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文献综述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研究中的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文章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农村公共危机治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加强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
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了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等对策措施。
然而,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统一的认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领域尚处于空白状态,如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等。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并分析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相关数据。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和地方政府官员,以了解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实地访谈主要针对经历过公共危机的农村地区,以深入了解当地政府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的措施和成效。
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政府、企业和组织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
在文献综述中,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和理论,首先可以介绍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观点。
可以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以及不同学者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2. 公共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危机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危机等,对这些事件的应对和管理进行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政府应对、公众参与、媒体报道等,探讨不同因素对危机管理的影响。
3.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和实践,可以从政府、企业和组织等不同主体的角度,介绍其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策略和实践。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不同主体在危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4.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和展望,最后可以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现
状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
向和研究重点。
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
的进一步完善。
文献综述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和进展,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和探讨相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为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
的参考和借鉴。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作者:黄亚莉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就国内外的学界所围绕的公共危机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这有助于我们看出其中的不足及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与把握公共危机管理方面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类灾难所导致的损失与日俱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频发度和危害性亦呈明显上升趋势。
"9.11"事件及2003年我国“非典”的发生及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使公共危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全球政府及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1.对危机、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1有关危机和公共危机的界定:关于“危机”,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源自于希腊的一个用于描述濒临死亡的医学术语。
维基百科中解释“危机”是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也将危机称为“突发性危机”、“突发事件”、“紧急事件”等等。
而对于什么是危机,国内学界大多是借用国外学者对“危机”的定义。
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1]。
格林认为危机是指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而危机管理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件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
塞伯斯定义危机为妨碍一个组织运行层面的职能和目标达到一致的可接受能力,它的生长力或继续生存的能力或者有一个不利的个人因素影响,如它的雇员、客户或组成部分所意想的任何活动或任何活动的失败。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界定。
近年来国内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作者:吕同舟黄伟杨琼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1期摘要近年来,国内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本文对学术界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国内的研究现状做了整体介绍。
关键词公共危机现状描述类型划分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61-01一、现状描述目前我国正处于危机事件高发期,如SARS、非典、甲型流感等事件。
这催生了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成果不断涌现,主要有:1.针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机构不断涌现;2.界定了学科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不断完善;3.大量的学术成果问世。
综合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返现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研究重点主要是翻译、引介国外有关危机管理理论;针对不同区域类型的危机事件的特点、成因和对策研究;跨学科研究和把危机管理理论引入其他危机治理领域等方面。
从总体上看,国内的研究还局限于一般的知识性介绍,局限于从危机管理系统的某一组成要件的角度,或者局限于从政府对个别危机事件处理以及与此相关的某一问题出发来研究。
二、概念界定许文惠、张成福认为危机是由一组迅速展开的事件组成的,它使破坏稳定的力量在总的系统或其中任何子系统中的影响作用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并增加在系统中爆发暴力的危险。
薛澜等认为,危机通常是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胡百精等则认为应当将危机定义为一种状态,而非一个或多个事件。
这是对危机和危机管理实践的学理关照,是基于实践的认识论综合。
胡鞍钢从突发事件对政权稳定和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冲击的角度来考虑事件的性质,并得出了两个重要的论断:一是认为危机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对于“良性”危机,处理得当可以化危险为机遇;二是出现危机是常态的,没有危机是不正常的。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危机出现的这种不确定性、连续性是我们需要经常面对的。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近年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在国内迅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概述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危机与公共危机、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危机的类型与特性、公共危机的诱因、以及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机制)的构建等进行缕析,并对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归纳,有助于我们看出其中的不足乃至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研究综述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概述20世纪60年代,西方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悄然兴起,且研究范围己经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领域,从自然灾害领域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扩展。
从“非典”事件到汶川大地震再到H7N9等各种危机出现,,公共危机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界定了公共危机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逐步完善早在1996年,学者王贵秀就提出创建危机管理学的倡议。
王贵秀在《创建危机学刍议》一文中认为,危机管理学应以社会危机为专门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凭借丰富的内涵、广阔的外延其定能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边缘科学[1]。
薛澜教授等主持了“社会变革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课题,课题成果著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系统反映了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危机形态的变迁,探讨了转型期我国危机形态的根源及特征,勾勒出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给出了非常规决策治理的整体战略设计和制度安排[2]。
通过学者们的不断地努力,危机管理的学科概念、学科研究对象等逐步明确,为今后学科体系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出现了大量的专门研究机构,有关研究课题相继进行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所成立了相关的危机管理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由海内外专家学者组成危机管理学术委员会,创办了“清华大学危机管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成立了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提供咨询,提升政府、公共组织、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创建的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希望借鉴国内外危机管理经验,对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国内外重大危机进行对策性与理论性研究。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来源:杭州电信宽带我国农村危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应对农村危机,必须因地制宜。
在预警工作中,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各村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形成预警网络,同时提高乡镇政府危机处理能力,施行预见管理;展开模拟灾情急救演练,提高村民自救能力;在善后工作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 对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认识1.1 农村公共危机及其表现农村公共危机是指乡村社会遭受某种突发性变故,农村生产遭遇严重破坏,农民生命财产受到直接威胁,社会秩序陷于混乱的一种非正常状态。
它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二是由技术原因,部分由人为原因引起的重大事故;三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社会冲突。
农村公共危机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突发性,破坏性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一是具有自然性,即农村公共危机的直接导因主要是自然灾害、疾病等非人为因素。
二是具有持续性,即自然灾害的常年发生。
三是具有隐蔽性。
农村弱势群体是低收入的农户和农民的集合,弱势群体的利益常被忽视,农村危机发生时往往不能马上引起重视。
四是具有困难性。
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交通、信息十分闭塞,难以在危机爆发时迅速组织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给农村危机管理带来了困难。
农村危机的主要表现:①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自然灾害几乎年年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危害;②农民的恐慌。
由于农村交通、通讯条件落后,危机发生时,极有可能因消息闭塞,不了解事态发展情况而产生恐慌心理,造成混乱;③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受到威胁。
医疗条件的落后,自救知识的匮乏,危机发生时对农民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
因此加强农村危机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之一。
1.2 加强农村危机管理的意义首先,将农村危机管理理念融入乡镇政府的管理过程,不仅可提高我国基层政府阻止危机发生,增强降低危机不良影响的防御能力,还可有效地维持政府在农民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次,加强农村危机管理,有利于我国农村的发展,保障农民权益;此外,我国政治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农村酝酿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着形成不同危机的可能,建立适合的农村危机应对机制对保证我国农村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行政管理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一、前言本毕业论文题目是《公共危机下政府的公共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并不断激化,公共危机多发时期。
特别是2008年后几次大的公共危机给中国民众和社会带来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也随之进入了高潮。
从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应对理论研究的情况看,研究的重点是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而展开,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活动都十分丰富。
但是专门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
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何科学应对并及时、有效地运用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公共危机,构建一个反应快速、运行高效、统一协调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对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题(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及其特征罗森塔尔在《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所产生的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决策的相关事件。
王晓成在《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提到,“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中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它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
”格伦·布鲁姆等三位公关专家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
这个概念式的定义把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许多活动和目标定位于管理功能。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概念的内容相当广泛,众学者对此的定义大相径庭。
在上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指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发挥传播沟通、监测、决策等职能,与社会组织和民众建立良好双向沟通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
试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试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对策当前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乡村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农村公共危机事件增多,政府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不足,农村公共危机治理陷入困境。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能力。
农村公共危机是指农村社会因为发生某种突发问题,且在未得到有效遏制的前提下持续蔓延,并进一步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产生严重破坏,农民生存安全受到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被破坏,民众心理发生恐慌的一种异常状况[1]。
研究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基层政府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更好地满足公众要求,从而有利于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危机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而有序的社会环境。
一、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对农村的关注度加大,更进一步地重视了对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工作。
但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理念滞后当前的各级政府职能中一般都包括提高危机治理能力等类似的说法,但当前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理念相对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相对来说更注重的是城市乡镇的公共危机治理和其社会稳定,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缺乏危机意识,不注重危机预防,只在危机发生时才做出反应。
许多政府领导及其工作人员仍然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经济增长方面,而对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种理念上的滞后性,导致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效果欠佳,从而使得农村社会危机治理陷入困境。
(二)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公共危机治理属于政府职能中社会管理的一种,因此政府履行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职能责无旁贷。
但农村危机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积极培育农村社会组织,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参与力度有限,导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指导老师:职称:高校讲师学生姓名:李国梁学号:专业: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要根基。
三农问题,始终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
和谐稳定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需要良好、和谐、有序的外在环境作为基本保证。
但是,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公共危机频发,严重威胁到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十分不利于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2013年禽流感H7N9,四川雅安地震告诉我们学界的注意力要引向农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
由于农村与城市存有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土壤。
如果对转型中农村乡土文化变迁和基层社会组织管理秩序运作逻辑缺乏深入了解,那么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就难以做出深入而合理的剖析,从而使得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研究难以系统化。
本文认为,要突破研究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思维樊篱,应对当前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使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公共危机的形成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目录一农村公共危机概念 (1)(一)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认识 (1)(二)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的主要表现形态 (1)(三)农村公共危机的主要特征 (3)二农村公共危机的成因 (3)(一)城乡二元化是造成农村公共危机的根本原因 (3)(二)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供给不足 (4)(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的缺乏 (4)(四)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 (4)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5)(一)农村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缺失 (6)(二)危机识别阶段容易引发农村社会恐慌 (6)(三)危机隔离阶段农村基层组织表现被动和无力 (6)(四)危机管理阶段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主体仍然单一化 (7)(五)危机后处理阶段缺乏农村发展规划机制 (7)四、完善我国农村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8)(一)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加大党在农村政策的监督力度 (8)(二)健全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8)(三)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实现农村危机管理的法制化 (9)(四)做好农村资源储备,为应对危机提供必要的支持 (9)(五)尽快依法建立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枢指挥系统 (9)(六)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广泛合作 (10)(七)重视农村危机管理,弘扬法制精神及恢复机制 (10)五、结语 (10)参考文献 (11)一农村公共危机概念(一)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认识农村公共危机是指乡村社会遭受某种突发性变故,农村生产遭遇严重破坏,农民生命财产受到直接威胁,社会秩序陷于混乱的一种非正常状态。
乡村治理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前言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普遍推行以来,乡村治理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人民公社治理体制迅速瓦解,代之以“乡政村治”新的治理结构。
乡村社会的历史变革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也使之再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域”。
然而,乡村治理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宽泛的课题,以往的研究,正在进行的研究浩如烟海,要进行总结本是一件难事,难免挂一漏万。
但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归集,以利于集中一些主题,以便于学术研究的开拓和创新,本着这一思路,我们试图对近期的乡村治理研究,尤其是村治研究中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问题做一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一)村落场域内的多中心秩序——基于村治精英的研究分析由于市场经济的渗入和与之相伴的现代传媒的迅速普及,使农村社会日渐与外面的世界勾连起来,日益脱离传统的桎梏(贺雪峰,2003)。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流动机会,从而催发和激活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发生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社会内部开始分化和重组,村庄治理结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与此同时体制外精英也迅速成长起来,并且其本身也呈现出多元的结构,出现了包括宗族精英、宗教精英、宗派势力、经济精英、知识精英等不同类型的体制外精英(陈涛、王习明,2002)。
由于体制外精英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以及较为广泛的人际网络,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对村级治理事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村治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非体制精英的积极作用(当然,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其负面影响)。
按照在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不同的角色,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流行的划分法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之区别。
两分法是把乡村治理主体分为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或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两大类。
仝志辉、贺雪峰、金太军等人认为体制内精英指的是有在国家权力序列之内或得到国家基层政权认可的乡村精英,主要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组干部;体制外精英是各种以乡绅和宗族家族势力为主导,国家权力序列之外的精英,主要包括宗族精英、宗教精英、宗派势力、经济精英、知识精英等(陈涛、王习明,2002)。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的沟通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的沟通机制研究文献综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所遇到的各种危机事件日益增多,这些危机事件不仅仅包括一些自然灾害,还包括很多人为的事件,由于危机事件的增多就对于政府单位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政府单位在处理危机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尤其是政府单位在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很好的协调沟通信息和沟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使得政府单位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不能作很好地满足当前的生活需要,政府体制构架上的弊端暴露出来,由此,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从政府单位组织机构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政府单位拥有十分复杂的组织构架,从国务院到省、市、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分层分级,节节管辖。
在这样的组织系统当中,能够有利于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通过党中央的集中领导能够保证政务处理方向的正确性,通过层层节制的部门构架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虽然这种构架模式拥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足,由于,组织层次分布过于严格,导致整个组织机构显得比较臃肿,这就使得在处理一些危机事务的时候容易误时误事,组织上下机构之间的沟通显得十分的不便,由于这种沟通的不顺畅心往往会导致对于事物的判断过于草率,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保证其时效性。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西方社会对于公共危机理论的研究比较早,因此西方学者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从公共危机理论的历史角度来看,这才是人们所关注的公共危机,主要是指政治层面的公共危机,包括国内的政治变革和冲突,国家外部的战争和争端,最开始人们希望通过对于这个理论的研究,能够更好的找到政治危机产生的根源,从而找到一些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政治上的争端。
但是在早期人们并没有对于灾害学理论进行研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将灾害学理论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来进行研究,但是在这个阶段,只是研究灾害学理论的相关概念或定义,产生了一些学说,重点还是对于防范自然灾害的技术进行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西方学术界,才开始涌现出大量关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资料,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导致的,在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动荡不安,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上的竞争日益激烈,都想实现全球制霸,而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比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战争之后,内部政局十分的不稳定,国内冲突不断,战争也在持续,全球的南北差距过大,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并且伴随着美国国内的种族冲突,能源危机的情况出现,在这一时期,对于危机事件的研究成为当时国际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施新农村战略中的农村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实施新农村战略中的农村危机管理问题研究【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广大农村客观上存在着种种危机,而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危机的预警和防控机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农村危机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和底线。
各级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应该强化危机意识,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各种危机。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危机管理危机预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危机管理。
实施危机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农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粮食连续多年较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民心气更顺、发展劲头更足。
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还存在着众多农村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变化和疾病危机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农村带来的危机日益凸现。
如草原退化、沙漠化问题;森林资源锐减问题;农用塑料薄膜残留以及农药使用带来的遗留问题;部分生物物种减少甚至灭绝;外来物种的侵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80种植物、40种生物、25种微生物入侵,有些物种的入侵对传统农作物带来的危害是致命性的。
人力传染病防治问题在广大农村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80%以上的结核病人在农村,因肺结核导致每年丧失3.5亿劳动力;西部农村疫情的发生率是东部农村的近两倍;艾滋病、人禽共患疾病在农村的形势更为严峻。
公共危机治理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公共危机治理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公共危机治理的法治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如下:公共危机治理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公共危机不仅具有突发性和非常性的特点,而且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公共危机治理的法治化。
法治化是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通过依法治理的方式来解决危机,保障公众安全和权益,并维护社会秩序。
在公共危机治理的法治化研究文献中,有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
首先,一些研究关注了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
这些研究探讨了公共危机治理中法律的角色和功能,以及法律体系对危机应对的作用。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性和完善性对公共危机的应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体系能够为政府提供权力和工具,来应对和解决危机。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法律体系相对薄弱,公共危机治理的法治化面临一些挑战。
其次,一些研究关注了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法律机构和法律能力。
这些研究着重探讨了政府在公共危机时的法律能力和响应措施。
研究发现,公共危机时,政府应当具备相关法律机构和专业人员,并拥有一定的法律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危机治理。
同时,政府在危机治理中需要依法行政,通过法律程序和手段来进行决策和应对。
这些研究为公共危机治理中法治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此外,一些研究关注了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法治化。
公众参与是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的过程。
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及时向公众公开与危机相关的信息。
这些研究发现,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是公共危机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能够提高政府的决策的民主性,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综上所述,公共危机治理的法治化研究涉及了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法律机构和法律能力以及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公共危机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法治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我国有关农村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调研报告题目:我国有关农村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姓名:准考证号:年级:专业:指导教师:主考学校:年月日调研报告情况表准考证号姓名专业调研活动情况调研题目我国有关农村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调研时间调研地点调研单位调研内容摘要我国危机事件的管理起步较晚,而且主要是针对城市危机事件的管理,但是最近几年,农村危机事件频发,政府也逐渐将危机事件管理的目光转移到农村上来,因为起步较晚,所以政府在农村危机事件的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
指导教师评语调研报告综合成绩指导教师:年月日我国有关农村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一、前言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多种世界性的危机事件频发爆发。
2003年SARS 事件,将我国危机事件的管理推到了风口浪尖。
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开始于城市,虽然最近几年中国在危机事件管理方面已有较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侧重点却主要在城市,忽视了农村这一范畴。
随着“禽流感”等农村危机事件的频发,我国政府才开始逐渐转移注意力。
因此很多学者尝试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应用到农村,但是结果并不可取,当前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有着不同于城市的特点,应当联系实际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一) 调查对象本文以各地区农村以及农村公民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当前情况下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机制,从村公民的角度出发,联系实际情况,了解当前农村危机管理的弊端以及下一步的改进方法。
(二)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
通过对最近几年有关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文献及报告,探究农村危机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并联系文献报告和学术界相关人员的研究成果,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进行深刻的剖析。
2.比较法。
通过比较农村与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特征的差异性,深刻了解到农村与城市不能共用相同的危机管理体系,必须因地制宜联系农村的实际情况,探寻合适的农村危机管理体制。
三、农村公共危机的定义以及特征(一)农村公共危机的定义农村公共危机是指乡村社会因某种突发的非意料之中的变故,农村公民生活生产遭受重创,而对农村公民的生命以及个人财产构成较大的威胁,农村的社会秩序也逐渐紊乱,处于一种异常混乱的局面。
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作者:禹建蕾满宠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0期[摘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农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生产生活的稳定非常重要。
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基于此,本文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组织两方面探究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0-15-2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同时农村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危机事件,伴随而来的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逐渐凸显。
1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1.1 危机初期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对于危机管理来说,预警阶段至关重要,及时的预警能有效防止或减轻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在危机的预警过程中,及时准确的信息获取又是预警的重要前提。
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讯设施比较缺乏,农民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周围潜在的或正在发生的危机。
由于信息缺乏,所以预警系统极不完善,有些地区甚至没有预警系统,危机一旦发生,往往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甚至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发生,导致危机态势不断扩大、蔓延,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和更大的损失。
1.2 缺乏高效统一的应急管理体制从近年来我国应对几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可以看出,每次发生突发公共危机之后,国家都会设立一个临时性的指挥部门。
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结束后,该指挥机构也被撤销,工作人员随即回到原单位。
由此可见,我国尚未建立起全国性的、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全国性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制也尚未完善。
虽然各地方政府、各应急机构积极应对,但缺乏综合协调。
其危机处理的效果不够理想,更无法做到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危机的协调处理。
1.3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一是乡镇政府信息收集渠道过窄,导致部分矛盾隐患排查不出。
农村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
农村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突发事件频发,除了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灾难以外,新型病毒的传播和各种生态型灾难事件也是不断涌出,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造成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方面的影响,需要引起全球的关注。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对此类不可预测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需要加强关注。
2003年的SARS病毒,2019年底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每次的应对都体现出我们有准备的应对才能更快地掌控主动权。
当前在充分结合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国情下,重视城市地区危机管理的同时,同样需要加强对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内涵的了解,应提前做好农村地区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现如今我国农村突发事件频发,这将给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甚至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脚步,故而构建农村危机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在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工作内容中,突发公共事件应作为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除此之外,危机事件对于整个农村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构建危机管理机制,需要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意识,强化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危机事故的内涵了解,充分认识两者的涵义以及对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基本的预判,作为农村建设管理的领头人和决策者,基层领导干部需要了解公共事件和危机事故的基本特征、产生后果、带来的威胁以及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和决策的非程序性。
因此建议大家充分了解理论知识,通过思想的力量武装自己,从而能够更好地、科学合理地处理农村突发公共事件。
李华、李燕凌、朱朝枝主编的《农村公共管理(第二版)》一书在遵循当前最新农村社会环境的条件下,系统科学地讲解了农村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在农村公共管理组织工作方面做好推动执行,更好地理解农村科教文体、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农村社会发展管理;帮助基层领导干部妥善处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在相继制定了应对危机事件的应急方案之后,阅读学习该书可以积累一些有较强的针对性的危机处理事件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意识和处理能力。
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号: ***********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07年5月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号:2003030629 姓名:张旭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张国芳系主任:陈建斌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1、引言;2、农村公共危机表现形式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3、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4、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二)基本要求:1、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有新颖;2、文字通顺,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观点新颖,论据充分,论证有力;3、字数8000字左右。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三、进度安排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吴江主编.公共危机管理能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2.薛澜、张强、钟开斌著.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李燕凌、陈冬、林凌云.农村公共危机形成机理及治理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05(1).5﹒李燕凌、周先进、周长青.对农村社会公共危机主要表现形式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5(2).6.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7.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卷(4).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学号2003030629 姓名张旭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湘潭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学号:2003030629 姓名:张旭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12 页图表 1 张目录中文摘要 (8)英文摘要. (8)引言 (8)一、农村公共危机表现形式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10)(一)农村公共危机表现形式及特征 (10)(二)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10)1、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 (11)2、加强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11)二、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一)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有关法规与机构设置尚不健全 (11)(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同时并存 (12)(三)农村文教科卫等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 (12)(四)广大农村应急救灾资金严重不足且存在经费挪用现象 (13)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13)(一)健全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有关法律和法规 (13)(二)构建与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编制应急预案 (14)(三)完善农村全程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14)(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6)(五)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公共危机意识 (16)(六)健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物质和经费保障机制 (16)结语 (17)注释 (18)参考文献 (18)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On Problems in Public Crises Management in the Countryside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m摘要:农村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干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置,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灾难。
农村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行政管理农村社区管理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农村社区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农村社区的特点,总结农村社区管理与改革经验,进一步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工作,就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解决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社区规划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通过调控农村土地的使用,调整城乡空间结构,统筹区域基础设施,使城乡融为一体。
二、主题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农村社区管理思想的一些文章和书本。
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如下:关于农村社区管理的一些概念和观点,主要是参考的是美国Eeoeity Berkeley编写的《建设健康城市论坛的未来》、宋芳《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问题探析》、黄序《全面推进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等资料。
在这些资料里,作者们分别阐述了农村社区管理的内容、特征、在西方的实践以及社区管理视角下现在农村社区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等等。
1995年,美国社会学家希勒里对94种有关社区的界定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社会学家将社区的含义界定在以下三种特征的范围内:地域性,共同性,互动性。
吴振坤认为社区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数量、共同生产或生活的人群;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人们在其中从事一定的社会活动;3、有相对完备的生活设施;4、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5、与社区经济、文化相联系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社区分为城市和乡村社区两类。
关于农村社区管理对策等问题,主要参考的是陈宗胜《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常倩倩《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王璐《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差异一体化的对策研究》、百度贴吧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献综述的一些介绍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农村公共危机及其管理的文献综述》,就是针对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期,农村易爆发、可能爆发公共危机这一专题而写的综述,并为以后研究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处理、管理提供了参考。
二、对文献综述的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农村公共危机及其管理的文献综述》确立的主题就是:农村公共危机及其管理。
这篇综述是在确立主题之后,围绕主题及研究领域通过广泛阅读理解21篇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观点后总结而成的。
主要包括一些学者对一般概念的不同理解,如危机、公共危机等;综合各学者对农村公共危机产生原因、影响等新观点、研究成果的总结。
三、文献综述的一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
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