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意思(一年级)

合集下载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一、《弟子规》简介《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所谓“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二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规矩。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通俗易懂,是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二、弟子规作者生平李毓(yù)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山西省西南部的新绛(jiàn ɡ)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弟子规共分七课来讲,第一课是“入则孝”、第二课是“出则弟”、第三课是“谨”、第四课是“信”、第五课是“泛爱众”、第六课是“亲仁”、第七课是“余力学文”。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载于《三字经》后,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杨宪益所作。

它是一本关于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主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和修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 弟子规第一章1.弟子规第1条:“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不要拖延。

当父母给你指示时,要立即行动,不要懒散。

2.弟子规第2条:“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导你的时候,要恭敬地倾听。

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顺从接受。

3.弟子规第3条:“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在冬天要保持温暖,在夏天要保持清凉。

早上要省察自己的过错,晚上要安定睡觉。

4.弟子规第4条:“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外出必须告知家人,回家必须露面。

在家中要保持秩序和规律,工作要坚持不变。

5.弟子规第5条:“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能擅自做主。

如果擅自做主,就是违背了道义。

6.弟子规第6条:“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即使是小物品,也不能私藏。

如果私藏,会伤害到亲人的心。

7.弟子规第7条:“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要尽力满足父母的喜好。

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事物,要小心避免。

8.弟子规第8条:“身有伤,貌必改。

过有诸,名必谢。

”解释:如果身体有伤病,要立即改变外表,显得康健。

犯了错误,要立即认错道歉。

9.弟子规第9条:“貌虽恶,心不苟。

事畏神,言由衷。

”解释:即使外貌不好看,也要保持纯洁的内心。

做事要敬畏神明,言语要真诚发自内心。

10.弟子规第10条:“朋友贤,友则善。

与友存,如聚沙。

”解释:选择优秀的朋友,朋友就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与朋友相处要像聚集的沙子一样团结。

2.弟子规第二章11.弟子规第11条:“温良恭俭让于人。

”解释:对他人要温和、恭敬、节俭、谦让。

12.弟子规第12条:“预防乱。

”解释:要提前预防混乱的情况。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弟子规全文加译文《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弟子规全文,一起来看看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弟子规全文以及译文: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是在家。

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第一章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第二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弟子规》全文拼音带解释

《弟子规》全文拼音带解释

dìzǐ 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一韵编篡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一本古代的儿童教育读物,也是儿童修身养性的重要手册。

它以简练的语言,直接明了的表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听话、尊敬师长、行为得体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作为弟子,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尊敬和顺从师长,举止得体。

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诚信的品格。

对待他人,要以广泛的爱心,亲近仁善的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二、孝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时,要立即响应,当他们吩咐你时,要立刻行动,不要懒散。

孝敬父母,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

早晨要起床时节省时间,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

外出时必须告知,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

在生活中要有规律,做事不可变卦。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失去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三、言语:说话文明、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在言语表达方面,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不随便发脾气。

在家中教养,要遵循父母的期望和教导,以诚挚的心听从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要对待父母像冬天温暖他们一样,给予关怀,对待他人要像夏天凉爽一样,让人感受到友善。

早晨起床要节省时间,晚上上床睡觉要按时,不要拖延。

外出时要告知,回来要与父母见面。

在家中要保持常规的生活,不要频繁改变,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是小事,也要承担责任,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影响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道德启蒙读物。

本文将为您呈现弟子规的全文,并提供相关解释。

第一章: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首先教导弟子要尊敬父母,孝顺慈爱;其次要谨慎守信,言行一致。

最后让弟子明白,只有修身齐家,才能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奠定基础。

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宗庙社稷,言必信,行必果。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强调了在祭祀王室神社和国家神社时,一定要言行一致,兑现承诺。

再次重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章:父母的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当父母呼唤时要迅速回应,当父母吩咐时要立即行动,父母的教诲要虚心听取,父母责备时要虚心接受。

第四章:友与己朋友远,兄弟少,明以修身,愿以养德。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朋友要慎选,人生真正能相信的朋友寥寥无几,因此要注重修身养德,让自己成为值得交往的人。

第五章:言行慎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解释:这一章提醒弟子,对于不礼貌的行为不要看、听、说和做。

第六章:节制饮食饮食有度,饱而避饥。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有节制的饮食习惯,饭要吃得饱,但不要贪婪,避免饥饿肚子。

第七章:守身有节孝则顺,友则信,守身有节,言语有序。

解释:这一章强调,孝顺要顺从父母,友谊要忠诚守信,守身要有节制,言语要有秩序。

第八章:心灵修养衣貌足恭,所以动容。

容止端正,所以动容。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端庄恭敬地穿着,以此来调整内心,展现大方得体的容貌和姿态。

第九章:读书学习凡让之道,得众之道。

解释:这一章告诉弟子,学习时要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章:守约守时执约以信,亲戚所序,勿解以己,亲戚所亲。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信守承诺,按照与亲戚朋友所定的规定行事,不要凭个人意愿去解释、违背他人的要求。

第十一章:整洁自律若内信谦,外敬问让。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弟子规》全文及释义《弟子规》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阅读同时提升道德修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全文及释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解释义【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

“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

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请看课文:【总叙】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

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

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

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

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

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请看第一条:【弟子规,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的经典重要所在。

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地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

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欢迎借鉴!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篇1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一、《弟子规》概述:1、《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这部著作以孔子的教诲为中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总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学习进取。

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二、《弟子规》原文: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2、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3、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4、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5、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6、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7、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8、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9、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10、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11、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12、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13、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14、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15、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16、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17、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18、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19、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20、长呼人,即代叫。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引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是为了培养儿童正确的品行和道德修养而编写的。

本文将全文为您梳理,并为每一段进行解释和阐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

概述:《弟子规》共分十二篇,在整个篇章中详细阐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行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更是培养儿童正确价值观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教材之一。

正文内容:第一篇:弟子规1.孝顺父母2.兄则友,弟则恭3.敬爱师长4.对待长辈要恭敬尊重5.得罪人要及时道歉第二篇:弟子的言行1.言谈要文质2.不乱言3.不说不义之言4.不说恶言5.不诽谤他人第三篇:弟子的学习1.温故而知新2.小学课文要读熟3.上学要专心听讲4.作业要认真完成5.上学要遵守纪律第四篇:弟子的作息1.每日必讲习2.每日必读书3.每日必做功课4.每日必说笑语5.每日必闻问候第五篇:弟子的饮食1.餐饭要懂规矩2.不馋食3.不挑食4.不挟咀泄饥5.食不过量第六篇:弟子的起居1.起床勤洗脸2.睡眠要规律3.衣冠整齐4.遇见长辈要行礼5.安静有次序第七篇:弟子的修身1.力行节制2.身心要调养3.走路要文雅4.习武要行规5.身体要健康第八篇:弟子的戒赌1.不习赌2.切不纵欲3.不乐酒色耽于眠4.不好大声喧哗第九篇:弟子的敬神1.有信心2.每日必祭3.诚心礼拜4.必知教义5.心存敬虔第十篇:弟子的仁心1.不欺负弱小2.不排斥异己3.乐于助人4.宽容待人5.爱护小动物第十一篇:弟子的友爱1.守朋友的秘密2.朋友有困难要帮助3.对待朋友要真诚4.不与坏人交往5.不谄媚与人第十二篇:弟子的谦卑1.不自夸2.不自大3.不自私4.不坏朋友的名声5.谦虚谨慎总结:《弟子规》是培养儿童正确品行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经典,通过深入理解并实践其中的每一条行为准则,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要总结和传承。

希望通过文中的解释和阐述,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国学启蒙《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参考整理

国学启蒙《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参考整理

国学启蒙《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参考整理《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且被广为流传的一种(儿童)启蒙的读物,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的成长与进展奠定肯定的基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学启蒙《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国学启蒙《弟子规》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担心,勿话扰。

人有短,莫众揭,人有私,莫乱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国学启蒙《弟子规》翻译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由于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内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财商。

自己有力量,不要自私自利,要关心别人;他人有力量,不要嫉妒,应当观赏学习。

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纵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别人正在劳碌,不要去打搅;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搅。

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的隐私,切记不要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赞扬,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判,会给自己招来灾祸;相互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相互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取得或赐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赐予宜多,取得宜少。

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情愿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应立即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遗忘对别人的怨恨;应当短期埋怨、长期报恩。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圣人训。

解释:这是一部启蒙教育的经典,教导儿童如何行为举止,其内容取材自圣贤的教导。

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悌亲,然后要谨慎言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同时更亲近仁德之人。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在有精力的情况下,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父母呼,应勿缓。

解释:当父母呼唤时,不要迟缓,应迅速回应。

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有所吩咐时,行动不应懒散。

父母教,须敬听。

解释:当父母教导时,应该恭敬地聆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面对父母的责备,应该顺从接受。

冬则温,夏则凊。

解释:冬天要保持温暖,夏天要保持清凉。

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早晨要清理自己,晚上要整理好自己的思绪。

出必告,反必面。

解释:离开时要告知家人,归来时要面对家人。

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生活要有规律,工作要勤奋,不要轻易变动。

事虽小,勿擅为。

解释: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去做,要谨慎小心。

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如果擅自行事,将失去儿子应有的道德。

物虽小,勿私藏。

解释:就算是小物件,也不要私自藏匿。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若是私藏不告诉亲人,会伤害亲人的心。

亲所好,力为具。

解释:了解亲人的喜好,尽力提供支持。

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避免触碰亲人讨厌的事物。

身有伤,贻亲忧。

解释:若自己受伤,会给亲人带来忧虑。

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若品德受损,会给亲人带来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

解释:如果亲人爱我,孝顺就不难做到。

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即使亲人对我有好感或憎恨,都要孝顺有方。

亲有过,谏使更。

解释:若亲人犯错,应当诚恳地劝告。

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对亲人要愉悦和蔼,言语要温柔。

谏不入,悦复谏。

解释:即使劝告不起作用,也要保持善意的劝告。

号泣随,挞无怨。

解释:若受挫折,可以哭泣,但不要抱怨。

亲有疾,药先尝。

解释:若亲人生病,应先尝试药物。

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白天黑夜都要陪伴在亲人身旁,不离开床榻。

弟子规及翻译

弟子规及翻译

弟子规及翻译《弟子规》是一部古代教育经典著作,被誉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

它是中国古代对子弟道德修养进行教导的一本教材,内容涵盖了人生的道德规范。

下面是《弟子规》的翻译。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以学文。

孝弟安人,贫贱思安。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轮奂者,日月光。

三纲者,悉这诠。

六要者,人所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亲,非礼勿远。

立身行己,制定身向上,力学圣贤,存中庸之典范。

借书买众,汲汲修身。

必学优孟,参读草创。

有意者,归皆佩。

养心莫胜,读书莫亲。

书札虽善,不如观色。

包羞忍耻,无忝尔所生。

身有此矣,孝友爱人应及。

父母呼,应勿缓,亲老病,掩抑灾,苟逆于身,恐逐亲外。

幼不孝,老无能,兄弟不睦,友叛人怀,常与君子,共处无怨。

子之所好,力学勉力,友之所为,力学返回。

渊达哉言,简约以明。

从友成言,闻过必改。

卷矣重诚,孝友爱人均。

人苟无求,礼义作准。

爱则加诸,随时干浊。

有则改诸,无事伤贤。

欲速反顾,不如请益。

尔打铁,我持鉄还。

我教尔,尔忍之。

当尔贞,为儿女情。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知本悉言,知始可方。

受治于义,亲贤勿贤。

人见均敬,动作谦让。

正直坦荡,教诲有方。

违者叔宝,弟子无疆。

弟子规是古代中国的一本教育宝典,它教给人们如何尊敬长辈,亲近朋友,学习勤奋,遵守规则和道德。

无论任何时候,它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需要改正的。

《弟子规》的翻译在增进人们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部经典的价值在于它的指导性原则,对人们的品德和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人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弟子规及解释 全文

弟子规及解释 全文

弟子规及解释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有恒。

【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为父母扇凉床枕。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所及。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当子女的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释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释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释《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材,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典籍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人对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指导。

下面将对《弟子规》的全文进行翻译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诲。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释如下: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翻译:《弟子规》是圣贤们所规定的教导,首先要尽孝道和遵从兄长,其次要谨慎可靠。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孝道和悌道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立身修德之本。

同时也提倡了谨慎和诚信的原则,指导弟子在言行上要真实可靠。

2.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翻译:广泛地爱护众生,而更亲近仁德的人,有余力量的话,就要学习文化知识。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对于众生的普遍爱护和对仁爱之人的尊重,同时提倡了对于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弟子们应该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来提高自身修养。

3. 纵有强才,亦不得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翻译:即使有很强的才能,也无法成功;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就会变得无知孤陋。

解释:这句话告诫弟子们单凭自己的才能没有朋友的帮助是难以成功的,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提醒弟子要广泛地学习,以免成为孤僻的人。

4. 道德升学,就是思想修养的提升,道德心灵的升华。

学生必须遵守《弟子规》,勤学苦练,做一名品德高尚的好学生。

翻译:从小学涍点点滴滴的细节,积累人生的经验,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解释:弟子规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帮助,我们要学会持之以恒地去做对的事情,好好学习,不断进步。

5. 若不记录下,深思静虑,又怎能从中得到真正有益的教诲呢?所以,“弟子规”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材,必须要认真对待。

翻译:弟子规,理想的标准行为和处世准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解释:这段文章重申了《弟子规》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强调了我们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这部经典,从中汲取真知灼见。

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经典,主要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解释及译文,这里提供的是一种解释方式,不同版本的解释可能有细微差异。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第一篇:弟子规第一-三节1.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由圣人所教导的,首要学习孝道和悌道,其次要谨慎言行,保持诚信。

2.原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尤其要亲近仁德之人,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释:在贫困的时候,要专注改善自己;在达到富裕的时候,要考虑帮助别人,共同造福天下。

第二篇:弟子规第四-六节4.原文:有德不孤,无德免共。

解释: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没有德行的人宜避免共处。

欲养正气,所安在何?解释:要培养正直的品质,关键在于在哪里寻找安定。

6.原文:孝悌顺友,斯可谓良朋友矣。

解释:孝顺父母、悌亲兄弟,遵从长辈,这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朋友。

第三篇:弟子规第七-九节7.原文:所过何事,有善后之。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事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8.原文:人不见亲,久不见兄,亲之恩,或可忘也。

解释:人们常常见不到亲人,长时间不见兄弟,对亲人的恩德有时会被遗忘。

9.原文:不见亲,如思父母,见亲如呼在。

解释:在不见父母的时候,要像想念父母一样;见到父母时,要像呼唤在身边一样。

第四篇:弟子规第十-十二节10.原文:身有伤病,虽全不言。

解释:身体有伤病,即使全好了也不要大肆夸耀。

身有伤病,言可者也。

解释:身体有伤病,可以向医生诉说。

12.原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解释: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黄金无法完全纯净一样。

这里提供的是对《弟子规》部分节选的简要解释及译文,全文较长,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到完整的中文文本并逐句进行解读。

不同的解释版本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背诵内容
《弟子规》全文及意思
总序
秋第1周: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秋第2周: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秋第3周: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秋第4周: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秋第5周: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18、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19、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20、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秋第6周:2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22、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23、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24、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秋第7周:25、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26、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27、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秋第8周:2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30、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秋第9周:32、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33、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34、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35、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秋第10周:36、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37、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38、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39、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秋第11周:40、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41、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42、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43、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44、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秋第12周:45、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46、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47、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48、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秋第13周:49、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50、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51、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5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秋第14周:53、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54、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55、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56、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秋第15周:57、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58、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59、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
泛爱众
春第2周:60、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61、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6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6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春第3周:64、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65、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66、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67、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春第4周:68、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69、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70、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71、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春第5周:72、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73、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74、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75、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春第6周:76、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77、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78、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79、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春第7周:80、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81、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82、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83、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春第8周:84、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85、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86、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87、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春第9周:88、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89、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90、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下页附《弟子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