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1. 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解读文档旨在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对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实施课程。
2.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 过程与方法: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了初中物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为:- 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学段目标: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学段,分别为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
4.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一级主题,分别为:1. 物质的性质与相互作用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 简单的机械运动4. 声与光的现象5. 电与磁的现象每个一级主题下又分为若干个二级主题,共计22个二级主题。
5. 课程实施建议《新课标》针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以下建议:- 教学建议: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评价建议: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教材建议:选用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教学资源建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6. 课程标准的特点- 强调科学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 联系生活实际: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研究、自主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得区别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得基本理念就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得学科体系与教学得逻辑结构。
编写者首先想到得往往就是哪些知识就是所谓得主干知识,哪些知识就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得,哪些能力就是应该训练得。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得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学习得主体往往关注不够。
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得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就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公民得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得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就是十分重要得内容。
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
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得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得位置。
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得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
其编写得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得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得兴趣,习惯及一定得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得价值观,而不就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
下面以光得反射与折射为例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作一对比分析。
一、降低要求得知识点。
1、“理解光得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得反射规律”从课标与大纲得角度瞧,层次降低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从光得反射内容上瞧,由“定律”降为“规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得就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得表述则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就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得两侧,尽管这样得表述并不完整,但就是由于初中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得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得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突出得特征,学生很好理解与记忆。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得实像与成虚像得条件”降为“知道凸透镜成像得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就是初中光学得重点,传统教科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得就是具体得量得把握要求,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重在学生得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得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得整体得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得需要。
2023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优秀七篇
2023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优秀七篇在物理新课准中指出,物理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及良好习惯,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其要注重的地方。
郑州物理辅导培训主任指出,物理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找出其物理规律,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
因此,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应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其研究过程,逐渐培养出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郑州一对一辅导教学处主任指出,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教学也有要求,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这是教师们应该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2023物理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二)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与传统式教学比起来,“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去发现和获得物理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精心打磨,以下浅谈本人实践中对课堂打磨的初浅认识。
首先,磨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知识,因此需要我们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例如:《滑轮及滑轮组》这节课我确定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2、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滑轮;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能力其次,磨学情。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的“教”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
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情感因素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新
11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物理新课程标准》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 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生活)
用脉搏、 ⑴ 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 ⑵ 学会读汽车速度表 ⑶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⑷ 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 ⑸ 了解电冰箱的有关知识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物理新课程标准》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细化条目,明确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
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
化。
——《标准》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
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修改稿”
3.删减的内容: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 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与化学关系 密切 。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改为“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 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删去“颜色混合”)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删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 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现象。
——《课标》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色光混合的现象。
——“修改稿”
删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 带来的影响。 例1.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 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例2.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修改稿”
降低要求.
理解物体的惯性——《标准》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修改稿”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删去“关系”二字 ,不出定量公式)
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机械效率
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解读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解读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此,教育部在新课标中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解读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一、教材内容的调整新课标将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力学部分,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同时,新课标还增加了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如物体的平衡、简单机械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而新课标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演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新课标还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和自主的学习环境。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物理考试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中增加了实验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总结起来,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调整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评价方式,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然而,新课标的实施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不足。
初中物理新旧课标对比
初中物理新旧课标的对比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到2017年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到现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在内容、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新旧课标的内容对比1.旧课标的内容旧课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物质、运动、能量、光和电。
在这五个方面中,物质部分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运动部分主要涉及力、运动和速度;能量部分主要涉及功、能和机械能;光部分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电部分主要涉及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
2.新课标的内容新课标主要包括四个主题:物质与能量、运动与相互作用、光与声波、电与磁。
在这四个主题中,物质与能量部分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以及能量的产生、转化和传递;运动与相互作用部分主要涉及力的作用、运动的规律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光与声波部分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以及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电与磁部分主要涉及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以及磁场的产生、作用和应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课标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旧课标中的“能量”单独作为一个主题,强调了能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2)将旧课标中的“光”和“电”合并为一个主题,即“光与声波”,并将声波纳入物理课程的学习范围,使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3)将旧课标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合并为一个主题,即“运动与相互作用”,强调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三、新旧课标的教学目标对比1.旧课标的教学目标旧课标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思考和表达等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022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022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022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认真研读xx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从中深刻的意识到,xx年版物理课标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并且分别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课程目标,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一、物理观念在新课标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理论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观念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讲授新课和布置作业时多设置以现实背景为依托的问题,让学生多去思考。
二、科学思维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平时就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模式,对此xx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在习题课中,多把同类型的习题拿出来让学生练习,从中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这些类型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等同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模型建构,这样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题海战术,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刃上;二是在做课本上的实验时,多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实验的方案是什么,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去设计实验,从而能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三是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尝试去处理自己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具备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四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
我觉得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问题不懂得自己思考,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于别人,坐等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多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场景作为背景。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崔
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 方面的技能:
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 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
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
个人和社会责任
22
报告说,“这些变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深远 的影响,教师必须将21世纪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 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掌握无定式的 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 法轻易替代的。” ——《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 界的经验》,第35页。
47 47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 提法过 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 落实。只有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 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
48 48
二、目标意识和方法意识
有目标,很自然,但能够 时时意识到目标,并不容 易。
一旦教学开始,我们很容 易陷于内容,实际上,相 对于目标而言,内容也属 于手段范畴。
题能力,科学思维方式)
24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科 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 教育价值。
25
四、科学探究要素 :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26
五、物理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1、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
反映物理学的本质,反映中学 科学教育的目的,反映中学生的年 龄特征,应当是物理学的本质与中 学科学教育目的的统一。
初中物理新课标 解读
1
物理学的智能结构图
方法论 问题 (模型、 假说、 思维、 方法等)
实验事实(包括观察、历史 资料、实践经验)
初中物理新课标及人教版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本次修订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适当减少了内容要求的条目,但在“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 态度· 价值观”方面,不仅没有弱化,而且 有一定程度的加强。
六、教学建议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 ●形成并增强实践意识 ●养成严谨、求实、认真、平和的科学态度 ●提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调整了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 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宽泛的条目。 2.删去了初中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的知识。
3. 删去了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
4. 降低了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1. 学习中只设“了解”、“认识”、“理解”三 个层次。 2. 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 3. 明确了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 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
问题1:《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删去“了解测量大气压强 的方法”条目? 问题2: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 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 解层次,这是否意味着不再要求计算?
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1.正认识确科学探究的目的 2.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
原(实验)稿
(6)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 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 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 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 的方法。
现(修订)稿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 强的方法。 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 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 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课标了解和理解的区别
初中物理课标了解和理解的区别篇一: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一、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1、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删去条目“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
2.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 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
●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
原有“内容标准” 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63 条。
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1. 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2. 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3、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
●本次修改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
(1)基本操作类:7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测定性实验:4项●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3)探究性实验:9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问题: 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
九年级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目标
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应按新课标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
学素质为目标,着眼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2.重视“双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仍然是初中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求学
生熟练掌握并用于实际,能解释有关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对于实验操作,要切实加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
认识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等同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勇于探索,有将科学技术用于日常生活、社
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或制作活动;注重培养
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做到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
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对于评价教师应由过去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6.分层教学,把握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初三教师要根据这学期时间紧,内容新,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掌握适当的标高和进度,不加班加点,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物理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实践:“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
物理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实践:“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一)学生分层在“双减”政策下,要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
在对学生划定层次之前,教师必须先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各种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等综合考虑,可以把学生划为基础组、提高组和竞赛组。
基础组主要是学习成绩比较差、接受能力比较低、学习比较慢、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提高组主要是智力水平比较大众化,但在学习中刻苦认真、自制力较好、有进取心的学生;竞赛组主要是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在分层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考虑学生的物理成绩,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谈心谈话,避免学生对划分的层次产生不良情绪,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均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是提高整体学业成绩的必要手段。
(二)目标分层要实现对各层次学生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时刻以目标为导向,实现课堂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来说,学习目标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即理解惯性的概念,对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能说出是惯性的原因,并且能较好地完成相关的基础题。
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来说,要着力提高物理素养,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实验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理,进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对于竞赛组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以前两个层次学生的目标为基础,让学生体会规律形成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尤其对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能进行全面详尽的阐释,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标准,学会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同时能帮助其他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
2023年新课标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解读PPT课件
电磁波应用:无线电通 信、雷达、微波炉等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 物理现象和规律
问题导向教学: 以问题为起点, 引导学生解决问 题
实验教学:通过 实验操作,让学 生亲身体验物理 现象
案例教学:通过 典型案例,引导 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通过 小组合作,让学 生共同学习,提 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
物理概念:力 学、热学、电 磁学、光学等
实验探究:实 验设计、操作、 数据分析等
科学思维:观 察、分析、归 纳、推理等
科学态度:严 谨、求真、创 新、合作等
社会责任:环 保、节能、安 全等
跨学科融合: 与数学、化学、 生物等学科的 交叉学习
课程实施
课程目标:提高学 生的物理素养,培
养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物 理概念、规律、实
验等
课评价:注重过 程性评价,关注学
生的成长与发展
物理知识要点
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物 体在不受外力作用 时,保持静止或者
匀速直线运动
摩擦力:物体之间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时产生的力
牛顿第二定律:物 体加速度与物体所 受合力成正比,与
教学评价
0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02
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测试、作业、实验等
03
评价标准:根据新课标要求,设定评价标准
04
评价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教学资源
01
教材: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
02
教学视频: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视频
03
实验器材: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器材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1. 引言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内容。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新课标概述初中物理新课标是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要而制定的最新的教育标准。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新课标内容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研究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它不仅重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 新课标主要特点新课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知识系统性:新课标将物理知识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 融合思维能力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强调实践探究:新课标将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纳入学科教学,使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研究过程。
- 赋予个性化研究: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需求,并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和策略。
4. 新课标的组织结构新课标按照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了分章节的组织:- 第一章:物理学概述,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第二章:运动与力学,涉及运动和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
- 第三章:能量与功率,介绍能量和功率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定律。
- 第四章:物质与波动,讲解物质和波动的基本特性和相关现象。
- 第五章:热学与热能传递,介绍热学和热能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六章:电学与电路,涉及电学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内容。
- 第七章:光学与镜像,讲解光学和镜像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5. 实施新课标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物理新课标,以下建议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研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九年级物理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PPT课件
1
《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 生的发展
2. 贴近学生的生活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 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改革评价体系
2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1)什么是“学科本位”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 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 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 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 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 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对结论提出了几个 提问分析 方面的问题
结构相同绕法不同 结果分析
12
探究内容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什么有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
怎样改变物体内能
比较不同物体的吸 热能力 串联电路各点电流
摘要 铁球碰木块
侧重 控制变量
用自己身边的器材 控制变量 设计自主实验
斜面的效率与倾斜 度的关系
学生的实验室活动的结论是已知的,这与科学家的 实验室活动不同。
8
《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 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 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 ,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 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 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
10
探究内容 探究固体熔化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关系
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完整版)引言本文对于初中物理新课标进行了全面解读,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内容,为研究和教学提供指导。
一、新课标概述新课标是指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一套教学大纲,旨在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革。
物理新课标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依据和指导,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标变化点1. 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全面:物理新课标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系统全面。
包括力、能量、运动、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科交叉强调:新课标将物理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应用纳入考查范围。
3. 实践能力的提升: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4.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研究策略和自主研究能力。
三、新课标解读1. 知识点解读:- 力与运动: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力的作用、力的计算、物体的力学性质等。
- 能量与能量转化:重点教学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损失与利用等知识点。
- 电磁学:包括电流与电路、静电与电磁现象、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2. 学科交叉解读:- 数学:物理中的力的计算、运动的描述等需要运用数学知识。
- 化学:电磁学中的化学电池、电解质溶液等需要了解化学知识。
- 生物:物理中的科学实验、物体运动与生命运动等有联系。
3. 实践能力解读:-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 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和装置操作等实践技能。
4. 研究方法解读:-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惯,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进行问题思考和解决,提高研究效果。
四、研究建议1. 多角度研究:通过课本、参考书等多种资源进行物理知识的研究。
2. 实践操作:积极参与实验课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熟练掌握实验方法。
3. 注重数学基础:物理与数学紧密相关,注重数学基础的研究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
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往往关注不够。
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
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的位置。
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
其编写的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
下面以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例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作一对比分析。
一、降低要求的知识点。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从课标与大纲的角度看,层次降低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从光的反射内容上看,由“定律”降为“规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的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尽管这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但是由于初中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的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降为“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传统教科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的是具体的量的把握要求,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的需要。
能够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当然这个变化所引起的学生练习和习题变化是较大的。
3、将“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没有强调“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但是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对生活中这一现象,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去澄清头脑中的潜科学概念和验证这一现象特点的猜想,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两个特点的过程,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课标中并没有提出“知道”,“理解”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
二、有增有删的知识点1、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升为“认识”层次,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内容提升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看上去似乎矛盾,其实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课标要求,所以对凸透镜的认识重点放在生活实际上,反对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分纠缠在“主光轴”等概念上,这一减一增,反映了对知识传承的弱化,对联系生活实际的强化。
三、增加的知识点1、从“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凸透镜的应用为什么就一定只能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呢?教材中为此专门增加了两节即“眼睛和保护你的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两节。
2、增加了走进彩色世界一章:“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和“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使传统的教材中“颜色之迷”是打“*”号的,表示选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最多也就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一般都不会再作任何说明和解释,有些教师更是一跃而过。
然而随着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艺术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作为美术的基础知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课程标准重新提出了“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终结性要求。
而且还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
关于“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在课程标准中也是重新提出的。
但只提出“比较”这一过程性要求,不要求记住具体规律。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看出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较之传统教科书变化是非常大的,7个知识点,有6个发生了变化或删减,或降低,还有增加,为了让大家对整个初中物理阶段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变化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的不同点简单概括如下:(之所以简介课标与大纲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编写课本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尤其是课改的今天,课标比教材更具有指导价值,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创新教材,整合教材,但课标是相对稳定的。
)(1)、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增加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2)、增加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3)、对“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表述变为“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删除“知道摄氏温度”。
(4)、在实验操作方面,“会使用液体温度计”变为“会测量温度”、“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知道晶体的熔点,理解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变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从理解层次降低为“说出、描述、知道”层次。
(6)、将热学中一些要求“知道”的概念,例如“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知道液化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变为统一的“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这一变化增加了对物质的区别要求,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7)、增加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8)、“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变为“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该变化一是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由“理解”层次降为“了解”层次,二是突出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要求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9)、“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常识”、“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降为了“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10)、删减了“理解电流的概念”、“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地于支流之和”。
(11)、删减了“知道电压的概念”、“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理解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上的电压之和”、“理解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相等”。
(12)、删减“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的构造”,而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了“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没有在课本上列出有关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几个因素。
(13)、将演示实验“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从而降低了难度。
(14)、对欧姆定律的要求不。
(15)、删减了“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知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而改为“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即从“理解”降低为“了解”。
(16)、删减了“知道电功其及单位”和“理解电功的公式”,而改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作用”。
由于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不作要求,所以有关电功计算的练习和习题也应该删减,而应该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电能的问题。
(17)、删减了“理解焦耳定律”,而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这一变化也要求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作相应的变化。
(18)、删减了“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改为“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这一变化要求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19)、删减了“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将演示实验“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将“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及演示实验“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变为“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21)、将“常识性了解电磁波及其传播速度”、“常识性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常识性了解激光的应用”变为“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2)、增加了“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与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3)、增加了“知道物质是由于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将不断深入”、“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24)、增加了“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25)、增加了“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将“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等技能性要求改为“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6)、增加了“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7)、增加了“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28)、删减了“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作力的图示”,改为“能用示意图描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