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极地地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极地的影响。

通过对极地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界定与地理特征- 极地的定义:通常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区,包括极圈以内的广大区域。

- 地理特征: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大部分时间被冰雪覆盖,具有独特的冰川、冰架和冰山等地貌。

2. 极地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气候极端,降水少,风力强,温度低。

- 生态环境:尽管条件恶劣,但极地地区仍有独特的生物群落,如北极熊、企鹅等。

3. 极地资源与人类活动- 资源分布:极地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

- 人类活动:包括科学研究、探险旅游、资源开发等,但这些活动也给极地环境带来了压力。

4. 极地保护与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由于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极地环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 国际合作:通过签订国际公约和协议,如《南极条约》,共同维护极地地区的和平与生态平衡。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极地地区的相关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极地探险、资源开发等具体案例,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极地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极地地区的主题。

2. 讲授新知- 详细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 分析极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案例探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4.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极地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5. 总结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极地保护的必要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十章极地地区》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培养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阅读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极地地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极地环境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极地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掌握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和特点;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介绍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科学研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见。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保护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广东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一章《极地地区》说课稿2011年5月27日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极地地区》86—95页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4年12月第一版。

要求在地图上找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2.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时完成第十一章《极地地区》的所有教学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根据资料分析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的动植物及资源(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提问、辩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受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两极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3.两极地区开展科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5.教学准备选两名队长,在课前搜集好极地地区照片,做汇报准备。

6.学情分析七年级下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利用已学到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很好地完成极地地区的学习。

二、教学策略1.教学指导思想:在新课程理念下,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说课稿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xx中学 xx教师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这一节课,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本章的课标要求为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地理环境虽然具有特殊性,但是实质上仍旧是一个区域,学生仍然可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极地地区的学习,即描述地理位置和范围,归纳气候、地形等要素。

课标明确要求极地地区是教师在进行区域教学过程中必选的区域,其重要性除了极地地区本身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以外,在极地地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上也具有特殊性:极地地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后一片净土,也正是因为如此,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因此,为了树立学生的极地环境保护意识,课标使用了行为动词“说明”,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之一,便是具有极地保护的意识,能够根据区域学习方法得到的信息,明确说出开展极地科学考察以及保护极地重要性的原因。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当树立学生对于科学考察人员的敬佩之情。

极地地区虽然存在特殊性,但是仍然属于一个区域,需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认识区域的方法进行学习。

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借助区域比较的思维对比极地地区的内部差异,如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降水量和气温等,从而更加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所学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区域,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宏观学习。

本章是对“人地协调观”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

本章教材比较简明,安排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位置和范围到特殊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到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出极地环境保护,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认识极地地区。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2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2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关于极地地区的首部教材,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关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于极地地区可能只有一点肤浅的了解,比如知道地球上有两个极地,南极和北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极地地区的动物、气候等有一定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关注,提高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珍视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极地环境,保护极地资源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极地地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学习,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讲解:讲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4.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极地地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自然环境:寒冷、冰雪覆盖•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特点:独特的生态系统、极端气候条件•保护意义:维持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全球气候稳定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探究报告来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第10章极地地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极地地区》。

这节安排1个课时。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说教材分析1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其主要内容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地理知识系统中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

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课是七年级最后一节区域地理分析,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可以看出该部分是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为了更合理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接下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说学情1、教学对象:七年级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但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初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2、说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一、说教材《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章,极地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本节教材独立成章。

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掌握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并知道位置。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为了体现地理思想,确定思想目标:1.学习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极的位置、气候、资源。

确立依据: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

(2)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确立依据:因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主要采用参与度较高的引导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再通过图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一组图片,感受极地风光。

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

然后出示“目标导航”,使学生知道本课学习的任务,带着任务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三个环节,探奇、探宝、企望。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七年级地理下册最后一章,也是最后一节《极地地区》。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等五个方面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和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分别学习了东半球的国家和西半球的国家之后,学习的一个特殊地区,它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又处于地球的南北两端,其位置非常特殊,环境也特殊而神秘。

严寒的气候、特别的生物、丰富的资源、大量的固体淡水使得人类对他充满了好奇,让它成为了科学观察的宝地。

同时,这里也是生态非常脆弱的地方,是人类需要共同保护的净土。

学习本节,既是对全册内容的圆满结束,也是让学生对于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2.能力目标会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极地特殊气候,并学会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的意识,认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难点: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学情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地理基础,也有了一定的合作探究的经验和能力。

原则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看懂的不讲,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不讲。

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解决难点以及对它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三、教法学法:(一)教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本节课的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1.创设情景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图片,激活学生的感官细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充满好奇和期待,让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2.引导探究法:在学生分组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但绝不急于公布答案,只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不用成熟的结论代替学生思考,问题回答的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章,本章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关注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生活环境。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认知盲区,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性。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极地地区的利用与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ppt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七年 级地理下册极地 地区一章中的内 容,是地球科学 的重要领域。
本节教材介绍了 极地地区的地理 位置、自然景观、 科学考察价值等。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 作用是帮助学生了 解极地地区的基本 情况,掌握相关的 地理知识,同时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和探究能力。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 引导学生观看极 地景观视频,激 发学生对极地地 区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
导入语:教师简 短的语言,引导 学生进入本课的 主题,加深学生 对本课内容的理 解
复习提问:通过 提问了解学生对 上节课知识的掌 握情况,为本节 课的教学打下基 础
板书设计:通过 板书设计,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和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 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 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动植物 特点
互动交流:通过问题引 导、小组讨论等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 高课堂互动性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 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环境 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 生阅读相关文献、观看 专题片等途径,拓展学 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 节的联系是,通过 学习极地地区,可 以巩固前面学过的 地球仪和地图知识,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 础。
教材内容的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 极地地区的地形 和气候特点,掌 握极地地区的地 理位置和重要性。
教材内容:介绍 极地地区的地理 位置、气候、地 形、生物和资源 等,以及人类对 极地地区的探索 和认识。
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及总结
教学目标明确, 重难点突出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极地地区》说课稿5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极地地区》说课稿5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极地地区》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极地地区》的内容主要围绕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

本节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以及我国在极地科学研究和保护方面的贡献。

教材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极地地区作为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域,对他们而言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需要加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极地科研工作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适应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5.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主题,也是学生首次接触极地地区的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极地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域单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地理知识出发,逐步建立起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对于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我国极地事业的关注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性。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和完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说课稿极地地区说课一.说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明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海陆的分布.2.说出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究的精神和可延续开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感情.二、说教材的作用通过这一章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延续开展观〞,培养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增强现代意识,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三.说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一〕.冰雪覆盖的地区相同点2.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不同点〔二〕.科学考察的宝地资源的种类1.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三〕.极地的爱护与和平利用3.世界各国对南极的考察我国对南极展开的考察.长城站,中山站.课文在极地地区的位置进行讲述后,接着提出南极洲将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基地的可能性,进一步评价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可能发生的影响.暖季是南极考察的最正确季节.(11月到次年3月)2.德育内容世界上第—位深刻南极腹地的女科学家—中国南京矿产研究所金庆民,1988年赴南极考察时,只身一人在苔原冰海中进行了4天地质考察,发觉了一个大型赤铁矿,使五星红旗在南极的铁矿岩上高高飘扬.1989年7月---1990年3月,中科院兰州冻土研究所秦大河参加了美,日,英,原苏联,法,中六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沿途搜集了大量雪样和气象资料.经过5986千米的长途跋涉,总算完成了X的南极大陆的`万里长征`.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秀素材.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探险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究和为科学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并从思想上产生共鸣,激发他们投身科学探究的激情,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3.重点,难点处理纬度位置高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有显着影响,这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也是后面局部知识的根底.所以,必须让学生从一下3个方面正确掌握。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地理学科中有关极地地区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极地地区不仅是地球上最为神秘和脆弱的自然环境之一,而且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教材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资源开发以及国际治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1)作用与地位极地地区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国际视野和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加深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认识,增强国家自豪感,同时树立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3.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4.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5. 极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重要性;2. 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3. 了解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图识别极地地区;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究极地问题;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就极地问题展开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关注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3. 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认识到极地问题的全球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 极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3.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国际合作。

(2)难点1. 极地气候成因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 极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保护措施;3. 极地地区国际合作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将要运用的一些教法和其亮点:1. 启发法:- 我将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极地地区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极地地区》,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教学理念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
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学理念的设立。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极地的科考和保护。

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为载体的高效课堂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

2、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3、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章,极地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本节教材独立成章。

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下面的学习目标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掌握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并知道位置。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
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为了体现地理思想,确定思想目标:
1.学习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极的位置、气候、资源。

确立依据: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

(2)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确立依据:因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三、说学情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很好地完成极地地区的学习。

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对两极地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比较感兴趣。

学生对在“极地地图上判断方向”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的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这类地图,再通过读图练习和巧妙记图来易化这部分难点。

四、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主要采用参与度较高的引导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再通过图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气氛。

学法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一组图片,感受极地风光。

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

然后出示“目标导航”,使学生知道本课学习的任务,带着任务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构,在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三个环节,探奇、探宝、企望。

探究一:两极探奇----独特的自然环境
首先通过“考眼力”活动,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演示功能,把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海陆分布全部清晰的呈出来,便于学生识别。

再通过“纬度位置与范围之奇”、“海陆位置与方向之奇”、“气候之奇”、“景观之奇”,来探知南极酷寒、烈风、干燥的自然环境特征。

【精讲点评、归纳知识】
探究二:极地探宝-----科学考察的宝地
通过极地探宝使学生掌握极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我国在极地建立的考察站。

讨论题,“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和两个趣味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训。

这几个问题突破后,再展示一组极地图片,白色是这里永恒的基色。

尽管极地自然条件恶劣,但顽强的物种为这里带来了活力。

白茫茫寂静的冰雪世界,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探究三:“企望两极”——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怎样对待这里的资源呢?“海洋生物的滥捕滥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的扩大”,这些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保护与和平利用”是全世界的共同呼吁。

“深情凝望,寄语南极”是呼吁全人类保护南极的情感升华。

人类要爱护地球上这最后一片净土。

【课堂小结、过关训练】
课堂的最后就是本课的小结了,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
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过关时刻、是真是假、”,等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们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清晰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设计感悟: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中设计的探究活动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虽然有的教材中没有体现,但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开发。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部分,其中有不成熟的地方,我真诚的期待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以求更大的进步。

谢谢!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