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第2章 (2)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刘浩学】第二章

【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刘浩学】第二章

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包含管理组织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失误。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从大量事故的统计和分析表明,事故的发生有其自身
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事故隐患演变、发展成为事故经历了 从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危险因素辨识的根本目的就是 在事故隐患演变成事故之前,消除系统的隐患或不安全状 态, 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状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理论
一、交通事故预测的意义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 预测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交通事
故对策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2. 预测道路交通事故的变化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 范措施和交通法规提供依据。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理论
三、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预防交通事故的控制对策应从人、车、道路环境、管 理、事故应急机制等几方面考虑:
1. 人的安全化
2. 车辆安全化 3. 道路环境安全化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理论
三、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4. 安全管理对策 5. 交通安全科技对策
6. 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对策
7. 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ITS
二、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2)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的顺 序且互为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多米诺骨牌理论模型形象直观地揭示了事故发生过程的 因果关系,为正确分析事故致通事故致因理论
二、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3)能量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能量异常或意外的释 放, 每次能量改变都存在一个能量源、一个路径和一个接受 者, 因此,预防事故发生的方法也有三种:控制能量源,切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坨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剌激信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带、爬坡车道和交速车道、紧急停车帶、错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另外还有边沟、扌当墙、盲沟等附属部分。

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城市道路网唐度、间距的选取原则: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肖由式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觉式和肖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査与分析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注意区别!16.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车头空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

(构成要素:⼈、车、路;⼿段:探讨、规律;建⽴:法律、法规;⽬的:安全、快捷、⾼效)2、交通⼯程发展:①步⾏时代;②马车时代;③汽车时代;④⾼速公路时代;⑤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程学科的建⽴与发展:①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②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③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④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4、交通⼯程学科的外延(相关学科):①社会科学⽅⾯;②⾃然科学⽅⾯;③⼯程设计⽅⾯。

5、交通⼯程学的性质:是⼀门兼有⾃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6、交通⼯程学科的特点: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交叉性或复合性;④社会性;⑤前瞻性;⑥动态性。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驾驶⼈的交通特性:⑴驾驶⼈的职责和要求,⑵驾驶⼈的反应操作过程,⑶驾驶⼈的⽣理、⼼理特性:①视觉特性:视⼒、视野、⾊感;②反应特性;③驾驶⼈的⼼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2、乘客的交通特性:①乘客的交通需求⼼理;②乘车反应;③社会影响。

3、道路交通特性:⑴道路⽹体系;⑵道路⽹布局;⑶道路⽹密度。

4、车辆交通特性:①设计车辆尺⼨;②动⼒性能:最⾼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爬坡能⼒;③制动性能: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时汽车的⽅向稳定性;④快速公交车辆特性。

5、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某⼀断⾯或某⼀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和⾏⼈交通量,⼀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向的车辆数。

6、平均交通量(ADT)以辆/d为单位,表达式为:(1)年平均⽇交通量(AADT)(2)⽉平均⽇交通量(MADT)(3)周平均⽇交通量(WADT)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⑴⽉变化:⼀年内各⽉的交通量变化成为⽉变化;⽉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与⽉平均⽇交通量之⽐称为交通量的⽉变化系数(或称为⽉不均衡系数,⽉换算系数),公式:⑵周变化:指⼀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称⽇变化;周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除以某周⽇的平均交通量。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交通工程-第二篇-交通安全设施(参考)-第2章-道路交通标志反光材料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交通工程-第二篇-交通安全设施(参考)-第2章-道路交通标志反光材料

[单选题]1.突起路标黄色的亮度因数要求()。

A.≥0.25B.≥0.35C.≥0.45D.≥0.55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GB/T24725-2009,表1:突起路标黄色的亮度因数要求≥0.45,白色的亮度因数要求≥0.75。

[单选题]2.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1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

A.380mcd.lx-1B.480mcd.lx-1C.580mcd.lx-1D.680mcd..lx-1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表2-7-1: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1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580mcd.lx-1。

[单选题]3.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2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

A.279mcd.lx-1B.379mcd.lx-1C.479mcd.lx-1D.579mcd.lx-1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表2-7-1: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2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279mcd.lx-1。

[单选题]4.突起路标白色逆反射器的颜色系数为()。

A.0.5B.0.6C.0.8D.1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表2-7-2,突起路标逆反射器颜色系数中白色1.0、黄色0.6、红色0.2、绿色0.3、蓝色0.1。

[单选题]5.突起路标黄色逆反射器的颜色系数为()。

A.0.5B.0.6C.0.8D.1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表2-7-2,突起路标逆反射器颜色系数中白色1.0、黄色0.6、红色0.2、绿色0.3、蓝色0.1。

[单选题]6.突起路标红色逆反射器的颜色系数为()。

A.0.1B.0.2C.0.3D.0.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表2-7-2,突起路标逆反射器颜色系数中白色1.0、黄色0.6、红色0.2、绿色0.3、蓝色0.1。

[单选题]7.太阳能突起路标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应不小于()。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2-5章)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2-5章)

第二章 交通特性2-1下表为某高速公路观测交通量,试计算: (1)小时交通量;(2)5min 高峰流率;(3)15min 高峰流率;(4)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解:⑴ 小时交通量:h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 ⑵5min 高峰流率:h Q /27845602325辆=⨯= ⑶ 15min 高峰流率:h Q /26841560)220219232(15辆=⨯++= ⑷ 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929.04671249315=⨯=PHF2-2某公路需进行拓宽改造,经调查预测在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d ,设计小时系数K=17.86x -1.3-0.082,x 为设计小时时位(x 取30),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试问该道路需要几车道。

解:已知:%26.131326.0082.03086.17082.086.1730,/h 1500C ,/d 50000AADT 3.13.11==-⨯=-====--x K x 辆辆设计小时交通量:h K AADT DHV /66301326.050000100辆=⨯=⨯= 车道数:42.4150066301===C DHV n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

如果6.0=D K ,3.5=n 。

2-3在一条24小时Km 长的公路段起点断面上,在6min 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量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 ,试求Q ,h t ,h s ,K 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t 。

解: 1000606100=⨯=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3206.3=⨯==t d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24===V S t h 2-4对长为100m 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如下表中所示的数据,试求平均行驶时间t ,区间平均车速s V ,时间平均车速t V 。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长安大学交通工程系二零一五年五月第一章绪论1. 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

2. 简述我国交通现状及交通工程学科所面临的任务。

3. 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这门学科的重要作用。

4. 从我国目前的交通现状和国外交通的发展进程老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方向如何?当前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1. 交通特性包含哪几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交通特性对建立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研究、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各有什么影响?在交通工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3. 驾驶员在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职责是什么?驾驶员的交通行为及心理特性如何?4. 确定合理路网密度的原则是什么?5. 路网布局有哪几种典型的形式,其特点如何?适用原则是什么?6. 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是什么?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7. 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用途?8. 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9. 什么叫设计小时系数?如如何确定?有什么意义及用途?10.交叉口延误有哪些?如何调查?11.何谓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有何用途?它们之间有何联系?12.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中有什么作用?13.交通密度的定义是什么?有何表示?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14.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0.96,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0.97,第30位小时系数为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a、不需扩建b、至少修建4车道c、至少修建3车道d、至少修建5车道15.2000年3月20日(星期二)在某道路上观测到日交通量为1500辆/日,由历年观测资料知:K三月=1.58,K日=0.97,求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特性: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2-2 略•2-3交通量的类型、定戈及表示方法。

交通量有哪些交通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类型: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等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构成特性意义:为了获得人、车与城市道路以及公路系统运动情况的数据,了解其分布特性, 为交通运行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总础。

•2-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狡与测定方法。

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学中有什么作用定义:略测定方法:牌照法、流动车法、跟车法。

作用:地点车速用作道路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行驶车速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与进行通行能力分析;行程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2-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而统计分布特性: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与标准误差;中位车速;百分位车速。

•2-6吋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定狡及相互关系如何时间平均车速: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用于道路的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交通事故分析、确定道路限定车速等。

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定长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就是地点车速的调和平均值。

用于路段的服务水平的评价、路线修改设计的依据、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2-1下表为某高速公路观测交通量,试计算:(1)小时交通量;(2) 5min高峰流率;(3) 15min高峰流率;4) 15min高峰小时系数。

解:(1)小时交通量:0 = 201+208 + 217 + 232 + 219 + 220 + 205 + 201 + 195 + 210 + 190 + 195 = 2493辆"(2) 5min高峰流率:2 = 232 X—= 2784辆//?5(3) 15mi n高峰流率:e i5 = (232 + 219 + 220) = 2684辆//?15(4) 15min高峰小时系数:2493PHF-=二一=0.929671 x42-2某公路需进行拓宽改造,经调查预测在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d,设计小时系数K 二,x为设计小时时位(x取30),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试问该道路需要几车道。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交通工程第三篇-机电工程-第2章-监控设施(2)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交通工程第三篇-机电工程-第2章-监控设施(2)

[单(江南博哥)选题]1.气象检测器的能见度检测器的测量误差应小于()。

A.±10%B.±8%C.±5%D.±2%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2182-2020)第二册机电工程见表2.2.2能见度误差为±10%或符合合同要求,检查方法:模拟、目测或标准能见度仪实地测量比对[单选题]2.气象检测器的风速检测器的测量误差应小于()。

A.±10%B.±8%C.±5%D.±2%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2182-2020)第二册机电工程见表2.2.2风速误差为±5%或符合合同要求,检查方法:风速仪实地测量比对[单选题]3.下列检测设备中,属于交通信息检测设备的是()。

A.火灾检测器B.能见度检测器C.冰、雪检测器D.视频车辆检测器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材P356页,视频车辆检测器是采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交通动态信息进行检测的设备。

它可实时监测和传送车流量、车辆速度、占有率、排队长度等交通信息,实现对交通流的疏导与控制或作进一步分析处理用的检测器。

视频车辆检测器主要由视频检测摄像机和视频处理器等组成。

[单选题]4.气象检测器立柱竖直度偏差要求小于()。

A.1mm/mB.2mm/mC.3mm/mD.5mm/m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2182-2020)第二册机电工程见表2.2.2气象检测器立柱竖直度偏差≤5mm/m,检查方法:铅锤、直尺或全站仪[单选题]5.能见度检测器的测量精度为()。

A.±0.0001m-1B.±0.0002m-1C.±0.0003m-1D.±0.0005m-1参考答案:B[单选题]6.气象检测器的数据传输性能用数据传输测试仪实测,标准为()。

A.BER≤10-6B.BER≤10-7C.BER≤10-8D.BER≤10-9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2182-2020)第二册机电工程见表2.2.2数据传输性能标准为24h观察时间内失步现象不大于1次或BER≤10-8,检查方法:查日志或用数据传输测试仪[单选题]7.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可变情报板、闭路电视系统设备等外场设备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为()。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2 交通工程 第二讲 交通特性 [兼容模式]

2 交通工程  第二讲 交通特性 [兼容模式]

交通工程学Traffic Traffic Engineering Engineering同济大学博士交通工程系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Tel: (021) 6958-4674-801Fax: (021) 6598-9475E-mail: mawanjing@TONGJI UNIVERSITY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中心上海2010年3月11日交通隐含于社会、经济、文化之中;交通恶化不象没有空气水环境恶化等令人交通恶化不象没有空气、水,环境恶化等令人关注;交通问题简单——谁都可以说;交通问题复交通问题城市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杂——谁都可以说TONGJI UNIVERSITY 2010-3-15Tongji University Page 2交通问题?城市问题?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第二章第章交通特性Traffic CharacteristicsTraffic Characteristics1.为什么要研究交通特性?2.一般包括哪些特性?3.这些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TONGJI UNIVERSITY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各要素的自身特性;@各要素间相关特性。

TONGJI UNIVERSITY内容提要交通系统各要素特性及要素之间相关特性2.1 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21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基本特性•2.2 交通量基本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密度特征TONGJI UNIVERSITY道路交通三要素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人: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线形、道路结构等。

TONGJI UNIVERSITY交通系统中人的组成 2.1.1人的交通特性•出行者:驾驶人、骑车人、乘车人及步行者等,交通需求的产生本源;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决定着交通系统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受到念知识与统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受到理念、知识与科技水平的影响;•交通系统的决策者:影响着交通的政策与法规以及系统的走向TONGJI UNIVERSITY驾驶人基本特征2.1.1人的交通特性•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 •


彩色路面
发热电缆融雪系统
小结
• 人、车、路及环境交通特性(了解)
• 人、车、路及环境的协调(了解)
§2-2 交通量特性
本节内容
• 交通量定义及时空分布 • 设计小时交通量 • 红线、绿线、蓝线和紫线的概念(补充)
2.2.1 交通量的定义
• 交通量(traffic volume)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
• 行人交通特性基本参数 • 行人过街行为特征
–距离短、速度慢; –绿色、占用交通资源少; –通达性强; –依个人意志选择路线与位置; –群体效应。
2.1.3. 车辆的交通特性
• 机动车的分类
–汽车(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 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可用于:载运人员和/ 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其它 特殊用途,如急救、殡仪等。
是乘客、行人、道理维护管理人员等 ;
车:大、中、小型客、货车、常规公交车、BRT车辆以及轨 道车辆等; 路:人与车的载体,空间网状结构; 环境:外界影响与力量总和。
2.1.1 驾驶员交通特性
图2-1 驾驶员驾驶反应行为模式
• 驾驶员交通特性
–驾驶员驾驶反应模式 –驾驶员生理基础
• 人眼在驾驶中的作用
• 道路的功能
–道路功能是指道路能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 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公路的分类与分级 国道
按其重要性 和使用性质
省道
高速 一级
按技术标准
县道
专用公路
二级 三级 四级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交通工程学 第一至二章 课件

交通工程学  第一至二章 课件
2020/12/11
(3) 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 究
①区域交通控制软件系统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控制系统设备与配套技术的研究; ③高等级公路情报采集与信息传输、监控技术的研究
; ④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体制、理论方法
与设施的研究; ⑤高等级公路立交规划设计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交通工程学 第一至二章 课件
2020/12/11
1. 20世纪40年代交通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刚建立时,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下的定义是 :交通工程学是道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 道路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 站、毗邻区域用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 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和方便。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 注意根据环境高速步伐和视 线,儿童喜欢任意穿梭
大致相当
工作、事务性出行,注意力 比较集意文明 走路和交通安全
心情闲遐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紧张时比较集中
街景丰富时注意力分散,单 调时集中
工作、事务性出行,步 行速度较快,生活性出 行较慢
心情闲遐时速度正常, 心情紧张、烦恼时速度 较快
街景丰富时速度放慢, 单调时速度加快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 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人一般要求高, 为自己,也为别人。反之,则要 求低,也不太顾及他人 心情闲遐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 心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要 求较大 街景丰富时个人空间小,单调时 个人空间大
2020/12/11
(1)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 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 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 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交通工程学2交通特性分析(精)

交通工程学2交通特性分析(精)
3〕时变性
顶峰小时系数: 顶峰小时交通量与顶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
顶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5min 6min 10min 15min
PHF<1 越接近1,说明变化越平缓;越小,说明峰值越明显
2.2.3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空间分布特性
城乡分布: 城市内交通量大,郊区和农村交通量小 路段上的分布: 与路段的功能、等级及区位有关〔路网交通量分布
2.1.2 车辆根本特性
自行车流交通特性 群体性 压缩与膨胀性 离散性 并排行驶 运行轨迹不易掌握
2.1.3 道路根本特性
道路的交通特性
道路效劳性能的好坏表达在量、质、形三方面。 〔一〕路网密度——量
1、总里程与当量里程〔等效里程〕 2、路网面积密度〔路网人口密度、路网车辆密度〕
3、合理路网密度〔并非越大越好〕 〔二〕道路构造与道路线形——质 1、道路构造〔路基、路面、桥涵、隧道、附属构造〕 2、道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 3、道路线形〔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视觉分析〕
特 影响出行选择的要素:综合效用,如时间、费用、体力

消耗、舒适度、欲望等;嗜好
2.1.1 人的交通特性
乘客交通特征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出于某种目的而出行; 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等; 乘车反响 道路的条件〔平坦性、线形等〕及车厢环境〔卫 生、洁净及人文环境等〕会导致乘客的不同反响; 社会影响 纠纷、劳动效率、乘客对公用事业的不满等
2.1.3 道路根本特性
道路的功能
由速度及交通量打算 城市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生活区道路
国道 省道 县道
2.1.3 道路根本特性
高速大路 一级大路 二级大路 三级大路 四级大路 等外大路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答第二版第一部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2、简述我国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与重点任务。

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与作用。

第二章1、交通特性包括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2、交通特性对交通流理论建立、通行能力研究、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各有什么影响?在交通工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

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中有什么作用?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时间平均速度与空间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2、交通量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调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要注意什么问题?3、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4、地点车速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5、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进行行车速度调查时应如何考虑这些影响因素?6、交叉口的交通调查包括哪些项目?各要调查什么内容?7、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第四章1、交通流三参数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特征变量?2、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3、简述离散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4、简述连续流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5、简述描点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6、简述排队论、排队系统及服务方式。

7、简述车辆跟驰特性、跟驰模型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8、简述车流波动理论、回波速度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1、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及它与道路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2、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方面?3、道路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是如何定义的?4、道路的服务水平是如何定义的?服务水平的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服务水平高低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何关系?5、写出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学》复习题

华东交通⼤学《交通⼯程学》复习题华东交通⼤学《交通⼯程学原理》练习题第⼀章绪论1、什么是交通⼯程学?交通⼯程学主要研究哪⼏个⽅⾯?2、我国⽬前的交通⼯程进展情况如何?从现状和国外交通⼯程的发展进程来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向应如何?第⼆章⼈、车的交通特性分析1、为什么要研究交通特性?⼀般包括哪些特性?这些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2、感觉和知觉的差异。

3、驾驶员在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职责是什么?驾驶员的交通⾏为及⼼理特性如何?4、驾驶员的哪些个性特征可以影响到驾驶⾏为?其影响如何?5、交通设施(设计。

)中哪些情况考虑了驾驶员(⾏⼈或者乘客。

)的交通特性?举例说明。

6、疲劳驾驶、饮酒与驾驶的危害。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表达?有何⽤途?2、什么叫⾼峰⼩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途?3、何谓车辆换算系数?路段和交叉⼝该系数是否相同?你认为应如何求算较合理?4、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5、何谓第三⼗位⼩时交通量?有什么意义及⽤途?6、某双向道路,两个⽅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时和600辆/⼩时,该道路的⽅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_______a、40%b、60%c、50%d、66.7%7、、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12年3⽉20⽇测得三⽉份星期⼀平均⽇交通量为15800辆/⽇,⽉变系数为0.96,星期⼀的⽇变系数为0.97,第30位⼩时系数为12.5%,⽅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能⼒取800辆/⼩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a、不需扩建b、⾄少修建4车道c、⾄少修建3车道d、⾄少修建5车道8、表为城市观测站与研究周交通量变化系数和⽉变系数记录的交通量,试由这些数据计算周变系数、⽉变系数值9、试述流动车法的基本原理、适⽤范围、测定⽅法10、交通量调查有哪些⽅法?各有何优、缺点?11、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的类型如何选定?如何设置?12、在编制《南昌某⼩区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时,对解放西路/上海南路交叉⼝进⾏了交通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据表完成该交叉⼝的流量流向图。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总论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共计 题

交通工程总论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共计 题

交通工程总论(习题解析)目录第2章交通特性分析 (2)第4章交通流理论 (3)第5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7)第7章停车设施规划 (9)第8章交通控制与管理 (10)第9章道路交通安全 (12)1第2章 交通特性分析2.1 解:K AADT 50000.150.53750/100100K DDHV pcu h =⨯⨯=⨯⨯=3750==2.51500DDHV n C =单该公路应该修双向六车道。

2.2 解:(1)因为速度—密度符合直线关系式所以,m 11Q 0.25801052100/22j f K V pcu h =⨯⨯⨯=⨯⨯=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为2100pcu/h(2)由Q 1j f vK v v⎛⎫=-⎪ ⎪⎝⎭得,28016000v v -+=,40/m v km h = 此时对应的车速是40km/h 。

3第4章 交通流理论4.1 解:由题意得:符合二项式分布,2n =,0.25P =(1)k kn k n k P C P P -=-1121121120.25(10.25)20.25(10.25)0.375P C --=-=⨯-= 220.250.0625P ==120.4375P P P =+=其中两人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概率是0.4375.4.2 解:由题意得:符合二项式分布,20=n ,0.25P =(1)k k n k n k P C P P -=-00200200.25(10.25)0.00317P C =-=不使用左转弯信号灯的概率是0.00317。

4.3 解:由题意得:符合负二项分布,5β=,0.6P =11()(1)k k P k C P P βββ-+-=-51533510.60.174(3)(10.6)P C -+-==-其中有三台可直接使用的概率是0.174。

4.4 解:由题意得:符合泊松分布,3t λ=tk k ek t P λλ-=!)( 535(3)0.10085!P e -==明年将有5次事故的概率是0.1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力、视野、色感 ②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反应特性 制动反应时间 停车距离
2020/5/14
55
二、汽车的交通特性
车辆的设计外廓尺寸 车辆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有密切关系。在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中都规定 了机动车辆外廓尺寸界限。 动力性能 最高车速 加速度(加速时间) 最大爬坡能力 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 制动性能稳定性 方向稳定性
周变化:交通量的周变化是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 量变化,因此,也称周日变化。 ➢ 周变系数定义为:年平均日交通量除以某周日的 平均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 K周日 某周日平均交通量
➢ 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等于全年所有该周日的交 通量除以全年该周日的总天数。
2020/5/14
14 14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2020/5/14
10 10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 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如 果以辆/d为单位,平均交通量表达式为:
平 均 交 通 量
1 n
n i1
Qi
按平均值所取的时间段的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 量有:
➢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WADT
1 7
7
Qi
i1
2020/5/14
12 12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月变化 :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
化。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
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或称月不均衡系数,月
换算系数),以K月表示 。
K月
AADT MADT
2020/5/14
13 13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21 21
第三节 速度特性
2020/5/14
22 22
一、基本定义
地点车速:这是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 速,因此观测时L取尽可能短,通常以20~25m为 宜,用做道路设计、交通管制、交通规划资料。
行驶车速:这是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 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 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 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2020/5/14
34 34
三、车头间距 hs 、车头时距 ht
前述Q、K、V(这里V是指什么?)均属于宏观 交通流参数,而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属于微观交 通流参数。其定义为: 车头间距:是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两车(用前 保险杠等具有代表性的点测量)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是指连续行驶的前后两辆车(具有代 表性的点)通过行车道上某一点(或某一断面) 的时间差。 对观测路段上所有的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取平均 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与平均车头时距。
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
面各车辆的点车速,这些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即:
V t
1 n
n i 1
vi
式中:V t —时间平均车速(km/h);
vi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km/h);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辆)。
2020/5/14
26 26
三、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
➢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2020/5/14
11 11
一、交通量的定义
➢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
1 365
365
Qi或 闰 年:
i 1
AADT
1 366
366
Qi
i 1
➢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MADT
1 k
k
Qi
i 1
k:为当月的天数。
➢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S
s1
s2
s3
s4
2020/5/14
33 33
二、车道占有率
时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任意路段上,车辆通过时 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总时间之比(%),其表达式 为:
Rt
1 T
n
ti
i1
式中: Rt —时间占有率; T —观测总时间;
ti —第i 辆车的通过路段所需要的时间; n —观测时间内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数。
2020/5/14
31 31
二、车道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是指在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 路段总长度之比(%),表达式为:
Rs
1 S
n i 1
si
式中: Rs —空间占有率;
S —观测路段总长度;
si —第i 辆车的长度; n —观测路段内的车辆数。
2020/5/14
32 32
二、车道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示意图:
区间平均速度: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 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之比(以后讲到速度 如果不加说明即为区间平均速度)。当观测长度 一定时,其数值为所有车辆行程车速的调和平均 值,计算公式为:
V s
1 n
s
n
ti
i 1
1 n
1
n
i1
1 vi
式中:V s —区间平均速度(km/h) ;s —路段长度
2020/5/14
33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减 速 度
危 险 信 息 出 现

制动力最大 车辆停止


脚从

油门

踏板

开始

移动

时间
信息感知分析 动作时间
判断时间(0.4s) 制动反应时间
制动器 作用时间
制动持续 时间
停车距离
2020/5/14
44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①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时变化:一天24小时中,每个小时的交通量亦在 不断变化。
➢ 一天24小时中,流量最大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 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 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
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
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
PHFt





内t时


交通
量) 60
t
一般 t=5min或t=6min或 t=10min,最常用t=15min
(km);ti —第i辆车的行驶时间(h);n —观
测到的车辆数;vi —第i辆车行驶车速(km/h)。
2020/5/14
27 27
三、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
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之间的互换关系
➢ 由时间平均速度可以推算出区间平均速度:
V
s
Vt
σ
2 t
Vt
式中:σ
2 t
—时间平均速度观测值的均方差。
2020/5/14
66
三、道路交通特性
路网密度与间距
⑴选取应遵循的原则:①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 要求相匹配;②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 度等匹配。
⑵计算公式:
n
Qi di
公路网的合理密度:r0
1
AF
道路网间距:L
t
v 7.2
1 a
1 b
vs
/
3.6
1 vs / v
2020/5/14
77
三、道路交通特性
➢ 由区间平均速度同样可以推算出时间平均速度:
Vt
Vs
σ
2 s
Vs
式中:
σ
2 s
—区间平均速度观测值的均方差。
2020/5/14
28 28
第四节 密度 、车道占 有率、车头间距 、车头
时距
2020/5/14
29 29
一、密度 K
交通流(车流)密度: 是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 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
KN L
道路结构 道路线形 道路网布局 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 叉形;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 放射环形。
2020/5/14
88
第二节交通量特性
2020/5/14
99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 通过道路某一地 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 类型分,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 交通量,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 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临界车速:这是指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 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 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 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2020/5/14
24 24
二、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常用以下特征车速表示车速的统计分布特性:
中位车速: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 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 车辆数相等。
39 39
一、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
2020/5/14
35 35
三、车头间距 hs 、车头时距 ht
平均车头间距与平均车头时距与宏观交通流参数 Q、K存在以下关系:
K 1000 hs
Q 3600 ht
式中:hs —平均车头间距(m); ht —平均车头时距(s)。
2020/5/14
36 36
第五节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2020/5/14
11
第一节交通要素特性
2020/5/14
22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特殊的要素,其他要素都 是围绕“人”进行设计和运作的,因而,“以人为本” 是交通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道路交通系统中 “人” 包括车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客和行 人。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机动车驾驶员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