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1.卡特彼勒

詹姆斯·欧文斯董事长兼CEO

2005年,卡特彼勒再创财政收入新纪录,实现销售收入363.3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20%;营业利润37.84亿美元,增幅为41%。在将6西格玛嵌入公司“DNA”后,卡特彼勒不断在各个环节进行模式创新,使公司实现了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卡特彼勒在产品研发、应用领域上不断拓展;通过完善物流系统、提高生产效率等,提升用户交付能力,借此降低产品库存以及供应链成本;另外,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卡特彼勒不断发掘新兴市场的潜力,打造新区域增长点,在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上搭建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平台,并将已在全球运作中高效的商业模式移植其中,扩大市场范围。

卡特彼勒董事长兼CEO詹姆斯·欧文斯先生对2005年的表现评价道:“2005年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们再次创下了财政收入的新纪录,全球业务均出现增长,公司员工、供应商和供销商也都在努力使我们抓住客户需求上升的机遇,产销量攀升。在中国,我们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扩大产品线,加大产品支持力度。对于卡特彼勒团队2005年取得的成绩,我很满意,但更令人满意的是,公司没有止步不前,而是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2. 小松 KOMATSU

坂根正弘社长兼CEO

小松—世界500强企业,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公司,自2001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重组,并推行以业绩为基础的内部竞争以来,不仅摆脱了2002财年销售额下降、公司出现亏损的局面,而且销售额和利润大幅飙升。2003年11月,小松宣布了其“感动世界,5-800的中期管理计划”,即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的2006年财年销售额达到12500亿日元,营业利润800亿日元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提前一年实现,而且到2006财年结束,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7019亿日元(144.86亿美元),纯利润1142亿日元(9.72亿

美元),其中工程和矿山机械销售额12912亿日元(109.91亿美元)。这不仅得益于这几年日本国内市场的回暖,更得益于小松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2003财年小松海外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57.97%,到2006财年达到了68.9%。2005财年小松在美洲的销售额首次超过日本本土。

3.特雷克斯 TEREX

罗纳德·笛福董事长、总裁兼CEO

1993年10月任总裁,1995年3月任总裁兼CEO,1998年3月任董事长、总裁兼CEO 作为全球排名第三位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特雷克斯在最近的10年时间内,用收购演绎了一场快速成长的过程。迄今,特雷克斯拥有几十个品牌,其业务更是涉及建筑机械,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物料加工和采矿,筑路、公共工程等领域。

特雷克斯的成功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全球工程机械前10强中的企业,大多来自土石方设备制造领域,而特雷克斯并非如此。在业务选择上,特雷克斯避开了这个竞争激烈,充满强大对手的市场,而是在破碎筛分、高空作业平台、起重机、公共工程等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从公司各个业务所占的比重看,特雷克斯近64%的销售收入来自于竞争对手实力相对较弱的市场。

在用了近10年时间构建了“不以建筑机械为主要产业综合体”的产业框架后,特雷克斯在继续深化其全球影响力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拓展。特雷克斯中国控股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将全面整合其在中国的各项业务。值得关注的是:特雷克斯在全球市场上通行的收购模式,如何在中国上演? 4.日立建机 HITACHI

木川理二郎社长

1947年8月2日出生 2006年4月就任社长

2005年(2005年4月1日-2006年3月31日),日立建机表现相当抢眼,公司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均实现39.8%的大幅增长。在50强排行榜中由2004年的第6位跃居第4。2005年日立建机在全球各个区域市场全线飘红 ,在中国更是取得了74.12%的增长(在中国销售额达到了675.55亿日元,合5.75亿美元,占日立建机总销售额的10.8%)。2005年,日立建机通过贯彻公司“SOH 21-Creative Value UP”的中长期战略方针,致力于构建行业一流的利润结?加速了对全球市场的拓展。2005年日立建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已占其总销售额的67.53%。

2005年,日立建机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加大各细分市场的开拓,扩大产品系列,推出了7种机重范围从23~85t的液压挖掘机以及3种功能更为强大的17~22t的大型轮式装载机改进型产品。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推出了多款城市专用短尾小型挖掘机和满足第三阶段排放法规及欧洲噪音标准的短尾小型挖掘机产品,开发了拆除机械等。值得关注的是,日立建机正在向扩大全系列工程机械的方向迈进,如日立建机已确定将轮式装载机作为其继液压挖掘机之后的第二个支柱产品。

5.约翰·迪尔

Rob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0d4741256.html,ne 董事长、总裁兼CEO

迪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工程机械也是其强项。迪尔公司有3个业务板块:农业机械、商用和民用机械、建筑和林业机械。2005年迪尔公司营业额达到219.3亿美元,净利润14.47亿美元,其中建筑和林业机械业务销售额达到52.29亿美元。2005年迪尔建筑和林业机械部推出了21种新品或改进型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小型工程机械产品的推出,如推出的迪尔迄今为止最大的、斗容达5.4m3的装载机和小型履带滑移式装载机系列,使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为满足北美市场对铰接式自卸车不断增长的需求,迪尔设于爱荷华州的工厂也于2005年开始生产铰接式自卸车。2005年迪尔建筑和林业机械的销售额增长了24%,营业利润达到6.89亿美元。由于在资产和成本控制方面卓有成效,加上产品价格的提升,迪尔建筑和林业机械的营业利润率达到了13.18%。

6.沃尔沃建机VOLVO

托尼·海尔山总裁兼CEO 2000年6月就任总裁兼CEO

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在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全球工程机械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沃尔沃通过一系列并购,完成了其全球产业布局。1995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收购了欧洲最早的小型挖掘机制造企业—法国的Pel-Job公司;1997年,又收购了一家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平地机企业—加拿大冠军路面机械公司;1998年,作为韩国国内最大的一笔国外投资,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收购了以生产挖掘机为主的韩国三星工业公司,借此进入全球挖掘机领域。在完成一系列并购后,2001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还相继开发出了

挖掘装载机、滑移装载机等设备。2003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在全球工程机械50强排行榜中由第8位升至第4位,并连续两年位居第4位。

2005年沃尔沃建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8.58%,营业利润却增长了45%,达到3.47亿美元。沃尔沃建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ny Helsham评论说:“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产量增加,分销系统得到改善以及更受欢迎的产品组合。”2005年,沃尔沃建机在推出公司迄今最大的70t级EC700BLC挖掘机和全新的G900系列平地机等设备的同时,继续加大了分销商体系建设和租赁业务的拓展力度,增开了40家租赁店,至此,沃尔沃建机租赁店总数已达116家。

7.利勃海尔LIEBHERR

威利·利勃海尔董事长兼总裁

1993年就任董事长兼总裁

利勃海尔公司由汉斯·利勃海尔创立,是世界起重机行业的先锋。1949年利勃海尔制造出其第一台塔式起重机,从而开始了公司的成功历程。利勃海尔的母公司是位于瑞士Bulle的利勃海尔国际股份公司,该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利勃海尔集团下属各公司100%的股份,公司的股东全部为利勃海尔家族成员。利勃海尔的产品包括工程机械(如土方设备、移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和采矿设备),船用起重机、航空产品、家电和机床等。其中工程机械业务的销售额占利勃海尔总销售额的约63%;移动式起重机占21.5%。分散经营、管理的模式是利勃海尔公司的一大特色,利勃海尔按产品将公司分成若干个独立运作的公司单元,每种产品的生产、销售分别由各个控股公司掌控,各个控股公司则由利勃海尔国际股份公司统一管理。这样不仅更容易贴近客户、高效,而且更具灵活性,市场响应速度也更快。近几年,利勃海尔已投资12亿美元用于购买建新厂房的土地和生产设备、以及研发及服务设施,并计划继续通过类似的投资实现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8.CNH CASE NEW HOLLAND

Harold Boyanovsky CNH总裁兼CEO

2005年3月就任总裁兼CEO

CNH隶属意大利菲亚特FIAT集团。1999年11月,凯斯(Case)和纽荷兰(New Holland)两家公司强强联合组成CNH全球公司。CNH拥有Case和New Holland两大品牌,每个品牌都拥有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两大业务板块。2005年,CNH实现销售收入125.75亿美元,其中农业机械78.43亿美元,占62.4%;工程机械39.63亿美元,占31.5%。2005年CNH工程机械业务增长11.79%,主要是受北美挖掘装载机市场需求强劲的推动。CASE品牌的挖掘装载机是CNH的强势产品。1957年,凯斯推出了工业界首台工厂正式生产的装载挖掘两用拖拉机—CASE320。1988年凯斯挖掘装载机被《财富》列入“全美100最佳产品”,1999年凯斯挖掘装载机生产超过50万台。1994年,凯斯与住友重机械签约生产供应北美市场的挖掘机,1998年,凯斯扩大了与住友的供货协议范围,开始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挖掘机产品。

2002年,CNH与神钢相互持股,在全球范围内结成联盟,并于当年7月在意大利成立了菲亚特神钢工程机械公司,在澳大利亚成立神钢-CNH澳大利亚公司,在中国成立神钢凯斯工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9.英格索兰 Ingersoll-Rand

Herbert L. Henkel 董事长、总裁兼CEO

1999年10月1日就任总裁兼CEO

2000年5月3日任董事长、总裁兼CEO

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创建于1871年,在全球建有100多家工厂,是美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英格索兰业务涉及建设技术、气候控制、工业应用、门控安保和小型机械设备(山猫与Clubcar)等五大部分,其中建设技术是英格索兰最具历史的部门之一。英格索兰建筑机械和山猫小型机械设备2005年的销售收入为38.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7%。2005年英格索兰业绩增长主要得益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此外6西格玛管理和独有的业务流程均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品质,并减少了材料、运输和能源成本。其中2005年山猫小型机械设备业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新产品的推出、北美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配件和附具销量的增长;英格索兰建筑机械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北美公路建设和养护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2006年,英格索兰集团将持续增加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在亚太和拉丁美洲地区加大包括山猫在内的多项业务销售渠道的拓展,并致力于成本的减少和效率的提高。

10.山特维克 SANDVIK

Lars Josefsson 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总裁

总部设在瑞典的山特维克集团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拥有三大业务板块:矿山和工程机械,工具以及材料科技。2005年山特维克集团的营业额为 633.7亿瑞典克朗(合79.84亿美元),其中工具业务销售额为208.47亿瑞典克朗,矿山和工程机械为205.6亿瑞典克朗,材料科技为170.03亿瑞典克朗。山特维克矿山和工程机械的前身是成立于1856年的芬兰汤姆洛克公司(TAMROCK),其产品覆盖了岩石开挖、破碎、运输等领域,后被山特维克公司收购。山特维克矿山和工程机械属下目前拥有16个品牌。2005年由于矿山行业对设备的需求强劲,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的销售额增长 23.73%,营业利润增长45.11%,达到3.344亿美元。2005年11月,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在中国的工厂竣工投产,工厂投资1500万美元,初期主要生产破碎筛分设备。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在中国的近期目标是年销售额10亿瑞典克朗。

11. JCB

Anthony Bamford

董事会主席

JCB,英国最大的家族公司,以其挖掘装载机产品而著称。2004年JCB第50万台挖掘装载机下线,2005年JCB挖掘装载机第三次获得英国女王大奖。2005年JCB销售产品45000台,同比增长20.8%;税前利润翻了一番,达1.89亿美元。JCB公司主席Anthony Bamrford说:“2005年是JCB公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无论是利润、产量和销售额都创新高。”2005年是JCB的60华诞,JCB开始兴建其在印度的第3家工厂,将生产20t级挖掘机,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并出口到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同时投重资对其在印度的另一家挖掘装载机工厂进行工艺、生产流程的升级。2005年12月,JCB的中国零配件中心也在上海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在上海的新工厂已在2006年初落成。2005年,JCB还打破了其从不进行并购的传统,收购了德国的压实设备制造商—Vibromax公司,并以“JCB Vibromax”的品牌开始在全球销售压实机械产品。迄今为止,JCB在全球有17家工厂,其中10家在英国,而英国工厂生产的75%的产品出口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徐工集团

王民董事长

1954年3月2日出生 2000年2月就任董事长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3月,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强、产品线丰富、生产规模化的优势。徐工在起重机械、装载机、压实机械等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其汽车起重机和压路机两大主导产品占据了中国近50%的市场份额。徐工集团徐重起重机械业务,近几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新品推出,特别是大吨位、全路面起重机产品上引领了行业发展,目前徐重的研发系统正逐步向营销、制造、研发三位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以打造更高的竞争平台。一直以来徐工集团非常注重国际化建设,积极发展与包括卡特彼勒、利勃海尔、蒂森克虏伯、罗克韦尔等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先后组建了10余家合资企业。2005年,徐工集团无论销售额还是出口额均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1480多台的徐工品牌的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到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工程机械产品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家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2005年10月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集团达成协议,以3.75亿美元出让其全资子公司徐工机械85%的股份,借此通过与国外资本的战略合作及对接,彻底甩掉历史包袱,对企业进行整体改制,全面提升竞争力。

13.美卓矿机 Metso Minerals

Bertel Langenskiold总裁

1950年出生2003年1月29日就任总裁

美卓矿机是芬兰美卓集团的子公司,主要从事矿用设备的生产与研发。在芬兰、法国、美国、南非和中国等50多个国家设有制造厂,在100多个国家设有500多个销售服务机构。全球矿业投资的活跃,如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铁矿开采的兴盛,推动了美卓矿机业务的快速增长;此外,北美、欧洲和印度的公路网及其它基础建设也促进了对美卓矿机破碎、筛分设备需求的增长;而铁矿石价格的居高不下也使得美卓矿机的金属回收设备保持较高需求。因为此,2005年美卓矿机所有的产品系列销售均实现了增长。美卓矿机2005年营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则主要得益于销售量的扩大、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其中破碎和筛分业务的利润增长最为显著。美卓矿机海外市场销售额占到其总销售额的92%,其中除芬兰之外的欧洲占到37%,北美占21%,亚太地区占17%,南美及美洲中部占12%,其它地区占5%。

14.神钢建机 KOBELCO

岛田博夫神钢建机社长

拥有70多年历史的神钢建机事业,在1999年从神户制钢所独立出来,成立了神钢建机株式会社。2002年神钢建机与隶属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的CNH集团(拥有CASE和New Holland两大品牌)相互持股,在全球范围内结成联盟,CNH拥有神钢建机株式会社20%的股权,神户制钢所持有其余的80%。2002年7月,神钢建机与CNH在意大利成立菲亚特神钢工程机械公司,在澳大利亚成立了神钢-CNH澳大利亚公司,在中国成立了神钢凯斯工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神钢建机在包括日本、中国、泰国、美国、意大利5个国家在内的全球范围设立了生产基地。1994年神钢在中国成立了成都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2003年在中国又成立了第二家工厂—杭州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2004年4月,神钢建机的起重机业务从神钢建机株式会社剥离,成立了神钢起重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拥有其100%的股份。神钢建机专注于挖掘机事业,神钢起重机株式会社则专注于起重机业务。2005年神钢工程机械业务的销售额为2339.19亿日元(合19.91亿美元),增长11.75%;营业利润95.82亿日元(0.82亿美元),增长37.46%。其中神钢建机株式会社的销售额为1942.35亿日元(合16.53亿美元),营业利润72.5亿日元(合0.62亿美元);神钢起重机株式会社销售额为396.84亿日元(合3.38亿美元),营业利润23.32亿日元(0.20亿美元)。

15.阿特拉斯·科普柯 Atlas Copco

Gunnar BrocK 总裁兼CEO

1950年出生 2002年5月就任总裁兼CEO

阿特拉斯·科普柯拥有4大业务:压缩机技术事业、工业工具事业、建筑及采矿设备事业、租赁服务事业。2005年阿特拉斯·科普柯的销售额达到527.42亿瑞典克朗(合66.45亿美元),上述4大业务的销售额分别占39%、11%、28%和22%。2005年矿山行业和建筑机械行业对设备的需求十分强劲,加上产品价格的提升,阿特拉斯·科普柯建筑及采矿设备业务的销售额和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销售额为151.54亿瑞典克朗(19.09亿美元),增长44.96%,营业利润为2.61亿美元,同比增长85.92%。继2004年收购英

格索兰钻机业务后,2005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又收购了丹麦Lifton Bulgaria EooD公司以及Lifton Breaker A/S破碎锤业务,通过一系列有选择的收购,不仅丰富了阿特拉斯·科普柯建筑及采矿产品系列,同时也拓宽了其市场空间。另外,阿特拉斯·科普柯在对现有建筑及采矿产品进行改进的同时,还根据不同施工场合进行专门的产品研发,其在2005年推出的低噪音履带式钻机、地下和露天凿岩设备等新产品的销量迅速飙升。1994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在南京建立了第一家建筑及采矿设备领域的合资工厂;目前,在沈阳、张家口、南京等地均成立了独资公司。

16. JLG

William https://www.360docs.net/doc/0d4741256.html,sky

董事长、总裁兼CEO 58岁

2000年9月任总裁兼CEO,2001年2月任董事长、总裁兼CEO JLG公司是世界第一大高空作业平台、第三大伸缩臂叉装车和第一大高速轮式伸缩臂液压挖掘机的全球制造商。仅在6年前,JLG还只是一家单一的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4次的并购和大规模的产品开发投资,不仅奠定了其第2个核心产品—伸缩臂叉装车的全球领先地位,而且丰富了产品线,拓宽了其市场领域。1999年,JLG收购了伸缩臂式叉装车制造商—Gradall工业公司;2003年收购了Textron OmniQuip旗下Lull和SkyTrak品牌的伸缩臂式叉装车;2004年收购了Manlift,包括Delta Manlift和 Liftlux 的大型剪式高空作业平台。2005年JLG取得了巨大成功。JLG公司总裁兼CEO William https://www.360docs.net/doc/0d4741256.html,sky评价说:“2005年财年,JLG销售额达到17.35亿美元,增长45%,创公司成立3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也使得公司三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31%。这不仅得益于全球各个区域持续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得益于2003年JLG对OmniQuip公司的收购。”2005年JLG高空作业平台业务占其销售额的51%,伸缩臂式叉装车占29%,挖掘机占4%,服务和零部件占16%。

17.马尼托瓦克Manitowoc

Glen E. Tellock 总裁兼总经理

自2001年和2002年相继收购了波坦(Potain)和格鲁夫(Grove)后,马尼托瓦克公司的实力大大增强,产品线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巩固了其业内主要供应商的地位。2005年是马尼托瓦克起重机集团实现快速提升的一年,公司起重机业务销售额增长了30.46%,营业利润更是增长了99.71%。Glen Tellock 总裁说:“我们在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业内领先的客户支持方面所作的承诺,已在我们2005年的财务数字中得到体现。我们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维持不间断的产品开发,以确保为市场提供最新的吊运设备。这一点可以说在2005年3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ONEXPO展会上有了最好的体现,我们展出了14台起重机,其中12台是新机型。这种开发趋势将在2006年得以继续。”2005年,马尼托瓦克宣布了在中国张家港设立新工厂的计划,并在意大利的Niella Tanaro建立了移动式起重机工厂。马尼托瓦克Crane CARE的客户支持品牌在2005年也得以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公司还宣布实施包括新培训中心、新联络中心和新技术在内的许多措施。

18. 斗山Infracore DOOSAN Infracore

崔昇喆总裁兼CEO

1948年5月22日出生 2005年4月就任总裁兼CEO

成立于1896年的斗山集团,按资产在韩国财经界排名第9位,年销售额约115亿美元。斗山集团此前是一家以快速消费品产业和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2001年收购了韩国重工业株式会社,并由此迈出了向重工业领域扩张的步伐。2005年4月29日,斗山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收编至麾下,并将其更名为斗山Infracore。作为支撑斗山集团的基础建设支持产业(包括构筑基础设施必需的装备、制品,土木建设和其他相关的附加服务)业务的核心力量,斗山Infracore在成立之初便制定了“到2015年在基础建设支持产业市场进入全球前5名”的成长战略,并将销售目标由目前的约30亿美元提升至2015年的500亿美元。为了顺利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斗山Infracore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多领域推进,其中实施全球并购是其战略的重中之重。斗山Infracore在比利时、中国建有工厂,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南非设有销售公司。2005年斗山Infracore的销售额为27.87亿美元,其中工程机械销售额为15.32亿美元,工业车辆部门(含滑移式装载机、伸缩臂叉装车)增长55.1%,营业利润增长134.3%。

19.曼尼拓集团Manitou

Marcle Claude Braud总裁

1998年就任总裁

1957年,Marcel Braud先生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越野叉车后,创立了曼尼拓公司(Manitou),公司总部位于法国的Ancenis。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曼尼拓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近10亿欧元的全球越野叉车的领导者。除越野式叉车外,伸缩臂式叉装车和高空作业平台产品也是曼尼拓的主导产品。

2005年,曼尼拓继续加强了其三个市场领域(建筑、农业、工业)的拓展,并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2005年其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18%,欧洲以外的市场则增长了39%。按区域分,曼尼拓87%的销售额来自欧洲,其他地区占13%;按市场领域分,曼尼拓49%的销售额来自建筑业,25%来自农业,工业占26%。1998年Marcel Braud先生将公司的管理权交给其儿子Marcle Claude Braud。

2005年9月21日,曼尼拓在中国收购了杭州瑷瑞盟叉车有限公司90%的股份,并更名曼尼拓杭州物料搬运有限公司;2006年3月,曼尼拓又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成立杭州曼尼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协议,杭叉占60%的股份,曼尼拓占40%。

20.住友重机械SUMITOMO

清水谦介住友建机社长

1945年8月27日出生 2006年4月就任社长

1963年住友建机作为住友重机械株式会社的建机部门而诞生,1986年从住友重机械株式会社独立,成立住友建机株式会社。1986年住友建机与美国Link-Belt公司在肯塔基州成立了Link-Belt工程机械公司,三年后,住友购得其全部股份。目前该公司主要生产起重机产品。在北美市场,其汽车起重机销量位居第一,履带式起重机位列第二。2001年住友建机公司重组,住友建机株式会社分拆为住友建机销售株式会社、住友建机制造株式会社和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前两家公司为住友建机株式会社的子公司,而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则从建机株式会社独立出去,专门从事起重机业务。2002年,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与日立建机公司成立了股比50∶50的起重机合资企业—日立住友重机械建机起重机株式会社,这家合资公司整合了日立和住友的起重机业务,产品采用日立住友(Hitachi Sumitomo) 联合品牌。该公司2004年开始在日立建机中国合肥的工厂生产起重机。2003年住友建机与香港中骏集团在中国成立工程机械销售、服务公司—住重中骏(厦门)建机有限公司。

21.现代重工HYUNDAI

崔吉善社长

1946年出生 2005年就任社长

现代重工成立于1972年,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公司。1985年进入工程机械领域,2002年脱离现代集团独立。现代重工下设6个业务板块:建设重装备、造船、发动机、电气电子系统、厂房工程、海洋石油设备。2005年的销售额为10.3544万亿韩元(合102.52亿美元),其中工程机械业务销售额为1.05万亿韩元,占10%。现代重工进入中国的10年,取得了巨大成功。现代重工崔吉善社长评价说:“现代重工自1995年在中国投资建厂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在全球投资企业中的成功典范。2005年现代(江苏)经历了新工厂的建设和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转型调整,仍然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未来我们将会加大投资力度,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同时,加快现代(江苏)海外市场的发展!”

不久前,现代重工宣布将投资3000万美元在中国上海建立投资控股公司,以整合和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同时建立研发中心,作为其在中国的产品研发和采购中心。

目前现代重工在中国有4家合资公司,包括北京和常州生产挖掘机和叉车的两家公司,以及在扬州的电子产品公司和在烟台的工业锅炉公司。

22.多田野TADANO

多田野宏一 2003年6月就任社长

多田野1948年成立,1955年开发出日本第一台液压汽车起重机。 1990年多田野全资收购了德国法恩(FAUN)公司,主要为欧州市场提供全地面起重机。受日本泡沫经济和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从1999年起,多田野出现了连年亏损现象,通过大幅度裁员和减薪,2003财年减亏到6亿日元(510万美元)。2003年以来,随着日本、欧美等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2004财年多田野开始恢复盈利势头。2003年多田野在中国合资成立了北起多田野(北京)起重机有限公司,从事汽车起重机、越野轮胎起重机、高空作业车生产。目前多田野在全球设有近40个销售办事处,在海外拥有9家子公司、3家事务所,海外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比重超过40%。

2005年多田野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推出新产品、扩展全球服务网络促进了其全球销售量的增长。2006年多田野将投资75亿日元(5350万欧元)用于扩建新厂房,以及进行产品结构重组,以期在2008年底将其在日本三个工厂的产量提高30%。多田野的主导产品是全地面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此外汽车起重机约占

20%的比重。

23. 希尔博HIAB

Pekka Vartiainen总裁

1956年出生 2003年就任总裁

希尔博公司(HIAB)是通力集团货运装卸技术公司(KnoeCargotec Corporation)的下属公司,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Cargotec公司2005年6月1日在赫尔辛基证券交易所上市,2005的销售额为23.58亿欧元,员工人数7300人。HIAB是全球车载式自装卸设备的领先制造商,2005年的销售额为8.44亿欧元,共有6个系列产品:随车起重机,整体自装卸系统,林业起重机,随车叉车,尾板和自卸车,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希尔博公司在芬兰、瑞典、丹麦、荷兰、西班牙、韩国和中国等地建有工厂,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1000多个服务机构。

2005年6月8日,希尔博在中国的独资工厂—希尔博装卸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开业,工厂投资420万美元,主要生产MULTILIFT品牌的整体自装卸设备。

24.维特根集团Wirtgen

Stefan Wirtgen 总裁

维特根成立于1961年,最初主要生产铣刨机。1988年,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市场影响力,维特根与巴西拌和设备、路面机械制造企业CIBER开展技术合作,并收购了该公司25%的股权。1995年,维特根整体收购了CIBER公司。之后,维特根开始了在筑路设备领域品牌收购的历程。2000年左右,维特根收购了一家美国摊铺机制造企业—Global Asphalt Products, Inc.,拓展了其在北美区域的市场。同年,维特根还收购了成立于1836年的国际摊铺机领先制造企业—福格勒,以及成立于1878年的德国压实机械制造企业—悍马。至此,由维特根、悍马、福格勒以及CIBER等组成的维特根集团正式成立。一系列的收购使得维特根产品涵盖了包括铣刨机、路面再生设备、滑模摊铺机、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并使集团由此成为了全球筑养路机械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之一。继在欧洲、北美、南美道路建设养护设备的成功之后,维特根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增长点—中国市场。在相继成功拓展台湾、香港业务后,维特根香港有限公司在原有的北京、广州、上海三个代表处的基础上,又先后开设了武汉、重庆、南京、西安、昆明和乌鲁木齐等地代表处和服务机构,同时特别成立了维特根(广州)机械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中国大陆市场的售后服务。2004年11月,维特根河北廊坊的生产基地成立。

25.安迈集团

J.N.Schneider 董事长

安迈(AMMANN)集团是瑞士的一家家族企业,凭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及一系列的战略并购,成为全球领先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以及压实机械制造公司之一。安迈公司成立于1869年。在成立115年后的1984年,安迈收购了生产压实设备的德国Duomat 公司。1989年,安迈与日本洋马(Yanmer)公司在法国建立AMMANN-YANMER合资企业,生产小型设备;1991年,公司收购了生产拌和设备的意大利Macchine SIM公司,目前其品牌仍然保留。4年后,安迈收购了生产压实设备的德国Rammax 公司。1997年,安迈进入中国沥青设备领域。2000年,安迈美国公司成立。2001年,公司拓展与Yanmer 的合作。2005年,安迈上海公司正式成立。同年,安迈集团收购了捷克的压实设备制造商—Stavostroj以及瑞典生产燃烧器的Oertli Induflame AG。

至此,安迈集团不仅凭借多次并购行为完善了自身的供应链、产品线,还通过收购东欧、美国等地区的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整个欧洲,乃至北美以及部分南美、亚洲等地区。

26. 普茨迈斯特集团

Karl Schlecht

公司创始人、监理会主席

1998年就任监理会主席

1958年,Karl Schlecht先生在德国创建了普茨迈斯特公司(最早名为KS-Maschinenbau公司,1963年更名为普茨迈斯特)。经过近60年的发展,普茨迈斯特公司成为世界混凝土领域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制造企业之一。1998年,创始人Karl Schlecht先生成为公司监理会主席。

1963年,普茨迈斯特首台拖泵问世;1971年,象鼻阀系统研制成功及更新,为泵车技术带来了一次革命。普茨迈斯特一直专注于研发与创新,并与各个学院、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在竞争中以技术取胜。2004年,公司营业额达到5.535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9.8%;税前利润达到0.497亿欧元,较上年增长41%。2005年,普茨迈斯特继续保持了这种增长势头。

普茨迈斯特公司80%以上的市场在欧美,其中欧洲市场占53%左右(德国占10%),美国占29%;另外,远东(包括中国、日本)占8%。目前,企业将目标锁定印度、土耳其等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27.施维英集团

Schwing CEO

施维英集团由施维英先于1934年创立,是一家以生产混凝土机械设备为主的全球性集团公司,主要产品为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和混凝土回收站。1957年,施维英制造了德国第一台横梁塔式起重机;生产出世界第一台液压双缸混凝土泵;1982年推出了混凝土泵裙阀系统,受到市场推崇;1983年施维英与施德达公司(Stetter)合并成立施维英集团。

施维英总部设在德国赫恩,有950多名员工,在世界各地的生产基地有大约2000名员工,其中包括德国、奥地利、美国、比利时、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在法国、荷兰、奥地利、捷克、瑞典,施维英集团都设有销售和服务中心,同时还在100多个国家拥有代理商。施维英集团于1994年在中国建立了其独资生产基地—上海施维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于1995年10月正式投产,以生产、销售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车载泵、混凝土拖泵等为主。

28.法亚集团FAYAT

Jean-Claude 法亚集团道路建养设备部总裁

成立于1957年的法国法亚集团,通过一系列的兼并和收购逐步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集团公司。1969

年法亚收购了第一家压力容器企业,从此开始了其收购和兼并的历程。1987年法亚收购了第一家筑路设备生产企业,1988年又收购了意大利著名的筑路机械公司—玛连尼(Marini)公司。1994年在收购了GENEST 集团下的6家工程企业和4家电子企业后,法亚集团的实力得以迅速壮大,营业额和员工人数均翻了一番。2004年12月29日,法亚集团收购了世界第一大压实设备制造商德国的宝马格(BOMAG)公司,从而成为世界筑路机械设备制造的先锋。法亚集团拥有90多个知名品牌,涉及业务包括土木工程与民建、钢结构、电子电气与信息技术、道路建设与养护设备、物流与吊装设备以及压力容器制造等6大领域,2005年集团销售额为16.36亿欧元,同比增长32%,其中道路建设与养护设备的份额达到37%,销售额为6.05亿欧元(合7.14亿美元)。

29.柳工集团

王晓华董事长

1952年5月7日出生 1999年7月就任董事长

柳工,国内装载机企业三甲之首,是目前本土企业中运行最为稳健、高效,运营质量最好,赢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通过资本运作、低成本扩张,柳工在江阴、上海、镇江、扬州等建立了制造基地,夯实了产业布局。目前柳工已形成以装载机为主导,挖掘机、压路机业务为两翼的产品结构。在巩固传统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柳工着力打造挖掘机、小型产品业务,并借助其较高的盈利能力,力争“三年内再造一个柳工”。与此同时,柳工全面升级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过持续的产品、技术创新,整合品牌资源,增强渠道优势,提升企业更高层面的竞争力,并使其形成互动与合力,打造企业高效运营的平台。

立足国际市场,柳工提出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目标,明确国际化发展战略。2005年,柳工更换新的品牌标识,在品牌上与国际接轨。为在全球战略中寻求突破,柳工目前正着力打造全球营销网络和渠道优势,使企业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

30.三一集团

梁稳根

2005年,三一泵车市场占有率由2004年的49%上升至2005年的59%。尽管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但三一的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扩大、毛利率持续上升、国际销售仍呈现增长。进入工程机械行业13年以来,三一凭借灵活的运营机制,顺畅的资本平台,同时利用、整合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诸多资源,构建多元化产品平台,不断完善营销服务模式与网络,打造强势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2005年,三一重工打响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枪,强化了企业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了品牌影响力。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三一实施“一升二降三加强”经营战略——通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费用,降低存货、应收帐款;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市场营销与服务能力建设等措施,实施产品、营销、服务、管理等环节的差异化竞争,实现了精细化运营,确保了企业持续发展。2005年,三一不断加强海外拓展,不仅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构建了营销网络,还在欧洲市场通过了第三方认证机构检测的CE认证。

31.久保田 Kubota

幡大辅社长

久保田创立于1890年,是日本一家多元化的机械制造企业,也是全球第一大的小型挖掘机制造商。久保田产品涉及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发动机、空调、自动售货机、工业材料、钢(铁)管、铸钢、环保设备等。2005年销售额达10510.4亿日元(合89.5亿美元),其中农业机械6781.64亿日元(57.73亿美元),占55%;工程机械销售额806.12亿日元(合6.86亿美元),占7.7%。久保田工程机械67%的市场在海外,2005年其海外市场增长41.1%,销售额达540.53亿日元(合4.6亿美元)。1953年,久保田公司设立“久保田建机株式会社”,正式进入工程机械行业。自197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小型挖掘机的研发和制造。2005年久保田小型挖掘机销量达到23300台,已连续4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久保田小型挖掘机在日本、欧美、澳大利亚等地20几个国家连续多年取得了绝对的市场优势,占有率也都达到了20%以上。

久保田公司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是农业机械产品,在江苏设有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久保田建机(上海)有限公司于2003年底正式成立。

32.爱斯太克ASTEC

J.Don Brock 董事长、总裁兼CEO

美国爱斯太克工业集团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产品系列最为齐全的矿山和工程设备制造商之一。

公司成立于1972年,最初主要生产沥青拌和设备。在美国公路建设的机遇下,企业通过内部提升与外部并购,快速成长。

爱斯太克集团总部设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拥有17个子公司及生产厂,分为4个专业集团,包括:(1)沥青设备集团,以生产沥青骨料拌和、沥青加热及保温、热沥青储存设备为主,有ASTEC,HEATEC,CEI三个品牌;(2)沥青摊铺集团,主要生产沥青混凝土摊铺及配套设备,有ROADTEC, CARLSON两个品牌;

(3)骨料及矿山设备集团,主要生产骨料的破碎、筛分、传送、清洗及回收设备,有TELSMITH,OSBORN,BTI,JCI,KP等品牌;(4)地下设备集团,主要生产非开挖定向钻机、沟槽开挖设备,有TRENCOR,ASTEC

UNDERGROUND,AUGERS三个品牌。为获得更广阔的渠道优势和技术支持, 2005年,爱斯太克与凯斯(CASE)在开沟机、以及水平定向钻等产品的销售、服务支持等方面结成了战略联盟。

33.帕尔菲格Palfinger

Wolfgang Anzengruber CEO

1956年5月9日出生 2003年9月就任CEO

帕尔菲格集团成立于1932年,是液压起重、装卸、搬运设备的领先制造商,世界折叠臂式随车起重机市场和技术的领导者。帕尔菲格拥有150种型号折叠臂式随车起重机产品,其中97%的产品出口到125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作为全球最大的随车起重机制造企业,帕尔菲格立足核心产品,通过自主研发、收购等方式不断丰富产品系列。1999年,帕尔菲格收购了世界第二大钩式装载车制造企业法国Guima公司;2004年收购了德国著名的随车高空作业平台制造企业BISON;2005年收购了生产尾板提升设备的英国Ratcliff集团。同时,帕尔菲格还根据不同市场开发了如农用起重机、木料回收起重机等一系列变形产品。帕尔菲格集团在推行产品多元化的同时,不断完善全球营销网络,目前其在全球125个国家拥有1500多个海外分公司,出口量已占总销量的90%以上。2003年帕尔菲格与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宣布常林在中国境内(香港、澳门除外)全面代理帕尔菲格的随车起重机产品。帕尔菲格家族拥有帕尔菲格集团64%的股份。

34.中联重科

詹纯新董事长

依托长沙建机院成立的中联,在成长伊始便被打上了“技术优势”的烙印。中联将科技融入产业发展循环,强调技术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科技产业化的同时,实现产业科技化。

同时,中联不断加强机制、模式创新,改进管理体系。2000年10月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2年,收购湖南机床厂;2003年,并购浦沅集团。

“核裂变”是中联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旨在以产品组团,从母体裂变出多个专业化公司,并以之为载体,分别引入品牌、技术、资本,进行多层级股份化改造和国际化运作,通过持续“裂变”,最后以中联重科为核心,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至今,中联重科已经涉足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筑路机械、非开挖设备、市政设备等领域。

目前,中联正在把产业链向上延伸至各关键零部件的供应环节,向下延伸至施工设备实物租赁、融资租赁等产业链终端,并对整个产业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增强企业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工

程机械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

35.阿太克 Altec

Lee J. Styslinger, III CEO

有着75年历史的阿太克公司是电业、电信业和承包类设备和服务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和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员工2500多人。主要产品包括:移动液压伸缩臂式高空作业车(用于电力、通讯、市政等作业),电缆铺设机,挖掘钻孔起重机等。

悠久的历史,稳定的财政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阿太克公司的文化基石。公司始终把员工放在第一位,把员工看作公司发展的最大动力。阿太克依靠雄厚的财政实力进行不断的产品创新,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施工设计,工程建筑和制造业的服务。同时也供应新产品、租赁设备和二手设备,提供全套的售后服务和全方位的设备解决方案。

阿太克把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设备为宗旨,并且始终把“在我们服务的市场内被客户认可为首选的供应商” 作为发展目标。

36.戴纳派克DYNAPAC

Ronald Kok 总裁兼CEO

戴纳派克1934年成立,1947年推出其首台压实设备。此后在压实和摊铺行业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戴纳派克专注于压实技术,拥有行业内著名的“国际压实中心”。戴纳派克有3大业务部们:重型压实、沥青摊铺和再生、轻型和混凝土压实部门,在瑞典、德国、法国、日本、中国和巴西建有8家工厂。2005年,戴纳派克的销售额达到了5.4亿美元,主要增长来自美国市场,在美国的销量达1100台左右,同比增长25%;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销量分别为350台左右。戴纳派克总裁兼CEO Ronald Kok 先生说:“2005年是戴纳派克卓有成效的一年,与2004年相比,我们的销售额增长了24%。在中国市场,也比上一年有了更好的表现,特别是我们的摊铺机系列产品。2006年,又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年份,我们希望在2006年保持持续的增长。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在2006-2007年,我们在中国天津武清工厂的产能将扩充一倍。”

戴纳派克在天津武清设立的工厂,于2004年4月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压路机和摊铺机产品。目前,中国已成为戴纳派克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37.厦工集团

王昆东总经理

作为中国装载机领域前三甲之一,厦工凭借其创造的“厦工模式”,迅速发展。2003年,厦工装载机年产销量率先突破万台。2004年,厦工工业园一期工程完工,使企业具备年生产装载机20000台、叉车3000台以及挖掘机2000台的能力,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为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易址后的厦工,不断改善其发展模式,整合供应商资源,增强供应链控制能力,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模式,着力提升主导产品产销量,充分体现规模效益;并将核心产品延伸至挖掘机、压路机领域,积极开发小型设备、推土机、路面养护机械等设备。

与此同时,厦工还对其位于“哑铃型”企业模式两端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环节进行调整,加快创新,加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力度,缩小整机在可靠性与配置上与国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差距,不断增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并整合代理商资源,夯实销售服务基础。

38.Bell Equipment

Gary William Bell CEO

1952年7月3日出生 1996年就任CEO

Bell Equipment公司是南非重型机械制造商,家族企业。1954年由Irvine Bell创始,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Bell Equipment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铰接式自卸车制造商之一。1970年Irvine Bell的两个儿子加入公司,同年Bell Equipment为里查德湾最大的深水码头建设提供工程设备服务。1989年,Bell Equipment第一台铰接式自卸车问世;1995年Bell Equipment获得在南非以Bell品牌销售迪尔(John Deere)公司建筑和林业设备的权利,同年Bell Equipment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Johannesburg Stock Exchange)上市。1998年Bell Equipment推出C系列铰接式自卸车和轮式装载机,良好的市场需求促进了Bell Equipment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铰接式自卸车在北美和欧洲的销量不断提升。次年,迪尔(John Deere)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趋 势预测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进展趋势推测报告 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名目】 第1章: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投资背景分析 1.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概念及定义 1.1.2 行业要紧产品大类 1.1.3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统计标准 1.2.1 行业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1.2.2 行业要紧统计方法介绍 1.2.3 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1.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下游需求市场分析 1.3.1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3.2 采掘行业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3.3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3.4 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与增速分析 1.4 建筑工程机械增长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1 我国信贷环境分析与推测 1.4.2 社会融资总额与结构分析推测 1.4.3 地点政府城头债发行规模分析推测 第2章: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整体运营状况分析

2.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2.1.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2.1.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预警指数分析 2.1.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产值指数分析 2.1.4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需求指数分析 2.1.5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2.1.6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税金总额分析 2.1.7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资产增加额分析 2.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经营进展状况分析 2.2.1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2.2.2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2.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2.2.4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2.2.5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进展能力分析 2.3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2.3.1 行业经济效益要紧阻碍因素 2.3.2 行业要紧经济指标分析 2.3.3 不同规模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2.3.4 不同性质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2.3.5 不同地区企业经济指标分析 2.4 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供需平稳分析 2.4.1 全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供给情形分析

中国工程机械百强企业

品牌关注度排行榜 1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sany 品牌指数:1925713 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5大类12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汽车... 详细介绍>> 2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徐工XCMG 品牌指数:1327612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 年 3 月,1997 年4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520 家重点企业,国家863/CIMS 应用示范试点企业,2006... 详细介绍>> 3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柳工Liugong 品牌指数:1302133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柳工集团的核心企业。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柳工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目前公... 详细介绍>> 4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Zoomlion 品牌指数:1105385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科技型上市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 详细介绍>> 5 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沃尔沃VOLVO 品牌指数:722472 沃尔沃建筑设备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及相关行业设备的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其产

品在国际市场山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包括轮式装载机、挖掘机、铰接式卡车、自行式平地机和小型建筑设备等。... 详细介绍>> 6 利勃海尔机械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利勃海尔Liebherr 品牌指数:715943 利勃海尔家族企业由汉斯利勃海尔在1949年建立。公司的第一台移动式、易装配、价格适中的塔式起重机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公司蓬勃发展的基础。今天,利勃海尔不仅是世界建筑机械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它还是其他许多... 详细介绍>> 7 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 日立hitachi 品牌指数:663212 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27日,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主营挖掘机及其它建设机械的制造、销售、服务、配件供应。... 详细介绍>> 8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六大生产基地排行榜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六大生产基地 观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1993-2003这十年的高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工程机械的主要企业已经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周边地区工程机械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脉络清晰的六大生产基地已悄然形成。这六大生产基地分别是徐州,常州,厦门、长沙、济宁和柳州及其周边地区。 中国工程机械六大生产基地 1 江苏徐州 徐州,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品牌企业——徐工集团所在地。除了2003年总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的徐工集团的几十家子、分公司;还有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徐州利勃海尔有限公司、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和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等10多家独、合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这些公司2003年销售收入从几亿元到20多亿元不等,总计销售收入70多亿元。另外,从徐工集团派生出来的如徐州天地重工、徐州同一、徐州雷马、徐州东明和徐州中联等几十家民营工程机械整机及配套件企业,2003年总计销售收入为20亿—30亿元。目前,徐州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总数达100多家,2003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及出口基地。 徐州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两大工业园区,一个是徐工集团所在的金山桥徐州工业园,徐工科技行情,论坛)股份公司及集团公司的一些配套件企业现已入驻,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1.5km2,总体使用面积5km2。另一个是2003年12月28日在徐州郊区铜山县柳新镇开工兴建的民营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目前已有9家民营工程机械企业进驻,预计2006年以后这几家企业销售额将达20亿元。这两大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产业集群地,更突出了徐州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与出口基地的龙头地位。 2 江苏常州 江苏省可谓工程机械大省,常州是紧随徐州之后的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工程机械企业集团——常林集团所在地。常林集团目前有核心子公司常林股份行情,论坛)公司及骨干合资公司——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同时整个集团还包括整机和配套件企业共38家,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71.2亿元。除常林集团外,常州还有常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工程机械企业,经粗略计算2003年整个常州工程机械总销售额达80亿元以上,是国内目前仅次于徐州的第二大工程机械生产与出口基地。 常州处于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苏锡常”产业带最北端,以常林及外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依托,常州市政府把工程机械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因此,常州有非常好的工程机械投资环境,国际著名工程机械公司纷纷到常州投资设厂,常州也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 3 福建厦门

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1.卡特彼勒 詹姆斯·欧文斯董事长兼CEO 2005年,卡特彼勒再创财政收入新纪录,实现销售收入363.3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20%;营业利润37.84亿美元,增幅为41%。在将6西格玛嵌入公司“DNA”后,卡特彼勒不断在各个环节进行模式创新,使公司实现了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卡特彼勒在产品研发、应用领域上不断拓展;通过完善物流系统、提高生产效率等,提升用户交付能力,借此降低产品库存以及供应链成本;另外,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卡特彼勒不断发掘新兴市场的潜力,打造新区域增长点,在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上搭建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平台,并将已在全球运作中高效的商业模式移植其中,扩大市场范围。 卡特彼勒董事长兼CEO詹姆斯·欧文斯先生对2005年的表现评价道:“2005年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们再次创下了财政收入的新纪录,全球业务均出现增长,公司员工、供应商和供销商也都在努力使我们抓住客户需求上升的机遇,产销量攀升。在中国,我们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扩大产品线,加大产品支持力度。对于卡特彼勒团队2005年取得的成绩,我很满意,但更令人满意的是,公司没有止步不前,而是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2. 小松 KOMATSU 坂根正弘社长兼CEO 小松—世界500强企业,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公司,自2001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重组,并推行以业绩为基础的内部竞争以来,不仅摆脱了2002财年销售额下降、公司出现亏损的局面,而且销售额和利润大幅飙升。2003年11月,小松宣布了其“感动世界,5-800的中期管理计划”,即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的2006年财年销售额达到12500亿日元,营业利润800亿日元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提前一年实现,而且到2006财年结束,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7019亿日元(144.86亿美元),纯利润1142亿日元(9.72亿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5-11-10T16:52:28.28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7月供稿作者:凌泽明 [导读]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施工机械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凌泽明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广西,玉林,537005) 【摘要】随着我国各类工程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施工技术和工程机械设备的发展同样也是与时俱进,工程机械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械设备必须要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本文就对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进行分析,首先对机械发展所面临的劣势和机遇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我国工程机械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程机械;劣势和机遇;发展 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施工机械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对工程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不仅要能够集成化的运行,同时也要能智能化的操控,要以网络为基础,尽最大的可能使工程项目实现低消耗、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工程是当前机械要发展的重要趋势。 1、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劣势 1.1经营方式 总体来讲我国在工程机械方面的经营方法为代理商模式,营销的目的主要以利润为主,不考虑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等其它因素。营销效率也比较低,在这种代理商模式的组织架构下,也就不能科学的顺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我国还需要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程机械创新经验,来不断地提高我国工程机械设备的进步。 1.2技术竞争实力较弱 我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的工程机械,这对我国工程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承担的责任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相比看来工程机械的技术竞争实力还是比较弱的。 2、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机遇 2.1稳定性 工程机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使用寿命等方面,从市场冲击的方面来看,工程机械相对进口品牌(美国、德国、日本)来说,国产的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还有较大的差距。 2.2市场机会 我国正在大搞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要求到2020年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就要在城市建设上使用大量的各类工程机械,包括挖掘机、压路机械等成套设备,同时这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大量的工程项目离不开大量工程机械设备。 2.3技术和利润空间 随着各类先进技术在工程机械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使工程机械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不断的提高更智能化,这也就意味着产生出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质量,同时也就创造出了更多的利润空间,智能化的工程机械是将来厂商的利润重要增长点。 3、中国工程机械发展方向 3.1节能与环保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节能环保工作已经被真正的重视起来,为了使我国工程机械设备也能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要求,就要从机械设备的发动机部位着手,降低发动机的排放量,降低振动和噪音,在保证工程机械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上,真正的落实节能环保工作。 3.2工程机械的人性化 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是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如今对劳动者的保护已经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因此工程机械设备的驾驶室必须要使工作驾驶员感到舒适,具有一定的人性化设计。当前很多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已经使用了FOPS设计,安置有功能齐全的空调;驾驶室是全密封的,同时有较好降噪措施;座椅能够全方位自动调节,是依照人机工程学理论来进行调整的;同时驾驶室还配有功能强大的控制手柄和换挡设备、监控设备、自动诊断故障设备等,一方面建立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开展效率。 3.3信息技术的应用 把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应用在工程机械中,将其命名为METS系统,也就是采矿铲土运输技术,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很多技术,例如机器检测、机器控制等,最主要的如下三个方面。其一,VIMS,也就是关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无线电把信息从本系统中发送到办公室;其二,CAES,也就是计算机辅助铲土运输系统,其中包括了全球定位系统微波定位、机载计算以及无线电通信;其三,CAESoffice软件,本软件是同计算机辅助铲土运输系统机器相结合的,形成了现时作业模型,这样业主就能够实时的监控施工现场。例如采矿企业的推土机定位系统能够清晰的显示出作业位置的实际情况,帮助施工人员顺利的完成推土任务,使驾驶室的工环境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3.4功能多样化 最近几年,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功能的多样化,使工程机械设备的单一功能扩展为多项功能,极大的增加的工程机械的使用范围。例如液压挖掘机,不仅能够完成挖掘、破碎等功能,还能进行压实、剪切等施工作用。除此之外,如果高速公路养护机能够完成清扫、除雪、破冰等各类功能,就能够为相关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功能多样化这一特点已经不仅应用在中大型设备上,很多小型设备也有非常多的应用,例如多功能工程车就能够转换各类作业设备,包括抓斗、卸载斗、清扫、破碎等等。 3.5系列化、特大型化 现如今工程机械的系列化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很多工程机械生产商都已经实现了设备的系列化,各种规格的工程机械都有开发,包括微型、中型、大型以及特大型;工程机械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通常情况下,对于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当额定功率大于746KW时,这种工程机械就叫做特大型工程机械,这类设备的投资比较大,具有比较高的科技含量,而相对来讲市场的需求量并不是太

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优势 (2)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劣势 (3)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机遇 (4)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挑战及应对策略3、简要评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现状 (一)中国机械产品出口情况 (二)中国机械产品出口地区分布情况 (三)中国各行业机械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三、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机械产品加工贸易带来负面影响

(二)中国机械产品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三)中国机械产品仍需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四、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问题应对对策 (一)政府应调整机械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二)政府、企业应加强国际谈判能力(三)中国机械产品应向“高端”看齐 五、结束语

工程机械在中国是一个算不上古老传统、亦不属于年轻的行业。如果从1954年抚顺挖掘机厂独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挖掘机算起,也才有53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它经历了25年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以后,它又经历了市场经济时期29年的快速发展。正是这29年的快速发展,才奠定了它在中国机械工业中和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它仅次于电器、汽车、石化通用和农机而列第5位)。由于 走出中国——给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实施出口战略的建议 大卫·菲利普斯 【摘要】:走出中国,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讲,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也许是国内的市场太大、太火爆,已经让制造商们忙不过来,因此无暇顾及国外市场,问题虽然没这么简单,但绝对有这方面的因素。如今前期积累的大量产能怎么释放,已成为许多制造商的心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冷热一直与大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有人说这正是不成熟的表现。产品单一,企业的盈利点有限;市场单一,国内的市场一旦冷清,企业就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经济指标恶

工程机械市场及行业分析(MBA)

市场与行业分析 Market & Industry Analysis Pei Kejian / Zhao yongchun 一、行业概况 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增长势头十分强劲,三一重工、山东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柳工集团等纷纷表示要在“十二五”末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其他11家集团性大型企业的累计销售额将达到6000亿元。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军千亿销售目标的竞赛已经开始。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工程机械行业收入增长率接近50%,全年收入稳超 4000亿元,这正是巨头们纷纷提出“千亿集团”的底气所在。 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增速约为20%左右,利润增速在20%~30%左右,行业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在主要细分行业中,挖掘机行业销售量增速为25%左右,国产挖掘机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汽车起重机销售量增速预计超过20%,装载机和混凝土机械销售量增速预计超过10%,叉车需求保持稳定,预计产销增速在30%以上。 二、市场需求分析 工程机械主要服务于能源、交通、水利、原材料、城乡建设及现代化国防建设等领域,工程机械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些工程施工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工程机械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密切,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将直接影响到其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工程机械属投资带动型产品,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投资政策的影响。 从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来看:房地产和基建占据主导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研究部 主要工程机械的不同终端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高华证券研究 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的又一推动力,从2006年工程机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达约11亿美元,2010年工程机械产品全面进入了海外市场,全年同比增长74%,贸易顺差更是扩大到38亿美元,进口方面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同比增长26%。 亚洲、欧洲和美国是我国机械产品出口主要地区,分别占比47%、24%和15%。欧美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导致对我国机械产品需求的减弱。前两年我国工程机械新增出口量主要来自俄罗斯、沙特等产油国和原材料国家,俄罗斯目前国内需求下滑厉害,我国对该地区的出口收到很大影响。 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价格平均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60%左右,因此,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尤其是对于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中国产品逐渐显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与国外产品价格对比 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分产品出口额增长率

全球工程机械排名 2011

The miniGears brand is the landmark for specific know-how covering components in sectors such as automotive, powertools and gardening thanks to the combination of cut steel technologies and powder sintering processes. mG miniGears Spa Sede Legale e Stabilimento:Via Lussemburgo 25/27, 35127 Padova - tel.+39 049 8537301/311 Iscrizione: registro delle imprese di Padova Numero di iscrizione: 0389470287 Capitale Sociale:€ 5.256.952 i.v. mG miniGears Spa Stabilimento: Contrada Mortella 64, 66030 Poggiofiorito - Chieti, tel.+39 0871 938111 Iscrizione: registro delle imprese di Padova Numero di iscrizione: 0389470287 Capitale Sociale:€ 5.256.952 i.v. 近日,由《中国工程机械》杂志正式发布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根据排行榜显示的信息,金融危机后,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全面复苏,企业发展走出低谷,业绩强力反弹。 据悉,此次上榜的50家企业的销售额达到1541.91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36%;50强企业的营业利润净增145.38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也由上年的-0.20%反弹至9.28%。尽管这一数字较金融危机前的销售额高位仍有差距,但足以证明全球工程机械整体已经回升到良好态势。 此次排行榜上,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领军者卡特彼勒,凭借277.67亿美元销售额,50%的增幅,依然领跑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日本小松继续稳踞第二。 本次,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创下历史记录,突破10家;其中3家企业进入10强,依次分别为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和三一集团。 据了解,本次50强企业来自13个国家,其中中国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为日本和美国。从细分领域来看,土方、矿山、路面设备领域的企业表现更为惹眼;相比而言,全球起重机板块的复苏步伐稍显缓慢,受此影响,部分以起重机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出现负增长。

我所认识的工程机械

机械设计2班罗义20 我所认识的工程机械 一、工程机械简介: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 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 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类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我们国家部分产 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 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 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二、工程机械分类产品: 土方机械 挖掘机: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正铲挖掘机、其它挖掘机、反铲挖掘机、特殊用途挖掘机、湿地挖掘机装载机:轮式装载机、履带式装载机、其它装载机、轮式滑移机、特种滑移机 推土机:履带推土机、湿地推土机、环卫推土机、轮式推土机、推耙机、推煤机、其它推土机 平地机:自行式平地机、拖式平地机 自卸卡车:刚性自卸卡车、铰接式自卸卡车 铲运机:自行式铲运机、电动铲运机、其它铲运机、拖式铲运机、内燃铲运机 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 起重机械 固定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桅杆起重机、缆索起重机 移动式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其它移动起重机、桁架臂起重机、铁路起重机 高空作业机械: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平台 其它起重机械:卷扬机、消防车系列、施工升降机、抓斗、液压顶升机、清障抢救车 港口起重机械:甲板起重机、浮式起重机、船用起重机 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越野起重机轮式起重机 混凝土机械 混凝土泵车:拖泵、泵车、车载泵 混凝土搅拌设备:搅拌站、搅拌机、搅拌楼 混凝土布料设备:布料机、布料杆、布料车 其它混凝土机械:搅拌泵车、沥青砂浆车、皮带输送车喷湿机

2017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分析

2017年中国7类主要工程机械进出口分析 据工程机械观察报道,2017年,中国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和起重机7类主要工程机械出口量为87435台,同比增长41.90%;出口额为4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4.97%。进口量为21137台,同比增长42.02%;进口额为12.90亿美元,同比增长72.63%。 出口分析 2017年,中国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和起重机7类主要工程机械出口量达到87435台。其中,出口量较大的产品有装载机、挖掘机和压路机,其出口量分别为38948台,19265台和16866台。 和上年相比,上述7类工程机械出口量全部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推土机和摊铺机出口量同比增幅高达70.99%和121.23%。 从近5年7类主要工程机械出口量变化可以看出,从2014年开始,中国主要工程机械出口总量连续3年遭遇下滑,并在2016年降至最低点。2017年,出口量实现反弹式增长,并高于2013年水平。见图1。

2017年,中国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和起重机7类主要工程机械出口额达到44.8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较大的产品有装载机和挖掘机,其出口额分别为15.34亿美元和14.28亿美元。 和上年相比,除起重机外,其余6类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均实现增长,其中,摊铺机出口额同比增幅高达88.98%;装载机和推土机出口额也分别同比增长62.35%和60.19%。

从近5年7类主要工程机械出口额变化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工程机械出口总额在2013-2016年连续4年下滑。2017年,出口额实现大幅增长,并接近2014年水平。见图2。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发布72868

2018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发布 2018年7月5日,2018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在北京发布。来自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日报、香港文汇报、新浪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讯网以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官网等主流媒体的记者共同见证榜单的发布。 近5年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销售额首度回升。 2018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销售额总计1664.11亿美元,增长28.38%;营业利润156.27亿美元,增幅高达170.88%。 虽然50强的总销售额、营业利润双双增长,但二者的增长原因并不相同。 50强销售额的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和中国市场的大幅增长。从国别看,本届50强榜单上,销售额增幅超过40%的企业共计12家,其中9家来自中国;2家来自日本;1家来自瑞典。 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营业利润的大幅改善。尽管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卡特彼勒,工程机械业务销售额增幅为24.83%,低于50强企业平均水平;但其营业利润增加33.45亿美元,增幅高达554.73%,对50强营业利润的贡献率就达到21.41%。 排名前10强的制造商,营业利润增加总计66.39亿美元,对于50强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40.48%。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商柳工,营业利润增幅高达636.68%。

从所处细分领域来看,全球产业拥有土方设备、矿山设备两个板块的制造商,增长势头最为迅猛;而来自其他细分领域的制造商,发展势头被映衬得稍显平淡。

“五强”存变,第一阵营竞争加剧 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从销售额看,前10强特别是排名第3到第10名企业,对三甲、五强位置的争夺,空前激烈。 尽管继续保持第一,但卡特彼勒和第二位小松之间的销售额,仅仅相差65.12亿美元,为2011年以来最小。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恰好是卡特彼勒收购比塞洛斯的那一年;此前的2010年,卡特彼勒和小松工程机械业务销售额,仅相差23.69亿美元。世事轮回,当小松将久益矿山设备业务纳入麾下后,二者之间的差距又开始拉近。

世界三大工程机械展

世界三大工程机械展 ⒈德国Bauma 展会地点:新慕尼黑展览中心 展会周期:三年一届 主办单位: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展品范围: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沥青和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工程用钻机、铣刨机、混凝土泵车、翻斗车、叉车、岩石破碎与筛分设备、高空作业车、凿岩钻机、道路养护机械、扫雪机和道路清扫车等产品;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矩器、变速器、分动箱、驱动桥、传动轴、工作装置、控制部件、刀头/齿、履带总成、驾驶室、散热器、各类操纵手柄、控制面板、轮胎和轮辋等。展会简介:德国慕尼黑bauma工程机械博览会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工程机械展,就2004年27届展会上参展商有2801个,展场总面积50万m2,世界上171个国家的41万多业内人士到场参观。德国bauma展的最明显特点是各展商均会展出各自的最新、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近期上市产品,参观展会无疑可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各界人士提供了解国际化的趋势,获取最新技术信息,探索发现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建立和创造更多的多边商务合作机会。 展会历史:bauma国际展览会办于1954年。当时在位于德国慕尼黑中部地区的Theresienhohe旧展览中心召开了首届bauma(德语建设机械baumaschnen的缩写),共有58家参展商,约8000名专业参观者参加展会,室外展区面积达到12000㎡。1956年,展览会将名称由原来的“建设机械与使用设备展”改为“bauma“展。同年,参展商数量与展览面积都翻了一番。两年后的1958年,bauma展开始改为每年一届,并第一次迎来了德国以外的13家参展商,巧合的是,那年也是慕尼黑市建市800周年。1962年,为了满足不断扩大面积的需求,bauma展搬到慕尼黑城市北部的Oberwiesenfeld地区。1963年,第十届bauma展在德国战后重建的热潮中举行。当时建筑业发展势头高涨,共有463家参展商参加了展会,展览面积达到112000㎡。在这次展会中,bauma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国际建设机械、建材机械、施工车辆与设备展览会。位于欧洲大陆中心位置的慕尼黑,理所当然地成为最理想的展会地点。到1967年,为了给1972年的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建设让地,bauma展不得不搬回Theresienhohe和Theresienwiese。在这次展会期间,bauma展的历史又写下了新的一章。1969年慕尼黑博览公司接替了始创者Karl Rudolf Schulte成为bauma展的主办单位。VDMA(德国工程师协会)成为了bauma展名义上的主办者。1973年bauma年会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延期,一直到1977年再举办。为了配合行业发展状况,并应VDMA的要求,bauma展改为每三年举办一次。这样的周期被事实证明是非常合适的,并沿用至今。参展商和bauma展都开始了不断地发展。1995年,bauma展创下历史新记录,共有约1700家参展商和来自133个国家的约350000名专业参观者前来。展会面积达到405000㎡。这届是bauma展最后一次在慕尼黑市中心MesseMunchen的旧展览馆举行。bauma 2004展是历届展会中规模最大的一届,共有来自47个国家的2801家展商参展,其中国外展商较2001年展会上涨26%。另有171个国家的416220位专业观众参观了展会,其中国际观众达到116542名,中、东欧的观众占11%,中亚地区的观众占6%。展出期间,中国展商销售了28台样机,销售展品金额达到67万美元,另签定协议交易意向书200多万美元。由此,我们也看出国外客商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⒉法国Intermat 展会地点:法国巴黎 展会周期:三年一届 主办单位:S.E.INTERMAT

中欧地区工程机械出口市场分析(1)

中欧地区工程机械出口市场分析 5年以前,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的出口机会微乎其微,而且其产品出口基本上局限于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无力支付高昂的产品价格来购买具有国际水准的设备。另外,这些出口商经常受到中国政府的帮助,因此大多数制造商生产的出口产品的利润实际上非常有限。 然而,在过去3年,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出口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制造商生产的出口产品以不可估量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且其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客户支持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正日益被新兴的产品市场所接受。我们不应忘记大多数中国产品的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至50%,而且最终用户中更是会有很多人准备与曾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制造商分道扬镳,并将赌注押在中国产品上。由于产品价格差异较大,这样的赌注很有可能物有所值。2年前,在大多数中国制造商的销售收入中出口产品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目前该比例至少为5%,并且未来还将迅速提高。 因此当中国制造商出口产品时,必须认清那些为其提供重要商机的新兴市场,制造商自身要不断发展壮大,而且要求产品“物有所值”,

而不应只追求绝对高端的产品,同时中国制造商应该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销商合作,以顺利打入新产品市场。如果将以上这些标准牢记于心,中国制造商就可以进军魅力日增的中欧市场——中欧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和匈牙利。 由于来自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投资减少,这些国家具有共同的经济问题,因为将一个有5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的。需要认识到的重点是,这些国家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它们目前是欧盟成员国,巨额投资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到这些国家的所有经济领域。因此这些国家的工程机械市场前途一片光明。 市场规模 目前中欧所有国家对各类设备的年需求量都在1500台左右。当然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的需求量确实不算很大,但是对中国出口商而言,这些需求代表了有利的潜在商机。在利润方面,出口到中欧的每台设备的利润率至少是内销产品的2倍,因此中欧市场无疑非常值得中国制造商倍加重视。 尽管中欧市场的规模不大,但它是帮助中国出口商将产品打入西欧市场的有利平台。中国制造商可以在这些国家获得了解国外用户对产品期望度的丰富经验,当出口商进军西欧市场时,这些经验将为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过去5年,中欧4国的工程机械市场显著增长: 目前捷克共和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年需求量达到2500台左右,比2000年1500台的

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分析和 主要工作思考修订稿

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分析和主要工作思考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分析和2010主要工作思考 2010/1/6/14:11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 中国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 在2009年路面与分会年会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作了题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分析和2010年主要工作思考》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2009年前10个月的运行指标情况。从收入上讲同比增长13%,预计全年同比增长12%以上,达到3100亿元左右;进出口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幅;从主要产品销量上看,销量同比增幅最大,达到46%;二是从国际和国内的宏观视角上分析了2010年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的相关投资热点和政策;三是2010年的行业协会主要工作,如:抓好推进国务院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编制好“十二五” 规划;加强行业标准作;抓住机遇扩大出口,提高全球化服务水平等。 以下为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2009年行业运行主要指标

据协会统计:2009年1至10月,40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扣除一些中小企业的负增长因素,全行业同比增长约13% (1-7月同比下降%,1-8月同比增长%, 1-9月同比增长% )。 1、2009年1至10月主要产品销量增长率(%) 机型增长率 推土机- 平地机? 汽车起重机? 叉车? 压路机? 32 挖掘机 2、2009年1至10月进出口情况: 1-10月累计出口亿美元,同比降幅已达%(2月负%、%、35%、%、%、43%、%、%)。 1-10月累计进口亿美元,同比降幅20%(2月负%、%、%、%、%、%、%、%)。 协会预计2009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31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同比增长12%以上 出口约80亿美元,同比下降约40%。 二、2010年形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

2016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

2016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全面进入后市场时代,后市场服务领域的收入将占工程机械企业收入的较大部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五年经历了连续下滑的持续低谷:产能严重过剩,应收账款高居不下,风险急剧叠加,频现关停并转和收编重组,成为行业“新常态”,但用户对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租赁及二手设备等“后市场”服务的需求日渐强烈。 而在美国、日本等市场成熟的国家,整机销售收入和后市场服务收入的比例为0.64,而中国的数据则高达3.5,远超过成熟市场的水平。因此,“后市场建设”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而言,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良机”。 “后市场”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汽车公司提出,其原意是指:1美元的汽车被销售,就会产生8美元的相关服务市场,包括汽车的配件供应、汽车改装、维修保养、精品美容和车载电器等。简言之,后市场是指产品销售后,围绕着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刺激”对工程机械企业而言,是发展的“二次”机遇。 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很多工程机械产品趋于同质化。产品层面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使得产品服务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企业深知其意,对服务理念进行升级:实施精准强保服务,重点细化主动服务周期和项目,提升包内主动服务率,降低三包损失率和故障发生率,打造零距离服务;强化研发的售前服务功能,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形成设计解决方案,形成个性化订制差异化优势等措施强化服务及时性和准确性,让客户实实在在体验价值营销和服务。 后市场是有着巨大潜力的。未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用户关注的绝不是“价格”,而是“品牌”和“品质”,企业必须树立真正的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技术思维和创新思维,制造商必须跳出中低端竞争、价格竞争,转向中高端竞争。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中,低价竞争不仅不会再有效,还会伤害参与企业和整个产业未来发展空间;抱有投机心态,希望以价格竞争冲击销量和份额的企业,必须及时收手止损。 工程机械企业又该如何发展后市场成为了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在小编看来,发展工程机械后市场必须围绕服务(维修及保养)、配件、租赁、二手机和再制造五这五大部分进行。 在服务方面,工程机械企业应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重复购买率。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很多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在产品层面优势变得不明显,于是服务的重要性便逐渐突显。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性尤为强,作为工程机械服务人员就必须了解一定的技术、操作常识等。这就需要企业专门的培训,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指导,从对复杂操控技艺到产品的日常维护,再到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的解决等等。 在配件方面,维修带动配件销售。要经营后市场就离不开专业的维修的服务和配件销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一定的维修点,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企业在后市场中的维修、服务、配件都必须谨小慎微,最好采用原厂配件,因为一旦出现纠纷解决

工程机械制造中国企业简介

《中国工程机械》杂志正式发布 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 以下是入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的中国企业排名公司名称公司英文名称国别 7 徐工集团XCMG 中国 8 中联重科Zoomlion Heavy Industry 中国 9 三一集团Sany Group 中国 18 柳工机械Liugong Machinery Co.,Ltd. 中国 22 龙工Lonking Holdings Ltd. 中国 24 山推股份Shantu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中国 26 厦工机械Xiamen XGMA Machinery Co., Ltd. 中国 41 福田雷沃重工Foton Lovol international heavy industries Co.,Ltd.中国 中国42国机集团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 Corporation 43玉柴重工Yuch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中国 中国46山河智能Hunan Sunward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Ltd. 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2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七名,中国500强企业第12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3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660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位居首位。

世界著名工程机械公司一览

厂家名称及主要工程机械产品 美国 卡特匹勒公司(Caterpillar) 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300和325系列挖掘机、平地机、滩铺机、搅拌机,压实机械 阿里斯公司(Allis) 推土机、铲运机、平地机、 约翰.迪尔(John! .Deere) 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平地机 德莱赛公司(Dresser) 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凿岩机械 凯斯公司(Case) 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 特雷克斯公司(Terex) 铲运机等 格鲁夫公司(Grove) 起重机等 英格索兰(Ingersoll-Rand) 压实机械、凿岩机械、空压机等 日本 小松制作所(Komatsu) 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平地机等 三菱重工业公司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滩铺机、拌和机、铣削机 川崎重工业公司装载机等 古河矿业公司(Furukawa) 装载机、凿岩机械等 日立建机有限公司EX系列挖掘机等 久保田公司X系列挖掘机 神户制钢所装载机、起重机等 新卡特匹勒一三菱公司装载机、推土机、铲运机等 多田野公司起重机等 德国 利伯赫尔公司(Liebherr)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起重机等 O&K(奥轮斯坦.科佩尔) 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 德马克公司(Demag) H系列挖掘机、起重机、滩浦机等 哈诺马克(Hanomag) 推土机、装载机等 克虏伯(Krupp) 起重机、挖掘机、凿岩机械等 宝马公司(Bomag) 压实机械等 英 JCB公司装载机、平地机等 法 波克兰公司(Poclain) 挖掘机等 捷 ZTS集团装载机等

意 菲亚特.阿里斯Fiat.allis 装载机等 荷 VME集团装载机 韩 大宇重工业公司DH系列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 三星重工业公司履带式装载机、平地机、专用起重机、推土机、压路机现代重工业公司挖掘机等 瑞典 沃尔沃建机 阿特拉斯科普柯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成为机械工业中的一个门类齐全的独立行业,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具有18个大类、288个系列、2300多个类型、4300多个规格型号。目前该行业有企业近2000家(其中有17个集团公司,15个上市公司,合资、独资企业近200家)、员工38万人、工业总产值达1150多亿,为机械工业中第五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论文网,论文,职称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财会论文发表,计算机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 大行业,其规模与销售额仅次于电器、汽车、石化通用及农机。它与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建设、原材料工业建设、农林水利建设、工业民用建设以及国防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下面我应用相关理论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 我国已成为世界工程机械的产销第二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由(表1)可知,我国工程机械的销售量已高于西欧(161199台),正向北美(217995台)不断接近,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工程机械产销大国;但销售额(170亿美元)却远远低于北美(420亿美元)与西欧(34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工程机械的价格还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只是工程机械大国而不是强国。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档次不高,质量、可靠性较差,还没有形成国际强势品牌。目前,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程度参差不一,不少引进产品由于关键零部件需从国外进口等因素,一时还未形成较大批量。供应市场的大部分产品还是20世纪70年代参照国外样机设计并经部分改进的老产品,水平不高,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一般只有200~400h,第一次大修期不到5000h;而国外同类先进产品相应在600~800h及1000h以上。80年代以来,国外在工程机械中广泛采用微电子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对产品的节能、安全、动力与传动系统最佳工况的匹配,进行监测和自动调控。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水平不高和质量不稳定,国产机器往往进不到重点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施工部位,所需的备品备件也只有从国外选购。 2.我国工程机械市场总体快速增长,但周期性波动显现。 一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经济发展增快,国家为了实现城市化、现代化两个战略目标,把投资重点转移到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电力通讯及环保行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来。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如近几年来,长江三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上海世博、北京奥运、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开发环渤海等重大工程相继落实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