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制度区别
中西方文化差异1000字
![中西方文化差异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c0ee9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1.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1000字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指中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 礼仪和礼貌: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待他人的礼貌方式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常常会以较为热情的方式招呼和问候他人,比如握手、鞠躬或者亲吻。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倾向于简单地打招呼,比如说“你好”或者用拥抱的方式表示问候。
2. 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人们常常注重整体性思维,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3. 时间观念:中西方文化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对时间相对灵活,有时会出现迟到的情况。
而在西方国家,时间被视为宝贵资源,人们更注重准时和效率。
4. 家庭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待家庭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家庭被视为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家人之间的亲情和责任感较强。
而在西方国家,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更被强调,家庭关系相对较为松散。
5. 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习惯用筷子进食,重视餐桌礼仪,尤其注重食物的味道和色香味俱全。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用刀叉进食,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
6. 教育观念:中西方对待教育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部分,家长通常会给予孩子较高的期望和压力。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7. 宗教信仰: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对于文化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西方国家,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但也存在众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无神论。
8. 社交方式:中西方社交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社交通常会以饭局或茶会的方式进行,人们会互相交换名片以保持联系。
而在西方国家,社交更注重个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比如聚会、晚宴等。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导致人们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规范等方面有所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的制度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的制度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c6f7b89b9d528ea81c77937.png)
浅谈中西文化的制度文化的差异摘要:中西方自古以来就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究其原因十分复杂,本文就几个主要因素加以分析,了解中西方制度差异背后的原因,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中西方制度的利弊和改进措施提供参考,地理位置孕育不同的经济形式,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思想传统和社会制度都受其影响,本文通过这条主线加以论述。
关键词:农耕经济商品经济思维模式正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自古代的文献就有描述与比较,特别是在1840年以后,中国蒙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对制度的学习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而对于中西方为何孕育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看法。
我通过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选修课上的学习,浅谈一下我对中西方制度差异原因的观点。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地形平坦,水土资源丰富,温度适宜,适合人类居住,于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集中生活在这里定居并且种植各种农作物,驯化多种禽类和野兽,逐步形成了原始农业社会。
而西方的情况却迥然不同,由于陆地狭小,且地形复杂,平原地区面积有限,温度偏冷,不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居住也比不上中国适宜,故而人口稀少,但这使得这里西方人身体更加强健。
而西方对比东方,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毗邻海洋,水上交通发达,这样就给西方带来这样一个发展方向:人们不能自给自足,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物品交换才能生活,而且每个个体对于整个群体都十分重要,这就使得西方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雏形和早期民主制度。
二、经济的影响前面已经说到地理区位诱使中西方萌生了不同的经济形式,经过一段长时间后,这两种经济形式趋于成熟,而两地的人口都有明显的增长,人类社会正式形成,而社会制度是由经济决定的。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两地都经历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但是具体形式是不同的,中国趋向于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而西方则处于长期四分五裂的城邦相互掣肘的状态,这是由于中西方的特定经济形式分别对人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浅谈中西方文化制度比较
![浅谈中西方文化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a841ff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3.png)
浅谈中西方文化制度比较浅谈中西方制度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自古皆有,而本学期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制度的差异,且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将中西方文化制度差异的表象及其深层原因还原出来,为法学专业的我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方向。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化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精神文化是一种人意识形态,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
而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体系,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文化在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保证社会的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显着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文化按照时间刻度的粗略划分,还可以分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
在同一时间段上比较中西方文化制度,则显而易见。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中国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有刚健有力、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特点。
这与外国的传统古典文化泾渭分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西方文化的特点是重视人性,追求个人的自由、平等、独立,崇尚发挥个性与创新能力。
中西方文化差异介绍
![中西方文化差异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72e7b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e.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介绍中西方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观念、礼仪习俗、饮食习惯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一、价值观念在价值观念方面,中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家庭、集体、社会的利益往往被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强调家庭的和睦与团结,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差异在各种行为和决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礼仪习俗在礼仪习俗方面,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对于规矩和礼节并不十分讲究。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言行谨慎,尊重传统礼仪和规范,重视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这种文化差异在交往和沟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饮食习惯在饮食习惯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样显著。
在西方文化中,肉类和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被广泛食用,蔬菜和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食物相对较少。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膳食的均衡和谷类食物的摄入,多以米饭、面食、蔬菜和豆类为主食,辅以适量的肉类和鱼类。
这种饮食习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显著。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是主流宗教,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尊重《圣经》等宗教经典,强调信仰和灵性的重要性。
而在中国文化中,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牟丽达持续的精神成长。
这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丰富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4c768d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0.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是法治社会。
文化的差异,其实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中西文化,在具体事例上,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差异的地方: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谦虚西方人感激;餐桌上,中国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则尊重客人个人权益,不督促不强求;中国人吃饭时围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则将食物分成每人一份。
这些事例数不胜数,而这种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大部分都归结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形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一,文化背景不同。
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
这些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而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
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二、对整体和个体的看法不同。
中国人更看重团体利益,往往把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齐,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团体利益。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三、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出于农业社会。
人们比较安分保守。
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能够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
而西方的是商业经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
他们经常要外出走商,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不一样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构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我的传统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简谈
![中西方文化差异简谈](https://img.taocdn.com/s3/m/b5a57fd3ad51f01dc281f1cb.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力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精神的超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同时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更倾向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他们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人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属性。
以“爱”为社会核心,属于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二、中西方思想观差异①人生观、利益观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但却容易忽视个体利益,经常委曲求全,将回报寄托在来生和后代,牺牲自我。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
②科学观在科学方面,中国在历史上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科学技术、经验,而在探索过程中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所谓的“古人云”和“有关专家”的思维,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且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对科学经验的传递上注重于家族传承和行业保密,凡事留一手,缺乏与众分享、交流的勇气。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③民主、法制观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在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在对行为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35b952558fb770bf78a5513.png)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不同的文化没有优劣,但是相互之间必有差异。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而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中国长期统一与中华文化中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种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明显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只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表现在教育领域,只有身份较低的人才去学习自然科学;表现在中国科技领域是导致中国科技的落后。
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
同时,地理的阻隔,封闭的状态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
但是,疆土的封闭也造就了中国人强大的“向心力”,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眷恋国土的情怀,使得我国今日的管理文化也体现出管理文化中的团队精神。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数为三面或两面临海型,再加上人们对原始土地的开发,使得西方国家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都很发达。
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使其更加崇尚管理的精打细作,即所谓的微观管理而不太重视宏观管理。
西方国家从其建立之初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以及在原始的土地开发上彼此强烈的竞争意识。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敛型文化。
这种农业文化心态体现在管理文化上有以下特点:首先,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相结合。
尽管今天的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在今天的组织中体现尤为明显,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统一,忽视下级向上级的反馈。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8ec34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4.png)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1b8a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e.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又深远的话题,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总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
首先,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重视孝道、忠诚和传统美德。
而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和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差异在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都有所体现。
其次,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间接沟通,善于寻求共识和保持和谐。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直接沟通,喜欢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社交互动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需要双方有意识地去适应和理解。
另外,中西方在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讲究饮食的荤素搭配和烹饪技巧,注重餐桌礼仪和交流。
而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化,餐桌上更强调自由和随意。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饮食习惯上,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待食物和饮食的态度。
此外,中西方在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注重尊重自然和敬畏神灵。
而西方国家的宗教文化更多样化,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信仰并存,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中西方在节日习俗和传统文化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强调家庭团聚和传统习俗。
而西方国家的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更注重宗教意义和商业文化,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传统活动。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多维的话题,它涉及到价值观念、沟通方式、饮食习惯、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方方面面。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文明的多样发展。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总结,能够更好地增进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2c2f4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3.png)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就是这个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总和。
那么,这些处理方式之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该民族的共同心理。
共同心理一方面是共同的要求、理想,即价值观念;一方面是共同的认识、观念,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可以总称为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综合体。
中西民族文化的基本差异是文化模式的差异:中华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西文化各有优长,长短互见,对比简述如下。
一、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全球仅存的、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
二、两种自然环境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是海岸地理环境孕育的产地理环境是开放的。
中国古老文明起源——黄帝、尧舜、夏商周的地理环境,为黄河、长江灌溉的平原流域,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地理环境是半封闭性的。
三、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中西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形式、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的因素又分别构成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商业文明:地域有限而多山的地理条件,使古希腊的农业难以满足不断繁衍的人口的生存需求,人们不得不转向大海和山林,发展渔业贸易、畜牧业,特别是向海外的迁移和殖民征服。
华夏农耕文明:中国远古传说、神话里的大人物,没有古希腊宙斯式的神力,也少有勇士的化身,而是始作八卦、发明网罟、教民渔猎的伏羲氏,教民农作、“尝百草”发明中药的神农氏,教民养蚕的嫘祖,治水的大禹等。
足见在华夏先民的心目中,农业乃是国计民生的命脉。
四、城邦民主和集权法治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希腊历史的关键是城邦。
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主,并得到公民高度忠诚的共同体。
这个政治体制是希腊半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商业文明决定的,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希腊半岛,成为古代罗马共和国与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的楷模。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b7afff9bd64783e08122bac.png)
西方文化对严格规定 性的强调已成为了一 种文化基因,在其社会 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5
但西方文化有时过分强调严格的规定性, 也有可能造成僵化、刻板、机械的思维 方式,在实践活动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
26
4.不同的民族性格
27
中国人:仁爱慈悲,和平宽厚,中庸谦恭 安贫乐道,聪慧灵巧,勤俭耐劳
34
心术的直观体验的性质 有碍认识的深化和理论 体系的形成;
心术过于注重个人体验 和以人为中心,忽略了物 的因素和对自然力的开 发和应用.
中国的心术与西方技术 的差别是不同文化体系 的根本差别.
35
西方文化的技术基本 上是动脑的产物.
西方很多的学者本身 也是出色的工匠,工匠 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 合使得近代技术更多 地依赖通过理性思维 获得了科学原理.
46
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 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 心,珍重自己的优秀文化传 统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 国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我 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 存在的弱点,讳疾忌医,而要 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中的先进东西和合理因素, 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9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 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 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10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 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 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
西方技术与科学理论 能够互相促进.
36
技术发明在西方社 会得到较多的支持, 有较多的保障,能 得到顺利的推广.
西方的技术具备严 格的标准,因而其 产品精密完美并具 有互换性和流水做 业性.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cba485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6.png)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大主要文化体系,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差异。
这种差异性在语言、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首先,中西方文化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是象形文字,注重意象和象征性的表达。
而西方语言,如英语、法语等,是字母文字,注重抽象概念的表达。
这种差异导致中西方人对于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此外,由于中文拼音的普及,中西方的语言差异正在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差异明显。
中西方宗教差异主要体现在宗教的种类和影响力上。
中国传统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它们强调个人修养、命运和社会责任。
而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教义强调上帝的救赎与个体的信仰,强调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此外,西方还存在众多其他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犹太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在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再次,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和追求自我充实。
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观念和社会公德。
这种差异也在家庭观念、婚姻、教育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最后,中西方在社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社会结构注重等级和秩序,家族和世袭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
而西方社会结构则强调平等和自由,没有家族和世袭制度。
这种差异导致中西方在政治结构、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总体而言,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在语言、宗教、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这种差异性不仅反映了中西方古代文化的传统差异,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与对比
![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44342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5.png)
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与对比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比较和对比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东方文化指的是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中东地区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指的是欧洲和北美洲国家的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比较与对比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篇长文所讨论的主题,并概述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结构。
1.3 目的通过比较和对比东西方两种不同背景下形成的文化,本篇长文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并认识到不同社会集体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上的差异。
同时,文章还将从教育制度、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探讨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建议。
最后,文章还将讨论这些差异对于推动文化融合和全球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合作,并为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2. 东方文化:2.1 历史背景:东方文化是指源于亚洲的各种文化传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文化。
这些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2.2 哲学思想:东方文化中哲学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儒家思想对社会与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并倡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以及保持社会和谐。
此外,佛教也是东方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与哲学信仰之一,强调个体修行、达到内心平静与解脱的境地。
2.3 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东方文化中的社会结构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对传统家庭观念非常重视。
在中国文化中,尤其强调孝道和家族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纽带紧密。
中西文化差异范文
![中西文化差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3418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c.png)
中西文化差异范文中西文化是指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历史、地理、宗教、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主要方面。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受到高度重视。
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个人的行为往往要为家族、社会整体考虑。
二、社会习俗的差异中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式和礼仪规范上。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直接、开放的沟通方式,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和个性化。
而在中国社会,人们更注重间接、委婉的沟通方式,重视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注重礼节和尊卑有序。
三、时间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时间观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侧重于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注重按时完成工作和约会。
而在中国社会,人们更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重视人际关系和灵活性,对时间有着更为宽松的态度。
四、人际关系的差异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隐私,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在中国社会,人们更注重社会关系和人情味,重视亲友关系和社会网络,强调集体的荣誉和责任。
五、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是主要宗教,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
而在中国社会,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追求内心的和谐。
六、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个人发展和实用性教育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中国社会,强调集体的荣誉和责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七、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人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和口味的刺激,常食用肉类和乳制品,注重饮食的健康和均衡。
而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质地和味道,食用大量的谷物、蔬菜和豆类,追求饮食的协调和养生的效果。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7e16892cc7931b764ce151e.png)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不同的文化没有优劣,但是相互之间必有差异。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而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中国长期统一与中华文化中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种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明显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只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表现在教育领域,只有身份较低的人才去学习自然科学;表现在中国科技领域是导致中国科技的落后。
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
同时,地理的阻隔,封闭的状态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
但是,疆土的封闭也造就了中国人强大的“向心力”,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眷恋国土的情怀,使得我国今日的管理文化也体现出管理文化中的团队精神。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数为三面或两面临海型,再加上人们对原始土地的开发,使得西方国家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都很发达。
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使其更加崇尚管理的精打细作,即所谓的微观管理而不太重视宏观管理。
西方国家从其建立之初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以及在原始的土地开发上彼此强烈的竞争意识。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敛型文化。
这种农业文化心态体现在管理文化上有以下特点:首先,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相结合。
尽管今天的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在今天的组织中体现尤为明显,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统一,忽视下级向上级的反馈。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2bd6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8.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进行对比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中西方文化的概念是广泛而抽象的,无法覆盖所有的细节和特例。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
首先,宗教信仰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西方文化主要基于基督教的价值体系,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是西方社会的普遍信仰。
相比之下,中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些宗教更注重道德、修身养性和社会和谐。
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导致了在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在礼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以礼仪文化著称,强调尊重长辈和重视家庭关系。
例如,在家庭聚餐中,中国人通常会按年龄和地位的顺序就座,并倒茶、夹菜等行为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突出,尊重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更重要,因此礼仪行为的约束相对较少。
再次,中西方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古典音乐以其儒雅内敛、充满哲学意味而闻名,注重表达情感和内涵。
而西方古典音乐更注重技巧和乐理的完善。
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国注重意境和隽永,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审美感受;而西方艺术和文学更注重个人创造力和个体表达。
此外,中西方在食物文化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烹饪技巧和传统食材的搭配,追求食物的味道和色彩的协调。
中餐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强调菜肴的多样性和口味的层次感。
而西方饮食相对简单,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新鲜度,通常以面包、肉和蔬菜为主食。
最后,中西方在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是相对灵活和弹性的,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看重时间的价值和利用效果。
在生活方式上,西方更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体权益,注重自我实现;而中国则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注重群体价值和集体利益。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礼仪、音乐艺术、食物文化、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999f4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7.png)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造成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主要方面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念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看法。
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团结,追求和谐和平衡。
这种差异在社会结构、政治体制、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有体现。
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体现在问题解决、逻辑思维、决策方式等方面。
西方文化普遍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整体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更加关注情感和人情世故。
此外,在交往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交往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和礼仪。
西方文化普遍注重直接和开放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表达和公平公正。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委婉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尊重和谦让。
此外,在人际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独立性,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团体和家族的关系。
在礼仪方面,中华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多是以尊长、敬长为核心,而西方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则更多是以个体的尊重和社交礼节为核心。
最后,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西方文化普遍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自由创作,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多元性。
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和辞章之美,强调意境和象征性。
这种差异在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所造成的。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艺术文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和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合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浅论中西文化本质差异
![浅论中西文化本质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00a7ee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3.png)
浅论中西文化本质差异中西文化是两个迥异的文化体系,其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价值观念、社会习惯、教育方式等。
本文将从中西文化中的几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本质的差异。
首先是价值观念方面。
中西文化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差异。
中华文化强调中国人的和谐共处、夫妻共同经营家庭、家族至上等观念,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权利。
在西方人的眼中,个人的自由是自己思想和行动的自由,而在中国人的眼中,个人的自由不是自我表达和权利的追求,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的心态。
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现象。
其次是社会习惯方面。
中西文化对待事物的态度、社会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华文化强调“各取所长”,重视策略和条理,在商业和政治上讲求笃行信誉、互利互惠;而西方文化强调独立、创新,重视个人的优秀表现和竞争力,通常以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占据更多的位置为目标。
中国人重视人脉、关系和赞助,而西方人则重视专业知识、经验、技术和实力。
再次是教育方式方面。
中华文化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三从四德”和父母的教育,亲近和依从长辈的表现在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西方的教育则强调激励、批判思维和自主性,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
中华文化强调集体的利益和传统的方式,注重认知和内涵,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体和新鲜感,追求特殊和个性,注重形式和表现。
这种差异既反映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文明发展的巨大变迁。
为了减少文化的冲突,最好的方式是互相尊重,去了解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以达到文化的和谐。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60ab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e.png)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话题。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各自的优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沟通方式、饮食习惯和节日等。
一、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更为突出。
中国人更加关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平衡,乐意为集体和家庭做出牺牲。
二、沟通方式差异中西方的沟通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展示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沟通方式更加注重间接表达和含蓄。
人们会尽量避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暗示、比喻和隐约的方式传达信息。
三、饮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重视均衡和协调,强调五味的平衡和食物的烹饪方式。
相比之下,西方餐饮文化更加注重个人口味的满足和多样性。
西餐中强调每个食材的独立味道,允许食物更加原生态地展现自身的特点。
四、节日传统差异中西方的节日传统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西方文化中,圣诞节是一个重要且庆祝程度最高的节日之一。
而在中国文化中,春节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此外,西方还拥有复活节、感恩节等一系列特色的节日,而中国则注重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
五、教育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注重独立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鼓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而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基础教育和强调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过多的时间投入于学习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提升社会地位和为家人争光的手段。
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我们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根源和特点,还可以更加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俗。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精选)论中西文化不同及制度区别
![(精选)论中西文化不同及制度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adec334bb4cf7ec4bfed0db.png)
论中西文化不同及制度区别摘要:本文致力于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性的善与恶、法制和宗教的形成的角度分析问题。
要说中西文化的不同和制度的区别,必需从其各自的起源和衍化进程中有哪些环境的区别提及。
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犹太文化,后集成为宗教即基督教,通过文艺振兴后,形成了此刻新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基督教和天主教其实不同不是专门大,而新教那么与其不同甚大)。
大多数认同《圣经》中人性本恶,人有原罪,因这人需要向上帝祈祷,取得宽恕,才能上天堂,若是罪恶不能取得宽恕,就下地狱。
崇尚自由,但又保证他人自由,法制比较完善,主张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即便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亦有此趋势),比较专门的是美国的州立立法权、司法权。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考虑,西方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最先形成的是商品交易经济,因此必需要求交易两边平等、自由、诚信,才能保证交易的活力,而且商品交易最核心的是契约,人们之间确立关系靠的是契约关系。
夫妻之间成婚时,神父在教堂问男方,你情愿娶她为妻,成为她合法的丈夫吗?不管贫困仍是富有,疾病仍是健康,永久疼爱她,保证她,不离不弃,一生一世吗?男方答情愿。
一样问女方你情愿嫁他为夫,成为她合法的妻子吗?不管贫困仍是富有,病症仍是健康,永久信任他,支持他,不离不弃,一生一世吗? 女方答情愿。
然后,两边带上戒指,宣布能够成婚了,成立了夫妻关系。
可见,两边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签定契约,成立关系。
而在西方,此类例子不足为奇,宗教是人类与上帝签定的契约,赎罪去天堂、不赎罪下地狱,法律是人与社会签定的契约,科学是人类与自然签定的契约等等。
而那个最重要的契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被遵守的(相关于良心而言),在西方必需要取得保证,因此西方的法制体系很早就成立了,而且进展的很完备。
而与此同时,由于西方的法律是约束“坏人”用的,是行为的底线,而人们又发觉它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些人专门打擦边球、找漏洞,或不干坏事,也不干好事,有将如何呢?于是,他们制造了宗教,用上帝、用天堂和地狱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就此观点上看西方是比东方好是要实在一点的,毕竟西方只美化了一个上帝和耶稣,而东方那么美化了孔子、孟子和列位皇帝神仙),让人们相信善,克服原罪,取得精神上的摆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制度区别
摘要:本文致力于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性的善与恶、法制和宗教的形成的角度分析问题。
要说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制度的区别,必须从其各自的起源和衍化过程中有哪些环境的区别说起。
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犹太文化,后集成为宗教即基督教,经过文艺复兴后,形成了现在新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基督教和天主教其实差别不是很大,而新教则与其差别甚大)。
大多数认同《圣经》中人性本恶,人有原罪,所以人需要向上帝祈祷,获得宽恕,才能上天堂,如果罪恶不能得到宽恕,就下地狱。
崇尚自由,但又保证他人自由,法制比较完善,主张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即便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亦有此趋势),比较特别的是美国的州立立法权、司法权。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考虑,西方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最早形成的是商品交易经济,所以必须要求交易双方平等、自由、诚信,才能保证交易的活力,而且商品交易最核心的是契约,人们之间确立关系靠的是契约关系。
夫妻之间结婚时,神父在教堂问男方,你愿意娶她为妻,成为她合法的丈夫吗?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永远疼爱她,保证她,不离不弃,一生一世吗?男方答愿意。
同样问女方你愿意嫁他为夫,成为她合法的妻子吗?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病症还是健康,永远信任他,支持他,不离不弃,一生一世吗? 女方答愿意。
然后,双方带上戒指,宣布可以结婚了,建立了夫妻关系。
可见,双方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签订契约,建立关系。
而在西方,此类例子屡见不鲜,宗教是人类与上帝签订的契约,赎罪去天堂、不赎罪下地狱,法律是人与社会签订的契约,科学是人类与自然签订的契约等等。
而这个最重要的契约,其实是很不容易被遵守的(相对于良知而言),在西方必须要得到保证,所以西方的法制体系很早就建立了,并且发展的很完备。
而与此同时,由于西方的法律是约束“坏人”用的,是行为的底线,而人们又发现它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些人专门打擦边球、找漏洞,或者不干坏事,也不干好事,有将如何呢?于是,他们创造了宗教,用上帝、用天堂和地狱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就此观点上看西方是比东方好是要实在一点的,毕竟西方只美化了一个上帝和耶稣,而东方则美化了孔子、孟子以及各位皇帝神仙),让人们相信善,克服原罪,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还因为他们的平等、自由、人性是恶的,所以他们不相信掌权者都是好人,(即使华盛顿是好人,可不见得后来者都如林肯一样),所以他们在经过中世纪的政教合一的迫害之后,在文艺复兴后,坚决地把政教分开,而美国甚至达到三权分立,同时,他们仍担心他们的政府会成为多数人的暴政,所以他们的州有一定立法司法权、可以和联邦抗衡。
而中国的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炎黄农耕文化,后来虽然受到北方匈奴文化(匈奴、胡、突厥、辽、夏、蒙古)、西方佛教文化、岛国文化(日本)的影响,但其内核仍是农耕文化,她有法、墨、道、儒、兵、纵横等流派,与乱世,则兵、法纵横,于不乱世,则独尊儒术。
她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制,而中国人多主张人性本善(趋向于孟子,虽然荀子也有人恶说),但是没有形成宗教,(虽然大多数西方人称之为儒教,但是我个人不赞同,原因:一、中国流派众多,儒教从来没有全胜过;二、儒家重在经世致用,修身制国齐家平天下,不是宗教的精神归宿;三、在大多时候,儒家只被当成工具,而不是信仰),中国自秦朝以来,虽然曾经四分五裂过,但是追求大一统,(与美国州、联邦不同),而且中国历来实行人治,有天子之说,皇帝情结,(现在也有),虽然经过五四运动,但是变革不彻底,是跟日本一样的被迫式、有趋向性(向西方发展)、没有对自身进行彻底反思和批判革新。
于是有了现代中国的四个无——无思想(多是老掉牙的或者人家的)、无法制(大多在只学人家的)、无道德(是非善恶荣耻不分)、无方向(不知道走向何方——也许只是我自己不知道)。
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农耕文化,所以最核心是与自然打交道和与人打交道,与自然打交道于是有了道家,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人打交道于是主要形成儒家的思想,仁、善。
农耕文化中,人与人
之间没有什么利益上极大的矛盾,而且予人善者,人善与之,所以中国人大多喜欢人性本善。
农业生产遇到战争就遭到巨大破坏,所以中国人从心底不喜欢战争,即使是兵家也提倡速战、慎战。
并且由于人们崇尚天人合一和和平,所以中国人喜欢大同,这样就很难有战争,比较稳定,所以中国实现中央集权制,而且司法、立法、行政不分家。
同时,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没有使得法家从农耕文化中脱离出来并自成一脉,所以中国人信真善,但是真善冲突时,多信善,虽然魏晋风流,多真,到唐朝佛家的禅定、悟我顺势发展,但到宋朝,理学反思,又多信善,所以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许多伪君子,于是中国的潜规则、官场文化盛行。
时至今日,经过西方文化冲击,中国本土文化四分五裂,虽然经过九十年代的国学复兴热潮,但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而西方文化又与本土文化难以融合,特别是法制(民主)、科学的断章取义,没有考虑足够文化背景,所以改革举步维艰。