(相当于秋千所推方向正确)条件2: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足够大。
A·F≥1(相当于秋千所推力量足够)4、评估练一练1、振荡电路的功能是()。
A、放大交流信号B、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正弦信号C、波形变换D、没有输入,却能输出周期性变化的信号2、振荡电路中引入正反馈的作用是()。
A、提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B、产生单一频率的信号C、使电路满足振幅平衡条件D、使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想一想:下面几个场景中,是否都应用了振荡的原理?(1)意图:对于学生较难理解和不易接受的知识,选择学生熟悉的问题进行比较,能帮助学生理解。
建构主义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对新的知识的获得以及对已有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
意图:诊断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分析,让知识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助于学生对“振荡”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2)(3)认知电路(12分钟)任务2认识典型电子振荡应用电路1、认识电路师:给出电路图后,要求学生在工作页上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生:动手在工作页上完成电路图的绘制,熟悉电路结构2、了解电路工作原理(1)现象演示分析师:讲解电路工作过程时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1:LED1、LED2亮,分别代表哪个三极管导通?LED2亮时,VT2的集电极电位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为什么?问题2:VT1、VT2 两个三极管如何工作?生:学生结合问题分组讨论。
(2)分析工作原理师:分析电路结构,结合动画演示电路的各部分组成以及每一部分在电路中的作用。
意图: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电路结构分析从原有知识结构中构建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图:典型电生:在教师问题引导下,理解振荡电路组成环节分析电路中每一部分电路的功能与作用。
思考:此过程中关于振荡产生的条件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帮助学生思考理解。
问题1:电路要振荡,必须要引入正反馈。
那么,该电路的正反馈是如何实现的?反馈环节是哪一部分?问题2:电路接通电源后,发光二极管按一定的频率进行闪烁。
那么,发光二极管的闪烁频率是由哪些元件决定的?振荡频率的理论计算值为多少?问题3:为了使电路保持等幅振荡,必须要有能量补充环节。
那么,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元件起到了能量控制的作用?子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利用flash 动画演示使抽象的工作过程变得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动态效果刺激学生感观,增强记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时效,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难点。
电路对称在学生了解基础上,教师总结。
(3)原理总结(振荡电路的构成) 三极管放大电路:起能量控制作用。
正反馈网络:将输出信号一部分返送回输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