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20714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3.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课内阅读。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_______)灰心丧气——(___________)2.“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鹿角被树枝挂住时,鹿是怎样脱险的?用“﹏﹏﹏”在选文中画出。
4.从文中画“——”的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
________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
毛驴向他要十斤樱桃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他出多少斤樱桃请你背他?”“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樱桃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多音字组词。
背: bēi(_____) bēi(_____)扇:shān(_____) shàn(_____)2.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3e82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4.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节选)1.第一段共①②③④四句话,从人的感觉中的三个角度写春风,请根据提示填表。
角度描写的句子(填序号)春风的特征触觉(1)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______ ② 带着泥土气息、青草味、花的香听觉③ ④ 吹送美妙悦耳声响2.结合选文,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选文第二段画曲线句子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D.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05ad459eef8c75ebfb319.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有轨电车①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在乡村读中学。
班里有一个来自大连的学生,有一次下课的时候,她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有一对山东兄弟,到大连的亲戚家串门,他们从码头坐车到火车站前,迎面看见一辆有轨电车开过来了,弟弟就问哥哥:哥呀,你看那是怎么回事,三间小房满街跑!哥哥瞧不起地说:熊样儿,你没看见上面有根绳儿吊着!②过了不久,我和那兄弟俩一样,也是在火车站前,第一次看见了有轨电车。
当时,它正按部就班地沿着两条铁轨,由西向东缓缓地驶过来。
火车站前有一站,那辆电车稳稳地停候了一会儿,看没人上下了,女乘务员一边关车门,一边喊了一声:走,司机!那车便像一幢会活动的小房子,将满满一屋子人拉走了。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直到它在一家饭店的楼角拐弯儿,最后望不见了为止。
③上世纪90年代初,我住在东海头的寺儿沟,家附近就是201路有轨电车的终点站和始发站。
坐有轨电车,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平时上班下班,要坐它;节假日带孩上公园逛街,要坐它;过年要赶最早那趟火车回乡下老家,更要坐它。
④与公共汽车相比,我更偏爱有轨电车。
在我看来,公共汽车还是张扬了些,而有轨电车却始终坚守着沉默敦厚的姿态,就像忠诚而又安守本分的英国老仆。
即使是有轨电车的司机,也好像受了它的感染,除非不得已,一般极少粗鲁急躁地乱呜笛。
⑤据记载,这个城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于1909年。
开通那天,当第一辆有轨电车自东向西驶过的时候,几乎是万人空巷。
之后,又有十条线路陆续开通。
在大连的街面上,电车轨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⑥另据记载,日本人当年曾把有轨电车分出“纳凉车”和“劳工车”。
纳凉车的车身涂成绿色,专门给日本人和有钱的中国人坐。
苦力们只能坐被涂成红色的劳工车。
日本人在车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注明“劳工专用”。
那时的大连,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劳工。
劳工们每天必须起得很早,因为等车需要太长的时间。
在上班的高峰,所有的路线都拥挤不堪。
有轨电车虽然好,可它并没有给底层人带来体面,反而让他们为自己的身份和境遇感到耻辱。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79573c8d376eeaeaa31b5.png)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第12 讲理解内容,把握文意一、(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就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6469f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d.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运用(3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2 分)A.卜算子(bǔ)渭城(wèi)锦官城(jǐng)戛然而止(jiá)B. 柴扉(fēi)啼啭(zhuàn)浣溪沙(huàn)语重心长(zhòng)C.屐齿(jī)酥饼(shū)白云观(guān)衣衫褴褛(lǚ)D.蕲水(qí)颤抖(chàn)华罗庚(huá)锲而不舍(qì)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2 分)A.琴弦生涯衣襟身临其境B.颤抖河畔恭敬引人入盛C.教悔批阅轨道迫不急待D.矜持折腾仰幕信手粘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 分)A.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字如其人,每个人的字都不同,你不能一味地模仿,还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
B.还记得一年级时,稚嫩的我忐忑不安地跨进校门,穿过走廊,来到教室。
C.爷爷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D.她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博得听众的阵阵掌声。
4. 赠言要因人而异,“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这条赠言应送给(B)的同学。
(2 分)A.惰性较强B. 缺乏自信C. 意志脆弱D. 意志坚强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
(2 分)A.《老师领进门》中的田老师寓教于乐,让人佩服。
B.书信的结尾处要有祝福语,署名和日期要写在右下的位置。
C.同学录是留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永远忘不掉的纯真。
D.编排成长记录册时,所有收集的资料可以直接拿来就用,不需要筛选或修改。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2 分)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夸张)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D.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7.句子练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11f36be23482fb4da4cf3.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
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
接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
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宋朝进士彭几谨谒!”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
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
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
这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这有什么可笑的?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
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选自《中国趣味寓言故事3》,译林出版社)(1)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B. 谨谒:谨慎、小心地拜见。
C. 光火:恼火,发怒。
D. 怪相: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
(2)“这有什么可笑的?”这是一个_______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_______。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哪些名人的画像?看后有什么不同的做法?(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B(2)反问;非常生气(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
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4)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24f93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2.png)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含答案解析)A 卷(共100分)一、基础知识。
(共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贮.蓄(zhù) 虐.待(nüè) 拈.轻怕重(ni ān )B .侍.弄(shì) 热忱.(zh ěn ) 随声附和.(hè)C .称.职(chèn ) 酝酿.(niàng ) 气喘吁.吁(x ū)D .倜傥.(t ǎng ) 一霎.(shà) 哄.堂大笑(h ōng )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B .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当我感到惊慌失错时,我都能轻松应对。
C .夏天,更别有一番风情。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
D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
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成都市区的大街小巷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
B .凯文善于把课内所学运用到课外,老师常常表扬他有这种见异思迁....的精神。
C .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称号的于漪老师,年过九十,依然神采奕奕....,激情满怀。
D .我们从“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故事中了解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英勇无...畏.。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B .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C .在6月30日当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快闪活动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内精彩呈现。
D .5月22日10时40分,火星车“祝融号”已安全到达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巡视探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2分)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336cd26fff705cc170a28.png)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基础题一、现代文阅读1.课内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这段话从()两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A.声音和颜色 B.形态和颜色 C.形状和声音(3)请用“”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水墙”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类文阅读。
暴雨刚才还是烈日炎炎,碧空万里,一转眼便狂风大作,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天色突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灰黑色的云差一点擦着高楼的楼顶,不一会儿,就连成一片,像一块巨大的黑布遮住了天空,一点一点压下来。
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响过,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铺天盖地地卷了过来。
(1)成语填空。
( )( )炎炎()空万()东()西()()耳欲()(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荷叶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的。
湖面被荷叶盖得严严实实的。
①狂风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②黑布把天空遮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用“”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8d31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英雄战败大力神①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上的人们过着穿树叶、吃野果的苦日子。
②天上有位好心眼儿的阿番神,他非常同情地上的人们,于是背着天王,偷偷地打开天门,把天上五谷的种子,悄悄地撒到了人们生活的大地上。
③由于得到了阿番神的帮助,因此人们种出的庄稼茎秆粗壮,颗粒饱满。
每到庄稼扬花的季节,远远望去,庄稼就像成群的绵羊,白花花地铺满了山坡,盖满了平坝。
到了收获的时候,打谷场上一片繁忙,一堆堆的粮食被运进了仓里。
从此,地上的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④这件事后来被天王知道了,非常生气,召来大力神,命他到人间,把人们丰收在望的庄稼全部毁掉。
这个大力神非常忠于天王。
月黑风高的时候,他降落到人间,来到庄稼地里施展威风,手拔脚踏把庄稼毁了个一塌糊涂。
⑤当大力神正在那里发威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质问大力神。
大力神依仗着自己一身的力气,蛮横地说:“我是天上的大力神,浑身都是力气。
你们地上这些可怜的人们,谁敢和我比摔跤?”⑥大力神正威吓着人们,忽听一声大喊:“慢着,别逞凶!”这一声喊把大力神吓了一跳。
人们抬头看去,只见一个裸露着上身、腰间扎着一根腰带的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他浑身上下黑油油的,一块一块的肌肉凸着,简直如半截黑铁塔。
原来他是英雄朵阿惹恣。
“要摔跤,我们找块宽敞的地方去。
”说完,朵阿慈恣头也不回地朝深深的老圭山走去。
接着,大力神和众人也跟着他来到圭山头上。
⑦大力神和朵阿惹恣在圭山头上展开了较量。
他们整整扭摔了三天三夜,突然,朵阿惹恣一下失了手——膝盖着了地。
大力神瞅准机会拼命压下来,想把朵阿惹恣压翻在地。
朵阿惹恣单腿跪在地上,在地上压出了一个深深的坑。
⑧眼看大力神就要胜利了,只见朵阿惹恣收腰,吸气,双手卡住大力神的腰腿,猛一用力站了起来,乘势将大力神举过头顶,并远远甩了出去,直甩到十几里外的独石山边,在平地上挤出一条长长的深沟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d609fc4b73f242326c5f7a.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课外阅读。
推铁圈儿①推铁圈儿是我童年经常玩的游戏,尤其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上除了书包,肯定还有套在脖子上的铁圈儿。
②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上的铁箍,扁平,宽窄有食指粗细,推起来平稳跑得快。
那时的木桶已经很少了,铁箍圈儿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
我就没有。
爷爷屋里倒是摆着两只木桶,一只装玉米面,另一只装的是白面。
一天里,我至少溜进去三次,查看木桶是不是很快就会坏掉,那样的话,我就会拥有最好的铁箍圈儿了。
木桶始终没有坏掉,慢慢地,我便死了那份心。
③推铁圈儿的铁钩比较简单,大多是用粗一点儿的铁丝完成。
钩头有方的,有圆的,圆的只能推钢筋做的铁圈儿。
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④从二年级开始,放了学,我们都到村东头的小树林里,玩绕树推铁圈儿。
直线向前推,太简单,是一年级那些小孩子玩的,我们很是不屑。
绕树推铁圈儿,手感要好,铁钩的把握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还要有速度,加上地面凹凸不平,能经常保持领先,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做到了,把推着铁箍圈儿的小强他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小强他们垂头丧气,和我商量别参加,当他们的裁判。
最后,他们答应轮流让我推他们的铁箍圈儿,我才答应了。
⑤一个星期天,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大概有一百多个,聚到中学的操场比赛推铁圈儿。
项目是事先商量好的,有接力赛、四百米跑、绕砖跑等。
之所以有这个比赛,主要是平时互相到村头挑战,哪个也不服输,才想起以这种形式定胜负。
结果,我们村和陈堡村打了个平手。
⑥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要求比最后一场:双手同时推两只铁圈儿,而且铁圈儿还不能一样,一只钢筋圈儿,一只铁箍圈儿。
这是我的撒手锏,我们全村只有我会。
陈堡村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迎战了……⑦后来,渐渐大了,这种游戏没有再玩过。
现在,别说城市,即便是在农村,也看不到这种游戏了。
1.“撒手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用“”画出来。
2.为什么说“记忆中,最好的铁圈儿,是木桶的铁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哪些句子能表现“我”渴望拥有一只铁箍圈儿的心情?(_________)(多选)A.我没有铁箍圈儿,却坚持用方形的铁钩,可见铁箍圈儿在我心中的位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f631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4.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节选)郑晋鸣孩子是夫妻俩的心肝儿,也是俩人的心头痛。
那次,台风大作,刮了个把月,尽管每天的粥里只有稀稀拉拉几粒米,但粮食还是很快吃完了。
孩子们天天拉着王仕花的手喊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任泪水在眼眶打转!一声不吭的王继才卷起裤脚,顶着狂风,在落潮的海水里拾海螺。
几个小时后,王继才回来,叫着孩子们的名字,却怎么喊也没人答应。
原来,孩子太饿,晕过去了。
那一次,王继才一夜无眠,在海边一直捞到天亮。
后来,夫妻俩决定在岛上开荒,燕子衔泥般从岸上背回一袋袋泥土和肥料,在石头缝里种树种菜。
第一年,种下一百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无一存活。
王继才说,他就是不信,人能在岛上活下来,树怎么就活不下来!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liàn)树种子撒下去,长出一棵小苗,老王喜极而泣。
他说:“有树,就会有生机,有生机,就会有希望。
"再后来,儿子、小女儿陆续上学,夫妇俩把他们送出岛,到村里上学,跟着王继才的老母亲生活。
可母亲年纪大了,自己也顾不了自己,三个孩子只能“青蛙带蝌蚪”,相依为命。
有时候,姐弟仨甚至忘了,自己还有岛上的父母。
夏天的一个夜晚,滑下床沿的蚊帐被蚊香点燃,火苗蹿了起来,惊醒的姐姐一跃而起,拽起弟弟妹妹,然后一盆又一盆泼水,直到把火浇灭。
看着湿漉漉的、被烧焦了的被子,三人抱着哭成一团。
有人问他:“看在三个可怜孩子的份上,为什么不申请回岸上生活?"“我走了,岛怎么办?”王继才忽然掩面而泣,“对我来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怎么能离开呢?我要守到守不动为止。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稀稀拉拉”说明米非常少,写出了岛上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
B.“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写出了王仕花看到孩子们饿却束手无策的无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fe8286ba0d4a7302763a86.png)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
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
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
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
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
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
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
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
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
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f3cd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9.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XXX带着他的猎犬出门打猎,追赶野兔时,他们跑进了灌木丛。
当他们走出来时,他们的身上都沾满了XXX。
XXX 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忙着从他的裤腿和狗身上摘掉XXX。
当他的愤怒逐渐平息时,他的好奇心却开始燃烧。
他想知道这种植物种子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附着力。
于是,他拿起一颗牛蒡子,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他发现牛蒡子周围有一层又尖又弯的小钩,无论从哪个方向碰到有纤维的东西,这些钩子都会立刻钩住纤维表面,不拉断纤维,从而确保它不会脱落。
这种小钩让牛蒡子成为了动物生命旅程中的重要伴侣。
这个发明启发了XXX。
如果他能制造出类似牛蒡子小钩的东西,只要与纤维接触,就能立刻粘在一起,比纽扣和拉链都方便。
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新发明的研究中。
半年后,他发明了一种被他称为“织带”的东西。
他在一块布料上织了很多小钩,然后在另一块布料上把表面刮成一团又一团的纤维层。
只要两块布稍稍一碰,小钩就会立刻钩住纤维,用起来比扣子或拉链更方便。
1.读句子,写出与带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看看哪个更好。
(4分)1)XXX索性放下手里的活,摘了颗牛蒡子,放到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起来。
(决定)2)牛蒡子那圆圆的颗粒四周,居然长着一层又尖锐又弯曲的小钩。
(环绕)3)半年以后,这种被他称为“XXX”的玩意儿诞生了。
(产生)2.按短文填空。
(3分)牛蒡子那圆圆的颗粒四周,长着一层又尖锐又弯曲的小钩,无论哪个方向,只要碰上有纤维的东西,那些钩子立刻扎牢了纤维表面,不拉断纤维,它便不会脱落。
3.XXX从难以取下的牛蒡子,发现了灵感,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叫做“织带”的东西。
(3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写一写。
(2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因为在生活中的意外事件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新的灵感和创意。
这些灵感和创意可以帮助我们发明更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三个小姑娘一起旅行,途中遇到一位跌倒的老婆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386e7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0.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二)-(含答案)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过关练习(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外阅读再见了,亲爱的母校①岁月匆匆,花开花落。
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
而今,我们即将毕业。
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恋之情。
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②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
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后,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极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
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
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并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
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
在年级朗读比赛中,我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那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③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
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
六年了,转眼间要分别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
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替我拿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
这种情同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④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文明、守纪律的好作风。
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⑤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激是真挚而无尽的。
让我们再一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行走的种子》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
![《行走的种子》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b058d102768e9950e7385a.png)
《行走的种子》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行走的种子(节选)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
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
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
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
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
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
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
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
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
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
不过风是不短缺的。
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
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
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
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
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
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
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
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
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
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
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
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
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
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
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bbf6d1a37f111f0855b5e.png)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一、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莱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文段中“向晚”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对文段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乡村的环境非常开阔。
B.头顶高高的天,脚踏宽阔的地,形容乡村居民胸怀坦荡。
C.指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广,聊起天来毫无拘束。
3.第①②自然段描绘了两幅图,如果给这两幅图取名字,第①自然段对应(______),第②自然段对应(______)。
A.瓜藤攀缘图 B.月夜睡梦图 C.门前晚餐图 D.鲜花轮绽图4.用“”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5.读完文段,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
游千尺珍珠瀑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
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会行走的植物阅读理解三年级
![会行走的植物阅读理解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02fc7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e.png)
会行走的植物阅读理解三年级一、阅读原文(假设原文如下,若有实际原文请替换)你可能觉得植物是不会行走的,它们总是静静地待在一个地方。
但实际上,有些植物是会“行走”的呢。
风滚草就是一种会行走的植物。
当干旱来临的时候,风滚草的根部会变得很脆弱。
风一吹,它就会从土里连根拔起,缩成一团,然后随着风滚动起来。
在滚动的过程中,它就像一个旅行家,四处漂泊。
风滚草滚动到合适的地方,它的种子就会掉落下来,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还有一种会行走的植物叫卷柏。
卷柏生活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当它生长的地方水分不足时,它的根就会从土壤里收起来,然后整个植株卷成一个圆球。
这个圆球会随着风或者水流移动到水分充足的地方。
一旦找到合适的新家,卷柏就会重新扎根,舒展身体,继续生长。
这些会行走的植物是不是很神奇呢?它们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努力生存下去。
二、生字词整理。
1. 生字。
- “滚”:读音为gǔn,左右结构,部首为氵。
可以组词“滚动”“滚球”。
- “柏”:在这里读bǎi,是一种树的名称。
它是左右结构,部首为木。
当表示“柏林”这个地名时,读bó。
- “弱”:读音ruò,上下结构,部首为弓。
可组词“脆弱”“弱小”。
- “缩”:读音suō,左右结构,部首为纟。
常见组词“收缩”“缩成”。
2. 生词。
- “漂泊”:意思是随波浮动或停泊,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
例如“风滚草四处漂泊”。
- “适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如“这些植物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
- “干旱”:因降水不足而土壤、气候干燥。
文中提到风滚草和卷柏在干旱环境下的特殊生存方式。
三、文章结构分析。
1. 开头。
- 文章开头通过对比人们对植物的常规认知(植物总是静静地待在一个地方),引出有些植物是会“行走”的这一观点,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2. 中间。
- 分别介绍了风滚草和卷柏这两种会行走的植物。
- 对于风滚草,先说明干旱时根部脆弱,被风一吹就从土里连根拔起,缩成一团随风滚动,滚动过程中种子掉落开始新旅程。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787ed016fc700aba68fc10.png)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理解上学一路歌傅永健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
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tāng táng)一路溪水。
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
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到了学校。
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tuīduī),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一路嗒.(dā tá)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
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选自《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散文卷》未来出版社)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哪些花?()(多选)A.牵牛花 B.蒲公英 C.野菊花 D.二月兰3.根据短文内容连线。
春天来滑冰夏天吃野果秋天看野花冬天蹚溪水4.文中写了孩子们秋天上学,吃了哪些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冬天,孩子们把小溪当成了()A.溜冰场 B.游泳池 C.滑梯6.我们一起感受了孩子们一年四季上学的欢乐。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语用经典】行走的植物练习及答案
![【语用经典】行走的植物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00836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7.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动物会因为繁衍、觅食等种种原因,不断地行走、迁徙。
①,除非人为挪动,否则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但是,②。
风滚草就是一种随风移动的神奇植物。
每年深秋,它的茎部变脆,风一吹就折断。
断落的"圆球"会随风滚动起来。
在滚动过程中,它们不断与地面发生碰撞,将种子传播到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步行仙人掌"的移动则依靠根部独特的构造。
它的根由带刺的嫩枝构成,靠着风的吹动,可以向前移动很大一段路程。
除此以外,禾本科的野燕麦也是一种能够走动的植物,它是依靠湿度变化走动的……研究发现,大自然中(),或者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寻找最佳"落脚地",③,以获得最好的生存环境。
如同动物行走外出觅食一样,面对大自然,植物也有自己的运动哲学。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B.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都是在寻求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C.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为了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D.为了寻找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植物开始了行走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参考答案:21、B (3 分)(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
前文陈述对象是会行走的植物,排除A、D,C 项跟后一句的搭配可以,但是跟“寻找最佳‘落脚地’”“以获得最好的生存环境”都有逻辑上的冲突,并且从文章整体思路上看,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结论句,研究发现的一个观点,所以只能选B。
)22、(6 分)植物则是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根据前文“动物会不断地行走、迁徙”后文“否则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以及“前文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可以知道这一句是说植物的,而且是说“植物静止不动的”,根据常识植物是扎根在固定的一块土地上可以得出。
)在大自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这是一句总括句,根据最后一段“研究发现,大自然中”可以知道这是说大自然中存在着可以行走的植物,植物是从文本内容得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的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行走的种子(节选)
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
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
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
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
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
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
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
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
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
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
不过风是不短缺的。
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
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
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
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
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
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
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
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
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
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
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
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
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
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
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
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
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
不过,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
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
④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
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
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
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
(有删改)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
B.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
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
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
14.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
体表现。
(3分)
1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1)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
(2)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D(2分)
14.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
(3分)
15.(1)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
(3分)
(2)示例:快递小哥,总能把它们准确地投递出去。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